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長的覺悟書 】
_
深宵三點,父母好夢正酣,我獨自在客廳裏哭得像個豬頭。
_
那時電視畫面才播完《不得鳥小姐》(Lady Bird/2017)最重要一幕 ── 女主角Christine "Lady Bird" McPherson(Saoirse Ronan飾)要離開加州中部城市薩克拉門托(Sa...
【 成長的覺悟書 】
_
深宵三點,父母好夢正酣,我獨自在客廳裏哭得像個豬頭。
_
那時電視畫面才播完《不得鳥小姐》(Lady Bird/2017)最重要一幕 ── 女主角Christine "Lady Bird" McPherson(Saoirse Ronan飾)要離開加州中部城市薩克拉門托(Sacramento),前往東岸紐約升讀大學,離家當天,「Lady Bird」與父母一同前往機場。母親Marion McPherson(Laurie Metcalf飾)負責開車,抵埗後,她竟然拒絕下車送別女兒,理由是停車場費用很貴,又有父親陪同,無需大費周章云云。說穿了,其實是自己跟女兒正在冷戰。她一直以為「Lady Bird」會繼續留在加州升學,但原來她一早已收到紐約的大學取錄,卻沒有告訴自己,她耿耿於懷,直至怒火已消時,又放不下面子,結果一直不說話。Marion看似冷靜地駕車離開,但還沒有拐彎,她已無法按捺跟離別的悲慟,急忙駛回客運大樓,哭着跟丈夫相擁。
_
另邊廂,終於衝出家鄉夢想成真的Christine也不好受。她翻開行李時,發現父親將一疊黃色信紙先收在公文袋,再悄悄放進暗格裏。紙上的字密密麻麻,承載母親對女兒的歉疚和愛意:「很抱歉我們吵架,我愛你,我不是故意的。」卻沒有一封寫完,然後直接掉進垃圾筒,直至父親發現,才拾起並轉交女兒:「我覺得你應該讀讀這些信,我想讓你知道她有多愛你。」聽到父親那樣說,Christine如同當頭棒喝,因為她知道自己做錯了,卻無法直接向母親說對不起,加上離鄉別井尚未適應,無法排解的孤獨令她格外痛苦。她在派對上喝醉,遇上陌生男子,打得火熱時突然嘔吐,被送入醫院,然後一個人醒來,發現隔籬床有位右眼受傷的小童,身邊有媽媽陪伴。
_
這一刻,「Lady Bird」總算成長了。不,她不再叫「Lady Bird」,她是Christine。成長是一種經過長時間累積與沉澱,然後去到某個時間突如其來的覺悟,明白自身的渺小和軟弱,清楚體會甚麼是家,家對於自己有多重要。
_
我哭,因為我從這部戲裏看見以前的自己,「Lady Bird」的想法與行為舉止,就是我以前的自己。父母都是藍領出身,於製衣廠打工,他們為了養家,只好將我交給爺爺嫲嫲照顧,萬千寵愛,去到小學二年級,才搬回上水跟父母同住。生活艱難,要維持一家四口的生計真的不易。90年代香港工業生產北移,他們都要急急轉型,父親曾經成為中港司機,阿媽則在人民幣兌換店裏工作。生活不算富足,去到我讀中學時更一度出現經濟危機,所謂「物質生活」都是偶爾才出現,這種情況去到升讀大學時仍然沒有改變。家中只有兩間房,住了四個人,去到出來工作,我依然要跟妹妹睡上下格床,那種完全沒有私人空間、屋企與工作地點相距太遠的問題令人困擾,我一直盼待,希望有朝一天可以擺脫父母、衝出上水。結果2012年勉強如願,搬到旺角,跟兩位室友一起居住,然而只維持了5年,我選擇回家。
_
因為租屋的經濟負擔真的很大,期間又遇上人生低潮期,有情緒問題,要看心理輔導,更一度失業,捉襟見肘。另一方面,現實跟自我想像出來的生活相差太遠,沒有父母,所有事情都要自己處理,以往很怕家人嘈吵,然而諷刺是,搬出來之後竟然因為家中太過「安靜」而失落,我反而更想回上水的老家見父母。我猜其中一個原因是,那些跟他們的日常對話、講笑、挖苦,甚至吵架,都是情感交流和宣洩。搬出來住之後,所謂「家」,不過是一個讓自己睡覺洗澡的空間。因為有人,家才有存在意義,是心之所依,就算他們愈老愈煩,我都有方法應對。自此,再也沒有想過搬走。
_
從「Lady Bird」身上,我認真審視年少無知的自己。年輕時,我總覺得自己聰明絕頂,其實極度不堪,因為生活上和工作上有太多限制和「不如意」,漸漸形成內心一股極容易「焫著」的怒火。「Lady Bird」看不清父母為了給自己最好的生活已花上最大努力,她不知道母親為了讓她在感恩節當天出席男友家中的聚會,深夜打開衣車,將那襲長裙修改,讓她漂漂亮亮的出門,不再人前失禮;她只懂怪責家中的經濟環境不濟令她「飛」不起,卻不知道父親失業,而且患抑鬱症多年。
_
直至幾年前,我才知道父親因為在我年少時無法給予優裕生活而感遺憾,所以他現在只希望我快樂就好。至於母親,去到今天,她仍然願意為我修改衣服,因為她也希望兒子在外面行走江湖時帥氣得體。而最霹靂無敵的,是他們讓我走自己想走的路,容許我25歲時才大學畢業,讓我當記者,寫文字維生。上述所有事情,除了愛,還是愛。
_
其實,父母也是第一次當這個角色,也會手足無措,也會判斷錯誤,所以將生活不如意的煩躁發洩在他們身上絕不公平。以前的「Lady Bird」不懂,我也是,所以她悔疚,我亦然,因此大家都羞愧得要哭出來。Christine怎樣回饋父母?劇本沒有說,而我則選擇盡量陪伴。這幾年跟他們相處的方式就是「講電視」。他們看不懂的,我會解釋,亦會推介他們看一些節目和劇集。最重要是聆聽他們的所講的,那怕有些內容乍聽起來是無聊透頂反白眼的,都要聽,因為你的耳朵和耐性,就是他們最寶貴的資產,是一種不需宣之於口的愛。
_
( #27122020 )
_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不得鳥小姐 #ldaybird #saoirseronan #movie #隔離時代的電影藥方 @misha.writing
萬千寵愛讀讀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生於亂世,有種責任叫自我感覺良好
By Damon - December 28, 2015
正所謂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何韻詩自從佔領後便多次表示自己受政治打壓,更多次透露自己四次入紙紅館亦不獲批準,更因此而乾脆在麥花臣開個唱,高調表示:
二手披露MACPHERSON WOODS SEATING PLAN~! 正所謂,開唔到紅館四面台,又如何!
原本整個 沒簽約、「獨立歌手」的名號是很響亮,亦深受樂迷歡迎的︰一個政治取態鮮明的歌手不怕強權,不怕被打壓,不介意到「麥花臣」或「伊館」又或是「Hidden Agenda」表演,證明只要有歌就是舞台,舞台沒分大小的道理。但怎知一下子來個反高潮,到今日在麥花臣最後一場何韻詩則表示她終於成功申請紅館個唱,哇,那些政治打壓呢?那些不只紅館才是舞台,音樂不分主流獨立的價值觀呢?一年幾以來的narrative build up,一下子卻變成毫無說服力,就好似睇Star Wars 咁,睇到最後先發現原來沒有dark side,一切只是Jedi想像出來的,哇,對於一眾睇慣傳統故事的觀眾來說,真係好掃興。
也不用我說,何韻詩至佔領以來已成一個很divisive 的人物。作為一個歌手藝人明星,我當然明白當然她絕對喜歡萬千寵愛在一生的注意,亦明白「自戀」是幾乎是理所當然。何韻詩高姿態地以「政治」,以「受政治打壓」,以「獨立歌手」的身份及公眾形象來打動樂迷,本來都沒有大問題,原本都只係「搵食o者」來吸納樂迷支持,我亦同時明白她確實是因政治言論而令收入銳減的事實。但點知何韻詩選擇的是用自己的名字、品牌來做生招牌,以「自己」與「香港」、「良心」以及「香港獨立音樂」通通扣上直接關係,這就變成這不只是那些「菇迷」或何韻詩的事,而是變成大家的事,惹來本身對她音樂沒興趣的樂迷反感就難以避免。
這不只是何韻詩,亦是當代所有人的通病︰自視過高,做什麼都好像是為全世界而做的。不看我「獨立音樂」音樂會嗎?就是不支持獨立音樂。不聽我「獨立音樂」嗎?就是不支持獨立音樂。其實,又有什麼關係?
何韻詩的「生於亂世有種責任」正正刻劃了這個時代的不少人的態度,是的,只要高叫口號,民主自然會戰勝歸來,自我感覺良好就會有未來。這種不設實際的文藝感性心態,其實藏在心底或文字上仍可以是美麗有意思,但當化身成一句又一句的口號,人生motto ,則變得是自我麻醉,自我感覺良好的軟弱之詞,甚至變成是宗教式的迷信,不要問,只要信,我們都會走進光明的,係,到最尾可能真係開到紅館個唱的。
當然,我都喜見何韻詩樂於支持不少獨立音樂單位,但這正正是何韻詩現在的𣅊問題所在,她留戀的是梅艷年代那種芳帶協徒弟的聲名,是仍然停留在舊時娛樂圈用個人聲名來幫助後輩發展的做法,這不只是不貼近時代,更其實說到底這是自我宣傳的行為吧?要推動獨立音樂,歌手可做的事確是有限的,因為歌手畢竟都只是為自己的聲明而唱。不過,若然歌手肯丟棄歌手身份,變身為一個唱片公司或是經紀公司,以個人身份及network 去幫助後輩,那就才是真正在支持獨立音樂了。畢竟,不是每個獨立歌手都喜歡何韻詩的音樂,亦未必有興趣與何韻詩合作,說到尾一個歌手能「關照」多少獨立單位?
寫這篇文不是想攻撃或批評何韻詩,反而更希望她可以越走越遠,或可真正能開設音樂品牌來推動獨立音樂。我真正想說的是,人生於世,誠實面對時代前,更應誠實面對自己,究竟你真正想做什麼,背後想達到的是什麼?聽何韻詩的歌upload 上social network,就代表你是站在道德高地嗎?站在佔領上,拍一張自拍照貼上面書,就代表你是無悔時代嗎?還是,說穿了,還是自我感覺良好,才是你的責任?
讀讀「生於亂世有種責任」的出處,由黃偉文填詞的《艷光四射》,主題其實不過是說一個巨星誕生,是將流行歌手的ego 及重要性無限膨脹的歌詞題材。其實,我們可以在這個亂世,少一點自戀,少一點自我感覺良好,誠實一點,少一點虛偽嗎?你想要民主想要美好香港,還是只需要繼續聽你的何韻詩就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