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真的不是「兩個人」的事情】
我在文章寫很多和「原生家庭」和解的議題,多數寫給自己看。
排除直接性的家暴和性侵個案,我們跟家人課題最難解,就算你想方設法要逃離,舉凡搬出去住、出國讀書,或是直接斷絕關係,我仍然悲觀地堅信父母從小對你形塑的世界觀,這種隱性力量早已無意識在你腦裡生根。...
【婚姻,真的不是「兩個人」的事情】
我在文章寫很多和「原生家庭」和解的議題,多數寫給自己看。
排除直接性的家暴和性侵個案,我們跟家人課題最難解,就算你想方設法要逃離,舉凡搬出去住、出國讀書,或是直接斷絕關係,我仍然悲觀地堅信父母從小對你形塑的世界觀,這種隱性力量早已無意識在你腦裡生根。
若靈魂想要完整脫離親人的羈絆,用一生來計算都不為過。
民國作家張愛玲半輩子都在釋懷與母親黃逸梵的心結,多部作品《雷峰塔》《小團圓》到《易經》都被後世解讀有隱喻她和母親矛盾難解的牽扯;英國作家珍奧斯汀,同樣在文學中梳理原生家庭議題,她還直接說出「婚姻如果不考慮到對方家庭,那就是愚蠢的」這種結論。
-
珍奧斯汀明白,一個人在原生家庭的教育與養成的劣根性和美德,會在未來將這些性情帶進婚姻與人際關係。
所以,她會殘酷地透過《艾瑪》中的農夫 Robert Martin 和閨密 Harriet Smith 的苦戀,諷刺大眾講究門當戶對的執著,相對地,女主角 Emma 對閨密的理智告誡,無疑正顯化出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即便你跟伴侶心靈有多麽超脫,但整個規則也不會為你們的超然而改變,除非你們當神鵰俠侶隱居古墓,否則婚後要面臨的磨合挑戰會更大,很考驗愛情的堅定程度。而這一切關鍵跟維繫婚姻已經不太有關係,還是得回到彼此的家庭教育。
-
曾經我也以為婚姻是兩個人,不是一家人,但我發現絕非如此,家人給你的心理影響是一路跟隨的,「住在一起」頂多是更加顯化問題;但縱使沒住在一塊,家人的影響始終亦步亦趨,像個背後靈。
甚至我敢說,如果你從未打開心房面對,哪怕家人過世,這份影響依舊存在。
珍奧斯汀終生都與家人住在一起,她對「家庭」與「婚姻」的紐帶必然不陌生,剖析到都成精了,她不寫大山大海,寫的竟是親戚們茶壺間的風暴,畢竟有心觀察,人性最幽微複雜的部份全都藏在家庭。
你最想逃離與讓你誕生的地方,本身就是智慧的寶藏。
-
遙想過去,我也做過許多自毀行為,倘若時光倒流,我不會去做這樣的事情,至今後悔不已。但人生有趣的點又是,沒有「過去的事情」就不會養成現在的我。
徹底曉得自毀根本得不到內心平靜,但我又沒有勇氣去死,才會去接觸哲學、玄學與心理學嘗試自癒,到後來自學鑽研、成立專頁抒發己見,跌跌撞撞來到這裡,起碼萬分確定以前的事情不會再做了。
但是,達到我最終自癒的鑰匙,其實是最近的事。那就是我終於將很多我沒說過的心情告訴母親。每天晚上,我和母親對坐,專注聆聽對方的過去,了解母親的原生家庭,也自述黑歷史給媽媽。
我們從憤怒到落淚,從落淚到平靜,到最後相互擁抱說出「我愛妳」與「我也愛妳」。
-
「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這是孔子說的話,意指一個人要學習某件事情,本來就該從最近之處開始,而離我們最近的,除了你自己,不正是血濃於水的家人嗎?
市面上常常在講自我療癒、認識自己,但光處理自身情緒不見得有用,了解你在乎的人到底怎麼想、解開某種誤解,我認為這也是自癒的一環,這才是打開心房的一種。
家庭,你要做的從來就不是逃離他,而是貼近面對,最終原諒對方,原諒自己。
-
兩個月前收到 #Sconas 保養品牌的 #合作邀約 ,會用「家庭」的主題來帶,主要是因為試用期間,我不只自己擦,我把這個產品跟母親一起使用,而看到母親很開心、每天晚上專心擦保養品的樣子,我是既療癒又開心。
Sconas 的「#絕對完美全效逆齡精粹」使用褐藻精粹複和蘭花精粹等植物天然萃取,讓皮膚有溫和保濕與鎮定的效果,擦起來快速服貼,持續使用一週就有感受到肌膚透出光澤。
另外兩罐「#絕對完美全效逆齡幻顏霜」和「#女神逆齡賦活油」,我和母親都是疊在一起擦,將賦活油滴 2~3 滴進米粒大的幻顏霜,並用來擦全臉,也是一個月後發現有軟化角質效果。
因為我平常月經前是會爆痘,但擦了幻顏霜跟賦活油後,經前痘就算長出來,也約莫 2 天就消失了。
以上體驗,讓我感受到產品將我的皮膚也當成「家人」在呵護的心情。
-
三個產品使用下來很有成效,痘疤淡化,上妝服貼,原本以為三罐擦下來會太滋潤,結果對我來說並沒有,才會樂意推薦給大家,尤其是母親的膚況,她改善更明顯,還寫 Line 給我詳述心得(如附圖)
Sconas 堅持所有產品都是夥伴和家人使用2年以上,愛不釋手且持續使用下,才會正式推出,他們最在乎的剛好也是「家人」,期許每款產品都是經典、都是真實有效,而非隨波逐流的商業作品。
肌膚和家人一樣,你可以只把他們視為一層皮,但你也不能忽視他是構成你的一部分,好好善待他們,其實也是善待你自己。共勉之,盼大家在迫切認識自己的期間,好好思索你與原生家庭的關係。
-
這邊附上優惠連結 https://bit.ly/3faEMh2 ,消費滿額就可以參加抽獎,頭獎是寨酌然野奢庄園野鴿野鴨區一泊二食雙人房住宿卷,讓你不僅照顧肌膚,身心靈也一起照顧到,如果想知道詳細資訊,可以點擊以下粉專內。
(https://www.facebook.com/sconasbeauty/posts/3044328739144938)
蘭花生根水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婚姻,真的不是「兩個人」的事情】
我在文章寫很多和「原生家庭」和解的議題,多數寫給自己看。
排除直接性的家暴和性侵個案,我們跟家人課題最難解,就算你想方設法要逃離,舉凡搬出去住、出國讀書,或是直接斷絕關係,我仍然悲觀地堅信父母從小對你形塑的世界觀,這種隱性力量早已無意識在你腦裡生根。
若靈魂想要完整脫離親人的羈絆,用一生來計算都不為過。
民國作家張愛玲半輩子都在釋懷與母親黃逸梵的心結,多部作品《雷峰塔》《小團圓》到《易經》都被後世解讀有隱喻她和母親矛盾難解的牽扯;英國作家珍奧斯汀,同樣在文學中梳理原生家庭議題,她還直接說出「婚姻如果不考慮到對方家庭,那就是愚蠢的」這種結論。
-
珍奧斯汀明白,一個人在原生家庭的教育與養成的劣根性和美德,會在未來將這些性情帶進婚姻與人際關係。
所以,她會殘酷地透過《艾瑪》中的農夫 Robert Martin 和閨密 Harriet Smith 的苦戀,諷刺大眾講究門當戶對的執著,相對地,女主角 Emma 對閨密的理智告誡,無疑正顯化出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即便你跟伴侶心靈有多麽超脫,但整個規則也不會為你們的超然而改變,除非你們當神鵰俠侶隱居古墓,否則婚後要面臨的磨合挑戰會更大,很考驗愛情的堅定程度。而這一切關鍵跟維繫婚姻已經不太有關係,還是得回到彼此的家庭教育。
-
曾經我也以為婚姻是兩個人,不是一家人,但我發現絕非如此,家人給你的心理影響是一路跟隨的,「住在一起」頂多是更加顯化問題;但縱使沒住在一塊,家人的影響始終亦步亦趨,像個背後靈。
甚至我敢說,如果你從未打開心房面對,哪怕家人過世,這份影響依舊存在。
珍奧斯汀終生都與家人住在一起,她對「家庭」與「婚姻」的紐帶必然不陌生,剖析到都成精了,她不寫大山大海,寫的竟是親戚們茶壺間的風暴,畢竟有心觀察,人性最幽微複雜的部份全都藏在家庭。
你最想逃離與讓你誕生的地方,本身就是智慧的寶藏。
-
遙想過去,我也做過許多自毀行為,倘若時光倒流,我不會去做這樣的事情,至今後悔不已。但人生有趣的點又是,沒有「過去的事情」就不會養成現在的我。
徹底曉得自毀根本得不到內心平靜,但我又沒有勇氣去死,才會去接觸哲學、玄學與心理學嘗試自癒,到後來自學鑽研、成立專頁抒發己見,跌跌撞撞來到這裡,起碼萬分確定以前的事情不會再做了。
但是,達到我最終自癒的鑰匙,其實是最近的事。那就是我終於將很多我沒說過的心情告訴母親。每天晚上,我和母親對坐,專注聆聽對方的過去,了解母親的原生家庭,也自述黑歷史給媽媽。
我們從憤怒到落淚,從落淚到平靜,到最後相互擁抱說出「我愛妳」與「我也愛妳」。
-
「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這是孔子說的話,意指一個人要學習某件事情,本來就該從最近之處開始,而離我們最近的,除了你自己,不正是血濃於水的家人嗎?
市面上常常在講自我療癒、認識自己,但光處理自身情緒不見得有用,了解你在乎的人到底怎麼想、解開某種誤解,我認為這也是自癒的一環,這才是打開心房的一種。
家庭,你要做的從來就不是逃離他,而是貼近面對,最終原諒對方,原諒自己。
-
兩個月前收到 #Sconas 保養品牌的 #合作邀約 ,會用「家庭」的主題來帶,主要是因為試用期間,我不只自己擦,我把這個產品跟母親一起使用,而看到母親很開心、每天晚上專心擦保養品的樣子,我是既療癒又開心。
Sconas 的「#絕對完美全效逆齡精粹」使用褐藻精粹複和蘭花精粹等植物天然萃取,讓皮膚有溫和保濕與鎮定的效果,擦起來快速服貼,持續使用一週就有感受到肌膚透出光澤。
另外兩罐「#絕對完美全效逆齡幻顏霜」和「#女神逆齡賦活油」,我和母親都是疊在一起擦,將賦活油滴 2~3 滴進米粒大的幻顏霜,並用來擦全臉,也是一個月後發現有軟化角質效果。
因為我平常月經前是會爆痘,但擦了幻顏霜跟賦活油後,經前痘就算長出來,也約莫 2 天就消失了。
以上體驗,讓我感受到產品將我的皮膚也當成「家人」在呵護的心情。
-
三個產品使用下來很有成效,痘疤淡化,上妝服貼,原本以為三罐擦下來會太滋潤,結果對我來說並沒有,才會樂意推薦給大家,尤其是母親的膚況,她改善更明顯,還寫 Line 給我詳述心得(如附圖)
Sconas 堅持所有產品都是夥伴和家人使用2年以上,愛不釋手且持續使用下,才會正式推出,他們最在乎的剛好也是「家人」,期許每款產品都是經典、都是真實有效,而非隨波逐流的商業作品。
肌膚和家人一樣,你可以只把他們視為一層皮,但你也不能忽視他是構成你的一部分,好好善待他們,其實也是善待你自己。共勉之,盼大家在迫切認識自己的期間,好好思索你與原生家庭的關係。
-
這邊附上優惠連結 https://bit.ly/3faEMh2 ,消費滿額就可以參加抽獎,頭獎是寨酌然野奢庄園野鴿野鴨區一泊二食雙人房住宿卷,讓你不僅照顧肌膚,身心靈也一起照顧到,如果想知道詳細資訊,可以點擊以下粉專內。
(https://www.facebook.com/sconasbeauty/posts/3044328739144938)
Sconas 肌膚保養
蘭花生根水 在 傅崐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第八屆海峽論壇】新聞連結:goo.gl/hO4NVn
第八屆海峽論壇在廈門舉行,崐萁相當榮幸參與這關係兩岸和平,全面發展的第八屆海峽論壇,自2008年起我中華民族全力推動兩岸交流、大三通、各方面觀光旅遊,兩岸人民彼此更加了解、更加認識,甚至到了今年520之後,兩岸形勢有了新的變化,不管是400年前,從漳州、泉州到台灣開墾的先民,到1949年大陸各省來的新移民,都是道道地地、慎終追遠、飲水思源,中華民族的中國人,同文、同種、同語言、同祖先,是血脈相連不可分離的龍的傳人。
-
【青年安心成家專案】
花蓮縣政府在去年推出青年安心成家專案,這是台灣第一個縣市所推動,並在三年內要興建五千戶設備最完整,生活機能最周全,每一戶只要250萬台幣,都將有房屋及土地所有產權,讓年輕人能夠安身立命,不要再如失根的蘭花、漂流的浮萍。
#青年安心成家專案:http://goo.gl/TepxkJ
-
【兩岸青年菁英領袖營】
另一方面為了深化年輕人彼此的學習、紮根,我們舉辦了「青年菁英領袖營」,第一屆從2014年開始,讓全台灣所有的優秀青年齊聚在花蓮,然而在去年第二屆得到國台辦上海市政府大力支持,讓上海的復旦大學、交通大學、中醫藥、東華大學、同濟大學等五所頂尖的大學高材生,從上海包機到花蓮參加去年的「兩岸青年菁英領袖營」,在幾天的共同生活之後,結業典禮當天,我踏入會場所感受到現場八百多位同學的熱情、歡笑,和彼此的關注,那彷彿十年同窗般的交誼,已無法分辨陸生與台生的差別,我們也看到亞洲盃的球賽,不管是中日大戰、中韓大戰,兩岸的鄉親皆是全力幫助中華隊加油,我們更深刻感受到內心深處中華民族的骨髓中,這種天然友誼的DNA。
我們更看到來自台灣人民源源不斷走向世界各地區發展,把台灣精神散播紮根,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台商,不管道世界哪一個國家,唯有到了大陸,在這裡落戶生根,不會受到排華的影響,也能夠在同語言、同邏輯、同思考等,宛如回到家中般的親情當中發展。
在21世紀,世界局勢動盪不安,我們也看到世界眾多民族主義的興起,從釣魚台到南海針端、沖之鳥礁,甚至是台灣無辜的漁民,被日本擄船勒索,所以我們更希望兩岸中華民族攜手共進,共同團結抗外。
-
【七連霸五星縣長】
台灣人民重情重義,有濃郁化不開的鄉情。崐萁擔任六年多的花蓮縣長,是以無黨籍的身分服務,而受到各個政黨打擊、攻堅、抹黑、清算,但我們是真心誠意來為人民打拼,誠摯地付出,台灣鄉親給我們的支持也是源源不斷的,讓崐萁在七年內,連續七度得到五星縣長,這正是台灣人民濃郁化不開的鄉情。
#七連霸五星縣長:https://goo.gl/sA0LjO
-
【天佑中華】
我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源遠流長,何其浩瀚,人人都只是歷史當中的蒼海之一粟,但是我們只要堅持民族大義,堅持我們的理念,人人都可以成為時代的巨人,我們也希望台灣的農民、漁民、青年、台商、企業,能夠在浩瀚的大時代當中,攜手共進,造福台灣的鄉親,也讓我們共同寫下歷史上偉大的樂章,天佑中華。
蘭花生根水 在 蔡培慧 慧做事真實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推勁毅、肇尉的文章!
也翻出我在2012年研究家庭農場的舊文、作伙來分享,雖然文章有一點點長,但邀請大家一起努力看完喔,呵呵!
--
小農即以家庭農場為基礎,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兼或聘雇少數勞動者,耕作面積以最適規模為主,因農耕作物、友善生產等差別介於0.5公頃至10公頃之間。農業生產領域內進行家戶耕作(family farming)以維持簡單再生產(simple reproduction),並將全部或部分的產品與加工品於市場進行交換的小商品生產者。
以家戶為單位:這意味著家戶作為經濟生活(生產與分配)的基礎。附帶一提,歷史以來,家戶的組成通常是血親連帶,如何開展出某種因認同與自我選擇而來的家戶型態也是另一個需努力的焦點。
小規模的社會協力:家戶生產受制於勞動力與家庭生命周期,它的農耕尺度自然有所限制,同時也無法獨立面對家庭以上的社區(社群)的公共性事務,諸如水利、運銷以及社會文化慣習的要求與禮俗。因而相應發展出多元活潑的協作模式,這一點是我們所必需特別注意的。我們應當專注於鼓勵多元並置的生產方式,以及相應而成的多方連結的社會關係。千萬不可執著於某種單一模式,或者單一的社會連結,即使它已是非常成功的運作。
因需要而生產:小農耕作的特點在於因需要而生產,當然也可能因需求無法取得適當滿足而必需加強勞動,因而處於自我剝削的狀態。此一供需的邏輯絕不可忽略,它所引導的生產面向與生產規模,必然相異於以追求利潤為動力的生產擴張,比較有機會在有限資源與理解自我需求的前提下,建立起生產循環的模式。
...台灣的農業結構轉變形成了極端矛盾的現象,一方面苦於糧食依賴而形成的輸入型通貨膨脹,二方面以國家資源支持鼓勵休耕。之所以如此,受制於長期的演變,兩個主要的力量影響台灣農業結構轉變,二戰之後迄1980年代是國家發展主義的力量,1980年代迄今則新自由主義的擴張造成的農業貿易自由化。
歷史考察即知,國民政府於一九四五年迫遷來台,當時多數作以維繫台灣人生活的生產方式,是農耕,約莫有百分之八十的務農人口。考量現實狀況,且為了鞏固政權治理基礎,當時的國民政府實施一系列的土地改革政策,從一九四年至一九五三年,依序包括:「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等三個階段,一方面藉此打破地主階級,使戰前封建式的地主佃農制逐漸步向解體的趨勢,另一方面,國府政權則透過土地改革,使地主佃農的關係瓦解,國家遂然成為另一種型態的地主,直接治理這百分之八十的農民。
即使因為土地改革的過程,看似平均分配而使農民擁有了土地,使之成為土地的主人,然而關鍵在於,所謂的「土地改革」實際上是由上而下推動的、作為國家發展主義方向的一環,國家變裝成了新的地主,並透過一套糧政的設計,比如:肥料換穀制、隨賦徵購辦法、田賦徵收實物實施辦法及基層金融制度,進行農民的勞動剩餘的轉換,說白了就是剝削農民,換句話說,政府要小農用稻穀換取生產必須的資材──肥料,然而由於當時公定的肥料價格高於米價,政府因此從中賺取價差,累積資本,並將一部分收購的稻穀外銷至日本,累積外匯,形成了日後以農轉工的契機,卻也同時逼使農村逐漸破產,但農業與農村並非直直的往下衰頹。政府於當時開始推廣經濟作物和農業專區,將本來一部分種作主糧的農民輔導為香菇農、花卉農、果農等等,隨著經濟發展上了軌道,社會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民的飲食習慣漸趨多樣,也為了滿足內銷市場,農村生產了相對多樣化的農產品,城鄉仍維繫著一定程度的連結與較為均衡的狀態,當時是農村較為富裕的階段。
然而,由於新自由主義的擴張及資本全球化的趨勢,加上當時台灣對美國的經濟依賴。造成台灣自1980年代中期之後,頻頻以開放農業市場為代價,以加速自由化的腳步。
暫且不論美援時期的糧食援助而西化的飲食習慣,以及與美國斷交之後,年年出訪的對採購大宗物資。就新自由主義以降的開放市場腳步而言,首先,台灣於1985年開放煙酒市場,從而影響了國家規管的菸葉、釀酒葡萄契作,近十萬公頃土地投入市場作物的生產,造成替代與排擠作用。此後,1990年代,隨著台灣被納入新自由主義體系中,頻頻開放農產品市場。易言之,台灣長期地產地消的農業政策,受新自由主義國際貿易的影響與壓力,轉而開放市場,進行「農業結構調整(1982-1991)」,由生產導向的計劃農業,轉型為「市場導向」的競爭農業。
農業結構調整是台灣農政轉型的開端,受制美國透過一連串的談判,要求開放市場,另一方面,台灣為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因此1986至1993之間GATT(WTO的前身)的農業協定談判過程中,台灣也在外在壓力與單向的經濟思維中,逐漸往農業貿易自由化前進。
台灣政府為了爭取進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架構中,陸續在1992年於國家建設六年計畫中宣示農業零成長,1995年農業白皮書中甚至明文表示放棄糧食自主,一步一步地以犧牲農業發展換取工業發展與國際參與的空間。此一階段稱為「農業自由化(1992-迄今)」,台灣放棄糧食自主、開放農業市場、要求農民離農休耕,埋下了糧食依賴與農村凋敝的惡果。
從此,農村滑入快速衰敗的下坡道,為什麼呢?一來是因為台灣的農民面臨的競爭者變成更多來自國際的農產品,常常因為他國政府對國內農產品的補貼,使得進口到台灣的糧價,相對於國內農產品而來的低廉,由此顯見,自由貿易的現實就是──強者越強、弱者越被蠶食鯨吞;二來則因為台灣人逐漸西化的飲食習慣,肉類與其他非本土農產品的需求日益提高,比如小麥與洋菇,農村和城市在食物層面的連結因此斷了一大塊,而政府認知的問題來源,是小農缺乏競爭力,因此鼓勵規模經濟,比如發展蘭花與有機蔬菜等需投入大筆資本的規模農企業。
然而,小農卻未曾消失,這也就形成了當今台灣農業雙軌制的產銷結構──資本農(以利潤為導向,擴大再生產)與小農(以計劃為導向,直接再生產)。那麼,發展規模經濟成為政策的方向,小農的機會在哪裡?一個具體可行的可能性是:重新連結小農生產的隊伍與有意識的城市消費者,創造在地經濟體系。
創造以小農為主體的在地經濟,意味著將個別生產的小農進行再連結,並與消費者形成合作經濟體系。換句話說,當前的工作,不僅僅是田間勞動與生產面的改變,同時也是意識型態之戰。小農耕作意味著健康的食物、豐富的文化肌理、綿密的社會網絡,以及涵養這一切的環境空間。我們──有志於農村工作的群體,不論從支農、援農甚至是從農的角色,我們在面向歷史、面向農村的方向上,試圖在資本主義已竭澤而漁的荒蕪焦土上,重新耕耘一片新天地。傳承老農邊做邊學的智慧,適地適種並照顧土地,同時連結綠色消費,開創任何互惠協作的可能,甚至更主動介入體制政策,見鏠插針地鬆動結構,扭轉城市偏向的當代社會關係。小農耕作是經,社會需求為緯,小農耕作正在創造可循環社會生產交換的新模式。
(文章摘錄自《勞動的春耕──關於台灣的農事變遷》,發表於「落地生根:社區支持農業經驗研習會」,香港社區伙伴、嘉道理農場。並刊出於2014年3月香港出版之專書《落地生根:社區支持農業之甦動》,頁138-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