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華裔華僑差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華裔華僑差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華裔華僑差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華裔華僑差別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2萬的網紅轉角國際 udn Global,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緬甸華裔之痛 🇲🇲 「請不要討厭緬甸華裔...我也恨中國!」緬甸自2月1日政變以來,示威衝突不斷升級,至今造成至少244人死亡。而隨著多家中國投資的紡織廠、成衣、肥料工廠於3月15日在仰光西側的工業區遭縱火攻擊,加上一名17歲的緬甸華裔醫學生Khant Nyar Hein(中文名:林耀宗)遭槍殺...

 同時也有1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50的網紅Luis & Wendy - 路易士溫蒂 Españo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次又讓你們久等了~ 因為我們的課越排越滿 😭 要擠出剪片的時間可能要犧牲吃飯和休息的時間了,不過不要擔心!我們會盡快找出辦法的~ Jerry 的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yeVOXO7vyeZAr2jdsBHPw ==============...

  • 華裔華僑差別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19 17:59:01
    有 1,224 人按讚

    #緬甸華裔之痛 🇲🇲
    「請不要討厭緬甸華裔...我也恨中國!」緬甸自2月1日政變以來,示威衝突不斷升級,至今造成至少244人死亡。而隨著多家中國投資的紡織廠、成衣、肥料工廠於3月15日在仰光西側的工業區遭縱火攻擊,加上一名17歲的緬甸華裔醫學生Khant Nyar Hein(中文名:林耀宗)遭槍殺之後,過去與緬甸交情甚好、在境內政經投資極深的中國頓時再度成為關注焦點,連帶出現了緬甸抗爭的反中情緒。然而對於許多緬甸華裔而言,卻也因為族群身分的差別而招致恨意,近期更因此陸續出現了許多緬甸華裔的「立場澄清」,祈願同樣反對軍政府的緬甸人能夠不分族群、同心攜手這場民主之戰。
    .
    過去一周,緬甸持續爆發衝突與逃離潮:一些緬甸警方因無法忍受獨裁軍方而潛逃到印度、仰光城市出現大撤退潮、克欽邦民眾武裝組織與軍政府交火等等。此外也傳言緬甸陸軍軍團已武裝進駐多個城市,預計展開大規模血腥鎮壓。
    .
    而在這種種血腥衝突發生背後,再一次將中國推上風尖浪口的是於3月15日發生的中國工廠縱火案。當時,中國當局事後將重點放在工廠的經濟損失之上,卻對在工業區內遭軍方無辜殺害的至少22位平民隻字不提,進一步加深示威者對中國的敵意。
    .
    緬甸政變以來,中國對此態度一直曖昧不明,在政變初期僅輕描淡寫地說這是「緬甸內閣改組」,且依然採取不支持也不譴責的策略,如此觀望的態度讓示威者極為不滿。而軍政府過去幾週不時封鎖網路以及社交媒體,考慮到中國兩大電信公司——華為和中興——都在緬甸設有大部分的電訊網路、加上網路上盛傳中方人員從飛機上卸貨的照片(示威者懷疑這是協助軍方控管網路的設備),因此也有傳言中國正是軍方建立防火牆技術、封鎖和公控管網路的幕後支持者。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嚴正否認,表示一切純屬謠言。
    .
    於是以上種種的事件,讓示威者積累了對中國的不滿和憤怒,緬甸華裔也因此被捲入其中,陷入尷尬境地。生於緬甸、長於緬甸,這些緬甸華裔在一定程度上被迫、需要證明他們的愛緬甸之心。
    .
    「我們在社群媒體上看到許多反華言論,我們很傷心。我希望緬甸人民也意識到,我們(緬甸華裔)是這個國家的一部分。」一名不具名的緬甸華裔告訴《伊洛瓦底》。該名華裔強調:
    .
    「中國共產黨不能代表在緬甸的所有中國人和緬甸華裔,我們會竭盡所能恢復緬甸的民主制度!」
    .
    事實上,接連幾週走上街頭抗議的示威者,當中不乏是緬甸華裔。雖然標榜著「華裔」身份,但緬甸的成長經歷讓他們對緬甸有更強烈的認同感,甚至還有多位緬甸華裔死於軍政府的亂槍掃射之下:令全國震怒的19歲女性抗爭者Ma Kyal Sin(中文名:鄧家希)之死,以及日前遭警方槍殺致死的17歲醫學生Khant Nyar Hein(中文名:林耀宗)。
    .
    在Khant Nyar Hein於3月16日的葬禮上,其來自中國的母親呼籲「請不要討厭緬甸華裔,因為我們都出生在緬甸」。她更向中國政府悲痛嘶喊:
    .
    「我已經失去一個兒子了,我的兒子很聰明很乖!你們需要為我們老百姓想想,我們需要的是民主、正義、自由!求你們,幫助我們一點!求求你們...我是中國人,但我恨中國!我是真正的中國人,但我一點都不愛中國政府!我失去了我的兒子,我不服氣,怎樣都不服氣!」
    .
    而Khant Nyar Hein的父親也在做葬禮上沉重向中國政府喊話:
    .
    「我們是中國華僑,看在我們華僑的面上,對尊重民主的緬甸公民、緬甸華僑出一分力吧!希望你們為我們華僑多想一點,為我們的民主事業出一份同情心,把革命的政府歸還。」
    .
    這一些緬甸華裔的犧牲無一不警示著外界:在以任何族群劃分你我之前,大家的共同追求和目標都是「民主」。
    .
    Photo Credit:路透社:(1)3月19日在仰光遭軍方鎮壓受傷的示威者。(2)Khant Nyar Hein的葬禮上,其母親難掩悲痛。(3)中國大使館前抗議的示威者。(4)軍方在仰光街頭暴力對待示威者(取自路透社記者soe zeya tun推特)。
    .
    #緬甸 #緬甸政變 #翁山蘇姬 #HearTheVoiceOfMyanmar #whatishappeninginmyanmar #myanmarprotests #militarycoup #kyalsin #angelkyalsin #mandalay #國際新聞 #udnglobal #轉角國際

  • 華裔華僑差別 在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4-03 17:00:31
    有 96 人按讚

    #馬力歐特調新上市

    【春日迷你季】#馬力歐與他的同事們:白色恐怖的東南亞受害者,他們的故事我需要說出來

    超過40年的「白色恐怖」的國民黨統治時期,這段迫害民主與自由的日子,除了留下省籍之間的傷痛,也蔓延到來台就學的「僑生」們。

    杜晉軒,馬來西亞籍旅台媒體工作者,目前也在關鍵評論往負責東南亞版編輯。

    在一次綠島之旅,偶然發現綠島監獄竟然曾關了三名馬來西亞僑生,因此開啟他追尋這段較少人知道的過去,並把這些故事寫成書《#血統的原罪: 被遺忘的白色恐怖東南亞受難者》,於今年二月出版。

    到底他們為何被抓去關?關了以後遭遇哪些事情?關了十幾年後出來,為何連母國都回不去?

    晉軒在追尋這片被遺忘的東南亞受難者拼圖時,又遇到了哪些困難?寫完後又遇到什麼事件,讓他得請託出版日期延期呢?

    華人、華僑、華裔,你知道有什麼差別嗎?

    🥃前往喝一杯官網看更多🥃
    https://bit.ly/2VPb2uZ

    🎙馬力歐與他的夥伴們🎙
    iTunes ➡ https://apple.co/2ZCn2je
    Spotify ➡ https://spoti.fi/32dSc27
    Castbox ➡ http://bit.ly/mariodrink
    Stitcher ➡ http://bit.ly/2mmA46t
    Soundcloud ➡ https://soundcloud.com/drink-with-mario/minisp02

  • 華裔華僑差別 在 李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9-20 10:47:19
    有 1,608 人按讚

    感謝 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打油詩人 特地撰文介紹李問

    打油詩人精闢提出,2020立委選舉關鍵字!🤣🤣🤣

    吳怡農的手💪 壯闊臺灣 吳怡農
    賴品妤的頭🙇‍♀️ 賴品妤
    李問的氣球🎈 李問|讓世界看見馬祖

    https://www.facebook.com/thelimerickpoet/posts/388215761851590

    ------以下為原文

    各位捧油大家好,我是打油君。大家都關注了最新的立委選情了嗎?
    你可能已經長期關注著北市第三選區的吳怡農,也很欣賞他志在臂得,不是,我是說必得的決心。

    昨天,你可能也看到了新北第12選區,賴品妤頭伸,不是,我是說投身立委選戰的宣言。

    如果你喜愛這兩位才華洋溢又熱愛台灣的新人,那也請來關注一下台灣的國防最前線,有一個年輕人正在馬祖打拼哦!

    他的名字叫李問,李小龍的李,葉問的問。他可能是這次立委選舉最任性的參選人。

    在前一段時間,他每天在幹的事情就是背著一個寫著自己名字的大氣球,徒步走過馬祖的四鄉五島。氣球本來是迷彩的,後來變成紅的,然後開始有時候迷彩有時候紅,理由我始終不得而知。難道是要換洗嗎?
    然後徒步走完馬祖一圈以後,他最新的影片是,在馬祖各地公開陳列的退役戰車前唱〈裝甲兵進行曲〉。

    總之,看起來是個奇怪而微妙,簡稱奇妙的選戰新人。

    ✻✻✻
    但是李問其實不是只會玩一些奇奇怪怪而微妙的梗而已。

    我見過李問一次。我跟他年紀差了幾歲,但是在學校混的圈子有重疊,不知道為什麼就成了臉友。他到美國讀書以後的某一天,他突然冒出來說要到我所在的城市走走,要不要見個面。

    我說好,他就說那明天在附近的大學校園碰面吧。

    隔天我去了我家附近的大學,到了門口,就看到李問很悠哉地坐在校門口旁邊的矮牆上晃腳,整個人看起來就跟過路的學生沒有什麼差別。我和打油嫂在家請他吃牛肉麵,他說到他在芝加哥大學讀碩士、在中國研究,於是我問他,那然後呢?是要讀博士嗎?

    他說,噯,本來是有這個打算吧,但是現在他想回台灣當兵了。

    我也沒有多問,覺得可能就是不想讀博士了吧。他的朋友們我認識幾個,這些人的共同點是學術表現優秀但同時又很關心社會,讀博士固然不奇怪,但要是不讀了跑去某個NGO或是社區大學一待待個好幾年也很正常。

    後來才知道,他在來我家之前才經歷過在中國差點「被消失」的事件。二十出頭歲的他,因為看到一批人大陣仗進村訪查,好奇之下就跟在他們旁邊走走看看拍拍照。訪團走了以後他就被警察團團包圍,相機被沒收,人也隔了許久才在地方人士溝通下被放出來。

    他說,他發現民主自由很可貴,他想要出一份力保衛台灣的民主自由。所以他決定放棄美國籍回台灣當兵。

    於是他回台灣了。入了伍當然就從臉書上消失了,等到退伍以後,他去當了記者,我又時不時看到他寫的英文報導。再後來,他突然穿衣風格大變化,常常穿感覺很東南亞的花襯衫,後來乾脆臉書上就一直出現印尼文了。於是我才發現,原來他在參與新南向啊。

    ✻✻✻

    李問是這樣的一個人:你把他放在美國的大學校園裡,他看起來就像個無憂無慮的華裔學生;你給他一台筆電一隻錄音筆,他就會變成記者;你把他放到印尼,他看起來就像是個印尼華僑。然後你在他面前放個麥架,他就會變成發言人。

    丟到什麼地方就變成什麼樣子,我想這大概是因為他是台大人類系畢業的。

    但是也有不變的地方。你去看他做這些事情的動機,他似乎一直都在想,要怎麼樣讓台灣更好、更多元、和廣大的世界更緊密地連結在一起。

    勇敢自信,世界同行。

    如果我們不提亡國感了,那不是因為它是假議題,而是因為台灣有這樣的年輕人。

    ✻✻✻

    從去年年底以來,2020的總統大選成為台灣社會最重要的話題,各種光怪陸離的現象蜂擁而出,有人入黨了,後來又退黨了。有人組黨了。然後組黨的人又去找入黨又退黨的人合作了。結果入黨又退黨的人又不玩了。幾乎每個陣營都在分裂、幾乎每個陣營都想跟別的陣營合作,然後這種合作又可能帶來該陣營進一步的分裂。

    這樣的時代,焦慮而難堪。幸好我們還有一些日常的小確幸,有些人事物讓我們相信明天會比今天更有趣、更有希望。

    吳怡農的手、賴品妤的頭、李問的氣球。

    謝謝你們。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