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蘇正平新聞局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蘇正平新聞局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蘇正平新聞局長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6萬的網紅中國國民黨 KM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董座改官派 公視變央視 文化部提出修改《廣電法》,明訂行政院長可指定公廣集團董事長,這項提案不但違反民進黨自己「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承諾,更赤裸裸再一次將政治黑手伸入媒體。 當年,民進黨這樣承諾人民: ▲2001年扁政府的行政院新聞局提出「無線電視公共化」,新聞局長蘇正平說:政治勢力退出台視與華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鄭文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4年10月12日 桃園競選總部成立晚會 吳志揚沒有政績,還說要趕上香港新加坡根本是吹牛。 李朝枝靠炒地皮賺大錢下台,現在葉世文還在看守所裡,兩個副縣長都出事,吳志揚說他只是用人不當,要大家如何相信。A錢的團隊不可能讓桃園前進,炒地皮團隊不可能得到人民信任。 未來的航空城發展,一定要透明化,...
-
蘇正平新聞局長 在 鄭文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4-10-30 08:00:002014年10月12日 桃園競選總部成立晚會
吳志揚沒有政績,還說要趕上香港新加坡根本是吹牛。 李朝枝靠炒地皮賺大錢下台,現在葉世文還在看守所裡,兩個副縣長都出事,吳志揚說他只是用人不當,要大家如何相信。A錢的團隊不可能讓桃園前進,炒地皮團隊不可能得到人民信任。
未來的航空城發展,一定要透明化,要透過公民聽證才可能成功。
鄭文燦說,當他參與學運時,吳志揚的父親已經是內政部長,他是權貴之後,沒有參與過社會運動,在台灣改變的關鍵時刻都缺席。吳志揚第一份工作是執行長,第一個公職是立委,他與吳志揚不只出身不同,做事的目標也不同,他的目標,就是要保護台灣,保護公平正義,照顧多數人,為大家完成夢想。
針對桃園市,鄭文燦說,首長不該挑動南北對立,更不該用遷建議題炒地皮,這是重財團,輕人民。他當市長,保證讓未來的桃園市政府留在桃園區,讓城市再造。
桃園捷運是由蘇貞昌於行政院長任內通過的,當時他是新聞局長,大力支持這項計劃,如果沒有民進黨,就沒有現在的捷運規劃,他當選,加速捷運進程,把桃林鐵路捷運化,打造北北桃一小時生活圈。未來的桃園火車站要打通前後站,並且推動鐵路地下化跟都市更新,重新打造中正路商圈。
蘇正平新聞局長 在 中國國民黨 KM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董座改官派 公視變央視
文化部提出修改《廣電法》,明訂行政院長可指定公廣集團董事長,這項提案不但違反民進黨自己「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承諾,更赤裸裸再一次將政治黑手伸入媒體。
當年,民進黨這樣承諾人民:
▲2001年扁政府的行政院新聞局提出「無線電視公共化」,新聞局長蘇正平說:政治勢力退出台視與華視,將是媒體公共化的基礎
▲2003年民進黨中常會全數無異議通過「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政策,並宣示全黨公職人員不得介入媒體經營。
▲2003年游錫堃擔任行政院長推動組成「公共媒體集團」,新聞局長林佳龍說:「具有民營化活力的公共化提案,它目的就是要提醒黨政軍退出媒體。所以在未來公共化集團形成後,政府不但不會掌握媒體,而且可以促成黨政軍退出媒體。」
現在,蔡英文政府與民進黨卻違反承諾,試圖透過官派董事長,控制應為公有獨立的公廣集團。
公廣集團董座改官派的修法,世界真的跟不上民進黨政府。因為先進民主國家的公共媒體,領導人基本上皆由董事或理事互相推選而出,知名的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更強調媒體與政府的距離,以維持其獨立客觀的角色。
然而掌控媒體等於掌握權力,民進黨政府現在為了權力連演都不演了,要直接修法強取公廣集團的董座,意圖掌控更多媒體資源,壓制反對者的聲量。這就與之前農田水利會、農會、鄉鎮市長改官派完全如出一轍。
為了避免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變成「綠共」廣播電視集團,避免公視變成「綠色央視」,國民黨堅決反對文化部的修法提案,我們也會為保持「民營化且具有活力的公廣集團」持續戰鬥。
蘇正平新聞局長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993明星運動會】 #超豪華陣容
你有看過這麼多當紅歌手一起參與運動競賽嗎?
1993年國際唱片業交流協會(IFPI)以「打造健康快樂的明天」為口號,動員15家唱片公司的工作人員,以及超過60位的港臺歌手藝人,一同舉辦「IFPI全員熱力放送運動會」,並開放歌迷朋友們免費索票入場,是不是和現正熱播的《全明星運動會》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唱片公司大亂鬥
#突然想起好多經典歌曲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93-10-03/民生報/09版/影劇焦點】
追趕跑跳蹦
這樣玩真開心
昨天下午 唱片界人馬在市立體育場大車拚
【記者王中言、卜邦貽/報導】第一屆「IFPI全員熱力放送運動會」昨天下午在台北市立體育場舉行,唱片界全員投入度過一個健康有勁的下午,在各項比賽中,總錦標由藍白唱片獲得,因此明年比賽將由藍白主辦,寶麗金、福茂並列亞軍、滾石季軍,團體精神獎由飛碟獲得,最佳個人精神獎則由特地由香港來台參加的鄺美雲抱回。國內歌手非常投入,包括林志穎、蘇有朋、李宗盛等人均參加比賽,而港星鍾鎮濤、蔣志光、葉蘊儀、鄺美雲也全程參與,剛抵台北的黎明特別到現場為大家打氣。運動會聖火由票選出來的王中平及周子寒擔任聖火隊,宣誓則由庾澄慶代表。內政部長吳伯雄及新聞局長胡志強也到場為運動會打氣。
運動會事前發出一萬多張入場券,但昨天到場的歌迷並不如預期,倒是七百多位唱片公司的歌手及工作人員玩得盡興。比賽分為蜈蚣賽跑、袋鼠賽跑、五人跳繩、男女百米、傳送接力、擲碟及大隊接力。在所有比賽中表現最突出的是男歌手曾偉源,不但以12秒51的成績奪得男子百米冠軍,同時也是擲碟賽的冠軍。這項比賽林志穎的成績是14秒38,巫啟賢為14秒45,李驥跑出了13秒81。
得到個人最佳精神獎的鄺美雲是場內最投入的女歌手,參加了許多項比賽,尤其她一襲超短褲打扮露出的一雙美腿,也使她成為「最上鏡頭」的女選手。而老闆級的競走比賽中,學生時代曾是出色運動選手的福茂唱片老闆張耕宇一馬當先掄元。
運動會的主持人陶晶瑩及黃子佼全場表現賣力,尤其跟著比賽的進行全場跑,更是辛苦,而平日深藏不露的葉蘊儀與李亞明則在大隊接力中表現出色,令全場觀眾刮目相看。各項比賽的單項冠軍分別是蜈蚣賽跑為藍白、袋鼠賽跑歌林、五人跳繩寶麗金、男子百米上華、女子百米滾石、傳送接力寶麗金、大隊接力飛碟。
全程精采實況在本月十日於無線衛星台頻道播出。
《花絮》
滾石啦啦隊“倒戈”
林志穎、葉蘊儀是會場中引人注目的焦點,林志穎參加男子百米時,現場加油聲不斷,連滾石啦啦隊都為他打氣,而葉蘊儀下午才下飛機,就來到會場在大隊接力中擔任飛碟第二棒。
莎曼珊“隨夫出征”
莎曼珊昨天以「EMI的媳婦」身份來到會場,為在「EMI」擔任業務的未婚夫姚立旋參加的「傳送接力」加油。
王翔是“超級袋鼠”
寶麗金的吳百倫則在中場突然身體不適而掛急診看病。王翔因為在袋鼠賽跑中表現最突出,被封了「下半身特別厲害」的「讚美」。
蘇正平新聞局長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996年巡弋台灣海峽的第七艦隊臂章】
這是阿輝伯獨立台灣大戰略所引發的一連串國際局勢變動下的遺澤,當時是由親共腐敗的民主黨柯靈頓所執政,柯靈頓當時在美國眾議院的全力支持下,被迫妥協聲援台灣。
1996 年的臺海危機是怎麼發生的? 撰文/汪浩
1995 年 7 月至 1996 年 3 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動的台海危機,是由李登輝訪美引爆的。
1995 年 5 月 22 日,美國總統柯林頓在國會壓力下決定允許李登輝總統於 6 月初到美進行「非官方的、私人的訪問」,並立即通知了臺、中雙方。
1995 年 6 月 10 日,李登輝於母校康乃爾大學發表題為《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演講,這篇講稿是由新聞局長胡志強所撰寫,強調中華民國主權獨立與臺灣民主化經驗,突顯臺灣的價值觀。李登輝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位訪問美國的現任國家元首,他的演講則透過國際媒體的傳播,將臺灣的主張推向全世界。
中國事後痛批李登輝的演講是在宣傳「兩個中國」、「一中一臺」。中國又認為,美國允許李登輝訪美,是破壞中美關係政治基礎、違反「一個中國」原則、鼓勵臺獨勢力,中國的反應非常強烈,還召回駐美大使。
其實在 1995 年 3 月底,李登輝密使蘇志誠在澳門就已經告訴中共對臺工作小組負責人曾慶紅,李即將訪美,希望中方理解「這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也確定將去得成」。當時,曾慶紅的反應是「你們有你們的立場,我們有我們的立場,因此到時候批評還是要批評的」。
蘇曾會後,海協會於 4 月時多次呼籲舉行第二次兩會「辜汪會談」。4 月 17 日,美國國務卿克里斯多福警告中國副總理錢其琛,柯林頓不願發簽證給李登輝,因為並不符合美臺非正式關係的性質,但國會可能迫使總統改變決定。
結果,美國參眾兩院在 5 月初以 97 對 1 票和 396 對 0 票的壓到性多數決議,要求政府允許李登輝訪美,5 月 22 日,柯林頓被迫改變決定。
對於李登輝即將訪美,中國起初並未有激烈反應,海協會副會長唐樹備經國臺辦授權,依原定計劃於 5 月 26 日至 29 日訪臺,與海基會確定在 7 月中舉行第二次「辜汪會談」。兩會負責人還於 5 月下旬、6 月上旬和 7 月上旬為「辜汪會談」進行了 3 次預備性磋商,所以李登輝起程前以為他的訪美已經取得中國默契。
訪美之行順利結束,李登輝在臺灣朝野的歡呼聲中回國,中共總書記江澤民隨後去了蘇俄訪問,兩岸當時相安無事。但是,江澤民回到北京後,卻受到了中國軍方與黨內保守派的嚴厲批判,鄧小平在幕後是否起了作用不得而知。江澤民此前曾企圖整頓貪腐而與黨內保守派起了嚴重衝突,江由於權力不穩,決定向軍方妥協,同意在臺海進行軍事演習,打擊李登輝。
在此之前,中國軍方還洩密給新黨立委郁慕明,揭露李登輝與江澤民的密使交往,切斷了兩岸最高層過去 5 年的溝通渠道。6 月 16 日,國臺辦發言人突然宣佈「第二次汪辜會談由於臺灣當局近期一連串毒化兩岸關係氣氛、破壞兩岸關係的行為而不能按期舉行」。
中國在歷經低調,沉默,憤怒和痛批等情緒不斷升高的一個多月後,7 月 13 日,江澤民公開說「我曾經講過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但是我也想說明,這裡面假使國際上有一種干預的勢力,非得要進行挑起我們的衝突,這個恐怕中國人也是不能答應的。」江澤民將他即將發動飛彈演習的責任推給美國。
7 月 18 日,新華社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二砲部隊將於 7 月 21 日至 28 日間,舉行飛彈演習,朝向距離基隆港約 56 公里的彭佳嶼公海海域試射,表示懲罰李登輝訪問美國。由於演習在公海,容易造成亞太各國的驚慌,對此江澤民相當擔心,在中央軍委會議上嚴厲要求軍方必須注意各國的軍事反應。
1995 年 7 月 21 日至 28 日,中國從江西鉛山導彈基地試射東風-15 短程彈道飛彈六枚,預定目標距臺灣富貴角北方約 70 海浬處。此次演習原定 8 天,但中國卻提前兩天結束,因為解放軍發射的飛彈有一顆失敗,墜落福建地區。但中國並不準備善罷干休,1995 年 8 月 15 日至 25 日,解放軍南京軍區出動艦艇 59 艘、飛機 192 架次,在東引北方約 28 海浬處,進行海上攻防演練。10 月 31 日到 11 月 23 日,解放軍在福建省東山島舉行兩棲登陸作戰操演,出動兵力包括步兵第 91 師、艦船 63 艘、飛機 50 架。
當時正值臺灣立委選舉前夕,中共進行這一連串的演習的目的就是要造成臺灣民心不安,以壓制臺獨人士選情。1995 年 9 月 19 日,海協會負責人指責「李登輝的所做所為,在言論和行動上都已公開違背了『一個中國』的原則,破壞了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基礎,造成兩岸關係持續緊張和兩會商談被迫推遲,也直接損害了臺灣人民利益」。
當時被指為引發此次危機的李登輝挺住中國壓力,著手應變。他與國安高層研判,中國的飛彈演習有依據國際慣例事先宣佈,因而排除對臺灣突擊要件,並不對臺灣的安全構成立即威脅,但該演習明顯具有政治目的,因此,應對方案為對內安定民心,對外争取美日重視。
演習開始後,臺灣朝野一致譴責中國。8 月 10 日,在中國宣佈第二波演習後,李登輝約見行政院長連戰,會後,行政院推出多項應變措施,企圖穩定股市和經濟。10 月 9 日,李登輝指示國安會秘書長丁懋時提前就次年總統大選組成「應變小組」,及早就臺海情勢進行準備。中國的演習雖然對臺灣的股市匯市有短暫打擊,但也造成臺灣人民對中國的反感驟升,並未對立委選舉結果帶來實質影響。
對於中國的恫嚇,美國剛開始的態度非常謹慎,始終未對臺灣有任何實質的幫助與保證。8 月中,柯林頓設法修復因李登輝訪美而遭傷害的美中關係。柯林頓致信江澤民,重申美國「不支持」「兩個中國」及「一中一臺」,第一次表態「反對」臺灣獨立,宣稱美國今後處理臺灣領導人訪美將遵循「非官方的,個人的,逐案考量,並且是很少的」這一原則,但沒有保證以後不會批准類似訪問。
同時,柯林頓相當克制地對中國軍事演習表示關切,卻沒有採取其它行動。10 月底,柯林頓與江澤民在紐約會面,柯林頓重申美國遵守「一個中國」政策,不希望臺灣問題成為美中分歧的來源,但從相關資訊看來,他可能沒有清楚地表達美國不接受中國對臺灣的軍事恫嚇。
1995 年 12 月 19 日,美國指派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戰鬥群悄悄地通過臺灣海域,行使公海航行權,事前也沒對中國和臺灣透露,但實際上海峽兩岸軍方都有掌握到情況。直到 1 月中,美方才向臺灣媒體透露,臺灣民心為之振奮,但是美國宣示公海航行權的行動並未遏阻中國軍事恫嚇臺灣的企圖,中國反而在 1996 年 3 月臺灣總統直選前,將臺灣海峽飛彈危機大規模升級。
1996 年 1 月 30 日,中國總理李鵬公開指責李登輝「有意製造『兩岸關係緩和』的假像,但實際上卻在加緊製造『兩個中國』,大搞『彈性務實外交』,大肆購買軍事裝備……我們反對分裂,反對『臺獨』的鬥爭就一天也不會停止。」李鵬還威脅說「如果有人企圖以臺灣領導人產生方式的變更為由,為其分裂祖國的活動披上所謂合法的外衣,這完全是徒勞的。」李鵬的講話為中國針對臺灣大選的軍事恫嚇升級作了舖墊。2 月 7 日,李登輝為確保大選順利,召集國安高層會議,討論國安「應變計劃」。會中,國安會報告中國可能於「3 月 5 日」在臺海發動更大規模的軍事演習,臺灣海峽一時間「山雨欲來風滿樓」。
1995 年 7 月的臺海危機是怎麼發生的呢?
接續蔣經國總統的努力,李登輝在 1990 年代成功推動臺灣政治體制的民主化,並準備於 1996 年 3 月舉辦中華民國首次總統直選。李登輝根據臺灣民意的要求,企圖突破中國長期以來對臺灣的外交封鎖,實現對美國的「非官方」訪問。
李登輝認為,美國之行可以提升他在國內的民望,又可增強他與江澤民直接談判的籌碼,因為李登輝在爭取訪美同時,蘇志誠與曾慶紅已經開始討論「李江會」的可能性和方法。另一方面,李登輝對柯林頓的對臺政策很不滿意,他成功地游說美國國會,基於對臺灣民主成就的肯定,迫使柯林頓改變政策,給他訪美簽證。
李登輝在爭取訪美時,確實沒有預期中國領導人們會作出情緒性的過度反應。他沒有體會到中國領導人習慣寧左勿右的思維因而無法理解臺灣追求國際參與的民意。另外,李登輝游說美國國會壓迫行政當局的做法,使得柯林頓政府的許多官員認為他是個「麻煩製造者」。
中國領導人把李登輝訪美視為嚴重挑戰「一個中國」原則的行為,中國認為李登輝不能一面推動兩岸談判,一面擴張臺灣的國際活動空間,而兩岸談判只能有一個結果,就是臺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
1995 年夏,江澤民本來預期柯林頓會順從中國的要求,不給李簽證,當事情不如他所預期時,他對臺美兩方的行為感到震驚,又在軍方的壓力下,決定採取嚴厲行動,以防堵未來發生類似的脫軌事件。而中共領導人習慣寧左勿右的思維方式,把美臺雙方的行為都看作支持臺獨的陰謀,中國領導人完全不能理解和承認臺灣政治民主化和經濟自由化的成果,不能理解李登輝訪美反映了臺灣追求國際參與的廣大民意。
另一方面,中國雖然在外交上對美國提出強烈抗議,但在軍事上並無挑戰美國的能力,所以只能在臺海進行軍事演習,這叫「打狗給主人看」,又能影響臺灣的選舉,一舉兩得。但是,這種過度反應對臺灣民心造成了適得其反的效果,使臺灣人民對中國的反感大增。而中國一直忽略國會和「臺灣關係法」對美臺關係的影響。中國的行為也使美國對中國能否信守「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政策畫了大問號。
自從美臺斷交以來,美國政府故意對美國會不會協助臺灣抵抗中國武力攻擊的問題保持模糊性。柯林頓沒有忠實執行「臺灣關係法」導致中國誤判美國意圖,因此,中國在 1996 年 3 月臺灣大選前,將臺灣海峽飛彈危機升級。根據「臺灣關係法」,對於「任何訴諸武力、或使用其他高壓手段,而危及臺灣人民安全及社會經濟制度的行動」,美國總統應立即通知國會,依照憲法程序採取適當行動。但是,柯林頓沒有向中國充份預警美國武力抵抗中國威脅的決心,而放任中國將臺海危機升級。
根本的問題是,美國自 1972 年「上海公報」以來的「一個中國」政策是建立在對一個假設的認知上,即「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這個假設在 1970 年代也許是對的,但到 1990 年代中,許多臺灣人開始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更不認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份。
中國和美國都不能認知臺灣這一民意改變的趨勢,造成了臺中美對三方關係變化預期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