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虎頭蜂蜜蜂差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虎頭蜂蜜蜂差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虎頭蜂蜜蜂差別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家庭醫學】~ 蜂螫 上週去臨場服務時,廠護說他前幾天騎機車被蜜蜂迎面刺到,然後就過敏反應了!(還說是人生第四次...是有沒有那麼衰呀?) 叫我一定要寫一下這個題目... ※ 蜂的種類: 台灣常見會叮人的蜂有兩種:蜜蜂 & 胡蜂 (虎頭蜂) 對民眾來說,差別就在於蜜蜂的針會留在皮膚裡;虎頭...
虎頭蜂蜜蜂差別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家庭醫學】~ 蜂螫
上週去臨場服務時,廠護說他前幾天騎機車被蜜蜂迎面刺到,然後就過敏反應了!(還說是人生第四次...是有沒有那麼衰呀?)
叫我一定要寫一下這個題目...
※ 蜂的種類:
台灣常見會叮人的蜂有兩種:蜜蜂 & 胡蜂 (虎頭蜂)
對民眾來說,差別就在於蜜蜂的針會留在皮膚裡;虎頭蜂不會,所以能一直螫你!
※ 蜂螫的高峰期:
夏秋交界之際...(就是現在這個時節囉!)
秋天是蜜蜂開始分巢、築巢交配的季節;虎頭蜂為護巢警戒或覓食過冬,對於人類的攻擊性也會較強。
※ 蜂螫後的身體反應:
1. 急性局部症狀:局部紅腫、麻、癢、刺痛感。
約有10%的人,會產生嚴重的局部反應 (就是會腫的超大,直徑超過10公分);但是產生嚴重局部反應的族群中,再次被螫到,只有5~10%會產生過敏性休克的情形。
2. 過敏反應:
從最輕微的局部大紅疹、搔癢、全身蕁麻疹、焦躁不安、噁心、嘔吐、胸悶、暈眩、腹痛、腹瀉;一直到嚴重的呼吸困難、意識混亂、吞嚥困難、喉頭水腫、肺水腫、低血壓、意識喪失、休克都有可能。
如果注入大量毒液,也有發生急性肝衰竭、瀰漫性血管內溶解、橫紋肌溶解與急性腎衰竭的報告。
過敏反應,大多在30 分鐘以內出現,可能持續超過24小時,甚至2~3天;然而也有延遲型過敏反應的可能,即蜂螫後7-10 天才出現過敏症狀。
※ 如何處理:
基本三件事:
1. 「去除螫針」:移除時避免更多毒液注入 (虎頭蜂不需移除螫針),移除後要避免傷口感染。
2. 「局部冰敷」:可以減少局部的不適,減少發炎反應。
3. 「使用藥物」:視症狀使用止痛藥及抗組織胺(抗過敏)。
如果出現過敏反應,則需要儘速就醫。
如果有蜂螫嚴重過敏病史者,需要反覆前往高風險區,隨身應攜帶腎上腺素注射器,如:EpiPen 注射筆,避免發生過敏性休克;或和你的醫師討論減敏治療的可能性。
※ 預防勝於治療:
其實,最重要的是『預防蜂螫』...
(只要不被螫到,前面那些處理都可以不用學了!)
1. 避免衣著過分鮮豔,不塗抺有香氣的化粧品及防曬
2. 食用過的食物、果皮等,應妥善包裏,避免招蜂引蝶
3. 目擊蜂群時,切忌過大的動作或聲響驚擾蜂群
※ 最後,門診常有人問到蜂螫傷口那麼小,要不要打「破傷風疫苗」,答案是要唷 (只要皮膚有傷口,就有感染的風險)。
〔延伸閱讀〕
1. UpToDate 病人衛教:蜂螫 (英文資料)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bee-and-insect-stings-beyond-the-basics
2. 誰需要打破傷風疫苗?
https://www.facebook.com/FMOMdoctor/posts/2030148360549560/
#蜂螫 #過敏
虎頭蜂蜜蜂差別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家庭醫學】~ 蜂螫
上週去臨場服務時,廠護說他前幾天騎機車被蜜蜂迎面刺到,然後就過敏反應了!(還說是人生第四次...是有沒有那麼衰呀?)
叫我一定要寫一下這個題目...
※ 蜂的種類:
台灣常見會叮人的蜂有兩種:蜜蜂 & 胡蜂 (虎頭蜂)
對民眾來說,差別就在於蜜蜂的針會留在皮膚裡;虎頭蜂不會,所以能一直螫你!
※ 蜂螫的高峰期:
夏秋交界之際...(就是現在這個時節囉!)
秋天是蜜蜂開始分巢、築巢交配的季節;虎頭蜂為護巢警戒或覓食過冬,對於人類的攻擊性也會較強。
※ 蜂螫後的身體反應:
1. 急性局部症狀:局部紅腫、麻、癢、刺痛感。
約有10%的人,會產生嚴重的局部反應 (就是會腫的超大,直徑超過10公分);但是產生嚴重局部反應的族群中,再次被螫到,只有5~10%會產生過敏性休克的情形。
2. 過敏反應:
從最輕微的局部大紅疹、搔癢、全身蕁麻疹、焦躁不安、噁心、嘔吐、胸悶、暈眩、腹痛、腹瀉;一直到嚴重的呼吸困難、意識混亂、吞嚥困難、喉頭水腫、肺水腫、低血壓、意識喪失、休克都有可能。
如果注入大量毒液,也有發生急性肝衰竭、瀰漫性血管內溶解、橫紋肌溶解與急性腎衰竭的報告。
過敏反應,大多在30 分鐘以內出現,可能持續超過24小時,甚至2~3天;然而也有延遲型過敏反應的可能,即蜂螫後7-10 天才出現過敏症狀。
※ 如何處理:
基本三件事:
1. 「去除螫針」:移除時避免更多毒液注入 (虎頭蜂不需移除螫針),移除後要避免傷口感染。
2. 「局部冰敷」:可以減少局部的不適,減少發炎反應。
3. 「使用藥物」:視症狀使用止痛藥及抗組織胺(抗過敏)。
如果出現過敏反應,則需要儘速就醫。
如果有蜂螫嚴重過敏病史者,需要反覆前往高風險區,隨身應攜帶腎上腺素注射器,如:EpiPen 注射筆,避免發生過敏性休克;或和你的醫師討論減敏治療的可能性。
※ 預防勝於治療:
其實,最重要的是『預防蜂螫』...
(只要不被螫到,前面那些處理都可以不用學了!)
1. 避免衣著過分鮮豔,不塗抺有香氣的化粧品及防曬
2. 食用過的食物、果皮等,應妥善包裏,避免招蜂引蝶
3. 目擊蜂群時,切忌過大的動作或聲響驚擾蜂群
※ 最後,門診常有人問到蜂螫傷口那麼小,要不要打「破傷風疫苗」,答案是要唷 (只要皮膚有傷口,就有感染的風險)。
〔延伸閱讀〕
1. UpToDate 病人衛教:蜂螫 (英文資料)
https://www.uptodate.com/…/bee-and-insect-stings-beyond-the…
2. 誰需要打破傷風疫苗?
https://www.facebook.com/FMOMdoctor/posts/2030148360549560/
#蜂螫 #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