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蔣中正是好人嗎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蔣中正是好人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蔣中正是好人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蔣中正是好人嗎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常感嘆道 : 台灣人民,不管是否自願,都會被迫搞政治。 因為從小在藍綠的環境下耳濡目染,我們學會了仇恨的觀點,然後以二分法來決定一個人的價值。 我曾聽過某個媽媽很驕傲地說他小學低年級的兒子跟自己說 :「媽媽,我覺得韓國瑜不是一個好市長。」 看著她神采飛揚的得意神情,我想她大概覺得自己的孩子"...

蔣中正是好人嗎 在 SIXMOUTHS? SIXSUNS☀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1 02:27:27

我們與惡的距離 其實一點也不遠 最近火車殺警案的無罪判決 背離民眾的道德感情而引發不滿 法官跟精神科醫生的專業受到質疑 但刑法就是這樣規定 法官只能依法判決 除非有翻案的可能 否則每個法官都只能判無罪 這個案件的法官滿有勇氣的 明知會被輿論罵翻 但沒有因此妥協亂判 如果覺得法律有問題 民眾可以向...

  • 蔣中正是好人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03 04:15:23
    有 52 人按讚

    我常感嘆道 : 台灣人民,不管是否自願,都會被迫搞政治。

    因為從小在藍綠的環境下耳濡目染,我們學會了仇恨的觀點,然後以二分法來決定一個人的價值。

    我曾聽過某個媽媽很驕傲地說他小學低年級的兒子跟自己說 :「媽媽,我覺得韓國瑜不是一個好市長。」

    看著她神采飛揚的得意神情,我想她大概覺得自己的孩子"怎麼這麼小就這麼懂事!! 這麼明事理!!! 才小學幾年級就能知道韓國瑜不是好市長!!! "

    我心裡所想的是 : 「我在這個年級,心裡關心的好像是今天的連續劇男女主角會不會冰釋前嫌? ........七龍珠Z第二代的第四關怎麼打?......今天不寫功課,明天要編什麼理由給老師(當然,我每次都老老實實挨打了)?..........又或者是,輪到我玩電動時,我三國志裡面要攻下哪一座城?」

    不是說,所有的孩子都應該像我一樣愚昧愚蠢的只知道玩樂才正常,我當時也是有很正經的文藝活動的。(例如 我在馬桶上把"老人與海"看了兩遍,我跟我哥哥、弟弟會比賽誰能背出最多的梁山泊好漢的星宿、姓名、外號,例如天雄星 豹子頭 林沖)

    問題在於,我都無法請一個成年人,具體的敘述韓國瑜(或任何一個政治人物)的所作所為、中心思想、政治傾向與政見政績,然後總體評論這個人物的政治作為跟表現。

    所以當時我聽到她說,她兒子知道"韓國瑜不是一個好市長".........這件事,是不是很詭異?
    (她想表示的是 : 你看,我兒子這麼小,也知道韓國瑜不是好市長...............但我看到的是,你兒子這麼小,就被洗腦到能在所知不多的情況下,堅定說出這種話了..........)

    要是我聽到一個這個年紀的孩子跟我說這種話,我會很訝異的問他 :
    「是嗎? 那你可以說說你為什麼會覺得他不是個好市長?」

    因為,我關心的不是這個孩子表現出來的傾向,而是他為何會有這種表現?

    在我小時候,我可以清楚告訴你曹操是壞人,劉備是好人;但當我長得越大,甚至念了歷史系後,我越無法回答這樣的問題。

    毛澤東或蔣中正是不是好人?..............嗯.........我無法回答;因為一個人的一生很長,所做的事情多、做決定的時空背景也都不同,所以很難以一個結論,就概括一生。
    (只有在某些條件下,狹隘的領域中,才有可能。例如,李斯對法家理論的實踐,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但對他的為人跟生平,就不好說了........)

    但我可以針對他的所作所為逐項討論,把我所知道的說出來,把我的看法說出來;然後彼此交換討論後,得出一個當下的看法。

    所以,當一個孩子說出顯然不是他這個年紀可以"理解"的話時,我關心的是"成因",而非話的本身。
    (就如同如果今天五歲的孩子跟你說 : 媽媽我尿尿的地方痛。
    你不會說 : "痛就去擦藥,等下就不痛了。",而會問 : "為什麼是那個地方痛? 發生甚麼事了嗎?"........因為重點不是他哪裡痛? 而是,因為什麼所引起的?)

    他說這種話是甚麼原因造成的? 他是真的觀察過而產生的見解,還是單純耳濡目染下被影響? 又或是只是覺得講這種話,會讓爸媽覺得自己跟他們同一國,既然得到好評?

    如果是自己觀察的。我會聽看看我有什麼可以補充的? 有什麼可以反面思考的?有什麼是他不知道或誤解的? 又或是,哪個有心人士的挑唆?

    這樣能帶來的,是一種腦力激盪、觀點補充,來訓練出多面向的思考;重點是他要能在蒐集資訊跟思考後做出喜惡的選擇與原因,至於最後他到底是喜歡韓國瑜還是蔡英文,則無關宏旨。

    ------------------------

    但教育歸教育、養成歸養成、忍者龜忍者、傑尼龜傑尼,這件事反映出來的還是我一開始說的"台灣人民,不管是否自願,都會被迫搞政治。"

    如果從小就不分青紅皂白的、沒有理由的去愛或恨一個你根本不認識、了解不多的人事物,我們怎麼期待以後他能在其他面向中理性思考後權衡利害?

    這其實就是一種台灣政治上的悲哀,造成人民的悲哀。

    -------------------

    今年是2021年,也就是說,陳水扁當選時出生的孩子,今年21歲了。

    這二十年間,民選總統後的台灣玩政治已經爐火純青的玩出很多花招了。

    大大小小的選戰,讓大家花樣百出、機關算盡,且藍綠仇恨已經根深蒂固、不問黑白;不需要百年樹人,在20年中養成的孩子,其實已經造就了我們下一代的溝壑,而且他們會將這樣的政治撕裂,繼續交給下一代。

    就像我在上一份工作的同事們,很認真的在韓國瑜罷免開票的那天,興高采烈的停下手邊工作(反正生意很爛,沒什麼工作),聽著開票,然後確定韓國瑜被罷免後,很開心的慶祝。

    但當對此不解的我問他們 : 「你們對韓國瑜有哪些認識?他有那裡對不起你們? 可以說給我知道嗎?」

    身為彰化人、竹南人、苗栗人、後龍人(竟沒有任何一個是高雄人)的他們,看了看我、看了看彼此,想了幾十秒,最後說 : 「反正他就是白癡阿,看他被罷免就是爽。」

    身為一個住在苗栗縣的萬華人,我基本上不關心韓國瑜是不是高雄市長,但我想知道他們這麼痛恨韓國瑜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今天有個人跟我說他討厭民進黨的某人,我也會想聽看看原因)

    -------------------------

    說到這裡,大概有人納悶這跟我分享的影片有甚麼關係?

    (會這樣想的人,大概跟我不熟;熟悉我的人會知道,我文章看到後來常常會有髮夾彎.....感謝你們包容我這麼多年啊)

    這個影片裏面的街景跟過去的舊東西,我經歷過一點點,現在看來很懷念、很感傷,也覺得很有趣。(雖然後來唱起"中華民國頌",我有一點傻眼;看到老兵唱到流淚,也為之動容。)

    我是個念舊的人,這些情緒也正因念舊而起。(就像我會常常看著"英雄本色"裡面的小馬哥,在西門町天橋上看報紙,藉以懷念當年那個我還沒漲記性的台北...........也會聽著"東京愛情故事"的片頭曲,看著東京機場整排有人排隊使用的公共電話,遙想那時候忙碌東京的樣貌.....)

    我也會去翻老廣告,聽著郭元益喜餅廣告中"末代皇帝"(坂本龍一作曲)的音樂響起,而覺得百感交集又鼻酸的緬懷童年中的某一瞬間。

    但在幾年前,有一天我也是看到類似的影片,講述著幾十年前的台灣,我記得我留言說 : "好懷念那個時候的台灣,街道好乾淨;還有國慶日,熱得要命去看閱兵大典.........."之類的話。

    然後幾個小時後,有人標註我的名字,回覆我 : 「是喔,所以你很懷念國民黨威權時代喔?! 這麼奴?」

    我當時看著這種留言,想了一下,難道那個人在聽他爺爺談論當年迎娶他奶奶的逸事時,會反問道 : 「是唷,你在台灣娶老婆爽,但你有想過日本人當年在中國屠殺中國人嗎?
    還是當他朋友看到老照片裡的貼著“追夢人”老機車,兀自懷念幾十年前單純的民風時,也會指責他追懷黨國高壓政治?」

    但我又不能這樣說.........是以面對這種留言,我後來回覆 : 「我懷念的是過去某些生活的氛圍。像你這樣滿腦子政治癌的人,過生活不覺得可悲嗎?生命中沒有更重要的事可以記得了嗎?」

    我心裡想的是 :「欸~ 有病要去看醫生捏。」

    而這種人怎麼來的?

    台灣人民,不管是否自願,都會被迫搞政治。

    政治癌末期的人,看著這樣的影片,不是懷念過去的美好(過年的熱鬧、逝去的街景);而是鄙視國民黨在當年對台灣人民的迫害.........這種角度,深入骨肉、終其一生地充斥在他生命中的每個角落。

    我不是不能聊政治,至少要有個前因後果、有一些佐證資料跟若干事件,然後綜合評估後,彼此交換一下觀點看法;就如同其他話題一般。

    但面對某種政治癌的患者,我只能說 :「欸~ 有病要去看醫生捏。」
    .
    .
    .
    #我知道很久沒貼文
    #我也很多話題想跟大家聊
    #但是為五斗米折腰後真的只想睡覺然後工作
    #希望大家平安健康的度過難關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 蔣中正是好人嗎 在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27 20:00:00
    有 2,634 人按讚

    【一張照片,惹怒蔣總統!?】
    1967 年越戰期間,美國著名的《時代雜誌》(Time),推出了一則〈Recreation : Five-fay Bonanza〉(五日豐富之旅)的報導,內容大致上是說參與越戰的美軍,在年假以外的五天假期可以怎麼稍微舒緩休息的計畫。
     
    時代雜誌報導原文:https://bit.ly/3c23uhc

    這則光看標題以為是五日遊套裝行程宣傳的正面報導,卻在臺灣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

    原來,雜誌上放了一張美國大兵在北投與臺灣女性「泡澡」的照片,內文將當時的臺北描繪成「除了故宮博物院外沒有太多文化古蹟、但靠溫柔(Complaisance)的姑娘和美味的食物來使人獲得休息與放鬆」的城市。相比文中對其他亞洲城市的評價,臺北雖非特別不堪,卻絕非光彩。

    此報導一出,立刻使政府當局在隔年頒布《革新當前社會風氣指導綱領》,其中明確要求「取締妨害風化」,意即要嚴格管理相關娛樂場所。後來的部分輿論認為這是受到時任總統蔣中正「震怒」的影響而致,實際上從相關的文獻中雖不能看出蔣中正對〈五日豐富之旅〉報導的態度,但政府當局對性產業的態度自此更趨保守,則是不爭的事實。

    不過,在政府正式廢娼以前,1956 年頒布的《臺灣省管理妓女辦法》就已承認公娼的存在,畢竟北投的性產業一直都存在著,也可以說查禁與開放的兩種意見,在此時就不斷拉扯著。
     
    1979 年北投廢娼,北投自日治時期奠定的情色場所逐漸走下波,而眾多長年倚賴性產業謀生的「小姐們」從 1980 年代開始逐漸轉往萬華一帶發展,成了茶室、酒家等。
     
    即使後來開始因「救援雛妓」運動延伸到「倡導廢娼」再到「全面廢娼」與「罰娼不罰嫖」,以及爭論多年的「性專區」。性工作者依舊在「維護社會善良風俗」下飽受污名。
     
    隨著疫情升溫進入三級警戒以後,我們又重回每天下午兩點準時收看疫情指揮中心直播的日子,對於茶室甚至整個性產業檢討的聲浪也從未停止過。
     
    然而,你不想看見他們,他們就真的不存在嗎?
     
    「我本善良,何必從良。」
     
    這句出自 2017 年於文萌樓舉辦的廢娼 20 年紀念特展的話。畢竟病毒不會區分好人或壞人,在因為疫情而人心惶惶的今天,看來更值得我們反思。

    參考:郭彥伯,2019,〈尋找吧女:冷戰、美軍、性觀光的歷史初探〉。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故事慢新聞 #我本善良何必從良 #性產業

    何止風花雪月?臺灣百年性產業故事請看:
    👉🏽https://bit.ly/2Td3ggG
     
    圖片來源:《Time》, December 22, 1967。

  • 蔣中正是好人嗎 在 Sixmouths Sixsun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06 21:03:46
    有 0 人按讚

    我們與惡的距離 其實一點也不遠

    最近火車殺警案的無罪判決
    背離民眾的道德感情而引發不滿
    法官跟精神科醫生的專業受到質疑
    但刑法就是這樣規定 法官只能依法判決
    除非有翻案的可能 否則每個法官都只能判無罪
    這個案件的法官滿有勇氣的
    明知會被輿論罵翻 但沒有因此妥協亂判

    如果覺得法律有問題 民眾可以向立委提倡修法
    謾罵法官跟醫生 不會顯得自己比較正義或高尚
    但應該改變的到底是法律 還是民眾的法學素養?
    不過比起鑽研判決 當然是找代罪羔羊來罵更輕鬆啊
    但對這件事理性思考 不要盲目隨著輿論起舞很難嗎

    一般人犯下的殺人罪遠多於精神病患的犯罪
    有些人卻只會對精神病窮追猛打
    如果覺得裝精神病跑去殺人 能夠被鑑定無罪
    那就以身試法吧 前提是要演得出來 還要有膽殺人
    但精神病就是疾病 到底誰沒事會想生病
    有人說加害者自行停藥才失控犯案 當然有罪
    但精神病患真的會有清楚的病識感嗎
    用一般人的思維去期待精神病患有病就要吃藥
    希望他們行為符合常態 很莫名其妙

    刑法就是只罰能為自己行為負責的人
    並不是為了滿足民眾的報復心態而存在
    精神病患的暴力犯罪 就是會被當作隨機意外
    就像是被落石擊斃 被海水淹死 這樣的情況
    當然沒人想看到受害者再次出現
    但只解決有問題的加害者 也無法解決問題
    如果只是治標不治本 悲劇只會一再發生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治亂世用重典
    畢竟在有死刑的情況下 殺人案並沒有因此減少
    而是臺灣為何沒有社會安全網
    臺灣防疫做得超好 對於得到肺炎的人很有同理心
    那為何對於精神病患的照護並非如此
    如果社會能接住這樣的人 發揮預防勝於治療的功能
    對他們多一點同理心 失控的悲劇是不是就會變少了
    比起吵著臺灣要改成(未必適合臺灣的)陪審制
    污名化精神病(讓精神病患的處境變得更艱難)
    國家盡快建立社會安全網 檢討修正社福及醫療體系
    讓精神病患得到更好的照護 降低悲劇發生的機率
    從制度開始改變 才是更重要的事

    整件事最該被檢討的其實是政府
    但法律系出身的總統跟行政院長卻表態支持上訴
    根本是迎合民意的表態 有介入個案的嫌疑
    表態的政治人物也不只他們 真無奈
    這跟為了做給民眾看而執行死刑一樣 全是政治操作
    不過最沒資格出來蹭熱度的就是國民黨
    也不想想他們過去屠殺多少臺灣人

    死刑是一件很矛盾的事
    畢竟死刑就是國家殺人的行為
    認為殺人犯應該被國家殺的人支持死刑
    認為國家沒資格殺人的人支持廢除死刑
    殺人犯很壞很該死是一回事
    國家是否有資格因此殺人是另一回事

    支持死刑 就是抨擊殺人的人 也在說要殺人
    某種程度只是對威權的不理性崇拜
    反正自己不敢做的事 國家指派的人會去做
    反正不是髒自己的手 所以人們覺得沒關係
    就像人們吃肉吃得很開心
    通常只是因為殺動物的不是自己
    畢竟沒什麼人會願意面對屠宰場的真相
    就像沒什麼人會擔心負責執行死刑的人
    要承受的精神壓力和內心陰影
    但死刑除了大快人心之外 真的能解決任何問題嗎?
    有問題的人被解決了 相同的事就不會再發生了嗎?

    這個案件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我們與惡的距離》
    但在現實生活中上演時
    我們與惡的距離 一點都不遠 甚至非常近
    有些人看戲時的同理心只是曇花一現
    在現實中可能還比戲裡的媒體更嗜血
    他們常認為被害者人權>加害者人權
    但人權就是身為人應有的權利
    對於好人壞人是毫無差別的

    要是這些人對於性別或政治議題
    也能更加重視被害者人權就好了
    但對於只有被害者 可能沒有加害者的荒謬
    有些人根本不在意啊 反正責怪被害者最輕鬆了
    在性別議題就是很愛各種檢討被害者
    在政治議題就是強迫別人要放下過去

    多數臺灣人無法接受殺人不償命這件事
    但當人命變成龐大的數字 怎麼就不太在意了
    精神病患殺了一個人 但蔣殺人魔殺的人破萬
    殺人魔卻被視為英雄 還有超多銅像跟紀念堂
    身為幫兇的國民黨政客也是爽過完大半輩子
    只因為事情已經過很久 就能輕易被放下了嗎
    殺人犯是很壞很該死 但殺人魔更壞更該死

    有人說228 白色恐怖 現在不會再上演了
    人們不太在意很正常 比起國民黨過去的威權
    更在意香港黑警現在進行式的暴力
    更在意精神病患怎麼能夠殺死警察
    但誰知道獨裁威權以後不會再上演了?
    如果臺灣被統一 下場就是紅色恐怖
    從現在發生的事學到教訓很重要
    從歷史當中記取教訓也同樣重要
    否則同樣的事只會一再上演 人們只會重蹈覆轍
    不論是國家的威權迫害 還是失控的悲劇重演

    臺灣離真正的民主法治還很遙遠
    不然這個案件也不會引起爭議了
    有些人認為的民主 經常只是民粹
    對這個案件的不理性意見就是民粹的展現
    如果要用民眾的意見辦案 那根本不需要法律
    臺灣的立法跟司法機關何必存在?

    我實在無法理解雙重標準的選擇性正義與同理心
    對不少事情充分展現自以為的正義與高度同理心
    對更大的不正義卻總是能視而不見且毫無同理心

    這些人真的對受害者那麼有正義感跟同理心嗎?
    我看未必吧。

    無法辨識殺人行為的精神病患
    與憤怒嗜血喊著要殺人的社會
    到底哪一個比較瘋狂?

    #我們與惡的距離 #臺灣 #精神病 #思覺失調症 #病識感 #社會安全網 #中國病毒 #中國肺炎 #防疫 #刑法 #法院 #判決 #法官 #醫生 #立委 #正義 #同理心 #殺人 #死刑 #廢除死刑 #陪審制 #性別 #政治 #歷史 #白色恐怖 #蔣中正 #反送中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