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蘇格拉底名言認識自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蘇格拉底名言認識自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蘇格拉底名言認識自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蘇格拉底名言認識自己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757的網紅不務正業的Lisa媽咪,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蛤蟆先生一向愛笑愛鬧,如今卻一反常態地鬱鬱寡歡,他一個人躲在屋裡,連起床梳洗的力氣都沒有。朋友們非常擔心他,建議他去做心理諮詢。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是本有趣的書,在這本書裡,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諮詢師蒼鷺的互動,探索了蛤蟆抑鬱的情緒 蛤蟆從小到大都非常在意別人的感受,只要別人不高興,他就會委屈...

蘇格拉底名言認識自己 在 法呢|城市漫遊者 cityflaneurs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0:02:19

《如果理想生活還在半路》 這次的奧運在半年前曾發生性別歧視風波 在近日的賽場上則有越來越多女性選手,從服裝開始 開始意識到問題、開始溝通原則與自己的界限 還是扣回上週討論的性別意識 許多哲學家曾討論自我瞭解對人生幸福的重要 蘇格拉底說,人必須認識自己才稱得上睿智 尼采說,人生在世的任務就是成為自己...

蘇格拉底名言認識自己 在 喬。Suzee H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19 23:56:52

當了媽媽後的某一晚,睡前冥想時收到了一則宇宙訊息,那就是每年母難日,帶媽媽去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今天一早, 帶著春美體驗彼此人生的第一場路跑。 是說為了鼓勵自己勇敢踏出第一步,母女兩人先報名3K壓壓驚🤣🤣🤣 整場前後被三歲女童跟阿嬤夾攻,真是好勵志~ 我發現每年帶媽媽去做不同的體驗,她都會更認...

  • 蘇格拉底名言認識自己 在 不務正業的Lisa媽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9 08:24:28
    有 8 人按讚

    蛤蟆先生一向愛笑愛鬧,如今卻一反常態地鬱鬱寡歡,他一個人躲在屋裡,連起床梳洗的力氣都沒有。朋友們非常擔心他,建議他去做心理諮詢。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是本有趣的書,在這本書裡,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諮詢師蒼鷺的互動,探索了蛤蟆抑鬱的情緒

    蛤蟆從小到大都非常在意別人的感受,只要別人不高興,他就會委屈自己,迎合別人!一個人為什麼要委屈自己討好別人? 諮詢師蒼鷺說 這種人格來自於童年時期,通常父母都對孩子很好,很愛孩子,但父母也會對你生氣,所以孩子就會調整自己的行為,養成順從行為 影響自己的一生。為了迎合別人委屈自己,這是蛤蟆先生的憂鬱症的第一個原因! 如果小時候父母總是對你不滿意,長大之後你還是對自己都不滿意!

    蘇格拉底有句名言,認識你自己,這不是容易作到的事情
    我們這一生 不是為了聽從情緒的差遣 別人的聲音,而是為了自己的內心而活!

    快樂是自找的,內在與環境都很重要,就讓香氛來助我們一臂之力!
    🔥Jo Malone 英國梨與小蒼蘭 滿室幽香藤枝擴香組 165ml
    🔥專櫃3000多
    🔥團購特價$2500
    🔥現貨 留言+1

    #美好生活體驗研究所
    #JOMALONE
    #擴香
    #英國梨與小蒼蘭

  • 蘇格拉底名言認識自己 在 城市漫遊者 Cityflaneur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28 21:40:49
    有 11 人按讚

    《如果理想生活還在半路》
    這次的奧運在半年前曾發生性別歧視風波
    在近日的賽場上則有越來越多女性選手,從服裝開始
    開始意識到問題、開始溝通原則與自己的界限

    還是扣回上週討論的性別意識
    許多哲學家曾討論自我瞭解對人生幸福的重要
    蘇格拉底說,人必須認識自己才稱得上睿智
    尼采說,人生在世的任務就是成為自己

    但西蒙波娃反駁如果女性真實的自己從小就被禁止存在呢?如果不能成為好女人、好情人、好母親如果在成為自己的同時人們卻因為妳沒能成為妳理當成為的人成為自己,反而令你蒙受揶揄或羞辱呢?

    我們的性別意識都不是天生
「成為」是一個很美的動詞 女性並非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
    這是西蒙波娃留下的最經典名言小時候的環境,男生要輸贏,女生要賢淑
    當時看到姊姊,反而卻在內裡感覺到自己的矛盾不完全是感覺到錯亂,而是意識到哪裏怪怪的性別意識建立的過程,就像作者 @cado386
    在《如果理想生活還在半路》提到開天眼的過程不懂之前就照著規矩走,很輕鬆可是懂了之後,世界突然變得很遼闊

    這些意識都是後天生成的
    我們都在自己的世代與同儕環境裡,練習成為
    希望如作者所說我們終將走過那段黑歷史,成為懂得修正自己的人也去看,從那裡到這裡,我們這時代究竟跨越了什麼

  • 蘇格拉底名言認識自己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09 22:30:40
    有 395 人按讚

    一分鐘閱讀
    女性主義思想家
    西蒙‧德‧波娃(Simone de Beauvoir),生於1908年,1986年逝世。

    西蒙波娃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女性知識分子之一。法國作家、存在主義哲學家、知識分子、社會運動行動主義分子及社會理論家。她著有一本暢銷全世界、被奉為女性主義聖經的《第二性》;她投身法國女權運動;更被世人關注的,是她與當時最著名的存在主義思想家沙特的開放式戀情,他們堅定忠誠,又各享自由,有人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愛情故事」。

    沙特為存在主義下的定義是「存在先於本質」。每個人的人生道路不一樣,有人說品性是「天生」的,人的本質天注定。「存在先於本質」的意思是,人的本質不是天生的。「人首先存在著,面對自己,然後界定自己」。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沒有天經地義的道德或規條。道德和規條都是人在生存中創造出來的。我們出生,我們存在。我們用行動來界定自我,每個人的本質,是由存在之後的言行所創造所決定的。

    西蒙波娃於1949年寫下的經典著作《第二性》,為當時的女性地位,提出存在主義思辨的名言:「女人並非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也就是說,女人憑性徵生為女人,只是存在,而女性的本質、地位,則是後天被「定義」的。「不是因為有什麼神秘的本能在直接註定她的本質是被動的、愛撒嬌的、富於母性的,而是他人對這個孩子的影響幾乎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要素。於是她從小就受到灌輸,要完成女性的使命。」

    有一本最新出版的書,《成為西蒙波娃》(Becoming Beauvoir: A Life),以「成為」(Becoming)做書名,是對波娃的思想同人生的最佳概括。
    《成為西蒙波娃》
    完美的真誠反省與無懼批判,也有熾熱的戀情。她實際推動了世界各地的女性權益,讓女性更能為自己而活。

    西蒙波娃撰寫了許多哲學、政治和社會問題的小說、隨筆、傳記、專著,其中她生前的自傳也有四部。她晚年,在沙特逝世後寫的作品《告別儀式》也帶自傳成分。她編輯出版過沙特給她的書信。加上幾十年許多寫作者對她的分析與評論,關注女性主義及存在主義的讀者,西蒙波娃她已經甚有認識了。但礙於時空背景、社會觀念,以及會涉及他人,所以她豐富人生中仍有許多細節被藏匿、許多真實心思未公開透露。

    最近幾年,她的日記和私人信件陸續曝光。英國倫敦國王學院講師凱特‧寇克派翠(Kate Kirkpatrick),鑽研哲學、女性主義和宗教,寫有幾本關於沙特、存在主義的著作,2020年8月出版了《成為西蒙波娃》這本書,中譯本上月在台灣出版。作者全盤檢視了過往波娃的自述,綜合近幾年曝光的資料,補足了未曾被看見的細節,看到了波娃立體、真實而細微的面貌,澄清了社會與時代對她的種種誤解和批評,能讓我們全面且清晰地看見波娃與她所處的時代境況,看見她如何奮力回應那些阻礙與挑戰,更讓我們藉由審視不同時代的另一個靈魂,來理解自己的時代與自身所抱有的價值觀。
    「自我」對於人生的重要性
    自古希臘哲學以來,西方哲學家都討論「自我」對於人生的重要性。認識自我和認識世界,是人類知識的兩大分類。蘇格拉底認為,人必須認識自己才稱得上睿智。尼采說,人生在世的任務就是成為自己(Become who you are)。但波娃在哲學上卻這樣反問:如果女性真實的自我根本就被禁止存在呢?如果你在成為自己的同時,人們卻因你沒有能夠成為你理應該成為的人——好女人、好情人、好母親——而視你為失敗者呢?如果成為自己令你蒙受揶揄、蔑視或羞辱呢?

    在波娃在世的那些年,即1908-1986年,女性所擁有的可能性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大學開始以招收男性相同的條件招收女性;女性取得投票權,也能合法離婚與墮胎。波娃經歷了三十年代巴黎的波希米亞狂潮、六十年代的性革命。女人於公共領域中思考、進而坦率談論自身的方式已有所改變了。但即便如此,人們談論「女性主義」一詞時,所講的內容仍然令波娃覺得粗劣、愚蠢和難以忍受。波娃因此寫了《第二性》。當她寫下「女人並非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這句名言時,她並不知道《第二性》這本書竟會對自己往後的人生及後世的人們產生這麼大的影響。

    已有諸多文獻深入探討這句名言的意義、探討人究竟如何「成為」女人。《成為西蒙波娃》這本書則旨在探究波娃是如何成為她自己。人不可能有條理地書寫自己的人生,因為人生是永無休止地成為自己的過程——這是波娃在十八歲時就作出的結論。
    因此,不可能有條理地書寫自己人生的波娃,她的生命與思想的書寫就由凱特‧寇克派翠完成了。

    波娃一生的哲學追求,就是女性要努力「成為」那個想成為的自己。但諷刺的是,她最受世人關注的,卻依附於沙特,是與沙特的「知識分子情侶檔」關係。
    在《第二性》中,波娃說,「女人所能擁有的最多也僅是極不牢靠的力量:無論她是奴隸或是偶像,決定她命運的人從來都不是她自己。」她的哲學也讓她瞭解,她能做的只有持續成為自己。

    女性感情生活被無限放大
    1927年某天,19歲的西蒙波娃和她父親對於什麼是「愛」起了爭執。那個年代裡,社會期待所有女性都能把結婚生子當作人生夢想。波娃的父親表示,愛就是對他人的服侍、愛慕與感激,而波娃就強烈反對,說愛不只是感激,不只是因為他人對我們付出而欠下的債。波娃在日記中寫:「有這麼多人不曾明白什麼是愛!」

    在波娃的經典著作《第二性》中,她提出,女人因為體力較差,當生活需要體力時,女人自覺是弱者,對自由感覺恐懼,男人用法律形式把女人的低等地位固定下來,而女人還是甘心服從。她不同意恩格斯所說的從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的過渡使男人重新獲取權力,她認為歷史上女人從沒有得到過權力,即使是在母系氏族社會。她無畏時代限制與社會成見的枷鎖,從自身生命經驗出發,解放女性,鼓舞每個人「成為」自己想成為的自己。

    但即使這樣,她和沙特組成非婚姻的終生情侶檔,仍然使波娃在社會輿論中被認為是沙特的附屬。大眾普遍認為「知識分子」指的是沙特,而波娃只是構成「情侶」的另一人。波娃在1986年於巴黎過世時,《世界報》(Le Monde)的訃聞標題說她的著作「偏向通俗讀物而非原創作品」。1994年,一位知名的女性主義批評家表示:「若有人認為西蒙波娃的重要之處主要在於她與沙特和其他情人間的非典型戀情,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是在社會未脫離男性主導的情況下,由於對女性感情生活的無限放大,而導致對她的哲學成就的低估。事實上,很可能波娃才是促使沙特發展出存在主義思想的人。
    被看見好還是不被看見好
    法國的哲學家長期爭論著人活著到底是被人看見好,還是不被人看見好。笛卡兒表示人得「不被看見,才能過得幸福」,沙特認為,他人物化的凝視如何將我們囚禁於次等地位中。但波娃並不同意這些說法,她認為人要過得好,就得被他人看見——只是必須以正確的方式被看見。

    波娃生前陸續出版了四本回憶錄,其他著作有些也具有自傳性質,比如她的美國和中國紀行。她也將沙特寫給她的信件整理出版。 她讓自己被看見。

    不過,波娃逝世後的數十年間,新的日記及信件陸續出版。許多人震驚得知波娃不但擁有過同性戀情,對象更是她過去的學生。她寫給沙特的信也透露出她在哲學上對於沙特的影響。

    終其一生,波娃受困於人們對於她的能力與原創性的質疑之中,有些人甚至說她的著作其實是沙特寫的。有人說她像是「引用宗教經典一般地」引用沙特。

    當年女性作者經常面臨這樣的指控,而她們往往也會將這樣的看法內化。波娃某些原創的論點,很可能正是令沙特聞名後世的論點。有一年,因為沙特太忙了,波娃便用沙特的名字替他發表文章。沙特說過,《嘔吐》(Nausea)原本只是一篇抽象的哲學論文,是波娃建議將其擴寫為一部小說。沙特也說過,在他漫長的哲學生涯中,波娃以她嚴謹的批評與深刻的洞見,幫助他在發表前將文章修改得更為出色。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成為西蒙波娃》
    作者:凱特‧寇克派翠
    由 衛城出版 出版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3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