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菱角仁怎麼煮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菱角仁怎麼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菱角仁怎麼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菱角仁怎麼煮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食況轉播 #小樂沐真正的好食材 「這道菜的重點,當然不是黑松露。」 非常陳嵐舒的一句話。 我推倒二片堆高成塔的黑松露,用力一切,穿過層層疊疊的蕪菁與茭白筍薄片,以及油封北海道干貝與奶油杏仁塔,持叉子全部送入口中,秋冬根莖蔬菜特有的甜脆,與干貝之嫩滑、塔皮的奶油香與鬆脆,交織出豐富的質感,義大...

菱角仁怎麼煮 在 CheckCheckCin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0-07 18:18:32

【應節必吃】菱角又叫做「水中落花生」及「水栗」 ⭐有人會將菱角煲湯入饌 ⭐中秋餐桌上不能缺少它 #星期四食材 菱角健脾除煩渴 從小就覺得菱角是很奇怪的食物,每年中秋才會見到它,兩端像牛角一樣尖,外殼很硬,到底要怎麼吃的呢?其實菱角是水生植物菱的種仁,屬澱粉質豐富的根莖類蔬果,由於味道有點像栗子,...

菱角仁怎麼煮 在 森森的生酮/低醣 飲食日記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3 22:10:39

氣炸鴨胸羽衣甘藍沙拉 . 鴨胸退冰至常溫,皮劃刀痕,兩面灑上胡椒跟鹽,160度15-20分鐘,200度5分鐘。然後靜置五分鐘以上再切片,厚度至少一公分以上不要太薄,這兩個動作保留肉汁飽滿。 . 羽衣甘藍最近在 #媽媽魚安心超市 買得到,是 #源鮮智慧農場 的有機蔬菜,跟之前在好市多買的相比細嫩很多,...

  • 菱角仁怎麼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13 22:13:21
    有 1,567 人按讚

    #食況轉播 #小樂沐真正的好食材

    「這道菜的重點,當然不是黑松露。」

    非常陳嵐舒的一句話。

    我推倒二片堆高成塔的黑松露,用力一切,穿過層層疊疊的蕪菁與茭白筍薄片,以及油封北海道干貝與奶油杏仁塔,持叉子全部送入口中,秋冬根莖蔬菜特有的甜脆,與干貝之嫩滑、塔皮的奶油香與鬆脆,交織出豐富的質感,義大利托馬起司(Toma cheese)的軟質鮮鹹夾藏其中,黑松露氣息微微,已過巔峰,輔以些許泥土的風味,「當作蘑菇吃吃就好,」陳嵐舒主廚說。

    她真正的重點,是另外淋上的綠橄欖醬汁,特別選用今年十月運來的西班牙早摘橄欖油,和西班牙醃漬綠橄欖、蛤蜊汁做成醬汁,甘中帶苦、鹹中有鮮,青草香與杏仁味齊放,整道菜就脫俗了起來。

    「還有這貢布胡椒醬,我們用這黑麻油做的。」

    小龍蝦與鱈魚白子先被她略過了,這也很陳嵐舒。她畫重點的黑麻油,是「本草堂」特別為小樂沐以低溫(攝氏120度)初榨的客製品,經過催芽提升營養,倒出來直接品嚐,竟一點也不像原本熟悉的黑麻油,爆炸的香氣收斂了,堅果的風味轉變了,反而更接近苦茶油,陳嵐舒用來油封菱角,菱角竟有些似水煮花生;拿來做胡椒醬,柬埔寨貢布的粉紅胡椒與大量檸檬汁結合,釋放出濃烈而溫暖的辛香,蘸上小龍蝦或炸白子都極好,白子輕透的麵衣與適中的鹽味和貢布胡椒尤其搭。也的確,貢布胡椒醬才是主角,然而,不論是散發堅果氣息的油封菱角,或者花果香四溢的炭烤紅心芭樂、綿軟甜厚的炭烤南瓜,每一個配角都撐起了場面,風味足實。

    淋上桂花油醋的新鮮羊奶起司,奶滑飄酸,和西施柚、炸米花一起吃,優雅宜人。問她羊奶起司來自哪裡?「是台灣的」,陳嵐舒細聲說明,「就是我們附近的『Dida Cheese』,我讓它放一個禮拜,羊味淡一些,再調入牛奶,做成我們想要的味道。」至於泡沫綿密的卡布奇諾紫玉米湯,橫亙在湯杯上方的無花果酸種麵包條,塗了椰子油烤脆後,底部一層法式酸奶(creme fraiche),也來自Dida。「我們試過法國進口的creme fraiche,可是味道還是不比本地新鮮做的濃郁。」

    #食材站得更前面

    很多人大概好奇,「小樂沐 Le Côté LM」與原本的「樂沐」,究竟有何不同?

    除了我先前寫過的,更輕鬆自在、更融入鄰里的改版(這樣的社區餐廳你看看!),小樂沐不同於以往的一大主張是,食材站得更前面了。當然不是說過去的樂沐不注重食材,「以前我們的奶油、橄欖油都用得非常好」,但是,在樂沐時代妳不會看見陳嵐舒特地出來解說她用的是什麼油、什麼來歷;這一次,她則從廚房裡拿出來西班牙早摘橄欖油、催芽初榨黑麻油,放在我們面前,其身影與充滿熱情的解說,我第一次見到。也不只是油,好比前面提到的羊奶起司與法式酸奶,以及西施柚,「是我們特地和一個農友收購的,買了一百多顆,我們就到處放,讓它辭水,用完再換別的當季水果。」

    「樂沐以前很刁鑽,呈現的細節很多,客人沒有空間理解單獨的食材;現在小樂沐就有空間給客人一個一個看,加強印象。」

    這樣的空間得以出現,則是因為變輕鬆的小樂沐,料理製程不能太複雜,不必像以前一樣層層堆疊百轉千迴,「每一種元素是用更快速與直接的方式點題,很快讓客人感受到味道。」她舉例,以前會用高湯為底,各種不同材料堆砌味道;現在會用一種主食材切入主題,用比較簡單的醬汁(如橄欖油)來烘托。

    「小樂沐要把思考方式模組化,以前樂沐有很多看不見的成本,現在有比較多簡單的方式。客人不用花太多心思了解,只要覺得很棒就好了。」

    #真正理解台灣食材的好

    不過,還有一個更深層的理由。

    「大家都在講台灣的食材很棒,但很多時候,大家沒有找到最好的東西。」

    她認為,台灣有些食材、調味料真的是世界級,她舉「土生土長」的花生油為例,「真的就像一大把剛烘好的花生在你面前」;但她認為,很多人沒有真的理解,什麼食材怎樣的質感最好。她自己也經過一段學習的過程,「幾年前我也不知道香油和黑麻油的差別,原來台灣沒有白芝麻、只有黑芝麻,但壓榨溫度太高,只取香氣但破壞營養成分。」後來經由顧瑋介紹認識「本草堂」,她才請對方用經過催芽、營養成分較高的黑芝麻,用較低溫的方式榨油,成果也的確和市面上的黑麻油截然不同,雖然香氣較溫和,味道卻更豐富。

    「不是很概括地說台灣的雞很好、台灣的豬很好。台灣的食材,到最好的時候可以跳脫想像,現在的餐廳給我很大的任務與空間來探索這件事,也才有資格講台灣的食材好。」

    #可以自己活下來的餐廳

    與我上次品嚐的午餐單點不同,這一份菜單,是晚間的套餐,內容與形式比較接近過去的樂沐,只是更簡潔。

    午餐與晚餐準備完全不同的菜色,這樣的重責大任,陳嵐舒交給主廚方柏儼(Raymond Fang)來執行。方柏儼是有經驗的好手,曾經歷亞都麗緻巴黎廳、台北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與倫敦 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在加入小樂沐之前,是台中紅點文旅前「L'ARÔME法式餐廳」的行政主廚。方柏儼說,他很高興在生涯這個階段,還能跟隨一位主廚再次學習。

    對於陳嵐舒而言,催生小樂沐的過程中,她反覆思考的問題是,該怎麼讓這間餐廳可以self-sustain(自給自足)。

    「我希望小樂沐可以在台中好好活下來,不太需要celebrity chef(名廚)的加持。」

    人生重心更往家庭移動的此際,陳嵐舒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 延伸閱讀:
    Liz 專欄 / 陳嵐舒主廚回來了!小樂沐 Le Côte LM 正式開幕
    https://taster.life/liz-lecotelm-2020fall/

  • 菱角仁怎麼煮 在 CheckCheckC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01 18:05:16
    有 178 人按讚

    【應節必吃】菱角又叫做「水中落花生」及「水栗」

    ⭐有人會將菱角煲湯入饌
    ⭐中秋餐桌上不能缺少它
    #星期四食材

    菱角健脾除煩渴
    從小就覺得菱角是很奇怪的食物,每年中秋才會見到它,兩端像牛角一樣尖,外殼很硬,到底要怎麼吃的呢?其實菱角是水生植物菱的種仁,屬澱粉質豐富的根莖類蔬果,由於味道有點像栗子,外國人稱它為Water Caltrop。從中醫角度來看,菱角性涼,有健脾益氣、清暑解熱、除煩止渴的功效。菱角不宜生吃,因為容易寄生薑片蟲,一般會放在加了鹽的水中煮熟食用,菱角中間凸起的是菱角最柔軟的部位,可以用牙將中間的殼咬掉,用手指從菱角兩端將菱角肉往中間的洞口擠壓,就能把菱角肉擠出。中秋節吃燒烤的話,不妨吃點菱角來中和一下熱氣。

    菱角 — 性涼,有健脾益氣、清暑解熱、除煩止渴的功效,適合口渴心煩、酒後煩渴、脾胃氣虛、慢性腹瀉便溏人士食用,亦有抗癌功效。惟菱角性涼,脾胃虛寒者勿食為妥。

    留言或按讚👍🏻支持一下我們吧!❤️ 歡迎 Follow 我們獲得更多養生資訊。

    Learn about Horn Chestnut

    I always found horn chestnut to be a little bizarre. Horn chestnut, which has a pair of sharp bull-like horns and a hard outer shell, seems to appear only during mid-autumn. How do we eat it?

    Horn chestnut is a type of aquatic plant that falls under the genus of Trapa; a leguminous plant rich in starch. Since its taste is similar to chestnut, foreigners also called it water caltrop.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Medicine, horn chestnut is cool in nature, can strengthen the spleen and improve the qi, clear summer heat, relieve anxiety, and has thirst-quenching properties.

    Horn chestnut should not be eaten raw, as it may carry Fasciolopsis buski, a type of parasitic fluke. It is suitable for consumption once boiled in saltwater. The soft protruding part in the middle is the softest spot of the horn chestnut. We can tear it open with our teeth, and use our fingers to press in between to squeeze the flesh out. When having barbecue sessions, try eating some horn chestnut to clear off the barbecue heat.

    Horn chestnut – cool in nature, can strengthen the spleen and improve the qi, clear summer heat, relieve anxiety, and has thirst-quenching properties. It is suitable for individuals who feel thirsty and frustrated, especially those who have had a few drinks; also good for people with qi deficiency in the spleen and stomach, and individuals with chronic diarrhea and loose stools problems. Horn chestnut also has anti-cancer properties. Since it is cool in nature, individuals with asthenic cold in the spleen and stomach should avoid eating.

    Comment below or like 👍🏻 this post to support us. ❤️ Follow us for more healthy living tips.

    #男 #女 #我煩躁 #我狀態OK我 #氣虛 #腹瀉

  • 菱角仁怎麼煮 在 營養師Stell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30 19:11:20
    有 165 人按讚

    [食物營養] 想增加纖維攝取嗎?主食類食物這樣挑就對了!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認識了常見蔬果纖維含量,並懂得如何挑選高纖蔬果。由於有很多朋友詢問主食纖維含量相關問題,所以今天Stella就來教大家主食類食物該怎麼挑才能有效增加纖維攝取。

    ▉ 6個方法,輕鬆增加主食類食物的纖維攝取!
      對大部分來說,每日熱量需求在1500~2200大卡間,若依「每日飲食指南」的均衡營養原則分配,「全榖雜糧類」(以下將簡稱為主食類)的攝取量為2.5~3.5碗,也就是10~14份主食類。

      由於一般人所接觸的主食類食物主要是白米飯,或由白麵粉加工製成的麵條、土司、麵包、饅頭及餅乾、零食等精製加工食物。而從糙米加工成白米,及小麥加工成白麵粉的過程中纖維約損失了82~84%,因此若我們只吃上述這些主食類食物的話,恐無法獲得太多的纖維。

      以國人最常吃的白米飯為例,梗米每百公克平均含0.7公克纖維,因為80公克米就可煮成一碗飯,故一碗白米飯約含0.56公克纖維。若一天吃2.5~3.5碗白飯共可獲得1.4~1.96公克纖維,這個量僅占25公克纖維的5.6~7.8%。所以若想從主食類獲得更多的纖維,我們有必要對主食類食物的纖維含量有通盤的了解。為了讓大家能快速上手這些知識,Stella依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所提供的食物資料,為大家歸納出6個能有效增加纖維攝取的實用技巧:

    @第一招.在米上做變化~改用纖維含量較高的米或加入其他雜糧!
      這一招是最常被提及的方法,不過這個方法僅適合三餐能自己準備的人。
    如果食物是你自己準備的話,你可以選用纖維含量較高(圖一)的糙米來取代白米,若嫌棄糙米口感不好,也可改用胚芽米、發芽米或五穀米。透過部分或全部份取代白米,直接就可提升米飯的纖維含量。

      除此外你也可以自行在白米中加入紅藜、小米等其他穀物,或加入地瓜、芋頭、皇帝豆等雜糧,這不僅能增添米飯風味還能提升白飯的纖維含量。

    @第二招.變換主食~改吃纖維含量較高的麵食!
      去殼小麥屬於高纖食物,每百公克含11.3公克纖維,遠高於糙米的4公克纖維,故即便白麵粉是精製過的食物,其加工過程流失了82~84%纖維,但每百公克麵粉仍有1.8~2公克纖維,高於白米的0.7公克纖維。這也是為什麼以麵粉加工製成的麵食纖維含量會高於白飯的緣故。當然,若使用的是纖維含量更高的雜糧麵粉、全麥麵粉或摻雜蕎麥粉所製成的麵條或麵食,所獲得的纖維還會更多。

      那麼相較於米飯,麵條纖維到底有多高呢?一碗白飯=4份主食,同樣4份主食的話,麵條的重量為80公克(註/乾麵條20公克=1份主食)。從圖二中可查到乾麵條每百公克含1.9公克纖維,所以80公克的乾麵條可提供1.52公克纖維,相當於白飯的2倍多。

      如果你吃的是烏龍麵這種熟麵條,因為麵條吸附了大量的水,所以熟麵條60公克=1份主食,4份主食的話就是240公克。查圖可得知烏龍麵每百公克含1.1公克纖維,故240公克烏龍麵可提供2.6公克纖維。

      簡單地說,同樣1碗飯(4份主食),選擇麵條所獲得的纖維為白飯的2~3倍或更高。對於那些無法自己準備食物的人,只要直接將”吃飯”換成”吃麵”就可提升主食類食物的纖維攝取量。麵食中蕎麥麵、意面、雞蛋麵、麵線及金門黃麵等麵體纖維含量較高,挑選這類麵條可獲得更多的纖維;雞絲麵、油麵、拉麵、刀削麵和鍋燒麵纖維含量較低,想獲得較多纖維者最好少吃這幾種麵。

    @第三招.偶爾吃點吐司、麵包或饅頭也不錯!
      吐司、饅頭或麵包和麵條一樣都是用麵粉所製成,所以纖維含量同樣比白飯高。從圖三可看到一般白麵粉所做成的吐司、餐包或漢堡麵包每百公克有2~3公克纖維,若是使用全麥或添加全穀、堅果等成份所製成的成品纖維含量則還會更高。

      饅頭、吐司、餐包30公克為一份主食,所以4份主食為120公克重,可獲得2.4~3.6公克的纖維;漢堡麵包25公克為一份主食,攝取4份主食可獲得3公克纖維,所以早餐或兩餐間的輕食若以吐司或麵包為主食的話,即可輕鬆增加纖維的攝取。

      不過要特別提醒的是吐司、饅頭、麵包類這類主食主要是直接單吃,這意味著只吃到澱粉、缺乏肉類和蔬果而會有營養不均的問題;另外因為飽食感差,所以很容易不小心吃過量。因此建議若要吃這類食物的話,最好搭配蔬菜、肉類或水果一起吃,以提升該餐的營養及飽食感。例如吐司、饅頭或餐包可夾肉片、起司、蛋或生菜等一起吃。最後還要叮嚀的是吃麵包類時要避免挑選包餡的麵包(如紅豆、奶酥麵包等),或酥皮的麵包以免吃入過多油、糖和熱量。

    @第四招.跟著流行,以麥片做早餐或輕食餐!
      麥類(包括小麥、燕麥、大麥等)因為一般僅經過去殼等簡單處理,所以保留相當多的纖維,即便壓製成麥片每百公克所含纖維仍超過糙米(圖三)…..這意味著改以麥片當早餐就可輕鬆增加主食類食物的纖維攝取。此外,因為胚芽也屬於高纖的食物,所以我們也可在牛奶或麥片中加入小麥胚芽來增加口感和纖維。

      同樣要提醒的是麥片20公克=1份主食,所以吃的時候要留意麥片的用量。另外,由於麥片本身沒味道,很多人在吃麥片時習慣以牛奶或豆漿做基底,或加入堅果、芝麻、榖粉等來增添風味、加入蜂蜜來調味….這些麥片以外的食材都含有熱量,需要做體重管理者若選擇以麥片當早餐的話,務必要留意總熱量的攝取。

    @第五招.看到豆類千萬不要錯過!
      主食類食物中也有許多豆科食物,例如最常見的紅豆、綠豆或近年來很夯的鷹嘴豆。豆類食物因為屬於原型食物,故保留了相當豐富的營養,包括今天的主角~纖維。圖四中有常見、屬於主食類的豆類食物,它們或常見於甜湯、甜點,或和其他食材料理成為一道菜,或加入米飯中一起煮。如果你是三餐外食者,在外面看到這些豆類食物時記得千萬不要錯過喔。當然,如果你的食物是自己準備的話,不妨把這些豆類食物納入你的每日飲食中來有效增加每日纖維的攝取。

    @第六招.多吃這些美味、好吃的根莖類及雜糧類主食!
      除上述食物外,我們平日還會遇到很多保留原型的主食類食物(圖四),如地瓜、芋頭、玉米,或栗子、菱角、蓮子等季節性食材,這些食物也是補充纖維的良好食物來源。它們有些蒸熟了直接吃就很好吃,例如地瓜、南瓜、栗子、菱角等;有些常用於料理中,如玉米粒、豌豆、蓮藕等;另外還有很多食材也常用來製作甜品、甜湯。最重要的是這些食物不僅廣泛出現在我們日常飲食中,且有很多是外食也很容易取得的,如烤地瓜、煮玉米、菱角和栗子等,因此可說是一個非常方便、簡單的補充纖維好方法!

    [根莖類] 地瓜、芋頭、 馬鈴薯;山藥、荸薺~這些根莖類食物中,地瓜、芋頭纖維比較高,每百公克纖維都介於2.2~3.3公克間;其次為山藥、荸薺,介於2.1~2.3公克;馬鈴薯最低,每百公克含1.2~1.3公克纖維。

    [雜糧類] 玉米;豌豆仁、皇帝豆;南瓜~這些雜糧類中纖維最高的是豆科的豌豆仁(7.5~8公克)及皇帝豆(5.1公克);其次為玉米,每百公克可食部分含3.5~4.9公克纖維,常吃的玉米中黃玉米纖維高於白玉米;最後為南瓜(2.2~3.3公克)。

    [季節性食物] 蓮子、蓮藕、菱角和栗子~這幾個季節性食物中,屬於種子類的蓮子和栗子纖維最高,其次是蓮藕,再來則是菱角。

      總結來說,雖然人們最常見的主食,如米飯、麵條或馬鈴薯纖維含量普遍不高,但這並非意味著我們無法從主食類食物中獲得纖維。即便是外食者,我們仍可透過簡單的技巧來增加主食類食物的纖維攝取,例如偶爾換吃麵食,或改以麥片、吐司或饅頭等當早餐。另外,超商中就可輕鬆買到烤地瓜、烤馬鈴薯、煮玉米;適當季節時街頭出現的糖炒栗子、蒸熟的菱角也是很好的選擇。此外,還有各種以紅豆、綠豆、蓮子、地瓜、芋頭等榖物雜糧製成的點心。所以只要花點心思、選對纖維含量較高的主食,要達到每日25~35公克的纖維建議攝取量並非難事!

    **************************
    [補充資料]
    1.有關食物份量,例如多少公克=1份主食請參考衛福部國健署的「食物代換表」獲得更多詳細的資料。
    2.對食物纖維等營養成分資料有興趣者可搜尋「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