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蒸氣發電機價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蒸氣發電機價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蒸氣發電機價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蒸氣發電機價格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巫師地理,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臺灣地理 #能源政策 #優缺利弊得失 (1) 火力發電:透過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將其儲存的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將水蒸發,推動蒸汽機運轉,產生機械能,再轉換為電能的方法。目前為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發電方法。 優點:燃料相較之下較為低廉、且不受天候影響 缺點:產生溫室氣體、增加空氣汙染、易受...

  • 蒸氣發電機價格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11-16 18:59:09
    有 41 人按讚

    #臺灣地理 #能源政策 #優缺利弊得失

    (1) 火力發電:透過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將其儲存的化學能轉化為熱能,將水蒸發,推動蒸汽機運轉,產生機械能,再轉換為電能的方法。目前為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發電方法。
    優點:燃料相較之下較為低廉、且不受天候影響
    缺點:產生溫室氣體、增加空氣汙染、易受國際價格波動影響
     國內現狀:目前台灣全國有 20 座火力電廠,供應國內 77% 的供電;而燃料則全部仰賴進口,石油主要由西亞輸入,天然氣及媒主要來自東南亞地區。

    (2) 核能發電:透過核分裂的連鎖反應產生熱能,將水蒸發,推動蒸汽機運轉,產生機械能,再轉換為電能的方法。
    優點:單位原料提供能源高
    缺點:會產生放射性廢棄物、周邊海域水溫升高
     國內現狀:目前國內有三座服役中的核電廠,短期內仍無除役計劃,核四廠則因為廠區安全問題及國內反核聲浪高漲,目前議題仍擱置中。

    (3) 水力發電:利用水庫、湖泊、河川水的位能轉換為力學能推動發電機來發電。
    優點:乾淨、可再循環,可同時蓄水、滯洪
    缺點:興建水庫會破壞河川生態環境,並造成海岸線後退等問題
     國內現狀:目前國內服役的電廠共有11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首推日月潭水力發電廠,其複雜程度獨步全球。

    (4) 地熱發電:利用地球內部高溫,將水引入地底,產生水蒸氣推動渦輪機的方法。
    優點:省去燃料費用、不造成額外空氣汙染
    缺點:鑿井成本高、地底的硫化物會造成機組腐蝕
     國內現狀:目前國內運作中的地熱發電廠有清水地熱發電廠,於民國 70 年落成,後因管線結構問題嚴重,導致出水量逐年遞減,只運轉了 12 年,就因為不符合經濟效益而關閉。,以及機組腐蝕等問題關廠,但學界仍看好其潛力,故於停擺近二十年後重新投入重啟工程,已於 2013 年完成連續一個月不停機的測試,未來前景看好。

    (5) 風力發電:以風力直接推動扇葉及發電機發電。
    優點:乾淨,可再循環
    缺點:運轉時產生噪音、造成周邊地區地表溫度升高、受天候限制、威脅鳥類生態及飛航安全、平均風速需達 3m/s 以上方具經濟效益
     國內現狀:台灣的風力發電能量密度含量居全球排名第二(第一是紐西蘭),西部沿海一帶冬季因有強勁的東北季風吹襲,且可建置地點亦 不少,因此成為台灣發展風力發電之最佳地點。

    (6) 太陽能發電:是一種直接以光照射可直接照光輸出電流之光電半導體薄片的方法。
    優點:不造成額外空氣汙染、光能取之不盡
    缺點:晶片的製造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有毒廢棄物、且易受天候限制、轉換效率低
     國內現狀:能源局在3年前推行的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鼓勵民眾在自家屋頂裝設太陽能發電系統,並由政府保證收購。

    (7) 生質能發電:有機物經自然或人為化學反應後,作為能源加以燃燒、或經由微生物的厭氧反應產生沼氣(主要為 CH4)再行運用。
    優點:燃燒過程不產生 SO2
    缺點:需要大片的土地、肥料與殺蟲劑
     國內現狀:台灣目前生質能發電為遍佈全台的 24 座焚化發電廠。

    (8) 海洋能發電:
    i.潮汐發電:利用潮汐一天兩次的漲落,推動發電器來發電,但唯有潮差超過 3 公尺以上,方具經濟效益。台灣較無此潛力。
    ii.波浪發電:當海浪衝擊時,將帶動機組裡的活塞,造成高壓的海流,經由管線輸送至海岸邊,推動岸邊的發電機,並轉換為電能的手法。台灣沿海地區因受季風影響,波浪資源蘊藏豐富,是十分具發展潛力的海洋能源。
    iii.洋流發電:利用洋流推動架設在海底的發電機,藉以發電。台灣東部因黑潮流經,提供穩定的強勁洋流,極具有開發價值。
    iv.溫差發電:利用海洋表面及海底的溫差來發電。台灣東部沿岸地勢陡直,沿海變深達 800 公尺,水溫約5度,而表層因黑潮暖流流經,水溫約25度,因地形及水溫條件佳,深具發電之潛力。
    優點:不消耗任何燃料、無廢料、不會製造空氣汙染、水汙染、噪音汙染,且整個發電過程幾乎不排放任何溫室氣體,全年皆可發電,十分穩定
    缺點:資金龐大、發電成本高、海底管線架設風險高、有影響沿海地區生態之疑慮

  • 蒸氣發電機價格 在 作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6-22 17:28:14
    有 1,117 人按讚


    法國發明的歐洲壓水式反應堆(EPR)連法國也未敢用,不敢冒頂蓋破裂洩漏的風險,台山核電廠卻下令照上,於本月六日悄悄啟動全球首個EPR系統,用住先,在2025年前尋找替代方案。報道說爆炸的破壞力將是切爾諾貝爾事故的七倍,既然有了「人類會犯同樣錯誤」的鐵律,不妨預言一下歷史將怎樣重演。

    首先,系統有設計缺陷,需要事後糾正。核電廠緊急停機(Scram)後需要外部供電維持冷卻系統穩定,切爾諾貝爾的柴油發電機卻需要60秒暖機,廠方便尋求方法解決空窗期問題,推出蒸汽渦輪餘熱發電方案,結果在1984和1985年都測試失敗。1986年,廠方決定以四號機組作第三次測試,埋下核災的導火線。2024年,台山核電廠為解決問題頂蓋的缺陷,亦啟動了最後測試。

    接着,測試那一天總會發生小意外。1986年4月25日,一個發電站無預警跳機,基輔要求廠方優先應付尖峰時段的供電,測試被迫押後到深夜。受過測試演習的早班人員夠鐘收工,交給缺乏經驗的夜班接手。災難的因果總是接二連三般鋪敍出來。

    然後,不知名的問題出現,人員為了修正而愈搞愈禍。四號機組降低輸出率導致反應爐毒化(事後調查才發現的),控制棒又一度插得太深,負責人阿基莫夫和托普圖諾夫見到功率幾近變零就大感恐慌(已跌穿5%的安全值),急於撻起系統,加速了毀滅。台山核電廠另一個致命傷是採用全電子化調控,雖說有兩套系統協作,但任何一套死機另一套都沒法運作,更駭人聽聞是沒有人手調控的選項(希望這是誤傳)。一個會爆炸的設施怎會沒有人手機械操作的設計呢?

    最後,災難需要一個固執狂出手拔掉煞掣。本來阿基莫夫和托普圖諾夫按下停機掣就可阻止巨災,測試的總工程師佳特諾夫卻說服他們今次一定要成功(黨不會接受我再呈上一份失敗報告!)。於是,他們將自動系統關閉,改由手動抽出控制棒來重啟反應爐,毒化反應卻阻止功率上升。他們急於求成,違反說明書抽出了過多的控制棒,葬送了人手的控制權。12:35,控制室的警報已轟鳴作響,但他們仍要做到底,墮入見招拆招的無底深潭。01:23:04,測試開始。36秒後,AZ-5按鈕被按下。7秒後,蒸氣大爆炸,2000噸的上蓋炸上半空,破洞射出一道淡藍色的契忍可夫輻射。

    台山核電廠也是急於求成的「結」作,法國電力公司(EDS)在法國及芬蘭的建設遭遇滑鐵盧,無窮的超支加碼遭到當地國會留難,工程押後又押後,加上再生能源和化石燃料價格下降,歐洲興建核電廠的誘因每況愈下。全世界在縮減核電比例同時,只有中國大力發展,EDS與中共一拍即合,台山一建就是兩套EPR,資金源源不絕「到位」,現在更超越了法芬的工程進度搶先啟動。有了台山的先例,EDS才有牙力向其他政府爭取撥款,本月初的開機背後有着千絲萬縷的國際誘因。

    未完,一個出錢,一個出技術,EDS與中廣核這一對商業拍檔的雄心不只在台山一廠,早在幾年前習近平訪英搞金錢外交,其中一個大項目就是出錢在英國的欣克利角C興建EPR核電廠。卡梅倫拍拍籮柚就走,文翠珊一上場就調查這宗不尋常的交易,把項目由經濟部調撥國安部管,想圈到錢後把中國人踢出局。台山核廠開機,令中國取得經驗指導權的先手,讓這套EPR系統成為中國主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終極目標是成為全球最大的核技術輸出國(偷回來再賣出去)。

    1986年5月,歐洲多國探測到輻射水平急升,才得知兩個星期前發生切爾諾貝爾災難(蘇聯黨方也要一個星期後才知道多嚴重),層層瞞報有如港鐵翻版,輻射塵已隨季候風遍佈東歐。亦即是說,當你知道核災發生的時候,已經遲得非常離譜。

    作者

    #作者 #台山 #核災

  • 蒸氣發電機價格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2-04 07:00:00
    有 404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歐洲能源政策系列報導:西班牙

    【歐洲國家在制定能源政策時首先會考慮“自主能源比例” 因為它牽涉“國家安全”與“依賴進口能源的預算赤字” 同時兼顧“反核”與“反暖化”兩大議題 西班牙自主能源僅22%偏低 歐債危機時國家赤字嚴重 在保有核能發電情況下 積極發展再生能源 太陽熱能為全球之冠 並全力發展“風力發電田” 讓西班牙可再生能源比率達到30%】

    如果燈謎是,觀光旅遊,足球和橄欖油,請打一個國家。

    1986年加入歐洲共同市場的西班牙,基本上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自然能源的缺乏,使工業發展先天條件不足,長達近40年(1939-1975)的佛朗哥專制政權,更導致西班牙的經濟發展封閉而落後。

    「Jose Cabrera,是我國建造的第一座核能發電廠,在工業部長的陪同下,由國家領導人佛朗哥將軍與主持動工典禮,」新聞片段(1969.12.12)。

    西班牙的自產能源只佔22%,超過70%依賴進口,是歐洲最缺乏自然資源的國家之一。

    國內所需能源有50%來自進口石油,還有20%的進口天然氣,讓整體對進口的化石能源達到70%,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幾乎沒有工業而且在專制政權下的西班牙,會在1973年石油危機之後15年間,大舉興建8座核電廠,分別陸續在上世紀80年代啟用。

    核能佔了我們自製能源比例的50%,1986年車諾比核災重挫了,西班牙核能發展計劃的野心,但是在同一年加入共同市場之後,從封鎖專制走向民主與開放市場,西班牙一方面受惠於來自於,阿爾及利亞的地中海瓦斯網(MedGaz),一方面獲得來自布魯塞爾的建設開發基金,沒有工業基礎的西班牙,氣候乾燥 晴朗溫暖,是歐洲每年日照天數最多的國家,加上有利的先天後天建築條件,於是全力發展建築營造業。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粉碎了西班牙的房地產的泡沫市場,而這一直是西班牙長年以來最繁榮的龍頭產業,屋漏偏逢連夜雨,經濟頓時受到重創的西班牙,還要面對從2000年起,不斷攀高的天然氣價格,在2009年達到歷史新高,進口能源帳單使經濟雪上加霜。

    在一連串嚴厲的緊縮政策之後,西班牙仍然無法減縮它的預算赤字,2011年的8.5%,是在2009年的11.2%赤字紀錄和2010的9.3%之後,2007年它的債務比例由36%,狂飆到2011年的80%。

    金融危機讓西班牙無法新建核電廠,取代進口石油和天然氣,以減輕能源赤字,福島核災的陰影,讓民意傾向反核,再加上減碳成為美麗西班牙的環保主流共識,西班牙決定保留既有核電廠,而且擴大發展再生能源,視為創造就業的機會。

    西班牙的經濟衰退威脅到整個歐元區,但是請不要忘記西班牙的文學代表作品,是一位窮的只剩下勇氣的騎士,我鄭重決定封我自己為,唐吉軻德,這位每個西班牙小朋友眼裡的魯蛇英雄,古道,西風,瘦馬,捨我其誰,千山獨行,就是要挑戰他眼裡無所不在的風車。

    在風車著名的土地上,這不是一個海市蜃樓,西班牙成為全球第一個,風力發電量已經超過核能發電量的國家,雖然這裡的失業率還是高達26%(2014年),許多西班牙人相信再生能源的產業,能為他們創造新的就業機會,這個馬德里的「風力發電機組維修」進修課程爆滿。

    「我必須要徹底轉業,但是我相信這會讓我找到一個新的職位,從1998到2013的15年之間,不論是左派右派,西班牙政府一共投入,超過500億歐元發展再生能源,」失業建築師Rubens Arroyo Nogal。

    「拜「風力發電田」之賜,我們得以阻止這個盆地的人口外流,而且創造了50多個就業機會,還有來自於風電企業的稅收收入,直接投入在地經濟,使得15-20個相關的中小企業,直接受惠於這個「風力發電田」,2005 年興建的,Maranchon風力發電田,在2009年美國德州迎頭趕上前,是全世界最大的風電田,西班牙繼續研發新一代的風電機組,馬德里大學著手開發機動式海上風力發電機,以求可以靠岸組裝及維修,降低海上作業的困難和成本,」Luzon鄉鄉長Andres Cebada。

    國會所通過的首期,「10年再生能源規劃」(1999-2010),要在2010年達到再生能源占能源產量的12%,再生能源得以提供總體用電量的30%,2005到2013年的風電成長率為300%,佔全國電力需求的20.9%,打平核能供電比例,躍升為美國和德國之後,第三大風電供應國,除了唐吉訶德的風車,當然還有米羅筆下的太陽,這裡是全世界最大的太陽熱能公園,特點是可以不分白天黑夜持續運作,歡迎光臨安達魯西亞區的太陽熱能公園,2600面巨幅鏡子將太陽能,匯集到中央塔台的頂端,塔頂溫度超過攝氏500度,然後以一種液化鹽來儲存熱量,其中一部分立刻轉化成水蒸氣,透過一個渦輪系統,供電給兩萬五千個安達魯西亞區的家庭,剩餘的熱能被存在這個圓筒儲槽裡,一直到日落之後提供夜間用電,這個模式是全球首創。

    西班牙以全球產量的64%,遙遙領先為太陽熱能產量冠軍,並且擁有全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研究中心,太陽能發電量在歐洲僅次於義大利和德國。

    「這是再生能源使用上的重要突破,可以儲存電力延後使用,就完全像一個傳統的火力發電廠一樣,這樣我們就可以應付需求量大的巔峰時段,譬如晚間用電,而不必被再生能源的立即性所困擾,如同一般的太陽能板或是風力發電機,」Toressol Energy Santiago Arias技術主任。

    你也許不認識這個小島,但是你一定知道,讓作家三毛經歷美麗與哀愁的,西屬加納利群島,愛樂活島(El Hierro)是群島裡的最小的島,島上一萬一千位居民的電力需求,現在完全由一座風力水電廠自給自足,這要歸功於一個數十年來,從來沒有放棄夢想的工程師,鑑於小島極度需要進口石油發電,淡化海水為飲用水,在1973年石油危機導致油價狂飆之後,愛樂活小島幾乎面臨斷水威脅。

    「我可不是唐吉訶德,但是我們必須要想辦法解套,找到可以替代石油的出路,他獨特的遠見,在於把風力發電的間接性,以蓄水池的穩定性來彌補,」電力工程師TOMAS PADRON HERNANDEZ。

    這座電廠把五座風力發電機,和兩個水池連結在一起,第一座在海拔700公尺的高處,第二座低於它650公尺,這座風電機組的目的,首先在生產11兆瓦的電力,提供給給海水淡化廠和島上居民家庭用電所需,其次再把多餘的電力,用於把低處的池水以幫浦送到高處的蓄水池,如此一來,當風停了時候,高蓄水池放水至低處的動力可以啟動渦輪發電,整個系統於是可以日以繼夜不中斷的運作。

    這個計畫經過他30年的奔走,終於獲得歐盟的補助,在2007年得以動工,克服了所有技術和建材運輸的困難,歷時七年耗資8千萬歐元,我們會記得這一天,2014年6月27日星期五,了不起的加納利群島,這個孤立在世界盡頭的小島,不必再面對離島斷電的恐慌,不需要再進口石油,全島能源生產零排碳。

    「我完成了一個夢想,我們只是用一顆小小的石頭來拋磚引玉,這裡是加納利群島最小最小的島,全世界的人們都可以,分享我們技術發展的良好經驗,我可以死而無憾了,西班牙現代版的唐吉訶德們,讓原來是歐元後段班,而且沒有任何天然資源的西班牙,在半島的日光大道上迎風展翅,拔地而起成為再生能源的巨人,」電力工程師TOMAS PADRON HERNANDEZ。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