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萬有引力小說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萬有引力小說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萬有引力小說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萬有引力小說車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作家 #吳曉樂 書評|#希望你也在這裡 這是一本讀完以後會想模仿裡頭角色心情的了不起小說 劉梓潔一直是我私心「絕不出錯」的作家。 上一本《自由遊戲》,我收藏散裝版,六本粉紅小冊散散地斜躺在家裡茶几上,造訪的友人們誤認為宣傳小冊,好奇地拿起來一看,問,「這是什麼?」、「小說」、「怎麼沒釘在一起?」...

  • 萬有引力小說車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5 13:00:47
    有 78 人按讚

    作家 #吳曉樂 書評|#希望你也在這裡 這是一本讀完以後會想模仿裡頭角色心情的了不起小說

    劉梓潔一直是我私心「絕不出錯」的作家。

    上一本《自由遊戲》,我收藏散裝版,六本粉紅小冊散散地斜躺在家裡茶几上,造訪的友人們誤認為宣傳小冊,好奇地拿起來一看,問,「這是什麼?」、「小說」、「怎麼沒釘在一起?」、「你自己決定順序啊」、「那你從哪一篇開始讀」、「你讀完了我再告訴你」、「為什麼」、「這樣才好玩啊」。上述的對話,至少出現了三次,我化身為NPC,告知造訪的玩家,並暗中觀察著他們的玩法,六個時間點,七百二十種理解的可能,是一本小說,又不僅僅是一本小說。

    這本《希望你也在這裡》,遊戲擴充了,直爽又迷糊的茉莉,她、回、來、了。依然雲遊四方,依然興之所至。延續著《自由遊戲》,劉梓潔再次以小說來觸碰著一些問題:人宣稱自己擁有時,她擁有什麼?而一個人並不執著擁有時,她可以在哪裡?

    《自由遊戲》以感情的「收闔」,聚焦人如何在關係中依然實踐自我,《希望你也在這裡》,版圖更為開闊,描述人與人之間的萬有引力。

    主角連美雅是一個「茉莉的嫉妒者」,她嫉妒茉莉活得那麼多,嫉妒茉莉的理論,「不要對號入座」、「當你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反而要開心,你自由了」,一句一句都是連美雅的背反。她是私生女,國小家中突逢變故,母親連愛鳳把她往外婆家送,母女之間從此止於泛泛。另一位角色謝安得,也是私生子,想對號入座,卻連自己的號碼是什麼都說不明白。

    角色與角色之間的關係十分耐人尋味,連美雅與連愛鳳疏離卻隱約有所感應的母女關係,連愛鳳與謝安得歲數差一倍卻一再擦出的火花,至若連美雅與謝安得日後相識,那跌宕起伏的心理狀態⋯⋯。

    連美雅與謝安得在尋找自己的過程,也看懂了,有時生命太大,人們必須落荒而逃,若逃走的人是父母,也無妨有朝一日人子真誠地面對他們。意識到你我皆凡人,是書中極致的溫柔,連美雅與連愛鳳在榻榻米套房那晚的對話,謝安得跟荒唐父親、神性母親的互動,句句如有金粉灑落,我想複寫到我長長遠遠地記得。

    小說中一連串地名也牽涉了豐富的移動狀態。連愛鳳在家變之後連日把私生女連美雅載往花蓮娘家。連美雅在感情不遇之後,前往京都與十年不見的母親會合。被酒家女母親擱置於東莞酒店的謝安得,七歲被父親與父親的元配帶到溪洲,又輾轉在雲林、台北、京都流連,最終,他跟連美雅都渴望前往雲南大理,一個尋母,一個追蹤著茉莉。

    我聯想到婁燁的《推拿》,看不見的沙復明,聽見旁人對同事都紅美貌的讚嘆,對都紅有了一分情感上的期待,同樣看不見的都紅告訴他,「美是災難,你的虛榮心迷上了一個概念」;概念沒有不好,是一個指向,就像是我們行車時看到路旁的標示也會感到心安,然而概念也迷惑我們,讓我們以為到了一個叫做「巴黎」的地方,就會得到「巴黎」的經驗。

    謝安得提到的電影《巴黎,德州》本身就是個隱喻,聽到巴黎就覺得旖旎,但若發現她位於德州,你的出發將往哪兒去?也像是王家衛《春光乍洩》,黎耀輝心心念念的「伊瓜蘇瀑布」。他們要前往的豈止是瀑布。書中角色兜兜轉轉,遷徙之途,一點一滴地認識到,心要往哪裡。有時出發即抵達,離開即歸返。

    讀電影系的謝安得說了好幾部電影的名字,《巴黎,德州》、《烈火情人》,《雲端情人》等,不妨視為顆顆超連結,一顆一顆連成線,連成角色沒有宣之於口的幽微台詞。

    佛洛姆在《逃避自由》一書裡,闡述了人往往因自由而孤獨,而孤獨會轉而讓人們寧願放棄自由。《希望你也在這裡》裡,角色也在猶豫著、徘徊著,展示著真實的生命情貌。同行二人感覺不壞,然而,也像連美雅說的,「旅行是這樣吧,一個人,還是得走」。生命從不擔保完美,我們依舊可以玩一場自由遊戲,遊戲裡沒有人不犯錯,是意想不到也是福報,你我都還在輪迴。

    這是一本讀完以後會想模仿裡頭角色心情的了不起小說。

    #希望你也在這裡
    #台中

    .
    -本篇書評由作家吳曉樂撰寫,感謝@TheNewsLens刊登-
    https://bit.ly/3jdee0i

    .

    #劉梓潔 以這部小說,揭開路上的迷人和迷惘,熱鬧和寂寞。
    對生命的種種疑問,也許那些錯身而過的風景就是解答。

    博客來:
    (限量簽名版)https://bit.ly/3iL1CMG
    (一般版)https://bit.ly/3iDYJwT

    誠品:
    (限量簽名版)https://bit.ly/3y1k7CK
    (一般版)https://bit.ly/3iQ9wUM

    誠品蝦皮:
    (限量簽名版)https://bit.ly/3zJVhb7

    金石堂:
    (限量簽名版)https://bit.ly/3Bxoacc

    讀冊:https://bit.ly/3kJXKOj

    三民:https://bit.ly/3zxvlzi

    ※作者親簽版數量有限,以各通路頁面顯示的現有數量為主,售完為止。

  • 萬有引力小說車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09 08:48:49
    有 253 人按讚

    譚新強:不可輕視拜登 更不可輕視美國

    拜登雖是美國史上年紀最大的總統,競選時更經常被特朗普形容為老人癡呆,但上任尚未夠100天,已做了不少事情,不禁令人刮目相看。

    最重要成就當然是加速接種疫苗,現今速度已提升至每日近300萬劑,已接種最少一針人數已超過1億人。近日拜登宣布上任100天的接種目標由1億劑翻倍提升至2億劑。

    拜登認真治疫,成效立竿見影,每天確診人數已從非常恐怖的30萬,死亡人數4000多,回落至每天確診約6萬,死亡約700。社會逐漸重開,上周復活節期間,每天飛機乘客數目已回升至約150萬,因此美國疫情亦已呈反彈迹象。拜登苦口婆心,提醒國人抗疫仍未成功,且變異病毒已殺入美國,必須維持社交距離;但很多人不理,馬上衝出去玩,民族性格使然,無辦法!

    美國接種疫苗速度比全球大部分地區快(中國務必急起直追),總算對國民有點交代,但亦體現美國的無比自私,囤積大量疫苗,導致大多數貧窮國家拿不到,已出現世衛警告的「災難性道德失敗」。即使西方各國也出現醜陋疫苗爭奪戰,加拿大雖已訂購5倍人口的超比例疫苗數量,但仍出現嚴重缺貨情况,已宣布第二針疫苗接種時間將延遲4個月,有效性必然降低。歐洲更慘,正面對第三浪的變異病毒,但BioNTech疫苗供應不足,阿斯利康(AstraZeneca)疫苗又確有嚴重問題,出現不少相關血栓死亡個案,不少歐盟國家又再停止使用。香港政府和不少香港人迷戀英國,聽到牛津已肅然起敬,但科學歸科學,人命關天,在此再次呼籲,港府應盡快取消阿斯利康疫苗的訂單。

    拜登治疫有功,民望不錯,現支持率53.6%,遠比特朗普同期的40.4%高,所以有足夠動力促使國會通過1.9萬億美元的緊急刺激方案。且得勢不饒人,拜登連消帶打,繼續推銷高達2.3萬億美元的基建方案,同時亦建議把企業所得稅提升至28%。共和黨人當然極力反對,批評計劃中包含大量浪費。民主黨方面,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沃倫(Elizabeth Warren)和眾議員奧卡西奧—科特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z, AOC)等,則批評方案仍未到位,需要更宏大綠色經濟計劃,亦應增設針對億萬富翁的「財富稅」(wealth tax),但亦有較傳統民主黨人如前財長薩默斯擔心過度刺激經濟,引發通脹重臨,經濟變得過熱,反而縮短經濟增長期。

    美多管齊下 今年GDP增長或達7%

    治疫有進展,加上接近現代貨幣理論(Modern Monetary Theory, MMT)的極度寬鬆貨幣政策,再加上接近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 UBI)的財政刺激政策,美國經濟強力反彈,預測今年GDP增長或高達7%,或比中國還要高!上月美國新增職位超過90萬份,失業率降至6%,估計年底前可回落至5%以下。市場確有點擔心通脹,10年債息一度回升至1.75厘,但現已回落至1.65厘。一如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所說,通脹長期低於2%目標,通脹預期不可能一下子改變過來,即使短暫超標也不用擔心,反而是好事。2月PCE報1.4%,PPI升至2.8%,但只反映經濟剛重開,不少供應鏈出現短暫供不應求情况,例如半導體芯片。不少人本預測美元,在財赤大增下,必大幅貶值,但今年美匯指數不跌,反微升了2%。美國最擅長的股市就更厲害,拜登上任至今,標指已升了6%,比最吹水的特朗普同期表現的4%還要好。早說過民主黨執掌白宮時代的股市表現比共和黨更好!

    更重要的是拜登的所謂「美國救援計劃」(American Rescue Plan),並非只是一個短期拯救方案這麼簡單,部分為福利政策的結構性改革,包括為單親媽媽提供長期援助,對少數族裔幫助最大,有人甚至預測可減少貧窮人數30%!分為8年的基建方案,長遠作用應更大,不止將翻新日久失修的公路、橋樑、隧道和機場等設施,更將大力推行電動車與充電樁網絡,同時提升電網和再生能源。部分計劃亦包含大量增加教育和科研經費。

    主流傳媒如《紐約時報》,已開始吹捧拜登正帶領着一場影響深遠的「大政府革命」,推翻從40年前開始的所謂「列根革命」,列根當年在就職演講中說:「Government is not the solution to our problem, government is the problem」。今天面對疫病大流行和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不可能倚賴個人或企業來解決,確需要強大和有遠見的政府來領導政策,其實更需要全球合作。

    美國擅長打造超級大牛市

    有人指出,2008年美國次按引發金融海嘯,結果由中國放水4萬億人民幣大建高鐵,帶領全球走出危機,但至今仍在消化債務。今次疫情,不論源頭,大規模爆發確從武漢開始,但中國經濟政策一直克制,反而美國不停放水,現在更計劃以扶貧和基建來刺激經濟,明顯在模仿中國行之有效的大政府政策!所以有些人亦預測美股表現將近似2009年金融海嘯後的A股,今年見頂,然後徘徊數載。

    股市很難講,什麼都有可能,亦未必與實體經濟有太大關係。但按過去經驗,美國最擅長(中國相反)的正是打造愈來愈長,可以長達10年,甚至20年的大牛市。去年牛市終被疫情打斷了,但反彈亦超預期般迅速,未到年底已創新高。我無意估頂,但美國充滿流動性,且投資者永遠樂觀,不少人已在討論會否再現一次「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雖百年前的世紀泡沫最終也爆破,更招來大蕭條,但黃金十年,如小說《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中的燦爛派對,所有人紙醉金迷,活在當下,誰管過後的「宿醉」(hangover)有多痛苦!

    在2001年,「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提出了一個他認為是市場價值的最佳指標──股市總值兌GDP比例,自此被稱為「Buffett Indicator」(BI)。巴菲特的建議非常簡單,如BI跌至70%至80%,買入股票的中長線贏面非常大;但當BI升至200%時,他形容危險程度就有如玩火。BI有點像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的周期調整市盈率(Cyclically Adjusted Price-Earnings Ratio, CAPE),有參考價值,但未必能幫你發達。BI在1999至2000年科網股1.0泡沫期,一度短暫升至200%,不久之後就爆破(巴菲特也是事後孔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夕,BI反而只約140%。

    我近日剛想起BI,無獨有偶,前天竟看到馬斯克(Elon Musk)向「女股神」Cathie Wood垂詢有關BI問題:「標普500總市值兌GDP比例已達150%,總市值BI更高近230%,市場是否已亮起紅燈?」近日Wood手風雖不太順,但仍不失其大好友風格。她答案兩點,分母和分子,分母的GDP產自工業革命年代,早已過時,不能準確量度數據年代的生產力進步,因此嚴重低估了GDP數值。我也有同感,但總不能說說就算,必須有完整理論和數據支持。分子方面,Wood認為現今科技經濟已逐漸成熟,有盈利支撐,且增長快速,跟2000年時不可同日而語。她更提到通脹溫和,證明盈利質素變得非常高,言下之意即是股市合理估值,可較從前的水平高。

    大政府革命倘成功 美貧富懸殊將拉近

    大致上贊同她的解釋,但漏了其他4個重點:

    (1)利率水平對合理價值有極大影響,所以能否支撐高BI水平,取決於聯儲局掌控能力。通脹不足為懼,加密貨幣(crypto)功能在炒,並非替代美元,人民幣國際化遙遙無期,在在反映可見將來,美元地位穩如泰山。

    (2)拜登的大政府革命亦很關鍵。如成功,貧富懸殊拉近,社會變得較穩定平和,綠色高科技經濟亦可帶來很多創新機會。

    (3)美國亦非常擅長操控傳媒。雖然不少世人已看穿西方傳媒的假面具,但無奈中國傳媒影響力仍遠遠不及西方。美國人包括傳媒,不論左右,都自誇非常愛國。愛國固然是高尚情操,但絕對沒有中立,愛國必須偏頗,必會有雙重標準。愛國與國家主義,甚至種族主義,只有一線之差,差別區分亦非常主觀。在中國崛起的世紀挑戰面前,西方傳媒絕不會示弱,絕不會大力自我批評股市泡沫,只會久不久提醒一下,製造一些健康調整,使到慢牛股市走得更久更遠。

    (4) Wood漏了最重要的一點是美國企業雄霸全球。數據年代,美國Big Tech的全球優勢,可能比石油年代的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通用汽車(GM)和波音(Boeing)更大。FAAMNG等企業的盈利來自全球,增長快速,賽道仍很長。所以根本以美國股市總值跟美國本土GDP作比較,已很過時,意義也不大。要比的話,可能要以全球GDP減去中國GDP作為分母來計算。

    兩三年前,不少中國科技龍頭企業如阿里(9988)、騰訊(0700)、華為、字節跳動和小米(1810)等,雄心勃勃,都有衝出國際,跟美國Big Tech一較高下,爭奪全球巿場霸權的壯志。不幸經歷不公平的貿易和科技戰,和不停的無道德底線抹黑,已形成對中國企業極不利的國際環境。

    被美國打壓的企業如華為和字節跳動,中國比較支持。較莫名其妙的是對尚未被美國真正開火的科技龍頭如阿里和騰訊等,自己反而有點過敏,已急急展開反壟斷調查。近日美國最高法院,極少開金口的大法官托馬斯(Clarence Thomas),也提出有可能需要把Big Tech監管如公共事業。但為時尚早,即使有監管,美國也絕不會愚蠢到真的搞死FAAMNG等科技龍頭企業,他們對美國的全球霸權太重要了。

    中國科技龍頭創始人「退休」是浪費

    中國科技龍頭的CEO廚房已變得超熱,不少創始人紛紛急流勇退,有的享受打打太極,打打高爾夫球的「退休」日子,有的搖身一變成慈善家。有的更妙想天開,人到中年,突然想重拾當科學家的初心。志氣可嘉,但不幸科學家跟運動員一樣,黃金時間都在少年,大部分的偉大發現如牛頓的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以至薛丁格的量子力學方程式,都是在30歲前完成的。相反,對企業家來說,40歲後的中年,才是黃金時間。年輕企業家提早「退休」,可能有助宣泄仇富情緒,但其實是一種可惜的浪費,亦對真正收窄貧富懸殊沒甚幫助。

    壟斷固然不好,有一定經濟代價,扼殺不少初創企業的創意、盈利,甚至生存空間。一個餅分得較平均,亦確對社會和諧有幫助。但說到底,不可太過故步自封,無論人口或GDP,中國都只佔全球20%不到,如何先把餅做大,爭取更大市場份額,不是更重要嗎?

    勿忘西方人喜征服全球

    最近拜登已說得很明白,美國加上歐洲和亞洲盟國的GDP,佔全球的60%,遠比中國大。言下之意是只要團結,定必能抑制中國崛起。

    中國雖已表明發展的目的並非超越美國,而是不斷超越自我。但請不要忘記西方人(尤其美國人)的特性,從十五世紀的航海探險年代起,已喜歡征服全世界。雖說帝國主義年代已過去,但西方人仍霸佔全球最大面積,最肥沃的土地,絕大部分發達國家亦屬於西方人。現今數據年代,除軍事外,資訊科技最重要,其實金融也只是資訊行業的一種。美國企業擁有無止境野心,即使中國只安於現狀,美國也絕不會長期接受此「8比2」的比例,仍必企圖攻破防線,征服中國市場。

    最後想起華盛頓的至理名言:「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中環資產持有GM、facebook、Amazon、Apple、Microsoft、Netflix、Google、阿里、騰訊及小米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 萬有引力小說車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4-20 22:19:06
    有 543 人按讚


    看到教育部長 潘文忠 在自己的臉書上寫道,今天是「性別平等教育法」開始研擬的二十週年,這個法案2004年才正式實行,突然意識到,原來在我懵然無知的學生時期,有那麼多重要的變革已經發生了。

    二十年前,那是我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跟所有小學男生一樣,害怕被別人說是「娘娘腔」,所以不敢承認自己除了《絕對無敵雷神王》以外,也滿喜歡看《庫洛魔法使》的。我跟所有小學男生一樣,覺得女生「突然變得很奇怪」;看到那些「用欺負女生來表達好感的男生」,我自己不敢,但我很羨慕他們敢。我喜歡讀小說,從女同學那裡借到了粉紅色書皮的言情小說(我還記得作者是席絹,但忘記哪一篇了......),讀得臉紅心跳,卻要裝作不屑的表情,才敢把書還回去。

    那時候我並不知道,有些東西不是我的錯,我不必感到羞恥;而很多我誤解了的事情,也沒有人告訴我應該要怎麼想。

    而2004年,則是我國三升高一那年,我進到了荷爾蒙強烈的男校。我活在一窩最異的異男裡,卻也第一次有了明顯是同志的朋友。我彷彿「遭遇」了同志,彷彿知道要「尊重」同志,但實際上什麼也不懂。直到好幾年後,一名男同志朋友向我們介紹他的伴侶,我還跟幾位異性戀朋友私下討論:「所以他到底是他的『男朋友』還是『女朋友』啊?」愚蠢到了這樣的地步,連找一個合適的稱呼都做不到。

    然後就是大學了。念人文社會科系的氛圍,讓我們好像「自然而然」就知道應該怎麼做。但事實上不是的,我一直都是邊做邊學,被 蔡宜文 電一次學一招,像背單字那樣背起來的。當我在師培學程的課程裡,讀到「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時候,我並不知道這是一個新鮮熱辣的法案。我只是奇怪:教授為何要一直強調「性別」跟「兩性」不能搞混——這不是常識嗎?

    當然不是。一切才剛剛開始而已呢。

    有時候回頭去看,都會嚇出一身冷汗。如果沒有前人推動的這些措施,我會長成什麼樣的人呢?或者說,即使前人推動了這些措施,在我真正「學會」以前,我是不是已經參與了、或旁觀了什麼傷害呢?

    當我在面對學生的場合,試著講解一些性別平等相關的概念時,我多少是抱著一點贖罪的心情的。贖那些我可能在蒙昧無知的時候,就已經做錯了的事情。我們這一代人已經離開學校了,但眼前的學生還有機會,他們還能避免受傷,也能避免去傷害別人。

    而這一切,是用真實的傷害為代價,用真實的信念與意志去爭取來的政治成果。我們走了多久,才換到一位會為同志挺身而出,會在葉永鋕逝世二十週年,主動提起「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教育部長。

    2018年底,我曾經為公投案的一個宣傳專案,寫了一篇腳本〈在雨中呼吸〉,就把上述念想錯落地編織了進去。那是提醒自己,有些事情永遠不能忘,的意思。就把當時的幾個段落抄個幾段,以為紀念吧。

    ——

    現在,換你跟小勇說自己的故事了。

    你還是想不起一個叫做小勇的好朋友,但你認識小勇。

    他叫做什麼並不重要。因為,其實你有過一模一樣的故事。那個坐在你旁邊的小學同學,那個座位總是最靠近垃圾桶的同學。他的名字無所謂,可以叫做小葉,也可以叫做小勇,雖然大家都說他是娘娘腔,看起來一點都不勇敢。

    他的書包常常被丟到垃圾桶,這大概可以用萬有引力的原理來解釋。每一個班級,都有那麼幾個黑洞。就算是五年三班也會有的。

    小勇做過一些對你還不錯的事情。可能是幫你去合作社買了飲料,或者願意幫你多抄一遍生字。如果小勇的運氣夠好,他甚至還可能拯救氣喘的你。同時,小勇也會對別人好,這讓你有理由告訴自己:我還不算對他最差的。

    我只不過是什麼都沒有做而已。

    你沒有跟著大家揍他,沒有跟著大家一起嘲笑他。好吧,有時候如果真的太好笑,你會不小心笑出來。真的只有一絲絲。你記得小勇的好,會立刻收起嘴角。你從不罵他娘娘腔,因為你不得不承認,有些時候你也不那麼「像個男生」,你除了《絕對無敵雷神王》,你也喜歡看《庫洛魔法使》,你不想罵到自己。

    你只不過是什麼也沒有做。

    即使你是唯一注意到的人。

    那時,小勇已經有好幾節沒回來上課了。你想過要去找他,伸手到左邊褲口袋,握住了足以救命的噴霧器。

    你猜想小勇只是又在S型溜滑梯那邊發現了什麼吧。

    直到隔天,他們在廁所裡面發現了小勇。

    你沒有去找。你深深愧疚,但又覺得不公平。你才不是對小勇最壞的那個,為什麼只有你在愧疚。所以,你告訴自己,你完全有資格忘了他。

    再後來,你上了高中,上了大學,到遙遠的城市去工作。你跟回憶,從此有了一張車票的安全距離。

    你只不過是什麼也沒有做而已。

    你坐回自己的座位,眼神專注,像是一切的紛擾都與你無關。

    雨打在教室的窗戶上,就像那個令人窒息的遙遠下午。

    小勇已讀了你的每一則訊息,但再也沒有回應了

    #性別平等教育二十年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