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薪點折合率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薪點折合率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薪點折合率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薪點折合率意思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投資最難的,是保持平常心」 前幾天看到有一位知名的價值投資經理人跳樓的新聞。 去查了一下他的績效(下圖),真的輸指數蠻多的,最近10年是年年落後指數,上一次贏S&P500是2010年。 同樣是價值投資的巴菲特,雖然這10年累積也輸指數,但整體沒有輸很多。 新聞中提到好公司昂貴、買不到標的、手上持有...

  • 薪點折合率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02 16:28:03
    有 4,507 人按讚

    「投資最難的,是保持平常心」
    前幾天看到有一位知名的價值投資經理人跳樓的新聞。
    去查了一下他的績效(下圖),真的輸指數蠻多的,最近10年是年年落後指數,上一次贏S&P500是2010年。
    同樣是價值投資的巴菲特,雖然這10年累積也輸指數,但整體沒有輸很多。
    新聞中提到好公司昂貴、買不到標的、手上持有大量現金都是可能的原因。
    即便找到看好被低估公司,首先你不知道這些公司多久以後會回到合理價值,比方說你覺得它距離合理價值應該還有30%的上漲空間,問題是如果它就這麼在低檔盤了5年才漲上去30%,那折合年化報酬就剩5.3%。
    其次你不知道這期間指數漲多少,如果其他大型股整體就是比較強,年化平均10%,那原本要打贏指數就非常困難。
    就像台灣去年台積電強到天上,台積電又佔指數超高比重,那一般做台股的基金經理人可以因為行情好績效不錯,但要贏指數難度就很高。
    ---
    我覺得一般普通投資人,跟基金經理人還是有很大不一樣。
    ➡1. 普通投資人,投資方法的彈性更大
    如果你是經理人,你不大能隨意調整過去的投資方法,因為這等於是承認自己過去是錯的,承認錯誤對專業人士是一件很難的事,他們必須冒著職業生涯風險做這件事。
    況且我們很難確認什麼是真正的錯誤,
    例如在上面的例子,價值投資真的錯了嗎?我覺得沒錯,只是績效輸大盤而已。
    但對普通投資人其實沒這麼多限制,你可以一次用個五招八招而沒什麼包袱。你可以左手買巴菲特、右手價值投資、左腳買ETF、右腳押成長股,只要你知道自己在幹嘛,好像也沒什麼問題。
    ✔普通投資人有個問題要注意是:「不要告訴別人你的績效,也不要告訴別人你買了什麼。」
    因為一旦說出口,後面我們本能反射性的就會想要「保持正確」、「保持與過去一致」,這樣其實就等於拋棄彈性。
    而誰又能確保自己永遠是正確的呢?
    ---
    ➡2. 普通投資人,沒有擔心績效輸大盤的包袱。
    管理別人資金的人,在績效或sharpe ratio上如果顯著輸給指數,那無疑的代表工作做得不好,無論你再認真或再投入都沒有用,因為績效說明一切。
    但普通投資人管的是自己的資金,也是自己設定目標、自己對自己負責,輸指數也不會有人開除你、指責你。這不是說績效差也沒關係,只是我們並不用承擔那些額外的壓力。

    ✔雖然說普通投資人績效輸大盤沒有心結,
    但絕大多數人其實還有個問題是,當你績效落後你鄰居或者你隔壁的同事,那通常問題就大了。
    很多人在看到同事朋友上個月買股票績效50%、100%,人們就坐不住、亂了套了。
    有句話說:士兵只會忌妒班長,不會忌妒將軍。
    人們會在意自己薪水少同事5000元、報酬率比別人少幾%,但卻不會在意自己收入落後比爾蓋茲5000萬。如果把眼光放遠,有些比較真的不值一提,假如你很在意自己的成長,那麼應該要很謹慎的選擇自己比較的對象。
    ---
    ➡最後談談價值投資,
    先說我認為價值投資並沒有失效,
    如同巴菲特所說,價值投資裡面"價值"兩個字是多餘的。每個人衡量價值的方法不同,成長股難道沒有價值嗎?是有的,比較大的問題只是這幾年好公司幾乎沒什麼跌下來、讓保守投資者沒有機會跟上而已。
    ✔保守本身不是種錯誤,而是種選擇。
    以前有寫過一篇關於價值投資的缺點,連結放在留言。我覺得有缺點並不是壞事,任何投資方法都一定有缺點,問題只在於自己能不能接受。
    以前做過回測的經驗是,各種類型投資方法都有它好的時期與不好的時期,過去怎樣是一回事,未來我們依然不知道是誰比較好,有個歌詞&諺語是: "every dog has its day",意思是每個人都有它走運的一天,每個投資方法其實也是如此。
    有些讀者也許有發現,市場先生的網站基本上是各種投資方法和工具都會談,因為我自己傾向盡可能保持開放心態多元的去研究。
    分散投資不是只有分散持股而已,分散資產、分散方法,也都是分散概念的延伸。分散越多並不是說績效一定會越好,但對人生來說,可以讓過程會相對更平順一點點。
    當然,任何研究從開始到最終能被使用都還是有一段距離的,前提要確保方法是符合邏輯,以及最好有充分數據證明。
    ---
    ➡方法沒問題後,最後剩下的就是心態問題。
    前陣子看到網友留言一個蠻樂觀的例子說:你可以同時買S&P500指數ETF、買波克夏,再買ARK。
    ARK績效領先時,你可以說自己打敗股神巴菲特;
    波克夏績效領先時,你可以說自己績效領先木姐;
    S&P500 ETF績效領先時,你可以說自己把巴菲特和木姐按在地上磨擦。
    最後成果是一回事,但我覺得這在心態上就很不錯。
    ---
    「投資最難的,是保持平常心。」 - 市場先生
    以後應該會常常聽到我重複這句話。
    #看完覺得有收穫可以留言告訴我
    市場先生 2021.05

    #以後遇到績效低潮時記得要放寬心一點不要想不開

  • 薪點折合率意思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22 11:41:36
    有 3,573 人按讚

    『原文刪光光
    本魯目前在挪威啦,這裡雖然沒有瑞典的1.76,但也有個1.56胎了
    看到造成台灣生育率的問題超級有感,恰好稍微寫了一門課的報告又看到網友說舉了瑞典這幾個國家的例子就來順便回一下。
    1.工時問題
    在北歐國家,工時真的超級天殺的短,每天大約9點上班,大部分下午3:30左右就下班去接小孩了,最晚4點會接走
    因為托兒所四點要下班了。

    至於加班?沒門。簡單來說就是,好了下班時間到了掰,有什麼事明天再說。
    法定每週工時:37.5,不能超過但可以更短。而且這邊更多的是彈性工時,也就是你要早上早下班也行,事情做完就閃的也大有人在。
    至於如果真的要加班,規定超嚴格,每週不能超過10小時,每個月不能超過25小時,每年上250小時,還需要上級同意,太常加班還會被說效率不好。
    加班期間的薪水是1.5倍,週末是2倍,國定假日是3倍

    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時間到了就走人

    2.有薪休假、產假、年假
    另外更讓人羨慕的就是勞工每年都有至少25天的年假,就算是第一年的員工一樣有25天。
    這已經吊打我們了...
    25天誒...新進員工誒
    至於病假的部分,請一次病假的三天內不用證明,第四天開始才需要醫生證明,而且病假還不用扣錢,請超過16天由政府支付。

    至於產假,我只能說,更驚人了。
    父母總共可以請12個月的產假,而且是有薪產假。其中還包含孕婦可以請12週的產前+產後而且每一胎就是有12個月,而且還不只這樣,除了這12個月之外,你還可以再請12的月去帶小孩。

    補充說明一下,規定是49 weeks at full pay or 59 weeks at 80% pay。光這一點就已經超過我們不知道多少了...好好思考下呀

    其他的比如說職災每年最高可以領到72,662 NOK(大約台幣22萬)外加如果因傷不能工作
    還會有額外的撫恤金。
    我就問,什麼時候要把勞基法好好修下,有這麼好的福利,比大撒幣好多了啦。

    3.房價
    房價我就不說了...說起來就是心痛
    目前人在第三大城,這邊的房價簡直就是便宜。沒人在炒房(也炒不起來就是了啦
    公寓4樓,自帶陽台、陽光普照、兩房兩廳兩衛外加一個廚房,大約35坪,屋齡40多年的
    有新電梯和樓頂觀景台
    價格約900萬台幣,而且是在市中心。
    如果想住新一點的,但一般住宅,也行,自己點連結進去,45坪、屋齡10年、5個房間、一衛浴、一客廳
    價格:kr 6 350 000,折合台幣1千8百萬,阿忘了說,還有自帶車庫和小花園。
    https://www.eiendomsmegler1.no/boliger/5426518
    我就問,什麼時候要正視房價過高的問題,什麼時候要落實居住正義,什麼時候要嚴正的打房。

    我就不信這三個問題解決了,年輕人還會不想生。

    阿順帶一提,在挪威,托兒所價格一個月是3135NOK大概台幣1萬出頭,你也可以自己帶小孩,至於教育,所有挪威各級公立學校,都是免費的,對,就連大學也是免費。而求連外國人入我,也是免費。
    為避免有人說我跳ip 附上一些極光圖吧(雖然快要永晝看不到極光了
    https://i.imgur.com/D2YMpCw.jpg
    https://i.imgur.com/bq1NCtL.jpg
    https://i.imgur.com/dhaRgBR.jpg

    補一下税,日常消費買菜,税是15%,然後買酒是25%QQ。挪威總人口也不過才5百多萬,繳的稅可以支撐一整個國家的福利,還包括卑鄙異鄉人如我。
    另外有一點值得一提就是財富稅,如果你的淨資產超過1.5 million NOK,大約是3百多萬台幣,要課0.85%的稅。而0.85%的0.15%到中央政府,剩下的0.7%則是到你的居住地。

    我國的稅制什麼時候要調整了啦,好好的用錢好好的收錢不要亂大撒幣很難嗎?至於所得稅,我國的稅率也不低了啦。

    不是說台灣多爛,而是看看UR的國家好好仿效一下很難嗎?
    有人提到石油,我就想到鑽油工人的休假;可以在外海平台連續工作10天以上,但加一次放兩週,輪班星人要不要考慮一下?

    至於健保的確是我國值得驕傲的地方,但是挪威的健康保險也很好,像我來這裡讀書的外國學生,只要待超過六個月以上,就會自動納入挪威的國民健保。而這個健保,讓我的掛號費大概是600台幣,其他的不用錢。也就是說,只要選取家庭醫生掛號,諮詢完之後轉院就不用錢;另外手術的部分,只要是在好像NOK 2000以上的,就是由國家政府支出,也就是免費的意思。

    至於我的IP位址變成了英國,是因為我離開房間沒有Wi-Fi了,只好用自己的網路,而我的Lyca 又是英國的電信,所以IP就回到英國了』

    Re: [新聞] 沒人敢生...CIA全球生育率預測 台灣世界倒數第一 https://disp.cc/b/163-drSK |前情提要 https://www.facebook.com/PttGossiping/posts/2294913433979641

  • 薪點折合率意思 在 康Sir的編輯七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8-21 15:52:32
    有 294 人按讚


    【編輯人生──老闆的溫度 1】───詹宏志vs.黎智英
    **
    當我確定可以取回十萬元的認股金,並加計百分之七‧五的年利率時,內心是十分感激的。

    二○○一年二月,《明日報》驟然宣布熄燈,當晚人心惶惶,頗感失落。一些同事對詹宏志不甚諒解,略有微詞;也許,他們當初是懷抱新聞理想投奔而來的,因此多少有被背叛與被出賣的感受吧。

    然而,我倒是很清楚,那時自己對新聞工作已感厭倦,自己來到《明日報》的「初心」,純粹只是在「達康」淘金狂潮中,希冀「明日報」能股票上市,好撈一票,早日退休而已。

    沒想到,《明日報》一年就倒了。接獲同事通知時,我只覺得願賭服輸,就捲鋪蓋走人吧。後來,得知還可以加計利息領回員工認股的錢,同時加薪百分之十五轉任《壹週刊》,總覺得是十分幸運的。

    要到好幾年之後,才聽詹宏志說,原來倒閉時,《明日報》的資金已經燒光了,他只得硬著頭皮去向大股東開口,請求他們再掏錢,買回已形同廢紙的員工認股。後來,有同事告訴我,詹宏志又花了幾年的時間償還了這筆錢,算是他個人的借款。

    **
    從《明日報》轉到《壹週刊》,企業文化的變化,就像泡溫泉時,一下子從四十五度的熱水池躍進冰水池一樣,不得不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實,在《明日報》我是副主管職,並沒有機會與詹宏志開會,要到後來去《數位時代》,才有稍多的互動。

    在《數位時代》,詹宏志每週三會從他在馬路另一端的辦公室,走到我們編輯部開會。下午兩點一到,只見他一人準時坐在會議室一隅,靜靜地低著頭看書(可能是偵探小說吧,他那時很迷)。

    「詹先生,你來了!」我會不好意思地先探頭進去打個招呼,然後到辦公區四處吆喝同事:「開會囉,詹先生來了!」

    在《壹週刊》與黎智英開會,則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不管是例行會議或秘書通知的臨時會議,主管總是在黎智英來到之前全員到齊。後來,聽說他在《蘋果日報》開會時,遲到的員工會被罰站在門口,不知是真是假;也許只是膽怯不敢就座干 擾會議而已,但黎智英在員工心中的威嚴,已可見一斑。
    **
    黎智英處理人事的果決作風,也讓習於講究職場情感的我們大感意外。不適任的主管在週五會接到人事部門告知:「你下週不用來了!」週六進辦公室打包,週一,當月未領薪資、資遣費、預告工資、應休未休的假折合現金,全部準時進你的戶頭。

    「我找你們來,是來一起工作,不是來交朋友的!」黎智英說得明白。工作是單純的商業契約,不必彼此寄望額外的情感。有時,會議難免聊開,他也會不忘提醒:「開會是用來解決問題的,不是來聽你聊人生感慨的。」

    他曾說:「一位老闆(主管)如果眷念情感,不『炒』掉不適任的員工,那他就是不稱職的!」還好,他同時也說:「一位員工如果眷念情感,而不跳槽到更好的工作,那他就不是一個有自尊的人!」

    對他而言,台灣的職場關係比較像一對怨偶,彼此都覺得自己付出很多,對方回報太少;充滿怨氣,又沒有決心離婚。他形容這種人是──「吃感情的蟲」。

    **
    詹宏志第三度當我的老闆,是在城邦出版集團。在短暫的工作期間,很幸運地,能在一場內部主管培訓的課程上,聽到他對出版比較完整的想法。

    那時,城邦香港母公司TOM.com的企業文化,顯然對詹宏志造成某種程度的影響;那次演講,他似乎深有所感,特別強調了「紀律」的重要性。

    他說:「紀律是一種組織系統的要求,也是一種個人的自我要求;有紀律才能實現理想,紀律是理想的具體化,而結果驗證了紀律。」

    1999年,黎智英打算來台創辦《壹週刊》,他向友人探聽「誰是台灣最懂出版的人」,得到答案後,就在敦化南路詹宏志的辦公室附近設置了自己的辦公室。詹宏志說:「那時黎智英每天跑來窩在我的辦公室,什麼事情都好奇地問。」一度,黎智英打算收購《新新聞》的編輯團隊,後來不知何故沒有談成,最後竟因緣際會接收了詹宏志召喚而來的《明日報》團隊。

    十多年後回頭來看,這是一場港台出版企業文化的交融與再生吧!只是,「香港經驗」讓詹宏志變得更商業一點,不曉得,「台灣經驗」有沒有讓黎智英變得更溫暖一點?

    **
    (日前回《數位時代》跟年輕的編輯人聊聊,彷彿又重新喚起了自己年輕時的一點點什麼,重修舊文以為記。)
    #編輯人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