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葛瀚中學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葛瀚中學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葛瀚中學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葛瀚中學歷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孔繁錦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中學生應該關心政治嗎? 104.11月 康軒元氣誌雜誌 名人來開講 孔繁錦醫師 「不要相信那些標語、口號,不要被那些政客給騙了,他們都是說一套做一套,人前人後兩樣嘴臉。」 「學生就是要好好讀書,其他不要管太多,先把書讀好,救國救民等長大再說。」 「很多事情你還太小,等長大了就明白。」 ...

  • 葛瀚中學歷 在 孔繁錦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9-16 13:10:51
    有 95 人按讚


    中學生應該關心政治嗎?
    104.11月 康軒元氣誌雜誌
    名人來開講 孔繁錦醫師

    「不要相信那些標語、口號,不要被那些政客給騙了,他們都是說一套做一套,人前人後兩樣嘴臉。」
    「學生就是要好好讀書,其他不要管太多,先把書讀好,救國救民等長大再說。」
    「很多事情你還太小,等長大了就明白。」
    「囡仔郎懂啥?嘎郎宫撒媽政治!」
    「學生囡仔欉政治,攏洗去宏利用啦!」

    家長、老師和整個社會都相信,青年學子既單純、無知又好騙。因此竭力隔離保護,希望孩子遠離政治這個大染缸,萬惡的淵藪。
    教科書上, 歌詠的都是文天祥、史可法之類的烈士完人,或是周公、管仲或子產等古聖級的政治家,完全脫離現實,對近代史或政治事件著墨相對含糊。
    其實無需大人煩惱,現在願意花時間關心政治的年輕人只是少數。他們會問;「搞清楚課綱史觀又如何?對我現在的生活、將來的收入有什麼好處?我又不從政,誰當選、誰下臺,干我什麼事?我讀書、打工、玩社團追女朋友都沒時間了,誰有那個閒工夫管政治,考試又不考!」
    這是很可惜的事,因為政治就是「眾人之事」,你不理政治,政治可會理你呢!舉凡法規政策、基礎建設、民生物資和教育福利,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每一個細節都來自政治。何況我們何其有幸,生長在一個自由民主的國家,可以行使我們的參政權,選出各級首長與代議士,確保政治為我們人民所掌握。這可是多少先賢先烈拚命衝殺才爭取到的甘美果實呀!我們有義務要讓這自由民主的花朵不凋謝,因此當然要對自己周遭的政治環境,盡可能了然於胸。
    對政治無知的小孩,就像溫室裡的花朵、對大野狼陌生的小紅帽或是沒看過紡錘的睡美人。大人不僅不應該過度保護,反而更要循循善誘、傾囊相授、善盡教育天職。在這過程當中,家長與老師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克制自己頻頻想將孩子「洗腦」的衝動,是如何在提供孩子全面充足資訊的同時,還能保持自己客觀中立的態度。
    企圖「洗腦」乃人之常情,大人經常自以為是,想要將自己認為正確的、重要的和美好的一切,強行灌入小孩腦海。但是請問這些家長老師,自己所能掌握的資訊是否「全面充足」?態度是否「客觀中立」? 如果大人自己頭腦不清楚,整天陷在意識形態的糾葛廝殺中、只問藍綠不分是非的話,那他們傳遞給孩子的訊息一定也會扭曲失真。
    所幸,這是一個行動上網的時代,一切快速、直接且透明,知識不再被威權體制寡占壟斷,你們可以直接上網了解歷史與時事,而非透過課綱或者教科書。真理越辯越明,因為可以各自旁徵博引,從浩瀚史堆中挖掘證據。
    最後,要呼籲中學生,未來記得要踴躍投票。多少年輕人不滿現實、唾棄黑箱、厭惡大老裙帶和高喊世代剝削?但是很對不起,年輕人一直都是投票率最低的一群,就算把投票年齡降到十八歲又如何?不投票,等於放任既得利益的政客們繼續掌權,宰割你們的未來。
    是的,中學生應該關心政治,因為政治將決定你當下安身立命所在的座標與方向,決定你生涯發展的物質條件、教育資源、醫療保健、經濟大環境、和平或戰爭……。好的政治帶你上天堂;壞的政治使得民不聊生,禍起蕭牆誘發一切人性卑劣的醜陋面,最後只能亡命天涯,淪為海上漂流的難民。

  • 葛瀚中學歷 在 擁抱你的內在小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05-10 22:18:56
    有 122 人按讚

    再看一次,再複習一下,繼續往前走。
    ~ ~ ~ ~ ~ ~ ~ ~ ~ ~ ~ ~
    賴佩霞,回家的路,不走不行。
    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是在經驗愛;從與原生家庭的關係燃起愛;愛自己,愛生命。我問賴佩霞:“回家的路,你會偶爾走得累嗎?”她笑著回答說:“這不是累不累的問題,而是不走不
    行。”
    在還沒看見自己的慈悲與愛的時候,她是不會滿意的。因為她喜歡有能力愛人的賴佩霞;有能力愛人是--凡事都能夠以自己最好的一面來給予他人支持,這是一種慈悲的情懷,能夠做到這樣,一個人才會喜歡自己。
    賴佩霞認為,能夠看見自己擁有甚麼的人,才有感恩的能力。可現今,很多人都缺乏感恩的能力,要知道,能夠擁有任何的東西,都不是必然的,所以,要感恩那些帶給你這些事與物的人。否則,一味的埋怨自己有多匱乏,老天爺能回應給你的,就是匱乏的人生。
    ●爭執,是為了捍衛家族信念
    記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甚麼會產生不和諧的氛圍,狀況?關係中的衝突,都源自原生家庭嗎?
    賴佩霞:主要的因素跟我們從小的生長環境有關。小時候,我們看到父母如何應對進退,加上自己比較愛哪一方,就會認同對方的觀點與做法。孩子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但為了生存,就必須要認同那個給自己食物的人,這是很自然的。所以,我們待人處世或與人互動,很大部分是來自於從小接觸到的環境。
    其二,價值觀。當我們建立起價值觀後就開始評斷好與壞。人與人不和氣,都是在捍衛自己的價值觀。比如,有些人如果從小長輩教導他喝酒是不好的行為,長大後,就會認為喝酒是一件糟糕的事情。所以,人與人發生爭執,就是在捍衛家族的信念。很多夫妻爭吵,多半與現實沒有關係,而都是為了概念而爭得水火不容。如果把這些種在腦子裡的價值觀或信念拿掉,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簡單,輕鬆多了。
    ●因為痛,所以願意向生命學習
    記者:當面臨問題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認為是別人的錯而造成,要讓一個人接受或明白“外面的世界是內在的小宇宙”似乎不容易。您認為,會是甚麼契機引導一個人把往外指的手指收回來,而開始往內看?
    賴佩霞:每個人的狀態不一樣。對我來說,我已經活得太痛苦了。前一段婚姻讓我痛苦,我發現那樣的方式並沒有為我帶來比較好的結果。於是,我開始思考,到底我的生命,我的婚姻出了甚麼問題?為甚麼大家渴望的兩性關係的和諧相處我沒辦法做到?
    因為很痛了,所有解決問題的招數都行不通了,我才願意重新學習。此外,也因為希望自己能夠活出不一樣的生命來,我開始向生命學習。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我進入的學習系統如心理學或身心靈,讓我透過了解人性而更了解自己,看到自己原來有很多以前沒有看到的盲點。人與人很難在關係裡願意看到自己的黑暗面並自我反省,因無論是在夫妻關係還是工作上,都存在著權力鬥爭。
    ●痛,讓生命有深度,厚度
    記者:所以,痛是關鍵?
    賴佩霞:因為痛,所以才會成長。我們的生命狀態遠比自己想像的偉大。我們可以呈現的浩瀚程度,遠大於我們的想像,可是,我們不要有深度的自己,我們只希望老天爺按照自己的方式給予,而不是去接受老天爺給我們祂認為對我們最好的方式。這就是人。
    我認為,痛,是老天爺給我們的禮物;痛,讓我們的生命越來越開闊,越來越有深度,厚度。
    ●父母不快樂,孩子也不敢快樂
    記者:往內看是一門藝術,這過程做不好可能會落入自責或產生更大的推開力量。您認為,人們在這過程中,需要對自己持有一個怎樣的心態,才能把看似遺憾的,挫敗的事情,化作人生一道美麗的風景?
    賴佩霞:每一個人都會自責。小孩永遠認為,這世界的任何問題根源都是自己的錯,如父母吵架是因為自己不乖。小孩會很自然地認為,自己就是世界宇宙的中心,世界不好皆因自己的問題。心智沒有長大,就會一直停留在自責裡,所以,當長大以後,我們經常自責,在某個程度上,我們停留在像個孩子一樣的心智。
    痛苦是要強迫我們成長的關鍵。因為太苦了,所以我們必須尋找另一個管道來看到世界的美。如果孩子從小接觸的父母是比較正向思考的,長大後碰到挫折也比較能正向思考。然而,因為長輩活得辛苦,經濟能力較差,加上沒有機會上心靈成長的課,很容易就往負面的方向思考,孩子自然耳濡目染。
    孩子對父母親有很深的忠誠。父母親的人生若很悲苦,孩子也不敢擁有一段幸福的親密關係。此外,即便孩子賺了錢,也會讓自己待在悲苦裡面,因為我們深愛自己的父母親。所以,父母不快樂,孩子也不敢快樂。
    父母不懂怎樣教導自己的孩子要快樂,因為他們也困在愁雲慘霧中。尤其東方女性,更是活得很壓抑,她們的苦,不是現代人能懂的。很多人都說,一個女人生過孩子就知道做媽媽有多辛苦,但我認為,上一代的母親的苦,我們這一代人還是無法感同身受。
    要活出一個有別於自己父母的人生,需要很大的勇氣。這力量是要從無意識中慢慢冒出來的。
    ●孩子對父母的非理性忠誠
    記者:為甚麼孩子會忠誠於父母的“不好”?
    賴佩霞:忠誠沒有好或不好。有些人明明娶了一個很好的太太,事業也發展得很好,但就是把自己的人生搞得很糟糕,就是因為忠誠於父母親的悲苦。他若有不快樂的父母,自己又怎麼快樂起來。所以很多孩子心裡面經常有一把聲音--父母親開心,我就會開心了!
    這樣的忠誠,是非理性的。
    再說,許多的家庭在發生苦難時,家人都會告訴孩子,家裡很苦,你能夠消遙嗎?孩子若在苦難時表現快樂,大人會責備他不懂事。這都給了孩子很大的壓力與自責,並把人們框在受苦的角色裡。會說這話的人,其實自己也不快樂,也不懂得怎麼快樂起來,所以,這人也認為別人不配擁有快樂。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你怎麼辦?你是否有勇氣讓自己活得不一樣?
    ●讓父母親做自己
    記者:當事人若懂得轉念是不是比較重要?
    賴佩霞:不只是轉念,有很多比較深的無意識,是我們必須去看到的。如果沒有處理好無意識,如果不能真正榮耀自己的父母親,讓父母親回到自己的位置做他們自己,轉念是很困難的事情。
    人活在無意識或潛意識裡,尤其是集體的無意識,是很難靠自己走出來。參加課程可以有所改變,我的人生能夠有這麼大的轉變,都是靠課程和老師的陪伴走過來。
    ●改變,是很大的承諾
    記者:接觸過那麼多課程,你怎麼辨識,哪一個適合你的?對你有助益的?
    賴佩霞:我一直相信這顆心。改變的意念很重要,當我發出“我真的要改變”的訊號,老天爺就會用各種方式把我帶到該去的人的身邊。
    很多人成天說要改變,但是,通常只是隨便說說而已。幸福呢,就像減肥一樣,一旦要賦予行動就會退縮。想要幸福的念頭也一樣,一旦說要幸福就得改變自己,就會埋怨為甚麼需要作出改變的不是對方。
    改變,是對自己許下的一個很大的承諾。老天爺不會逼你去改變,如果你要在一個無意識的日子裡受苦,他會成全了。但要記得,老天爺把你生下來不是為了受苦的。
    我們去上一些課程學到的新東西,剛開始都是一個概念,過後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內化,才能改變習慣系統。老天爺在這過程不斷地試煉我,祂一直讓我看到事實的真相,這真相,不是我想出來的,而是,它是甚麼就是甚麼。
    ●成熟的觀察,會看到不成熟的自己
    記者:你寫過一段文字--“我們得到的,都是自己給出去的”。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給出去的明明是愛,得到的卻是背叛或遺棄,這又是怎麼回事?
    賴佩霞:在修行的道路上,我發現,如果自己給出去的是建設性的意識,回來的一定是建設性的意識,反之亦然。然而,如果你認為自己給出去的是善,得到的卻是背叛,很有可能,這裡面的動機或起心動念需要再觀照,因為這裡頭可能有很多陰暗面是自己看不到,或不願意去看的。成熟的觀察,一定會看到自己不成熟的地方。
    ●經過焠煉,才能擁有最好的人生
    記者:有些人會認為,在一段“失敗”的婚姻裡,對方是自己在不對的時間遇到的錯的那個人。在您個人的經驗裡頭,您認為,生命中遇到的人,發生的事,有對或錯,或可以用對或錯來說嗎?
    賴佩霞:對與錯,是自己想像的。你要自己想要的,還是得到老天爺認為給你最好的?老天爺要讓你成為最好的那個自己以前,必須要讓你先經過焠煉。祂要給你一段很好的婚姻,但如果你嘴巴很壞,再好的婚姻也會給你毀壞。
    經過第一段婚姻,我才看到自己有多傲慢,在兩性關係裡有多少的不懂。一段婚姻出問題,不光是別人的問題,而是有一部分的自己沒有被看到。當看到了,進入第二段親密關係時,我才可以修正,超越以往的習慣。但是,我在第一段婚姻經歷著挑戰的時候,若別人如此告訴我,我是聽不進去的,因為我認為自己一定是對的那個。
    ●跳脫原生家庭的制約
    記者:關係是一面鏡子。如何從這面鏡子看見內在那個被隱藏起來的自己?
    賴佩霞:要有覺知,覺察,要知道情緒背後的起心動念。與對方爭執或辯駁,是想要羞辱對方,還是表示自己比對方更優秀,更厲害。坦白說,我們很少在一段健康的兩性關係裡成長,因為父母親的愛是用指責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愛有很多嚴厲的指控,我們不能要求他們用別的方式來表達愛,因為他們不懂得用甚麼方式表達愛。
    要有理想的親密關係,不是要求父母親去改變他們,而是改變自己。我們能否跳脫原生家庭,從父母親的相處模式中學習與人相處?如果父母親不曉得溝通,那我們就學習溝通;如果父母總是有很多憤怒,我們就要學習處理憤怒的方式。讓自己與伴侶的關係是正向的滋養,是互補的,支持的,這都是需要學習的功課。
    ●處理自己與內在父母的關係
    記者:為甚麼當一個人與父母的關係不和諧時,會影響自己在金錢、婚姻、事業方面也不順心?
    賴佩霞:母親是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人,而父親則是把我們介紹給這個世界的人。一旦我們跟父親的關係不好,就會充滿憤怒,要走進社會就比較困難。當我們與父母親的關係存在著憤怒的時候,會很容易的將自己對父親的概念與想法投射在男主管身上,與母親的關係不好,感情就不順利,生活當中還會有許多小麻煩。
    倘若我們與父母親的關係和好了,對事情的看法會變得透徹,如處理工作上的問題,能夠很清楚的看到事情的狀態,而不是勾起自己的情緒。情緒,都是來自孩提時儲存下來的,那是我們的內在小孩,讓我們看到自己對父母的不滿。
    把自己與父母的關係處理好,就能產生好好照顧自己的力量,而不是渴望或依賴別人的照顧。能夠照顧自己的人,才有能力支持其他人,並透過這份支持建立好人際關係。這裡說的與父母的關係,是我們心裡面的父母。若搞不清楚這概念,會導致傷口更撕裂。
    父母親在過去都活在巨大的傷痛裡,他們要活下來必須要拒絕或否認一些事情,他們不能夠看見自己有多麼的殘酷,否則,會很痛苦,很自責。
    處理內在的父母,需要透過一些課程的帶領,才能較順利的把內在糾結的情懷處理好,這樣一來,面對父母親時就不會有壓抑的情緒或不滿,而他們在自己眼前就是純淨的父母。同時,也能理解到,他們的爭吵或憤怒是他們的事情,這不代表冷漠,而是自己能與他們同在,卻不被他們的情緒攪動。
    ●讓靈魂開往和平的方向
    記者:您在《回家》這本書談的,是否除了屋簷下的這個家,還包括其他層面的家?
    賴佩霞:是的;回到原生家庭的家,回到心靈的家,回到源頭,也就是永生的家。首先要回到孕育自己的家,因為那是與自己糾葛最深的家。回到原生家庭的家與父母親和解,心才寬鬆,才能回到自己的心,與自己的身體在一起,好好照顧自己,知道甚麼才是對自己好的。
    能夠把照顧好的人,他身邊的人才能分享到那份快樂、恬靜與平安。如果自己的感覺是受委屈的,就會帶著目的去付出,想要有回報是一個陷阱,這等同於把自己快樂與否的責任交給別人。
    心若安住了,別人也會獲得支持。在回到永生的家之前,要心安理得的在這世界走一趟,讓靈魂看到自己的美好,良善,並明白自己這一生究竟為何來到這世界。唯有沒有遺憾的離去,靈魂開往的那個地方,一定是和平的方向。

  • 葛瀚中學歷 在 擁抱你的內在小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3-10-13 18:21:41
    有 122 人按讚

    賴佩霞,回家的路,不走不行。
    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是在經驗愛;從與原生家庭的關係燃起愛;愛自己,愛生命。我問賴佩霞:“回家的路,你會偶爾走得累嗎?”她笑著回答說:“這不是累不累的問題,而是不走不
    行。”

    在還沒看見自己的慈悲與愛的時候,她是不會滿意的。因為她喜歡有能力愛人的賴佩霞;有能力愛人是--凡事都能夠以自己最好的一面來給予他人支持,這是一種慈悲的情懷,能夠做到這樣,一個人才會喜歡自己。

    賴佩霞認為,能夠看見自己擁有甚麼的人,才有感恩的能力。可現今,很多人都缺乏感恩的能力,要知道,能夠擁有任何的東西,都不是必然的,所以,要感恩那些帶給你這些事與物的人。否則,一味的埋怨自己有多匱乏,老天爺能回應給你的,就是匱乏的人生。

    ●爭執,是為了捍衛家族信念
    記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甚麼會產生不和諧的氛圍,狀況?關係中的衝突,都源自原生家庭嗎?

    賴佩霞:主要的因素跟我們從小的生長環境有關。小時候,我們看到父母如何應對進退,加上自己比較愛哪一方,就會認同對方的觀點與做法。孩子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但為了生存,就必須要認同那個給自己食物的人,這是很自然的。所以,我們待人處世或與人互動,很大部分是來自於從小接觸到的環境。

    其二,價值觀。當我們建立起價值觀後就開始評斷好與壞。人與人不和氣,都是在捍衛自己的價值觀。比如,有些人如果從小長輩教導他喝酒是不好的行為,長大後,就會認為喝酒是一件糟糕的事情。所以,人與人發生爭執,就是在捍衛家族的信念。很多夫妻爭吵,多半與現實沒有關係,而都是為了概念而爭得水火不容。如果把這些種在腦子離的價值觀或信念拿掉,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簡單,輕鬆多了。

    ●因為痛,所以願意向生命學習
    記者:當面臨問題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認為是別人的錯而造成,要讓一個人接受或明白“外面的世界是內在的小宇宙”似乎不容易。您認為,會是甚麼契機引導一個人把往外指的手指收回來,而開始往內看?

    賴佩霞:每個人的狀態不一樣。對我來說,我已經活得太痛苦了。前一段婚姻讓我痛苦,我發現那樣的方式並沒有為我帶來比較好的結果。於是,我開始思考,到底我的生命,我的婚姻出了甚麼問題?為甚麼大家渴望的兩性關係的和諧相處我沒辦法做到?

    因為很痛了,所有解決問題的招數都行不通了,我才願意重新學習。此外,也因為希望自己能夠活出不一樣的生命來,我開始向生命學習。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我進入的學習系統如心理學或身心靈,讓我透過了解人性而更了解自己,看到自己原來有很多以前沒有看到的盲點。人與人很難在關係裡願意看到自己的黑暗面並自我反省,因無論是在夫妻關係還是工作上,都存在著權力鬥爭。

    ●痛,讓生命有深度,厚度
    記者:所以,痛是關鍵?

    賴佩霞:因為痛,所以才會成長。我們的生命狀態遠比自己想像的偉大。我們可以呈現的浩瀚程度,遠大於我們的想像,可是,我們不要有深度的自己,我們只希望老天爺按照自己的方式給予,而不是去接受老天爺給我們祂認為對我們最好的方式。這就是人。

    我認為,痛,是老天爺給我們的禮物;痛,讓我們的生命越來越開闊,越來越有深度,厚度。

    ●父母不快樂,孩子也不敢快樂
    記者:往內看是一門藝術,這過程做不好可能會落入自責或產生更大的推開力量。您認為,人們在這過程中,需要對自己持有一個怎樣的心態,才能把看似遺憾的,挫敗的事情,化作人生一道美麗的風景?

    賴佩霞:每一個人都會自責。小孩永遠認為,這世界的任何問題根源都是自己的錯,如父母吵架是因為自己不乖。小孩會很自然地認為,自己就是世界宇宙的中心,世界不好皆因自己的問題。心智沒有長大,就會一直停留在自責裡,所以,當長大以後,我們經常自責,在某個程度上,我們停留在像個孩子一樣的心智。

    痛苦是要強迫我們成長的關鍵。因為太苦了,所以我們必須尋找另一個管道來看到世界的美。如果孩子從小接觸的父母是比較正向思考的,長大後碰到挫折也比較能正向思考。然而,因為長輩活得辛苦,經濟能力較差,加上沒有機會上心靈成長的課,很容易就往負面的方向思考,孩子自然耳濡目染。

    孩子對父母親有很深的忠誠。父母親的人生若很悲苦,孩子也不敢擁有一段幸福的親密關係。此外,即便孩子賺了錢,也會讓自己待在悲苦裡面,因為我們深愛自己的母親。所以,父母不快樂,孩子也不敢快樂。

    父母不懂怎樣教導自己的孩子要快樂,因為他們也困在愁雲慘霧中。尤其東方女性,更是活得很壓抑,她們的苦,不是現代人能懂的。很多人都說,一個女人生過孩子就知道做媽媽有多辛苦,但我認為,上一代的母親的苦,我們這一代人還是無法感同身受。

    要活出一個有別於自己父母的人生,需要很大的勇氣。這力量是要從無意識中慢慢冒出來的。

    ●孩子對父母的非理性忠誠
    記者:為甚麼孩子會忠誠於父母的“不好”?
    賴佩霞:忠誠沒有好或不好。有些人明明娶了一個很好的太太,事業也發展得很好,但就是把自己的人生搞得很糟糕,就是因為忠誠於父母親的悲苦。他若有不快樂的父母,自己又怎麼快樂起來。所以很多孩子心裡面經常有一把聲音--父母親開心,我就會開心了!

    這樣的忠誠,是非理性的。

    再說,許多的家庭在發生苦難時,家人都會告訴孩子,家里很苦,你能夠消遙嗎?孩子若在苦難時表現快樂,大人會責備他不懂事。這都給了孩子很大的壓力與自責,並把人們框在受苦的角色裡。會說這話的人,其實自己也不快樂,也不懂得怎麼快樂起來,所以,這人也認為別人不配擁有快樂。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你怎麼辦?你是否有勇氣讓自己活得不一樣?

    ●讓父母親做自己
    記者:當事人若懂得轉念是不是比較重要?
    賴佩霞:不只是轉念,有很多比較深的無意識,是我們必須去看到的。如果沒有處理好無意識,如果不能真正榮耀自己的父母親,讓父母親回到自己的位置做他們自己,轉念是很困難的事情。

    人活在無意識或潛意識裡,尤其是集體的無意識,是很難靠自己走出來。參加課程可以有所改變,我的人生能夠有這麼大的轉變,都是靠課程和老師的陪伴走過來。

    ●改變,是很大的承諾
    記者:接觸過那麼多課程,你怎麼辨識,哪一個適合你的?對你有助益的?

    賴佩霞:我一直相信這顆心。改變的意念很重要,當我發出“我真的要改變”的訊號,老天爺就會用各種方式把我帶到該去的人的身邊。

    很多人成天說要改變,但是,通常只是隨便說說而已。幸福呢,就像減肥一樣,一旦要賦予行動就會退縮。想要幸福的念頭也一樣,一旦說要幸福就得改變自己,就會埋怨為甚麼需要作出改變的不是對方。

    改變,是對自己許下的一個很大的承諾。老天爺不會逼你去改變,如果你要在一個無意識的日子裡受苦,他會成全了。但要記得,老天爺把你生下來不是為了受苦的。

    我們去上一些課程學到的新東西,剛開始都是一個概念,過後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內化,才能改變習慣系統。老天爺在這過程不段的試練我,祂一直讓我看到事實的真相,這真相,不是我想出來的,而是,它是甚麼就是甚麼。

    ●成熟的觀察,會看到不成熟的自己
    記者:你寫過一段文字--“我們得到的,都是自己給出去的”。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給出去的明明是愛,得到的卻是背叛或遺棄,這又是怎麼回事?

    賴佩霞:在修行的道路上,我發現,如果自己給出去的是建設性的意識,回來的一定是建設性的意識,反之亦然。然而,如果你認為自己給出去的是善,得到的卻是背叛,很有可能,這裡面的動機或起心動念需要再觀照,因為這裡頭可能有很多陰暗面是自己看不到,或不願意去看的。成熟的觀察,一定會看到自己不成熟的地方。

    ●經過焠煉,才能擁有最好的人生
    記者:有些人會認為,在一段“失敗”的婚姻裡,對方是自己在不對的時間遇到的錯的那個人。在您個人的經驗裡頭,您認為,生命中遇到的人,發生的事,有對或錯,或可以用對或錯來說嗎?

    賴佩霞:對與錯,是自己想像的。你要自己想要的,還是得到老天爺認為給你最好的?老天爺要讓你成為最好的那個自己以前,必須要讓你先經過焠煉。祂要給你一段很好的婚姻,但如果你嘴巴很壞,再好的婚姻也會給你毀壞。

    經過第一段婚姻,我才看到自己有多傲慢,在兩性關係裡有多少的不懂。一段婚姻出問題,不光是別人的問題,而是有一部分的自己沒有被看到的。當看到了,進入第二段親密關係時,我才可以修正,超越以往的習慣。但是,我在第一段婚姻經歷著挑戰的時候,若別人如此告訴我,我是聽不進去的,因為我認為自己一定是對的那個。

    ●跳脫原生家庭的制約
    記者:關係是一面鏡子。如何從這面鏡子看見內在那個被隱藏起來的自己?

    賴佩霞:要有覺知,覺察,要知道情緒背後的起心動念。與對方爭執或辯駁,是想要羞辱對方,還是表示自己比對方更優秀,更厲害。坦白說,我們很少在一段健康的兩性關係裡成長,因為父母親的愛是用指責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愛有很多嚴厲的指控,我們不能要求他們用別的方式來表達愛,因為他們不懂得用甚麼方式表達愛。

    要有理想的親密關係,不是要求父母親去改變他們,而是改變自己。我們能否跳脫原生家庭,從父母親的相處模式中學習與人相處?如果父母親不曉得溝通,那我們就學習溝通;如果父母總是有很多憤怒,我們就要學習處理憤怒的方式。讓自己與伴侶的關係是正向的滋養,是互補的,支持的,這都是需要學習的功課。

    ●處理自己與內在父母的關係
    記者:為甚麼當一個人與父母的關係不和諧時,會影響自己在金錢、婚姻、事業方面也不順心?

    賴佩霞:母親是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人,而父親則是把我們介紹給這個世界的人。一旦我們跟父親的關係不好,就會充滿憤怒,要走進社會就比較困難。當我們與父母親的關係存在著憤怒的時候,會很容易的將自己對父親的概念與想法投射在男主管身上,與母親的關係不好,感情就不順利,生活當中還會有許多小麻煩。

    倘若我們與父母親的關係和好了,對事情的看法會變得透徹,如處理工作上的問題,能夠很清楚的看到事情的狀態,而不是勾起自己的情緒。情緒,都是來自孩提時儲存下來的,那是我們的內在小孩,讓我們看到自己對父母的不滿。

    把自己與父母的關係處理好,就能產生好好照顧自己的力量,而不是渴望或依賴別人的照顧。能夠照顧自己的人,才有能力支持其他人,並透過這份支持建立好人際關係。這裡說的與父母的關係,是我們心裡面的父母。若搞不清楚這概念,會導致傷口更撕裂。

    父母親在過去都活在巨大的傷痛裡,他們要活下來必須要拒絕或否認一些事情,他們不能夠看見自己有多麼的殘酷,否則,會很痛苦,很自責。

    處理內在的父母,需要透過一些課程的帶領,才能較順利的把內在糾結的情懷處理好,這樣一來,面對父母親時就不會有壓抑的情緒或不滿,而他們在自己眼前就是純淨的父母。同時,也能理解到,他們的爭吵或憤怒是他們的事情,這不代表冷漠,而是自己能與他們同在,卻不被他們的情緒攪動。

    ●讓靈魂開往和平的方向
    記者:您在《回家》這本書談的,是否除了屋簷下的這個家,還包括其他層面的家?

    賴佩霞:是的;回到原生家庭的家,回到心靈的家,回到源頭,也就是永生的家。首先要回到孕育自己的家,因為那是與自己糾葛最深的家。回到原生家庭的家與父母親和解,心才寬鬆,才能回到自己的心,與自己的身體在一起,好好照顧自己,知道甚麼才是對自己好的。

    能夠把照顧好的人,他身邊的人才能分享到那份快樂、恬靜與平安。如果自己的感覺是受委屈的,就會帶著目的去付出,想要有回報是一個陷阱,這等同於把自己快樂與否的責任交給別人。

    心若安住了,別人也會獲得支持。在回到永生的家之前,要心安理得的在這世界走一趟,讓靈魂看到自己的美好,良善,並明白自己這一生究竟為何來到這世界。唯有沒有遺憾的離去,靈魂開往的那個地方,一定是和平的方向。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