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藝之星教會評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藝之星教會評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藝之星教會評論產品中有2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沒有蘋果日報的七月一日,香港的報紙就長這樣,太陽升,東方紅。2021直接變1984。 同事陳虹瑾蔣怡婷寫的《當蘋果落下》,照片來自Thomas Kuo(顧爾德)臉書。 《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落地香港,不到1年,剛過26歲生日的香港《蘋果日報》也落地了。 6月17日起,《蘋果日報》(以下簡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
藝之星教會評論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1-12 09:34:11
#關鍵圖表|2020年被帶走的那些人們,為我們留下了什麼? 2020年有許多運動界、演藝圈、文學界或政治界的人一一離世,他們的離開,無論是否與武漢肺炎有關,也讓還活著的人,對生命無常可能產生更深刻的體會。 雖然這些人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們活著時,曾努力創造出來的一切、他們的精神、留下來的訊息、帶...
藝之星教會評論 在 beinghongkong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1-12 08:45:17
#就係香港2020冬季號 #現已出版 #精彩內容sneakpeek #節日優惠 #與人分享就係香港 2020瞬間便成過去,即使有太多東西已然消失,卻讓我們學會更珍惜存留下來的那些,同時也學習調整心情,讓自己好過,讓日子好好過。冬季號《就係香港》有近二十位不同界別創作人分享他們的MY HK Pl...
藝之星教會評論 在 beinghongko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12-15 15:36:48
#就係香港2020冬季號 #現正接受預訂 #節日優惠 #與人分享就係香港 2020瞬間便成過去,即使有太多東西已然消失,卻讓我們學會更珍惜存留下來的那些,同時也學習調整心情,讓自己好過,讓日子好好過。冬季號《就係香港》有近二十位不同界別創作人分享他們的MY HK Playlist; 有獨立書店...
-
藝之星教會評論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2-25 22:15:13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伊格言說,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莉絲‧孟若(Alice Munro)是他心目中的「最強老太太」,而〈柱和樑〉則出自她的短篇小說集《感情遊戲》。故事是這樣的:十八歲的美麗姑娘羅娜嫁給了三十歲的大學數學教授布壬登,生了兩個可愛的小孩(伊莉莎白和丹尼爾),也因此和布壬登的天才學生來諾相識。來諾原本是個數學天才,卻在畢業數年後患上精神病,不得不放棄了所有學術野心,窩在一個教會小刊物編輯部裡當編輯混口飯吃。來諾偷偷愛戀著美麗的師母羅娜,安靜、純真而絕望。他每星期偷偷寫詩給羅娜。而羅娜從不回信,但也未曾將此事告知丈夫。
比起丈夫布壬登,羅娜和來諾其實更有些soulmate的意味。或許比soulmate還更多些──當布壬登走出他們的視線,羅娜會輕聲告訴來諾:「謝謝你的詩」。然而這句話卻也堵住了兩人所有對話的可能;因為來諾實在太害羞了,只會回答「喔」。對,他真是個名副其實的句點王啊。而羅娜則有點困惑。她才二十出頭,以她的外貌,若是沒這麼早嫁人,或許能在更多情愛遊戲中游刃有餘,顛倒眾生,體會更多她未能體會的青春浪漫情事。但她畢竟已是人妻了。於是來諾成為她的出口、她心靈上的工具人。她不會對來諾出軌──她還是謹守分寸的;但那是獨屬於她自己的,一項隱密而自私的自我安慰。伊格言說:「終究,事件停滯於此,愛戀停滯於此,一切都懸浮於張力邊緣,靜止於針尖之上。」
一切混沌未明;彷彿空氣中一條透明的,懸吊的絲線,始終未曾越界繃斷。而在那許許多多次的會面中,羅娜曾向來諾提起自己童年的片段記憶。她告訴他,她唯一記得的過世母親的事,以及一齣廣播劇:
一個冬天,小女孩羅娜和母親在鎮上,人行道和街道間有雪。她才剛學會看鐘,抬頭看郵局的鐘,發現正是她和母親每天都聽的廣播劇時間。她深切關心,不是因為錯過了故事,而是因為收音機沒打開,母親和她自己沒收聽,不知道故事裡的人會怎樣了。她感到的不只是關心,而是恐懼,想到出於某種不經心的缺席或巧合,東西可能丟了、沒法發生。而即使是在那記憶裡,她母親也只是腰臀和肩膀,裹在厚外套裡。
在這個「廣播劇事件」裡,畫面寒冷灰暗,母親面目模糊,而小女孩羅娜的心思既可愛又恐怖──如果我們忘了開收音機,未曾追問廣播劇裡那些角色們的下落;那麼,那些人會往哪裡去呢?
伊格言說,容我們稍稍多想些──這段白描,其實極幽微而含蓄地隱喻了個人面對巨大命運的惶惑:冷冷的冬天,一個孤獨的人:剛學會看鐘,無能於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之關係,甚至連母親的具體形象皆無法掌握。這正是生命本身的困境。未知的恐懼無始無終。你不會知道那擺佈著你的究竟是什麼。一如羅娜與來諾──他們的愛情如此危險, 生命的不確定性就擺在他們面前,他們的雙人探戈正踩在紅線上。他們真能踏出試探的那一步嗎?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藝之星教會評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沒有蘋果日報的七月一日,香港的報紙就長這樣,太陽升,東方紅。2021直接變1984。
同事陳虹瑾蔣怡婷寫的《當蘋果落下》,照片來自Thomas Kuo(顧爾德)臉書。
《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落地香港,不到1年,剛過26歲生日的香港《蘋果日報》也落地了。
6月17日起,《蘋果日報》(以下簡稱《蘋果》)在短短1週之內被迫關門。直至截稿,至少有7名《蘋果》員工被抓,除了管理層級,更有負責撰寫評論者,港警並警告,未來不排除逮捕更多蘋果人。
蘋果終究沒能撐到今年七一。中共歡慶建黨百年的同時,香港的新聞自由正在急速死亡。曾是新聞自由堡壘的香港,在無國界記者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排名,從2002年的全球第18名,摔到2021年第80名。
本刊訪談的15名前香港《蘋果》員工,在《蘋果》年資最長者達25年半,最短者僅5個月,他們之中,不乏在《國安法》正式生效之後,仍堅持到《蘋果》報到的記者。走過自由的黃金年代,香港新聞界最壞的時刻可能還沒到,有人卻說,最壞的年代,最需要記者。
6月23日,收到《蘋果日報》正式停運的消息時,Ruby(化名)在旺角的咖啡店裡看著手機的新聞標題,幾乎不可置信。手機不斷彈出同事傳來的訊息,「回公司、回公司」,她忍不住流下眼淚。
工作最終日 公司的死期
2018年,Ruby加入《蘋果》港聞組擔任記者。這是她畢業後的第1份全職媒體工作。最初,她寫人物專訪、城市裡大大小小的人情故事,但沒過多久就遇上了反修例運動與香港政治環境變動最劇烈的時刻。「我好像是專門寫抗爭新聞…由2019年開始,全部的東西都是和抗爭有關。」
前一天,她已交出在《蘋果》的最後一份稿件。她想轉換跑道,幾週前辭職,只是沒想到,原訂工作的最後一天,竟成公司的死期。
香港《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深夜正式生效,阿婷(化名)在7月進入蘋果工作。其實,當時她也拿到其他媒體的工作機會,會選擇蘋果,有2個原因:「我待過親建制的媒體,想試試香港最自由的媒體;還有,我想見證歷史。」入職不到1年,歷史突襲阿婷和她的同事,她嘆:「大家都知道這一天會來,但來的時候,每個人做100次準備都不夠…」
6月17日清晨,港警以「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拘捕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壹傳媒集團營運總裁周達權、香港《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總編輯羅偉光及蘋果動新聞平台總監張志偉等5名高層,隨後正式起訴張劍虹、羅偉光,並凍結《蘋果》3間相關公司共港幣1800萬元資產。其後,警方動員逾500名警力搜查壹傳媒大樓,並帶走44部電腦和大量新聞材料。6月21日,黎智英顧問Mark Simon透露,《蘋果》缺乏資金,可能在6月25日前會被迫關閉。
恐懼纏繞著蘋果辦公室。6月21日下午,陳沛敏表示,如果同事決定辭職,可以不用通知期,即時生效。負責國際、突發及英文版的主管相繼離職,動新聞和財經版亦停止運作。6月23日,警方拘捕筆名李平的蘋論主筆楊清奇,《蘋果日報》當天表示,基於「員工安全及人手考慮」,宣布將提早於當晚關閉,並在6月24日出版最後一份報紙。
法治框架中 紅線在哪兒
滂沱大雨中,Ruby搭計程車趕回將軍澳壹傳媒大樓,路上買了5份《蘋果日報》,想回辦公室後分派給同事。2天前,她和一群同事像去戶外教學一樣參觀公司的印刷廠。看著機器吐出一份一份滾燙的報紙,她說當時有種看電影《Spotlight(驚爆焦點)》時的感受。《Spotlight》講述的是《波士頓環球報》的記者們如何揭發天主教會在波士頓性侵兒童醜聞。「我覺得對於任何一個做傳媒的人來說,那個moment都是一件好浪漫的事情。這是一個大家同心合力的結晶。」
但過了這一晚,這些都要成為歷史。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表示,從以《國安法》起訴黎智英,到拘捕公司管理層、打壓《蘋果》,這些動作背後,港府想傳遞給香港新聞界訊息很簡單,「就是做報導、做評論、做新聞工作是會有後果的。」他指出,香港新聞界在《國安法》落地後的一年內經歷多次打擊,例如整肅香港電台、撤換有線電視與《Now新聞》高層,又例如記者蔡玉玲運用查車牌資料做報導,就被控「虛假陳述」並遭定罪。「整個氣氛都是對新聞業不友善,是不是記者知道太多事情,對整個(政府)管治會不好呢?」
《蘋果》熄燈後2天,香港政府公布新人事任命,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升任政務司司長、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出任保安局局長。以往,政務司司長這個香港政府的「第二把交椅」均由政務官擔任,李家超上任後,成為首名具保安局背景的政務司司長,香港負責制定政策的機構和實際執法的機關,現在都由有保安局背景的人出任。
6月23日,李家超在接受商業電台專訪時表示,《國安法》公布1年來,國家安全的嚴重風險已降低,但須防範資金以「基金」形式透過「媒體、藝術、戲劇」等「軟性」途徑進行思想方面的滲透,「宣揚港獨及危害國家安全的訊息」。對傳媒的整肅,可能尚未到頭。
陳朗昇觀察,香港的傳媒工作者一直站在法治的框架中思考紅線在哪裡?到底什麼樣的報導、評論會有問題?但從特首到警方,沒人說得出標準在哪裡。「不是法律,而是政治問題。」他說.......
·········《蘋果》前總新聞主任李家聰是《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的負責人,今年6月從《蘋果》離職,卻以特約方式持續參與節目製作,對外他都說:「離職原因很複雜。」《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是他去年八月底一手規劃的節目,彼時,香港2家主要電視台《Now新聞》及有線新聞台均有高層人事異動,立場親中的空降新團隊引發電視台大批記者離職,「網路上很多年輕人說,現在沒有一個可以看的電視台了,都給建制派說話了,《蘋果》可不可以開一個新聞播報?」
「我想了很久,很想做,我主管、最近被捕的(動新聞總監)張志偉就跟老闆提,他(黎智英)一口就說,『應該做,馬上做。』那是(去年)810大搜捕後,黎智英被抓進去調查,2天後放出來時,」李家聰在電話那頭笑道,「《蘋果》是很奇怪的公司,很自由,沒有規範,可以讓你不停做你想做的事情,黎智英是不能停下來的人,隨時有新想法,要做就做,企劃案都無需提。」於是他和團隊從零開始,訓練同事當主播,用現有機器建出「很山寨」的攝影棚,不到1年,《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每日直播都有1萬多人收看,最後一天直播甚至有3萬6千人在線觀看,單集點擊率已近40萬次,「香港話講,我們是『用蔗渣價錢做出燒鵝的味道』。」
彼時親民主派的香港新聞台節目正在消失,「像是47人案(47名泛民主派因「35+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的審訊,我們都會在法院門外做直播,別家媒體肯定不會放在重要位置,但我們用一整節15分鐘做,人家不敢做、怕做的,我們更應該站出來。」
國安法逼迫 當局眼中釘
港聞靜態組採訪主任蔡元貴工作到公司營運的最後一日。他1999年入職,至今已22年。他說《蘋果》政治立場向來鮮明,這些年受到不少壓力。「2019年之前,報紙和網路經營狀況很差,被一些廣告商杯葛嘛,就算政府不搞我們,可能也會很辛苦。」但他回憶,自他入職以來,《蘋果》的編採政策從沒因政治壓力而改變。「從1999年開始做,感受到外界政治壓力越來越緊縮。所以在《蘋果》好幸運,當很多人都不敢講話的時候,你還敢講。」
但今年4月開始,前所未有的壓力,逐漸逼到《蘋果》眼前。4月15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稱會依照《港區國安法》「加強宣傳、指導、監督和管理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等對國家安全事宜的處理」,時任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強調「假新聞和國家安全直接有關」,將採取調查,並影射批評《蘋果日報》。5月17日,香港警方根據《國家安全法》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多數股份,及黎智英擁有的3家公司銀行帳戶內的資產。當天,台灣《蘋果日報》宣布停止印製報紙。
報導不具名 是認輸了嗎
5月底,港聞組記者阿凱(化名)身邊已有4、5個同事離職,其中包含他的主管。當時,除了年資淺的同事,還有一批中高層主管離職。阿凱證實說,「當時真的有幾個中高層的人走,他們對外都說是個人理由,但其實也是透露《蘋果》可能會關,記者可能會被抓…」那幾個月,公司迎來更詭異的低氣壓,上層甚至開始盤點人力,問人員:「有沒有想要走?」傳言流竄,「有人說他們是逃兵,但我覺得,他們不是害怕而離開的,中高層的人總是會被找到,比較像是提醒同事,每個人都應有不同考量。」
「我想自己還可以留多久呢?我還有3、4個採訪沒有做完,我一定做完,所以傾向要再待一陣子。但下一步是什麼?要等到總編被抓時走嗎?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堅定說,要跟《蘋果》走到最後。」5月初,阿凱在越洋電話那頭說。
當時他的工作已比過去艱難得多。官方活動這兩年已很少邀請《蘋果》記者,《國安法》實施後,他的受訪者紛紛拒訪,「大學教授以前很樂意回覆採訪,現在敢說話的很少,『刊登在蘋果』會不會被視為支持《蘋果》?」報導紅線在哪?哪些是「敏感詞」?「現在很流行說勾結外國勢力,像採訪外交新聞、流亡人士,都要小心,不然就會被認為是宣傳港獨思維,我們要引用比較多官方內容,盡量平衡報導,也是保護自己。」
據悉,去年中《國安法》落地,港蘋記者從此幾乎不在報導中使用真名。今年4月,《蘋果》曾舉行內部編採會議,將報導中使用的「武漢肺炎」,一律改為「COVID-19」。「這是很重要的改變,像黑警這樣的詞改掉,我覺得OK,但武漢肺炎並沒有情緒化,只是形容某個疾病從哪裡發生,感覺公司更保守了。我們不應該禁止、不能用哪個字眼,這是一個重要的訊號,編採做法變了,」6月底,當阿凱再次接受我們的採訪,他無奈提及那場會議。
蔡元貴也證實,港聞靜態組近期曾舉行內部編採會議,將報導中使用的「武漢肺炎」,一律改為「COVID-19」,涉及國外制裁的內容也都盡量避免報導。
幾乎每位受訪的港聞記者,都提到「武漢肺炎」一詞用法的轉換。不少人也提及,《國安法》去年通過後,稿頭幾乎不再放記者名字,有些記者對此安心,卻有人對公司做法感到憤怒。雙方妥協後的做法是:若記者堅持要掛名才掛名,其他報導一律隱去記者真名。
6月24日清早,香港書報攤湧現購買最後一期《蘋果日報》的排隊人潮。(達志影像)
這一年之中,阿婷曾訪談香港本土青年組織與其他敏感題目,類似稿件,她都堅持在稿頭掛上本名。「我主管再三問我:『真的要掛嗎?妳確定喔?』我說:『確定。』」為什麼如此堅持?「我想…表現一種:『我就不怕』的態度吧…」
港聞記者駱嘉輝(化名)說得直接:「光榮和安全,我不用思考,安全第一。」這整年,他做的重要報導都不具名。港聞記者阿海(化名)說:「可是,自己的獨家或重要故事,還是會想給自己credit啊。」阿海又說:「雖然我不知道自己何時會出事,但受訪者是具名受訪,我們不下byline(記者署名),對受訪者也不公平。」記者阿強(化名)曾經質疑公司的做法:「我為什麼不要具名?我覺得這樣好像是我們認輸了。有同事問公司,為何要後退一步?為何讓人家覺得你怕《國安法》呢?」我們問阿強,此刻回頭來看,如何看待公司1年前不讓你們掛名的決定呢?「我不知道…」他沉默了一會兒,答道:「也許他們(主管)的危機意識很高吧。」
雖然阿強的立場是「不向《國安法》低頭」,但他仍不諱言,這一年中,經歷過前所未有的自我審查。例如在報導裡,「港獨」字眼是萬萬不可出現了;就連報導《國安法》後街頭的零星民主行動,有人高舉或高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到最後他連受訪者說的原句都不敢寫,自動替受訪者隱去「那8個字」,轉而改寫成隱晦的「光時」2字。駱嘉輝更曾在挑照片時,和同事討論半天:照片裡的人手持「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字樣,那8字是否該打上馬賽克?
身陷恐懼中 憂被警抓走
「《蘋果》死掉,只是反映了整個行業快要死掉的問題。每個人的『最後』是不一樣的,我不一定能承受那種恐怖(挑戰底線),在香港,沒有記者認為自己是在做非法的事情,以前在香港做記者是挺好的,但現在要想,為了做對的事情,要付出什麼代價?讚美政府的文章沒有新聞價值啊,要批評它,找出問題才是我們的工作。」但恐懼不時鑽進阿凱腦中,「我有時候會想像這個畫面,早上6點鐘,警察上我家的門要抓我。我是不是該跟家人討論、做好心理準備?不能當沒有這一回事,但這很難跟家人討論,他們一定會叫你不要做啦。我心裡也一直有一個人在呼喊,『走啊!走啊!不可以留下來!』」
阿凱終究留到最後一天。6月17日,羅偉光等人被抓那天,他在外頭採訪,他用訊息告知我們,「我問了採訪主任,他說如常採訪,我就繼續做已約好的訪問。有同事說:『做好今日,才有明日。』」
同樣留到最後一天的港聞組記者S則說,早有心理準備了,只是沒料到會有500港警上門搜公司,她見長官被港警押出《蘋果》大樓,「那種感覺很差,不是害怕,而是憤怒。」6月17日,她回到公司時見電腦被抄走,抽屜被亂翻,唯一慶幸是,她把重要資料都處理掉了,「其他所有文件都被翻過了,去年公司被搜之後,我就只在抽屜放食物、零食。」但她顯然還是不甘心:「我們之前覺得,《蘋果》能熬過六四,是不是能熬過七一呢?」答案很明顯了,話筒那頭沉默許久,傳來一聲慘笑。
凶險超乎預期。6月17日中午,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在記者會上稱,《蘋果日報》有數十篇文章呼籲外國制裁,危害國家安全。他並稱:「行動是針對利用新聞工作為工具,做危害國家安全行為,一般新聞工作者與他們不一樣,不要和他們扯上關係,要和他們保持距離。」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甚至形容《蘋果》大樓是「犯罪現場」,媒體追問,一般人轉發《蘋果》文章、市民購買或訂閱《蘋果日報》是否違法?李桂華竟稱:「要視乎其企圖。」
6月19日,羅偉光等人出庭那天,李家聰去了法庭旁聽,「我在公眾席上一直在想,他們到底做了什麼的大錯事?現在要面對牢獄之苦?我不禁想,如果今天坐在裡面的是我呢?」那天羅偉光對來支持他的同事們比了個握緊拳頭的手勢,示意「要加油」,卻讓旁聽的同事們哭了出來。
全文連結
https://www.mirrormedia.mg/premium/20210628pol001
藝之星教會評論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601新加坡聯合早報
*【科學家警告:變種毒株傳播迅猛英或已現第三波疫情】
英國疫情近幾周出現惡化跡象,而最初在印度發現的B16172變種病毒也在英格蘭北部等地迅速擴散。資料顯示,截至5月26日,英國的B16172病例在一周內倍增至近7000個,佔英國新增確診病例的四分之三。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01-1150782
*【德國小學生 自採樣本檢測】
為防校園爆發感染群,德國一些地區的學校近期開始讓學童進行快速冠病病毒檢測,Duesseldorf一所小學的學生返校上課時,把棉簽放入口中採集自己的唾液樣本。德國政府希望該國學校能在9月全面恢復正常上課,為實現這個目標,當局計畫從下月起允許12歲及以上兒童注射冠病疫苗,但不會強制兒童接種。目前,德國已有約42%的人口接種至少一劑冠病疫苗,17%已完成兩劑接種。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01-1150784
*【認為今起全面封鎖兩周不徹底 馬專家建議停止所有活動21天】
據《星洲日報》報導,馬大公共衛生專家何志偉教授認為,全面封鎖還允許多個領域繼續運作,包括60%的員工可以上班,意味著職場仍存有冠狀病毒傳播的風險,而資料顯示,許多冠病感染群是來自職場。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601-1150775
*【慕尤丁宣佈再撥400億令吉援助金】
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昨晚宣佈總值400億令吉的「經濟與人民強化配套加強版」,包括政府再直接注入50億令吉的撥款。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601-1150776
*【馬衛長:帶孩子到冠病高風險場所 家長將遭對付】
工藝及革新部長凱利聯合召開新聞發佈會時說,父母若因為帶孩子到擁擠和高風險場所,讓孩子曝露在冠病風險下,會因為抵觸國家安全理事會的標準作業程式(SOP)而接受調查。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601-1150777
*【馬國今年首三個月破產人數增幅近四倍】
冠病疫情導致馬來西亞許多民眾失去收入來源,也造成當地破產者人數從去年10月至12月的324人,激增至今年首三個月的1864人,增幅近四倍。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531-1150530
*【兩美國疾病專家:需要中國合作追溯冠病源頭】
美國兩名頂尖疾病專家指出,全球需要中國政府的合作來追溯冠病的源頭,以防止未來的大流行病威脅。在川普執政時期擔任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局長的Scott Gottlieb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節目採訪時說,如今有越來越多資訊支援冠病病毒可能源自武漢實驗室的說法,但中國至今未提出證據反駁這一理論,而針對病毒可能源自野生動物的研究也沒有得出結論。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01-1150783
*【針對冠病變異毒株 中國疾控中心研製新一代疫苗】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邵一鳴透露,該中心已針對冠病變異毒株研製新一代疫苗。邵一鳴在接受中央電視臺專訪時說,中國滅活疫苗的技術路線特別適合快速應對變異株,整個疫苗工藝不做絲毫改變,只是在投料端把原來的早期流行株,換成現在對人體有威脅的變異毒株。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601-1150792
*【林鄭宣佈展開「快打疫苗」運動 期望港9月前建立保護屏障】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佈,展開「全城起動,快打疫苗」運動,快速提升接種疫苗比率,期望在9月前建立保護屏障以恢復常態。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601-1150795
*香港特區政府昨天(31日)推出一系列便利措施冀增疫苗接種率,另稱會研究在第五波疫情時限制未接種者進入學校、戲院、宿舍等。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今日澄清,限制出行措施並非懲罰未接種疫苗的市民,而是希望在下一波疫情能避免「一刀切」的收緊限制。
港擬限未接種者出行 林鄭:非懲罰市民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601-1150895?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日本政府計劃從6月21日開始在辦公場所和大學校園裡,為上班族和大學生接種冠病疫苗,以加快推進該國的接種進度。
日本工作場所和大學6月21日設疫苗接種站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1-1150886?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韓國政府週二(6月1日)起,為首劑冠病疫苗接種者提供第一階段的鼓勵措施,通過逐步調整防疫措施,讓人們早日恢復日常生活。
韓聯社:根據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等消息,接種首劑疫苗14天者和完成疫苗接種者均可豁免直系家屬聚會限員8人的規定。老年人接種首劑疫苗後可使用福利中心。療養醫院和療養設施也放寬探親限制措施,入住人員和訪客中任何一方完成疫苗接種即可面對面探視。
面向國內總人口25%(1300萬人)的首劑疫苗接種工作如期完成,韓國政府計劃7月起適用第二階段鼓勵措施,允許首劑接種者在戶外免戴口罩,完成接種者豁免私人聚集禁令。屆時首劑接種者可參加面對面宗教活動和小型聚會,完成接種者在室內外均可豁免聚會限員規定。
韓分階段推出鼓勵措施 逐步調整防疫限制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1-1150880?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韓首次出現接種阿斯利康疫苗者出現異常血栓症狀】韓國報告第一起接種阿斯利康冠病疫苗者出現伴有血小板減少的異常血栓個案。韓聯社報道,韓國冠病疫苗接種推進團今日(3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患者為三十多歲男子,在高危設施工作。
他上月27日接種阿斯利康疫苗後,本月9日出現嚴重頭痛並就醫接受治療,但症狀持續,12日還出現痙攣症狀。目前正在醫院接受治療。
*【廣州規定 離穗旅客須持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廣州市政府為降低因人員流動帶來疫情傳播風險,決定加強對離穗車輛和人員管理。旅客必須持有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方可離開廣州。中國大陸31個省區市30日冠病新增確診病例27起,其中本地病例20起,全部來自廣東,分別為廣州18起、佛山兩起。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601-1150794
*【鍾南山:中國疫苗非常安全 數十國家進行實驗無重大事故】
鍾南山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式上發表主題報告時稱,中國疫苗在做完二期臨床試驗後,就沒辦法在本土做三期臨床試驗,因為「沒有什麼病例了」。他也提到在外國做疫苗試驗很繁瑣,要經過條件苛刻的談判。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601-1150793
* 中國科興控股今天(1日)稱,截至5月31日,科興已向中國及全球近40個國家和地區供應冠病疫苗超6億劑,全球接種科興疫苗(克爾來福)超4.3億劑。
中國科興稱已向全球供超6億劑疫苗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601-1150900?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學者:日本防疫滯後被動 是因拋棄「國家總動員」制度】
日本政府政策專家認為,日本在冠病危機管理上滯後被動,與二戰後拋棄了戰時的「國家總動員」制度有關;因此,當局有必要重拾這個戰前法制,才能有效應對如瘟疫和戰事等緊急情況。曾是日本政府政策智囊的政策研究大學院校長田中明彥(67歲)在《讀賣新聞》發文,列出日本這一年多來在應對冠病疫情方面所暴露的弱點。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01-1150781
*【齊入溪流解酷暑 巴國防疫添隱患】
巴基斯坦近日遭熱浪襲擊,東部旁遮普省省會拉合爾氣溫高達38攝氏度,酷暑難耐,市民紛紛跳入溪流借溪水解熱,對防疫構成隱患。巴基斯坦5月31日新增冠病病例2117起,新增死例43起;累計病例已破92萬起,累計死例則增至2萬零779起。旁遮普省正是疫情最嚴重的地區,累計病例近34萬起,死亡病例佔全國一半。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01-1150780
*【救治人員和設備不足 緬甸醫療系統瀕臨崩潰】
冠病肆虐全球,各國的醫療系統不勝負荷,有些甚至瀕臨崩潰。正值多事之秋的緬甸,一切失序,原本就脆弱的醫療系統在冠病疫情面前更無力招架。在靠近印度的緬甸邊界地區,一家醫院的現狀就凸顯了緬甸自政變後醫療體系崩潰的現實。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601-1150778
*【陣亡戰士紀念日長週末 大批美國人旅遊出行】
大批美國民眾趁著陣亡戰士紀念日週末搭飛機或乘車出行,鑒於美國的接種冠病疫苗人數日趨上升,至少局部受到保護的民眾都迫不及待想外出旅遊。路透社報導,美國運輸安全局(TSA)表示,從5月27日至31日,通過機場安檢的旅客達710萬人次。5月28日更錄得去年3月以來的最高單日紀錄。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1-1150876
*【法國向所有成人開放接種疫苗 馬克洪也已接種】
法國從31日起開放讓所有成年人接種冠病疫苗。在此之前,法國政府將50歲以上者、高風險前線人員以及有潛在健康問題的年輕成年人列為優先接種物件。至今為止,法國有2540萬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約佔其總人口的38%,相當於每兩名成年人就有一人接種了一劑。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1-1150870
*【泰國政府取消曼谷局部放寬限制措施】
泰國首都曼谷局部放寬限制措施的計畫已被政府取消。路透社報導,曼谷城市管理局(BMA)宣佈,冠病疫情應對中心撤回了曼谷的按摩店、診所和公園從週二起恢復開放的計畫,但沒有說明取消這項計畫的原因。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1-1150864
*【越南胡志明市將全員檢測冠病】
越南胡志明市計畫在全市範圍內進行冠病病毒檢測,涉及約1300萬人口。報道稱,胡志明市的一處教會早前暴發集體感染,教會所在區域已經採取了封鎖措施,所有居民接受了檢測。為了防止疫情繼續蔓延,胡志明市計畫將檢測範圍擴大至全市所有居民,日均檢測約10萬人,預計在四個月內完成檢測。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31-1150732
*【世衛改用希臘字母命名變種冠病病毒】
世衛表示,目前被其列為「須關切變種」和「待觀察變種」的變種冠狀病毒都會採用新命名法。依照新命名系統,最早在英國發現的B117變種病毒將改稱Alpha變種病毒,最早在南非發現的B1351將改稱Beta變種病毒,最早在巴西發現的P1將改稱Gamma變種病毒,而最早在印度發現的B1617有兩個分支屬於須關切變種的B16172將改稱Delta變種病毒,屬於待觀察變種的B16171將改稱Kappa。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1-1150858
*【世界衛生大會閉幕 11月探討制定大流行病協議】
第74屆世界衛生大會完成全部議程,提前一天閉幕。世界衛生組織(WHO)成員國批准了世衛組織2022至2023年雙年度預算方案,並通過了30多項決議和決定,包括「加強世衛組織突發衛生事件防範和應對」決議,其他決議和決定還涉及糖尿病、瘧疾、愛之病以及被忽視的熱帶病等領域。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1-1150861
*【秘魯修正冠病統計 人均死亡率躍升全球最高】
南美洲國家秘魯正式將其累計冠病死亡人數向上修正超過一倍,從6萬9342起上調至18萬零764起,這使秘魯一躍成為全球人均冠病死亡率最高的國家。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1-1150860
* 丹麥廣播公司5月30日揭露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丹麥國防情報局接入丹麥互聯網獲取原始數據,以監聽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內的歐盟領導人和高級官員。對此,歐盟多國認為如果此事屬實,其性質惡劣、不可接受,並敦促美國、丹麥盡快作出解釋。
丹麥國營廣播機構:美國國家安全局與丹麥外國情報部門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對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等周邊國家高級官員進行監視。
丹麥國家廣播電視台(DR)引述九名消息人士說,丹麥國防情報局從2015年開始對美國國安局在該夥伴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進行內部調查,並得此一調查結果。
監聽曝光 歐盟多國要美國丹麥解釋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1-1150890?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中國央行14年來首上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 或暫緩人民幣升值壓力】
中國央行14年來宣佈首次上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此舉有望通過收緊銀行體系內的美元流動性從而緩和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境內外人民幣應聲回落。據彭博社報導,中國央行宣佈,為加強金融機構外匯流動性管理,自2021年6月15日起,上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的5%提高到7%。彭博社評論說,這是中國央行2007年5月以來首次調整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罕見動用這一工具顯示出央行防範匯率短期快速升值的決心。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601-1150871
*【紐西蘭坎特伯雷暴雨成災】
紐西蘭南島中部的Canterbury地區遭遇百年一遇洪災。暴雨導致河流水位高漲,大面積地區被淹沒,至少300戶家庭星期天晚上被迫緊急疏散。多條高速公路、學校以及公司企業也被迫關閉。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01-1150789
*【針對南中國海主權紛爭 菲外交抗議中國已滿100次】
菲律賓杜特蒂政府2016年上臺後採取「親中疏美」的外交政策,但菲律賓和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主權爭執不休。據菲媒體報導,杜特蒂政府至今已對北京提出的外交抗議已滿100次。據菲律賓《詢問者日報》報導,外交部戰略傳播辦公室主任班頌阿巴羅斯說:「截至2021年5月28日,我們已經向中國提交了99份外交記錄。」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601-1150779
*【白外長:歐盟試圖全面扼殺白羅斯】
白羅斯通訊社報導,針對愛爾蘭瑞安航空公司客機,日前緊急降落白羅斯後,歐洲多國稱白方做法為國家恐怖行為,白羅斯外交部長馬克伊表示,這是歐盟國家有明確目的的行動。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531-1150736
藝之星教會評論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盧斯達:對偶像的一往情深 是流行文化的因信稱義】
年年都說樂壇已死,但每年年尾都有樂壇頒獎禮,網民都會討論賽果是否公平、得獎者是否值得。爭議點通常都是得獎者「實力」足不夠夠、與上一代明星相比是否夠班?其實「偶像」一向是流行文化之必須,「實力派」更像糖衣毒藥,因為一開始你會覺得這個歌手「唱功很好」,但正是其他部份乏善可陳,大道廢有仁義,才會顯得實力值一支獨秀。
單純販賣技術多數不會成為現象,必須有「品牌」。偶像就是品牌升值的結果。香港輝煌的流行文化,沒有一個不是由「實力」羸弱的偶像帶起。張國榮比起譚詠麟,就是被瞧不起的「偶像派」,張國榮的唱功到了後來才圓熟,首先擔起了偶像包袱,得到巨大資源並且成功,後來張國榮才玩到自己的東西,可以主導自身的 art direction;古天樂也唱過歌,《今期流行》一開始被人笑,但最後也成了偶像魅力的集體回憶。
另一個例子是鄭伊健。你不會覺得鄭伊健很有唱功,說演技出神入化也不會數到他,但鄭伊健「package」 的每一個部份都是恰如其分,他就是一個時代的偶像,別人寫給他的歌,都是圍繞著一個形象去創作。你不是因為他某一個技藝特別好而喜歡他,你就是喜歡。喜歡要夠盲目才是喜歡。四大天王除了張學友,其餘三個都是「偶像派」。劉德華賣的就是「劉華」的味道,黎明是靚仔的情歌輸出機,郭富城是現場演出的舞台王者。黎明一開始也被看不起的,那個年代的文藝青年都不會說自己喜歡黎明,但黎明最後也得到了《今生不再》,打動了千千萬萬香港人,曾經輕視他的人都要慢慢改觀。
00 年代突然多了一批「實力派」,最後剩下來的都不是唱功特別好。謝霆鋒不是唱家班、結他也不是彈得很好,但他就是有一個反叛青年的形象,也寫出了很多經典之作。周國賢在那個年代出來,他唱功也不是特別好,例如同期的側田就技術上強得多,但周國賢有自己的風格,有自己的世界觀,不只是唱準一首歌每粒音就完事。那個年代也是卡啦 OK 的時代,藝人窄化成「歌手」,變成第一個唱一首歌的工具,這首歌只是用來給消費者在 K 房裡覆唱,不再專屬於藝人。
以前搞一個藝人出來,「A&R」(Artist and Repertoire)這個部門的權力很大,完全決定這個藝人大方向要怎樣走,形象、人設、選甚麼歌去製作,藝人的「特色」就取決於 A&R 的大腦,而不是由不通文墨的老闆或者銷售部門決定。這些年很多山頭的 A&R 權力開始褪色,甚至被取消,後來就出現毫無特色的唱歌佈景板。現在很多人轉為厭惡的楊千嬅,就是一個例子。楊千嬅肯定不是演技好,唱功又不是好,但她就是有一個台前幕後一致縫製的形象。從早期「人山人海」給她製作的都市文青形象,到後來做了寂寞香港中女情感歸宿患得患失的代言人。雖然一切最後在習近平那雙手下出了戲,但在之前,你不能說楊千嬅不是一個成功的「偶像」。
文化之中要有偶像,才有生氣。藝人叫自己做 artist,藝術家要有魅惑力,像一個部落社會的巫師,讓群眾暫時解除理性,他的現場演出有瑕疵,但觀眾在狂情之中,也不在乎了,那就是真正的喜歡和力量。女粉絲為劉華跳海、追著黎明的少女變成中女仍然瘋狂,能夠超越「實力」,能夠不被「實力」的概念所規範,才是偶像真正的形態。
喜歡「偶像」是肉慾的,不是根據具體客觀標準的好壞。喜歡偶像,是一個因信稱義的文化行為。評論家總是喜愛權衡,教人要崇優,但粉絲愛偶像是「不問是非」也不崇優,不是說你唱得好演得好就愛你,而是你唱得不好他也會愛你。不是因為他最好,而是因為他是「我們的」。
因信稱義是一班人認為人類不用透過教會,直接就能接通更高的存在,直接獲得救贖;不是說你做了多少好事,不是說你交了多少具體的贖罪券,你信了就稱義,是一種極度的自我肯定。喜歡本土偶像,也是這樣一份自己自己的肯定和認同。中國和外國一定有聲色藝更好的藝人,但你就是覺得香港出來的藝人有一種親切感,他們說我們的潛語言,有特殊加分。
現在有了新偶像,就像入主白宮的總統,一定有很多女秘書來獻殷勤;香港藝人紅了,中國娛樂圈就會來吸收、各種看似本小利大的機會也將接踵而來,有些很快就會人設崩壞,成為在二線城市商場騷滿足老闆的娛樂從業員,但也許亦將有一些人能穩穩陣陣地捱出頭來,成為符號,成為下一個偶像,能夠逃過成為周柏豪的宿命,像以前的香港偶像,成為一方之雄,在本地成功,然後不失本色地向外進行逆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