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藍海智能李力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藍海智能李力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藍海智能李力游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自動駕駛沉浮錄:掙扎、擴張、出海與新希望 北京新浪網 (2020-03-07 07:24) 2019年12月的最後兩天,百度Apollo率先拿下40 張自動駕駛載人測試牌照,成為國內首批在北京市展開自動駕駛載人測試的企業,馭勢科技在機場完成城市航站樓至行李中心無人貨運第一單。不管2019年的自動...
藍海智能李力游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自動駕駛沉浮錄:掙扎、擴張、出海與新希望
北京新浪網 (2020-03-07 07:24)
2019年12月的最後兩天,百度Apollo率先拿下40 張自動駕駛載人測試牌照,成為國內首批在北京市展開自動駕駛載人測試的企業,馭勢科技在機場完成城市航站樓至行李中心無人貨運第一單。不管2019年的自動駕駛有多艱難,這兩則消息算是為2019畫上了積極的句號。
2019年的自動駕駛,投資減少、公司倒閉、事故不斷、技術路線被否定,但創業者們依然堅定不移,因為他們相信自動駕駛的廣闊前景。據德勤報告預計,自動駕駛規模將在2021年達到70.3億美元,中國將成為最大的無人駕駛市場。
正是對未來的信念讓自動駕駛這條賽道上集聚了眾多夢想家和實幹家。站在2020年,回望2019年,或許會對沉澱重生的2020年有一些借鑒意義。
從「熱鬧」到「冷靜」
「2019年自動駕駛領域的投資情況不太好,第一是市場上的錢變少了,第二是投資機構變得更加理性。」自動駕駛投資人升波向蓋世汽車記者表示。
據億歐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自動駕駛零部件和解決方案供應商的融資總額達162.3億元,為2017年(53.7億元)的三倍,甚至是2016年的20倍之多。但是2019年該領域融資總額降至107.1億元,同比下降34%。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自動駕駛公司「落地難、造血慢」。
有限的錢會流向行業頭部公司,資本的聚集效應越來越明顯。與2018年的8.5%相比,2019年自動駕駛領域B輪以上的融資事件佔總事件的22.2%,呈大幅提升態勢。「2020年頭部公司的吸金效應會更加明顯,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會更加艱難。」自動駕駛投資人張翔向蓋世汽車記者表示。
按照張翔的話來說,投資機構的偏好已經從追風口轉向了求穩健、追成長。
那麼,自動駕駛公司如何自救?
抱團取暖成為眾多車企的選擇。在2019年的各項重大合併中,包括PSA和FCA,大眾與福特Argo,寶馬與戴勒姆,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推進汽車轉型和智能化的發展。
不止是主機廠,車企與科技公司,車企與自動駕駛初創公司,都在馬不停蹄地共同趕製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時間表。
Auto X CEO肖健雄向蓋世汽車記者表示:「主機廠與自動駕駛方案提供商的合作是必然的,我們的方案需要與主機廠合作才能推進,而主機廠也需要自動駕駛公司為其提供相應技術。」
滴滴自動駕駛CEO孟醒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過去自動駕駛公司都是單打獨鬥的,但是現實發展讓自動駕駛從業者意識到,要想推行自動駕駛落地,必須實行聯盟打法。」
Robotaxi的圈地運動
2019年在自動駕駛領域逐漸分化出兩種不同的技術路線,以L4為中心的激進式路線和以輔助駕駛為核心的漸進式路線。
在激進式路線奉行者肖健雄看來,漸進式路線的市場已經被國際巨頭分割完畢,創業公司想從中分一杯羹的難度不小,而高階自動駕駛領域還是個藍海市場,巨頭和創業公司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做出成績的概率要遠遠高於走漸進式路線。
根據美國斯坦福大學的預測,真正實現L4的高級別自動駕駛,節點應該在2020到2025年,而且最先是在卡車、共享計程車等專用車輛上實現。Auto X、百度Apollo、Pony.ai(小馬智行)等公司也是首先在自動駕駛計程車上進行試驗,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Robotaxi。
2019年,在長沙、廣州、武漢、北京、上海、滄州等城市已經可以見到Robotaxi的身影。
2019年8月,百度Apollo的Robotaxi紅旗E·界亮相長沙展開測試;9月,首批Robotaxi車隊在長沙開放道路智能駕駛示範區正式開放試運營。
小馬智行在南沙的核心區域推出了Robotaxi的常態化服務,迄今已有超過7萬多次的打車訂單。
文遠知行在廣州黃埔區為居民提供日常的Robotaxi出行服務,只需要在文遠知行App上預約就可以使用Robotaxi服務。
2019年12月,Auto X與深圳鵬程電動汽車出租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共同推動純電動無人駕駛Robotaxi在深圳中心地區的規模化商業運營進程。
但這些對於實現量產還遠遠不夠,自動駕駛量產的實現,需要感測器、車規級計算平台和專門的自動駕駛車輛等多方面的配合。
「Robotaxi的量產離開車企根本做不了,我們只是解決方案提供商,沒有造車的能力,沒有規模化的車隊就拿不到數據,也就不能迭代產品。此外,沒有政府的支持也做不了。」肖建雄表示。
Robotaxi是個需要打通產業上下游才能做成的事,在未來會看到更多的車企與方案提供商合作的案例。
出海是好選擇嗎
2019年,一些自動駕駛公司還將目光瞄向了國外。
2019年9月,新石器科技有限公司與阿拉伯地區首個B2C電商平台noon簽署訂單總量為5000台無人車的戰略合作協議,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合作協議。
12月,Auto X引入東南亞資本,並宣布在東南亞拓展業務。
同樣在12月,智加科技在美國完成了無人重卡生鮮運輸試運營,橫跨美國東西海岸,為乳業公司藍多湖®(Land O Lakes®)提供自動駕駛貨運服務。
此外,上海仙途智能、小馬智行、百度同樣是這場出海運動的先行者。
但是出海能解決問題嗎?
事實上,只有在國內競爭中脫穎而出者才更有資本拓展海外業務。「國外不乏優秀的自動駕駛公司,如果不能在技術或者成本上超過對方,那麼國外企業或者政府為什麼願意合作?」自動駕駛投資人張翔表示。
這也就意味著,出海並不是逃避國內市場不景氣的解決方法,而是企業本身業務拓展的必經之路,只有技術過硬者才能獲得國外市場的認可。
另一方面,國外的道路情況、政策法規、民眾接受度與需求量與國內有很大差別,這對於出海的自動駕駛公司又是新的挑戰。如果沒有做好充分準備,盲目出海,只能鎩羽而歸。
新希望:車路協同
如果說2019年有什麼讓自動駕駛公司能稍微緩解下壓力,那麼車路協同就是那顆靈丹妙藥。
簡單來說,車路協同就是統籌車、人、路及實時交通的動態信息,來實現車況、路況、交通動態信息的共享。
早在十年前就出現了車路協同概念,但為什麼會在2019年火爆起來?
根本原因還在於單車智能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2019年環境變差了。」一位自動駕駛公司創始人向蓋世汽車記者表示,「我們可以用更多的錢、更多的數據去無限接近目標,但是如果不是100%解決問題,就等於項目失敗,又有多少公司能撐到解決全部問題?」
目前的單車智能還處在演示階段,離商業化還有一段距離,但是車路協同可以幫助企業輸血和造血。其中的玩家除了自動駕駛公司,還有華為、中興等通訊領域企業,騰訊、阿里等互聯網公司,四維圖新、高德等地圖廠商,甚至還有道路設計單位和建設單位。
據統計,目前全國高速公路總里程大約為14萬公里,而一般的硬體和改造成本約為幾十萬到一百萬/公里,以此計算,車路協同光在「智慧高速」的改造上就存在一個千億級的市場。在改造中,自動駕駛公司可以為其提供設備以及解決方案,以此為公司生存獲取空間。
從節約成本的角度來看,車路協同會更加有利於自動駕駛的推廣。在車路協同中,道路建設由科技公司和政府來搭建,通過配備道路感測設備,可以減少車輛本身感測器的使用,以目前感測器動輒幾萬、十幾萬的成本來看,可以節省不少費用。隨著成本的降低,消費者也會更加願意購買自動駕駛汽車。
蓋世小結:
2019年,雖然大環境蕭條,但自動駕駛公司的自救與努力仍為這一年譜寫了眾多值得說的故事。
他們的堅持在2020年看到了回報,前不久,小馬智行獲得豐田4億美元投資,馭勢科技獲得博世加碼投資,這些消息給遭遇黑天鵝事件的2020年注入了積極能量。2020年可期,未來可期!
資料來源: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200307/34448268.html
藍海智能李力游 在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要啟動長輩模式」顏擇雅聲稱自己也進入社會的老人世代,不願用說教方式和社會對話,她連續說了兩次不要啟動長輩模式。她做為社會觀察者,很在意說話的口吻。
今天的悶經濟是昨天的昨天一連串的決定,累積無能失利造成的,顏擇雅梳理4項失誤。
台灣面對悶經濟的問題,不應該像鴕鳥把頭埋起來,假裝一切都沒有發生,然後持續那些習以為常的事。顏擇雅回頭檢視政府錯一連串誤政策:
1、1998年人口出生數271450比前一年326002減少50000人卻視而不見,竟然持續開放技職升格技術學院開放設立大學,造成18年後的105大限,大學招不到學生,而當時開放的辦學師資濫竽充數,系所分類更細瑣,2000年網路泡沫化。
2、2002年兩兆雙星計劃發展半導體,影像顯示,數位內容和生物技術不確實。
3、2005年大學教學評鑑重研究國際期刊點數的累積,忽視本土產業的連結開發,重傷台灣經濟轉型動力,並造成學用落差。
4、2007年1/9賈博斯公開IPhone,科技進化改變系統的世界潮流也未有跟進,硬題轉軟體服務的腳步不前,線上教學課程改變高教,在在使得台灣失去經濟競爭力。加上對岸中國崛起順風搭上歷史機遇,彼長我消而讓台灣面對強大壓力。」
悶啊…經濟!!2018台灣共好!?
一個人的力量有多大?她以1抵10獨自創業可以做出版上下游繁瑣的事,還能和大出版社分庭抗禮,顏擇雅是出版界傳奇,她憑藉獨到的眼光出版叫好又叫座的《世界是平的》、《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她不做跟隨者,在書市競爭中找出獨有的核心能力,在浸泡廣如大海的資訊和知識書中培養敏銳的眼耳鼻,獨特聚焦走自己想走的路,不掉入排行榜競爭趨同的紅海,成為無人藍海的孤傲「白鯨」。
顏擇雅個兒不大,有些個兒拘謹,她從來沒有想別人喜歡什麼,獨來獨往,想的是社會要往哪個方向發展,她是小留學生,15歲出國唸書,原本唸醫後來改唸比較文學,12年後回台灣,以資本密集低,但知識才能密集高的出版進入台灣出版業,以一人出版,有業界號稱她是「作坊」身兼老闆,版權主談人員,編輯及行銷數職,埋頭苦幹,自2002年至今2018年邁入16個年頭,風風火火,出版很多話題書和暢銷書。
最近犀利出版《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檢討政府和輿論思考怠惰,以訛傳訛的歸因,糢糊台灣處境而淪落自怨自艾,遍地唱衰。
顏擇雅將天下雜誌2013以降的專欄文章重新改寫出書《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她自信的聲稱全面更新重寫到2017年9月,策略定位「撥亂反正」,向唱衰台灣者辯論,她發揮整合歸納交叉論述去反駁李家同,洪蘭,龍應台等人為文批評台灣人沒有國際觀,以及財經雜誌對時下年輕人的「熱血」,「出走」,「小確幸」等給於''something new and category breaker''的拆解和解釋論述成一家之言。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是透過歷史去理解世界潮流的模態,洞察台灣所處位置,希望系統化掌握整體樣貌,進一步破除自怨自艾。
世界的本質是變化,而且愈來愈快,只有不斷改變才能和時代並肩而行。顏擇雅批判政府政策修正能力太差,盲目堅持先前策略失去止血和更新機會。
1/3新書上市,我搶先看書,1/4就請顏擇雅來上節目,她帥氣夾克褲裝,素顏未施脂粉,搭捷運而來。讓我印像深刻的是顏擇雅的簽名和堅持。
「不要啟動長輩模式」顏擇雅聲稱自己也進入社會的老人世代,不願用說教方式和社會對話,她連續說了兩次不要啟動長輩模式。她做為社會觀察者,很在意說話的口吻。
今天的悶經濟是昨天的昨天一連串的決定,累積無能失利造成的,顏擇雅梳理4項失誤。
台灣面對悶經濟的問題,不應該像鴕鳥把頭埋起來,假裝一切都沒有發生,然後持續那些習以為常的事。顏擇雅回頭檢視政府錯一連串誤政策:
1、1998年人口出生數271450比前一年326002減少50000人卻視而不見,竟然持續開放技職升格技術學院開放設立大學,造成18年後的105大限,大學招不到學生,而當時開放的辦學師資濫竽充數,系所分類更細瑣,2000年網路泡沫化。
2、2002年兩兆雙星計劃發展半導體,影像顯示,數位內容和生物技術不確實。
3、2005年大學教學評鑑重研究國際期刊點數的累積,忽視本土產業的連結開發,重傷台灣經濟轉型動力,並造成學用落差。
4、2007年1/9賈博斯公開IPhone,科技進化改變系統的世界潮流也未有跟進,硬題轉軟體服務的腳步不前,線上教學課程改變高教,在在使得台灣失去經濟競爭力。加上對岸中國崛起順風搭上歷史機遇,彼長我消而讓台灣面對強大壓力。
在AI人工智慧大浪潮撲面而來之際,顏擇雅直指應該要以台灣已有的厚實製造業基底,加上智能科技向高處去摘水果。
2018台灣共好。顏擇雅希望大家能停止唱衰,共同想辦法讓台灣由不好變好,每個人都想辦法變好一點,統合總體成果加起來就會變更好。
藍海智能李力游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用友金融總裁李友:Fintech的最大變革價值在於平台+運營
新浪科技 2016-12-15 05:40
本報記者 陳植 北京報道
隨著互聯網金融監管趨嚴,越來越多P2P機構開始向Fintech轉型發展。然而,Fintech究竟是概念炒作,還是變革傳統金融生態圈的利器,業界依然存在著較大分歧。
11月底,用友金融董事兼總裁李友在在由21世紀經濟報道和平安銀行聯合主辦的第十一屆亞洲金融年會——智能金融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時直言,Fintech對傳統金融業務的顛覆,主要表現在平台+運營。不過,光靠搭建一個平台是不夠的,只有專業團隊的良好運營,才能讓平台以及相關金融服務發揮最大的功效。
在他看來,傳統金融業務主要分成兩大塊,一是2B對公業務,二是2C零售業務,而Fintech對兩者業務模式的顛覆,各有側重。
以2B業務為例,此前很多銀行都借鑒德國「掃街」模式涉足小微企業金融信貸業務。即銀行小微部門雇傭上百個客戶經理會四處尋找小微企業,看這些企業法人結構、水電費、經營情況變化等。這種模式在德國或許是成功的,但在中國很難成功。因為國內很多商業銀行的操作成本很高,整個收益卻是有限的。
「Fintech對2B業務的最大變革,將表現在fitech公司可以與銀行開展合作,建立一個純互聯網架構的平台,設有賬務系統,包括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系統、ERP系統、稅務服務系統,把客戶的存貸付業務等。如此,銀行能更方便及時地掌握小微企業全面經營數據並提供金融服務。」他表示,但這個平台要運營,就需要專業團隊。目前,銀行許多後台人員未必充分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的最新情況。這需要finrech公司設計相應系統收集梳理企業相關數據並進行大數據分析。
針對大中型企業,李友指出,要將金融嵌入企業互聯網服務,將更多體現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即圍繞某些核心大型企業建立基於互聯網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為產業上、下游企業提供企業現金管理、貿易融資等金融服務。
針對Fintech對2C零售業務的變革,李友認為BAT等大型互聯網電商公司已經將金融服務嵌入到社交、電商,醫吃住行等領域,形成相應的消費金融服務體系。
「不過,其中還有很多藍海市場可以挖掘。」他強調說。一旦企業創造良好的2B金融服務生態系統,就有機會切入2C領域,進而改變整個2C零售業務的運營格局。因為企業可以向內部員工提供便捷的、個性化的線上消費金融服務等。但是,這個兼顧2B與2C生態系統能否形成,關鍵在於銀行、金融企業、金融科技公司能否實現跨界合作,並找到專業團隊運營,才能發揮各自優勢,提供更加便捷有價值的互聯網金融服務。
資料來源:http://iview.sina.com.tw/post/10695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