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著名雕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著名雕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著名雕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著名雕像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9萬的網紅明周文化 MP Weekl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華爾街銅牛之父逝世】踏入牛年,股票市場熱烈,創作紐約華爾街地標「華爾街銅牛」(Charging Bull)銅像的意大利雕塑家Arturo Di Modica,日前在其家鄉西西里病逝,享年80歲。 1941年,Arturo Di Modica在意大利西西里出生,18歲就獨自到佛羅倫斯學習雕塑,追尋...

 同時也有3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頤和園是清朝的皇家行宮和大型皇家園林,位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西北,占地290公頃(合4400畝)。頤和園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原名清漪園)、重建於光緒年間,曾屬於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園之一。頤和園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是中國園林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1998年,頤和園被評為世界文...

著名雕像 在 尼胖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26 12:50:45

(已開獎)男生們 你們對自己的蛋蛋了解多少呢? 除了被踢到很痛之外 蛋蛋其實也有點學問在哦!  你一定不知道,男生的蛋蛋其實高低不同! 蛋蛋在胚胎發育過程中 大部分時間是在腹腔內 當男性胎兒逐漸發育,蛋蛋便會下降 右側蛋蛋下降要比左側略晚 左側蛋蛋往往最先降入陰囊  但也發現...

著名雕像 在 明周文化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03 12:57:53

【華爾街銅牛之父逝世】創作紐約華爾街地標「華爾街銅牛」(Charging Bull)銅像的意大利雕塑家Arturo Di Modica,日前在其家鄉西西里病逝,享年80歲。​ ​ 1941年,Arturo Di Modica在意大利西西里出生,18歲就獨自到佛羅倫斯學習雕塑,追尋夢想。1970年,他...

著名雕像 在 米粒翼視界|西班牙·語言·文化·美食·旅遊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3 14:31:36

【米粒西生活:聖誕節】 上一篇的便便木棍,反應很好誒!!!原來大家都口味這麼重,愛這一味呀!😏🎄 今天平安夜,就來加碼放送吧!🙈🙈 加泰隆尼亞這一區的聖誕節真的是屎味濃濃誒。💩💩💩🎄🎄🎄上次講的便便木棍,你知道要怎麼讓他大出禮物嗎?除了拿細木棍打他,讓他大出便便來之外,還要有一個通關密語呢!🤣🤣...

  • 著名雕像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21 12:29:58
    有 117 人按讚

    【華爾街銅牛之父逝世】踏入牛年,股票市場熱烈,創作紐約華爾街地標「華爾街銅牛」(Charging Bull)銅像的意大利雕塑家Arturo Di Modica,日前在其家鄉西西里病逝,享年80歲。

    1941年,Arturo Di Modica在意大利西西里出生,18歲就獨自到佛羅倫斯學習雕塑,追尋夢想。1970年,他移居到美國紐約,繼續鑽研藝術,創作雕塑。他在1989年製成的「華爾街銅牛」是他最有名的作品。

    「華爾街銅牛」本來是Arturo Di Modica的遊擊街頭藝術裝置,1989年,他未經批准就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外安置重達3200公斤的巨型銅牛像。他表示,銅牛像是表揚1987年股災後「美國人民的堅強和力量」,也寄望美國人走出經濟低谷。警察最初一度把銅牛沒收,但因公眾的強烈抗議,市政府容許銅牛重新安置於紐約曼哈頓滾球綠地公園(Bowling Green)。

    自此,「華爾街銅牛」成為了紐約人氣地標、遊客必看景點,但亦因為銅牛像成為了華爾街以至資本主義的象徵,經常被塗污損毀。最近一次銅牛受到破壞是在2019年,有男人用班祖琴打擊銅像以致其牛角凹陷,Arturo Di Modica其後也有親自到場修補。

    2017年國際婦女節前一天,另一華爾街著名雕像「無畏女孩」(Fearless Girl)安置在「華爾街銅牛」前,與銅牛像面對面。此舉引起Arturo Di Modica不滿,他指責「無畏女孩」破壞了銅牛像的正面意義,威脅提告。結果,2018年年尾,「無畏女孩」移至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前方現址。

    部份圖片:法新社
    - - -
    明周推介:
    【專訪全文】Sing To Heal 岑寧兒:我不是刻意去寫治癒的歌,音樂本身是治癒的
    http://bit.ly/37tNOBe
    【專訪】本地保育教育「開荒牛」 李浩然:城市發展需要保育
    https://bit.ly/2NJRpny
    - - -
    ◢ 緊貼明周文化 ◣
    IG: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G: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華爾街銅牛 #Chargingbull #Fearlessgirl #Wallst #Wallstreet #ArturoDiModica #art #sculpture #明周藝文 #我就是我

  • 著名雕像 在 Beginnero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08 17:55:00
    有 48 人按讚

    【是陰謀論還是平行宇宙?|#甚麼是曼德拉效應】
    #比卡超 的尾巴是甚麼色?KitKat中間有連接號嗎?蘇格蘭威士忌品牌是Johnny Walker還是Johnnie Walker?著名雕像《#沉思者》的手是扶住額頭,還是托住下巴?

    https://beginneros.com/triviaDetail.php?trivia_id=1181

    #曼德拉效應 是十分熱門的話題,許多人認為這只是 #陰謀論 或都市傳說,有些人卻堅持是 #平行宇宙 的出現。究竟甚麼是曼德拉效應呢?

    曼德拉效應 (Mandela Effect) 是由美國超能力研究者Fiona Broome在2010年提出的。當時她聲稱自己非常確定,記憶中南非總統 #曼德拉 已經一早在監獄中死亡,但是現實上曼德拉在2010年仍然在生,甚至在2013年才過世。

    結果這引起廣大迴響,許多人也聲稱自己有同樣的錯覺,並且在任何媒體也找不到相關的新聞或證據,而出現了「曼德拉效應」一詞。人們紛紛找出更多例子,嘗試證明這個效應是確實存在。

    支持者認為這與平行宇宙有關,甚至有人提出與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CERN 有關,認為是他們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影響了空間和時間。不過,這個說法並沒有得到科學研究證明和證據。

    亦有很多反對者堅持人們在閱讀陰謀論時,#潛意識 地捏造了曼德拉效應的記憶,而相信了自己的記憶從一開始就存在,結果出現集體記憶出錯。

    無論你對曼德拉效應支持與否,相信只要和朋友說到這個話題,定必引起一番爭論。你又有沒有哪些和其他人不同的記憶呢?
    ------------------------
    <想每日閱讀冷知識?將專頁設為搶先看吧!>
    ◆ 網站:https://www.beginneros.com/
    ◆ Youtube:https://goo.gl/OEJrGt
    ◆ Instagram:@beginneros

  • 著名雕像 在 KK旅世界 K's journe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9-28 20:42:00
    有 56 人按讚

    聽說來摸這位帥哥的皮鞋,就能金榜題名進哈佛?
    那我一次摸兩邊,祈求名利雙收😂😂😂

    #波士頓觀光客行程
    #哈佛大學捐助者銅像
    #全美著名雕像之一
    #當天可能跟未來的馬克祖克柏或比爾蓋茲擦身而過

  • 著名雕像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5-03 08:00:00

    頤和園是清朝的皇家行宮和大型皇家園林,位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西北,占地290公頃(合4400畝)。頤和園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原名清漪園)、重建於光緒年間,曾屬於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園之一。頤和園素以人工建築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於世,是中國園林藝術頂峰時期的代表。1998年,頤和園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為主,昆明湖占頤和園總面積的四分之三。除了湖山,還有殿堂景區、耕織圖景區。重要建築集中在萬壽山南北中軸線上。萬壽山分為前山、後山兩部分,前山自東向西有養雲軒、無盡意軒、介壽堂、排雲殿、清華軒、寶雲閣、共一樓、聽鸝館、畫中游等知名景觀。後山南北中軸線為規模宏大的漢藏風格寺廟殿宇,包括四大部洲、須彌靈境、香岩宗印之閣等等,周圍點綴以數座小型山間園林,有蘇州街、寅輝城關、花承閣、賅春園、繪芳堂等建築。昆明湖中有三座島嶼,分別名為南湖島、藻鑒堂島、治鏡閣島。昆明湖由一條西堤將大湖一分為二,光緒時建立圍牆,修築起了東堤。
    頤和園的主要區域可包括六個部分,分別是殿堂景區(是帝後料理朝政和住宿所在)、萬壽山景區、昆明湖景區、耕織圖景區(獨特的農牧色彩)、長廊景區和中軸景區(起於前山雲輝玉宇牌樓,止於後山慈福慧因牌樓)。作為一座知名園林博物館,擁有豐富制式的園林建築和景觀營造手法,涵蓋了中國傳統名著中的亭台樓閣,軒榭台堂。
    東宮門:為頤和園的正門。門前有兩隻銅獅,是清漪園遺物。宮門前的雲龍石階是圓明園安佑宮遺物。門額上「頤和園」三字為光緒帝御筆親賜。宮門前有大廣場,南北兩側為朝房,前有大影壁。
    仁壽殿:在頤和園東宮門內,是慈禧太后、光緒帝夏天住在頤和園中臨朝聽政,接受恭賀,以及接見王公大臣和外國使節的地方,這裡也曾經是光緒皇帝頒詔實行變法維新的地方。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命名為勤政殿,意為不忘勤理政務。咸豐十年(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重建時,改為現名,意為施仁政者長壽之意,是頤和園聽政區的主要建築。殿為東向,面闊九間,單檐卷棚歇山頂,兩側有南北配殿,前有銅麒麟、壽星石,以及銅龍銅鳳的雕像,排列在仁壽殿外。是皇帝,皇后在舉行朝會大典時會點燃檀香。在中國古代龍就是皇帝的象徵,鳳就是皇后的象徵。按照慣例是龍在上,鳳在下,但是自慈禧太后掌權之後,就將龍,鳳的位置給顛倒變成鳳在上,龍在下,藉此來顯示出慈禧太后的權威。殿外懸掛著「大圓寶鏡」的匾額,意為當政者的智慧如同大圓寶鏡一樣,能夠洞察一切。殿內則是高懸著「壽協仁符」的金字匾額,意為仁與壽君子兼而有之。正殿內設置慈禧太后,光緒帝召見王公大臣時的寶座,寶座是用上等的紫檀木雕刻而成,椅背上刻有九條金龍,寶座的旁邊設有掌扇,鼎爐,鶴燈。東為仁壽門。殿北有水井「延年井」,殿後為巨大的獅子林假山,仿蘇州獅子林,堆山所用的劍石、石筍為圓明園正大光明殿後假山遺物。
    玉瀾堂:在仁壽殿西,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光緒十八年(1892年)重建,成為皇帝在頤和園中處理政務和居住的地方。正殿即玉瀾堂,堂名是取自晉代詩人陸機的詩句「玉泉甬微瀾」當中的「玉」和「瀾」二字合併而成。內設有御案寶座。原為一四通八達的穿牆殿,光緒皇帝曾經被慈禧太后囚禁於此,因此殿北的後門用磚牆砌死。前院東配殿名霞芬室,西配殿為藕香榭,兩殿的門內亦可見圈禁光緒帝的圍牆,是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蹟。正殿地磚上原有坑窪洞痕,為光緒帝被囚禁時用手杖擊地發泄而成。玉瀾堂西側另有夕佳樓,樓西為鄰水過道,蜿蜒曲折,稱為「九道灣」。
    宜芸館:在玉瀾堂北面,乾隆時是藏書之所,光緒年間改建為光緒皇帝的皇后隆裕的居所。院門為垂花門,稱宜芸門,門內側牆壁上有10塊石刻,是乾隆帝摹寫的名家法帖,原藏於惠山園內,重建時移此。正殿為宜芸館,東配房稱道存齋,西配房稱近西軒,均沿用乾隆時舊名。戊戌政變後,玉瀾堂與宜芸館之間的通道也被磚牆切斷。宜芸館北門有飛閣復道通至德和園戲台。
    德和園大戲樓:頤和園中看戲的地方,原為乾隆時期的怡春堂。樓高21米,三層,結構與圓明園同樂園清音閣和避暑山莊清音閣相同(與紫禁城暢音閣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外形是卷棚頂,且覆灰瓦),是清朝最大的戲樓之一,三層舞台間有天地井相通,南部有兩層的扮戲樓,北部為看戲用的頤樂殿。德和園之東為「東八所」(壽膳房、壽茶房、壽藥房)、養花廠和武備院等服務性院落,現被隔出頤和園,改為頤和安縵酒店。
    樂壽堂:是慈禧太后在頤和園中居住的地方,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豐十年(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燒毀,光緒十三年(1887年)重建。門外有水木自親碼頭,有牌坊,是清宮中最早安裝電燈的地方之一。院子分為三路,中路樂壽堂為慈禧太后的居所,中部為起居空間,裡面設有用上等木材紫檀木雕刻而成的「御案寶座」後面放著十五折的玻璃屏風,兩側設有羽毛掌扇,羽毛掌扇不但裝飾精美,也可以顯示出慈禧太后的威儀。西間為寢宮,東間為更衣室。堂前陳列銅鹿、銅鶴、寶瓶,取「六合太平」諧音。寢宮內的文物有用珍珠、瑪瑙、翡翠製成的花籃,用金銀和各種寶石鑲嵌的四季花卉壁畫等。樂壽堂前有明代米萬鍾遺留的「青芝岫」巨石,院中栽培玉蘭、海棠、牡丹,取「玉堂富貴」之意。後院原有乾隆時期遺留之古玉蘭樹,2005年枯死移除。東跨院後半部稱「永壽堂」,為太監總管李蓮英住所。西跨院北部有假山,以及坐落於山上的扇面殿「揚仁風」。揚仁風院落西南角即長廊入口。
    長廊:東起樂壽堂西院,西至石丈亭。長廊長達728米,共273間,其間點綴以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亭子,以及魚藻軒、對鷗舫兩座對稱的點景建築。長廊背山面水,平面呈展翅蝙蝠形狀(取福字諧音),不僅把各處景點有機地串聯起來,本身也是頤和園中一處最有名的景觀,長廊上有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湖風景、二十四孝、中國古代詩歌和神話故事(如張敞畫眉、牛郎織女、張良納履等)、山水花鳥等圖畫,共計一萬七千餘幅。
    排雲殿:在萬壽山前山中部的建築中軸線上,原址為大報恩延壽寺,1892年重修,是慈禧太后做壽時接受賀拜、舉行慶典的地方。「排雲」二字出自晉朝人郭璞「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的詩句。排雲殿正門為排雲門,門前有雲輝玉宇牌坊,兩側有十二屬相石。排雲門和二宮門之間有方形的蓮池,池上架金水橋,兩門內分別有紫霄、玉華、芳輝、雲錦四座配殿。排雲殿正殿為頤和園內等級最高的建築,建在九級漢白玉台基上,七間五進,重檐歇山頂,黃琉璃瓦,左右兩側有耳殿,各殿之間有復道相連,橫列共計二十一間。排雲殿之後為德輝殿,再後為高42米的石砌高台,沿台前八字樓梯「朝真磴」可向上通往佛香閣。排雲殿東為介壽堂,西為清華軒,清朝時均為命婦退居之所,現被頤和園作為別墅出租,不對遊人開放。介壽堂內有連理柏和紫玉蘭各一株,頗為名貴。
    佛香閣:位於萬壽山前山正中位置,為鐵力木修建的八角形三層樓閣,高41米,上覆綠剪邊黃琉璃瓦,是頤和園內體量最大的建築。閣內供奉接引佛,每月朔望,慈禧太后在此燒香禮佛。佛香閣原為九層佛塔延壽塔,修築到第八層時乾隆帝下令拆毀,仿武昌黃鶴樓改建閣樓。
    智慧海:位於萬壽山山巔,為無梁佛殿,全部為五色琉璃磚砌成,色彩絢麗,圖案精美,壁面嵌有1000多尊佛像。外牆下半部琉璃磚上的佛像頭部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悉數鑿毀。殿內觀音像為乾隆時所造。殿前有琉璃牌坊,其上石額構成「眾香界」、「祗樹林」、「智慧海」、「吉祥雲」四句偈語。
    萬壽山昆明湖碑:在排雲殿之東,碑上有乾隆御書「萬壽山昆明湖」六字,碑後是乾隆所撰《昆明湖記》,講述修建清漪園的理由。碑左右各有一座亭子,亭內有「轉輪藏」木塔,塔中有軸,推之使其轉動。此處仿杭州法雲寺藏經閣而建,不對遊客開放。
    寶雲閣:在排雲殿之西。又稱「銅亭」。建於乾隆20年(1755年),高7.55米,重41.4萬斤,蟹青冷古銅色仿木結構,樑柱、椽瓦、斗拱、門窗、對聯全部用銅鑄成。門窗原被八國聯軍掠走,在1980年代由海外華人購得,捐給頤和園。
    石舫:清晏舫,原名石舫。是一半入水的兩層石舫,長96米,上原有中式艙樓,1860年被焚,光緒重建時改為木製仿西洋大理石艙樓,並在石舫兩側加造明輪。石舫西北為小島,島上原有西所買賣街,兩岸仿揚州瘦西湖景色。
    聽鸝館:在萬壽山前山西部。內有兩層戲樓一座,在修建德和園大戲樓前,這裡是慈禧太后聽戲的主要場所。館內古柏參天,館外有杏樹和翠竹。聽鸝館現為聽鸝館飯莊,經營仿清宮廷菜餚,內設貴壽廳、福壽廳、壽膳廳等十個餐廳。
    畫中游:在萬壽山西部,依山而建,中為八角形兩層樓閣,東西為兩樓兩亭,東樓名「借秋」,西樓名「愛山」。各建築間有爬山遊廊和石洞相通,錯綜複雜,猶如迷宮。站在亭上四周環顧,有置身於畫中之感。
    前山東部:有景福閣、自在莊、含新亭、養雲軒、意遲雲在、千峰彩翠、無盡意軒、寫秋軒、國花台等點景建築。無盡意軒和自在莊清朝為命婦退息之所。景福閣為慈禧太后觀賞雨景、月景之地。
    前山西部:有邵窩殿、雲松巢、湖山真意、山色湖光共一樓、石丈亭等點景建築。邵窩殿之名取南北朝時宋朝邵康「安樂窩」典故,雲松巢取李白「吾將此地巢雲松」詩句,兩殿現均為頤和園工作人員休息處。
    長廊西端,石丈亭北有一組院落,稱「西四廳」,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移居頤和園時將珍妃囚禁於此。西四廳西北有貝闕,又稱宿雲檐,乾隆時是清漪園的西門,上供關帝銀像。貝闕向北有並列的石橋兩座,東橋低平,西橋為拱橋。清漪園時期園牆從兩橋中間穿過,西橋在園外,東橋在園內。
    後山
    蘇州街:又稱買賣街。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乾隆帝下江南,到蘇州遊歷唐代白居易修建的七里山塘,回京後在頤和園後湖仿照七里山塘的模樣修建了蘇州街。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時期重建頤和園時未修復,1988年復建。
    諧趣園:位於頤和園東北角。此園是乾隆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下江南時,看了無錫惠山腳下的寄暢園,仿其意而建,自然保有江南園林之美。諧趣園原名惠山園,1811年曾經改建並改為現名,為萬壽山東麓的園中園。這座園有「到門唯見水,入室盡疑舟」之美譽。園內水多橋多,最著名的橋是知魚橋。此橋橋身低平,貼近水面,能讓遊客觀賞魚群在水中來回穿行。橋坊上有乾隆皇帝命題的詩句。諧趣園的北部是正殿涵遠堂,此堂原為慈禧太后在此水池釣魚時休息之用,殿內裝飾精美雅緻,在頤和園里可說是上乘之作。另外,環繞水池的遊廊是一條景色多變的的遊覽路線,隨著每一轉折,必有新的景色出現在眼前。
    四大部洲:位於後山中部中軸線上,仿照西藏扎囊縣的著名古寺桑耶寺,為漢藏風格的宗教建築群,居中為漢式建築香嚴宗印之閣,內供藥師、如來、阿彌陀三尊佛像,香嚴宗印之閣四周環繞藏式的四大部洲殿、八小部洲殿、日殿、月殿、四色塔。承德避暑山莊外八廟中的普寧寺布局與此相似。香嚴宗印之閣下原為須彌靈境殿,1860年被焚毀,未修復。須彌靈境殿前為松堂,是一座長方形廣場。
    花承閣琉璃塔:位於後山東部,原為半圓形高台建築,1860年被焚毀,現存琉璃塔一座,太湖石及漢白玉浮雕海獸台基一座,以及柱礎、石階遺蹟。琉璃塔下部的佛像頭部被紅衛兵鑿除。
    賅春園遺址:位於後山西部,為乾隆時修建的一處小型園林,園內最大建築為清可軒,是乾隆帝的書房,依崖而建,以石崖為其南牆。西隔桃花溝為丁香院,院南山崖上有香雲窟石洞,洞內有乾隆題詩和石座,洞西有十八羅漢摩崖石刻。賅春園1860年被焚毀,僅存園門一座,但台階、殿基和部分圍牆保存完好。
    綺望軒遺址:位於後山西部山腳下,後湖旁。為乾隆時修建的一處小型園林,構造巧妙,地面隱蔽處有山洞,向下可直通湖邊石岸碼頭。

  • 著名雕像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4-24 08:00:00

    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山西省大同市西郊,主要建於北魏興安二年(453年)到太和十九年(495年)間,是中國第一處由皇室顯貴主持開鑿的大型石窟。整個窟群分東、中、西三部分。東部的石窟多以佛塔為主,又稱塔洞;中部「曇曜五窟」是雲岡開鑿最早,氣魄最大的窟群;西部窟群時代略晚,大多是北魏遷都洛陽後的作品。石窟依山開鑿,在武州河北岸東西綿延1公里,主要洞窟達51個(其中保存較好的約20個),整個窟群共有大小佛蹲1100多個,大小佛像51000多尊,最大佛像高達17米,最小佛像僅有2厘米高。最大石窟是第6窟(北魏孝文帝時開鑿),由地面到窟頂高達20公尺。1961年雲岡石窟被中國國家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雲岡石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與甘肅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均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除此之外,重慶大足石刻也是中國境內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著名石窟。
    第九窟、第十窟並列,同期開鑿,均分前後兩室。
    第十一窟至十三窟並列。第十一窟中央有直達窟頂的方形塔柱,四面雕有佛像,東壁有北魏太和七年造像題記。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樂天人形象。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腳彌勒佛像,高12米多。
    第十四窟雕像多已風化。
    第十五窟雕有一萬餘尊小佛坐像,人稱萬佛洞。
    第十六窟至二十窟即「曇曜五窟」。
    第十六窟窟形橢園,中間主佛立於蓮座上,周壁雕有千佛與佛龕。
    第十七窟有交腳彌勒佛倚於須彌座上。
    第十八窟佛立像高達15米多。
    第十九窟有一尊佛坐像。
    第二十窟外側的檐柱已坍塌,成為露天造像,主佛胸以上部位保存較完整,臉型豐滿圓潤,雙耳垂肩,雙目有神,面目慈祥,雕飾精美,剛健雄渾,是雲岡石窟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
    第二十窟以西諸窟為北魏遷都洛陽之後所鑿,規模均較小。

  • 著名雕像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4-18 08:00:00

    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山西省大同市西郊,主要建於北魏興安二年(453年)到太和十九年(495年)間,是中國第一處由皇室顯貴主持開鑿的大型石窟。整個窟群分東、中、西三部分。東部的石窟多以佛塔為主,又稱塔洞;中部「曇曜五窟」是雲岡開鑿最早,氣魄最大的窟群;西部窟群時代略晚,大多是北魏遷都洛陽後的作品。石窟依山開鑿,在武州河北岸東西綿延1公里,主要洞窟達51個(其中保存較好的約20個),整個窟群共有大小佛蹲1100多個,大小佛像51000多尊,最大佛像高達17米,最小佛像僅有2厘米高。最大石窟是第6窟(北魏孝文帝時開鑿),由地面到窟頂高達20公尺。1961年雲岡石窟被中國國家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雲岡石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與甘肅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均已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除此之外,重慶大足石刻也是中國境內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著名石窟。
    第一窟、第二窟位於石窟群東端,兩窟並列,同期開鑿,窟內布局相似,中央均有方形立柱。
    第三窟是雲岡最大的石窟,窟分前後兩室,斷崖高25米,中上部鑿有12個方孔。後室雕一佛二菩薩像,從雕造手法判斷,應為隋唐時期的作品。
    第四窟緊鄰第三窟,中央雕方形立柱。
    第五窟、第六窟並列,窟前分別建有五間四層木構樓閣。第五窟窟內佛像高17米,是雲岡石窟最大的雕像。第六窟中央是連接窟頂的塔柱,高達15米,兩層,塔柱與周壁上雕刻有釋迦牟尼佛傳教事。
    第七窟、第八窟並列,窟前建有三層木構窟檐。第七窟後室正壁刻有菩薩像。第八窟窟內兩側有鳩摩羅天,東側刻有摩醯首羅天。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