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之家:我與我爸,有時還有我媽》|#黃震南|#前衛
在剛拿到這本《藏書之家》時,一看見「#活水來冊房」我是又驚又喜,尚未求證就曾在社群平台分享,誤把它當作活水來版主新書——實則不然,人家早於2018年就出版了。
論把藏書當作興趣,又能做出口碑的專業,「活水來」算是我第一個藉由發達網路時代,...
《#藏書之家:我與我爸,有時還有我媽》|#黃震南|#前衛
在剛拿到這本《藏書之家》時,一看見「#活水來冊房」我是又驚又喜,尚未求證就曾在社群平台分享,誤把它當作活水來版主新書——實則不然,人家早於2018年就出版了。
論把藏書當作興趣,又能做出口碑的專業,「活水來」算是我第一個藉由發達網路時代,真正接觸到該領域入門磚。在這本書裡,作者黃震南學長(不小心瞥見也是畢業自台文所,忍不住想這樣稱呼)詳述他踏入收藏古書的契機,收書過程遇見的挫敗(算嗎?),特又以他分享(傲嬌文青貴公子)西川滿出版品的章節尤其吸引我。頭一次讀到可以這麼有料又好笑的史料文,無疑作者幽默的文字是其中一大特點。
本書的幾大重點著眼於「收藏這門道的要旨」、「細數武俠小說大坑心得」、「之於台文範疇外的#西川滿 事蹟」、「致力推動白話字的#蔡培火 先生」、「考古老文獻」五大項。不論是哪一章節,作者的論述堪比走跳江湖一定程度,掌握一番心得,分享的情報皆讓我獲益匪淺。
好比書籍保存。因台灣潮熱氣候影響,放置一段時間,難免面臨紙張泛黃長斑變質,而上了年紀的(歲數甚至比我還長)古書又更容易窩藏蛀蟲。必須除卻蟲卵,論硼酸、驅蟲丸的使用,冰書烤書,幾乎都考慮過一輪。收購古書的行情價何以訂定,作者也整理出一套公式,當然,適用於否無法百分之百保證。價格會根據年代差距、書況、開數、頁數,這些可從外觀判別的指標加總。買古書就像是一場小賭,賣家價格往往是最直接取決是否購入的因素,這本書現在不買待日後還有沒有機緣再遇?該再等等嗎?萬一我離開後馬上被其他人買走呢?書裡確實也有紀錄他錯過之後仍苦無機緣找到同樣的書的內心惋惜。
收藏古書未盡然與二手書劃上等號,雖然兩者都以不再可與新穎掛勾,但古書仍有可能是沈澱了許久,因為機緣,因為未可知因素,從出版者手中流出,之後再漂泊到慧眼識英雄的買家手裡。這途中仍依然被視為商品,依然沒有被使用過,只是不可抗的時間流逝導致外觀耗損,老舊感才糊裡糊塗被不懂的外行人當成二手書般不值。
看作者這樣頻繁將自己浸泡在任何與古物、民俗文化有關的資訊中,經培養過的敏銳度勢必遠高出常人,而他又不時提及與同樣販售古書的同行交流,總可以從他們被記錄下的對談過程假想在面對充滿興致的事物上,表現出對任一切都能散發閃閃發光雙眼,盡是歡喜。
介紹西川滿的部分則有滿滿驚喜與趣味性。如果單就台文史認識西川滿,他是扶植葉老投入文學產業,也是支持皇民文學的作家代表,整體來說,對西川滿實在很難有太過正面評價,即使不到仇中程度,在提到西川滿時總會不免發出「喔——是西川滿啊⋯⋯」這種暗藏額外訊息於其中的反應。如果是從本書認識的西川滿,因為重點放在他執著於美感的追求,在出版上的認真投注所產出的成果表現,不免讓人窺見西川另一面向。這本書內的西川滿有著意外的執著,特別是在書本裝幀與版畫設計,都有他的要求。有趣的是,書中提及,西川滿在製作限定版,有一叫做《梨花夫人》內頁共分成兩款門神內頁,勢必要收兩本才可以湊成一對。而不知道是西川滿的壞心眼亦或一種對愛書者的宣戰(?),《梨花夫人》印刷出總冊數共為七十五本,代表有一本門神是無法湊對的。讀到這裡我不禁笑了出來,這也太機車了吧?同樣招式未料西川滿亦在其他著作故技重施,再者,西川滿還將委託友人印刷上書頁的版畫分類上色,這甚而促成兩者間意見分歧,影響友誼。(不過這段論述猜測成分居多,並未獲得證實)
諸如此類的趣味野史不在少數,讓閱讀這本書時的心情自然多是愉悅。愜意之餘難免參雜作者,抑或是從事文史研究者們對於台灣文化到底是什麼?是否一度被放在台灣人心上難以掩藏的感慨。對我而言,以一種強迫或指責的態度博得關注從來都是無可奈何。一來會被貼上激進標籤,二來只會讓人對任何有關台灣文化的探究更是疏遠距離。我並不否認一直都不是什麼對台語、原住民文化、客家歷史任一族群稱得上暸解的台灣人,確實光是這點就足以受人評議有什麼發聲立場。就這點我甘願受公評,而這同時也是我選擇更嚴格訓練的動機。我亦沒有任何成績足以使我的話語擁有影響力,終究是自惱的叩問,然而隨著時間積累的情緒,似乎漸漸煞有其事了起來。
看著這些文史工作者/研究者們無悔地努力,我想借用最近開始看的日劇《#喜劇開場》中,由菅田將暉飾演的春斗,對有村架純飾演的中濱提出的質問作為呼應。面臨團體解散的春斗問了中濱是否相信努力就會有結果一說。中濱曾經歷努力到失去自我,最後什麼都沒有的悲慘過去。而她卻以求學時期與社團學妹們參加全國花道比賽,深信將奪下第一最後只拿第三的例子分享給春斗。
「全國第三還是具體上的回報不是嗎?」在春斗眼中,應該是這樣子。「可是在我眼中,只有第一才是。」中濱接著告訴春斗,在她現在打工地方,遇上一對婦人向她詢問桌邊的花種是什麼。中濱曉得店裡所有裝飾用的花朵每一品種她都唸得出名字,爾後換來的是婦人們的真誠道謝。這讓中濱意識到,「過去的努力原來會以這種形式獲得回報。」
也許目前多數人(包含我)我企盼的努力是讓台灣人意識到屬於自己台灣文化的珍貴,然而,或許將來的某日,這些努力會以另一種料想不到的,或大或小的樣貌回饋於自身。中濱的這句話,不僅是勉勵春斗,也提醒了我,希望也可以影響你什麼。
萬葉友人名字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夜.語錄.插一盆自己種的玫瑰》
* 雨中的日子總是濕的,不知是雨還是自己,總在弄濕這個流光……。—-三毛
* 夢想,可以天花亂墜,理想,是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的坎坷道路。—-三毛
* 愛像水墨青花,何懼剎那芳華。—-徐志摩
* 她走得很遠,逛的很仔細,但漫無目的,每一次停下來,都僅僅是因為她喜歡不慌不忙地欣賞每一件東西的靈魂。
——馬奎茲《霍亂時期的愛情》
* 欣賞花朵的方式就是去追蹤它們的足跡,欣賞地看著它們,然後是在離開時戀戀不捨,只帶走對它們那風姿與芳香的朦朧回憶。—-露西·莫德·蒙哥瑪麗《多斯的城堡》
* 靠肉體的努力無法逃避罪孽、邪惡和迷信。要做到這一點只有靠思想的努力。只有靠思想使自己學會自我犧牲,學會謙遜和誠實。人只有在思想上追求忘我、謙遜和誠實,在與罪孽、邪惡和迷信的鬥爭中,他才會充滿力量。—-托爾斯泰《生活之路》
* 夫妻吵架是世界上最可愛的戰爭,就像一把剪子的兩葉刀片,你看它們相互砍來殺去,但絕不會傷到對方,大戰三百回合後竟相安無事。—-錢鐘書
* 多少人都活在自己幻想的城市,又為了自己的想像搬去另一個城市。這種固執真是既可愛又可悲啊。—-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 望見了海岸才溺死,是死得雙倍淒慘;眼前有食物卻挨餓,會餓得十倍焦煩;看到了敷傷的膏藥,傷口更疼痛不堪;能寬慰悲哀的事物,使悲哀升到頂點。—-莎士比亞
*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
* 戴高樂有一句名言,在這裡做為一個鼓勵所有人找到自我的一段故事:
困頓反而會吸引有個性的人,當一個有個性的人迎向挑戰時,他會更深刻地了解自己、找到自己。
從聖西爾軍校畢業後不久,他碰到了一個可以為國效勞的機會,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二十四歲,他隨著後來非常有名的「貝當第三十三團」到了中東戰場。這個第三十三軍團非常有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貝當號稱是全法國陸軍裡頭最勇敢的團隊。
戴高樂也希望自己成為這個三十三軍團裡頭最勇敢的戰士。他樂在冒險,貝當如此,戴高樂也是如此。不過,三十三軍團的人當時都說,他們看到了貝當和戴高樂,心想:「我們大概無法活著打完這場戰事,因為這兩個人實在都太瘋狂了!」
戴高樂參加三十三軍團才沒有多久,腿部受重傷,被送到後方醫院療養,體能一恢復,立刻回到戰場。很快地,他又受重傷、又被送到醫院,但是他實在很不耐煩待在後方,所以醫生還不允許他回到戰場,他的傷勢根本還沒有完全恢復,就逃出醫院,他真的是用溜的,他還告訴友人說:「你幫我守住這個病床。」
然後就從醫院圍牆外面逃掉了,重返戰場。
最後一次重返戰場時,他參加了一場非常著名的戰爭,這場戰爭讓法國傷亡三十萬人,叫作「凡爾登之役」(Battle of Verdun)。那次戰役,戴高樂碰上激烈的近身肉搏戰,他被德軍刺刀殺傷,也被手榴彈的碎片完全打昏,醒過來時聽到的都是德語。
他成為戰俘,從此被困在戰俘營,好幾次都想辦法逃獄。
他逃了幾次你可以想像嗎?
我曾經告訴各位,邱吉爾曾經逃亡,後來變成戰地英雄,然後才從政。可是那時候邱吉爾是在南非,那些布耳人太好對付了,想要逃出德國人的魔掌可不簡單。
戴高樂一共逃了五次,他絕不會被命運綁住的。從他的逃獄方法也可以知道這個人的膽識機智。有一回他故意讓自己受傷,因為他認為醫院比戰俘營容易逃亡,他偽裝吃了小蘇打使皮膚泛黃,軍營裡的軍醫誤認他得了一種黃麴病,趕快把他送到醫院,但是他長得太高了,逃出醫院以後很快就被逮到──這跟邱吉爾不一樣,邱吉爾那時候並不高,而且還沒有長胖。
雖然一次大戰後半期都是在戰俘營裡度過,戴高樂在那個時後已經看出德國是一個了不得的國家和民族,他必須要多了解這個對手。
那時,他不只經常性的逃亡,而且還學了德語,他每天緊盯德軍發給戰俘的報紙了解戰況發展,他從報紙學德語,有時候會寫註腳、眉批,而且還跟俘虜同伴們討論戰術跟戰爭的理論,也會跟獄卒請教德語怎麼唸。
這是一個人不會浪費時間的人。
由於他多次企圖潛逃,最後德軍就把他移送到德國監獄裡的重刑戰俘牢房,其實以他的地位根本不應該關到那裡去,可是這件事對他的人生太重要了,為什麼?
因為跟他關在一起的人都是全歐洲最勇敢的戰士,而且非常的重要。戴高樂反而好高興,因為他可以抓住機會認識這些重要人物,這裡頭包括法國空軍戰鬥英雄,他的名字叫加洛,戴高樂問了他很多問題,包括飛機在未來戰爭中的巨大潛力。
他在那裡也認識了蘇聯紅軍元帥米哈伊.圖卡契夫斯基,戴高樂在那時了解關於俄羅斯所發展的所有事情。
我為什麼講這些故事呢?
因為沒多久,一次大戰結束了,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當戴高樂被釋放的時候,他已經認識這些人,知道空軍的重要性,也學會了德語。一個人光是自命不凡沒有用。不凡,是儘管成為戰俘,他仍抓住任何一個可以學習的機會,這個人太特別了。—-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之一》
#每日一首歌曲:You Don’t Bring Me Flowers: Sissel演唱版
https://m.youtube.com/watch?v=vH1aU7ZUdzw
萬葉友人名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原來黑寡婦不是一個人(通篇佛心無雷)
在漫威的系列電影中,我們會不自覺地習慣將「黑寡婦」視為復仇者聯盟的其中一名英雄,也就是由 Scarlett Johansson 所飾演的那位全身黑色緊身性感女英雄。不過,《黑寡婦》(Black Widow, 2021)會改變我們對於「黑寡婦」這個用詞的概念。
原來,「黑寡婦」不是一位女英雄的專有名稱,而是一群在80年代由蘇聯訓練的硬核女間諜,各個身手矯健、心狠手辣,其中也有以研究為重的科學家。
.
#不溫暖的紅房讓人直想逃
此外,正如同在美國的神盾局,是復仇者聯盟的英雄總部,在蘇聯也有個掌控這群女英雄們的總部——「紅房」(Red Room)(因為被赤化,所以被稱為「紅」房)。
《黑寡婦》即是透過一對姊妹在1995年代的重逢與和解、發現黑寡婦首腦掌控人心的秘密、並且決心解救所有黑寡婦姊妹們,於是帶著我們一起去找尋這個眾人未知的秘密基地「紅房」。由此,我們也終於明白,為何以往我們認識的那位黑寡婦娜塔莎,會選擇到美國投靠重視家庭、關愛彼此、又互助合作的復仇者聯盟。
.
#當女人不再是花瓶
《黑寡婦》是由澳洲的女導演Cate Shortland所執導,兩位女性主演,許多打鬥都是圍繞在女性間諜間。或許也可以這樣說,從幕後到幕前,《黑寡婦》幾乎是部女性為女性打造的電影。
與以往的英雄電影不同,《黑寡婦》的女人不再是花瓶,而是站在最前線保護家人、友人、與男人的女英雄。因此,在電影的前一小時,我一度以為正在觀看女人版的《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兩位女主角不是飛簷走壁地武打,就是飆重機、開飛車、撞飛機,彷彿兩位阿湯姊。
至於男人,在《黑寡婦》只能在旁邊當助手與隊友,不過,辦事不牢的話,就會顯得累贅且礙眼。例如,《黑寡婦》具像又傳神地將男人呈現為「豬」隊友,這橋段真是好妙又好笑。
.
#以家為核心的英雄電影
《黑寡婦》這部沒有男主角的電影,主角是一對姊妹,娜塔莎(Johansson 飾演)與葉蓮娜(Florence Pugh 飾演),她們的父母分別是由《怪奇物語》(The Stranger Things)的警長 David Harbour 與 Rachel Weisz 飾演。
電影一開始的前奏,就是介紹「這一家人」,還有他們將要「回家」,於是,哪裡是家?誰是家人呢?電影開場就呈現出關於「家」的主題與辯證。
娜塔莎這一家,還可以與紅房的德雷科夫和他的女兒比較,如此,就能更明白娜塔莎與家人的情感互動,也能明白她的父母是什麼樣的人。
.
#被拯救的爸爸
在《黑寡婦》這部以女人為中心的電影,即使是父女與夫妻在家庭的生活互動,也呈現出 #女人不花瓶但男人很礙眼的婚姻幽默。
打鬥之後,當爸爸想要抱抱女兒表示稱讚與好意,結果只被兩個女兒嫌棄「爸爸很臭」;當爸爸看到女兒與媽媽吵架,而跟隨女兒來到房間,想要陪女兒談心,結果反被女兒叱喝「閉嘴別說話」。
被兩個女兒由集中營救回家的爸爸,眼見兩個女兒已經都是身手不凡的間諜殺手,也想要表現當年勇,於是打算穿回紅色守衛者的英雄制服,但是中年大叔的中廣身材,讓他躲在浴室花個老半天,才能將已經發福的肉肉通通擠進緊身衣。只是,當他好不容易準備就緒,意氣風發地走出浴室,宣稱自己壯如當年時,只見家裡的三個女人,都不以為意地忽視不在乎。
.
#男人變小豬
之後,當先生想要跟太太抬槓,才沒聊幾句,就講不過太太,而必須認輸。甚且,當太太呼喚著小寵物時,先生才赫然發現,自己的名字竟然已經變成小豬的小名。太太在兩個女兒面前,完全不留先生情面,自然而然地對著小豬呼喊著先生的名字。對兩個女兒而言,媽媽早已把爸爸當小豬了。
這是個由女性視角所見的先生與爸爸——中年發福、自以為英雄、礙手礙腳、還尷尬難聊。這些風趣的橋段,有讓你想到在家裡常被擱在一旁當擺飾的爸爸嗎?
.
#女人的廚房藏有軍火庫
娜塔莎與葉蓮娜的媽媽梅麗娜(Weisz)是個很精彩的21世紀母親典型。
當我們後來再見到梅麗娜,是在農園,梅麗娜正在與兩隻豢養的小豬對話。這是農婦的形象,也是以往的家庭主婦與母親形象。但是不久之後我們馬上知道,這位豢養兩隻小豬的農婦,原來是位科學家,正在以豬隻當作實驗對象,農婦可是狠角色,可以隨便在螢幕畫面的程式一抹,就決定小豬的生死。
之後,當梅麗娜回到屋內,廚房與餐桌是她的工作站,這是典型的母親形象;但是當必要時,只要打開廚房的一扇門,裡面卻是軍備齊全的軍火庫。
這是21世紀的新母親,聰明、冷靜、又能幹, #一手掌握廚房另一手掌握事業。
.
#英雄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
在《黑寡婦》,當娜塔莎與妹妹終於進入紅房之後,讓我意識到英雄與一般人迥然不同之處——她們不知道「後來」是什麼,但是她們勇於面對未知,也膽敢跳入未知與危險。
當紅房就要爆炸,為了拯救家人,卻又沒有交通工具的娜塔莎,必須一躍而下,此時,深不見底的未知,危險度極高,幾乎就只剩死亡的選項。但是,面對後方的爆炸與前方的未知,娜塔莎選擇無畏地往下跳,即使有可能墜入死亡的深淵(也就是《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 的劇碼),也要竭盡力氣奮戰到底。
.
#無法計畫隨機應變
她們不怕未知,因為一切變化都來得太快,萬事都來不及規劃,於是,她們不僅需要體力、耐力、打鬥力,還需要冷靜機靈、隨機應變。任何身邊可見的事物,隨手一撈,就能當武器,或是變武器。這可能就是葉蓮娜很需要多口袋背心的原因之一吧。
即使充滿危險,英雄們仍舊懷抱對於未知的無畏與跳入恐懼的勇氣,如此也讓創造與改變得以發生。不怕未知、隨機應變,無心插柳,創造奇蹟——這大概又是英雄與我們平凡人最大的不同之處吧。(當然,冒險其實很危險,成功率也不高。)
.
#有發現名人第二代嗎
電影中,飾演妹妹葉蓮娜的 Pugh 最是讓人難忘,倔將任性又不顧一切的態度,加上嘟起嘴巴的傲慢,真是可愛。想來在未來的漫威電影,肯定還能再見到這位新任黑寡婦。
不過,除了 Pugh,飾演青春期娜塔莎的藍頭髮女孩 Ever Anderson,可是大有來頭,她的母親是蜜拉·喬娃維琪,父親是導演保羅·安德森。第一次演電影就把頭髮染成藍色,讓人不禁想到她的母親在1997年的《第五元素》(The Fifth Element)也是染了一頭亮眼的橘色頭髮。
.
#還有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技術
除了飛簷走壁、空手武打、飆重機、開飛車、撞飛機會讓我想到《不可能的任務》,還有OO,根本已是阿湯哥專利的科技,竟然也出現在《黑寡婦》,讓我不禁認為導演肯定有大大參考《不可能的任務》。
.
.
#微解封的戲院看電影no1
#2021年7月17日
#黑寡婦
#BlackWidow2021
#NataliaRomanova
#YelenaBelova
#ScarlettJohansson
#FlorencePugh
#DavidHarbour
#RachelWeisz
萬葉友人名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在近一年的演講時透露過,但我不確定在粉絲團講過沒有,蔡培火日記等相關文獻,我已經轉讓給國立臺灣文學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 了。
打從十年前有緣獲得這批文獻之後,便開啟了我蒐集文協領導人物的旅程。從吳三連史料基金會出版的蔡培火全集首冊蔡培火日記開始讀,與手寫本對照讀,從裡面讀到林獻堂、羅萬俥、陳炘、林茂生、葉榮鐘、韓石泉、蔣渭水、蔡惠如、小林光政、植村正久、伊澤多喜男、矢內原忠雄......等名字,勢必得去查找資料看他們是誰,與蔡培火的關係為何,建構出我對於日治時代政治社會運動的理解脈絡。
這一切都是從十年前在舊書店遇到這批文獻開始。
在我手裡收藏將近十年間,我就一直有預感這批文獻總有一日會在博物館典藏。資訊量這麼龐大的資料,只有我一人愚公移山似地慢慢披露、斷續解讀,對於學術貢獻實在太小了。後來剛好有了個機會,我認為時機已經成熟,聯繫臺文館的友人說:「我這裡有一批蔡培火好便宜的(?)」於是就談成了轉讓的手續。
當年我為這批文獻訂做桐木盒時,請書法家朋友在盒上題字,曾叮嚀他說「寫漂亮一點,你的字很可能和這批東西一起典藏在博物館裡面,你會是同輩書法家裡第一個作品被收進博物館裡的人」,想不到果真是預言。
剛賣出去時,晚上甚至作了惡夢,夢到這批文獻放在某個庭院曬書,突然庭院淹水。後來在文學館館慶時,參觀了其庫房及修復室,乾淨、整潔、明亮、科學無比,這才消除了我的疑慮。
當初收藏在我這裡時,我也並沒有時常翻閱它,研讀時大多調出掃描檔,深怕太常翻閱把它弄髒弄壞就成了歷史罪人。每次要把原書從盒裡取出,必先雙手洗淨待乾,然後雙手按在盒蓋上,低頭閉目祝禱:「阿火伯仔,歹勢,這擺欲閣共你請出來。」這才恭恭敬敬取書。它已經離開我一年多了,但是書的味道、指端傳來的觸感、捧在手上的重量,我還記得清清楚楚。
現在就算是我,也無法再摸到它了。現在大家與我是公平的,蔡培火的親筆日記,在文學館的櫥窗裡展示,這也是這文獻第一次公開展覽,大家終於能夠和我一樣,近距離去凝視它。
希望這批文獻轉讓給臺文館之後,能夠讓更多學者能取得裡面的資料,如此我則與有榮焉。
而在這之前,曾在我演講就看過或偷摸過蔡培火日記的朋友,你們知道你們賺多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