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華盛頓共識例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華盛頓共識例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華盛頓共識例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華盛頓共識例子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聯歐制中」策略成型 白宮:考慮與習近平直接對話 】 ✏️美國總統拜登結束訪問歐洲行程,在「聯歐制中」的政策上取得多項具體成果。 ✏️中國則以譴責、向台海出動軍機、香港大抓捕等方式應對國際壓力。 ✏️白宮17日證實,下一步將規劃拜登與習近平直接對話。 ▫️報導全文:https://w...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

  • 華盛頓共識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18 07:45:48
    有 416 人按讚

    【「聯歐制中」策略成型 白宮:考慮與習近平直接對話 】

    ✏️美國總統拜登結束訪問歐洲行程,在「聯歐制中」的政策上取得多項具體成果。

    ✏️中國則以譴責、向台海出動軍機、香港大抓捕等方式應對國際壓力。

    ✏️白宮17日證實,下一步將規劃拜登與習近平直接對話。


    ▫️報導全文: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jt-06172021101459.html


    ▪️白宮:「拜習會」或於近期舉行

    在美國總統拜登16日結束訪歐行程,返回華盛頓後,白宮國安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17日證實,拜登政府將計劃在「未來幾個月」與中國領導人直接對話,形式及時間未定。

    「很快地,我們會坐下來為兩位領導人確認接觸的方式,可能是電話,也可能是在國際會議期間或其他形式。」 沙利文說,「雖然尚未作出任何決定,但拜登總統可能在未來幾個月與習近平主席接觸,並以某種方式評估我們的關係,確保我們進行直接溝通,這在昨天拜登與普京總統的會面中也顯示出是很有價值的。」

    沙利文在白宮電話簡報中告訴記者,可能的時間點之一是今年十月在意大利舉行的20國集團峰會。

    拜登與習近平上一次公開通話的記錄是在今年2月11日,兩人在拜登上任一個月後才首次通上電話,時間長達兩小時。拜登向習近平表達對中國人權、台海議題、新疆、香港局勢的擔憂。


    ▪️拜登歐洲之行取得應對中國的四大成果


    這次出訪歐洲的行程是拜登就任總統以來首次出訪。從七國集團領導人會議、北約峰會、美歐峰會到與普京的會面,法國賽爾奇·巴黎大學教授張倫告訴本台,歐洲國家對於拜登出訪的評價非常正面。

    「這是重建跟歐洲盟友關係之旅,也是重建美國影響力的出訪。基本此行都達到目的,歐洲對美國的配合、表現出整體的和諧及尋找共識的狀態,比我預估的還要好。」張倫分析,主要原因是西方國家樂見美國重回多邊國際政策,另外也是歐洲在面臨從氣侯、科技、中國崛起的壓力與危機中的「理性選擇。」

    沙利文在17日的白宮電話簡報中也回顧,拜登此行最大的成果之一,就是自信地展現自由世界領袖的風貌、堅定捍衛美國尊重人權的價值觀,並且使得民主國家在對中國的立場上趨於一致。

    沙利文舉了四個例子,首先是七國集團推出「高標準、高透明度、且保護氣候」的全球基礎建設倡議,他說這將成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替代方案。

    其次,是北約聲明中首次提到應對中國帶來的系統性挑戰及應對中國的戰略構想。第三是在美歐峰會上啓動了美歐貿易和技術委員會(Trad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TTC),重點放在消除貿易壁壘、制定全球標準和促進關鍵技術的聯合創新上,「應對中國非市場經濟手段對美歐市場造成的損害。」

    最後,他提到美國和歐盟結束長達16年、世貿歷史上耗時最長、成本最高的波音和空客爭端,「美國和歐盟將共同努力,保護美歐的就業和技術免受中國掠奪性行為的影響。」


    ▪️三場峰會的隱形主角: 中國


    此次的七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主辦方還邀請了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南非四國領導人參加G7+會議。七國集團在會後聲明中罕見地提及中國人權、疫情及台海問題。北約峰會的公報也首次將中國列為「系統性挑戰」。

    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學院亞洲法中心中國法研究員趙思樂告訴本台,雖然兩份聲明都提到中國,但是避開了「威脅」(threat)、「譴責」( condemn)等較強硬的字詞,顯示背後還是有美歐間的外交政策辯論。

    「從兩份聲明可以看到,有一個(與中國關係)定位跟(對華)外交政策拉鋸。美國是向一個更有對抗性、甚至對立的方向在拉;歐洲在這方面還是比較猶豫的。這就會非常視乎於中國在未來幾年的表現。」趙思樂說。「歐洲如果到了一個覺得中國是不能再容忍的威脅,有可能進一步靠近美國;另一方面,也要看美國(對抗中國)的決心到什麼程度。」

    趙思樂認為,對中國來說最大的警訊是拜登與普京的美俄領導人峰會。

    「拜登選擇(上任)非常早期、在國內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就跟普京碰面,其實有向‘聯俄制中’的方向走,這對中國是很大的警訊。雖然跟媒體公開的部份沒有什麼與中國相關的內容,但在美俄台上或台下的接觸中,中國是一個隱形的第三方。」


    ▪️中國如何接招? 譴責、軍機、抓人、發火箭


    中國官方對兩份公報提及中國反應激烈,除了在官方表態中批評西方世界延續冷戰思維,也在15日派出28架軍機進入台灣西南空域,創下史上之最。此外,中國官方還在16日大舉逮捕香港壹傳媒五名主管。

    17日上午,中國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點火升空,前往太空與天和號核心艙對接,開啓了中國航天員常駐太空的時代。

    張倫分析,面對外部壓力,中共的政策哲學及習近平的執政風格就是「進一步強化內部控制」。

    趙思樂也預估,「中國國內的議程,很難因為外交不利因素的加強或議程(改變)而做出調整,即使調整也是邊緣性的。」

    她說,下一階段可觀察中國在北約聲明中點出的幾個面向,比如台海、東海、南海以及中國核武庫發展上是否做出一些局部調整。另外,也值得觀察西方民主國家對於這些「相當於已是中國囊中物」的香港、新疆議題的重視程度。


    ▫️G7峰會公報 (6/13)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1/06/13/carbis-bay-g7-summit-communique/

    ▫️北約峰會聯合公報 (6/14)
    https://www.nato.int/cps/en/natohq/news_185000.htm

    ▫️美歐峰會聲明 (6/15)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1/06/15/u-s-eu-summit-statement/

    ▫️美俄領導人聲明(6/16)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1/06/16/u-s-russia-presidential-joint-statement-on-strategic-stability/

  • 華盛頓共識例子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08 08:21:11
    有 999 人按讚

    【拜登政府「重回」一中政策?】​

    最近有很多評論指出,拜登政府上台之後,美國「回復到」一中政策, 有些人說這是對台灣的降級。而在中國方面,官方媒體也不斷講說,希望美國「返回」一中政策,意即是認為川普時期已經推翻了一中政策。​

    其實這樣的說法可能有不少誤會,因為,美國的「一中政策」已經講了四十年了,一直都是美國對兩岸政策的最核心元素。而且最重要的是,「一中政策」(One-China Policy)跟中國講的「一中原則」(One-China Principle)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 參考閱讀:​
    認識「一中政策」與「戰略模糊」​
    https://reurl.cc/MZNE34
    什麼是一中政策?一中原則?我們該怎麼看?​
    https://reurl.cc/9ZpqNd​

    要認識美國的一中政策之前,必須先從「一中原則」講起,「原則」跟「政策」很不一樣。​


    ▍中國的一中原則​

    中共說的一中原則是很明確的三段論:1、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合法政府;3、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

    美國的「一中政策」看待一中原則:美國只承認前兩點(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共代表中國),但是對於第三點「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美國只有說「認識到」(acknowledge)中國的立場,但是並沒有「承認」(recognize)。甚至,在中美建交後,當時的副國務卿克里斯多福(Warren Christopher)還曾經在國會聽證會上發言:「美國認知到但是並沒有承認中國認為台灣屬於其領土的立場」。簡單來說,就是美國知道中國有這樣的立場,但對於這個立場並不表態。​

    對於台灣的法理地位,美國在公報中的立場都是說要由「海峽兩岸的中國人自己用和平方式解決」,但一直以來都沒有把話說死。這其實也可以說是所謂「戰略模糊」當中的一部份。​

    那台灣的政黨是如何看待中國的一中原則呢?​

    中國國民黨的一中原則:1、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2、中華民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合法政府;3、台灣和大陸都是中國領土的一部份。另外,還通常會搭配「九二共識,各自表述」,意即陸方(注意喔,非「中國」)說陸方的一中原則,我們說我們的。​

    台灣目前執政的民進黨不承認一中原則,尤其否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


    ▍美國的一中政策​

    大約從1980年代起,美國政府官員便開始用「一中政策」這個詞彙,來概括美方對於美中臺三方關係之政策。之所以說「概括」,是因為美國的一中政策刻意保持策略性模糊,讓行政部門得以視美國當下的國家利益,在解釋與操作上保有彈性。簡單來說,這個「政策」涵蓋了一系列對台灣與中國的政策綱領、與中國簽訂的外交公報、國內法律,像是對台美關係最重要的台灣關係法。​

    一般來說美方提到一中政策的時候,常常都會提及: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六項保證等等。而自從2016年,六項保證經由國會透過決議案的形式而成為成文「立法」(legislation)之後,被提到的頻率也愈來愈多。​

    休士頓聖湯瑪斯大學(University of St. Thomas)的葉耀元以及拉馬波學院(Ramapo College of New Jersey)的Dean Chen兩位政治學者,統計所有歐巴馬時期和川普時期白宮的聲明顯示:兩屆白宮正式提到一中政策的次數分別是,歐巴馬20次(前四年7次,後四年13次)與川普6次(四年);而在內容方面,歐巴馬時期提到一中政策時,約有七成比例提到三公報(前四年較高,後四年下降一些),五成五的比例提到台灣關係法;川普時期白宮提到台灣關係法的比例有六成七(4次),三公報比例降到五成(3次)。我們可以看到,川普時期提台灣關係法比三公報的比例更高。但不管如何,這些元素都還是會被提到,也一直以來都是美國的正式政策。​


    ▍一中政策突破?​

    先前美國官方從來沒有談過台灣的法律地位問題,也沒有談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大多是講說要和平解決問題而已。但在川普時期有個特色是,許多行政部門的報告當中(例:印太戰略報告)都會明示與暗示地講說台灣是一個「國家」,和其他國家並列一起談。從這方面來看,美方對台灣法律地位的看法的確是在緩步地前進。​

    過去四十年來,一中政策最大的突破點莫過於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去年11月12日接受修伊特秀(Hugh Hewitt Show)訪問時說道:「台灣非中國一部分,過去35年美國兩黨政府所遵循的政策也承認這件事。美國對台承諾跨越黨派,兩黨都了解台灣是民主典範。」​

    🌐 訪問全文:https://reurl.cc/4ypzoD​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務院和白宮的「正式聲明」當中,仍然都還是嚴謹且用字小心。舉個例子來說,川普時期國務院也曾經講過很多次敦促北京和「台灣民選代表」對話,而不是直接稱台灣政府(2020年至少就講過兩次,在二月份和八月份)。​

    蓬佩奧本人也親自回應過戰略模糊的辯論(2020年10月21日):「美國不會改變對台政策。也就是說,美國不會明確表明承認台灣的獨立地位,也不會明確講說如果中共侵略台灣的時候,美國一定會出兵捍衛台海和平,戰略模糊政策仍然會繼續維持。」​

    國務院最具代表性、也最全面地談台美關係的一場演講,是在2020年8月31日的時候,時任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在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發言。他回顧了近期美國和台灣關係的升溫進展,表示這與美國對台灣長期以來的政策立場一致,沒有超越一中政策。另外他特別強調:美國的「一中政策」與中共的「一中原則」不同,美國對台灣主權不持立場。​

    🌐 官方演說全文:https://reurl.cc/mq3Ov7​
    🌐 AIT中文版:https://reurl.cc/pmMNxb​

    讓我們看一下他講的原文:​

    /// ​

    近四十年來,美國的政策一直以1979年「台灣關係法」、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三個聯合公報以及雷根總統於1982年向台北提出的「六項保證」為指南 …… (以下解釋六保證,略)​

    美國長期以來一直實行「一中政策」,這與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完全不同。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主張中國共產黨對台灣擁有主權,而美國對台灣主權問題不採取立場。​

    美國的根本意願是,如同北京所承諾的,以海峽兩岸人民都能夠接受的方式和平解決台灣問題,而不進行脅迫。同時,美國與台北保持廣泛、密切且友好的非正式關係,包括根據「台灣關係法」協助台灣自我防衛的承諾。​

    我們沒有對這些長期政策作出任何改變。我們正在做的只是對我們與台灣的接觸做出一些重要的更新,以便更好地反映這些政策,並應對不斷變化的情況。這些調整雖然顯著,但仍在我們的「一中政策」範圍之內。​

    ///​

    簡單來說,美國的一中政策大框架一直都很穩固,但在這個大框架底下,行政部門隨時會調整與台灣的關係,不影響到雙邊關係的進展。​


    ▍小結​

    台美關係當中有很多元素是長期延續下來的傳統,這些名詞雖然常常聽起來很像,但內涵卻大不相同,尤其是美國、台灣、中國的立場也都不盡相同。我們自然需要去理解這些差異,才不會輕易去擔心說美國對台灣降級之類的。​

    看到這邊我們應該能了解,「一中政策」是一個美方一直以來不斷使用的名詞,所以自然不會因為今天講了「一中政策」,就代表美中或者美台關係將有所改變。即使在川普政府時期,「一中政策」仍然是對台灣和對中國政策的核心,而且內容就是包括一法、三公報、六保證這些元素。現在有些人講說美國要「回復一中政策」,其實是有點誤解了美國的立場,因為一中政策從來沒有改變過!因此,如果我們要觀察美國的對中與對台政策變化,一中政策是否「被提起」,本身並不是一個好的指標,實際還有很多更細微的眉角(例:如果有提到六項保證,則可以視為對台灣更友善)。​

    話說回來,我們除了可以去了解美國行政部門的看法之外(中國的看法就是不斷講說台灣是中國的,並且逼迫世界上的其他人一起講,很好理解),台灣人們其實還需要自己問自己:那台灣人怎麼看一中政策和一中原則?​

    過去每次大選,「九二共識、一中原則」都會被不斷拿出來討論。大家可以接受「台灣是中國一部份」這樣的一中原則嗎?又,我們該如何看待美國對台灣的定位,以及該如何促使這樣的定位向前進呢?​


    🧧 觀測站春酒小handout 活動資訊 🧋​
    〔活動時間〕:台灣時間2月16日晚上8點​
    〔進行方式〕:線上視訊登入(連結會在邀請函中附上)​
    〔報名截止〕:台灣時間2月9日​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ycJWxVRqsbUSM8md9

    這次的春酒hangout除了跟大家聊一下我們組織運作狀況、參加台美相關公共事務的心得,也會有一個時段讓大家來問一下台美關係當中的一些關鍵議題喔!在報名截止之前加入小額贊助的朋友們都可以來報名參加,期待與大家相見!​


    ✨ 觀測站推特:https://twitter.com/ustaiwanwatch​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 華盛頓共識例子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01 21:45:30
    有 3,645 人按讚

    【辯論會後:統一回應讀者疑問】
     
    前一篇筆記和評論辯論會的文章,引來許多川普支持者的攻擊(文章連結:https://pse.is/vta82)。雖然很多事情先前都講過了,但還是要再重覆一次。以下將會談到我們的立場,對川普及拜登的看法,對民主黨的看法,對台美關係的看法,還有做倡議的方式,再來重新整理一次回應。誠摯邀請各位來一起討論。
    . 
    1、
    先來談華勒斯(Chris Wallace)
    他是著名的「中間派」主播
    他自陳投過民主黨人也投過共和黨人
    他的聲譽卓著、獲獎無數
    上次總統大選辯論會的主持人也有他, 會後也獲得兩黨一致好評
    也因此被邀請再次主持2020總統大選辯論
    事實上,他應該是Fox News最令人尊敬的主播了
    .
    美國的大選辯論
    是由「總統辯論委員會」這個獨立的機構來承辦
    該機構的共同主席包含兩黨前任主席
    想想看,每次他們從眾多媒體人當中挑三位到四位來主持
    這是要多麼不容易才會被挑中?
    .
    「Chris Wallace是民主黨耶?」
    .
    美國的政黨制度跟台灣的不一樣
    美國是柔性的政黨(不是柯文哲講的那種)
    選民可以在每次選舉的時候
    在投票處登記自己是哪一個黨的選民
    一個人可能這次登記民主黨,下次登記共和黨
    「黨員」的概念,在美國跟在台灣是不一樣的
    .
    Chris Wallace住在華盛頓特區DC
    一個民主黨支持度超過90%的地方
    所以他登記成民主黨選民
    目的是可以在民主黨初選當中投票
    如果你沒投初選,初選完後那就等同於不用投票了,
    因為民主黨初選出線的人通常就直接是大選勝利者
    .
    川普也曾經兩度(還是三度?)登記成民主黨人。
    .
    2、
    來談談辯論
    .
    許多讀者好像可以接受一個候選人
    在辯論當中不斷插話、打斷別人、無視於規則的存在?
    要知道在辯論會之前
    雙方陣營都是簽署聲明願意遵守辯論會規則
    這個辯論會才得以舉辦的
    .
    川普中斷對手發言的行為,明顯違反規則
    而且也是目前不分立場媒體討論的共識
    這樣的行為,至少我們多數小編是不能接受的
    就算是一些保守派媒體也在會後表達不能接受
    . 
    川普四年前跟希拉蕊辯論的時候
    雖然風格強烈、常常插話,大抵上還是在規則內來玩
    而也且也都針對辯論主題回應,甚至不時有跳脫框架思考的幽默
    當時有一場辯論會的主持人也是Wallace
    如果大家找影片出來看,就能看出和這次辯論會表現的差異
    當時川普大致上是照著規則走
    . 
    而且說真的,
    當時辯論最後的對川普來說的效果也非常好
    不只打亂了希拉蕊的節奏,也展現川普的個人風格和自信
    只是我們很不能理解,這次的辯論川普為什麼要走偏鋒到這種程度
    這次的混亂程度實在太高
    會後許多搖擺選民(尚未決定要投誰)focus group的評價
    已經不是失望或是覺得無聊,而是憤怒!
    . 
    因為目前美國根本還沒從疫情中回復,百廢待舉
    像是stimulus bill這類重要的民生議題,根本沒機會好好討論
    外人若是抱著看好戲的心態觀賞這場辯論
    或許會覺得戲劇張力十足
    但對於已經死了207,000人(相當於911事件發生70次)的美國人來說
    大家真的是覺得這是開哪門子的國際玩笑
    .
    講到國際
    因為辯論會透過全球轉播和網路傳到世界各地
    昨晚辯論會的混亂體驗不是美國人獨享而已
    有日本網友就在推特上說,他是透過NHK的即時口譯轉播收看的
    同一時間,拜登、川普、華勒斯,以及這三人的即時口譯人員加起來共六人在講話
    就算翻譯講的是日語,一堆人根本聽不懂在講什麼
    這場災難性的辯論,對美國的形象來說,傷害著實不小
    . 
    3、
    為什麼主持人一直問川普個人問題?
    首先,這辯論的設定就是 #由主持人問問題
    大家不要用台灣的候選人辯論來看美國
    台灣的主持人就單純是擺道具過場用的而已
    .
    再來,總統候選人個人稅務申報的議題是辯論會之前
    就已經公告說會問的六大議題之一
    這個事前就公告過了
    .
    身為媒體,質問執政者問題本來就是天職
    更何況,川普的所得稅,還有他的四億元債務是現在全美的大新聞
    若川普連任,其中三億多的負債將在他的第二任到期
    國家元首個人積欠如此龐大且即將到期的債務
    很值得在辯論會上向全國人民說清楚吧?
    如果今天蔡英文總統申報財產然後上面寫說負債120億台幣
    台灣新聞和輿論討論一定直接大爆炸
    這個問題在總統辯論會上絕對是躲不掉的
    . 
    至於拜登家族的新聞
    基本上就是共和黨國會議員們在參院出了一份調查報告
    (報告全文是由國會公開的)
    上面結論是拜登家族查無不法,至少在目前來看證據是不足的
    國會報告都這樣說了 
    Fox News也報導說共和黨人認為沒有什麼殺傷力
    .
    共和黨議員們認為殺傷力太小,以致於沒人想拿來用
    共和黨議員們認為殺傷力太小,以致於沒人想拿來用
    共和黨議員們認為殺傷力太小,以致於沒人想拿來用
    .
    如果還是有人要在那邊認為是媒體在黑、媒體都不報拜登
    甚至乾脆開大絕說民主黨掌握了美國媒體
    那我們真的也沒什麼辦法
    .
    我們並沒有說拜登家人有罪或無罪
    我們講的是:有一分證據就說一分話
    Fox News都說無殺傷力
    國會報告的結論都說查無不法
    我們不太理解一些讀者們斬釘截鐵說拜登家人有罪的證據是哪邊來的
    是有比國會報告還要具權威性的來源嗎?
    如果說這樣就叫做護航拜登
    那麼Fox News也是在護航嗎?這道理是不通的吧
    .
    4、
    整場辯論會上面,主持人也問了拜登很多問題
    拜登明顯地回答不好、答非所問的地方也有至少兩次
    (減稅計劃回答成刺激經濟計劃、綠能具體計劃回答成花了多少錢)
    但是在這些川普明明就可以好好殺球的地方
    他選擇亂插話、把話題帶走
    後續當然就不會繼續在這些點上面追問了
    這就是川普選擇的策略
    使得我們也無法在這方面做更多討論
    .
    5、
    大家要挺川普或挺拜登其實都很好
    但是去出征那些不挺自己支持對象的動作
    這樣並沒有辦法幫到自己支持的候選人的忙
    .  
    我們要再強調一次(先前講過很多遍了,聽到耳朵長繭的朋友,不好意思)
    美國政治不是用親中反中在區分的
    那是台灣的分法,或是用台灣視角看美國政治
    若真的要理解美國政治,去多認識一些兩黨的人物吧
    尤其,過去四十年來美國跟中國是準同盟的關係
    政壇跨黨派中,友中的政治人物非常多
    中美之間的部份脫勾,其實是很最近的事情
    Pompeo代表的強硬派,在政策圈當中其實是非常少數的
    改變需要時間
    川普成功地改變人們對中國的想法,但美中之間的經濟互賴太深了
    真的需要時間來實現各種改變的政策
    .
    6、
    我們美國台灣觀測站,或者任何一個團體都一樣
    觀點就是代表團體自己
    沒有想要、也不可能去代表全部的台灣人
    我們覺得不太能理解,為什麼有些人一直講說不可以自稱台灣人
    難道只有挺川的是台灣人,沒有表達挺川的就不能自稱台灣人?
    這樣的講法也是說不通的
    另外要講一下,我們是一個團隊,團隊內部採用共識決
    所以沒有任何一個個人可以代表整個團隊
    .
    7、
    現在是資訊爆炸的時代
    大家很容易可以自行選擇資訊
    覺得不開心的話不要看就行了
    沒人可以逼迫誰
    但如果連立場最中間的媒體人(例如Wallace,而且是Fox News)都可以嫌
    我們是不太了解大家的資訊來源是什麼
    .
    如果批評川普就等於左膠川黑
    那恐怕全世界沒幾個媒體可以看了
    在過去
    就算是Fox News也曾在川普做出不尊重新聞記者行為時
    跟自由派媒體一起發聲明譴責川普
    .
    8、
    本站小編們在每篇文章當中和podcast當中
    幾乎每件事情都會表達立場和意見
    從來都沒有打算要追求中立這件事
    寫評論就是這樣
    作者告訴大家自己立場並給出理由
    大家可以判斷這個立場和理由好不好
    我們很不能理解,許多人拚命罵我們「假中立」
    但其實我們從來不認為這世界上有中立的事情
    我們也從來沒有隱藏過說我們小編群比較偏向自由派
    .
    平權、綠能、社會福利、全民健保
    這些都是我們認可、且近年來台灣不斷追求
    並拿來向世界展現的價值
    不太確定川普本人對台灣瞭解多少
    但現在台灣的狀態,其實就是他一直以來在抨擊的「社會主義國家」
    (括號起來是因為他對社會主義國家的定義,和世界其他國家的主流不同 …)
    台灣能夠在這次疫情中表現亮眼,
    很大程度也來自於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許多特質
    (我們抗疫的Taiwan model其實是很難在美國複製的)
    .
    反綠能反風電、反性教育、反LGBTQ、反少數族群、反全民健保這些立場
    如果大家覺得OK,我們其實也都很尊重的
    只是,如果罵這些自由派立場是左膠
    豈不就是連蔡英文政府也罵進去了嗎?
    .
    不知道許多來大罵左膠的
    在台灣的話都是支持哪一個政黨呢?
    .
    9、
    先前我們講過滿多次了,目前表態支持拜登的人當中
    有近七成是因為討厭川普,只有三分之一是真的喜歡拜登
    事實上,身為一個自由派,要喜歡拜登還滿不容易的
    因為根據過去的國會投票紀錄(538分析)
    他是最中間派的中間派
    比四成多的同事保守,比四成多的同事自由
    簡單來說就是多數派
    哪邊多支持就投哪邊,沒有什麼特定的立場
    一點都不progressive
    .
    他在性別和種族議題上面的立場
    更是典型的白人菁英思維
    對RBG大法官來說
    奮鬥了一生
    最後迎來兩位如此雷同的候選人
    實在情何以堪
    .
    我們在之前一集的podcast(https://pse.is/qlhnt)中,
    就有分析過川普為什麼這麼受歡迎,以及為什麼美國人認同他,
    如果我們是川黑,那為什麼還要談川普為什麼受歡迎?
    來出征的各位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該集podcast裡有提到一點:
    「自由派政治菁英,背棄了自己的選民而去,不再追求整個體系的平等價值」
    這也造就川普以及類似型態的政治人物崛起
    這是Michael Sandel這樣的政治哲學大師最近在講的論點
    (就是寫《正義:一場思辯之旅》那位哈佛教授)
    基本上我們都滿贊同的
    .
    10、
    對台灣來說,替台灣交到多一點朋友,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事情
    美國目前兩大黨對台灣議題是有高度共識
    法案都是無異議通過或接近無異議通過
    這是長期下來的累積成果
    而且不只是外交人員的努力,還有台美人社團的努力
    .
    朋友真的沒有在嫌多的(我們過去大概講這個論點講了幾十次了吧)
    在各級政府(例:州政府、州議會)上
    台灣人交朋友從來沒在分黨派的
    但現在好像有很多人在提倡完全不用跟某一黨的人交流
    這是很錯誤的觀點
    就以最簡單最簡單的思考方式來看好了
    美國是民主國家,難道都不會政黨輪替的嗎?
    .
    大家知不知道
    前一次發生我國政府在美國大選當中,完全單押一個黨,後來發生什麼事?
    1948年的杜威vs杜魯門,這段歷史大家可以去找來看看
    目前我們政府推動外交的方式
    從來就不是像國民黨常常在批評的什麼單押共和黨
    如果單靠一個政黨,國會裡面會像現在跨黨派的支持台灣議案嗎?
    .
    最後再真心的奉勸一下
    如果各位想要幫台灣多做點事
    尤其,如果想要幫台灣抵抗中共入侵
    了解台美關係和美國政治是非常必要的功課
    因為台美關係就是我們最重要的外交關係
    甚至,幫助美國人了解台灣和了解中國,也是很重要的事
    用親中反中二分法來看美國,是最反效果也最偷懶的一種方式
    .
    再舉個例子好了
    最近關於戰略模糊的討論正盛(參考這篇:https://pse.is/psdtm)
    但大家知道嗎?
    這些大力辯論要改變戰略模糊的人當中,有一大堆都是自由派智庫或學者
    那麼,我們該做的事情是直接去罵他們都是親中反川
    還是想辦法加入他們的討論,表達說戰略模糊真的該改了?
    . 
    本站成員最近除了寫了幾篇關於戰略模糊的專欄文章
    也和朋友組隊投書外交國關專業雜誌(https://pse.is/twp99)
    試圖說服美國政策界的人再多考慮一下,#把戰略模糊改成戰略清晰
    .
    國家利益是要爭取來的,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如果各位都不想要跟美國政界的人來往(只因為對方不喜歡川普)
    大家覺得戰略模糊自己就會改、台美關係自己就會好、台灣自然而然就會受歡迎?
    . 
    本站成立到現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跟大家一起來學習美國政治
    小編群們之間也是這樣互相討論和學習的
    守備範圍也才會漸漸從國會擴展到行政部門擴展到台美關係
    我們誠摯邀請大家一同來討論與切磋
    讓自己更了解美中台關係
    也嘗試看看有什麼向美國做倡議的可能性
    . 
    .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 觀測站podcast:https://ustw-spiceup.soci.vip/

  • 華盛頓共識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7-02 19:00:13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收聽「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今天跟你分享一位社會心理學家,他在2007年提出來的一個理論,這位社會心理學家叫做~哈里賴斯;他說親密良好的關係,等於「開放」加「響應」。

    我想我對於很多朋友來說,親密良好的關係,無論是跟自己親近的人,還是跟自己的朋友,都是我們的共同需求。

    然而這裡面的兩個元素,「開放」加「響應」,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所謂的「開放」哦,就是互相不設防。

    這個部分呢,也可以理解成彼此相互的自我揭露,把那些比較隱私的事情,跟彼此之間多去透露一點,像這種不設防的感覺,能夠快速的拉近兩個人的親密程度。

    然而如果有這樣的親密的起始點之後,兩個人接下來要怎麼樣長期維持親近的關係呢?它的關鍵就是,下一個元素叫做「響應」。

    「響應」是什麼?響應有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理解」。你瞭解我,而且你還瞭解我自己是怎麼看待我自己?什麼對我來說很重要?這些就是理解。

    而第二個是「接受」。你想要什麼,我是什麼樣的人,你要對這些表示你的尊重;而第三個是「關心」,就是在各種場合裡面,一旦我需要什麼幫助,你會幫我。

    可是當你聽到這裡,不知道心裡有沒有一個疑問?就是有時候心理學家蠻無聊的,就是把那些大家都已經知道的事情,還煞有其事的弄一個理論、弄一個公式出來。

    其實它就是說一個,平常大家都完全能夠理解的東西嘛!可是如果放到真實的關係裡面,我們真的知道什麼叫做開放加響應嗎?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哦,在美國有些地方的公立學校,教學品質是非常差的,而最差的學校會到一個什麼程度呢?

    比如說,在華盛頓有一個公立小學,他們開家長會的時候,家長的出席率只有12%。

    這就等於每一次來開家長會的時候,一個班只來了兩三個家長;在這種情況底下,老師跟家長就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從老師的觀點,就會覺得我開家長會你不來,說明你這個家長根本不重視教育;可是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問題是在於老師不重視我們的孩子,對我們的孩子根本就不關心,所以我為什麼要來參加你的家長會?

    你聽出來了吧?老師跟家長之間,沒有最起碼的信任,而學校為了改變這個狀況,痛定思痛覺得必須要做一些改變。

    他們把大部分的老師辭退了,去找新的老師,結果還是一樣哦!後來他們終於意識到,必須跟家長建立一個比較好的關係,於是想了一個方法!

    他們要求老師在暑假的期間,挨家挨戶到學生家裡去做家庭訪問,而且還設計了四個家庭訪問的問題,這四個問題分別是什麼呢?

    第一個問題,你的孩子在學校的體驗是怎樣?你對於這樣的感受,你覺得如何?

    而第二個問題,你的孩子有什麼期望,你對於他有什麼樣的期待跟夢想?

    第三個問題,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第四個問題,我作為孩子的老師,你希望我做些什麼?

    聽下來好像這四個問題,沒有什麼厲害的地方;可是呢,這四個問題你仔細體會一下,它正好呼應了前面所說的,親密良好的關係,等於開放加響應。

    我們回顧一下,第一個問題是去理解,你的孩子在學校體驗如何?你對於他的體驗你覺得如何?這就是「理解」。

    而第二個跟第三個問題,是去接受孩子跟家長,他們的主觀世界的狀態;分別是孩子有什麼期望?你對於他有什麼樣的期待?

    而第三個問題是,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最後一個問題,就是關心我作為孩子的老師,你希望我做些什麼?

    我邀請你特別感受一下這個問題,是「你希望我做些什麼」?而不是說「我希望你做些什麼」?

    只光這樣的一個調整跟改變,經過了一個暑假的家庭訪問,在接下來開學時候的家長會的出席率,就從12%提高到了73%。

    你可以思考一下,是不是只有家長願意跟老師溝通,才能夠有進一步合作跟進步的可能啊?

    當我們談到這裡的時候,如果你想要跟一個人創造親密良好的關係,你不妨想想,你是不是有足夠的開放,接下來你是不是要去響應對方呢?

    尤其是響應的部分,理解、接受、關心,如果你不是理解而是去批判;如果你不是接受,而是去下指導棋;如果你不是關心,而是一種控制;那麼你想要的親密良好的關係,怎麼可能存在呢?

    所以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思考跟啓發,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運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內容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在這邊要特別跟你預告一下,我們在7月6號,即將上線一門全新的線上課程,叫做【與人連接的三個秘密】。

    這一門課程是由~哈克,黃士鈞博士所講。

    你會透過這門課裡,學會怎麼創造出親密良好的關係,用最溫暖、溫柔的方式,一步一步的去靠近別人。

    哈克是我這麼多年以來所認識的,最懂得怎樣溫柔的靠近一個人,相信這一門課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

    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