[爆卦]蜱蟲怎麼處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蜱蟲怎麼處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蜱蟲怎麼處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蜱蟲怎麼處理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旅遊醫學】~ 如何移除硬蜱 (Ticks) 圖片取自美國CDC衛教文章,原文連結如下: https://www.cdc.gov/ticks/pdfs/FS_TickBite.pdf 前一週,已經有兩個朋友從山上帶著禮物下山,連忙問我要怎麼處理。 沒錯,就是今天要談的主角 ~ 硬蜱 ...

  • 蜱蟲怎麼處理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7-02 07:30:00
    有 244 人按讚


    【旅遊醫學】~ 如何移除硬蜱 (Ticks)

    圖片取自美國CDC衛教文章,原文連結如下:
    https://www.cdc.gov/ticks/pdfs/FS_TickBite.pdf

    前一週,已經有兩個朋友從山上帶著禮物下山,連忙問我要怎麼處理。

    沒錯,就是今天要談的主角 ~ 硬蜱

    最容易出現被蜱咬的時間點為:每年春末夏初至秋季,為若蜱最多的季節。

    移除的重點四步驟:

    1. 拿一個尖嘴的鑷子,夾住最靠近皮膚的蟲體。
    2. 慢慢地、直直地把蜱拔出來;切勿扭轉蟲體,口器可能會斷在皮膚裡。
    3. 移除後,請清潔手部及被叮咬的部位。
    4. 蜱可以直接沖到馬桶;如果你需要帶到醫院讓醫師評估,可以泡到酒精中,或使用密封的袋子/容器裝著。

    ※ 如果自己沒處理好 (如:口器斷在皮膚中),記得就醫處置。

    〖我會不會得萊姆病?〗

    這個也是兩位朋友最擔心的部分!

    台灣自從2003年,有萊姆病的通報資料以來,都是「境外移入」。

    所以我都對他們說,先不要太緊張,移除後先當一般傷口照護。如果真的出現本土案例,你一定會上新聞。

    主要觀察的症狀如下:(被叮咬後的3-30天內)

    發燒、淋巴腺腫大、肌肉疼痛、關節疼痛/腫脹、遊走性紅斑 (Erythema migrans, EM)。

    若出現疑似症狀,請就醫評估,並告知有硬蜱叮咬病史。

    ※ 補充資料:遊走性紅斑的照片
    https://www.cdc.gov/lyme/signs_symptoms/rashes.html

    〖怎麼預防硬蜱叮咬?〗

    不想下山後才在那兒擔心東、擔心西的,一開始可以先做好準備,降低被叮咬的機會。

    1. 減少皮膚暴露:用薄長袖把自己包緊緊,褲管也可紮進襪子裡。
    2. 使用蚊蟲忌避劑:就是含DEET 或 Picaridin成份的。
    3. 勿接觸野生動物:牠們身上的硬蜱可能會咬你。

    【小結】

    最後,想了解更多有關萊姆病的資訊,可以上疾管署的官網,有更多詳細的資料。

    https://www.cdc.gov.tw/Dise…/SubIndex/a3ehnb-7K1HBseL0yXv8OA

    祝大家爬山平安呀!

    #硬蜱 #Ticks #萊姆病 #Lyme_disease

  • 蜱蟲怎麼處理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7-01 08:00:00
    有 244 人按讚


    【旅遊醫學】~ 如何移除硬蜱 (Ticks)

    圖片取自美國CDC衛教文章,原文連結如下:
    https://www.cdc.gov/ticks/pdfs/FS_TickBite.pdf

    前一週,已經有兩個朋友從山上帶著禮物下山,連忙問我要怎麼處理。

    沒錯,就是今天要談的主角 ~ 硬蜱

    最容易出現被蜱咬的時間點為:每年春末夏初至秋季,為若蜱最多的季節。

    移除的重點四步驟:

    1. 拿一個尖嘴的鑷子,夾住最靠近皮膚的蟲體。
    2. 慢慢地、直直地把蜱拔出來;切勿扭轉蟲體,口器可能會斷在皮膚裡。
    3. 移除後,請清潔手部及被叮咬的部位。
    4. 蜱可以直接沖到馬桶;如果你需要帶到醫院讓醫師評估,可以泡到酒精中,或使用密封的袋子/容器裝著。

    ※ 如果自己沒處理好 (如:口器斷在皮膚中),記得就醫處置。

    〖我會不會得萊姆病?〗

    這個也是兩位朋友最擔心的部分!

    台灣自從2003年,有萊姆病的通報資料以來,都是「境外移入」。

    所以我都對他們說,先不要太緊張,移除後先當一般傷口照護。如果真的出現本土案例,你一定會上新聞。

    主要觀察的症狀如下:(被叮咬後的3-30天內)

    發燒、淋巴腺腫大、肌肉疼痛、關節疼痛/腫脹、遊走性紅斑 (Erythema migrans, EM)。

    若出現疑似症狀,請就醫評估,並告知有硬蜱叮咬病史。

    ※ 補充資料:遊走性紅斑的照片
    https://www.cdc.gov/lyme/signs_symptoms/rashes.html

    〖怎麼預防硬蜱叮咬?〗

    不想下山後才在那兒擔心東、擔心西的,一開始可以先做好準備,降低被叮咬的機會。

    1. 減少皮膚暴露:用薄長袖把自己包緊緊,褲管也可紮進襪子裡。
    2. 使用蚊蟲忌避劑:就是含DEET 或 Picaridin成份的。
    3. 勿接觸野生動物:牠們身上的硬蜱可能會咬你。

    【小結】

    最後,想了解更多有關萊姆病的資訊,可以上疾管署的官網,有更多詳細的資料。

    https://www.cdc.gov.tw/Dise…/SubIndex/a3ehnb-7K1HBseL0yXv8OA

    祝大家爬山平安呀!

    #硬蜱 #Ticks #萊姆病 #Lyme_disease

  • 蜱蟲怎麼處理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5-31 12:10:00
    有 145 人按讚


    【旅遊醫學】~ 防蚊大作戰,談驅蟲劑 (Insect Repellents)

    又到了蚊子出沒的季節了,今天來談談怎麼樣驅吉避兇?是驅蟲啦...XD

    分成三大部分討論:
    1. 直接用在身上的
    2. 使用在衣服上/衣服內建驅蟲效果
    3. 作用在環境中

    [直接用在身上的]

    下面討論的,都是美國環境保護局 (EPA) 認證有效的成份;而除了防蚊外,對於小黑蚊(鋏蠓)、蜱,都有防護的效果。

    A. 化學驅蟲劑,如:DEET & Picaridin

    不要再抱持天然的最好,看到「化學」兩字就退避三舍,這兩個成分效果都很好,作用的時間長,也是民眾就診諮詢時,我會強力推薦的。

    兩種成分的比較,網路上有一堆懶人包,我就不轉貼了,說一下我認為的重點:

    ※ 一般而言,年齡6個月以上就可以使用
    (使用前還是要看一下說明)
    ※ 濃度高,保護時間長
    ※ 乳液比噴霧劑型保護時間長
    ※ 和防曬一樣,大量流汗過後要記得補擦
    ※ DEET會對塑膠類產品造成影響,所以為了保護我貴貴的始祖鳥化纖排汗衣和膠框太陽眼鏡;『個人偏好』使用Picaridin

    B. 合成植物精油,如:檸檬桉 (PMD) & IR3535

    檸檬桉製品,3歲以上才建議使用
    IR3535,一樣會對塑膠類產品造成影片,而且台灣買不到。
    作用的時間較短 (目前看到最長標示約8小時,一般都在4小時以內;Picaridin有看過14小時的)

    [使用在衣服上/衣服內建驅蟲效果]

    主要用的成份為Permethrin (氯菊酯),眼尖的醫療同業應該發現了,這個成份也會在疥瘡的藥膏中看到。

    不過就像衣物做過防潑水處理,經過多次洗滌效果也會變差,之前買過一件,說可以洗70次...呃...害我只敢上山的時候穿,不然不到三個月就沒效了。

    當然,戶外廠商也有出可以噴在衣物或是帳篷上的噴霧劑,我自己的經驗,差不多洗個兩次就沒效了。

    [作用在環境中]

    其實會有點像電蚊香一樣,只是戶外沒得插電,所以常用的是鋰電池或直接接上高山瓦斯罐。

    作用的成分也就是電蚊香常見的成分:Allethrin (合成的除蟲菊)

    使用上的限制有2:
    1. 風不能太大
    2. 只對蚊子有效!

    《總結》

    其實,大家看到最後,應該知道我的心頭好是哪一種了吧?(這真的是花了一些錢和時間得出的經驗呀!對了,還有被吸的血...)

    不過,還是可以依每個人的喜好和需求去使用,畢竟不是大家都喜歡往自己身上塗塗抺抺。

    然而,帶小朋友出去,我就不擦防蚊了,因為每次蚊子只會叮我,小朋友都沒事,連忘了幫他們擦防蚊,都不會被叮...XD

    #蚊子 #小黑蚊 #蜱
    #防蚊 #驅蟲劑 #InsectRepellent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