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蘇澳地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蘇澳地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蘇澳地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蘇澳地形產品中有6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4萬的網紅遠見雜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遠見時光機】#蘇花公路 的險峻與浪漫 👉時光機FB:https://bit.ly/3jAEGOr 🥳IG追起來:https://bit.ly/3lf85ii 蘇花公路在 #雪山隧道 出現以前,一直是 #宜蘭 往 #花蓮 重要的交通道路之一,依山傍海的美景和險峻的地勢,令許多經過此地的遊客都念...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1萬的網紅YOYOTV,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看更多旅遊探險趣!【嘻遊記】►►https://bit.ly/2Lpvyz3 愛穿上我的木屐鞋~~哈哈,本週【博物館探險趣】要帶大家去認識木屐~ 想知道木屐是怎麼做的?木屐有什麼新創意嗎?馬上跟著西瓜哥哥和草莓姊姊一起探險去吧! 草莓姊姊扮成東晉詩人謝靈運,向西瓜哥哥炫耀自己發明的登山木屐,為了...

蘇澳地形 在 阿澎 Jerry ╵登山╵旅遊╵秘境╵空拍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8:48:47

🇹🇼回憶系列🏔中央山脈起點 疫情爆發前還好有來 當天海水很藍、太陽超大 非常全面的景點 可登山、潛水、攀岩、攝影、露營等等 也很適合空拍 當天拍攝的畫面上傳在Y頻道 以Air 2 FPV模式下完成的影片 有興趣可以看看 過幾天也會把一段飛行畫面放上來 這次看到一堆沒喝完飲料跟其他垃圾 心情有不小的...

蘇澳地形 在 阿澎 Jerry ╵登山╵旅遊╵秘境╵空拍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48:47

🇹🇼驚悚秘境🏔近距離的雙刀岩 繼上一篇的空拍影片分享 這次是近距離的垂直視角 也是最接近攀岩者的視角 看反應再決定分享最後一張高空照 不然怕大家看膩了😭😭 從新路線下攀到烏岩角往左邊望 就會看到這個嚇死人的景點 ⭕️此為危險地形請攜帶確保,以策安全 🗺️【路線資訊】#雙刀岩 #烏岩角 『外號...

  • 蘇澳地形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2 21:30:40
    有 987 人按讚

    【#遠見時光機】#蘇花公路 的險峻與浪漫

    👉時光機FB:https://bit.ly/3jAEGOr
    🥳IG追起來:https://bit.ly/3lf85ii

    蘇花公路在 #雪山隧道 出現以前,一直是 #宜蘭 往 #花蓮 重要的交通道路之一,依山傍海的美景和險峻的地勢,令許多經過此地的遊客都念念不忘,沿途開車還能欣賞湛藍美麗的大海,彷彿能令人忘卻所有煩憂。

    蘇花公路 #1932年 5月通車,直至 #1990年 10月才改為雙向通車,因此早年行經蘇花公路時,因為沒有柏油和隨時有落石的危機,那陡峭的地形可是非常恐怖的事。

    蘇花公路北起 #宜蘭縣蘇澳鎮 白米橋,南迄 #花蓮縣花蓮市 中山中正路口花蓮中山路郵局前,在蘇花改出現之前,全長118公里。

    全路段大致依海岸線修築,或蜿蜒進入平坦河口三角洲腹地。沿路可看 #太平洋 海景與峭壁山色,為世界著名的 #景觀公路。

    早年單線通車時期,南下北上車輛均需在各管制站依管制規定放行,從北往南設有 #蘇澳、#東澳、#南澳、#谷風、#和平 和 #崇德 共六處管制站。此時車隊多為日間通行,頭車必為公路局 #金馬號 客車,行經斷崖路段,車中旅客往往無法看見狹窄道路的邊緣,僅見低處海色藍白,駕駛車行左旋右迴,讓人驚恐不已。

    路已如此陡峭,更遑論當年 #開鑿 的狀況有多麼艱辛。早年的道路開鑿是日治時期由工人一鑿一斧修築而成,再於山壁鑿出的小洞中埋入炸藥,由引線引爆而成。

    由於石塊的密度和炸藥的程度難以拿捏,崩塌的事故導致意外時有所聞。像是路段中著名的 #殉職碑,位在大清水服務站北側清水橋畔,原碑立於1922年11月,就是紀念 #日治時期 不幸殉職的51位築路工人。

    也許,未來還有機會行經此路段時,可別忘了感念當年 #築路的先人,也正是因為他們,我們才有如此方便的交通。

    圖片提供/國家文化資料庫

    關於【遠見時光機】

    《遠見》全新企劃,以劃時代的歷史照片,勾勒當年你我已漸漸淡忘的時光——那些年的報導、那些歲月的回憶,相信能在時間的洪流中,抓住一絲絲美好的感動。

  • 蘇澳地形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7 20:00:00
    有 51 人按讚

    #百年傳承石頭屋 #加上水泥不對嗎?
    說到石頭屋,要先談起這幾年開始受到大家關注的議題:土地正義。已經住上7、8代上百年的居民們,這幾年面臨到被財團驅趕的命運,早年因為國民政府來台後開放土地登記,馬崗許多土地被部分人士搶先登記,隨後當台灣觀光產業興起,再轉手賣給財團做開發。許多沒有登記的原住戶,即使已經住上幾十年,也都有繳納地租給地主,但賣地時並沒有被告知。這個法律上的瑕疵漏洞,就在2018年時,被財團以:你們家不是你們家(收到土地收回通知書),而需要拆遷。

    但石頭屋極具歷史價值,當地住戶也開始為自己爭取權益,期望爭取馬崗漁村聚落保存,但因為很多建物材料隨著時代演進,不完全是以100%石頭屋的工法與形式,結合了部分現代化技術,因此無法登錄為文化資產。居民也隨之改變策略,申請單一建物保存為歷史建築。

    2019年甫成立的三貂角文化發展協會,結合了馬崗、鄰近卯澳在地居民與關心此議題的民眾,除了保存推廣這裡的漁村文化,也積極協助居民們申請歷史建築、與政府和財團斡旋。

    在地居民們所居住的原生石頭屋,一般以海邊、山上滾落之砂岩、咾咕石建成,分成亂石砌、人字砌、平行砌。馬崗又以亂石砌居多,面對海洋處跟現在建築不同,不會採用「海景第一排」而大開落地窗,取而代之是唯一一個頭大小的觀浪窗,用以觀察海況,而正門多半設置在非面海處,這是因為這裡風、浪極大,特別是東北角的東北季風更是讓一般建築難以招架。

    為了保護建物,往往石頭屋外圍會再建築防浪外牆,又或是將房屋蓋在林投樹後,以此防風防浪。在馬崗有個特色是,整個村子的街道名全部都是馬崗街,所以門牌號碼跟市區較為不同,不是一條路連號,主要是房屋大都沿地形而建,自然也就不是筆直的一條直線。

    石頭屋建築結構非常厚實,可達60公分,因為更重要的是每年要面對強勁的颱風,站在裡面是聽不到海浪聲的,可見其厚度。而屋頂在早期是用茅草,後來改用油毛氈,現在則是紅瓦、水泥瓦或是鐵皮。

    辨識石頭屋的最佳方式就是:斜屋頂,窗戶較小,而保留較完整的石頭屋,可以看到四個角落採用平行砌,這種技法最為最堅固,而牆壁中間採亂石砌,上方石頭間會留縫隙通風。

    途中我們經過一間石頭屋,聽導覽老師說,這棟屋子產權較複雜,如今已被財團買走,而住戶是一位老人家,近幾年過世了,目前後代還無法(或不確定)要如何處理房屋。

    我們進走進了馬崗大戶江家阿嬤的庭院,可以看見隨時代演進,石頭屋剝落嚴重,但也因此會用水泥補外層,保護家的做法確也造成了這裡的建築無法成為文化資產。這一點也非常值得人們思考,當我們面對人們所居住的歷史建築時,究竟是要保留原樣,還是應該因應人們的生活而有所調整?

    #當人潮出現 #乘載成為課題
    鄰近馬崗的卯澳,以卯澳灣為主要區域,儘管外面波濤洶湧,但在海灣內確是風平浪靜。也因此卯澳這裡相對較多遊客來玩水,自然而然也就開了數家餐廳,包括意外爆紅的小卷米粉。

    在台灣北海岸、東北角乃至宜蘭一代,「澳」是常見指小海灣的地名,如卯澳、蘇澳、南方澳,但到中南部就不太會看到這個用字,也是一件趣事。

    卯澳也保留了數間的石頭屋,其中又以吳家的保存最為特別,曾經因為漁業而富有、蓋起兩層樓的大厝,如今只剩四面牆壁,屋頂已不在,牆壁上還可見早年保留的槍孔,據說是為了打土匪用的。

    因為遊客較多,卯澳相對熱鬧繁華,更可以看見重機車隊、遊覽車的數量比起馬崗更多了些,不難想像當卯澳或是馬崗逐漸為人所知之後,隨之而來的自然就是觀光業興起後,地方生態、環境、社區、文化所能乘載的程度。這也是在永續議題中,最為人所掙扎的課題,當文化環境永續時,又要如何同時兼顧經濟永續;當經濟模式永續時,又要如何兼顧文化與環境永續。

    看著在地導覽老師、發展協會積極的保存海女文化、傳承故事,一切一定會有最好的安排的。

    全文刊載在樹冠生活|https://bit.ly/3obKXUF
    照片攝於|馬崗記憶生活館—「石石在在展」

    加入會員即可優先收到島內誌電子報。
    加入會員|https://bit.ly/3o9t88M
    06/30前加入會員,即贈100元首購金。

    #永續旅行

  • 蘇澳地形 在 林佳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16 23:19:19
    有 5,141 人按讚

    稍早前往蘇澳榮民醫院慰問蘇花公路遊覽車事故的傷者,大家都還餘悸猶存。也前往太平間向往生者致哀,同時關懷家屬,他們強忍悲痛還在配合檢察官進行相驗工作。

    有傷患跟我說,他們很幸運能夠倖存,但有些好朋友卻沒能逃過,聽到這些,現場的人內心都無比沉重。主辦活動的里長,她在混亂中強忍悲痛與愧疚,冷靜地安排傷者後送,身上衣服都還沾滿污泥和血漬,令人十分不忍。我跟傷者及家屬們說明,交通部已經成立關懷小組,一定全力提供傷者與家屬協助,請他們務必放心。也特別感謝所有辛苦的醫護人員全力投入搶救傷患。

    佳龍也跟大家報告,公路總局調閱監理資料初步了解,這輛遊覽車有按時定檢、司機工作也沒有超時,並排除天候問題,真正的肇事原因檢調正在釐清中,公總會提供相關資料,全力配合檢調辦理。

    蘇花公路地形險要,提升用路安全,是多年來所有交通機關、學者專家持續努力的目標。去年初蘇花改路段完工啟用後,交通部隨即啟動蘇花公路安全提升計畫(蘇花安),包括這次事故路段,目前正在撰寫綜合規劃的期中報告,預計今年完成期末報告,再加上環評和興建計劃審查,預計再兩年可以核定,然後開始施工,預計2030年完成蘇花安,屆時蘇澳到花蓮之間,就可以全面提升道路水準和行車安全。

  • 蘇澳地形 在 YOYOTV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5-21 10:00:00

    看更多旅遊探險趣!【嘻遊記】►►https://bit.ly/2Lpvyz3

     愛穿上我的木屐鞋~~哈哈,本週【博物館探險趣】要帶大家去認識木屐~
    想知道木屐是怎麼做的?木屐有什麼新創意嗎?馬上跟著西瓜哥哥和草莓姊姊一起探險去吧!
    草莓姊姊扮成東晉詩人謝靈運,向西瓜哥哥炫耀自己發明的登山木屐,為了讓兩人多認識木屐,老師建議他們前往《白米木屐文化館》參觀。
    草莓姊姊首先跟著二郎伯,認識白米社區的地名由來,並前往砲台山看到社區地形構造。經由二郎伯解釋,草莓姊姊這才知道,因為當地盛產江某樹,很適合製作木屐,因而造就了白米的木屐發展。

    ★★寶貝學習推薦★★
    YOYO熱門唱跳專區
    ►►http://bit.ly/yoyohotmusic
    YOYO最新唱跳MV
    ►►http://bit.ly/yoyonewmusic
    YOYO點點名
    ►►http://bit.ly/2NmL3J7
    好好玩自然
    ►►https://bit.ly/2MQZZQa
    大頭小狀元
    ►►http://bit.ly/babybossall_0511

    【訂閱YOYOTV】►►https://goo.gl/PCO1FZ

  • 蘇澳地形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1-21 19:38:27

    本集主題:「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介紹
      
    專訪作者: 曹銘宗
       
    內容簡介:
    從學術史料到鄉野語言的推敲追蹤,拋棄過度想像與望文生義。
    以橫跨四百年的大量地圖與多樣文獻,追蹤漫長的地名源流。
    由中研院翁佳音、貓頭鷹暢銷作家曹銘宗攜手合作,考察台灣地名真相。
      
      你是否想過,今日以中文書寫的地名,背後可能有漫長的演變與你想像不到的來由。大灣、大員、大冤這些用來指稱台灣的用語,原本僅是指台南的安平。而蘇澳的地名或許不是來蘇士尾這位漢人移民,而是四百年前一個橫越大海而來的西班牙聖人名字。至於以烏龍茶聞名的凍頂,據說地名來由是因為先民窮到只能光腳上山採茶,聽到這樣的解釋,難道你不會心生懷疑?
      
      台灣歷經太多政權的統治與多元族群的佇留,藏在這些地名之後的,可能是各地的原住民語、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歐洲語,亦或是福建語、客語或北京官話。於是,要探討地名真相,得能聽其發音,分辨真義,而不是看著中文字妄自解讀,自己說了算。
      
      透過兩位作者的完美配合,這本史無前例的新台灣地名著作終於得以問世。由中研院台史所翁佳音直接解讀葡萄牙、荷蘭、西班牙地圖史料,引用清、日文獻佐證。貓頭鷹暢銷作家曹銘宗則將兩人嚴謹推論的成果,以精鍊但親切的文筆介紹給讀者。
      
    因此,從本書的三大單元,一段段不同以往的地名真義將被挖掘出來:
      
    一、 地名源流:台灣有太多似是而非的地名,例如九份之所叫九份真的是因為過去住有九戶人家,每次都要把物資分成九份的緣故嗎?而生番空真的是取名自漢人把原住民殺光的歷史傷痕?亦或只是地名以口語傳述時,語言差異產生的誤解?
      
    二、 常見地名:有些地名處處都可見,但它們的意思真的相通嗎?你是否想過處處可見的紅毛港與紅毛城,這些紅毛指的是哪國人?荷蘭、西班牙,還是英國人?
      
    三、 命名邏輯:地名可能蘊藏某些特殊現象,有的來自台灣的地形氣候,有些則是人文環境,因此仔細回想便能發現台灣的河流大多叫做溪,而且有些地名明明叫湖,卻又沒有水。但,這又是為什麼?
      
      要去探索這些真相,必須懷著對這片土地的溫情,以及對於過往歷史的尊重,才可能做出最接近真相的解答與討論。只有這種有趣但深入的追索,才能讓你感受到台灣地名是一種融合長久的歷史演變與多元族群的智慧結晶,因此這些探索,將不只是一則則文獻地圖上的田野考查,也會是你回溯自身與土地從何而來的一段過程。
      
    作者簡介:曹銘宗
      台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任台灣文史作家、講師、專欄作家,兼任英語、華語導遊。
      
      長期關注台灣多元族群,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台灣多元文化,曾以〈回來做番:當代平埔的族群認同與文化復興〉、〈檳榔西施的文化觀察〉、〈數位@文化.tw〉等系列報導,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
      
      出版三十多種台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遠見與承擔:中研院數位人文發展史》(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台灣史新聞》、《大灣大員福爾摩沙》、《蚵仔煎的身世》、(貓頭鷹),《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聯經)等繪本。
      
    尊崇曹永和「台灣島史觀」,服膺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台灣書寫台灣。
      
    相關著作:《台灣史新聞》《台灣史新聞(最新增訂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

  • 蘇澳地形 在 瑪斯去哪兒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11-01 20:45:34

    打開HD畫質更清晰
    訂閱頻道 ?? https://bit.ly/2Qfsp3r
    -
    #南方澳漁港
    #宜蘭 #蘇澳
    這半年因為練習潛水的緣故很常來到南方澳,也因為拍攝紀錄片素材收集資料才知道,這裡是台灣三大漁港之一,鯖魚產量佔台灣產量七成,實際拍攝南方澳漁港才知道空拍起來這麼美。
    /
    南方澳漁港位於宜蘭縣蘇澳港內,為台灣三大漁港之一,並為東部遠洋漁港重要基地;南方澳漁港三面環山,天然地形相當隱蔽又近漁場,堪稱是最自然的良港,南方澳漁港和對面的島,以沙洲相連形成一個天然屏障,每到酷夏刮起西南勁風時,船隻便可進港避風,故昔日有『南風澳』之稱;南方澳漁港的漁場漁群種類繁多,尤其是鯖魚,故有鯖魚的故鄉之稱。
    -
    Klook客路旅遊行程:https://bit.ly/2CUruSq
    KKDay旅遊行程:https://bit.ly/2TiiWOf
    Facebook: https://bit.ly/2s2aWBK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hanjourney
    Youtube: http://youtube.com/c/tangthomas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