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藥品回收分級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藥品回收分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藥品回收分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藥品回收分級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80的網紅Micheal Lin的碎碎念,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健保漲不漲價都是難題 假博獅爆爆 - 壓垮健保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會是跨國藥廠? - 健保出招改善財務的結果,市場擴張或緊縮? 健保署在2018年1月初,突然拋出這顆可預見但不預期的風向球,部分負擔從定額制改為定率制(https://times.hinet.net/news/212...

  • 藥品回收分級 在 Micheal Lin的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1-23 22:01:11
    有 0 人按讚


    健保漲不漲價都是難題

    假博獅爆爆
    - 壓垮健保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會是跨國藥廠?
    - 健保出招改善財務的結果,市場擴張或緊縮?

    健保署在2018年1月初,突然拋出這顆可預見但不預期的風向球,部分負擔從定額制改為定率制(https://times.hinet.net/news/21267972)?如果成真,未來病患就醫部分負擔將由現行的藥品200元/門診50-420元增加到總醫療花費的20-50%,這樣一來經由使用者付費的概念,可以有效降低健保的給付金額花費,又可以解決新興高價醫材與藥品的給付需求? 是嗎?

    在二代健保目前費率4.69%的架構下,面對未來在費用支出上的各種挑戰,如動不動年藥費破百萬的癌症新藥、新興的基因療法、新手術的採用、老年化社會導致更多的慢性病醫療支出、長照推動帶來的醫療需求、重症罕病團體的疾呼、醫療場域惡化五大皆空帶來對給付額提升的期待等,每根都不只是稻草等級的負擔,面對20年間已經增加逾一倍的健保支出(從3000億到6800億),健保署這就如同主婦一樣,要如何讓大家吃得飽還要吃得好?或許自費/部分負擔的結構調整就是一個可能的策略方向了,當然這已經不是健保署第一次提案這樣的做法了,不過在健保財務日益緊縮的態勢下,這絕對是未來可以預期的可能解決方案之一,不然要大幅度的調整保險費率,可能是更大的政治風暴!如同當初二代健保改革那般!

    或許從健保署的角度而言,調整部分負擔額度上限或者計算方式,都可以將醫療費用(包含新藥物)移轉給病患本身,一來可以減少醫療浪費、促進分級轉診、增加自費藥品的可能、縮短藥品給付核准時間(目前高貴新機轉抗癌藥物的健保核准時間約需三年以上,且核可率小於三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532322)
    ,可謂是一良藥,政治上又不需要碰觸保險費費基的敏感議題,也難怪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健保署不斷的在測試這個政策方向的可行性。

    對於每年花費健保將近三分之一預算的藥費,其中占大宗的跨國藥廠來說,如果只是樂觀地把這個政策視為未來成長的契機,新藥給付的加速器,或許這樣也太Naïve了,從市場競爭的面向請各位思考這會是你公司的轉機還是危機,當然也歡迎分享意見。

    一、自費的模式
    台灣在健保的架構下,自費醫療的模式並不完全,包含醫護人員與病人的心態或流程,都有相當大的可能或障礙,跨國藥廠營收更有80%以上來自健保市場,內部行銷業務人員的成熟度也是很大的挑戰(各位應該常常聽見”我的業務區是長庚醫院,病人都很窮,沒錢自費”或者 “我們的產品售價很高,沒有健保病人是買不起的”)。

    二、市場的改變
    依健保署統計,光是民眾丟棄回收的藥品,就達193噸,更別說重複施作的檢驗或檢查等,目前看到的市場很顯然是膨脹的泡沫,在自費/部分負擔比率上升後,泡沫破滅之時,市場需求的改變,不論是金額或數量,可能往緊縮的方向機會較大,對於跨國外商藥廠來說,產品組合與價格策略的調整與規劃,準備好了嗎?

    三、健保新藥給付開放
    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即便病人皆是自費/部分負擔比率的調整,也不代表健保署及共同擬定會議委員對於新藥審查會往全面寬鬆的方向前進,對於給付範圍與給付證據的審查,將對於準備妥善的廠商有利,開放是預期的效益,但不代表人人有飯吃,而且各利益代表人在這鍋羹湯中的競爭,將更為激烈,問題在於我們準備好了嗎?

    健保的政策趨向,往往是可預期且有背景洞見的,不過政策的實施或轉彎,卻可能出乎你的意料,身為醫藥行銷人,站在產品與病人的利益上,更應該可以事先洞見可能的商業或醫療模式改變,才可能在改變中抓到機會,在機會中創造利益。

    #假博獅
    #健保 #自費 #部分負擔 #新藥審查

  • 藥品回收分級 在 醫師立委邱泰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10-11 19:04:03
    有 749 人按讚

    落實分級醫療及壯大基層 徹底改善健保會文化 為國民健康權益努力

    -今日(2017/10/11)上午,衛環委員會邀請衛福部陳時中部長及相關官員,報告衛福部業務概況暨本會期優先立法計畫及處理衛福部相關預算凍結案,並備質詢。
    -邱泰源委員/理事長首先邀請陳部長及健保署李伯璋署長答詢,針對近期報載,國人處理未使用完的藥品習慣,僅36%進行回收,其中以三高藥物居多,估計國人一年未使用的藥品高達193公噸。對此,邱委員及陳部長皆贊同應優先改善醫療體系,落實分級醫療和推展家庭醫師制度,引導民眾正確的就醫和用藥習慣等。最後再配合病人負一定的責任,如此較周全。當然也不能只一味壓低藥價,使外國藥品不進臺灣,使國人藥物選擇性受限,病人健康權益受損,大家需共同努力。
    -接著,邱委員關心分級醫療及家庭醫師制度的推展,去年衛福部規劃之六大策略及二十四項配套,邱委員再請教陳部長該如何落實?特別是今年家醫計畫因為收案會員數大幅成長,是好事,但點值恐會陷入困境。會中李彥秀委員及黃秀芳委員等,也表達關心。陳部長承諾,明年度會補足預算給家庭醫師制度,並研議上下轉診的合理誘因。邱委員更強調,部分負擔應追求合理化的定率制才能真正改善醫療體系。建請陳部長集眾人的智慧,超越困境,為台灣的健保永續來努力。
    -最後,邱委員建請陳部長及李署長改善健保會文化,強調健保會的委員應敬重專家學者的意見及尊重醫事人員尊嚴與專業,共商合理的資源以照顧民眾健康。邱委員舉例今年的醫院及西醫基層總額協商雙雙破局,就是因為醫界代表認為這樣的照顧資源無法提供病人應有的照顧品質,對於壯大基層、維持服務密集度和一例一休影響的合理預算都應該合理補足。邱委員更期望健保會應帶頭增進全國醫病關係,不是正式委員也不宜再以代理身分主導協商過程。希望能讓醫療人員安心專心照顧病人,才是全民之福!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