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司改-2023國民法官》
時事文章|初稿日期 2021/01/26
自由編輯|吳安芃
審核校正|陳智怡、江秉宸
⚠️封面圖為最高法院大法庭 與本文無關
📃前言
我國在司法制度上即將迎來重大的變革—傳統的法官合議制中將在2023年再引進國民法官制。其中在蔡英文總統的政策白皮書中提到的...
《台灣的司改-2023國民法官》
時事文章|初稿日期 2021/01/26
自由編輯|吳安芃
審核校正|陳智怡、江秉宸
⚠️封面圖為最高法院大法庭 與本文無關
📃前言
我國在司法制度上即將迎來重大的變革—傳統的法官合議制中將在2023年再引進國民法官制。其中在蔡英文總統的政策白皮書中提到的「讓司法回歸屬於人民的司法」,也成為了「國民法官」能在2023年上路的關鍵原因。
⚖️為何司改?
隨著民主法治的進步及國際互動之頻繁,人權意識的重視度逐漸提高,對於司法之要求也漸趨嚴格,老舊的司法制度已難以滿足現代人民的需要,甚而成為提昇國家法治水準的絆腳石。長久以來,台灣司法的真正問題是法官和檢察官以「司法獨立」為由,不受監督,導致審判獨斷、檢察獨霸,加上有許多判決結果不符民意,進而造成民眾對司法的不信任或是負面印象。而此次改革中最核心的項目:「人民將可以坐在法庭與法官一同審理案件,甚至是量刑」此舉也被視為台灣司法民主化的開端。
🇹🇼台灣現行制度介紹
我國現行的主要審判制度是採取「三級三審制」。法院組織法第3條第1項規定:「地方法院審判案件,以法官一人獨任或三人合議行之。高等法院審理案件,以法官三人合議行之。最高法院審理案件,以法官五人合議行之。」故地方法院一般通常案件或簡易訴訟案件,皆由獨任法官審理。其例外是在於法律有特別規定或遇到重大案件時,則以法官三人組成合議庭審判。
👨⚖️國民法官制度是什麼?
國民法官制度就是希望讓沒有法律知識、背景的民眾加入,不同社會階層、社會背景、生活經驗的人參加,才能為法庭提供不同的價值觀。透過參與審判,民眾也肩負了共同審判的重要任務。
此制度和「參審制」相似:
1.六位國民法官與三位專業法官一起討論、共同審判
2.國民法官可詢問被告和證人
3.多數決有沒有罪、判刑輕重並附上理由,有罪認定時需要付上國民法官和專業法官的意見,同時兼具專業與民意
📈對國民法官的期許
1. 彰顯國民主權理念
2.人民與法官雙向交流,觀點互補
3. 提升司法透明度
4. 增進國民對於司法之瞭解及信賴
5. 反映國民正當法律感情
🔖國民法官與備位國民法官積極與消極資格
(一)國民法官資格(《國民法官法》第3條第2項、第12條第1項)
1. 年滿23歲
2. 中華民國國民
3. 轄區內住滿4個月以上
(二)不能擔任國民法官的情形(第13條至第15條)
1. 自身因素:被停權、現涉刑案或曾受刑罰或保安處分者未滿一定期間者
2. 身心因素:因身心因素,無法勝任職務者EX:受監護或輔助宣告等
3. 職業因素:職業具有特殊性質者
EX:總統、副總統。各級政府機關首長、政務人員及民意代表、司法人員、軍、警等
4. 門檻限制:未完成國民教育者
5. 本案相關:與本案或本案被告、被害人有一定關係者EX:一定關係內之親戚、代理人、曾参與案件之人等
6. 不能公平:有事證足認難為公平審判者
(三)可辭退國民法官工作者(第16條)
1.年滿70歲
2.學校老師或學生
3.有重大疾病、傷害,或是因為生理或心理因素,導致執行職務明顯有困難;或是因為執行職務,有嚴重影響身心健康之虞
4.因為看護、養育親屬,在生活上、工作上及家庭上有重大需要,導致執行職務有明顯困難
5.因重大災害,必須處理生活重建事務
6.曾擔任國民法官或備位國民法官未滿5年
7.曾候選國民法官,經通知到庭未滿1年
📑108 年第 1 次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模擬法庭研討會
1.內容:包含選任程序之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抽選、審理程序、中間討論、終局評議至宣判
2.參與民眾感想:
第一位:法官非常有耐心的循循善誘,而且非常親和,因為大家其實對很多東西、法條是不知道的,他們也不厭其煩的一條條講解給我們聽、也給我們充分機會發言,也很期待未來國民法官的措施可以真正實行,也讓更多人瞭解台灣司法體系的生態。
第二位:在實際上碰到案子之後,發現法律用語是會有模糊地帶的,不要說我們沒有法律素養的國民法官,其實就算是專業法官,彼此的見解可能都不一樣,於是在審判上的結果可能會有極大落差,而這些可能會造成社會上的民眾,對審判結果不如預期,進而對法院或司法體制產生不信任感。
第三位:在參與這次活動後,發現到法官其實一點都不恐龍,而且把所有的陳述都解釋的鉅細靡遺,讓我對司法、法官,或踏進這樣的地方時不會害怕,甚至覺得服務人員都非常禮貌和親切, 這三天真的是覺得有被照顧到的感覺,同樣我也體會到,當法官或是檢察官、律師,他們真的是非常辛苦、非常用心的在辦案,也讓我對台灣的司法體制更有信心。
🏫校園模擬法庭-國民法官
1.內容模擬法庭讓同學們扮演審、檢、辯、書記官、通譯、法警等法庭人員角色,並以隨機抽選方式,選任6位國民法官及2位備位國民法官,與專業法官一起坐在法檯上全程參與審判程序,經過檢、辯的開審陳述、調查證據、交互詰問及言詞辯論等法庭程序。活動引領學生瞭解刑責的成罪要件及刑事審判制度的內涵,讓模擬法庭活動效應,從校內擴散至校外,拓展學生對於法律的興趣及培養法治精神,作為日後推行法治教育的根基。
2.參與同學感想:透過這次活動了解到法庭的規則,以及國民法官的重要性;未來國民法官的相關法條通過,用國民的角度加上法律知識協助判決,可以避免出現恐龍判決。
蔡英文親戚任職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不要臉鬼都怕,蘇當院長家天下
https://youtu.be/b5U7zDnIB6c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王育敏、副主委王鴻薇與革實院院長羅智強,今日召開 記者會,批評蘇貞昌家族「左手給補助,右手拿標案」。
王鴻薇說,「行政院長有權決定補助金額,院長女兒去新竹市府投標,林智堅敢不給嗎?」
羅智強先恭喜蘇巧純,2020選舉發了一筆小財,從姐姐蘇巧慧賺了586萬元,從蔡英文總統賺了180萬元,但也發現了其中的蹊蹺,「蘇巧純不是也幫老爸打2018新北市長選舉嗎,為什麼從蘇貞昌的政治獻金流向,完全看不出來」?
反而,蘇巧純的「二三設計」在新北市長選舉結束的44天後,2019年1月7日獲得行政院轄下台灣科學教育館的一千萬展覽標案。
羅智強要求蘇貞昌解釋,「這一千萬的標案,是否就是你用自己的影響力,來酬謝蘇巧純選舉時的幫忙?」
蘇貞昌日前的解釋是,「自己是在開標後七天的1月14日才上任行政院長,難道評審委員還能有預知的超能力,知道誰會當上閣揆嗎?」
羅智強直接找媒體資料打臉,「早在2018年12月27日,媒體就已經報導,蘇貞昌內定接任行政院長,那還有那一位評審委員,敢不讓準院長的女兒得標?」
羅智強說,更扯的是,2019年1月的展覽標案,居然到了今天,展覽還沒舉辦。「全中華民國有那一個展覽標案,是十九個月都還沒有開展的?這更顯示了這個1000萬標案,根本是為蘇貞昌女兒量身訂做。」
至於被踢爆後,蘇巧純發表聲明,說蘇貞昌院長任內,再也不投標政府標案,羅智強說,「這不是本來就應該要做的嗎,為什麼要被踢爆才認錯?」
羅智強也要蘇巧純,不要拿公司的成績轉移焦點。「當年馬總統姐姐、劉兆玄弟弟的公司沒有成績嗎? 你是行政院長的女兒,就不能去投政府標案,道理就這麼簡單。」
王鴻薇則表示,今年中央補助新竹市府70億元,而蘇貞昌三女兒蘇巧純的「二三設計」,則在5月18日,獲得新竹市府「未來親子互動藝術戶外策展規劃執行案」700萬元標案。「蘇貞昌給完新竹市補助,自己的女兒再去投新竹市的標案,這跟收回扣有什麼兩樣?」
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時,親姐任職公司得標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標案;劉兆玄擔任行政院長時,親弟任職公司得標衛生署疾管局標案,兩者都因違反《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遭受裁罰。王鴻薇質疑,姐弟是二等親,女兒卻是一等親,蘇貞昌自己擔任行政院長,卻讓女兒去下級機關投標案,還有臉說民進黨清廉執政嗎?
民進黨於2018年修改《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將原本「公職人員之關係人,不得與公職人員服務或受其監督之機關團體為具有對價之交易行為」,增加但書「以公告程序招標者不再此限」。王鴻薇說,修法之後,院長的女兒,總統的兄弟姐妹,都可以來投標案,從政府賺錢,這真的是要佩服民進黨的「超前部署」。
王鴻薇也呼籲民進黨,當年不是批評盧秀燕的政治獻金流向親戚公司,向監察院告發嗎?請這些人也趕快去告發蘇巧慧,政治獻金流向自己妹妹的公司。
蔡英文親戚任職 在 千錯萬錯,柯神不會有錯!爹親娘親,不如小英主席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用人唯親】金融界沒有人才了嗎?一定要沒有金融資歷的小英表姐來做董事長?一年可以領八百萬元,這樣的肥缺都給自己人?
- - -
總統蔡英文表姐林美珠之前因病請辭勞動部長,沒想到復出之後,竟然接台灣金聯資產管理公司的董事長,薪水將從原本部長時的17萬元,提高至31萬元。但細看林美珠的過去背景經歷,和金融業幾乎毫無交集,名嘴黃世聰就指蔡英文用人唯親,沒有考量專業背景是否適用,跟當初用吳音寧擔任北農總經理一樣。
台灣金聯資產管理公司12日召開董事會,通過推舉合作金庫銀行法人代表董事林美珠擔任該公司董事長,林美珠今年2月因病請辭勞動部長,由於她是總統蔡英文的表姊,動向備受矚目。據悉,她每月薪水將從原本部長時的17萬元,提高至31萬元。
黃世聰於政論節目《關鍵時刻》表示,民進黨敗選後,說要虛心檢討,傾聽人民聲音,但暗中卻還是持續角力,就是因為角力到後來無法折衝,林美珠成為平衡黨內勢力的最好人選。
黃世聰接著表示,台灣金聯成立於前總統陳水扁時代,時任的董事長任職過金融行庫董事長,而後前總統馬英九繼任後,也延用阿扁時期留下的傳統,任職台灣金聯董事長都有金融行庫董事長經歷。但翻開林美珠的背景,她畢業於政大法律研究所,曾任行政院參事、中選會秘書長、內政部政務次長、嘉義縣副縣長、行政院政務委員、行政院蒙藏委員會委員外,幾乎和金融財經無關。
黃世聰指出當初小英選記者出身的陳永誠任台灣金聯董事長,就已經被罵翻了,雖然第二任小英換了具有財經背景的鄭明華任職,但沒想到,第三任居然又換了沒有財經背景,又是親戚的林美珠擔任,看在專業人是的眼裡來說,怎麼老是用非金融背景的人是來處理財經事務。
黃世聰強調台灣金聯處理的業務類似北農,類似中間仲介人的角色。例如有一間銀行有要賣給另一個銀行資產,台灣金聯可以抽取固定的佣金。而台灣金聯還有多筆土地,現在正在蓋房子,因此業務量越來越大,所以要接這職務的人最好需要金融行庫業務的背景,可以懂銀行的談判和土地開發的流程,但林美珠顯然沒有這方面的背景,來接這職務會讓人感到一頭霧水。
黃世聰認為蔡英文的用人行事風格,可能是過去跟她共事過,或是她的親疏,她就願意用這個人試試看,但是沒有考量到其專業背景,這就跟蔡英文當初安排吳音寧在北農總經理的決策風格非常像,也是蔡英文最大的敗筆。
(中時電子報)
蔡英文親戚任職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改善謾罵政治 藍何不帶頭做起
2017-02-06 02:35聯合報 岑令文/內政部前部長室參事(高雄市)
蔡英文總統的表姊林美珠將接任勞動部長。聯合報系資料照
蔡總統的表姊林美珠出任勞動部長,外界一片撻伐,這也印證了台灣醜化政府,先罵先贏的政治風氣,但林部長尚未施展抱負,批評者怎會知道她是否適任。
我任職內政部時,林部長任參事兼法規會執行秘書,每周部務會議比鄰而坐,她也順理成章成了我的法律諮詢顧問。我敢說,她真的是國民黨政府時代培養學養豐富、有為有守的優秀文官。
記得我有位親戚當時在法規會服務,他條件優越,自視極高,常頂撞林執秘;林執秘每次都耐心聽完這位下屬的意見。她認為事情要做好,接受不同意見是基本涵養,尤其有些意見的確是更好的建議,當然可以採納。
因此我常開玩笑地說,林執秘的度量就像她的體型,宰相肚裡能撐船,雖然以她體型開玩笑有點失禮,但我想表達的是她能忍能容的優質EQ。
但是林部長受到批評,何嘗不是受到台灣長久以來冤冤相報互害模式的波及,民進黨當初怎麼對國民黨,國民黨現在當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過去黨外群眾活動後,現場總是一片狼藉,但新黨成立後,活動結束都乾乾淨淨,不留一點垃圾,此後形成風氣,民進黨群眾也有樣學樣,成了良性循環。雖然國民黨執政時,民進黨總是口不擇言,潑婦罵街式的謾罵,但國民黨是否先從自己做起,以理性批評代替謾罵,民眾看在眼裡,久而久之也就不會做情緒性的攻擊。
台灣問題很多,但惡質的政治風氣是最根本的問題,只要政治風氣良好,很多問題自然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