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罌粟海》| 艾米塔‧葛旭
朱鷺號三部曲是一部以鴉片戰爭為背景的小說。高中的時候背過清末一長串的戰爭年表,就是從一八四零年的鴉片戰爭開始的。以往習慣以中國近代史的角度來看鴉片戰爭,但三部曲的開頭《罌粟海》把這場戰爭的背景拉得更遠、更廣闊,說的不只是這場戰爭,還有當時受到大時代牽動的人物民俗...
:《罌粟海》| 艾米塔‧葛旭
朱鷺號三部曲是一部以鴉片戰爭為背景的小說。高中的時候背過清末一長串的戰爭年表,就是從一八四零年的鴉片戰爭開始的。以往習慣以中國近代史的角度來看鴉片戰爭,但三部曲的開頭《罌粟海》把這場戰爭的背景拉得更遠、更廣闊,說的不只是這場戰爭,還有當時受到大時代牽動的人物民俗歷史,三部曲涵蓋許多不同階層、信仰、語言、地區的人民的生活,有廣闊又同時精雕細琢的歷史文化細節。從罌粟花生產國印度的故事開始說起,書中文化背景各異的主角們—來自印度高階種姓的狄蒂、拉斯卡利領主尼珥、黑白混血的美國人船工賽克利、法國植物學家的女兒寶麗—原本是各自分散四處的支流,最終匯集於朱鷺號停泊處,在波瀾壯闊的「黑水」上航行。
在這個時代,鴉片與每個人的生活密不可分。在佈滿罌粟田的加齊普爾,罌粟花掌握了大部分當地居民的生計,不只罌粟子可以食用,罌粟花瓣也可以製成餅,賣給鴉片廠做包裝。但最有價值的還是豆莢的汁液,是用來做鴉片的原料。主角之一的狄蒂家田地裡就種著罌粟花。我們跟著狄蒂,看到了罌粟花的種植採集過程、鴉片加工廠的作業。
原來從前的罌粟花並不是常見的作物,然而這幾年漸漸取代了一般作物的田地,英國商人用半強迫的方式讓農民簽約種植鴉片賣給鴉片廠,再從中抽取佣金。儘管鴉片是非常值錢,農夫最後只能拿到微薄的收入。狄蒂的丈夫胡康 · 辛在鴉片工廠工作,同時也是鴉片成癮者。在他們的新婚之夜,狄蒂的丈夫拿出了一盒鴉片,然後對她說「妳該知道,這才是我的第一個老婆 (2-22)。」狄蒂也真的只是胡康 · 辛表面上的老婆,婚姻生活徹底剝奪了她的尊嚴,後來更因此陷入絕境。
狄蒂有一雙異於常人的灰色眼睛,也就是這雙眼睛讓她在與女兒凱普翠在恆河沐浴時,看到了朱鷺號的幻影。當時狄蒂還不知道,這艘船會帶領她航向另一段截然不同的人生,而這一切都與一顆小小的罌粟花種子息息相關:「主宰她命運的不是天上星斗,而是這顆渺小的圓球──慷慨卻又吞噬一切,慈悲卻又帶來毀滅、生養萬物卻又錙銖必較。這才是她命運的主宰,她的土星(20-46)。」
朱鷺號的前身是用來運送奴隸的船,奴隸貿易廢除後,被英國商人勃南買下,打算用來出口鴉片。跟著上船的美國船工賽克利由於媽媽是解放黑奴,淡色皮膚的他被歸類為「黑種人」,加上沒有航行經驗,在船上的地位不高。接連的不幸事件卻讓賽克利在朱鷺號抵達目的地前意外成為船上的領頭,並在水手長阿里的敦促下改變服容,搖身一變成為「白人大老爺」。
『就這麼回事:這是殖民地的魔法。一個在船上鑽營往上爬的小子,如同任何為東印度公司工作的再生族,就有資格變成大來爺。加爾各答的每扇門都為他敞開 (4-22)。』朱鷺號的船主勃南先生靠著運送罪犯與苦力獲利,和賽克利一樣他也從船上最卑微的工作開始。勃南一步一步建立他的商業王國,想要參與鴉片市場,更支持英國派兵攻打大清,打開貿易之門。航海貿易的時代帶來無數轉變的契機,即使出身底層的人也可以得到翻身的機會,然而真的人人都能得到這樣的機會嗎? 抵達印度不久,賽克利見到了朱鷺號船主勃南先生,並與勃南先生一起受邀來到拉斯卡利王爺尼珥的船上。尼珥的父王與勃南在生意上有往來,但老王爺生活揮霍,家族也不擅財務管理,不知不覺尼珥繼承了老王爺的一堆債務,最大的債主就是勃南。
在英國殖民統治下接受教育的尼珥飽讀詩書,英文說得流利,但對於殖民者角色如勃南來說,縱使尼珥出身再尊貴、受到比一般英國商人更多的教育,他也不過來自一個「卑微的民族」。這些英國人說他們為這個文明落後的國家帶來自由、平等、解放,但尼珥最後以慘痛的代價學到教訓:「〔......〕英國人 — 勃南先生和他的同類 — 不需要像其他人一樣受法律約束﹔他們已經成了這個世界的新婆羅門 (11-24)。」
寶麗是勃南家新來的養女。她的爸爸是法國植物學家,從小在印度保母的照顧下長大,與保母的兒子喬都就像兄妹一樣。她熱愛植物,說的是孟加拉語,喜歡穿紗麗,自從爸爸離世後,她只能寄人籬下,而這些在勃南太太眼中都不符合當地英國社會對淑女的規範,更糟的是寶麗對聖經一無所知。故事聚焦在所有當時在印度大陸生活的人民,不只是各個階層的印度人民,艾米塔‧葛旭也不忘刻劃同時代不同社會面相。當時的英國是維多利亞時代,這個時期特別強調道德操守和社會禮節,但常常表面說一套,暗地做一套,不少人用冠冕堂皇的藉口做出有違倫常的事。勃南先生就以假藉指導寶麗研讀聖經的名義對寶麗做怪怪的事,讓她下定決心搭上朱鷺號逃離此地。
來到朱鷺號的幾名主角都脫離了自己原本在陸地上的階級身分,迎來重生的機會。目睹黑人同事慘遭白人毒打,賽克利離開原本工作的船廠來到朱鷺號、狄蒂與種姓地位地下的卡魯瓦私奔,逃離狠毒的夫家,隱姓埋名成為阿蒂蒂、為了擺脫勃南家和白人社會的種種規範,寶麗換上莎麗假扮成苦力混上朱鷺號、原本貴為王爺的尼珥淪為在英國商人勃南的設計下淪為階下囚,被剝奪了種姓與領土,被判刑流放模里西斯勞動,結識同為囚犯的中國人阿發,發展出情同手足的友誼。
《罌粟海》揉合了航海、商業、歷史政治、語言文字的探究,有魔幻瑰麗的時刻,也不怕展露血淋淋的一面;直指後殖民主義問題,也同時為了消失在歷史洪流的人們留下屬於他們的故事。
•
感謝 @linking.thinking 贈書 ✨
葛西瓦老婆 在 項明生 James H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英女王到許冠傑: 【許冠傑同舟共濟Online Concert】觀後感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上週罕有發表電視演講:「我知道現在是困難時間」成功團結英國人,為抗疫打氣。
香港沒有英女王這樣的精神領袖發表復活節文告,好在有歌神代表上一代香港精神,並在復活節用集體回憶歌聲成功Connect黃藍媒體,簡直是疫年神跡,不愧為神。
我昨晚有睇何韻詩的【生於亂世有種Live】 網上演唱會,和【許冠傑同舟共濟Online Concert】屬於一把吉他、兩個層次、三個世代。兩位都是自彈自唱的唱得之人、但相隔不止一代、中間仲有梅姐一代。前者繼續滿足於同溫層圍爐,後者開騷前,得到蘋果動新聞&TVB、林鄭月娥&杜汶澤、潘小濤&陶傑,同時開PO力撐加持,可謂為香港鼓掌活動後更佳紀錄! 直播時Youtube及微博、Facebook及QQ音樂、TVB及蘋果同步轉播,更是去年社運後首見的「永不分化」。
我開視後FB Live時,很多人留言話一邊睇show,一邊感觸到淚流。許冠傑在過往四十年的很多歌詞,像是為今天的香港寫下的預言書: 「但願日後獅子山下,人人團結永不分化」、「願明天香港,也是天堂,定能看得見,一點曙光!」「香港是我家,怎捨得失去它。」「無知井裡蛙,徒望添聲價,空得意目光如麻,誰料金屋變敗瓦」一語成讖!
我一聽到「讓洋紫荊永遠盛放,永遠是原狀」,心想這是wishful thinking吧,現在凋謝洋紫荊已經撕裂成黃一忽藍一忽,社會意識對峙並沒有因疫情而淡化,也不可能因為七旬歌手的一小時演唱會而匯合成綠色。
許冠傑代表上一代的香港本土文化,畢業於香港大學,郤以粵語口語入詞「家陣惡溫食,邊有半斤八兩甘理想,吹漲!」,公屋出身奮鬥到康樂園別墅,開創粵語歌壇、又有個老外老婆,雅俗並賞、中西混雜、左右逢源的許冠傑,是上一代所認同的成功典範,他並沒有在公眾場合表白過政治立場,被部份網民指責為「扮中立」「兩面人」。但正因如此,才能連結藍黃媒體,即使無法重新嚟過、即使回不去了、也可打開集體回憶之門一個小時,回味那個曾經東西並兼、包容四方、不分化的東方之珠。
連登仔如何反應?討論並不熱烈,始終七旬歌神是他們爺爺輩份了。只有一個相關Post有37頁回應,“廢老許冠傑同大家打氣” “因為香港人仇老起上黎係0 sense” “其實做得本土派,許冠傑啲歌絕對係你必需要認識既野” “唔好理連衛兵。個人政治立場冇問題, 就算Sam 係藍,,無理由話要清算杯葛佢。”
另一邊林鄭學台灣馬英九死亡之握,今日送出呢個死亡之鋪,好在歌神力場夠強,演唱會沒有被這個抽水Post破壞氣氛。天公造美,Sam還現場唱多了三隻歌,包括同兒子Ryan的半斤八兩、Vincent及滄海一聲笑。
清風笑,竟惹寂寥,豪情還剩了一襟晚照。東方之珠已變黃藍,豪情仍在癡癡笑笑... ...
往事只能回味, Those were the days my friend, We thought they'd never end, We'd sing and dance forever and a day... ...
葛西瓦老婆 在 怪咖電影院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於小丑的一點分享
這兩週來,讀過一些關於小丑的影評和心得,反應雖然說不上兩極,但確實是好壞參半,當然就如任何事情一樣,還存在著「中間派」,說著「我本人沒有很喜歡但還是值得一看」之類的話。
在許多評論中,重點不是落在電影本身的劇力、演技、美術、情節,反而更像是探討到底葛咸城與香港有沒有可比擬之處、電影是否在鼓吹仇恨與暴力、哪部電影裡的小丑比較好等等。坦白說後來有許多許多影評,我也開始沒再細讀了,或許是累了,也或許是在這一片小丑心得海中,還是沒找到知音。
我必需說,瓦昆的演技使我讚嘆,讀心理學的我或許對精神病患者有深一點點的認識,當中也不乏面對面的交流,雖然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但我確實在瓦昆的演繹中,在他的微妙眼神與各種笑聲之間,找到他們的影子,自戀的、自卑的、脆弱的、渴望愛的影子。
我也必需說,電影的色調很美,一些平常並不會被設定為主色的帶點懷舊混濁的顏色搭配在一起,有一種幽默、詭異及不現實的和諧感。
在分享我的感受之前,請容許我先分享一個我親眼所見的故事。
我家裡有一位伯伯,與我不算太親,但小時候偶爾也會在家庭聚餐碰面,他雙眼總是笑咪咪的,對我也很溫柔。席上還有他的兒子,一個比我大十幾年的哥哥,他眼神總是閃避著其他人的目光,身體縮成一團前後移動,大家似乎對他都特別關愛。
後來聽爸爸媽媽說,伯伯跟老婆結婚後,一直沒有孩子,領養了一個女兒後,老婆又突然懷上了兒子。後來伯伯搭上了大陸女人,他老婆發現後,就要跟他離婚,養女從來都反叛,幾乎跟家人完全沒有聯絡,爸爸甚至形容她是「無惡不作」,而他的兒子,因為接受不了爸爸媽媽分開,加上心裡積累了許多陰影,久而久之就瘋了,後來因為有自殺及傷人傾向,所以被關進了精神病院,一直到現在。
上週收到伯伯彌留的消息,趕到醫院,他比我印象中消瘦許多,已經到了吃不下東西也說不出話的地步。我喊了一聲:「伯伯,我來了。」他似乎聽見了,手用力的抽動,心跳也飆升到一百五十多。媽媽問他現在的伴侶:「他兒子會來看看嗎?」她回答:「兒子出院要姐姐或媽媽簽名,姐姐耍賴不肯簽,他媽媽也八十多了,走不動了。」一個愛爸爸的孩子,連看看爸爸的權利都沒有。
一天後,伯伯離開了,所有親人都到齊了,除了養女和兒子,我在想,如果兒子某一天得知爸爸已經不在了,他會哭還是會笑。
有人說瓦昆的演技誇張,我想他們是沒看過真實人生中的悲劇,有些人的生命,真的沒有否極泰來這回事,以為眼淚流乾了就會有美好的開始?錯了,現實或許只會更殘酷,但眼淚已經流乾了,又能怎樣呢?就只能笑吧,回應生命為自己所開的一場玩笑。人家有血有肉的人生,換來你的一句浮誇,你說可笑不可笑?
有人說電影渲染暴力,但暴力確實是無處不在,我不想再拋什麼書包,引用社會學或心理學的理論,但貧富懸殊本來就是暴力,因為天生的外表、性別、性傾向而被歧視也是暴力,被深愛的人瞞騙、拋棄當然也是暴力。世間上提及暴力甚至美化暴力的電影多的是,如果以這個標準量度所有電影,那就不如不要看電影。
摧毀美麗的事物無疑會讓人痛快,比如《金閣寺》,比如三島由紀夫如何結束自己的生命,或許因為許多人喜歡這部電影,才激發更多人花盡心思去挑剔它吧?美跟醜、善與惡,看似是對立面,卻又互相孕育了對方。
當然,不見得所有破壞都是悲壯的,對我而言,有些真的不過是輕於鴻毛。
點播The Guess Who的Laughing:https://youtu.be/GW2icrl0Jd4
葛西瓦老婆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地下情報】
『第76屆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得獎揭曉:《小丑》創紀錄勇擒金獅』
第76屆威尼斯影展圓滿落幕,由阿根廷導演 Lucrecia Martel 領軍的評審團,將最高榮譽金獅獎頒給由美國導演《醉後大丈夫》系列陶德菲利普執導、坎城影帝瓦昆菲尼克斯主演的 DC 反派角色個人電影《小丑》。
日前《小丑》全球首映結束後,不僅獲得長達 8 分鐘的掌聲,更獲得影評人的一致讚譽,最終果然不負眾望奪下獎項,這不僅是超英漫改電影首次入圍歐洲三大影展,也是第一次獲頒最高榮譽金獅獎,成功改寫漫改電影歷史。儘管瓦昆與影帝失之交臂,但未來攻奧之路仍備受看好。
羅曼波蘭斯基雖因性醜聞備受爭議,但新作《軍官與間諜》首映後仍獲得正面評價,更是受到歐洲影評人的喜愛,最終拿下評審團大獎,由老婆兼女主角艾曼紐塞涅代他上台領獎。
最佳導演獎則由曾以《鴿子在樹枝上沉思》抱回金獅獎的羅伊安德森奪得,他的首部劇情片《瑞典愛情故事》推出時即一鳴驚人,在柏林影展大放異彩,當時被外媒譽為是英格瑪伯格曼的接班人,爾後也在各大影展發光發熱,如今以《千日千夜》再次證明自身的導演功力。
柏林與威尼斯雙影展都曾獲獎的路克馬林內利,以皮耶托馬切羅執導的《馬丁伊登》拿下最佳影帝,《馬丁伊登》改編自美國作家傑克倫多的自傳小說,片中路克馬林內利飾演出身貧寒,因愛上一位女孩而立志成為作家的水手;法國女演員愛莉安艾絲柯莉德則以法國導演葛地基揚的《Gloria Mundi》拿下影后。
此外,這次共有兩部華語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分別是楊凡的動畫電影《繼園臺七號》,以及婁燁執導的黑白電影《蘭心大劇院》。前者以 1967 年動盪的香港為背景,講述台灣母女與一名大學生間錯綜複雜的三角關係,導演藉由不倫戀帶出香港社會背後的騷動不安;後者則是聚集威尼斯影后鞏俐、趙又廷、小田切讓等黃金卡司,描述 1941 年發生在上海蘭心大戲院的間諜故事。
從外媒評價來看,雖然《蘭心大劇院》依然深具婁燁的典型風格,聚焦於小人物的坎坷命運,可似乎並不對外媒的口味,但幾乎一致推崇鞏俐的亮眼表現。而《繼園臺七號》是首次入圍威尼斯主競賽的華語動畫,也幸運地拿下威尼斯最佳劇本獎,導演在致詞時也提及自己成長時的香港以及目前香港失去自由的處境。
可惜的是,這次影展開幕片——由《小偷家族》拿下金棕櫚的導演枝裕和新作《真相》、史嘉蕾喬韓森和亞當崔佛主演、諾亞鮑姆巴赫執導的 Netflix 原創電影《婚姻故事》,男神布萊德彼特監製兼主演的科幻片《星際救援》、強尼戴普以及羅伯派汀森合作的政治電影《等待野蠻人》皆抱憾而歸。
以下為主競賽得獎名單:
【主競賽】
金獅獎:《小丑》,陶德菲利普,美國
評審團大獎:《軍官與間諜》,羅曼波蘭斯基,法國
最佳導演(銀獅獎):《千日千夜》,羅伊安德森,瑞典、德國、挪威
最佳男演員:《馬丁伊登》,路卡馬林內利,義大利、法國
最佳女演員:《Gloria Mundi》,愛莉安艾絲柯莉德,法國
最佳劇本:《繼園臺七號》,楊凡,香港
評審團特別獎:《The Mafia Is No Longer What It Used to Be》,法蘭科馬雷斯卡,義大利
最佳新人演員:《Babyteeth》,托比瓦勒斯,澳洲
未來之獅(最佳首部):《You Will Die at 20》
榮譽金獅獎:西班牙導演佩卓阿莫多瓦、英國演員茱麗安德魯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