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萬聖節可以幹嘛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萬聖節可以幹嘛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萬聖節可以幹嘛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萬聖節可以幹嘛產品中有1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吳軒 Wu Xuan 手工皮包創作,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抄襲?模仿?侵權?不要偷換概念~~】 好好的為什麼要突然PO這篇文? 最近除了[刻在]這首歌抄襲風波外, 又陸續有不同領域的作者被爆出疑似有該情況, 最大的就屬某LINE插畫貼圖的事件。 因為當事人可能的抄襲對象,是美國動漫公司, 所以就有某爆料人FB的PO文中(好像其他人在Dcar...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Leo 里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合成一次大約2000塊左右的黃金蘋果碎片合成! 至少我覺得大獎都還不差 就是有些小地雷...(秘藥:你看我幹嘛? 上支影片抽獎活動進行中 黃金蘋果來襲!目標直指『黑翼胸章』🔥 結果怎麼都是葫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CdGNuddTkU 趕緊訂閱!按...

萬聖節可以幹嘛 在 火燒的Gmail | 局妹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10:41:27

我去賣愛心筆一定很有說服力,希望大家援助失學少女回紐約完成學業,中文系雙主修中餐丙級之類 2019年年初看了台北四大藝術展中的三大展,噴掉我超多錢,當時看那些價格飛高高的油畫,想說我這麼油我也應該能畫個幾張,說不定很賺,現在看起來我去工地扛水泥可能比較賺 物以稀為貴,通常作品都是藝術家引退或過世...

萬聖節可以幹嘛 在 Chin Hsi 金禧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19 20:13:42

「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 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 遠嫁法國的我總會想盡辦法每年回家三趟,配合著孩子們學校的放假,2月回台過年、7月回台暑假、10月回台萬聖節,嫁了個老外,所以節日安排的也都剛好不會重疊,4月南法復活節、8月南法暑假、12月南法聖誕節,看似都在跑跑跑的行程中渡過...

萬聖節可以幹嘛 在 ?王喬尹 Joyin Wang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1-12 06:11:36

我是苗栗人,從就讀臺藝大之後支身來台北生活。那年爸媽離婚,家裡的氛圍有點烏雲罩頂,剛開始來到台北真的很快樂,沒看過的大都市、萬聖節聖誕節都好熱鬧,有好多地方可以逛街,沒有門禁不用報備、當時經紀公司的朋友都很有趣,每天聚在一起玩夜唱聊八卦之類的,也很幸運交了一個很照顧我的男友,自由自在沒什麼太多煩惱。...

  • 萬聖節可以幹嘛 在 吳軒 Wu Xuan 手工皮包創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7 18:49:32
    有 474 人按讚

    【抄襲?模仿?侵權?不要偷換概念~~】
     
    好好的為什麼要突然PO這篇文?

    最近除了[刻在]這首歌抄襲風波外,

    又陸續有不同領域的作者被爆出疑似有該情況,

    最大的就屬某LINE插畫貼圖的事件。

    因為當事人可能的抄襲對象,是美國動漫公司,

    所以就有某爆料人FB的PO文中(好像其他人在Dcard也有)

    用我的事件來舉例,說迪士尼對侵權有多嚴~~~

    我也是朋友剛剛跑來貼給我看才知道。
    -
    -
    對一個創作者或設計師來說,

    被指控、影射「抄襲」是很嚴重的指控、恥辱。

    你說我史迪奇包「侵權」OK呀,

    但你在罵的人他是「抄襲」耶?

    乾我屁事啊XD?

    不過我相信該PO文者對我並沒有惡意,

    或者只是對「抄襲、模仿、侵權」的定義不是那麼明確。

    並且他發文針對的對象與事件也不是我,

    應該只是剛好PO文時拿我來舉例而已~~

    但我覺得擺在一起討論,難免容易被聯想、劃上等號,

    所以想想還是要來解釋一下這個概念,

    並且做為跟迪士尼打過交道的老前輩(被打),

    來順便跟大家科普一下XD
    (該文章我貼在留言處)
    -
    -
    首先,「抄襲」、「模仿」、「侵權」

    是完全不同的三件事,我們一個個說:
    .
    .
    .
    「抄襲(plagiarism)」

    像是論文發表抄襲、歌曲旋律抄襲、服裝設計的抄襲等等。

    看到人家作品的手法技術、核心概念的成功,

    或者是其商業模式、產品的市場反應很好。

    就偷偷摸摸的、換湯不換藥的搬來用,以謀求更大的利益。

    並且最好不要被人發現。(重點)

    比較接近於「剽竊」,是一種在職業上比較不道德的挪用,

    所以「抄襲」這個詞,通常是比較貶意的。

    更甚者,像是喬X體育這種,

    LOGO故意搞得很像,讓想買NIKE的人買到他們的東西,

    這也是比較接近抄襲的定義,或者我們會叫他「山寨」XD。
    -
    -
    -
    「模仿(imitate、mimic)」則是中性的詞語。

    例如最近有個網路主播模仿柯文哲唱歌,

    (請搜尋:柯文哲 105度 真的超像XDDDD笑死)

    或是媽媽做HelloKitty的菜色讓女兒帶便當、

    萬聖節扮成無臉男、Cosplay成海賊王拍照等。

    你不會覺得這些東西很不妥、很丟臉,甚至可能自己都曾做過,

    因為這就是一種廣義上的「二創」。

    也就是把他人既有的作品當作主題元素,

    用不同形式的作品去延伸、表現出來。

    前提是大家都知道你的東西從何而來,

    所以大家看你的角度也跟抄襲完全不同,

    抄襲時會很怕被抓到,還要遮遮掩掩欲蓋彌彰;

    但模仿時(或者說二創時)卻是完全相反,

    你模仿的越像,或者在其基礎上融入自己創意,

    反而代表你越有才華。

    就像你也不會說陳漢典在抄襲DJ Dennis吧?
    (他就是故意要模仿啊,他還怕你不知道他在模仿誰勒~)

    不然《貓》劇的演員就是在抄襲一隻貓了。
    -
    -
    -
    所以,同樣都是學火影忍者:

    『大量將該動漫角色,融入自己的插圖創作,還出馬克杯、滑鼠墊、LINE貼圖等周邊,說我這是"台影忍者"。』
    v.s.
    『學火影忍者雙手擺後面跑步,大喊:「我是佐助!!」然後還用手裡劍扔你。』

    你覺得,兩者的意義會是相同的嗎?

    何者是抄襲?何者是模仿呢?
    -
    -
    -
    好,上面兩個搞定了。

    至於第三個「侵權」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喔。

    侵權是種比較偏向法律上的用詞,

    跟抄襲、模仿可以並存,也可以完全無關。

    例如你走在路上拍人家臉,拿去做商業用途,

    不是抄襲,也沒模仿,

    可是侵犯了肖像權,那他可以告你,

    這種東西就叫「侵權」。

    而在法律上要認定是否侵權,

    是看既定的事實,而不是你大眾的觀感。(重點喔)

    所以很多山寨貨,一看就知道他是在抄襲某某某,你知我知大家知,

    但他一定侵權嗎?不一定。

    他可以巧妙的避開LOGO、註冊過的印花、或者專利,

    再硬坳說:這好像有點像,但還是不一樣啊!

    這會讓受害品牌很難在法庭上舉證指控他侵權。


    所以極端來說,

    即使律師主張:「作品沒有明確的侵權事實。」

    也不代表,你沒有抄襲的意圖或行為。
    (可能只你抄得有技巧,沒讓人抓到把柄罷了)

    反之,判決說:「作品有明確的侵權。」

    也不等於你就有抄襲、或剽竊了人家概念來用。

    例如你在Youtube上cover別人歌曲,

    可能尚未跟原作、唱片公司、詞曲創作人談好版權問題;

    或者你做電影懶人包解說影片,節錄原作大量的影音素材等等。

    這些行為都可能有侵權疑慮,

    但跟「抄襲」這件事其實比較無關。

    以古X莫來舉例,

    大家可能說他侵權,但你見過有誰說他是抄襲的?

    事實上,他侵權的方式也是侵的挺「原創」的,

    都是別人在抄襲他XDDD
    (畢竟這種詼諧、嘲弄式的電影解說,他可能是最早出來做的)

    所以,以上就是「侵權」與「抄襲」的不同。
    -
    -
    -
    P.S.我當時在事務所與兩個律師聊了一下午,

    幾乎把抄襲、版權相關的問題能問的都問了,

    我想我的轉述的說法,應該是有說服力的吧XD
    (只差請律師們來背書ㄌ,但感覺要錢ㄟ==)
    -
    -
    -

    好,最後給新朋友補充我與迪士尼的懶人包:

    去年我用"史迪奇"與"鴨嘴獸泰瑞"做了兩個造型皮包,

    我當初覺得作品的觀賞性應該很強,

    並且要把2D的圖像,用皮革這種平面素材,去做成3D的包款,

    還要把精品流行皮包,做成卡通風格,

    這是具有非常大的挑戰性的事。

    不但要能做得出來、還要夠像、神韻到位。

    光是那個超大耳朵,要怎麼做才能不垂下來,我就搞了非常久,

    我只能說,我最後成品那是真的像。
    (我無法貼圖或影片,自己GOOGLE吧)

    作品做好後我就PO到FB跟Youtube給大家看。
    (影片沒開營利,作品也沒販售、也沒用它來教學。)

    然而後來過沒幾個月,

    迪士尼的律師就發函過來,說這樣是侵權請我配合下架。

    即使我沒有營利行為、自己也下了很多苦心,

    可是在「未經原作、或版權持有者的同意下」,

    的確就是有侵權疑慮嘛~~

    畢竟,這個作品會受到大家喜歡,

    很大程度上,的確沾了他們的光,

    佔人家便宜,還跟他們上法院輸贏,也太荒謬ㄌㄅ?

    所以最後我們就和談收場,算是皆大歡喜。
    -
    -
    -
    那我想解釋的就是:單就迪士尼事件來講,

    確實有嚴重的侵權嫌疑,

    但我的模式跟「抄襲」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把皮革換成紙筆,史迪奇換成蠟筆小新,

    想像我拿紙筆畫好一張圖後,然後拿給你說:

    「你看我畫ㄌ蠟筆小新。很像吧?」

    ……這哪門子抄襲XD

    所以,請不要把這兩種概念混唯一談啊~

    我可不想被扣一個抄襲的帽子啊,很冤啊~~
    -
    -
    -
    這一年來,我繼續做我的事,其實這事也沒再拿出來講過,

    因為事情始末就很單純:

    雙方當時透過律師聯繫,我也覺得對方言之有理,

    接著我就發聲明解釋,隨後把東西下架了~

    迪士尼既沒告我、也很友善,大家積極處理、握手言和。

    雖然說有些公司鼓勵二創,支持Cosplay、同人誌這類作品,

    例如前陣子網路上各種作品洗版的「天竺鼠車車」,

    網路上一堆有用羊毛氈、用保麗龍、

    甚至還有把整台車包住的作品。

    我也有朋友去問過,

    他們官方對於二創的態度就是樂見其成,

    因為這也是間接幫他們作品宣傳。

    但迪士尼這種量級的企業,自有他們的考量,
    (他們哪缺你那點小流量haha)

    捍衛企業價值也好、角色形象也好,

    人家不想要你二創,我們該做的就是尊重~

    哪有什麼好坳的?

    甚至至今我都覺得他們有大企業風範,

    不會跟你鑽牛角尖,或借題發揮、獅子大開口、提出不合理要求,

    他就是適度的警告,只要你能理解配合,

    他願意點到為止,也捍衛了他們企業的立場。

    我自己學到一課,也拍成影片跟大家分享這件事,

    這樣事情就落幕了,皆大歡喜,不是很好嗎?

    我的態度在當時的影片已經表達的很清楚了。

    關鍵字就是:不要把簡單的事情搞複雜。

    有興趣的自己看,就這樣xd
    https://youtu.be/fSlg70JjHyc
    -
    -
    -
    P.S.
    大家都看過的泰國創作者Lowcostcosplay 低成本Cosplay

    同樣都是二創,

    差別在我用牛皮創作、他則是用自己的肚皮haha

    他的取材對象就比較高招,

    他去模仿鬼滅之刃、模仿海賊王、甚至模仿金正恩,

    但他才不會自找麻煩,去惹你爺爺迪士尼或任天堂XD

    你各位趕快學起來!
    -
    -
    -
    最後,該篇PO文所提到的LINE貼圖抄襲事件,
    我不是他們的粉絲,也沒特別關注這件事,
    所以也沒啥好評論的,
    我只想說:想想怎樣是最好的結果,該幹嘛就幹嘛吧XD

  • 萬聖節可以幹嘛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22 21:39:03
    有 21 人按讚

    【封面故事】專訪藝術家 #吳美琪:想要更多更多漂亮的廢物

    吳美琪於 2016、2018、2019 分別舉辦個展,《XXY - The Space of Things》由植物與鏡子組合,追求構圖裡循環反覆的無限性;《XYX - A Moveable Feast》以父親寄來的水果與物件複合成華麗飽滿的構圖;《YXX - The Flares》則讓物件與材質反光互映出更高純度的色彩紋理。

    她的作品沿空間軸線探索平面攝影裡空間的深度,大部份作品的拍攝都在居家完成,大量的光線折射反射、物質表面的光影⋯⋯,吳美琪愛光的軌跡,「我可以在地上看垃圾看很久。」從塑料袋中拿出 2018 年從巴黎街頭撿回來的餅乾塑膠盒:「它就躺在地上,被路人踩扁,陽光照在金色的塑膠盒上,閃閃發光,我站在那看了好久好久,就決定把它帶回家。」

    「我很享受那種發現的感覺,可能一般人不會覺得特別,可是我發現了,會記下來,哦,這個光線跟物體的關係會是怎麼樣,因此有很多心動的瞬間。」她也越趨在作品上追求光的質地的捕捉,從水果亮面處與光產生的關係,到各種與光發生互動的材質,漸漸除去物件本身的形狀,也像透過光跨越物理邊界,近期她持續發展萬聖節系列的作品,更喜愛使用閃鑽貼紙。

    除了將意外的物件擺放出協調畫面,也透過光的變幻捕捉物質的扭曲與變形,這些「可能性」來自日常記住各種光影或物件擺放的相對位置:「有一次我搭電梯,電梯上面有一個吸盤,上面放了一支原子筆,警衛拿來方便簽名使用。這種擺法實在太有創意了!就把這想法記下來結合在我的作品了。」她構築的畫面裡除了實體物件、虛擬的物件鏡射、又有影子,多重關係令她著迷。吳美琪說自己每次看到很美的東西都會在腦中建模:「就像在做一個雕塑,腦袋裡會搭建場景,每次要拍時就會記得上次看到的物件跟光影的關係、怎麼應用。拍出來是 2D,但看進去又是 3D,每面鏡子還會再產生畫面中的畫面。」

    許多時候她為拍攝感到沮喪,因為無法達致「想像中」的飽滿構圖努力地搭建心中的場景,過程中不停邊拍邊擺,拍了兩百多張,才得到一張可使用的畫面。

    🔍️ 專訪全文請見:https://bit.ly/3raRtL4

    吳美琪個人的美術史從高中啟蒙,影響她的藝術家不計其數。Giacometti 所說「我不知道我持續雕塑,究竟是為了要做出一點東西?還是為了暸解,為何我無法做出我心中想要的?」也是她對完成作品的渴望。而後她受到超現實主義創作的召喚,Hans Bellmer 以雕塑結合攝影,用真人尺寸的娃娃展示人體受暴形狀;Janus Fleuri 以青銅媒材創作出男女性徵融合的作品;Thomas Hirschhorn 喜愛用廉價物件如塑膠紙箱做大型裝置⋯⋯,那個表現著「低成本的親民美學」,竟是母親也蒐集的紙箱。

    吳美琪的作品在每時期展現對特定素材的偏執。《YXX - The Flares》裡充滿低成本塑料:髮夾、假髮、酒精膏、不同材質的長條管子;《XYX - A Moveable Feast》有許多器皿小物。平時蒐集成性,偏好在二手市集、公益二手店尋找可造之材,「看到的當下會覺得說,欸,這個好像很適合當我的道具,陸續就會累積成可以搭配的。很喜歡做配對訓練啦。」她的衣服也多是二手,此刻身上這件的搭配是再結合蓬蓬裙和假髮。吳美琪去的市集裡,同一攤賣鍋碗瓢盆與衣服,也是大雜燴,廢棄之物自有可用之人。

    小時候就愛蒐集 F4 閃卡、周邊、各種貼紙,大學時愛上二手市集,雖然想著「這個豆豆先生到底要幹嘛」但「反正幾十塊而已」還是買回來,一整包買斷還可以坐地喊價,因此累積許多廢物,「現在有減少廢物,只有買自己真的會用到的。」問她什麼是廢物?「娃娃類啊,還是吊飾類或是,就真的都是小東西。」

    吳美琪選擇拍攝的物件通常廉價:「最貴就應該是那種水晶,一顆十幾塊。但我還是很會殺價,會跟老闆說,那我這堆都買,你算我三百,反正這些東西,像是缺角的水晶,他也賣不掉。」也有些東西,是爸爸認識的總鋪師那邊要來的,像是透明餐具,辦桌會點的酒精膏。要來之後她拍了一張酒精膏與假髮的結合,這樣的物件擺放,對她來說有著革命情感:幫物件做配對時,不適合的會不停更換和再尋找,直到配對滿意為止——配對時,雖然篩選標準無關物件本身的功能,意義上是更純粹的視覺物體,但追求視覺美的過程也讓廢棄物的價值重新運算:「我喜歡這種隨機性,不知道為什麼,擺在一起就好漂亮。」總鋪師不斷丟出垃圾,「反正他給我什麼,我全部都照收。」

    為什麼?那個答案如同她拍攝的畫面,先是非理性地收集一堆物件後,再開始創作,運用鏡子打造更多的空間,「我很著迷無限性的效果,然後就想要更多一些,想要更多更多。」

    🔍️ 專訪全文請見:https://bit.ly/3raRtL4

  • 萬聖節可以幹嘛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08 20:41:35
    有 905 人按讚



    我想起三年前我來日本前那時女作家林奕含新聞爆紅的時期,那段時間我也過的很不好。回頭去翻了三年前我寫下的文章,想跟老師分享一下。

    他硬插進來,而我為此道歉。

    五月的最後一天,來談談其實五月之所以覺得在谷底的情緒來源除了遇到小人外,還有別的情緒,而這情緒其實才是最根深最深沉最隱晦的⋯⋯最說不出口的、最壓抑的、壓到有時候都覺得快喘不過氣了,如鯁在喉說不出來,吞不下去。

    印象中我看到有篇文章在講林奕含的書,那篇大意就是此書很沉重,讀完會覺得心情很不好,裡面引述一些書的內容,看了真的會有種不太舒服的感覺,沒想到才注意到此書沒多久後,女作家之死的新聞就來了,相關文章相關新聞排山倒海而來,沈重負面的情緒也跟著排山倒海覆蓋。

    記得那一陣子的某天在臉書上看到朋友po的文章,那篇文章內容說有個女生不敢看那本書,因為她光是聽到林奕含的相關新聞就崩潰了,吞了一堆藥,那種種不好的回憶又浮上心頭,我想我的情況大概也是類似這樣,只是我沒有到吞了一堆藥之類。

    我的人生並不完美,從小到大就碰過無數騷擾事情,先從最小的事情開始講起好了,我記得在我小二時有次自己在學校玩等著家人來接,碰到大叔帶著小朋友來玩,結果後來他開始摸我的私處,當時矇矇懂懂,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再來是曾經搭火車時被隔壁叔叔疑似想摸大腿?好險後來記得是有好心姐姐發現把我帶離之類。我也曾碰過朋友摸摸我的手或是想抱我之類的事⋯⋯不勝枚舉,當然這些為何會歸類在我覺得還算是小的事情,是因為這些事情遠遠不及後來那個最深沈的陰影。

    最深沉的陰影是長期,且是熟人,印象中還沒上幼稚園前就被摸了不該摸的地方,所以我知道我早就沒了處女膜,其實看到那新聞知道酸民最常問的就是為什麼你不講出來?試問,當時我年紀這麼小,連國小都還沒上,我知道那是什麼事情嗎?尤其還是熟人,當然只能乖乖聽話的份,是能做些什麼?這社會本來就是性教育能閉口不談就不談,更別說如何保護自己了,有啦,我真的保護自己時,是一直持續到國中學到了這是不對的事情,終於有一次勇敢的說出來⋯⋯但結果換得了什麼?其實我只記得被問你是不是為了錢才不講?就像林奕含的書一樣,什麼師母好可憐,鮑鮑換包包之類的,講出來就有比較好嗎?其實這社會往往怪的還是受害者,加害者永遠都沒錯,甚至還過的很好。

    其實我不喜歡人家問我是誰?又或是你到底是發生怎麼樣的事情?就算你們知道了是誰,又或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有什麼幫助嗎?因為你們不是過來人沒有經歷過,往往當你說出這麼沈重的事情的時候,很多人的反應也都不見得是健康或不成熟的,那說出來幹嘛?一再被傷害嗎?

    本來想好好打這篇文章的,但我發現很難,我只能說我發生這麼多事情,我只能算是活的比較好的房思琪,起碼沒有重度憂鬱症,沒有自殺,當然曾經想過死啦,只是沒做過而已,也沒有因此性向改變,因而變成同性戀之類,或者是超討厭男生,不准任何人靠近?

    就算看起來是活的比較正常比較好,碰到這種新聞或文章一直不斷出現在日常,情緒真的也會跟著受影響,就像是傷口被挖開,一直都無法癒合一樣,然後腦海中時不時的都會浮現我一開頭的那句話:「他硬插進來,而我為此道歉!」

    有時候我還真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為什麼我的人生會這樣?

    記得林奕含的書裡有句話叫「已經插入的,不會被抽出來。」

    我想這就是我腦海中所謂稱之陰影的那部分吧,因為它並不是因你避之不談,假裝沒發生過,這件事情就真的沒發生過,它確確實實的發生了,也再也抹滅不了了,一輩子都跟著了,我知道它會一輩子跟著,因為我心裡知道即使那人就算死了,我也不會原諒他,我永遠也無法釋懷,我很想丟下一切都忘記卻忘不了。

    發這文章只是想讓大家明瞭若是你身邊真的有像房思琪這樣的女孩,請給她們多點關心或是鼓勵,但是麻煩不要叫她們說出來,天知道,說出來是需要多大的勇氣才得以啓齒,就像我的情緒也是這樣起起伏伏一個月了,我一直想打這文章,可是沒到真的要打時又放棄了。

    到最後我還是無法說出我真正的經歷,所以貼了一些房思琪的相關文章,我只能說她的文字太真切太真實太血淋淋了,不要說是沒經歷過的看了都覺得很沈重了,更何況是有類似經歷的看了會覺得更沉痛。

    今天我選擇用文字記錄下我這整個月的心聲、情緒,我不確定我會不會因這樣就比較好,又或者是更不好?我只能說這種事就像有烏雲把陽光都遮住了,所以情緒一直覺得悶悶的,找不到出口,若是這個月有哪個朋友覺得我很怪冒犯到之類的也請見諒,因為有時候連我自己都快不能控制這樣的情緒了,有時候都快不能明瞭自己了,更何況如何讓你們明瞭我。

    以上是三年前我寫下的話,現在延續再寫。

    今天晚上去聽了clubhouse許常德老師講話時是邊哭邊聽的,因為他說出很多遭遇性騷擾事件的女生的心聲,但認真覺得要好好鼓勵願意說出來的女生,因為很不容易,往往她們在說出來的時候就會遭受到很多質疑的聲音,到最後很多人就選擇沈默了。

    記得許常德老師說了一句話,「旁觀者的冷漠造就了這些」。

    雖然不敢說自己變得多勇敢,但只能說出口好像有所成長。

    前年夏天回去台灣的時候,在台北捷運上遇到了騷擾事件,在搭捷運時跟一位高雄女生一起坐在車廂椅子上,到某站的時候一個男生本來是坐著,後來突然站起來到我們面前,然後手掛在吊環上,朋友小聲跟我說換位置吧,然後她就站起來,在我還來不及站起來,那男的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坐下靠到我身上。

    媽的,當下我立刻站起來飆了他髒話,問他在幹嘛?中間也有個男的制止他,不過那男的非常厚臉皮,一直跟我們叫囂,後來就變成我跟他對罵,因為對罵無果,加上大多數人都是袖手旁觀,所以最後我按了車廂的鈴,到了某站站務人員衝上來問說發生什麼事,那男的被請下車,但他還在月台上叫囂說警察局見什麼的,礙於我回台灣只有短短幾天,所以我最後沒有去警察局,因為我不想浪費我寶貴短暫回台灣的時間在這種事上,但如果我住在台灣我真的會吿死他。

    但我很佩服自己當下的勇敢,我真的是跟對方對罵欸,只差沒拿包打他,我想如果我一直都待在台灣的話,可能遇到這種事就會默默的自己換位置之類就算了!

    但可能正因為出國,什麼事都要自己來,然後出國在外也要學著保護自己,我剛到日本第一個月就在萬聖節時遇到性騷擾,當時跟朋友們及變裝的人一起拍合照,那男的是輕搭我的肩膀,後來拍照結束後就說Thank you very much 、Thank you very much ,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手伸下來搓揉胸部,還不只一下,我當下嚇傻了,朋友也都沒反應過來,等我們反應過來時對方已經被朋友帶走離開了。

    所以在那件事之後,我覺得真的不能隱忍,以後遇到這種事應該要做點什麼,不然那些加害人永遠以為沒人敢怎樣,就會繼續加害下個人!

    我在2018年萬聖節後的隔年回台灣,遇到捷運騷擾事情時突然就變得這麼勇敢,連我自己都覺得很神奇,很高興自己有進步,也能終於覺得不是先責怪自己,而是勇於保護自己,但後來冷靜下來還是有發抖的感覺。

    另一方面我也有點失望,出國之後很常被說是冷漠的台北人,那時還沒什麼感覺,沒想到回台灣在捷運內碰到性騷擾的事的時候,感覺滿多人都是選擇袖手旁觀,記得當時我身旁的高雄朋友說如果這種事發生在高雄,那男的早就被婆婆媽媽包圍了,而不會像台北這樣。

    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我從小長大的台北怎麼有點冷漠,心想保護自己不用靠別人,所以算了!

    最近me too 議題得以讓我重新檢視自己,想跟那些被性騷擾過的人說:「錯真的不在我們,如果當下沒能做些什麼也別責怪自己,如果說不出來其實也別勉強自己說出來,因為說出來真的需要有很大的勇氣,謝謝那些願意說出來的人,也心疼那些願意說出來的人,大家都很勇敢,真的很棒!



    觀念的進步
    惡境的消除
    真的都是無數的傷痛和無數個勇於發聲的人的串連
    才有一點點往前進的效果的
    所以那些不把小事當回事
    就會讓大事發生
    那些自以為顧全大局的冷漠者
    除了是幫兇
    也讓自己的家人暴露在險境裡

    真的真的真的這一切的錯都是加害者與冷漠者合作的結果
    因為加害者都是利用法律漏洞與人性的自私無知在大膽犯案的
    這個時代好不容易有了可以匿名說出傷痛的機會
    也感謝那些不顧自己名聲的國際巨星的me too的勇氣
    相信這個浪潮已經形成
    不信這股力量會變成力量的人就繼續說那些陳腔濫調吧
    比如為什麼不在第一時間反擊
    比如有些人就是自找
    比如我相信他是好人
    比如不用那麼有正義感去擴大這樣的事端
    比如真的沒有那麼嚴重
    比如小心揭發後的危險

    有人敢做惡
    就有人敢揭惡
    有人敢無證據護航
    當然就有人敢無證據控訴
    把人逼到牆角的反撲
    不會只有地球暖化問題
    真的事實是這樣的人都是慣犯居多
    都不會只有單一的人的控訴
    沒有尊重人的概念
    不自覺的騷擾很容易變成日常
    連自己都會給自己洗腦成這沒什麼

    你的來信的一字一句都能感受到地震的搖晃感
    而這麼困難的穩住陣腳只是為了提醒大家
    這種使命非常動人
    讓那些別過頭去的人與使壞過的惡人
    足夠恐懼一陣子了

    我會繼續力挺
    我也在學習勇敢
    相信有天會堅定地說出我所知道的所有的事

    選擇都不是一時的
    都是千萬條選項的瞬間決定
    所以都是本能的驅使下的人性光明與黑暗的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