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蘋果日報最後一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蘋果日報最後一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蘋果日報最後一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蘋果日報最後一期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早讀到馬傑偉教授的【寫給留下來的人】,想起好朋友阿真前陣子考慮移民台灣,「當發生了蘋果日報被迫停刊這樣時代大事時 ⋯」怎麼了?決定立刻離開嗎?「我就決定要留下來。」竟然是這樣子啊!她說,「就是時局壞得太快太急,我突然覺得很想留低,總有一些事情可以做,再微小也好,就算我教到的只得一個學生,還是有其價...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影像補完計畫 Hong Kong Walk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訂閱本頻道!! Like Share & Subscribe! 開左個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hongkongwalker paypal 捐贈 PayPal.Me/nyksuperman payme 捐贈 https://www.youtube.co...

蘋果日報最後一期 在 喀琿の對画框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6-16 11:33:33

#生活裡的一些murmur 20210522 第8天。 - 0515 DAY1 睡醒朦朦朧朧聽到雙北防疫措施進入第三級,覺得有點可怕,但完全搞不清楚哪些是還可以做的、哪些不行。 原本安排的活動早在疫情逐漸升溫時就被取消光光了,當時還覺得反正本來就是阿宅不出門好像也沒差。 睡睡醒醒吃吃睡睡...

蘋果日報最後一期 在 吳喀琿|本名的台語發音,讀作ㄎㄚ ㄏㄨㄣˊ不是ㄎㄜˋㄏㄨㄟ。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5-30 03:19:10

#生活裡的一些murmur 20210522 第8天。 - 0515 DAY1 睡醒朦朦朧朧聽到雙北防疫措施進入第三級,覺得有點可怕,但完全搞不清楚哪些是還可以做的、哪些不行。 原本安排的活動早在疫情逐漸升溫時就被取消光光了,當時還覺得反正本來就是阿宅不出門好像也沒差。 睡睡醒醒吃吃睡睡...

  • 蘋果日報最後一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5 11:20:08
    有 38 人按讚

    一早讀到馬傑偉教授的【寫給留下來的人】,想起好朋友阿真前陣子考慮移民台灣,「當發生了蘋果日報被迫停刊這樣時代大事時 ⋯」怎麼了?決定立刻離開嗎?「我就決定要留下來。」竟然是這樣子啊!她說,「就是時局壞得太快太急,我突然覺得很想留低,總有一些事情可以做,再微小也好,就算我教到的只得一個學生,還是有其價值。」又想起另一位朋友,他計劃先讓妻女離港,自己單身寡佬留下來,努力鍛煉身體,好好學習,支持同路人,為未來做好準備。

    好感動。

    這陣子大家都很灰心、很沮喪,連自由表達想法和感受都彷彿變成很危險的一回事,或許不需要說話太多,只要簡單一句「我聽到,我知道,我明白」,大家就有繼續撐下去的勇氣和力量。

    馬教授的【寫給留下來的人】,值得好好細讀。

    ————————

    明報 P08 |2021-07-04
    【寫給留下來的人】/馬傑偉

    在醫院任職的舊同事,屬於移民誘因最大的一群——中年、專業、已婚、有孩子在學。他傳來短訊,慨嘆移民走難,變成了強勢話題;留下來的人,被描繪得最多的只有兩類,一是港豬不理世事,二是陳義甚高的有心人。舊同事沒有去意,他不是港豬,也不是義士,不多說時代責任的高調。大部分像他那樣的普通人,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留在香港,卻在移民熱話之中不見蹤影,其實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

    上周四,《蘋果》出版最後一份告別號,我的傳媒朋友比較多,臉書一片愁雲慘霧。星期五出海浮潛,早前約好的,卻碰上新聞自由的黑暗日子。同船十多位朋友,似乎完全不受時局影響,在無人的小島開派對,吃滷水鮑魚,嚐冰鎮鳳梨,高唱懷舊金曲,情緒高漲,一片歡樂,與我社交圈子的壓抑與鬱結,對比有若雲泥。我站在沙灘上,灰雲天,水清見底,想起一個個獄中的朋友,回望這一群把忌廉蛋糕塗在臉上作樂的新朋友,一陣詭異的情緒湧上心頭,「個心好實」;多少人為香港承受苦難?又有多少人心中已經忘記了香港的創傷?

    但回過神來,今天我離開同溫層,同船都是新相識,社會背景殊異。憂國憂民,為信念作出犧牲,是一撮人。普羅百姓,才是大多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近年港人在社交場合,都避談政見,我根本不知道這群風騷快活人,心裏對香港隕落作何感想。他們留在香港,如常生活,遊山玩水,郊野秘景,他們如數家珍。只不過十多人,當中有美食家、攝影師、山藝專家。途中有人大聲吐出「蘋果日報」四個字,我一驚,暗忖下一句是「抵佢死,停刊天下太平」,還是「我買咗一份留念」。怎料他說,「呢條路線,記者介紹過㗎!」自由、法治、子女教育,是不少中產家庭的核心價值。但眼前這一群,50到60多歲吧,自由和法治,不一定上心,但好鍾意香港奇妙地景,他們嚴格實行帶走垃圾的環保價值。

    沉默的大多數 各自活出信念

    最近回中大午膳,遇上一群舊同事,久別喜相逢,嘻嘻哈哈,聲浪之大,幾乎整個餐廳的食客都聽到我們大放厥詞。我在中大多年,最親近的不是教授,而是一眾supporting staff 。我問,「你哋幾時移民?」他們答得很爽快,又大聲,還在笑:「冇錢移咩民呀!」打工搵食,解決3餐,柴米油鹽,是日常的主體。對他們來說,留在港可以預計,移民反而風險更大。他們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港豬,在安全範圍內,會關注,會批評,只不過不想走、或走不來。其實這一群有態度、有政見,但生活更重要,他們留在香港,用他們的民間智慧,適應新香港。

    中產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走定唔走?去邊度易適應?稅務、樓房、教育、就業市場,討論區有答有問,流量驚人。然而,香港還有一大群留下來的人,有若干的一部分是「小確幸」,天真的認為,我不理政治,政治不會拍我的門。也有相當的一部分,如常生活,你卻不能把他們簡化為「港豬」。《蘋果日報》最後一期,100萬份,賣清光,排隊的人不計其數。蘋果結業,大樓內的植物要人「領養」,同樣是排長龍,很多人「拔刀相助」。阿布泰被針對,排隊支持的都是普羅大眾。留下來的人,用自己的方法,活出自己的信念,審時度勢,不想以身試法,沉默,但心裏仍然堅守信念。

    盼望是心念 心念不犯法

    有一些親屬,政治價值觀不同,愈來愈少見面。我也有一些完全不理政治的親屬,如常看TVB,追劇集,《愛回家》情節滾瓜爛熟。移民對他們來說很遙遠,但談到社會不公平的政治事件,他們會彈一句,「呢班友,有牌爛仔!」是非黑白,看得清楚,只不過他們不選擇移民避政。考慮移民的朋友,眼見形勢急轉直下,香港每日在滑坡下沉,必定忐忑不安。這篇文章暫且不談移民心事,集中談一談留下來的普通人,大家如何共謀對策。

    時有勢,勢難擋,水勢洶湧,很難逆水行舟。今天時不我與,唔好同呢個惡時勢鬥力。退一步,以靜制動。不准我說話,我就暫時不說話。要拉要鎖,我現在就不作拉扯。我老婆的經驗談:她做職業治療,有一段時期,甚得某專科主管歡心,受重視,江湖地位高,醫生們都樂於轉介病人。幾年後,該專科換主管,新來的,完全不買馬太的帳。我老婆精明,把精力放在其他領域,擴闊專業範圍。過幾年,風向轉,她的部門又派上用場。

    中國與香港目前的時局,超高壓而不穩定,唔知幾時變。時勢有順有逆,起伏難測。今天留下來的人,耐心等,如此極端的時勢,一定會變。可能轉好、可能轉壞,無論如何,盼望就是力量,盼望有一天,去與留的人,喜見香港重生。想吓啦,希望在明天。盼望是心念,心念不犯法。

    「我聽到,我知道,我明白」

    自覺保持身心健康,對留下來的人,至關重要。要等到、看到時勢逆轉,多運動,操fit 啲,每天半小時,跑步、游水、健身單車,操練身體,要有體力抗衡主流大勢。不必把心理健康想得神神化化。有鬱悶、有心事,就搵朋友開解一下。參加課程,裝備自己,修練更強大的心力,可面對留在香港每時每刻遇到的心理衝擊。香港的心靈自強運動,正在默默形成。30 多年未見面的牧師在大嶼山相聚,他說有心人正在照顧心靈創傷的年輕人,在教會體制之外策劃安全網。身邊也出現不少民間舉辦的細胞小組,互相扶持,共渡時艱。我自己每兩周參加的疫情支援聚會,不經不覺舉辦了40多次,大家坦誠分享,同行同在,就是力量。這一類的群組,為留下來的人,加深生活的勇氣。

    最後,找尋自己可以努力的方法。在一個社會生存,無論環境多惡劣,若能發揮所長,觀感會完全不一樣。留下來的人,可以做什麼?自救、助人,你和我都可以,就單單是立願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做一個更有慈心的人,也會令你活得更有意義。被辭職的傳媒工作者,靈活變通,轉行做拉麵師傅、電器銷售員、潛水教練、電競KOL ……找一個自己可以發揮的生存方式,連結你在身邊可以接觸到的同路人。生活上,若找到自己可以出力的位置,就更容易節哀、順變,避風頭,隱於市,在廢墟中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移民或留港的理由。文章寫到最後,我就談談自己的想法吧。我今年61 歲,健康活躍的年日,只剩下十多年,移民心理負荷大,兩三年才可以settle down。我人生的quality time又短了一截。留下來,代價是要承擔香港淪喪的心理創傷,自忖還應付得來。另一方面,留下來在香港經歷時代變化,用不同的方法表述記錄出來,又可以與有需要支援的朋友接觸,患難與共,留港有確實的意義感。

    這個星期大家都很難捱,朋友在群組寫了一段心聲:
    「我執起筆想寫,但不知從何寫起。
    想叫,想大叫,想大聲地叫,想找個樹洞大叫,想找個山洞大叫,想聽到回音,想你知道我在大叫。無言是外在的一種狀態,心裏卻翻起千層浪。
    想聽到遠方有道聲音給我說:我聽到,我知道,我明白。」

    然後大家一起留言回應:「我聽到,我知道,我明白。」就是這樣簡單的分享與聆聽,給予彼此莫大的安慰和力量。

    (完稿後發生了銅鑼灣悲劇,鮮花與告票,仇苦深結,說不出的劫難,我們聽到彼此,知道彼此,明白彼此。)

  • 蘋果日報最後一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03 19:00:00
    有 93 人按讚

    本集廣告與「勇者動畫系列」合作播出​
     ​
    台灣原創的 4K 動畫影集 —「勇者動畫系列」⚔️ 👾​
    即將在 7/4 晚上十點於公視、公視+首播啦!​
    一共有六集,每週播放 2 集,​
    📺 本週日準時收看:https://reurl.cc/XWAVVg​
     ​
    #勇者動畫系列​
    #黃色書刊​
     ​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勇者動畫系列」立場。​
     ​
    --​
      ​
    6 月 24 日,《蘋果日報》出版了 100 萬份報紙,​
    是平常的十倍,但還是在一天內就全部賣完了。​
     ​
    這期的報紙,是香港《蘋果日報》最後一期。​
    蘋果日報到底怎麼了?​
    為什麼會在一夕之間宣佈停刊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蘋果日報」吧!​
     ​
    🎥 影片重點節錄 🎥​
     ​
    📍 1995 年 6 月 20 號,《 #蘋果日報 》在香港創刊,當時它一出場就打破許多規矩,例如別人一份報紙都賣五元,他一份報紙卻只賣兩元,而且當時如果你買《蘋果日報》,它除了報紙裡會附帶優惠券之外,還會 #附送你一個大蘋果 。​
    📍 這種打到骨折的優惠,讓許多消費者改變了平常的選擇,決定換買《蘋果日報》來看看,也讓蘋果日報在出刊沒多久銷量就衝上了 30 萬。​
    📍 但當時《蘋果日報》最厲害的,並不是它以低價成功吸引客人的這一點,而是它把人拉過來之後,也成功透過自己「 #獨有的特色 」把消費者留下來。​
    📍 甚至我們可以說它是使出了殺手鐧,讓消費者的目光,牢牢地被他捉住。而這個殺手鐧,就是全份的 #全彩印刷 ,以及辛辣的 #頭版新聞 。​
    📍 在當時的香港,各家的報紙都還是著重在文字,頭版通常會拿來放廣告,但《蘋果日報》卻打破這個不成文的規矩,在頭版放上大型的彩色圖片,跟辛辣的新聞標題,非常有效地抓住了消費者的目光。​
     ​
    只不過,《蘋果日報》卻也在近年來,面臨了相當嚴峻的挑戰。是哪些原因讓《蘋果日報》走向停刊呢?現在就趕快點開下方影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
    ✦ 如果你也覺得這些資訊 很 重 要!​
    ✦ 用一秒鐘 #分享 這則貼文,讓更多人知道吧!​
    ✦ 想加速觀賞影片嗎?請到 YouTube 觀看:​
    👉 https://youtu.be/yJqsHgVLfC4​
    ————————————————————————​
      ​
    ➜ 在 YouTube 上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還可以加入會員贊助我們喔!​
    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 email ,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
    ➜ 追蹤志七 の IG ,​
    看更多趣味新聞新知與志祺日常:​
    http://bit.ly/shasha77_instagram

  • 蘋果日報最後一期 在 華爾街日報中文版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27 22:01:02
    有 21 人按讚

    #本週熱讀 在《蘋果日報》新聞編輯室工作了 22 年的 Norman Choy 說,在上週三最後一班工作中,他處理了一篇又一篇有關《蘋果日報》停刊的文章,感覺自己就像是訃告編輯。該報現已成為中國在香港打壓異見行動的又一個犧牲品。

    《蘋果日報》最後一期的頭版標題為「港人雨中痛別」,配有一張從新聞編輯部以俯瞰角度拍攝的照片。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