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藝術教育研究所 PT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藝術教育研究所 PT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藝術教育研究所 PT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藝術教育研究所產品中有3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位擅長黑色東方抽象畫的藝術家-吳日勤 【黑色東方抽象代表-吳日勤】 吳日勤的創作,是將身體當成一個媒介,讓下意識盡可能的顯露,進而連結外部世界的能量,讓身體成為能量的載體,像筆一樣書寫於畫布上。讓我們一起進入黑色東方抽象的世界吧!~ 影片網址: https://youtu.be/vA...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人: 李基銘 實習主持人: 何佳芸、 高玉霖(國防大學新聞系學生) 本集主題: #陶藝創作展 陳妍臻 (Yan-Jhen Chen)專訪 細微末節間的重複現象 創作者陳妍臻來自苗栗,幼時於鄉間田野中成長,她的兒時記憶中,沿著家門口出來即面對著緩緩的山坡,另一邊則盡覽著廣大遼闊的稻...

  • 藝術教育研究所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6 09:35:00
    有 8 人按讚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位擅長黑色東方抽象畫的藝術家-吳日勤
    【黑色東方抽象代表-吳日勤】
    吳日勤的創作,是將身體當成一個媒介,讓下意識盡可能的顯露,進而連結外部世界的能量,讓身體成為能量的載體,像筆一樣書寫於畫布上。讓我們一起進入黑色東方抽象的世界吧!~
    影片網址:
    https://youtu.be/vAbZMrAtMTI

    藝術家簡介:
    吳日勤,任教於龍華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遊戲發展學系,2014年於英國倫敦東倫敦大學藝術博士班畢業,2015年定居並成立台北工作室並創作,並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人文與藝術教育研究所中華藝術學程(全英文授課)。
    成立7號畫廊(新北市)、吳日勤藝術創作工作坊(台南,新莊),參與VASA視覺文化藝術協會、台南藝術美術研究會、與美國長島當代藝術聯盟,曾2012~2015被德國Artoll 藝術組織,代表台灣當代藝術家,於國際年會駐村個展。

    更多藝術家:
    富喬文化藝術基金會 https://fcaf.org.tw/WP/

    #與藝術家有約
    #黑色東方抽象

  • 藝術教育研究所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22 09:10:00
    有 375 人按讚

    今天的教育單元,邀請高雄市岡山國小老師 林晉如來到空中,帶大家導讀書籍《給力:我想教會孩子的事,林晉如的創意班級經營術》/ 聯經出版。

    在教學現場總是創意不斷,屢屢引起家長、教師廣泛討論與肯定的鬼才教師林晉如,以多年教學經驗,從教學現場上孩子的各種反應與疑難雜症,抽絲剝繭,從在乎孩子內在的感受為基礎,擴及師生、親師、親子三種重要的關係,歸納出教學現場最重要的七種實力,這是一本獻給教師與家長,用來理解與陪伴孩子成長的最佳寶典。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S1HT_awsR98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KKBOX:https://reurl.cc/MZR0K4

    ◎內容簡介:
    從在乎孩子的內在感受出發,關照師生、親師、親子三種重要關係,帶孩子從日常裡的每件小事,學會一輩子都需要的能力。一份學習單,引起數百萬瘋狂轉貼的鬼才教師林晉如,集結教學現場的創意精華,傳授營造良好「親」、「師」、「生」關係祕技,歸納班級經營最重要的「七力」。從在乎孩子的「內在感受」開始,讓學習、教學、關係都「給力」!

    班級經營是每個老師在教學上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教學現場千變萬化,如何臨機應變是每個老師最頭痛的地方。要如何順利達到教學目標、營造出又嗨又有向心力的班級氣氛、孩子又能樂於學習?要做到孩子開心、老師省心、家長放心,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在教學現場總是創意不斷,屢屢引起家長、教師廣泛討論與肯定的鬼才教師林晉如,以多年教學經驗,從教學現場上孩子的各種反應與疑難雜症,抽絲剝繭,從在乎孩子內在的感受為基礎,擴及師生、親師、親子三種重要的關係,歸納出教學現場最重要的七種實力,有寫給教師的教學心得、創意學習單,也有寫給親師的溝通祕技,這是一本獻給教師與家長,用來理解與陪伴孩子成長的最佳寶典。

    本書特色
    1、 以孩子為本位,重新思考教與學的關係,分享經驗與暖心提醒。
    2、 系統整理校園生活各個重要場合,該如何讓學生融入的有用心法。
    3、 分享教學現場最常見的各種疑難雜症,提供教師實用的解方。

    ◎來賓簡介:林晉如
    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畢業,現為高雄市岡山國小高年級導師。2014年設計〈未來想過的生活〉學習單,引起跨國瘋傳,廣受各界關注。曾獲選教育部閱讀推手、高雄市閱讀薪傳典範教師、親子天下翻轉教育創意教師等。長期擔任「親子天下」及「未來family」網路專欄作家,分享教學經驗與省思的文章也多次刊載於報章雜誌,深受許多讀者喜愛。

  • 藝術教育研究所 在 專業主持人Cherry(前Hito91.5 DJ Cherr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24 14:29:31
    有 5 人按讚

    【!!因為你在,暴力不再!!】

    我自己是一個實踐不打不罵教小孩的媽媽,在過去的家庭結構當中孩子的家庭成員並不是人人都能夠實踐,甚至會有家庭成員相信暴力是唯一管教手段!

    當暴力在家庭發生的時候,路人甲/第三人的介入其實非常重要,因為在家庭結構當中比較弱勢的一方根本無力抵擋,甚至無處可逃!

    家庭暴力,不需要等到兒虐致死案發生時,再來檢討施暴者、宣稱判死刑能有效減少兒童虐待!真正有效而且正向的方式是你我都成為社會的安全網,我們都有能力可以成為友善的路人甲!

    暴力防治,
    並不是宣導我不對他人施暴,社會就會零暴力,真正的關鍵是每一個路人甲默許了暴力的發生與存在!(尤其是家庭中的暴力)

    我想要邀請你一起來成為「友善的路人甲」,讓我們一起努力,透過工作坊來練習如何保護我們周遭的受暴者,如何影響施暴者?

    我相信當「友善的路人甲」越來越多的時候,當我們都願意對暴力行為,做智慧而有效地制止的時候,暴力才真的有機會消失!

    我一直相信
    世界不是使用暴力的壞人太多,
    而是大多數的好人袖手旁觀⋯

    我會報名上課!邀請你跟我一起行動❤️

    ps,我兒子阿寶在10年前,也曾經拍攝過友善路人甲的宣導影片,我支持孩子拍攝參與的原因也是因為我支持這個行動! 我邀請更多的朋友一起來成為❤️友善路人甲❤️

    【有愛無礙~看見自己、友善他人,暴力防治工作坊】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說愛容易,但真正要付出時,有很多的擔憂、恐懼或是不知道方法,從家庭到鄰里、陌生人,面臨到暴力時,受害者已經無力自救,身為旁觀者在照顧自身安全外,如何積極、友善的面對?此工作坊源自婦援基金會友善路人甲計畫,結合美國家暴防治的綠點工作方式,結合一人一故事劇場和戲劇互動策略,所設計的工作坊,目前已經演出近十場,希望透過自身的故事,思考暴力的成因與影響,進而從自身出發,更友善地對待自己和他人。

    工作坊介紹:
    當我們的孩子處在一個有愛、願意為公平、正義挺身而出的社會氛圍,我們才會得到真正的安全與和諧。但種種原因,讓我們看見家暴發生時,關起心中與家中的那道門,讓暴力持續在身邊發生。這次課程會運用互動式劇場的形式,探討家庭暴力的成因。以及身為社會的一份子,如何有效、有技巧地協助暴力相對人,減少甚至終止暴力,讓你我身處的社會環境更安全。

    引導團隊會運用互動式劇場,跟觀眾玩遊戲、自發地分享心情或故事,演員即興地演出分享者的故事,並一起思考如何從旁觀者的角度,介入家暴發生,讓事情所有轉變。此次結合美國綠點社區預防計畫中的概念,期待有架構地讓學員學習相關的技巧與能力。

    無論您是經歷暴力、身為旁觀者或是認為使用暴力可以解決問題,本次活動將透過戲劇的引導來探討 :
    1.暴力的定義和類型,辨識生活中的危機和警示跡象
    2.面對危機如何有效、有技巧地減少甚至終止暴力
    讓你我身處的家庭與社會環境更安全。

    ⏰ 時間:3/20(六)下午2點至5點

    🏠 地點:板橋南雅公園活動中心(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1號)

    ⭕️ 活動聯絡人:陳小姐 0911-335090

    📓 報名表單
    https://ppt.cc/fJ3PLx

    #主辦:
    社團法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
    心光幫一人一故事劇場

    #帶領講師:高伃貞
    英國Exeter大學創造藝術教育研究所畢
    美國Playback School畢業(一人一故事劇場學校2006年)
    被壓迫者劇場受訓於Augusto Boal、Marc Weinblatt
    曾任台灣一人一故事劇場協會第一、二屆理事長
    悅萃坊劇團負責人、自由應用戲劇工作者
    知了一人一故事劇場教育訓練總監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教育講師
    #戲劇演出團隊:心光幫一人一故事劇場團隊

    附帶回味,
    我兒子阿寶人生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的路人甲正義行動影片—》30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KroGEOjjeo

  • 藝術教育研究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06-14 18:26:34

    主持人: 李基銘
     
    實習主持人: 何佳芸、 高玉霖(國防大學新聞系學生)
     
    本集主題: #陶藝創作展 陳妍臻 (Yan-Jhen Chen)專訪
     
    細微末節間的重複現象
      創作者陳妍臻來自苗栗,幼時於鄉間田野中成長,她的兒時記憶中,沿著家門口出來即面對著緩緩的山坡,另一邊則盡覽著廣大遼闊的稻田。尚未搬到那喧鬧的台北前,她的生活被大自然的環境所環繞著,無論是下課時撿取松果,在經常有昆蟲出沒的遊樂器材區玩耍、去學校後山探險、幫忙家裡農務等。
      
      每逢週末假日,陳妍臻與姐姐們常花約3個鐘頭的路程,到十公里遠的外公家遊玩,從田野小徑直到水泥砌成的道路,常一路望著天空唱歌、聊天,閱覽大自然的景色,因而養成這不經意時顯現的習慣:她的目光總會不自覺得,找尋週遭自然環境間的細微變化。
      
      陳妍臻就讀高職時,主修數位媒體動畫,當時因緣際會下進入了畫室,而開始了純藝術的學習。這也是她第一次接觸陶藝的地方,因為在畫室裡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日子,日後進入大學時,便更加對陶藝及雕塑有著濃厚的興趣。大學期間的創作主題,陳妍臻皆以自己為中心發展,來感受家人、朋友及外在,給予她內心的想法,作為起初創作的養份。直到升上研究所後,她漸漸從過往的創作脈絡裡,挖掘到自己潛意識裡一直關注的題材。
      
      喜歡攝影的陳妍臻,以拍照的方式將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捕捉起來,將鏡頭作為她的眼睛,把雙眼所看到的事物紀錄下來。但對於當下所產生的心情與情感,往往難以呈現在一個畫面中,內心的想像更是無法用影像的方式保存。創作,能夠使她心中所有想像具體化呈現,而陶瓷這媒材擁有可保存千年的特性,讓一瞬即逝的風景、甚至是記憶的消退,不會再因為時間而消逝。
      
    親手捏塑的真實感 豐盈了自己
      陶土是陳妍臻人生轉折的初始點,代表著新生。初次接觸陶藝時,她感受到這媒材竟充滿了能量,無論是土本身的韌性,或是她本身的力量,在施做的過程的捏塑、堆砌、刮土的動作,都讓她在其中感受到真實的自我。每一次的創作都代表著對自己新的認識,也包含著生活中所帶給陳妍臻的感動、體悟,還有挑戰。
      
      「我不喜歡重複,而我的生活和創作中卻充滿了重複性。」陳妍臻每日從住家到學校之間往返的日常生活,就像是卓別林在《摩登時代 》中飾演的角色般,重複又乏味。即使不是在創作,她也常常輪播著同一首歌、同一齣電視劇,就像上了癮般的,即便她聽過、看過無數遍,還是得要撥放著甚麼,才能夠使她的內心感到安定,常常因為循環多次培養了慣性,如果一天沒有聽、沒有看,便會覺得渾身不自在。
      
      她跟重複不斷糾結著,於是她便開始從看似充滿重複性的生活裡,尋求微小的差異性。就如同安迪‧沃荷的《康寶濃湯罐頭》,是生活中常見的罐頭食品,也是經常在電視廣告中、大賣場出現的大眾商品,即便看似重複,其實仔細地檢視,當中必然發現有些微的差異。
      
    習以為常的事情 未必如此
      陳妍臻的創作動機,來自於某次與父親一起除草時的事件,當中對一種植物所產生的好奇,使她開始注意到:原來習以為常的自然生態象,都是以人為的角度,將它合理、想像化了,察覺了現實上與想像中的差異,當下的打擊也觸動了她,終於明瞭到自然之於她的意義。
      
      當時她在山谷間看到許多樹木被藤蔓覆蓋著,好似自然編織而成的綠色地毯般,便慣性的將大自然的「美景」視為理所當然。陳妍臻描述了當下的情景,那時父親教她如何將野櫻花樹上的爬藤植物除去,她才驚覺一棵樹長得再好,若只要被爬藤植物纏住,爬藤植物會為了生存攀爬至樹木的頂端,包覆並阻礙樹木的生長,使樹木被攔腰折斷、或是見不到太陽慢慢枯死,無法長久存活。原來這爬藤植物名為「小花蔓澤蘭」,導致其它植物難以生存,影響了自然的生態。
      
    關注日常生活的細微處
      在我們的生活週遭,有許多細微渺小的自然生態,也許大家都曾和陳妍臻一樣,不自覺地用人為的慣性將自然的視覺表象加以合理化,將自然美景當作為生活娛樂的一部分,而遺忘其存在的根本價值與意義。陳妍臻也希望透過她的作品,能使觀者重新認識生活當中,對生態、對人們而言,最重要的小事。
       
      
    陳妍臻簡歷:
    清華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系-藝術教育研究所 (碩三)
    長榮大學 美術系-立體組 畢業
    復興商工 美工科-電腦繪圖組 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