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蔡振南過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蔡振南過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蔡振南過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蔡振南過世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萬的網紅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當實習醫師的那一年,印象最深刻的病例之一,是一位八十幾歲的老太太,因為半夜腳痛醒來求診。診斷之後,是 #糖尿病周邊神經痛 所引起的麻、刺、燒、緊、電的感覺,讓他半夜睡不著覺。 後來的結果,並不美好。這位老太太對於注射胰島素很抗拒,因此血糖一直沒有控制好,最後因為糖尿病足而截肢。 根據國衛院20...

蔡振南過世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3 12:57:13

《#當男人戀愛時》希望能被人理解的心意 (8.4/10) ⠀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 《當男人戀愛時》是一部台灣愛情電影,由殷振豪執導,邱澤、許瑋甯、蔡振南主演,講述外表看似凶狠、實際有顆柔軟的心的流氓阿成,在某次討債過程中對債主女兒浩婷一見鐘情,提出用吃飯、散...

蔡振南過世 在 Alan Wang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9 04:11:06

. 最近有一部新的植劇場「花甲男孩轉大人」,是繼「通靈少女」後,很吸引我的台劇。 會讓我注意到這部戲,是第二集中那段盧廣仲與蔡振南在巷弄中用台語對譙的戲,的確令人會心大笑,也因為網路鄉民的強力瀏覽後,抓到了大家的目光。 這部戲對台灣在地鄉村文化確實有巧妙的掌握,因此就散發一種迷人的鄉土色彩。光看...

  • 蔡振南過世 在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28 19:00:06
    有 640 人按讚

    在當實習醫師的那一年,印象最深刻的病例之一,是一位八十幾歲的老太太,因為半夜腳痛醒來求診。診斷之後,是 #糖尿病周邊神經痛 所引起的麻、刺、燒、緊、電的感覺,讓他半夜睡不著覺。

    後來的結果,並不美好。這位老太太對於注射胰島素很抗拒,因此血糖一直沒有控制好,最後因為糖尿病足而截肢。

    根據國衛院2019年的統計,糖尿病患病率已經超過11%,患者人數已經超過230萬人,稱之為台灣新國病一點也不誇張。你我的親友或家人,很有可能就有糖尿病患者,或者是糖尿病前期的狀況。

    有些人在糖尿病周邊神經痛的階段,因為還不算太嚴重,就輕忽了就醫,但光是半夜痛醒的感覺,就會讓人精神差、憂鬱、生活品質嚴重下降。忽略的結果,往往是糖尿病足截肢,或者是糖尿病腎病變導致洗腎。

    最近剛過世的李登輝前總統,其實就是一位糖尿病患者。他長期自行施打胰島素,將血糖控制得很好,也順利度增加了二、三十年的健康生活。

    這次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及社團法人糖尿病衛教學會特別拍攝了一支由蔡振南主演的糖尿病周邊神經痛衛教微電影,演得非常傳神。希望大家可以協助幫忙擴散,特別是分享給身邊的長輩。提早就醫,提早治療,遵從醫囑,即使得了糖尿病,還是值得健康、精彩的人生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6G2QUjrYO0&feature=youtu.be

  • 蔡振南過世 在 微博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9-05 16:30:00
    有 217 人按讚

    對於身後事蔡振南大哥看得很開!已經交代好子女,等他過世後,骨灰要撒在新店溪,不要子女掃墓、不設立牌位、也不願做急救......😢😢😢

    《媽媽不見了》
    (影片來源:民視戲劇館:https://goo.gl/wiJLdk)

  • 蔡振南過世 在 遜媽咪交換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8-09 18:23:26
    有 129 人按讚

    專欄「父母無地圖」:長大這回事

    林蔚昀

    當媽之前,我總以為「光陰似箭、歲月如梭」只是一個老套的比喻。每次聽到這句話,我就會想到小時候看過的連續劇,當它們要交代主角長大的情節,都會放一個溪水潺潺的畫面,然後打出「二十年過去了」的字幕。這橋段如此缺乏說服力,以至於我以為這永遠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今年六月,大兒子幼稚園畢業,暑假過後即將成為小一生。雖然我知道他六歲已經很久了,但不知為何這件事就是沒有在意識中生根。前幾天坐公車,我目不轉睛地盯著他看,他最後忍不住轉頭對我說:「媽,妳在看什麼啊?」我不好意思地回答:「看你呀,你竟然長這麼大了,真不可思議。」

    兒子長這麼大很不可思議,但更不可思議的是,我竟然也長這麼大了。只是,我平常大概太忙了,或是我的外表很久沒改變了(除了變胖變老),所以對於自己「長大」比較沒感覺吧。

    十幾歲的時候,我對「長大」這件事是很有感覺的,甚至是太有感覺了。那時候,每當我翻閱我嬰兒時期的照片,總會難過得痛哭流涕。到底這是什麼樣的椎心之痛?我也說不明白,但這並不是簡單的「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或是緬懷過去就可解釋。

    「選擇人生」

    長大是怎麼一回事?只是身體變大、變老嗎?還是頭腦變聰明?或是達成了某些目標,比如經濟獨立、結婚生子、完成夢想?小時候,總會想要快快長大,長大以後,發現責任煩惱紛至沓來,又覺得長大真不好,於是不太想長大。但是時間已經不等人地過去,不管想不想,都必須發展出大人的能力與擔當,也有了許多面對現實的無奈妥協和心碎破滅。

    很巧,最近看了幾部關於成長的有趣作品,一個是英國影史經典《猜火車》的續集《猜火車2》,一個是台灣電視劇《花甲男孩》,另一個則是日本漫畫《我可以被擁抱嗎?因為太過寂寞而叫了蕾絲邊應召》。《猜火車》是我年輕時的愛片,內容是關於一群拒絕(或無法)「選擇人生」、進入主流社會的叛逆青年,以及他們成天嗑藥、遊走在犯罪及毀滅邊緣的生活。他們一方面鄙視、嘲笑成年人充滿物質滿足的「選擇人生」,另一方面又想要擁有「選擇人生」帶來的好處。片中主角馬克‧瑞登在長年頹廢後決定「選擇人生」,於是私吞了和伙伴一起販毒得來的錢,拋下好友和家人,遠走高飛。

    《猜火車2》講的是二十年後,馬克‧瑞登「選擇人生」失敗,回到故鄉、和當年被他背叛的好友重聚。這群青年步入中年,身上多了肥肉和魚尾紋,重新下海偷搶拐騙,卻發現身手已不如當年。更糟的是,人們不會再因為「少不更事」這個理由原諒他們,而時代也不會等待他們,只會把他們像老舊的手機般汰換。

    這麼一個傷心破滅的故事,導演丹尼‧鮑伊卻把它拍得很有喜感,我和年近花甲的老公邊看邊狂笑。不過我覺得,這喜感不一定總是來自電影本身,而是由於我們明白,長大這回事是怎麼回事。長大就是,時候到了沒有別人可怪,要自己去扛起一些東西,卻扛得離離落落,狼狽不堪。這時候,才知道「長大後,不要變成那樣的大人」是句天真又殘忍的話。真正開始長大,就會發現雖然一百個不情願,自己卻好像也變成當年鄙視的樣子了,而且也沒有比那些大人聰明許多,也會犯愚蠢的錯誤,即使年紀一把,依然在生老病死、貪嗔癡慢疑的塵世中痛苦打滾。

    花甲男孩,寂寞女孩

    在《花甲男孩》中,家族中大家長阿嬤「繁星一姐」的過世(或者說,死去活來,又死去)揭開了家族的瘡疤,讓所有親戚之間的愛恨情仇浮上檯面。在垂死的母親面前,所有人無論年齡都變成了小孩,於是我們可以看到一堆老男人(阿嬤的兒子們)在為了母親的愛(或母親的遺產)爭風吃醋,變相地綵衣娛親,或是焦頭爛額地要把失聯的家人找回來,用碎片瓦礫拼湊出一幅全家福,一個幸福家庭的幻覺…雖然,這個家早已回不去,也沒有人回去,真正陪在老阿嬤身邊的,只有越南看護。

    《花甲男孩》是一個關於長不大的男孩長大的故事,而女孩的長大或長不大,就不是本片重點,於是處理得比較隱晦,或是輕輕帶過。

    女生長大的方式是什麼?和男生長大的方式不一樣嗎?如果男生的成年禮是和「性」有關(片中花甲的爸爸一直關心他有沒有女朋友),那女生的成年禮也是「性」嗎?還是「嫁人」?(劇中阿嬤牽掛么女年紀一把了卻還沒有嫁人)

    《我可以被擁抱嗎?因為太寂寞於是叫了蕾絲邊應召》的主角兼作者永田カビ,因為無法面對成人生活的壓力,憂鬱到想死,但在死前想要來一次對人生最後的反擊,於是叫了蕾絲邊應召。不過,她這麼做的理由並不只是基於「想要體驗性」,也是因為太過寂寞,想要被擁抱,想要和另一個人類有親密的互動(就像小嬰兒和母親一樣),以及想要長大成人,活得像自己。

    永田カビ的故事指出了一個很有趣的、關於「性」的面相,就是「性」之所以令人渴望,不只是因為性本身帶來的爽快高潮,還有它也是一種溝通(永田カビ將其稱為高難度的溝通),以及人與人之間產生聯繫的方式。永田カビ有社交障礙,雖然很想碰觸應召姐姐的身體,很想擁抱對方,卻無法對姐姐的碰觸做出回應,無法進行溝通。

    幸運且可貴的是,永田カビ把自己的經驗誠懇地畫了出來,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共鳴,她也在和讀者及編輯的互動中,肯定了自己的價值,找到她所謂「人生中的甘蜜」。

    父母成長的天堂路

    回想我的成長過程,我應該是當了媽媽之後,才開始覺得自己成為一個大人。面對需要人照顧餵食才能活下去的嬰兒,我突然有很強烈的感覺:「我必須堅強起來,才能讓我的孩子活下去。」看到孩子慢慢長大,也驚訝又開心:「原來,我也可以照顧別人,不只是被照顧。」

    變成一個母親,我理解了當媽媽的難處,也理解了我媽媽的難處。雖然小孩需要媽媽,但有時候,媽媽就是太忙太累,沒辦法陪伴小孩、好好對小孩講話。有時候媽媽就是會吼小孩,把情緒丟到小孩身上。有時候媽媽會想拋開小孩離去,無法在小孩尖叫哭泣時安慰他。而有時候媽媽必須暫時把自己封閉成一個繭,這樣才能避免造成更多傷害。

    於是,當媽媽六年半的我,理解了蔡振南在《花甲男孩》中說的:「妳最好把我犯過的錯都記住。等妳當人家父母,妳就知道父母沒那麼好當。」在看到《猜火車2》的法蘭科對兒子說:「你們的世界我們無法了解…你會變成比我們更好的大人。」也熱淚盈眶。

    但是,在同理媽媽的同時,我也沒有忘記要同理小孩。我明白,對孩子來說,媽媽無心的眼神或動作,都可能傷到小孩,而小孩長大後必須像永田カビ花很大的力氣,慢慢療癒、理解過去的傷痕,才能在殘酷的現實中找到自己的歸屬,擁抱並且接受別人的擁抱。聽起來很辛苦,不過,長大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017年8月號第338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