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太魯閣馬拉松]
十一月總有幾場大賽撞期或擠在一起,已跑過二水、田中、合歡山,而太魯閣一直在口袋名單裡,今年終於是輪到了🎲!
今年沒有吃課表,只把月跑量勉強拉到200、連LSD都沒跑幾次,所以也沒有好高騖遠的目標,只想跟著感覺跑。倒也想把Stryd好好測試一番,首先是功率和體感符合度,再來是距...
[解鎖🔓太魯閣馬拉松]
十一月總有幾場大賽撞期或擠在一起,已跑過二水、田中、合歡山,而太魯閣一直在口袋名單裡,今年終於是輪到了🎲!
今年沒有吃課表,只把月跑量勉強拉到200、連LSD都沒跑幾次,所以也沒有好高騖遠的目標,只想跟著感覺跑。倒也想把Stryd好好測試一番,首先是功率和體感符合度,再來是距離準確度如何。於是把手錶的資料欄位改成只有功率、距離、海拔,沒錯我連配速和心率這麼基本的都不給自己看😎!
昨天早早抵達花蓮市,check in之後先在旅館休息耍廢,傍晚才出去散步👣,走了7k有動就好的距離。八點整準時躺平,以背包客棧的標準來說睡得還不錯,凌晨四點生理時鐘也準時叫醒我,換換衣服出發囉!靜止心率正常、排便正常、昨天一度痠痛的膕肌也很乖。也就是狀況不錯嗎🤔?
抵達會場天色漸亮🌄,看看那個藍天、看看那個濕度,感覺今天就會是場硬仗!果然起跑沒幾公里,蒸溽暑氣就讓我汗如雨下,而且找不到185瓦該有的齒輪比的狀況再度發生🤪⋯至少平路體感5分半真的就是5分半。倒是太魯閣大橋尾端陡上坡就開始覺得力不從心,今天上坡狀況似乎挺⋯⋯微妙?
7.7k後進入峽谷,涼風消去暑氣,但濕度依然接近100%🌁,岩壁上也不停滴水💦,長春祠前路段甚至還有點泥濘!直覺這樣體力會消耗很快,趕緊抽出第一包32gi在10k補給站吃下。
根據紙上探勘,12k後才開始變陡,結果一道超陡坡立刻給我了個下馬威,那個坡度少說也有10%!平常這樣坡度還能勉強跑上去,但今天竟完全不行🙅🏼♀️!這麼早就當步兵真不是個好預兆!儘管又吃了一包膠,第15k的連續6%上坡還是讓我直接爆掉變八分速🤪⋯⋯
仔細感覺身體,這次並不像是骨盆沒歸位造成的上坡脫力,而比較像核心使不出力,難道是腰帶裡塞太多能量膠造成的嗎?畢竟平常練跑缺乏腰部負重練習。在此之餘,也在下個補給站吃了一包乖乖膠。
但上坡依然一直維持只有剛補給完那1k能短暫穩定跑到180~185瓦、其餘時間都有氣無力,尤其每個超過4~5%的上坡都只能放掉用走的。不過至少:太魯閣峽谷世界級美景🏞俯拾皆是,欣賞就能稍微忘卻身體痠痛。不時經過隧道也頗能讓我靜下心來與世隔絕,只聆聽自己的心跳聲💗和腳步聲👣⋯⋯
不知不覺也跑到無心從腦袋🧠挖出背誦的坡度表,只記得快到慈母橋有一段長下坡,快到綠水又有一段,折返回來恐怕會很厭世😓。隨著手錶上的海拔達到400,終於看到➡️天♠️祥♥️隧♦️道♣️四字依序映入眼簾,天曉得當時我有多感動😭!
出隧道、過稚暉橋,就是折返點了,下半場就是我主場了(吧?)。里程也是很準確25k,均速勉強控在6:00,只是不曉得前面體力保留夠不夠多齁🤔?總之下坡就順順溜下去、注意腳踝不要鎖太緊。回到那兩段討厭的長上坡,發現其實沒有很陡,加上前後都有女跑者在拉鋸,讓我就算走也只敢走個幾步就趕緊跑起來🏃♀️。
不久遠遠傳來救護車聲🚑,賽後才知是有跑者被虎頭蜂螫到休克送醫,希望沒有大礙!
至於回程這一大段怎麼補給的,現在早已忘得精光,只記得補給站並沒有簡章寫的那麼少,然後也沒有每站都吃膠,也有吃🍌🍊🍫🍪這樣?總之我從來不是補給控,能有最基本的就很棒了!
隨著每次下坡時腹肌越來越緊繃,也告訴自己要深呼吸,放輕鬆!也終於把那幾個跟我糾纏了三個鐘頭的女跑者狠狠開掉,後面越跑越孤單,也讓我回憶起若干年以前合歡馬折返時的景況。已經30幾k還沒撞牆,表示我已經不會撞牆了💪🏼!
倒是⋯⋯35k時左膝外側爆了,哎唷我的ITB啊🤪!都跑到這只得冷靜下來調整跑姿,不過代償是免不了的。果然過了白沙二號橋陡下坡,預料到的事情發生:左側腹抽筋🥴,下坡也無法再爆衝,甚至還得停下來走個幾步緩一緩。
幸好最後4K大多平路,側腹狀況解除,甚至連ITB也不再痛。只是隨著海拔降低也不再飄來山嵐,開始覺得悶熱難耐🥵⋯⋯這時開始自我心理建設,全馬從來就不簡單!Everybody is suffering,假如跑到這邊還沒不舒服的話哪叫馬拉松啊!再怎麼樣,就算跑得咬牙切齒😬也要一直往前跑!過了39k,遠遠看到隧道,那就是傳說中最後連續兩個山洞,表示我快解脫了🤩!最後一個「砂卡礑隧道」,裡面果然是緩上坡了,只是再怎麼樣也要壓榨出最後一絲體力,也又刷過幾個跑者。
這時手錶⌚️傳來41k的震動聲,一看時間已經4:00,我還在黑漆漆的隧道裡啊!殘念沒辦法破四,但我可以破PB嗎?隨著前方光線越來越亮,我也把速度慢慢開上去📈。完賽🏁瞬間,整個人像川內優輝一樣,一個踉蹌整個往地上趴下去,喘了幾下才慢慢爬起來。
🌟4:02:53🌟破PB🌟
破一分鐘也是破,尤其我以往比賽最大的問題就是:太安逸於舒適圈了😌!今天終於比較有把自己逼得夠緊的感覺,儘管天不時(晴朗悶熱)、地不利(坡度起伏)、人也不太合,依然再度突破自我🙌🏼!看看獎牌水火土,就真的就是今天經歷的寫照!
(待續)
#太魯閣峽谷馬拉松
#跑步女生
#破PB
#vgirls女力靚跑
#runningbiji
虎頭蜂趴下 在 朱雀的鳥窩 - 露營生活分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虎頭蜂的正確防範」歐陽台生老師的建言,轉給大家參考....
虎頭蜂的正確防範
在此,我真的要請大家認真來讀此篇虎頭蜂的正確防範
今年已經有發生不少人因虎頭蜂的攻擊,造成的不幸傷亡事件了,加上颱風只進來一個,所以蜂窩已經成長到很大了!所以上山真的要懂得虎頭蜂的防範!
虎頭蜂的正確防範
36年前,我還在讀書時,讀了一本馬賽先生(他是當時谷關山訓的求生教官)寫的「虎頭蜂的防範」,隔了沒幾年,我帶著戶外生活雜誌的同仁一起去爬關西蝙蝠洞,當我們爬完往山下走時,看到一群人(5~6人)往山上跑,我還真的很納悶,上午我們往上爬那一段陡坡時,真的還蠻喘的,他們怎麼可以用跑步的往上爬,那山徑又不大,一會兒功夫,他們就衝進我們的隊伍,更驚人的是它們後面跟著一個直徑近一公尺的黑雲,我此時什麼也來不及想,卻想起「馬賽」的防蜂方法,我立刻大叫「趴下」,此時的他們正逃命到六神無主時,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叫他們「趴下」,這真的像聽到上帝或觀世音菩薩的聲音,所以他們立刻就「趴下」在我的四周,我當然還記得馬賽說:「要立刻找到一根木頭,在自己的頭上轉一圈,就丟向山谷或順風丟!」我運氣非常好,真的摸到一根木頭,我也賺了一圈就丟向步道的側面山谷,那是很陡的山坡,再丟出木頭的舜間,那群攻擊他們的虎頭蜂也跟著我丟出去的木頭消失了!我就叫他門站起來,每一個人都很驚訝,那群峰呢!當人們驚嚇後,沒有人想再問峰事,他們且繼續往上爬,我們也平安的回家了!這事發生在30年前的事!
但現今的中英文書籍,都寫著「遇到虎頭蜂只有跑一途」!真的太可怕,才會造成這幾年,有人因用跑的方法,而墜崖受傷或死亡!
我每年到夏季帶隊時,我都會走在前面,順便一路觀察虎頭蜂,如此我就曾在安東軍山下山溪谷中找到2個直徑達50公分,長度達80公分的虎頭蜂窩,且那2個蜂窩離步道都只有10公尺遠,真的非常的近,我立刻通知全體隊員,(一)要慢慢走,(二)每一個人行走的間距拉開到10公尺以上,(三)不要說話!我們通過時,沒有看到任何一隻虎頭蜂來騷擾我們的隊員!
有一次,陪中央研究院的「陳仲玉」教授勘查清朝八通關古道東段時,在東部蠻荒的深山裡,我走在前頭,有1~2隻出現在我身邊繞,這樣的狀況,我就會停下來往前、往右、往左找尋虎頭蜂窩,結果就在我的正前方15公尺的樹上,離地4公尺左右有一顆直徑1公尺以上虎頭蜂窩,於是我就帶領著教授繞離那虎頭蜂窩20公尺左右,我們也相安無事。
所以,當你在山野活動遇到1~2隻虎頭蜂繞繞著妳不走,那妳真的應該停下來找虎頭蜂窩,當然若只有妳一人,那妳也可以快快的繼續走,只要不要騷擾或打它們,基本上,只要走離它蜂窩達100公尺以上,它們就自動會離開了,妳絕對不會被攻擊;當然如果是帶隊,那妳最好能找找看虎頭蜂窩的位置,然後提醒大家如我安東軍山下溪谷時的三步驟做法!也一定不會有什麼事發生!
如果,你帶隊遇到像我在關西蝙蝠洞蜂群攻擊時,你也可以臨時當一下「上帝或菩薩」大叫「趴下」,自己則蹲下,然後找一根短木頭,在頭上快速轉一圈,立刻丟向山谷或低處或順風方向,也一定可以救到別人或自己的隊友!
如果,還是有人被蜂螫到,當然要先用「神奇麻油」塗抹,一般一小時後就會痊癒了,但一直沒好,就要觀察被螫的隊員有沒有「過敏」反應,有發生,如果還在深山裡,當然要立即給於「腎上腺素」0.3mg的肌肉注射,我的急救包裡都有備著,以應付不急之需,所以美國WFR急救員都有注射訓練與證照,在深山裡,若遇到有人被蜂螫,該患者又有全身性過敏反應,說真的就算天候奇佳,救難直升機立刻出動,沒有立刻肌肉注射「腎上酵素」0.3mg的話,存活機會也會很低、很低;我因自己都有自製「神奇麻油」,我的「腎上酵素」都備在急救包裡到過期再買新的,從來都沒用到。
最後,台灣道聽塗說的錯誤真的很多:
1. 虎頭蜂喜歡攻擊穿紅色衣服的人。
2. 虎頭蜂喜歡攻擊擦香水的人。
3. 遇到虎頭蜂只有快跑一途!這才是最可怕的一部分!
這些都沒有根據,我自己實驗的結果,虎頭蜂到蠻喜歡灰色與黑色的!
正確觀念:
當虎頭蜂被騷擾後,蜂群開始攻擊時,它們先追敵人逃走的氣流,當氣流停止(人趴下不動),當然我們要趕快用木頭丟出製造新氣流,於是虎頭蜂很快的就繼續去追他們的敵人了!而且,它們沒有一隻再回人被攻擊的地方,因它們最重要任務的是保護蜂巢!
最糟是登山杖不小心打到蜂巢,那一下就會被螫10針以上,因為太靠近蜂窩了,像我砍草砍到蜂窩,還沒趴下頭部就被叮了5包呢!那就真的會要人命,那次我也是用自己的神奇麻油救了自己!
今年,野外活動真的要注意虎頭蜂!
去年,我都只拍到近50公分直徑的虎頭蜂窩,今年拍到的都是近1公尺直徑大!像這虎頭蜂窩是前幾天在滿月園遊樂區外的溪邊拍到的,也是近1公尺直徑大小,而且蜂窩外爬滿黑尾虎頭蜂,看了令人生畏!
前幾張是在有木國小旁民宅屋簷下拍到的也有80公分大。
想多看幾張虎頭蜂窩的照片,請到「阿爾卑斯登山學校」
http://www.alpine-club.com.tw/News.aspx?I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