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蘇聯加入 軸 心 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蘇聯加入 軸 心 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蘇聯加入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萬的網紅知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什麼是《波茨坦公告》? 作者: 百度百科 波茨坦公告發表於1945年7月26日,全稱《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簡稱《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 這篇公告的主要內容是聲明三國在戰勝納粹德國後一起致力於戰勝日本以及履行開羅宣言等對戰後日本的處理方式的決定。 1945年...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亞斯旺/文水壩Aswan Dam分為亞斯旺低壩(舊壩)和亞斯旺高壩(大壩),其位於埃及的尼羅河第一瀑布下的城市,兩座大壩在此跨過尼羅河,由於舊壩的設計不足以控制洪水,興建新的高壩來保護沿河居住的人口、農田及棉田。英國人在1898年興建了舊壩,於1902年完工,長1900米,高54米,屬於中型重力壩,...
蘇聯加入 在 HeadxLover Vintage&Used Store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4:39:45
80s Romanian Military Package & Bread Bag - 羅馬尼亞國家的歷史也是不短 從脫離Ottoman Empire 的公國到1881年成為一個王國 一次世界大戰時,雖一開始拒絕加入同盟國,但也因為匈牙利向捷克與羅馬尼亞選戰而反攻 二次世界大戰,羅馬尼亞與德國日本為...
蘇聯加入 在 外國人在台灣-安德鏡頭下的世界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1:51:24
#台灣 🇹🇼 感謝 #波蘭 🇵🇱 的幫助! Tajwan dziękuje Polsce za pomoc. 台灣有個好消息和波蘭政府有好的一步,今天早上波蘭贈送的40萬劑疫苗💉到台灣了。話雖如此,我很少為目前的執政者感到自豪,但這次真的做得很好。我知道台灣人很喜歡用外語表達感謝,所以今天我用注音...
蘇聯加入 在 數位外交研究室 Digital Diplomacy Lab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10:22:15
|#公眾外交事件簿 030 📂事件代號:難民外交 🔎涉案國家:土耳其 📆案發時間:2015年至今 阿富汗危機延燒,各國紛紛表態收容難民與否;台灣雖然還沒通過 #難民法,但外交部也少見地對此議題發言:「將視狀況在能力範圍內提供援助!」 其實,近年來,難民議題已是當代國家外交政策的焦點之一。長...
-
蘇聯加入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4-11-28 08:00:00亞斯旺/文水壩Aswan Dam分為亞斯旺低壩(舊壩)和亞斯旺高壩(大壩),其位於埃及的尼羅河第一瀑布下的城市,兩座大壩在此跨過尼羅河,由於舊壩的設計不足以控制洪水,興建新的高壩來保護沿河居住的人口、農田及棉田。英國人在1898年興建了舊壩,於1902年完工,長1900米,高54米,屬於中型重力壩,由於原設計的不足,舊壩已於1907-1912年和1929-1933年兩次加高,但在1946年時洪水卻幾乎漫壩,使得人們決定在舊壩上游6.4公里處建造新壩,而非再次加高舊壩。埃及政府計劃用蘇伊士運河的收入來繼續這項工程,在1958年時蘇聯加入,提供了大約三分之一工程造價的資助,以及工程師和重型機械。新壩施工從1960年開始,於1970年7月21日完工,其水庫在1964年一期工程結束後便開始蓄水,為搶救水庫區內的埃及文物及古蹟,1960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示下,展開了大規模的考古搶救工作,24項古蹟被遷移或贈送他國,1976年水庫達到設計水位。當中最著名的是阿布辛比神廟 Abu Simbul。壩址所在的砂質覆蓋層最大厚度225米,建有兩排0.61m厚混凝土防滲牆,最大深度131m。新的亞斯文高壩全長3,600米,底層寬度980米,頂層寬度40米,高111米,體積4,300萬立方米,屬於大型重力壩,最高每秒流量11,000立方米,其攔河而成的納賽爾湖(又稱納賽爾水庫),是世界第七大水庫,長550公里,寬35公里,面積達5,250平方公里,體積達132立方公里。工業方面,水壩擁有12組175MW發電機,總功率為2,100MW(2,100兆瓦),1967年開始發電,1998年發電量占埃及總發電量的15%,最高峰時發電量占埃及全國的一半,甚至可向鄰國輸出電力。納賽爾湖Lake Nasser是橫截尼羅河的亞斯旺水壩攔水而形成,長度約550公里。在北回歸線附近最闊,為35公里,覆蓋5,250平方公里的面積,儲水量為157立方公里。名稱是為了紀念納賽爾(Gamal Abdel Nasser)總統。蘇丹境內的部分被稱為「努比亞湖」(Lake Nubia)。
蘇聯加入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什麼是《波茨坦公告》?
作者: 百度百科
波茨坦公告發表於1945年7月26日,全稱《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簡稱《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
這篇公告的主要內容是聲明三國在戰勝納粹德國後一起致力於戰勝日本以及履行開羅宣言等對戰後日本的處理方式的決定。
1945年7月17日,蘇美英三國首腦在柏林近郊波茨坦舉行會議,會議期間發表對日最後通牒式公告。由美國起草,英國同意。中國沒有參加會議,但公告發表前征得了蔣介石的同意。蘇聯於1945年8月8日對日宣戰後加入該公告。
波茨坦公告共13條,主要內容有:盟國將予日本以最後打擊,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應立即宣佈所有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重申《開羅宣言》的條件必須實施,日本投降後,其主權只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由盟國指定的島嶼;軍隊完全解除武裝;戰犯交付審判;日本政府必須尊重人權,保障宗教、言論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裝作戰的工業,但容許保持其經濟所需和能償付貨物賠款之工業,准其獲得原料和資源,參加國際貿易;在上述目的達到、成立和平責任政府後,盟國佔領軍立即撤退。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軍投降。
安倍拒認《波茨坦公告》侵略戰爭定性。
歷史背景
公告是在法西斯德國已經投降,日軍在亞洲和太平洋戰場屢遭失敗、行將徹底崩潰的背景下產生的。當時,美國由於原子彈試爆成功,認為不借助蘇聯的力量促使日本投降的條件已經具備,便由早先急切希望蘇聯對日作戰,轉為擔心蘇聯對日參戰會影響其獨佔日本及在遠東的戰略地位。在此情況下,美國總統H.S.杜魯門與英國首相W.L.S.邱吉爾在波茨坦會議期間,就美陸軍部長H.L.史汀生起草的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備忘錄進行協商修改,並在電請蔣介石簽字後,以三國政府公告形式發表。公告的發表使日本統治集團十分恐慌。
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會議上美國總統哈利·S·杜魯門、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和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聯合發表了一份公告《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簡稱《波茨坦公告》或《波茨坦宣言》。 這篇公告的主要內容是聲明三國在戰勝納粹德國後一起致力於戰勝日本以及履行開羅宣言等對戰後對日本的處理方式的決定。
1945年7月17日,美、英、中三國首腦和外長在柏林西南波茨坦舉行會議。會議期間,三國首腦討論了結束對日作戰的條件和有關對日本戰後處置的方針,並通過一項由美、英、中三國代表簽署的決議,即《波茨坦公告》。蘇聯於8月8日對日宣戰後加入該公告。公告宣佈:盟國對日作戰將繼續到日本完全停止抵抗為止,日本政府必須立即投降。公告還規定了盟國接受日本投降的條件,即剷除日本軍國主義;對日本領土進行佔領;實施開羅宣言之條件,解除日本軍隊的武裝,懲辦戰爭罪犯;禁止軍需工業等等。
1945年7月27日,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召開內閣會議,決定不管美、英、中三國《波茨坦公告》的內容如何,都將予以不理,始終根據既定的根本方針,堅決為完成大東亞戰爭而邁進。29日,鈴木首相發表聲明,稱美、英、中三國宣言無異於開羅會議,日本政府毫無關心的必要,拒絕投降。
1945年8月6日、9日,美國分別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9日,蘇聯對日作戰。日本政府被迫於10日通過中立國瑞士向中、美、英、蘇發出乞降照會。
1945年8月8日,蘇聯加入《波茨坦宣言》。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向議會宣佈接波茨坦公告,頒投降詔書。
公告內容
1945年7月,美、英、中三國首腦和外長在柏林西南波茨坦舉行會議,26日發表《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投降。全文如下:
美、中、英三國政府領袖公告:
(一)餘等:美國總統、中國國民政府主席及英國首相代表余等億萬國民,業經會商,並同意對日本應予以一機會,以結束此次戰事。
(二)美國、英帝國及中國之龐大陸、海、空軍部隊,已增強多倍,其由西方調來之軍隊及空軍,即將予日本以最後之打擊,彼等之武力受所有聯合國之決心之支持及鼓勵,對日作戰,不至其停止抵抗不止。
(三)德國無效果及無意識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結果,彰彰在前,可為日本人民之殷鑒。此種力量當其對付抵抗之納粹時不得不將德國人民全體之土地、工業及其生活方式摧殘殆盡。但現今集中對待日本之力量則較之更為龐大,不可衡量。吾等之軍力,加以吾人之堅決意志為後盾,若予以全部實施,必將使日本軍隊完全毀滅,無可逃避,而日本之本土亦必終歸全部殘毀。
(四)現時業已到來,日本必須決定一途,其將繼續受其一意孤行計算錯誤,使日本帝國已陷於完全毀滅之境之軍人之統制,抑或走向理智之路。
(五)以下為吾人之條件,吾人決不更改,亦無其他另一方式。猶豫遷延,更為吾人所不容許。
(六)欺騙及錯誤領導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權及勢力,必須永久剔除。蓋吾人堅持非將負責之窮兵黷武主義驅出世界,則和平安全及正義之新秩序勢不可能。
(七)直至如此之新秩序成立時,及直至日本製造戰爭之力量業已毀滅,有確定可信之證據時,日本領土經盟國之指定,必須佔領,俾吾人在此陳述之基本目的得以完成。
(八)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
(九)日本軍隊在完全解除武裝以後,將被允許返其家鄉,得有和平及生產生活之機會。
(十)吾人無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滅其國家,但對於戰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虜在內,將處以法律之裁判,日本政府必將阻止日本人民民主趨勢之復興及增強之所有障礙予以消除,言論、宗教及思想自由以及對於基本人權之重視必須成立。
(十一)日本將被允許維持其經濟所必須及可以償付貨物賠款之工業,但可以使其獲得原料,以別於統制原料,日本最後參加國際貿易關係當可准許。
(十二)上述目的達到及依據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志成立一傾向和平及負責之政府後,同盟國佔領軍隊當撤退。
(十三)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佈所有日本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並以此種行動誠意實行予以適當之各項保證,除此一途,日本即將迅速完全毀滅。
(這份重要歷史文獻的譯本,現存於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歷史意義
《波茨坦公告》的主要目的是迫使日本提早投降,並且規定日本投降以後的處理事宜。同時《波茨坦公告》奠定了戰後國際秩序的法律基礎。
文章來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78914.htm
鳴謝:百度百科
更多文章:https://peaceinhistory70.wordpress.com/…/%E4%BB%80%E9%BA%…/…
蘇聯加入 在 Dse歷史科資源網站 - K.W.HO_Histor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問:
halo :D
見到history嘅內容只係包括20世紀。我見好多題目都問及d 年份。我想要份20世紀內的事件/戰爭 年份表。thank you .
答:
Halo,你呢個要求有D貪心,因為單單歷史科要學/提及嘅20世紀內嘅事件已經高達幾百件,但係我滿足你一次啦,下不為例啦。
我只係分課題List俾你,而呢D係相對重要嘅例子,亦都係個Blog未來想更新係歷史事件簿(http://cyruzho.mysinablog.com/index.php…)嘅例子。
以下係課程乙嘅例子部分,係我筆記到抽出黎,至於課程甲部分嘅例子比較散,所以你要自己搵返同Mark返啦。
第一次世界大戰
1. 法意諒解(1900年)
2. 英日同盟(1902年)
3. 英法摯誠協定(1904年)
4. 日俄戰爭(1904-05年)
5. 第一次摩洛哥危機(1905年)
6. 第二次海牙裁軍會議(1907年)
7. 英俄協約(1907年)
8. 三國協約(1907年)
9. 波斯尼亞危機(1908年)
10.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1911年)
11. 意土戰爭(1911-12年)
12. 英法海軍協定(1912年)
13.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1912-13年)
14. 第二次巴爾幹戰爭(1913年)
15. 塞拉耶佛危機(1914年)
16. 意大利轉投協約國陣營(1915年)
17. 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7年)
18. 俄國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18年)
19.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18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
1. 巴黎和會(1919年)
2. 國際聯盟成立(1920年)
3. 華盛頓會議(1921-22年)
4. 法﹑比聯軍佔據魯爾(1923年)
5. 意大利炮轟希臘科孚島(1923年)
6. 意大利取得阜姆(1924年)
7. 《羅加諾公約》(1925年)
8. 阿爾巴尼亞成為意大利的保護國(1926年)
9. 《凱格—白里安公約》(1928年)
10. 世界經濟大蕭條(1929-32年)
11. 倫敦海軍會議(1930年)
12. 「九一八事變」(1931年)
13. 「一二八事變」(1932年)
14. 日內瓦裁軍會議(1932-34)
15. 德國重新實施徵兵制(1935年)
16. 法﹑蘇簽訂《互助條約》(1935年)
17. 意大利侵佔阿比西尼亞(1935-36年)
18. 德軍進入萊茵河區(1936年)
19. 德意組成柏林—羅馬軸心(1936年)
20. 德日締結《反共產國際協定》(1936年)
21. 西班牙內戰(1936-39年)
22. 「七七事變」及中日戰爭爆發(1937年)
23. 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形成(1937)
24. 德國合併奧地利(1938年)
25. 慕尼黑會議(1938年)
26. 德國吞佔捷克全境(1939年)
27. 意大利吞併阿爾巴尼亞(1939年)
28. 德﹑意簽訂《鋼鐵條約》
29. 德﹑蘇簽訂《互不侵犯條約》(1939年)
30. 德國突襲波蘭,二戰爆發(1939年)
31. 蘇聯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1941年)
32. 大西洋憲章(1941年)
33. 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1941年)
34. 魁北克會議(1943年)
35. 莫斯科會議(1943年)
36. 開羅會議(1943年)
37. 德黑蘭會議(1943年)
38. 雅爾達會議(1945年)
39. 舊金山會議(1945年)
40. 波茨坦會議(1945年)
41.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45年)
42. 聯合國的成立(1945年)
冷戰
1. 希臘內戰(1944-49年)
2. 中國國共內戰(1946-49年)
3. 鐵幕演說(1946年)
4. 杜魯門主義(1947年)
5. 馬歇爾計劃(1947-51年)
6. 莫洛托夫計劃(1947-49年)
7. 布魯塞爾條約(1948年)
8. 柏林危機(1948-49年)
9. 北約的成立(1949年)
10. 蘇聯試爆原子彈(1949年)
11. 韓戰(1950-53年)
12. 美國成功研製氫氣彈(1952年)
13. 華沙公約組織的成立(1955年)
14. 日內瓦會議(1955年)
15. 蘇聯從奧地利撤軍(1955年)
16. 匈牙利革命的爆發(1956年)
17. 蘇伊士運河戰爭(1956-57年)
18. 蘇聯發射首個人造衛星(1957年)
19. 美、蘇領導人的互訪(1959年)
20. U-2擊墜事件(1960年)
21. 柏林圍牆的興建(1961年)
22. 越戰(1961-75年)
23. 古巴導彈危機(1962年)
24. 《禁止核試條約》(1963年)
25. 捷克的「布拉格之春」(1968年)
26.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1968年)
27. 第一期限制戰略武器會議(1969-72年)
28. 第二期限制戰略武器會議(1972-79年)
29. 美、蘇領導人的互訪(1972-73年)
30. 《赫爾辛基協定》(1975年)
31. 美、蘇聯合太空任務(1975年)
32. 蘇聯入侵阿富汗(1979年)
33. 「星戰計劃」(1983年)
34. 戈巴卓夫的上台(1985年)
35. 《中程導彈裁撤條約》(1988年)
36. 美、蘇舉行馬爾他首腦會議(1989年)
37. 東歐變天(1989-91年)
38. 《歐洲常規裁軍條約》的簽訂(1990年)
39. 華沙公約組織瓦解(1991年)
40. 「八一九事變」(1991年)
41. 蘇聯瓦解(1991年)
國際經濟協作
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45年)
2. 世界銀行集團(1946年)
3. 莫洛托夫計劃(1947年)
4. 馬歇爾計劃(1948年)
5. 歐洲經濟合作組織(1948年)
6. 比荷盧聯盟(1948年)
7. 經濟互助委員會(1949年)
8. 歐洲煤鋼共同體(1952年)
9. 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58年)
10. 歐洲經濟共同體(1958年)
11. 歐洲自由貿易聯盟(1960年)
12. 歐洲共同體(1967年)
13. 歐洲聯盟(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