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薦髂關節錯位症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薦髂關節錯位症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薦髂關節錯位症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薦髂關節錯位症狀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足底筋膜炎竟是腰椎骨盆問題?】​ ​ ​ 最近很喜歡看介紹汽車維修改裝的youtube節目。​ ​ 看到裡面講解汽車發生問題故障的情況,發現其實跟人體構造有一些相似的邏輯。​ ​ 開車的朋友可能曾經有過輪胎偏磨的經驗。​ ​ 就是部分輪胎的內側或是外側發生磨損比較嚴重的情形。​ ​ 其實人體發生足...

薦髂關節錯位症狀 在 黃瀞凱 物理治療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1:53:42

被誤診的下背痛-薦髂關節疼痛 幾個腰痛的個案描述說:「彎腰的時候,左邊腰窩會痛,有時候會痛到屁股,被說是椎間盤突出,但拉腰拉了好久都沒改善。」個案摸著不舒服的位置,疼痛剛好就在薦髂關節附近..... 根據研究統計,腰痛的人有15-25%的人其實是薦髂關節疼痛。 薦髂關節在哪?(圖1) 薦髂關節...

薦髂關節錯位症狀 在 物理治療師 | Nini 賴星霓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6:24:15

- 分享一個最近遇到的🔺椎弓解離🔺個案給大家 - 由於平常病人的族群多是學生、上班族及工程師 遇到下背痛個案時我首要的聯想 通常是肌肉失衡、椎間盤突出、小面關節卡住、薦髂關節失能等 比較少聯想到骨骼結構的問題 (也可能是我太菜XD) 這位個案初診最初沒告訴我以前有練啦啦隊 僅描述近期工作的生活型態 ...

  • 薦髂關節錯位症狀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27 17:20:04
    有 96 人按讚

    【足底筋膜炎竟是腰椎骨盆問題?】​


    最近很喜歡看介紹汽車維修改裝的youtube節目。​

    看到裡面講解汽車發生問題故障的情況,發現其實跟人體構造有一些相似的邏輯。​

    開車的朋友可能曾經有過輪胎偏磨的經驗。​

    就是部分輪胎的內側或是外側發生磨損比較嚴重的情形。​

    其實人體發生足底筋膜炎、或是慢性關節磨損,跟這類情況有些相似的地方。​

    都是因為整體動力力學結構不平衡,​
    導致最末端受力的地方出問題。​

    輪胎偏磨(吃胎)問題,並不是單靠換掉輪胎可以解決的。​

    如果不找出重新進行輪胎定位、找出結構上的異常、甚至是調整底盤懸吊,那麼只會陷入無限換輪胎的循環。​

    同樣足底筋膜炎,其實往往也不只是足底筋膜本身的問題。​

    包含體重過重、骨盆腰椎問題、站姿問題、足弓問題,都有可能是造成足底筋膜炎惡化的原因。​

    前幾天一位患者朋友跟我提到她左腳足底筋膜炎的情形。​

    她表示一開始是在腳底中間偏前面的地方發生用力時疼痛的現象,經過其他醫師治療了幾次,到了最近則是轉移到接近足根部的位置持續疼痛感。​

    她在猜想這樣疼痛處的轉移,不知道是好轉還是惡化了?​

    我告訴她,這其實是症狀惡化的表現。​

    一開始在腳底前中部位施力疼痛的表現,還不算是典型的足底筋膜炎,但是已經是因為站姿施力錯誤,導致足底筋膜的張力緊張現象,因此在施力時肌腱、筋膜組織就會出現疼痛感。​

    到了近期轉變到無論施力與否,都會有持續的足跟骨周邊疼痛感,表示足底筋膜的張力與發炎位置逐漸集中出現在筋膜與跟骨的黏接處。​

    這個地方因為是足底筋膜彈性最差的地方,因此也是長期足底發炎之後最終的疼痛位置,長時間下來便容易形成沾黏現象。​

    有些長期足底筋膜炎的人,如果在骨科照了X光,可能也會發現「足跟骨刺(Heel Spur)」的現象。​

    很多人都以為是因為有骨刺才造成疼痛,事實上卻是相反。​

    骨刺是因為長時間的足底筋膜發炎與骨膜受到過度壓力刺激才導致骨贅增生。​

    因此足跟疼痛是與「足底筋膜張力異常加上發炎問題相關」,而不是足跟骨刺是否存在有直接關係。​

    回到這位患者身上,​
    詳細檢查脊椎姿勢、骨盆、下肢角度之後,在左側的腰椎與薦髂關節交界處發現明顯的沾黏筋結點(一團按壓明顯痠痛的軟組織),同時伴隨活動腰部、走路時該部位會有明顯的酸緊感。​

    在該部位以及腰椎、臀區進行筋膜圓針治療,鬆解局部沾黏筋結、重新平衡張力之後,讓患者再重新行走,她感覺足底張力與踩地疼痛感明顯減少許多。​

    這是因為日常站姿、足底受力,會受到脊椎骨盆角度影響,當脊椎中軸出現張力失衡的情況,骨盆無法平衡受力(側彎、前傾、後傾),再往下到大小腿、足弓、足底筋膜便會接連受到影響。​

    而如果下肢長時間以不正確的力學方式運作,大量的負荷活動之後(長跑、負重),便可能造成組織的發炎,於是負責乘載最重的足底筋膜便受其害。​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足底筋膜炎問題都出在腰椎、薦髂關節。(甚至許多是來自於久坐造成臀中肌與臀小肌的無力)​

    每個人習慣的姿勢與肌肉代償模式有所差異,身體動力鏈可能遇到的問題並不完全相同,這時就是需要專業的判斷來找出造成足底筋膜發炎的原因。​




    #最近很喜歡的youtuber是小施汽車​
    #原來吃胎問題與底盤調教有關​
    #說到底盤調教BMW表示在座的各位都是​
    -​
    #足底筋膜發炎原來不止是足底的問題​
    #別再只想足弓墊或鞋子的問題了​
    #請試著在姿勢結構上面找找原因​
    -​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

  • 薦髂關節錯位症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09 09:22:46
    有 426 人按讚

    覺得自己真是勞碌命 還是需要上班才有一些靈感阿

    這些是發生在一個7小時 兩個診時間的診間故事

    1。長短腳的故事

    30歲女生 來看膝蓋痛 摸了骨盆是歪的 她說物理治療有訓練過 曾有脊椎側彎

    我看聽應該是長短腳 看看足弓果然不對稱
    幫她量果然兩腳不一樣長R腳>L腳 差1.5公分(深呼吸)

    地基不平 上面膝蓋脊椎當然東倒又西歪
    鞋墊建議穿 兩腳都要穿

    2。小朋友脊椎很側彎的故事

    11歲兒童 肉眼可見Cobb 大約30度脊椎側彎

    大於20度即需要作背架+運動+每3個月追蹤X光

    3。坐骨神經痛 鼠蹊痛其實是 腰椎韌帶的故事

    50歲女性屁股痛 坐骨神經痛 鼠蹊部疼痛多年 外面X光照過髖關節軟骨厚度ok---太好了我不用再照~ 理學檢查觸診檢查後 其實是腰椎退化 小面關節疼痛 髂腰韌帶疼痛===>當日安排HAPRP注射腰椎 超音波增生注射後髖關節囊7公分深

    患者表示“超級酸”

    4。人很好的患者都做最好的HAPRP治療男

    40歲愛跑步打高爾夫球男生 腰痛像閃電一樣痛到腳底 上次打過HAPRP不錯好了半年 這次又像上次一樣。===>HAPRP 注射髂腰韌帶 薦髂韌帶時同樣有閃電狀疼痛
    症狀重現化,所以應該會好~

    對他的印象是都 超阿沙力都說我打上次那個效果很好的就對了(進階PRP)

    5。外面名醫診斷過的年輕籃球員-股四頭肌肌腱炎

    37歲男生 膝蓋痛看過台北知名骨科醫院 X光照過表示看不出所以然 喜歡打籃球爬山 敝小弟聽到外面名醫診斷過所以特別謹慎診斷。患者表示跳躍痛 爬上坡痛。超音波:檢查出股四頭肌肌腱炎(小洞),但很小。觸壓疼痛確認點一樣。NKT肌力測試確認疼痛點一樣。確診股四頭肌腱炎,鬆了一口氣。
    建議震波治療效果好。
    患者表示前面幾位醫師沒人認真看,囧nz

    37歲 跟我一樣 表示年輕:人老心不老!?

    6。點滴阿罵 斑變淡

    一位阿罵來打點滴後,表示斑變白了,酸痛沒特別感覺 囧。

    7。夾脛症的高帥嘎米跑步教練

    一位好朋友是Garmin的跑步教練,又帥又高又潮😍😍😍
    給我看快兩年了,從一開始的夾脛症到疲勞性骨折的邊緣到現在兩年了從來沒好過XD 最近超音波看脛骨旁血流還越來越嚴重XD

    我問他你到底一個月跑多少 他表示已經跑很少了 一個月100k
    所以表示:夾脛症真的不能跑 跑了就不會好……
    我終於建議他去買一些營養品吃…
    VitD 10000IU
    Ca 1g
    魚油2g
    每日早上吃。D+鈣補骨頭 魚油補軟組織

    以前都不太建議的原因是:建議了也不會吃阿XD看來是我功力不足

    8。不太會痛的夾脛症女跑者 是樓上教練的學生

    晚上,上述教練的女學生跑者來了,也是夾脛症…休息一個半月了…超音波下還沒好。建議續休,但他表示有偷跑一點。我判斷她是不太會疼痛的人,表示會痛時通常都很嚴重了……QQ

    他問:可以跑嗎?
    我問他:可以不跑嗎?
    相視而笑🤣🤣🤣
    建議同上的營養品,問他的教練買那些我下午講過了…

    請洽您的跑步教練😂

    10。住國外 腳踝關節炎的女生

    長住德國的女生,是腳踝痛許久,還有許多喀喀聲。腳踝韌帶有斷過。

    X光:沒什麼是 超音波:韌帶全斷 關節內黑黑…臨床判斷踝關節炎…
    建議治療:不打針的話-雷射or震波
    打針建議PRP

    其實應該還是PRP打針比較好一點,私心這樣想

    11。還好免疫系統沒問題的 跑者膝弟弟

    13歲超高的跑者膝的弟弟打籃球後常常膝蓋痛,看遍中醫骨科都沒結論?後來死馬當活馬醫打玻尿酸好了許多…!

    但最近每次打完玻尿酸增生就會好一下但又痛。目前打了5次左右。而且腳踝也痛懷疑踝關節炎。掐指一算四個大關節痛很奇怪,懷疑風濕免疫問題…!?!?

    抽完血看完大概不是,又回到老路注射玻尿酸,但這次有建議PRP可能比較持久

    =====

    診間真是一狗票的故事內容,還有一些沒力氣打出來,只好塵封在時光中了。

    看有沒有出版社編輯有興趣來寫故事啊……覺得都挺有趣精彩的說……tag你身邊出版社編輯朋友吧!

  • 薦髂關節錯位症狀 在 中西醫師黃獻銘aka阿銘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7-05 18:15:58
    有 111 人按讚


    希望備孕與待孕的朋友們可以好好讀一下內文,不懂的可以留言我會盡力解釋。

    我個人的許多孕婦患者,在生產前的孕期就開始受苦。她們從孕期12周左右,明明肚子都還沒大起來,就開始胸悶、肋骨覺得被寶寶頂到,躺下胸背不舒服、腰痛、腿腫……。這是因為懷孕前她們身體筋膜結構就已經錯亂,造成骨盆、腹腔、肋骨沒有原先的彈性,所以隨著子宮脹大的過程,身體被越拉越緊,產生疼痛與諸多不適。

    而前述的體腔筋膜緊繃,在孕期後肚子最大、以及生產時,筋膜容易承受過大的張力而局部撕裂、癒合、再次撕裂……。產生妊娠紋與怎麼樣都瘦不下來的肚子。

    順產的準備,在產前,甚至孕前就要調整好。或許裡面的內容,有許多是我們以前未得知,或與現今主流醫學經驗不甚相同的說法,但以我淺薄的經驗與體會,這些知識是合理且很大機會可被複製與驗證的。

    希望備孕與待孕的朋友們可以好好讀一下內文。

    關於生產

    一,溫柔生產

    曾經去參加「好孕工作室」有關溫柔生產的課程,由陳鈺萍醫師主講,對我來說,簡直是上了一堂當兵時候的震撼教育,才了解原來我們產科體系裡,存在著這麼多問題。

    從前我會告訴準備懷孕生小孩的朋友說,生小孩一定要到大醫院去生,因為產程當中有太多的不可預期,萬一有些什麼樣的事情發生,在小診所裡,人力、設備不足,急救會來不及。最近參與了幾次的接生,才明白原來生產並不是那樣的可怕。

    「溫柔生產」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就是生產並不是生病,產婦在醫院裡面,不應該像病人一樣的被對待。生產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為什麼不能像看場電影,吃頓大餐那樣的歡喜愉快地進行,而要在醫院裡面被綑著胎音監測器,冰冷的病房裡待產,只有不知所措的先生獨自陪伴,然後在令人感到畏懼的婦科檢查台上生產?

    二,陣痛與生產的風險

    選擇在家裡生產,而不在醫院,首先要面對的就是不可知的風險。風險中,最主要的就是大出血跟羊水栓塞,我認為這並非是不可預期的,這應該要從不正常的胎位,跟生產的陣痛談起。

    從一位朋友那裡聽到,他們有辦法使生產沒有什麼痛,像解一坨硬大便一般。這使我非常的驚訝,因為教科書裡將生產的痛定義為最高級,與大面積燒傷跟截肢是同一級的。

    但是當我仔細反省對疼痛的治療經驗,我覺得是有可能的。疼痛的覺受,就身體的設定而言,基本上是一種警戒系統,疼痛的本體受器,是一種張力感受器,疼痛的產生,是因為組織裡面張力改變,痛覺的受器超過閾值被誘發,而產生痛覺,使大腦感受到生命安全受到威脅。

    一般認為,疼痛是因為發炎,發炎就一定會疼痛,但事實上未必是如此。我曾經治療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發炎非常的痛,我將喉嚨的筋膜張力挪平,當場疼痛就消失了,只剩下一點腫脹感。也治療過癌症化療後的甲溝炎,還在化膿的組織,我把局部的筋膜攤平,膿還在,局部組織連輕度按壓都不痛。

    發炎之所以引起疼痛,是因為一些引起發炎的物質,導致局部水腫,張力增加,因而引起疼痛,所以只要把張力解消,仍然是可以不痛的。所謂的張力解消,是指相連的組織中,沒有明顯的張力落差,組織與組織間沒有張力的斷層,微細筋膜沒有轉折扭曲的力量,就不會痛。

    同樣的道理,生產痛也是如此,在子宮收縮的過程中,如果子宮與腹壁之間,沒有筋膜的皺摺產生,組織中間沒有張力的落差、轉折,應該可以不痛。後來我試著做產科醫師的助手,幫忙調整產婦的筋膜系統,真的可以使子宮收縮的時候完全沒有痛。

    產程中,要子宮仍然正常收縮但卻沒有陣痛感,必須在子宮收縮的時候,子宮外面的筋膜系統沒有皺褶產生,所以在生產前,就應該要把身體的結構調整好,臨產了,才要處理,就有點來不及。要做到產程沒有痛,身體的調整要做到下面所說的條件:

    手指腳趾一定要解開,手腕腳踝不可以有轉折的力量。腹內外斜肌處不可以有稜線,恥骨聯合上緣不可以有肌肉的皺褶。鼠蹊處的內收肌群不可以有左右不均等的張力,鵝足(縫匠肌、半腱肌、半膜肌、股薄肌的共同止點,膝蓋內下)一定要平整摸不到突起。

    在生產的過程中,經常痛是因為肚子前面的筋膜有皺摺,而痠,是因為腸薦(骶髂)關節和腰椎之間有張力所致。

    三,生產的風險評估

    上面說的,需要調整好的身體狀況,其實就是身體的三個軸線(縱軸、橫軸、前後軸)必須先處理好,使子宮外面的結構,不會影響子宮的收縮。如果外面的結構狀況不良,子宮收縮的時候,會被外面的結構牽扯,因而發生疼痛,同時也是發生產程意外最主要的原因。

    像產後大出血,子宮翻出,都是因為子宮外面的結構不良,影響子宮的收縮所致,包括胎盤剝離以後,傷口無法止血。尤其羊水栓塞,也是因為子宮有了傷口,羊水才會進入循環系統裡面。

    所以上面所說的,對身體調整的評估,並不完全是為了生產的無痛,更重要的是為了保護產婦。

    四,胎位不正

    胎兒在產前,會將自己位置擺成頭下腳上,教科書說,是因為腳需要比較多的活動空間,媽媽肚子上方空間大,所以會呈現正常生產胎位。

    所以如果胎位不對,是因為媽媽肚子的結構不對,使得子宮內的空間不對,胎兒因而無法出在對的位置上。依我調整胎位不正的經驗,如果媽媽的結構可以很好的改變,寶寶的在媽媽子宮內的位置是可以自己調整回正的。所以主要是調整媽媽的結構,而不是去轉動胎兒。中醫治療胎位不正,會灸至陰穴,其實也是在改變整個筋骨結構的張力。

    五,剖腹產後的陰道產

    自然生產,對母親胎兒都比較好,有些媽媽第一胎剖腹產後,第二胎想要自然產,常常婦產科醫師是不贊同的,因為會面臨子宮破裂的危險,但是我想這是因為不知道如何評估風險而來。

    跟上面的結構想法是一致,子宮會破裂,是因為子宮的上一次開刀傷口跟體壁黏連了,子宮的收縮的過程中,被體壁的疤痕扯住,才會造成破裂。如果把體壁跟子宮之間的疤痕黏連解開,第二胎要自然產是沒有什麼風險。

    至於檢查的辦法,就是在體壁上搖動、拉扯疤痕組織,這個疤痕組織如果可以自在移動,沒有跟下方的結構黏在一起,那子宮收縮的時候就不會被體壁牽扯著了。

    六,妊娠高血壓,糖尿病,蛋白尿,水腫

    上面四種症狀,都是懷孕到一段時間後才會出現,然後生產完後慢慢就又消失掉。有的產婦不會有的會,應該也跟結構有關。

    血壓會高,一定是身體某些地方缺血回饋造成的。子宮慢慢變大,佔據了整個筋膜原有系統的空間,使整個系統張力增加,而且脊椎的前後曲度也增加,因此主動脈搏出的動能就會受到某種程度的抑制,如果抑制的程度過大,會造成某些內臟或肢體末梢的缺血,這時血壓就會上升,以保證組織有足夠的供血量。

    所以高血壓的孕婦,可以在坐著的時候,推動病人的背檢查脊椎的可動性,如果脊椎的可動性很不好,表示內在的筋膜張力也很大,就中醫的脈象來說,脈的底部會有搏動不起來的感覺。

    如果是壓到內臟,引起內臟供血不足,則會出現相應的症狀。如果壓到胰臟,會出現消化不良脹氣的現象,而且可能還會伴隨著血糖過高。如果壓迫到腎臟,則會出現蛋白尿,及全身性的水腫。如果只是壓迫到鼠蹊兩側的股動脈,則只會有水腫而不會有蛋白尿的現象。

    這些內臟的壓迫,可以從脈象上局部相應的變化得知,也可以做局部觸診,從整個筋膜系統的可動性檢查。

    七,產程中對胎兒的推擠、吸引

    觀念中,生產對媽媽是一種折磨,為了使寶寶快點出來,通常會有幾種辦法加快產程,注射催生針,從媽媽肚子推擠胎兒,從陰道吸引,剪開會陰。

    生產應該是一種媽媽跟胎兒之間的互動,生產是由胎兒啟動的,胎兒告訴媽媽他要出來了,當媽媽身體得到訊息,身體也準備好了,子宮開始收縮。在生產的過程中,媽媽子宮一陣一陣的收縮,推擠著胎兒向前,對胎兒而言,那像是一種媽媽的愛撫按摩,如果為了使胎兒快點出來,在媽媽的肚子上方用力往下推擠胎兒,或是在胎兒的頭部用力吸引,對胎兒來說,都是一種很驚恐的過程,胎兒生命中的第一個經驗,就如此的恐怖,不知道對胎兒的心理、心靈會留下什麼樣的傷害。

    溫柔生產,就是要尊重媽媽跟胎兒之間的互動,生產中間應該有的一切安全措施,其實基因裡面已經設定了。像自然陣痛的產生,都在晚上,那是因為那時候才有足夠的人手幫忙。

    推擠、吸引胎兒,造成傷害,不只是心靈上的而已。由胎兒的屁股往下推擠,會造成骨盆跟脊椎之間的結構問題,這些很可能跟胎兒的自閉、過動有關,因為小孩的自閉過動,很明顯是跟顱骨的結構有關,而顱骨的結構異常是被脊柱前後的筋膜系統所牽引造成的。

    八,剪會陰

    一般產科醫生,會在胎兒即將出來的時候,將會陰剪開,有兩個目的,第一個是加快產程,第二個更主要的是防止會陰的撕裂延伸到肛門或直腸。

    會這樣做,其實也是對結構的變化理解不足造成的。環繞陰道口的肌肉,是洋蔥般包裹的同心圓排列,在生產的過程中如果有足夠的等待,使得恥骨聯合附近的肌肉筋膜有足夠的鬆解,整個環陰道口的筋膜一層一層地打開,胎兒下來的時候,陰道口前後左右的肌肉張力均等,會陰是不會撕裂的,所以有足夠的等待,不可以推擠、吸引胎兒。丹麥的自然生產,助產師用各種體位幫助產婦讓胎兒順產產出,減少會陰撕裂,像蹲、趴、側身、抬腳等,應該都是在調整會陰部的肌肉張力,使會陰區張力平均,肌肉均衡的鬆解開來。

    九,產出後胎兒的處置

    胎兒出生後,常常產科醫生先臍帶剪斷,然後將胎盤拉出。其實如果延後將臍帶剪斷,使臍帶中的血回流回胎兒體內,根據研究,胎兒血中的鐵質、血紅素會有30%的差異,這對胎兒的健康是有影響的。

    延遲拉出胎盤,是子宮收縮的時候,胎盤自然會跟子宮分離,減少媽媽子宮的傷害,可以減少媽媽的出血。我們身體自己會處理很多細節,太多的介入其實都可能造成傷害。

    胎兒產出後,為了怕羊水不乾淨,肺部感染,所以會用抽痰器吸吮胎兒口腔,其實胎兒自己吞進肚子消化掉,一點問題也沒有,而且肺部的羊水,胎兒也會自己吸收掉,吸吮的結果,常常只是讓胎兒的口腔潰瘍,造成吸奶的困難。

    胎兒在媽媽子宮裡,浸泡在羊水中,羊水本來就不是無菌的,所以不需要擔心胎兒出來面對細菌的問題。胎兒出來,接觸最多的,是爸爸跟媽媽,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許多的細菌群落共生著,這些細菌某種程度對我們有保護的作用,所以胎兒生下來後,應該要盡早接受爸爸跟媽媽身上細菌群落的移殖,這樣才能盡早面對微觀看不見世界的生命。

    所以溫柔生產的觀念認為,胎兒出生後,爸爸跟媽媽最好不要穿衣服,讓身體的皮膚跟胎兒的皮膚盡量緊密接觸,盡早讓胎兒熟悉爸爸媽媽的體味,移殖身上的細菌群落。

    十,溫柔生產的概念

    溫柔生產主要是一種態度,一種尊重、相信生命自然運作的能力,尊重媽媽的感受,保護胎兒初次生命的經驗,減少媽媽胎兒的傷害,使生產成為一個讓生命更圓滿的歷程。相比於現代醫療把生產當作一種醫療的過程,產程當作對母親的折磨,不夠顧慮對胎兒的身體承受能力及可能心靈感受,溫柔生產是必須推廣的概念。
    林兩傳2019.04.18桃園
    (原發表在中華黃庭醫學會會刊)

    附註:這篇文章裡的許多概念,都是「好孕工作團隊」,陳鈺萍醫師在課程中的內容,我直接借用了,沒有特別註明是那些部份。因為我是「好孕工作團隊」的一員。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