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虛空的虛空詩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虛空的虛空詩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虛空的虛空詩歌產品中有2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鄭淳予醫師。腦神經科學博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詩歌良藥 #上癮 疫情中你也開始網購、追劇成癮?嗜酒、愛情、運動都會上癮?你曾經也對什麼人事物,無可救藥地「上癮」了嗎?而我們為何成癮?我和老王分享自己人生中的「癮」,一起聊聊難道癮都是不好的嗎?我們如何戒癮,又讓自己成為健康的成癮世代,跨越以往FOMO的焦慮,成為不怕錯過、自在生活的JOMO一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Hu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養女出車禍了~悲劇 -- Watch live at https://www.twitch.tv/wayne379...
虛空的虛空詩歌 在 鄭淳予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21 23:24:11
#詩歌良藥 #上癮 疫情中你也開始網購、追劇成癮?嗜酒、愛情、運動都會上癮?你曾經也對什麼人事物,無可救藥地「上癮」了嗎?而我們為何成癮?我和老王分享自己人生中的癮,一起聊聊難道癮都是不好的嗎?我們如何戒癮,讓自己成為健康的成癮世代,跨越以往FOMO的焦慮,成為不怕錯過、自在生活的JOMO一族! ...
虛空的虛空詩歌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8:51:39
手藝 ◎多多 我寫青春淪落的詩 (寫不貞的詩) 寫在窄長的房間中 被詩人姦污 被咖啡館辭退街頭的詩 我那冷漠的 再無怨恨的詩 (本身就是一個故事) 我那沒有人讀的詩 正如一個故事的歷史 我那失去驕傲 失去愛情的 (我那貴族的詩) 她,終會被農民娶走 她,就是我荒廢的時日…… 1973 ...
虛空的虛空詩歌 在 ??????????歐歐|總監の踩點日常|婕樂纖加盟商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3 08:37:27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 - 本來滿心歡喜開心地迎接四月 先是重大事故的發生 再來自己也倒下了 連假早已結束 但我繼續放假 本來接二連三要忙的事 全都取消、延後 再多休一個禮拜 讓自己休息並且學習安靜 要知道這世上的事一切都是虛空 快跑的未必得贏 力戰的未必得勝。 休息不是停止手中的工 ...
-
虛空的虛空詩歌 在 Hu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6-12-10 00:17:30養女出車禍了~悲劇 -- Watch live at https://www.twitch.tv/wayne379
虛空的虛空詩歌 在 鄭淳予醫師。腦神經科學博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詩歌良藥 #上癮 疫情中你也開始網購、追劇成癮?嗜酒、愛情、運動都會上癮?你曾經也對什麼人事物,無可救藥地「上癮」了嗎?而我們為何成癮?我和老王分享自己人生中的「癮」,一起聊聊難道癮都是不好的嗎?我們如何戒癮,又讓自己成為健康的成癮世代,跨越以往FOMO的焦慮,成為不怕錯過、自在生活的JOMO一族!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JOMO Joy of missing out
#照片 為嗜酒老王殷殷期盼喝到清酒的眼神。
****
#本集podcast時間軸
🔸大人睡前故事:楚蓁去露營時,在吊床上的靈光一現(52:59)
🔸「詩歌良藥」終於要直播啦!🎉🎉🎉(00:10)
🔸回覆聽眾的真摯留言(01:11)
🔸楚蓁總在品嚐單一純麥威士忌的時刻中,想念純粹的葉青(05:40)
🔸詩歌一:菸癮 葉青(06:38)
🔸淳予與「文具」之間難分難捨的癮(10:16)
🔸從腦科學來切入「上癮」這件事(12:03)
🔸楚蓁最近從《上癮500年》這本書中獲取的有趣意會(14:48)
🔸「癮」就一定是負面的嗎?(16:34)
🔸「你也聽過「多巴胺戒斷」嗎?大腦的「獎賞系統」其實超有趣!(17:35)
🔸詩歌二:生活 徐珮芬(20:32)
🔸曾幾何時,我們要靠「上癮」來逃避生活?你也「網路成癮」了嗎?(22:57)
🔸詩歌三:我殺了我爸媽 潘柏霖(27:04)
🔸「成癮」與「習慣」是相同的嗎?從耐受性與戒斷來看這個問題(29:03)
🔸「反芻思考」、「鑽牛角尖」,與上癮的關係(30:12)
🔸楚蓁從前戒斷酒癮的心路歷程(33:24)
🔸淳予對於「戒癮」的重要心法(38:35)
🔸詩歌四:孤獨國 周夢蝶(41:56)
🔸臣服於此刻,會讓我們獲得當下的解脫 (44:12)
🔸不斷練習自我對話與覺察的能力,讓我們在震盪之中穩定自己(45:01)
🔸除了「現在」以外,「過去」與「未來」其實都很折磨人(47:01)
🔸你是「FOMO一族?還是JOMO一族?(48:28)
🔸生活中大小事其實是流動而不是錯過,在JOMO狀態中讓自己更加安定(49:44)
****
#想定期收聽嗎,這裡都能訂閱我的音頻節目:
iPhone ▶🎧 Apple Podcast goo.gl/sGiwZN
Android ▶🎧 Google Podcast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goo.gl/8Tigkr
▶🎧 Spotify reurl.cc/Gk4WLy
#深夜播客 是我為大家準備的大人睡前故事,希望用更溫暖療癒的內容陪伴你,讓我為你說故事,成為你的storyteller,一起度過夜晚時光,陪你入睡!
#詩歌良藥系列 大家在忙碌的日常中,都是用什麼樣的方法療癒自己呢?閱讀?旅行?與友人的把酒言歡?我請到王楚蓁老師,我們一起用讀詩歌的方式,一起在詩歌的世界中,尋找療癒的心靈良藥,也與大家分享我與楚蓁老師的療癒時刻!
****
菸癮 葉青
終究我還是沒有你 也沒有紙筆
鍵盤上落滿了菸灰 旁邊是一只不乾淨的咖啡杯
三盒菸疊在一起 抽光了就
走下樓去買 買來 再疊在一起慢慢抽光 聽起來有點像
懶惰的薛西佛斯其實沒有那麼複雜
那就是一個癮 比如有一陣子
我著迷於
想念你
那也是一個癮 但癮這種東西最好的下場就是
被戒掉 我戒掉了 而仍抽菸
抽菸 沒有什麼 因為他始終不渝地
在便利商店的架子上 等我 或者等別人
都可以 我也 都可以 哪個牌子並不真的那麼計較
是菸就好 都可以打起火點著 燒掉一點點自己
菸的自己我的自己我們多麼
相親相愛你是不懂 我也 不需要你懂了
****
生活 徐珮芬
我一想生活,心裡全是毒蛇 - 顧城
為了誠實
我犯罪
為了受傷
我愛人
為了躲雨
跳進水井
為了活成想要的樣子
我每天殺死自己
好幾百次
****
孤獨國 周夢蝶
昨夜,我又夢見我
赤裸裸地趺坐在負雪的山峰上。
這裏的氣候黏在冬天與春天的接口處
(這裏的雪是溫柔如天鵝絨的)
這裏沒有嬲騷的市聲
只有時間嚼著時間的反芻的微響
這裏沒有眼鏡蛇、貓頭鷹與人面獸
只有曼陀羅花、橄欖樹和玉蝴蝶
這裏沒有文字、經緯、千手千眼佛
觸處是一團渾渾莽莽沉默的吞吐的力
這裏白晝幽闃窈窕如夜
夜比白晝更綺麗、豐實、光燦
而這裏的寒冷如酒,封藏著詩和美
甚至虛空也懂手談,邀來滿天忘言的繁星……
過去佇足不去,未來不來
我是「現在」的臣僕,也是帝皇。
****
我殺了我爸媽 潘柏霖
⠀
大人不會告訴你的:
⠀
1.
只要你每天死掉一點點
你就可以活下來
⠀
2.
活下來有時候
只是因為
一些很小很小
其他人都沒看見
但你看見了的事情
⠀
活不下來也是
⠀
3.
有人會愛你
就算你傷痕累累
****
關於上癮 鄭淳予
我們必須用行為去改變行為,慾望是無法壓制的,往往只是帶來更多挫折跟罪惡感,但我們卻可以用新的行為跟習慣,去取代舊習慣,改變上癮的神經迴路,這就是我們的「神經可塑性」,替自己的大腦開闢另一條更快、更廣的神經高速公路!
我非常喜歡楊定一博士在真原醫書中的一段話,他提到:「壞習慣只是我們錯誤表達慾望的方式,不要企圖阻止慾望,只要能將表達慾望的能量導入新的方向,新的習慣也就隨之形成了!」
所以,與其浪費時間與舊習慣搏鬥,不如用行為改變行為,不要只憑意志力在「想」怎麼做,一起真正去「做」些什麼來讓情況變得不一樣!
****
吊床 王楚蓁
一切都濕透了
我只懷抱霧
眼角的露
旅途未癒的倦意和傷
拖著樹梢
擺盪來 擺盪
風也麻木
凝固所有血液放鬆
沙漏了最後
沒有明日了
起身 請早
****
虛空的虛空詩歌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手藝 ◎多多
我寫青春淪落的詩
(寫不貞的詩)
寫在窄長的房間中
被詩人姦污
被咖啡館辭退街頭的詩
我那冷漠的
再無怨恨的詩
(本身就是一個故事)
我那沒有人讀的詩
正如一個故事的歷史
我那失去驕傲
失去愛情的
(我那貴族的詩)
她,終會被農民娶走
她,就是我荒廢的時日……
1973
-
◎作者簡介
多多,中國詩人,原名粟世征,1951年生於北京。1972年開始寫詩,1989年前往荷蘭旅居,曾任倫敦大學漢語教師、荷蘭萊頓大學駐校作家,2004年回到中國被聘為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教授。多多是朦朧派主要的代表詩人,著有詩集《行禮:詩38首》、《里程:多多詩選1973—1988》、《阿姆斯特丹的河流》等。曾獲首屆今天詩歌獎(1988年)、首屆安高詩歌獎(2000年)。
-
◎小編柄富賞析
多多1972年開始寫詩,與芒克、根子、林莽等人同為下放到白洋澱一地的知青,組成了當時頗具規模的「白洋澱詩歌群落」,是整個中國「地下詩歌」時期中最有成績的一批詩人。多多也常被認為是「地下時代」最重要的書寫者之一。2000年他獲得首屆安高詩歌獎,頒獎的主辦方是這麼形容他的,他的詩「由細膩的情感和冷靜又成熟的觀察提煉出對生活、生命,和時間更深層的屬性」。
另一詩人宋海泉則說多多的文學是「用荒誕的詩句表達他對錯位現實的控訴與抗爭,不是以受難而是以淪落,不是以虔誠而是對神明的褻瀆,不是以忠貞而是以背叛,不是以十字架而是以童貞的喪失為代價來實現的」。多多的作品讀起來犀利,往往也正是這種原因,他總以銳利的諷刺、荒誕的比喻在其詩中突出一種「相互對抗」的質地。在〈手藝〉這首詩中可以充分地看到,並且也具體呈現了多多的詩觀。
多多將詩比喻為手藝,顯示他對於自我詩歌的要求,是一種非機械式、質樸的,帶有原始而古老神秘的追求。在這首詩裡,我們可以特別注意到他透過「『我寫』青春淪落的詩;「『我那』冷漠的/再無怨恨的詩」;「『我那』貴族的詩」顯示了他作為詩歌寫作者的驕傲,以及詩人對於自身作品擁有的主體性。然而另一方面,他又寫自己的詩是「被詩人姦汙」、「被咖啡館辭退街頭」、「沒有人讀」、「失去驕傲的」這樣地站於被動地位的詩歌。在這兩種意指的碰撞下,〈手藝〉這首詩帶有一種強烈的諷刺甚至達於冷漠的性格。
它也意味著詩人不去討好多數讀者,而在某一個窄長的房間,某一個精神的靜處默默雕琢自己作品的執著與驕傲,即使它不被人讀、失去詩歌應該有的驕傲或者愛情,多多顯然仍是對自己的詩歌充滿驕傲的,他認知詩歌在一個新時代的處境下也許曾經高傲但已不合時宜,但已不合時宜又如何,詩人對於詩歌依舊執著,不在乎其幾乎異端,而孤單的追求,這些詩「冷漠」而「無怨恨」,但它本身就是一個故事,即使沒有人讀。
詩的最後兩行寫出了「手藝」的雙重性,詩最後始終會離開詩人,去往農民(大眾)的手中,讀者或者讀或者不讀,這些詩卻是詩人們「荒廢的時日」。令人想到後來台灣詩人廖啟余也有同樣意指的一個名句,「全部的我的技藝,就是虛空」。
參考資料:張桃洲《中國大陸先鋒詩歌簡史》,秀威經典,2019
-
圖片來源:林宇軒
美術編輯:林宇軒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中國當代詩 #地下詩歌 #多多 #手藝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5/20210507.html
虛空的虛空詩歌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十年不遇的天才:董承濂.藝術的力量》
他是蔣勳特別推崇的藝術家。當時董承濂還是蔣老師在東海大學美術系的學生,蔣勳已經意識到一個傑出藝術家即將誕生。
采泥藝廊一展出董承濂作品,蔣老師即發訊息給我,「如果必要,我可以陪妳一起。」
結果我的身體一直沒有康復,今天終於好一些,直奔采泥畫廊。事先我並未通知畫廊,卻在門口巧遇董承濂。而他本來上週已經要回美國Oregon ,延期至今晚。
於是我得到了一個天才親自的導覽。
影片是董成濂此次除了內外宇宙(Inside& Outside Cosmos),最受矚目的作品。他取名「花.香」,我自己給了一個新名字,Blessing Rose.
其他展品包括因新冠病毒而創作的「聚散離合」,「陰睛圓缺」。人們因為大流行疾病,孤獨而居,但相聚的時候,我們真的在一起嗎?
陰睛圓缺,從一個黃色的亮光開始,光彩愈來愈凝聚,就在轉為繁華金橙橘色時,光消失了,出現鏡中的自己:然後那個鏡中折影的你又被新的金色亮光遮蔽了。陰、睛、圓、缺,在你以為最光彩奪目的時候,正是你消失的時刻。
最令人感動的兩件作品,包括「果樂」,如希望之光,讓我想起Leonard Cohen 的詩歌,光代表希望,黑暗代表永恆。我望著作品,竟然流下了眼淚。董承濂的作品中,他以特別的原創精工、設計、裝置、科技,使一個藝術品可以擁有巨大的如詩歌、甚至超越詩歌的能量。
他的「內外宇宙」,是此次展品中最強烈的震撼創作。明日再為各位介紹,而且我錄下了創作者本人親自的解說。
看完展覽,我告訴蔣勳老師我的感觸。他說:天真、善良、專注、溫柔-⋯⋯Nick (董承濂小名)有一切童話般的美好品質。
如果你想探觸也尋回自己失去的天真善良靈魂,如果你想冥思人、光、移動、鏡、反射、宇宙、我們的內在、外在與宇宙的對話:在擁擠的台北市某個角落,有一個可以帶你靠近一個無邊界天堂宇宙的地方。
https://www.facebook.com/studioDONG
蔣勳撰文介紹董承濂:
承濂對金屬工藝的興趣已經不局限在材料本身,他自幼學過小提琴,對聲音很敏感,他也一直著迷於宇宙天文星體的奧祕,著迷於物體引力與漂浮的物理現象,他近期的作品大量試探與現代科技結合,成為綜合磁力懸浮,聲音與光的多重裝置。
2014年在台北的展出,以磁懸浮動力運轉的五組金屬球體,像宇宙間星體的秩序,安靜地互動著,靠近或離開,吸引或排斥,彷彿不可見的〈黑洞〉〈白洞〉冥冥中因果的軌道,自有牽引,不生不滅。
美術中「術」的訓練承濂陸續專注而認真的練習,素描、書法、油畫、篆刻、金工,但在進入四十歲前後,他所學習的「術」都必須歸向一致的美學核心。
那有點像他近期作品對宇宙銀河系星體的探討,他彷彿尋找著浩瀚宇宙間不可知的秩序,那些星球與星球間的牽引運轉,是什麼樣的力量在維持?引力之間有一定因果嗎?
他在作品裡詢問著,探索著。「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想起在承濂大二時上中國美術談到的屈原的〈天問〉的句子,詢問時間的最初,詢問空間不可知的上下秩序,兩千年前屈原對茫昧宇宙的發問,彷彿也是一個年輕生命到四十歲在作品裡一直繼續探問下去的宇宙本質。
人類的確知道如此有限,因為自大,就被無明蒙蔽,因為謙遜,或許才會看到更多真相。
前兩年承濂從舊金山北上,跟我在溫哥華會合,到惠斯勒的冰原高處看那年難得一見的獅子座流星雨。
夏季八月的夜空,裹著毛毯,在闃暗的曠野裡看大片星辰殞落,宇宙的美,使人驚嘆,使人錯愕,使人感傷,如此揮霍,卻仍然只是不增不減。那一天我們談到《金剛經》,正是他二十歲書寫過的句子「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他天真地說:「所以『如來』並不是佛殿上那一尊像——」
承濂2015年八月開始在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的作品有十件,大概總了他近幾年系列性思考的宇宙現象和生命現象,像〈引力〉(Gravity),像〈空間〉(Space)(圖五),像〈關於永遠〉(about Forever),可能是西方希臘亙古哲人的物理學探問,也可能是屈原的〈天問〉,當然也可能是印度恆河岸邊探索生命者的「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現代創作者,其實不只來往於各種材質,無所拘束,其實也自由來往於古今中外,沒有民族或國家的界線。
那次亞洲大學展出的〈引力〉(Gravity),是旋轉墨色方塊,磁懸浮於一平面上,平面隨方塊重力凹陷變化,使我想起探索外太空星球者的腳,踏上無重力的空間。
我們要如何界定自己肉身的重量?如何界定一根羽毛與一片落葉的重量?
或一聲嘆息的重量?
經過拋光處理的金屬球,以磁懸浮方式在虛空中運轉,上升或下沉,靠近或離開,華麗而又孤寂,像天空星辰,也像我們生命的際遇。
叫作〈時間〉(Time)的旋轉沙漏造型,用玻璃纖維構成,畫滿超現實素描,懸浮在木製基座中,因為沒有附著的上下點,更像時間無始無終的輪迴。
最近的作品,他開始把自己長期訓練的素描繪畫在立體的大型雕塑上,像〈關於永遠〉,三公尺直徑的旋轉動力雕塑,裝置著18扇葉片,葉片翻轉,畫中地平線也跟著翻轉,馬賽克鏡片閃現創作者的素描,彷彿人的創作,在永恆時間裡,或許也只是瞬間的存在。
然而,朝日或夕陽,潮汐或滄海桑田,何嘗不是「瞬間」?
我曾看到一組作品,題名是〈不思議片刻〉(Divine Moments)一張古舊的木製搖椅,在空間裡彷彿可以靜靜搖晃,是沉思的時間,是回憶的時間,是冥想自己和宇宙的時間,在搖椅上是三件磁力懸浮的物件,像變形的蛹,像還在探索自身形狀的生命,探索著,思維著,可以是這樣嗎?或是還有其他可能?「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所有的「相」,都還在演變中,都在變化,不是最後定論,在那一時刻,時間在變化,空間在變化,自己的生命也在變化。沉思、冥想與回憶,或許都只是假設,因為謙卑,才可能領悟一點真實吧。
我問承濂這件作品的創作思考,他說是2014年回台灣展覽,偶然的機會跟家人去道場,隨信眾靜坐,剎那間感覺到自己身體內的變化,感覺到時間與空間跟自己的對話,感覺到身體裡許多空間的變化,感覺到光,感覺到聲音,一個神祕而又如此真實的世界。一張木製的老舊椅子,三個磁懸浮的現代物件,有了不可知的因果,有了與創作者對話的因果。
藝術創作是一種漫長的修行,修行有宿慧,也有機緣,承濂坐在自己裝置的許多磁片構成的空間中,冥想、靜坐,他或許也嚮往自己的身體可以無重力,可以懸浮,可以更自由出入於不同的時間與空間,可以跟宇宙對話,可能是「磁場」也可能是「領悟的道場」,在時間之流中,恆河的沙,無數、無量、無邊的虛空,這肉身會輪轉成不同的肉身,曾經在某一星體,也會再去往某一還未曾知悉的星體,「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http://m.udn.com/xhtml/HistoryArt?articleid=4406099
董承濂
展覽簡介
「壇城」是梵文「मण्डल」(Mandala)的意譯,音譯即為「曼陀羅」,形象上則以精細繁複的唐卡幾何圖騰為人所知。
壇城有「輪圓具足」、「聚集」之意,在密續意旨「擷取精華」;古印度時代用以指稱國家領土與奉神祭壇;於現今一般世間法中,則指佛壇、佛堂或唐卡,乃至上層供奉的佛像與菩薩像等。
壇城的外在意義,是指諸佛菩薩本尊安住的淨土宮殿;內在意義,則是眾生心的清淨相;是故壇城不僅象徵本尊,同時也是揭顯宇宙真理的圖繪。
壇城有如構成天堂的藍圖,不同的幾何造型象徵不同的佛菩薩,又或對應特定的天界,凝縮其中的顯像與意境,在意義與形象上兼具「無限之大宇宙」與「內在之小宇宙」不二的意涵,成為觀想修行的憑藉。
依據西藏密續傳統,佛壇上應備「八供」:「水、水、花、香、燈、塗、果、樂」。此「八供」,是世間的五種妙欲「色、聲、香、味、觸」的具象表徵,故也是所謂「美好圓滿,有如天境」的構成要素。本展《壇城》展出的四件作品,即將「八供」分為四組各兩供,相互結合衍生創作,引領觀者進入精神性的領域。另外,運用天文學、物理學等探索時空的科學理論,本展盼望以豐富的視聽語彙,創造猶如宇宙變幻的眼界,打造精神境界的饗宴,使人跳脫每日的周而復始,以「空」來進行療癒。作品不帶任何敘事/故事,以其實體作為媒介,傳遞氛圍,讓意識放空,協助觀者前往探究個人自身未知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