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藝術哲學名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藝術哲學名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藝術哲學名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藝術哲學名言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437的網紅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小說化成真實的博物館】  日常使用的一杯一碗,喜愛的圍巾,充滿外婆記憶的那雙鞋⋯⋯這些生活中的舊物,是否足以成為博物館的藏品?  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Orhan Pamuk,寫下許多關於他的家鄉土耳其及伊斯坦堡的小說,其中一部愛情小說《純真博物館》寫成後,他還真的在伊斯坦...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路見不平,拔刀就砍;但你是否曾懷疑,自己是不是有時候過度投射了自己的不滿或傷痛?或者有時候,只是為了發洩了自己的憤怒與嗜血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破案神探 #網路霸凌 #正義魔人 ───────── ☞〈深淵也凝視著你...

藝術哲學名言 在 蓮想 | 風景 | 手寫 | 創作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20:48:48

🍀不能沒有你⁣ ⁣ 欲知中外事,須讀古今書。⁣ ⁣ 一座城市沒有圖書館(或書店),就像街道没有行道樹一樣,總讓人覺得缺氧、氣悶,無趣。⁣ ⁣ 如果要用一個字代表一座圖書館,你會怎麼寫?據說是這樣:「圕」。⁣ ⁣ 那這個字怎麼讀呢?可以讀成「書」。或者視為多音節字,讀成「圖書館」,就好像我們過年時看到...

藝術哲學名言 在 周世雄 Chou Shih Hsiung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05 16:28:15

這是一張被疫情耽誤的展出海報(初版草稿未確認版本之一) 今年夏天疫情下最大的遺憾,就是七月份原先規劃在松菸文創園區舉辦的大型策展 #三千世界之花 將延後舉辦,展覽的三件千人計劃當中「千人一面」寸頭藝術計畫,從四年前就開始募集千人參加,想到要展出一千張歷歷在目的臉龐,就已經感覺到壯觀地起雞皮疙瘩。所...

藝術哲學名言 在 makeup artist 連士良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2:35:35

關於【 東方「厚道」之人的四種美德 】 「厚道」,即「厚」的哲學,中國人自古以來常常說「做人要厚道」!那,什麼是厚道呢? 《說文》中說,「厚,山陵之厚也」。 從古時在困苦逆境裡開始,到點滴累積的天朝盛世,乃至如今... 中國人受過的苦難無數,但從不倒下! 厚道,已成為中國人性格裡如山的一面。 ...

  • 藝術哲學名言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5-16 10:30:00
    有 12 人按讚


    【小說化成真實的博物館】
    
    日常使用的一杯一碗,喜愛的圍巾,充滿外婆記憶的那雙鞋⋯⋯這些生活中的舊物,是否足以成為博物館的藏品?
    
    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Orhan Pamuk,寫下許多關於他的家鄉土耳其及伊斯坦堡的小說,其中一部愛情小說《純真博物館》寫成後,他還真的在伊斯坦堡建立了一間現實的「純真博物館」,內裏收藏的是東西對應着小說內容,這裡的每一個櫥窗都被標上了數字,可以在對應的小說章節中找到藏品的故事。
    
    作者建立「純真博物館」的想法在構思小說時就出現了,它不單是小說的另一個載體,也是他對博物館的想法。他在書中提到「博物館應盡己所能,從人的身上發挖人性。」他不贊同大型國家博物館的理念,認為歷史就在每個人的家中。有機會走到伊斯坦堡的話,不妨到純真博物館看看,就算沒有看過小說,也可感受Orhan Pamuk對博物館、以及對伊斯坦堡的感情。
    
    #文學 #藝術 #哲學 #名言 #作家 #土耳其 #旅行 #文化 #文字 #hkig #turkey #writer #literature #quote #europe #travel #museum #istanbul

    ============================
    立即 Like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並設為 #搶先看,從器物中了解日常、從日常中了解記憶。

    👉無論你是大人或是小朋友,歡迎把你的故事私訊我們,我們會在這裏跟大家分享。

    #看得見的記憶 #howmemorysticks

  • 藝術哲學名言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5-07 17:16:05
    有 21 人按讚


    【愛情與傘】
    
    春天已到,煙雨濛濛,是撐開雨傘的時節。中國與日本的油傘,載滿古人的智慧與感情,至今仍受西方歡迎。
    
    相傳魯班之妻雲氏見丈夫在外工作時常常日曬雨淋,非常辛苦,於是「劈竹為條,蒙以獸皮,收攏如棍,張開如蓋」,發明了「可隨身攜帶的亭子」,非常浪漫。
    
    早期的傘主要用於儀仗,隨着紙的發明,傘才逐漸普及到民間。
    
    中國傳統結婚的新娘也用紅傘遮頭,既可遮陽擋雨,又取撐開後「圓滿」及「有子(油紙諧音)開枝散葉」之意,十分吉祥。
    
    唐朝間油紙傘傳至日本,因此又叫「唐傘」,也許隨傘傳入還有它的浪漫愛情,故此日本的新娘子出嫁會用到傘,又會畫「相合傘」寓意兩情相悅。川端康成在這短篇小說中,則借雨傘的一交一接,講少年少女開始在意對方時,那青澀的愛情。
    
    #文學 #藝術 #哲學 #名言 #人生 #作家 #文化 #文字 #雨 #日本 #japan #umbrella #spring #literature #hkig #writer #literature #quote #life

    ============================
    立即 Like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並設為 #搶先看,從器物中了解日常、從日常中了解記憶。

    👉無論你是大人或是小朋友,歡迎把你的故事私訊我們,我們會在這裏跟大家分享。

    #看得見的記憶 #howmemorysticks

  • 藝術哲學名言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4-29 17:38:09
    有 23 人按讚


    【爬滿跳蚤的袍】
    
    這句話是十九歲時的張愛玲寫下的,書中她說自己「除了天才的夢之外一無所有」,華美的袍恰如她天才般的藝術天賦,但待人接物以至生活技能的低劣卻像跳蚤般讓她充滿煩惱。
    
    這「袍」讓人想起張愛玲情有獨鍾的旗袍,這款盡展女性魅力,自由大方,充滿個性的服裝恰如她對生命,對自己的看法。她說過「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裏」,衣服不只是遮體,更是一種個性、思想和精神。
    
    當大限將至時,她身着旗袍,穿戴整齊地躺在行軍床上等待死亡來臨。這時的她也許會說:「華美的袍就是生命,誰管是否爬滿了跳蚤。」
    
    #文學 #藝術 #哲學 #名言 #人生 #作家 #張愛玲 #文化 #文字 #literature #hkig #writer #literature #quote #life

    ============================
    立即 Like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並設為 #搶先看,從器物中了解日常、從日常中了解記憶。

    👉無論你是大人或是小朋友,歡迎把你的故事私訊我們,我們會在這裏跟大家分享。

    #看得見的記憶 #howmemorysticks

  • 藝術哲學名言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1-20 21:30:12

    你路見不平,拔刀就砍;但你是否曾懷疑,自己是不是有時候過度投射了自己的不滿或傷痛?或者有時候,只是為了發洩了自己的憤怒與嗜血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破案神探 #網路霸凌 #正義魔人
    ─────────
    ☞〈深淵也凝視著你〉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1/11/%E6%B7%B1%E6%B7%B5%E4%B9%9F%E5%87%9D%E8%A6%96%E8%91%97%E4%BD%A0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上一集我們談到美國影集《破案神探》,Mindhunter。主角霍頓‧福特訪查全美入獄服刑的連環殺人犯,從他們的口述生平,解析心理動機和行為模式。然而在一次面對韋德校長的疑案中,福特探員懷疑韋德校長對孩童搔癢的行為,顯然有孌童癖的嫌疑,堅持舉發校長。而這項指控導致了韋德校長的清譽與人生毀於一旦。

    伊格言說,《破案神探》為我們具體展示了福特探員的聰敏、果決與粗暴──同時亦是知識的粗暴與人的粗暴。因為,某些時刻,當確認犯罪與否(或犯罪的「潛在可能性」)高度依賴於一個人的內心動機之時,你怎麼,就能那麼有把握呢?你是不是,總把人想得太邪惡了呢?你是不是,在與「人性惡」的深淵的拉扯對視中,不知不覺,自己也變成了深淵、變邪惡了呢?
    你是不是對自己下判斷的能力,太有把握了呢?

    伊格言舉了一則大家都聽過的禪宗故事作例子:老和尚與小和尚在河邊巧遇一個正待渡河的美貌女子,老和尚二話不說,背起女子渡河;隨後兩造道別,繼續趕路。但小和尚卻一路心神不寧,質問老和尚此舉是否犯戒。道行高深的老和尚倒是輕描淡寫:哦,你說她嗎?我都已經把她放下了,你還背著嗎?

    年輕的福特探員是不是有些類似這位年輕小和尚呢?堂皇以正義之名,斷定他人的善惡。他的判斷當然也很可能是對的,但問題是,他也並不一定百分之百是對的。弔詭的是,古老的禪宗故事,卻令我們想起當下的自媒體與社群時代──鍵盤柯南,網路公審,斷章取義,每個不相干的凡人如你我,忽然都擁有了參與審判的權力。你路見不平,拔刀就砍;但你是否曾懷疑,自己是不是有時候過度投射了自己的不滿或傷痛?或者有時候,只是為了發洩了自己的憤怒與嗜血呢?

    法國小說家米榭‧韋勒貝克(Michel Houllebecq)在小說《一座島嶼的可能性》中,把藝術家分成兩類:革命派和裝飾派。故事中,性情溫柔的藝術家文森沮喪地說:

    革命派是那些能夠承受世界之粗暴的人,並能以一種更激烈的粗暴來對抗它。我根本就沒有這樣的一種膽量。……我完全意識到我作品倒退的一面;……在來自造形藝術評議會的一位女孩的目光中,我讀到了輕蔑……我馬上明白到,她把我當成了一個有殘疾的、有病的小孩子。她沒錯,我確實是一個有殘疾的、有病的小小孩,不能夠活在世界上。我無法承受世界之粗暴;我根本就做不到這一點。

    文森是天生的裝飾派,他當不成革命派。但究竟革命是什麼呢?我們或許很難回答,但我們可以很確定革命「不是」什麼。毛澤東的名言說:「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對,革命是會流血的、是打砸搶、是毫不手軟的、是殘忍無比的。此時你可能殺紅了眼,不分青紅皂白;或者,更趨向於惡的是,殺戮的目的已不在於打擊敵人,而是為了刷自身的存在感,或發洩自己的嗜血與破壞慾。看似高舉正義之大纛時,我們也變成了深淵本身......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 藝術哲學名言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1-12 21:00:10

    《破案神探》(Mindhunter,或譯「心靈獵人」)是一齣美劇,背景設定於1978年,聯邦調查局FBI剛剛成立「犯罪行為科學」研究部門。曾是人質談判專家的主角霍頓‧福特訪查了全美已入獄服刑的連環殺人犯,從他們的口述生平,解析心理動機和行為模式;並試圖藉由這些資料,對類似的案件,找出破案線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破案神探 #網路霸凌 #正義魔人
    ─────────
    ☞〈深淵也凝視著你〉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1/11/%E6%B7%B1%E6%B7%B5%E4%B9%9F%E5%87%9D%E8%A6%96%E8%91%97%E4%BD%A0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破案神探》(Mindhunter,或譯「心靈獵人」)是一齣美劇,背景設定於1978年,聯邦調查局FBI剛剛成立「犯罪行為科學」研究部門。曾是人質談判專家的主角霍頓‧福特訪查了全美已入獄服刑的連環殺人犯,從他們的口述生平,解析心理動機和行為模式;並試圖藉由這些資料,對類似的案件,找出破案線索。

    這「行為科學研究部門」很快獲得上司支持,並協助各地州警成功偵破了數起懸案。霍頓‧福特探員也因此擒獲了「現代福爾摩斯」的美譽,運籌帷幄,自信滿滿。直到有一天,他遭遇了職業生涯中第一道個人難題:他發現了一名小學校長的不當行為。羅傑‧韋德校長,年約五十多歲,服務於榭蒂蘭恩小學數十年,辦學有聲有色,春風化雨,頗獲好評。然而他長期有個怪異行為:他喜歡搔癢小孩的腳底。每當小朋友們打架、不聽話或假裝腳痛不想上學時;韋德校長便把他們叫進校長室,搔癢腳底作為處罰;事後還給他們五分錢做為獎賞。這些孩子們完全沒有不舒服的感覺,而且往往是笑著離開的──因為會癢嘛,而且那又有點好玩。這看來頗具創意,但同時卻又如此可疑。對,校長把微罪懲罰給「遊戲化」了,藉此減輕被懲戒者的受辱感;但依舊保留了「懲戒」這個名目。但有少數老師和家長質開始心生疑竇:這外表看來一本正經、且素來受人景仰的校長大人,該不會是個變態蘿莉控或正太控吧?

    根據自己訪談眾多殺人者的經驗與直覺,自信滿滿的福特探員斷定:愛對孩子搔癢的韋德校長,顯然就是個變態,他的不當行為正預示著他「即將」犯下重罪──儘管此刻除了少數老師與家長的主觀憂慮外,沒有任何明確犯罪跡證。福特探員堅持向教育主管機關告發此事。這導致韋德校長火速遭到革職,被迫離開教育界。然而事後,校長太太找到福特探員,聲淚俱下指控他催毀了韋德校長的清譽與人生,平白毀了韋德一家的幸福生活。一名橫遭剝奪一生摯愛之志業的教育家,一夕之間淪為過街老鼠。比起陷入的經濟困境,無形損失更為可怕:好友疏遠了他們,外出採買時承受無止盡的竊竊私語和懷疑的目光,再也沒有人願意和校長一家說話。

    羅傑‧韋德真是個變態嗎?福特探員的「預測」或「防患未然」,是正確的嗎?直至第一季結束,劇中情節尚未帶來確切的答案。

    然而伊格言說,這現象正像是尼采的一句名言: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伊格言解釋:容我們稍稍「偏移」或「延伸」一下這句話的涵意──福特探員對連環殺手的訪談,正是站在正義、科學、法律的彼岸在凝視這些深淵。然而凝視的過程,卻也難免被深淵「回視」。有時候,當深淵裡的罪惡太過龐大、恐怖,乃至挑戰人類良知與文明之底限,作為一名研究者,想要對它產生「理解」和「同理」(就像片名:Mind Hunter:一邪惡變態心智之獵取者,「心靈獵人」),往往必須親身涉險,仔細揣想這些人類極惡者的心智。而付出的代價或許正是──讓自己變得跟他們很像......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 藝術哲學名言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0-18 21:30:12

    不管諾貝爾文學獎的長期陪跑者村上春樹歐吉桑在想些什麼,我都絲毫沒有降低難度的意思ㄛ。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4/27/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存在主義 #書單
    ────
    天吾的父親,在晚年中風後,被天吾送進了一座鄰海的療養院。有一天,父親在彌留之際被送去做檢查。此時天吾看見了魔幻的景象:一個空氣蛹突然出現在父親床上,裏頭包覆著十歲的少女青豆。

    「空氣蛹」正是「世界觀」的隱喻。天吾直覺認為那是他自己的空氣蛹。雖然裏頭包覆的是青豆,但確實是天吾自己的空氣蛹──那是他重生的契機。為了青梅竹馬的少女青豆,他可以重新定義自己,重新找到自己的世界觀。讓自己有機會在全新世界觀的指引下,「變成另一個人」。
    伊格言說,這世界上眾多世界觀,林林總總,或硬或軟,可能兼具不同程度的包容性或排他性。有些世界觀是柔軟包容的;但也有些過於堅硬,非黑即白,極端嚴厲。而《1Q84》暗示的,正是世界觀如何被形塑與改變。

    小說中的邪教組織「先驅」,影射的是日本沙林毒氣案的奧姆真理教。不同於主流新聞對此事件一面倒的負面撻伐,村上春樹對此做了更為細緻的批判。「先驅」領袖深田保的作為當然是不可饒恕的重罪;然而在村上的描述中,深田保確實具有神通;但這神力是由「先驅」幕後掌控者Little People所賦予,深田保必須受到Little People的操控,承受常人所不能忍的精神與肉體痛苦。這提示了小說對邪教領袖複雜的同情......
    ────
    格雷安‧葛林(Graham Greene)的名言:童年是小說家的存款。以此標準而言,村上春樹的個人戶頭顯然非常空虛──他出生於平凡無奇的日本關西中產階級家庭,小時家庭關係並不特別(老爸沒小三,媽媽沒小王),學校成績不好不壞,像所有普通學生一般交朋友和女朋友,偶爾結伴出門遊玩,自己一個人在家裡聽音樂看書;唯一稍有殊異之處可能是,他是個獨生子──這在當時的日本並不常見;然而根據他自己的說法,「因為是獨生子所以也沒有糾紛」,「可以說是平穩無事的少年時代,總之,沒有一件想要寫進小說的事情」。然後這樣一位小說家向我們示範了如何白手起家(從空空如也的童年戶頭中硬生生製造出貨幣來,簡直像聯準會印鈔票)──「漸漸知道一件事,就是幼年時代,少年時代,自我其實仍受過各種傷痛」、「我並不是在責備父母。父母也盡了力。任何動物都一樣,都把要活下去該知道的know-how傳遞給孩子。人的情況和其他動物不同,因為運作著非常複雜的社會生活,因此know-how也變得更複雜。不過傳遞know-how這件事,某種意義上是讓迴路閉鎖起來的行為」──何謂「閉鎖迴路」?村上的意思是,那是一種價值體系與世界觀的(半強迫)植入,對一個敏感的孩子而言,無論如何都帶有某種程度的傷害性;因為那等於是將一準備敞開自己,藉以逐步進行自我組構的心靈旅程(出之以《1Q84》的語言:Perceiver=知覺者之形成)中途截斷。於此,村上含蓄地提示了自己的個人創傷。我個人完全同意這樣的看法──若說《挪威的森林》與《國境之南,太陽之西》的核心都指向虛無,那麼「巨大且無從迴避之傷害」應當就是村上用以將之嫁接於現實(小說的寫實世界)的媒介了吧。───伊格言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
    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le/20190811/s00005/1565460652324/星期日文學-伊格言-極端的題材-極致的思索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