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蘭花生根 方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蘭花生根 方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蘭花生根 方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蘭花生根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婚姻,真的不是「兩個人」的事情】 我在文章寫很多和「原生家庭」和解的議題,多數寫給自己看。 排除直接性的家暴和性侵個案,我們跟家人課題最難解,就算你想方設法要逃離,舉凡搬出去住、出國讀書,或是直接斷絕關係,我仍然悲觀地堅信父母從小對你形塑的世界觀,這種隱性力量早已無意識在你腦裡生根。 若靈魂...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洄瀾光影油畫展 #温宛菁專訪 對外婆的追憶猶如對光影的迷戀,循著童年的記憶,以油畫創作訴說東部淨土簡單美感的生命印象 左手拿解剖刀,右手執畫筆 藝術家温宛菁,大學念的是生命科學,研究所專研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原想步踵達文西描繪人體的精...

蘭花生根 在 ?????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9:06:43

. 🧡🧡🧡🧡🧡 . . . 最近真的愛上石斛 除了有許多淡雅的顏色可以選擇外 如翠玉般的莖還有深綠的葉色 搭配或黃、或橘、或白的花色 都優雅到不行 這次搭配的是前陣子 偶然在限動看到,被 @overtime_gardener 燒到不行的復古毛玻璃燈罩 從以前就喜歡一些毛玻璃或窗花 復古中帶ㄧ點懷...

蘭花生根 在 奶媽 Naima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4:01:02

【婚姻,真的不是「兩個人」的事情】  我在文章寫很多和「原生家庭」和解的議題,多數寫給自己看。  排除直接性的家暴和性侵個案,我們跟家人課題最難解,就算你想方設法要逃離,舉凡搬出去住、出國讀書,或是直接斷絕關係,我仍然悲觀地堅信父母從小對你形塑的世界觀,這種隱性力量早已無意識在你腦裡生根。...

  • 蘭花生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31 12:01:27
    有 289 人按讚

    【婚姻,真的不是「兩個人」的事情】

    我在文章寫很多和「原生家庭」和解的議題,多數寫給自己看。

    排除直接性的家暴和性侵個案,我們跟家人課題最難解,就算你想方設法要逃離,舉凡搬出去住、出國讀書,或是直接斷絕關係,我仍然悲觀地堅信父母從小對你形塑的世界觀,這種隱性力量早已無意識在你腦裡生根。

    若靈魂想要完整脫離親人的羈絆,用一生來計算都不為過。

    民國作家張愛玲半輩子都在釋懷與母親黃逸梵的心結,多部作品《雷峰塔》《小團圓》到《易經》都被後世解讀有隱喻她和母親矛盾難解的牽扯;英國作家珍奧斯汀,同樣在文學中梳理原生家庭議題,她還直接說出「婚姻如果不考慮到對方家庭,那就是愚蠢的」這種結論。

    -

    珍奧斯汀明白,一個人在原生家庭的教育與養成的劣根性和美德,會在未來將這些性情帶進婚姻與人際關係。

    所以,她會殘酷地透過《艾瑪》中的農夫 Robert Martin 和閨密 Harriet Smith 的苦戀,諷刺大眾講究門當戶對的執著,相對地,女主角 Emma 對閨密的理智告誡,無疑正顯化出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即便你跟伴侶心靈有多麽超脫,但整個規則也不會為你們的超然而改變,除非你們當神鵰俠侶隱居古墓,否則婚後要面臨的磨合挑戰會更大,很考驗愛情的堅定程度。而這一切關鍵跟維繫婚姻已經不太有關係,還是得回到彼此的家庭教育。

    -

    曾經我也以為婚姻是兩個人,不是一家人,但我發現絕非如此,家人給你的心理影響是一路跟隨的,「住在一起」頂多是更加顯化問題;但縱使沒住在一塊,家人的影響始終亦步亦趨,像個背後靈。

    甚至我敢說,如果你從未打開心房面對,哪怕家人過世,這份影響依舊存在。

    珍奧斯汀終生都與家人住在一起,她對「家庭」與「婚姻」的紐帶必然不陌生,剖析到都成精了,她不寫大山大海,寫的竟是親戚們茶壺間的風暴,畢竟有心觀察,人性最幽微複雜的部份全都藏在家庭。

    你最想逃離與讓你誕生的地方,本身就是智慧的寶藏。

    -

    遙想過去,我也做過許多自毀行為,倘若時光倒流,我不會去做這樣的事情,至今後悔不已。但人生有趣的點又是,沒有「過去的事情」就不會養成現在的我。

    徹底曉得自毀根本得不到內心平靜,但我又沒有勇氣去死,才會去接觸哲學、玄學與心理學嘗試自癒,到後來自學鑽研、成立專頁抒發己見,跌跌撞撞來到這裡,起碼萬分確定以前的事情不會再做了。

    但是,達到我最終自癒的鑰匙,其實是最近的事。那就是我終於將很多我沒說過的心情告訴母親。每天晚上,我和母親對坐,專注聆聽對方的過去,了解母親的原生家庭,也自述黑歷史給媽媽。

    我們從憤怒到落淚,從落淚到平靜,到最後相互擁抱說出「我愛妳」與「我也愛妳」。

    -

    「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這是孔子說的話,意指一個人要學習某件事情,本來就該從最近之處開始,而離我們最近的,除了你自己,不正是血濃於水的家人嗎?

    市面上常常在講自我療癒、認識自己,但光處理自身情緒不見得有用,了解你在乎的人到底怎麼想、解開某種誤解,我認為這也是自癒的一環,這才是打開心房的一種。

    家庭,你要做的從來就不是逃離他,而是貼近面對,最終原諒對方,原諒自己。

    -

    兩個月前收到 #Sconas 保養品牌的 #合作邀約 ,會用「家庭」的主題來帶,主要是因為試用期間,我不只自己擦,我把這個產品跟母親一起使用,而看到母親很開心、每天晚上專心擦保養品的樣子,我是既療癒又開心。

    Sconas 的「#絕對完美全效逆齡精粹」使用褐藻精粹複和蘭花精粹等植物天然萃取,讓皮膚有溫和保濕與鎮定的效果,擦起來快速服貼,持續使用一週就有感受到肌膚透出光澤。

    另外兩罐「#絕對完美全效逆齡幻顏霜」和「#女神逆齡賦活油」,我和母親都是疊在一起擦,將賦活油滴 2~3 滴進米粒大的幻顏霜,並用來擦全臉,也是一個月後發現有軟化角質效果。

    因為我平常月經前是會爆痘,但擦了幻顏霜跟賦活油後,經前痘就算長出來,也約莫 2 天就消失了。

    以上體驗,讓我感受到產品將我的皮膚也當成「家人」在呵護的心情。

    -

    三個產品使用下來很有成效,痘疤淡化,上妝服貼,原本以為三罐擦下來會太滋潤,結果對我來說並沒有,才會樂意推薦給大家,尤其是母親的膚況,她改善更明顯,還寫 Line 給我詳述心得(如附圖)

    Sconas 堅持所有產品都是夥伴和家人使用2年以上,愛不釋手且持續使用下,才會正式推出,他們最在乎的剛好也是「家人」,期許每款產品都是經典、都是真實有效,而非隨波逐流的商業作品。

    肌膚和家人一樣,你可以只把他們視為一層皮,但你也不能忽視他是構成你的一部分,好好善待他們,其實也是善待你自己。共勉之,盼大家在迫切認識自己的期間,好好思索你與原生家庭的關係。

    -

    這邊附上優惠連結 https://bit.ly/3faEMh2 ,消費滿額就可以參加抽獎,頭獎是寨酌然野奢庄園野鴿野鴨區一泊二食雙人房住宿卷,讓你不僅照顧肌膚,身心靈也一起照顧到,如果想知道詳細資訊,可以點擊以下粉專內。

    https://www.facebook.com/sconasbeauty/posts/3044328739144938)

    Sconas 肌膚保養

  • 蘭花生根 在 韓國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31 10:00:57
    有 122,123 人按讚

    【榮民節快樂】

    榮民者,榮譽國民也。
    但,榮民的花冠,是前半生青春的付出,後半生落地的生根。

    頂著榮譽的頭銜、卻只是平淡認份的小卻角色。沒有榮譽的光芒,他們是這海峽兩岸、悠悠百年裡最偉大、也是最渺小;最絢麗、也是最蒼白的一群人。

    第一代的榮民前輩們,半生戎馬、一世烽火,前半世的烽火是來自日寇敵軍的槍林彈雨、後半世的烽火則是捍衛台灣的夙夜匪懈。

    七十年的物換星移,第一代榮民,他們早已不是失根的蘭花,而是一棵棵落地生根的小草、花果與大樹。

    他們曾經是在戰場出生入死、保家衛國的革命軍人,也是在寶島開山闢地、搭橋築路的建設中堅,卸下戎裝軍械的他們,是社會發展中辛勤努力的工人、農夫、漁民、醫生、律師、老師、商販,大多數的他們更是在這片土地上從孓然一身,成為了丈夫、父親、祖父、太祖父,來自四海八方的他們從來不是這片土地的過客、他們是這片土地的歸人。他們拈香祭祖,他們祈禱平安,他們已經跟這座島嶼的日夜,呼吸成一片亞熱帶的氣候。

    第一代的榮民們帶著他們的堅軔隱忍、繽紛花果和參天濃蔭,結合這片土地上既有的山川力量、才情風采,共同參與了台灣今天的繁榮安定,而第二代、第三代、世世代代的榮民朋友們也曾經、正在或繼續用他們的人生,攪拌出2300萬男女老幼的美好未來。

    在這個屬於榮民的節日裡,沒有燦爛煙火,沒有喧鑼鼓囂,但我們聽到每一顆曾經年輕雀躍的榮民之心,靜靜回想著他們所經歷的歷史最關鍵的時刻!

    致敬我最最敬愛的榮民朋友們,
    你們依然年輕。
    你們不是老兵。
    你們是台灣的英雄。

    照片來源:聯合報

  • 蘭花生根 在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8-22 12:00:52
    有 900 人按讚

    【原生根節蘭重現東眼山!】

    最近有到 #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吸收芬多精嗎?眼尖的你有沒有發現步道旁不一樣的風景呢~😆去年11月 #新竹林區管理處 的夥伴們與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合作,以自然分布的狀態栽植在景觀步道兩旁的柳杉林下種植色彩繽紛的 #長距白鶴蘭,淡紫色到深紫色的蘭花綻放在步道旁,彷彿一簇簇小煙火呢~🎆

    快跟上免費入園一次的方案,周末不妨衝一波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享受森林浴,也享受獨有的花卉風景~😍

    🙋‍♀️:為什麼我們要在東眼山栽植根節蘭呢?

    👉根節蘭是臺灣典型的中大型地生蘭,分佈在海拔250到2000公尺的中低海拔山區。而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海拔高度在616-1212公尺之間,氣候潮濕多雨,經過調查發現有根節蘭、角桐草、馬蘭等原地被植物。
    為了讓大家認識臺灣原生物種,所以種植在東眼山園區步道,讓大家有機會近距離觀賞臺灣原生植物的美唷~✨

  • 蘭花生根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7-05-07 18:09:01

    本集主題: #洄瀾光影油畫展 #温宛菁專訪
      
    對外婆的追憶猶如對光影的迷戀,循著童年的記憶,以油畫創作訴說東部淨土簡單美感的生命印象

    左手拿解剖刀,右手執畫筆

    藝術家温宛菁,大學念的是生命科學,研究所專研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原想步踵達文西描繪人體的精微結構,但直至研究所畢業,卻未畫出任何一張人體素描。之後,一直窩在冰冷的實驗室裡,手持解剖刀,在螢光顯微鏡下解析細胞的生命奧祕。某日,偶然重拾幼時的塗鴉興趣,後師承旅法畫家沈辯教授,運用彩筆試圖紀錄肉眼所見的生命,而成為左手拿解剖刀、右手拿畫筆,兼具理性與感性的「藝術玩人」。近年,又因關注東部發展與原住民生態智慧,而常回到母親的故鄉 —花蓮,追逐燦爛的陽光,留意尋常的美景;更恣意揮灑畫布,企盼記錄一些感動的痕跡。

    對於外婆的依戀.對於光影的迷戀

    温宛菁,台北人,但從小就和台灣東部有著不解之緣,對於光和影一直都有一種深刻的迷戀。記憶中,艷陽下,東部外婆家的樹木與光線交織而成瞬息萬變的投射,總能讓她蹲在樹蔭下癡迷許久;而對於外婆的依戀猶如對光影的迷戀,外婆過世後,院子裡的草木就成為一種對人的追憶,宅院裡斑駁牆面上的海棠花在光與影、虛和實之間搖曳,彷彿是外婆的一生,即便身處困境仍然保持著生命中的彈性。

    外婆是道地的傳統客家婦女,十九歲時隨著外公從西部到後山打拼,大半輩子就這麼在花蓮的鳳林小鎮上落地生根。宛菁印象中的外婆慈祥婉約,寡言多能,喜歡蒔花養草;外婆和外公好像比賽似的在前後院種植了許多花草樹木。時常跟著任教職的母親回鳳林的宛菁,在那兒度過了無數個寒暑假,就連小時候得了腸病毒,也是回到這個小鎮上休養。於是在這幢日式宅院綿生的記憶裡,外公的蘭花、外婆的海棠花,孕育出宛菁的第一件與第二件感人的作品。

    不引人注目但保有獨特的美感與生命歷程

    在油畫作品中,藝術家想要表現的不是壯麗遼闊的東部風景,而是平凡生活中的一小片光影。記憶中的花蓮生活,是從吃完中餐開始,趁著外公睡午覺的當兒,鄰家玩伴會聚集在蘭花架下玩沙泥。宛菁卻愛一個人踩著腳踏車,跑出小鎮亂晃,有時來到中央山脈山腳下,蹲在一棵棵不同姿態的大樹底下觀察光影,享受著光影交織的虛實心境。

    藉由對於童年的回憶以及對於外婆的思念,宛菁循著外婆行走過的足跡,畫出當下心情的悸動。她說:「庭院裡牆頭上的那一株海棠花隨風飄逸,很像外婆的人生,不名貴不顯眼,但卻堅忍不拔,我的畫作中那種寧靜其實是在訴說外婆給我的安心感。」十二年前外婆過世時,宛菁感覺頓時失去了一個很重要的心靈支柱;直到如今,每次回到日式老宅院中,就彷若看見那位安靜的坐在屋子裡,將世界隔絕在外,專注踩踏著縫紉機的外婆。對於宛菁來說,這是生命中很重要的光影。

    從理性科學到感性美學

    溫宛菁從小就喜歡塗鴉,小學到高中,常常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得獎,但由於家族親人的期待而念了第三類組。從中興大學的生命科學系到台大研究所的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再到中央研究院的基礎醫學研究,事事要求完美的個性總是讓她非常忙碌,幾乎鎮日窩在實驗室裡埋首做研究。直到幾年前的某個假日,媽媽請她陪著一位學生去「拉丁區畫室」學畫,沒想到啟動了她學習油畫的興趣,因此而遇見了油畫啟蒙老師—沈辯。相距這件事之前,宛菁最後一次拿畫筆是在大學時的國畫社揮毫,無疑的,油畫媒材對她而言是全新的接觸。只要周末得空,她就會趕到畫室習畫。沈老師指導的不只是繪畫創作上的技巧,還有對於美的感受和認知,還常下書單讓宛菁多方面接觸藝術領域。拿起油畫筆的那一刻,生命中最重要的光影—日式宅院、外婆的身影油然而生,於是就這樣陸陸續續畫出了記憶中的依戀。第一件作品「外婆的海棠花」讓她在畫中揣摩了許久許久,終至感動到落淚;第二件作品「外公的蘭花」也是她在忙碌的實驗室生活之暇緩慢地完成的。

    30歲那年的低潮與轉機

    實驗工作有段時間非常忙碌,以至於很久沒去畫室習畫。某天,沈老師捎來一個令宛菁驚喜的消息,沒料到擱置在老師家的畫作居然被某位畫廊經紀人欣賞,並問是否有意願辦個展。温宛菁和母親聽到這個消息時,只是一笑置之,但時隔半年後,因為夜以繼日的實驗工作和心理的壓力,讓宛菁的身體不堪負荷而造成胃出血,正好此時也被教授告知在中研院努力多時的實驗失敗。頓時,宛菁的心情跌入幽谷,原以為自己會一直順遂的走這條喜歡的路,沒想到在這時候遇到了瓶頸!人生的低潮讓宛菁有些喪志失意,此刻半年前的一笑置之湧上心頭,她開始認真思考是否要讓30歲的自己做點不一樣的事情,於是便規劃了自己嶄新的人生方向——先畫出心中的感動吧!

    與東部的機緣,被踢離原本的軌道

    在研究所灰心喪志的那段時日,宛菁心中的鬱卒難解,於是常跑去她最熟悉的東部海邊沉潛,蒙受燦爛陽光的撫慰。沒想到因此慢慢地與東部的原住民部落有了連結,而開始認識了令她著迷的原民文化,起初是受人之託寫了東部的部落故事,後來因為東部發展條例的討論而變成義務志工。有一段日子,白天她在中研院趕實驗,晚上則是趕去參加「東部議題」校園巡迴的分享講座;而在NGO組織裡認識的老師也邀請她一起做宜花東的能源研究。諸多的機緣讓溫宛菁被踢離原本的軌道,嘗試了許多新的可能性;但她認為自己並沒有放棄生物醫學研究,只是單純的希望透過展覽,將這些年對於東部的光影、親情的追憶呈現出來,將這份美好分享給更多人知道。(文:金車文藝中心)
        
        
    温宛菁簡歷:
        
      大學念的是生命科學,原想步踵達文西描繪人體的精微結構,但直至臺大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畢業,卻未畫出一張人體素描。之後,一直窩在冰冷的實驗室裡,用螢光顯微鏡試圖解析肉眼看不見的生命奧祕。某日,重拾幼時的塗鴉興趣,師承旅法畫家沈辯教授,試圖紀錄肉眼所見的生命,成為左手拿解剖刀、右手拿畫筆,兼具理性與感性的「玩人」。

    近年,又因關注東部發展與原民生態智慧,常在東部追逐燦爛的陽光,留意身邊的尋常之美,而恣意揮灑在畫布上。企盼記錄一些感動的痕跡,與一起生活的人分享。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