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蘇打綠故事分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蘇打綠故事分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蘇打綠故事分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蘇打綠故事分析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LIVE王 - Live is lif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LIVE小編重點筆記✏️ #這新聞寫得有點模糊看看心裡有底就好 ◆ 網傳 田馥甄 Hebe計劃9月攻蛋,目前她有望成為疫情爆發後,首位在台北小巨蛋開唱的歌手。 ◆ 蔡依林 Jolin Tsai原定5月5場高雄巨蛋的個唱延期,傳出將在年底登場。(另一篇寫11-12月) ...

  • 蘇打綠故事分析 在 LIVE王 - Live is lif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6-13 14:47:48
    有 426 人按讚

    LIVE小編重點筆記✏️

    #這新聞寫得有點模糊看看心裡有底就好


    ◆ 網傳 田馥甄 Hebe計劃9月攻蛋,目前她有望成為疫情爆發後,首位在台北小巨蛋開唱的歌手。


    ◆ 蔡依林 Jolin Tsai原定5月5場高雄巨蛋的個唱延期,傳出將在年底登場。(另一篇寫11-12月)


    ◆ 周杰倫 Jay Chou,在疫情爆發前,有消息指他規劃下半年在容納超過5萬觀眾的高雄世運主場館熱唱,若日期同樣訂在年底,雙J有望在同一座城市近距離嗨唱。
    (#真是一個大膽的假設XD)


    — #田馥甄 的部分 —

    6/11小巨蛋官網公告了7月至9月空餘檔期臨時申請
    https://ppt.cc/fQZ5mx
    9/13以前大部分的檔期都變成了可申請的時段
    (仍租用中的有些是公益檔期)

    雖然開放申請可以舉辦演唱會,但7、8月份如果要辦大型演唱會,考量到售票、硬體等前置作業其實有點趕(9月其實也是),這也難怪會傳出計畫9月攻蛋的田馥甄有望成為疫情過後首度開唱的歌手。

    不過回頭看當初 #蘇打綠 的故事未了電影首映也是前兩個月才拿到檔期,不到前一個月才開始賣票,也是順利地辦起來了(雖然前半部是電影撥放,但後半部的演出辦得還不錯)。


    — #蔡依林 的部分 —

    如同經紀人所說,國外的疫情還未明朗化,所以開唱的時間點還無法確定。也許年底是一個目標,就再等疫情的發展來做判斷。


    — #周杰倫 的部分 —

    南下開唱是疫情爆發前的小道消息,疫情之後是否有變動有點難說,大家心裡有個底就好。


    #我怎麼好像變成演唱會檔期分析師了XDD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IVE王|LINE貼圖 ➤ line.me/S/sticker/11586315
    🎫LIVE王|日常 - IG ➤ instagram.com/liveking_is_life
    🎫LIVE王|合作洽談 ➤ livekingislife@gmail.com


    — Live王 Live is life —

  • 蘇打綠故事分析 在 CHA 帶瑜去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4-13 14:23:18
    有 16 人按讚

    #角頭音樂 #我不流行二十年 電影紀錄片
    CHA的影評及CHA與角頭的瑜伽故事
    ••••• 我 • 是 • 防 • 雷 • 分 • 隔 • 線•••••

    感謝角頭的VIP票讓我像拼圖般串連起來這些年的故事,影片拍攝的那兩年,剛好也在角頭教大家瑜伽了。看見了許多當時跟現在的工作人員,那時候兩次上課前被通知說,如果時間剛好搭得上,也會來錄大家上課的過程,雖然很恰巧的沒有搭上時間,但終於串連起一切~

    電影回到了角頭音樂一開始,看見了當年青澀戴著金框眼鏡有著嬰兒肥的阿信及超金髮的怪獸,當年在錄音室錄製的模樣,突然喚回國、高中時期喜歡的樂團的記憶,四分衛、董事長樂團、蕭煌奇、及許多原住民歌手陳建年、紀曉君、南王姐妹、昊恩、家家.....當年錄音室及初舞台的真實又青澀的模樣~

    看到著內心真的很感謝台灣獨立廠牌「角頭音樂」的張四十三,身為瑜伽老師非常明白在哪還默默無名時,能夠有人賞識是多麼的珍貴,他就這樣孕育出多少台灣的音樂人,當然更感動的是這二十年看見大家成長後放手讓大家自由高飛,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內心是多麼的強大。

    也看見那些年角頭辦的「海洋音樂祭」看見了蘇打綠、旺福及很多當年所謂地下樂團,能夠浮上檯面,讓搖滾在台灣蓬勃發展~並看到許多的幕後故事與辛苦~真的沒有角頭沒有現在台灣如此多的音樂文化~

    音樂舞台不只是瑜伽如此簡單,我們瑜伽老師有著教室、櫃檯及頂多一堂課3-40個學生甚至10多位就不亦樂乎,而不論是小時候誠品前的演唱會,都比我們需要更多人才能完成,而那些的壓力與抗壓性是多麼之大。

    影片看沒多久時,我突然明白為什麼我會在這「角頭音樂」教課,因為老闆喜歡黑道的那股「義氣」,我是很重義氣的人,而且當時聽到「角頭音樂」跟我很喜歡街頭的感覺很像。

    影片中也看見了許多當年的音樂公司因為資金、流行,而結束或是賣給更大的海外企業。當然角頭也遇到了如此深奧的議題。到底這些年獨立音樂的堅持、非主流音樂的堅持,以及如何讓音樂在台灣流傳下去,看見了一個男人如何有肩膀扛下這一切這麼多年~又加上了所謂的中年危機~非常的佩服老闆~

    坦白說這也是這些年身邊有許多瑜伽老師、健身有氧產業共同的疑惑,身邊有許多男人也都開始困惑著自己到底要不要持續堅持下去,堅持是為了什麼,轉型延續那要、還是要持續為五斗米折腰⋯⋯到底主流跟非主流這真的很深奧,如何有大家喜愛同時又能保有自己的獨特成為了大家的課題~

    映後座談後,有些是二刷的觀眾,其中有一位男士他分享到他此時也遇到類似的情況,很有感慨因此來二刷希望能在找到不同的靈感道路。

    幾年前那時在海島旅遊正要回國後機時,收到了朋友的訊息,問著我接下來那個時段有空,角頭音樂請她介紹老師,他們想練習。那時候想著哇~小時候學古典樂,國高中也很喜歡樂團,雖然沒有在音樂道路上,但竟然能透過瑜伽持續跟音樂人有交流,而那時候有時也在台北市立管弦樂團教課,覺得能有這些融合,誰說音樂、瑜伽只有一條路~

    第一次到了角頭,那個同天梯的四樓真是一大考驗。看見這些有個性的音樂人,本來以為會非常的社會,但打開門後,卻是如此接地氣,而且也太熱情友善了。

    影響很深刻,到音樂公司教課,那這樣音樂是主角還是瑜伽是主角,這是我第一堂課前問自己的問題。第一堂課四分衛虎神哥跟阿辰在第一首歌結束後的嬰兒式休息時,不約而同的說著:哎唷~有在拍點上的結束。那一刻我知道黑黑小P老師總是在意音樂與瑜伽的能量連結,當然也深深影響了我們,那刻感覺不虧音樂人,終於有人發現了,(我要感謝我的老師黑黑及小時候鋼琴老師、提琴老師、管弦樂老師及指揮....)

    一次次的瑜伽課他們總是認真的練習,現在還有許多新朋友像四分衛山哥加入,很感動有時候演出、通告後還會立刻趕回來練習,跟他們練習台語是乎進步了那0.00001,而且他們總是會邊跟我分析這有是什麼樂器,是什麼什麼地區的樂器..... 根本是在瑜伽及音樂課共存的一堂課。每次都還有音樂製作人虎神哥幫忙裝音響設備,調燈光很專業的前置作業。

    也很佩服及感動這些工作人員,這是我第一次應該是紀錄片中看見最多認識的人,真的很感動大家對於音樂的熱愛。

    很感謝張四十三成立角頭音樂,也感謝讓我有機會在這用瑜伽跟大家交流,感謝在這下課後我們可以一起滑板、運動、吃飯、看展。

    最後的最後,想要用瑜伽老師的角色,這呼喚老闆 張四十三 先生,你有段時間沒有來瑜伽課了,影片拍完了,改回來練習了,不要只是一直拉大家來瑜伽,你自己也要,這樣就身心平衡就能輕鬆度過中年危機唷~ 大家也都在課堂上等你😀

    謝謝一個人可以堅持二十年,謝謝一個人可以堅持非主流二十年,謝謝音樂祭讓搖滾樂、原住民樂讓大家看見,謝謝你讓員工享有瑜伽課的福利,謝謝來瑜伽的張四十三、四分衛虎神哥、四分衛山哥、家慈、盈利、Sabrina、阿辰、阿汪、品邑、金寶哥、力芸姐、甜甜、毛毛、Iris、芝芸、yaya、子薇、文星、文亮、蕾蕾、泰咪及三隻狗兒以及其他幾位來玩過的大家~

    也期待那天音樂節前的草地上一起瑜伽,搭配音樂一起練習~一起打滾

    我不流行二十年 現正熱映中
    TCM, taiwan colors music 角頭音樂

    #影評 #電影 #紀錄片 #搖滾 #音樂公司 #音樂

  • 蘇打綠故事分析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4-05 21:00:04
    有 194 人按讚

    【來自印尼的蘇打綠粉絲】#你有任何外語學得跟她的中文一樣好嗎
     
    採訪前,早已看過 Yusni 的簡單介紹影片,知道她是蘇打綠的粉絲;當天,她穿著蘇打綠演唱會 “In Summer” 的衣服赴約。
     
    「你直接給我看吧!」訪談開始沒多久,Yusni 見我翻看著訪綱,便將我的手機拿去。正當我擔心她會不會看不懂時,她已毫不猶豫地一字接一句回答著訪綱上的問題。「訪綱裡的中文用字都不是很容易,她也太厲害了吧!」我偷偷在心中佩服著。
     
    在我們的好奇下,Yusni 拿出自己的筆記本,上面是一句又一句自己最近手寫的箴言,抄下她在網路上喜歡的句子,練習寫漢字,也激勵自己。我們也在筆記本中看見青峰說的一段話:「溫柔地推翻這個世界。」字跡工整筆畫流暢,我讚嘆她的筆跡同時,也緩緩遮起自己潦草的手寫字,不敢在大師面前獻醜。
     
    花了三分之一的人生在台灣,即將回印尼的她感慨地說:「我好像有一點忘記我在印尼怎麼過的,哈哈。我有點怕回去會變得不習慣,或是在自己的國家變陌生人。」⋯⋯
     
    ▍全球疫情資訊分析 → bit.ly/2vgTGhl
    ▍本月徵稿:世界職人故事 → bit.ly/2ObiUTH
    ▍探索後脫歐時代 → bit.ly/3dHEgEl
    ▍追蹤換日線 IG 世界盡收眼底 → bit.ly/2q2IeiX
    ▍2020 換日線套刊 → bit.ly/2WTKF9n
    ▍讀者投書必讀攻略 → bit.ly/2JyY5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