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房小鎮9 水井的故事(中)
前面那篇簡單介紹了一下瑞士的水井和民生有不可分離的關係。這篇來介紹羊房小鎮的水井景點之一, Wilhelm Tell 的水井。
Wilhelm Tell, 翻成中文音似 “威爾漢泰爾”, 是一個十四世紀初的人物, 也是瑞士的國家英雄。國家英雄耶!! 他到底做了什麼偉...
羊房小鎮9 水井的故事(中)
前面那篇簡單介紹了一下瑞士的水井和民生有不可分離的關係。這篇來介紹羊房小鎮的水井景點之一, Wilhelm Tell 的水井。
Wilhelm Tell, 翻成中文音似 “威爾漢泰爾”, 是一個十四世紀初的人物, 也是瑞士的國家英雄。國家英雄耶!! 他到底做了什麼偉大的事情?
泰爾的雕像不論在哪裡都是拿著一個十字弓, 胸前掛著一顆蘋果的模樣。第一次看到的時候愛吃的我一直覺得這個人好厲害, 用十字弓射蘋果耶! 這樣再高的蘋果樹也沒問題!! 說不定他就是一個獵人, 出外除了用十字弓打獵還可以射水果來果腹。超聰明! 只是我當然也想不透為什麼這樣一個人物需要為他製造雕像甚至成了國家英雄, 默默還小看了一下瑞士人, 啊難道都沒有更厲害更偉大的人物嗎? 之後再看故事終於發現事情不是愛吃鬼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表情漸漸母湯)。
據維基百科的中文介紹, 事情是這樣的:
威廉·泰爾是烏里州的一個農民,哈布斯堡王朝在當地實行暴政,新任總督葛斯勒在中央廣場豎立柱子,在柱頂掛著奧地利皇家帽子,並規定居民經過時必須向帽子敬禮,違者將遭到重罰。當時泰爾因沒有向帽子敬禮而被捕,葛斯勒要泰爾一箭射中放在泰爾兒子頭上的蘋果才釋放他們,否則兩人都會被罰,結果泰爾成功射中蘋果。第二箭瞄準葛斯勒總督,但泰爾並沒有射出箭。當時泰爾回答:「如果我射中了我兒子,那麼第二箭會射向總督心臟。」(另一說為"如果沒射中蘋果,那麼第二箭會射向總督心臟"),總督大怒,將泰爾父子囚禁起來。暴政仍然持續,於是人民發動起義,泰爾在混亂中逃出來,最後泰爾在一次行動中用十字弓殺死葛斯勒。由於人民反抗,奧地利出兵鎮壓,不過最終被反抗者擊敗。
當中逃走的這段還有傳說是運送泰爾父子到總督城堡的船隻在盧森湖上遇到風暴, 為了掌控船隻, 泰爾掌舵並成功將船隻開到岸邊, 一到湖邊立馬跳上岸邊和兒子一起逃走。現在在盧森湖也能夠參觀泰爾跳上岸的地方, 稱作 Tellsplatte。
為了自由不畏暴行, 且最後成功推翻暴君的事蹟啟發了後面幾百年的人, 不只德國的Schiller 寫了舞台劇, 和泰爾相關的畫作, 書籍以及歌詠到現代也還有人創作。泰爾在十九世紀末正式成為瑞士的國家英雄。
雖然說泰爾是個國家英雄, 但是和他相關的雕像卻不多。 羊房則是擁有唯一一個水井中的泰爾雕像。這個水井是在十六世紀建立的, 一開始只是一個木頭水井, 整修時正式改成石頭水井。不是常見的六角或者八角井, 而是十角造型。中央的泰爾雕像為求完整保存, 已經被送小鎮的萬聖博物館, 目前這個是復刻的版本。雖說這是泰爾的雕像, 在水井旁是沒有任何標誌解釋的。你只能從那個十字弓和蘋果猜到這是誰 (答案就在影片中)(誤)。
瑞士有國家英雄, 那德國有沒有呢? 其實是沒有的。請不要問為什麼, 我個人推理只有因為他們希望去除任何英雄主義和國家主義的相關崇拜。特別受德國人喜歡的都不會是什麼為了自由奮鬥或者推翻政府的人物, 而是作曲家和作家, 例如巴哈, 貝多芬, 歌德, 席勒。國家主義讓德國受了很多苦, 不知是否因為這樣所以不只政治不推崇, 文化表演也不喜歡擁有國家主義的藝術家。當時那個很有名且受人喜愛的華格納, 因為自己的國家主義而讓現代的德國人很感冒, 今天如果有人提議要來演奏華格納的歌劇或者其他作品, 最後都只會在其他國家上演。小學音樂課堂上學到德國國歌是海頓的音樂, 霍夫曼.馮.法樂斯雷本的詞, 但其中一段太富有國家主義所以不被採用, 而小學生們也必須知道為什麼這段歌詞不被採用 (考試有考哩!) 。
回到威爾漢泰爾, 瑞士人常常提到他嗎? 老實說也沒有, 我們和朋友見面從來沒有一次提到這個國家英雄, 我也是在眾多故事書當中閱讀到他的故事才理解這個人物的歷史。這位英雄最偉大的在於他的精神, 也所以這種追求自由的精神象徵被廣泛用在不同的書報畫像中, 和民生有關嗎? 我想, 堅持不參戰, 追求人民自由, 有決定必須全民先討論過的瑞士人心中都有一個威爾漢泰爾。說不說? 提不提? 有沒有一個雕像在市中心提醒大家? 應該都不是必要的吧。
#羊房小鎮的故事 #水井的故事 #威漢泰爾 #威爾漢泰爾 #小鎮風光 #瑞士 #瑞士旅行#wilhelmtellbrunnen #wilhelmtell #schaffhausen #schweiz #switzerland
華格納音樂中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失落的世界】「拜魯特第九」的難解謎團
德國指揮巨匠福特萬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1886~1954)為數眾多的唱片遺產,要說聲望最高的大概是1951年7月29日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錄音。那是華格納的拜魯特音樂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重新開幕的紀念性演出。儘管1954年8月9日,福特萬格勒又一次在拜魯特音樂節演出第九號交響曲,並留下錄音,惡劣的音質難以直窺演奏的真貌。因此一提到福特萬格勒在拜魯特音樂節演出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以下簡稱為「拜魯特第九」),以及對它的讚美及神格化,毫無疑問指的就是1951年的實況。
「拜魯特第九」擁有極高的知名度,卻也留給世人最難以解開的謎團。日本福特萬格勒中心的一篇文章統整了下列謎團:
①何時進行最後的總排練?
②這場公演的舞台照片為何沒公開?(目前僅曝光一張排練照片,地點在節慶音樂廳的用餐處臨時搭建的排練場所,下圖)
③正式演出時,四位獨唱者是何時登上舞台?
④最大的謎團當然是一場音樂會出現兩個錄音版本。
華格納音樂中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戴資穎在東京住小飯店的照片被媒體拿出來說事(那個房間拿著一枚銅板對空氣刮一刮似乎都可以刮出尼古丁來),朝鮮經貿文化情報 網站PO出平壤西山飯店的照片,稱國際選手參加國際競賽或國內競賽,一律都住在西山飯店。『西山飯店鄰近青春大街與各體育場館,近年才重新翻修,設備一流舒適,是朝鮮目前三間特一級酒店的其中一間。任何一位為國爭光的體育選手,都該受到國家最好的照顧與對待。』
此時PO出這樣的照片,不免有補刀的意味,但那飯店看著看著很眼熟,然後突然在心裡啊了一聲,那個飯店我住過,還寫過飯店開箱文!!!
《樂園》
飯店是荒山裡唯一的建築。入夜後,三十層樓高的氣派大樓於暗地裡綻放金色光輝,鬼魅得如一則《聊齋》。而飯店也真的叫做西山,《西山一窟鬼》的西山,當然,那與馮夢龍的鬼故事無關,純粹只是它坐落西山山頭,因而得名。西山飯店建於1989年,當年乃為世界青年與學生聯歡節參與者提供食宿而建,五百個房間的建築乍看方正,然而內部動線曲折而蜿蜒,2010、2011、2013、2014,沿途數來連號房間,拐彎,又跳回2001。走廊不開燈,得摸黑找到牆上面板,打開照明,一盞燈點亮一盞燈,找到回房間的路。
要說西山飯店不文明也太武斷,房間裡除朝鮮電視台,也可收看央視和鳳凰台,打開電視,溫瑞凡雨中抱著小姨子,通姦者喃喃自語,像咒語又像催眠:「精神出軌不算真正的出軌,精神出軌不算真正的出軌,精神出軌不算真正的出軌……」今時今日電視可以看《犀利人妻》,攜帶手機和筆電入境也可以,唯獨裡頭不能裝載南韓影視節目。手機上網,可以,但行前說明會聽聞領隊說五天1G流量需三百塊美金,只得嚥下口水,心想五天不上網,當網路勒戒算了。然而洗澡時動念尋思:「手機沒有訊號如廢鐵,加上護照、台胞證都扣在導遊手上,萬一出了事,我在這個城市不就徹底消失了?」正這樣想,頭上日光燈光閃了一下,刷一聲停電,黑暗追上來了。
我在平壤的第三夜。
事情是這樣的:年假期間,參加六天五夜的北朝鮮旅行團,團員加領隊僅僅十一個人的迷你旅行團,卻配置了兩個導遊,普通話說得極好的金小姐和申先生。男女搭配,當然不可能是為了幹活不累,而是相互監督,嚴防對方說出不利於國家的言論。兩人連日帶我們參觀凱旋門、萬壽台銅像、南浦水壩、人民大學習堂、祖國解放戰爭勝利紀念館、國際友誼展覽館、妙香山等景點,一棟又一棟花崗岩建築,全是彎彎曲曲的動線,到後來看了什麼都搞混在一塊了。
參觀少年宮是下午發生的事,趁著記憶還新鮮,在手機上寫下種種見聞:源自蘇聯,共產國家兒童課後才藝中心,號稱三萬坪空間,一千個房間,至多可以容納五千名孩子在這裡跳舞唱歌和畫畫。自妙香山回到平壤,抵達少年宮已是傍晚,金小姐催促著得抓緊時間參觀,天黑了,外面這麼冷,該讓小朋友回家啦。簡直是房仲帶著看屋似的,這個房間打開,一群打著紅領巾的小朋友圍著石膏像素描;下一個房間打開,兒童交響樂團大鳴大放演奏著華格納《女武神》;再一個房間打開,如同打開音樂盒,十來名芭蕾舞者歡快地跳起舞,小舞者甩頭踢腿,咧嘴笑容,動作複製著動作,笑容複製著笑容,舞者也複製著舞者。沒有個別的我,只有我們。
房間,房間,始終是房間。這個房間打開,有孩子唱歌跳舞,那個房間打開,是萬邦朝貢的禮物,中國國家領導人送來象牙、俄羅斯總統送來黑熊標本,非洲某小國國王送來的刺繡……國際上被孤立的國家需要這樣一棟友誼展覽館證明他們有多受歡迎。房間複製著房間,導覽複製著導覽,解說像咒語又像催眠:「這個少年宮(圖書館、禮品館),原定三年(五年、十年)完成,但軍民感念金日成主席(金正日將軍,金正恩元帥),軍民上下一心,不眠不休地趕工,不到一年時間就完成了。建築裡有一千個房間(三千、五千),可以展示三千萬本書(十萬種武器、一百萬種禮物),全部看完要十天(一個月,一年)」,括弧可以填上任何的景點,觀光客只需要走進房間,把自己放進括弧裡,拍照,填空,然後離開。括弧的房間是花崗岩打造,冰寒如冰箱,打開是明亮豐饒的幸福生活,關起門則是永恆的黑暗。
我們在彎曲的走廊裡兜兜轉轉,迎面走來一個小小芭蕾舞者,往洗手間的方向走去。小女孩臉上沒有剛剛在房間裡看到的快樂笑容,只是低著頭,快步通過。陸續參觀了幾個房間,然而更多沒有打開的房間裡是什麼?可會是《平壤水族館》、《我們最幸福》裡脫北者對大饑荒不堪回首的回憶?北朝鮮1948年建國後,仰賴蘇聯援助的特惠糧食度日,91年蘇聯解體,老大哥自顧不暇,又逢1995年水患,天災加上人禍,等於四年饑荒。饑荒是無法直呼其名的佛地魔,官方報紙不肯面對現實,略略提到國家有狀況,號召民眾像金日成當年率領抗日遊擊隊在滿洲同日本軍隊鬥爭一樣,進行一次「苦難的行軍」。此後,「苦難的行軍」變成饑荒代名詞。由於鎖國,學者們從不同的文獻交叉比對,死亡人數從二十四萬至三百萬眾說紛紜。
彼時,百姓以松樹樹皮磨成細粉取代麵粉,從農村動物的排泄物中挑出未被消化的玉米粒果腹。當年任教於幼稚園的脫北者美蘭說,孩子沒法帶午餐上課,上課時總趴在桌上睡覺,臉頰貼緊木桌,她扶起孩子的臉,孩子腫脹的眼皮緊閉著,頭髮散落在她手上,摸起來粗糙而脆弱。孩子隔天就沒來上課,永遠地消失,也沒人有力氣問為什麼,「1990年代的北韓,為了生存下去,人們必須狠下心不跟別人分享食物。為了不讓自己發瘋,必須假裝漠不關心。」饑荒開始的時候,美蘭班上有五十個學生,三年後,只剩下十五個。
脫北者宋太太說,兒子因營養不良住院,醫生寫了一張盤尼西林處方箋,當她到市場時才發現藥價高達五十圓朝鮮幣,相當於一公斤的玉米的價格,在盤尼西林和玉米之間,宋太太選擇了玉米,她活下來了,餘生活在內疚中。災難結束了嗎?網路上讀到2013年北韓有男人殺子果腹的消息,內容農場新聞真假難辨,桌上熱騰騰的飯菜堵住了我們要說出口的疑惑。餐桌上,有人蔘雞,有平壤冷麵,有玉米煎餅,一桌人吃得眉開眼笑,說此處口味清淡,不油不辣,適合台灣人。席間有少女歌舞表演助興,唱〈阿里郎〉,牆上懸掛著金日成和金正日肖像,微笑看著這一切。
金氏父子的笑容無所不在,笑容在餐廳、地鐵、少年宮高高懸掛的肖像上,笑容在萬壽台廣場銅像臉上,銅像建於1972年,金日成主席六十大壽之際。抵達平壤第一件事即是到萬壽台獻花和鞠躬,金小姐說:「金日成主席是國家的父親,黨是媽媽,我們都是北朝鮮的孩子,遠行的男女出門或歸來都要來此秉告爸爸。曾經有一名外國記者在這裡看到一個小男孩鞠躬,就問男孩這銅像多重啊?欸,也沒人教這個小男孩,但他就說,北朝鮮全體上下把熱愛主席的心臟挖出來的總和就是銅像的重量。」金小姐說到激動處,嗓子都啞了,簡直都快哭出來了。
景點複製著景點,導覽複製著導覽,這一天,遊覽車繞過了萬壽台(每天早上都會繞到這裡來,無一天例外!!!),然後開往板門店。我們被帶去參觀共同警備區、參觀韓戰停戰談判簽字的地方,也去看了絕筆紀念碑。金小姐這次真的是哭出來了:「1994年7月8日凌晨兩點,金日成主席在毫無病徵之下突然辭世,當夜,他還在挑燈批改一份與南朝鮮進行統一會談的文件,閱畢後還在文件後簽上自己的文字和日期,真正是你們普通話說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為了感念主席的偉大,國家特別在這裡立碑,紀念碑上的阿拉伯數字1994.7.7,就是我們偉大領袖金日成主席的親筆簽名,也是千古絕筆。」
行程第一天參觀了萬景台金日成誕生的農舍,最後一天參觀絕筆紀念碑,1912.4.15~1994.7.8,六天五夜走完金日成八十二年的人生,也算有始有終。然而在君父的城邦,時間並非自耶穌誕生那年算起,北朝鮮在金日成那年創世紀,雖然農舍整治得也挺像耶穌誕生的伯利恆馬槽。西元1912年等於主體1年,主體106年2月3日,我們從板門店回到平壤,行程即將結束,金小姐在遊覽車上嚷著好可惜:「這次沒有玩到牡丹峰的凱旋青年公園,那裡面有海盜船、雲霄飛車、還可以看猴子騎單車,那個公園號稱是北朝鮮迪士尼,可好玩了,但天意要各位嘉賓下次再來玩。」
遊覽車窗望出去,層層疊疊的大樓,乾淨的街道,交通女警美貌得可以去參加少女時代……眼睛看的是風景,耳朵聽的是金小姐的解說:孩子課後學芭蕾學小提琴都不用錢,國家栽培到大學畢業。這棟大樓是給藝術家住的,那棟大樓是給退休老師住的,那一整棟大樓是等南北韓統一,給南朝鮮同胞住的。沒玩到北朝鮮迪士尼其實也沒什麼好可惜的,這個國家本身就是一個巨型遊樂場,共產主義的主題樂園。
數天前,鑽進了平壤地鐵站,我的確在心裡哇了一聲。世界陡然一亮,巴洛克挑高穹頂,七彩雕花玻璃吊燈,牆上巨型金日成主席接受萬民擁戴的巨型壁畫似乎要用光了這個國家所有的水彩顏料,壁畫上每個人的笑容那樣鮮豔,那樣快樂。從「復興站」坐往「榮光站」,又是另外田園牧歌的風景,小小的電車來來去去,簡直是迪士尼小小世界。榮光站下一站是什麼?因為禁止前往,我們並不知道。
何嘗不想趁夜溜出去一探究竟?然飯店是荒山裡唯一的建築,最後一夜,綻放著金色光輝的三十層樓高跟前夜一樣刷一聲斷了電,黑暗外面還是更大的黑暗,什麼也看不到,也沒什麼好看的。
華格納音樂中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2021 3/6】♩. ♪ 祝女高音卡娜娃女爵(Dame Kiri Te Kanawa) 77歲大壽生日快樂!
奇里·珍妮·特·卡娜娃女爵士,紐西蘭人,毛利及愛爾蘭混血兒,世界聞名的抒情女高音。卡娜娃女爵集神秘與端莊於一身,其嗓音溫潤柔美,富含母性。男高音魏卡士形容她的歌聲是「一隻飄然的風箏」、指揮家蕭提則贊譽她似「春風裡浮漾的笛音」。
1944年3月6日,卡娜娃女爵生於紐西蘭吉斯本,父親是當地原居民毛利族人,母親是來自歐洲的愛爾蘭人。由於貧苦,奇里·特·出生就被送入社福機構,所幸不久即被收養,卡娜娃的養父是毛利貴族,養母出身自英國音樂世家,其舅公是著名作曲家、管風琴家、指揮家薩利文。養父養母非常疼愛卡娜娃,大力培養她成長,並發掘其音樂天份。
卡娜娃少年時即獲得多項歌唱比賽獎狀,並在紐西蘭電視臺和澳大利亞演唱。她的音樂教育從紐西蘭開始,並以優秀的成績取得紐西蘭藝術會的獎學金。
爾後,1966年赴英國倫敦歌劇中心學習,在學習期間經常參與歌劇中心和英國各地的歌劇演出。從表演中汲取舞臺經驗,為她的歌唱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970年,卡娜娃加入英國皇家歌劇院,首次的演出是在《伯里斯·戈杜諾夫》(穆索爾斯基曲)中飾演謝妮亞和在《帕西法爾》(華格納曲)中飾演戴花少女。
1971年,她在《費加羅的婚禮》(莫札特曲)中飾演阿爾瑪維瓦伯爵夫人一角,大受歡迎,一舉成名,從此於國際樂壇,成為著名的抒情女高音歌唱家。同年,卡娜娃首次赴美國演出,在新墨西哥州聖塔菲市歌劇節中,飾唱阿爾瑪維瓦伯爵夫人,隨後又在舊金山歌劇院同樣飾演此角色。
1975年,她再度到舊金山演出時,則在《西蒙·波卡涅拉》(威爾第曲)中飾唱阿梅莉亞和在《魔笛》(莫札特曲)中飾演米娜。
1974年,卡娜娃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作了一場轟動樂壇的首演,她在接到演出通知僅數小時之後,便在《奧賽羅》(威爾第曲)中飾唱苔絲(秋)蒙娜一角,並由電視直播,遐爾聞名,備受好評。歌劇成績斐然,舉世聞名。
她的音樂會獨唱水準亦高,1978-1979年,她首次在世界各地巡迴舉行獨唱會,先在倫敦皇家歌劇院演唱,並由電視臺轉播,後赴紐約、米蘭、維也納、巴黎、舊金山和多倫多等地演唱。
1981年,在英皇儲查理斯與黛安娜王妃結婚典禮上,全球約6億人通過衛星轉播等各種途徑,見證了卡娜娃以韓德爾《參孫》中《光輝的天使》一曲,祝福威爾斯親王查爾斯和其王妃黛安娜。
1997年,延續於1988年慶祝澳洲建國200週年的系列活動Opera in the Outback ,卡娜娃女爵與於澳洲南部的內陸山村貝爾塔那(Beltana)演出,演唱《托斯卡》的《為了藝術為了愛 Vissi D'arte , vissi D'armor》(普契尼曲)、《蝴蝶夫人》的《美好的一天 Un Bel Di Vedremo》(普契尼曲)、《貓》的《Memory》(韋伯曲)、《杜蘭朵公主》的《Signore, ascolta 主人請聽我說》(普契尼曲)、《乞丐與蕩婦》的《夏日時光 Summer Time》(蓋希文曲)、《姜尼史基基》的《親愛的父親 O Mio Babbino Caro》(普契尼曲)等知名曲目,並與澳洲原住民婦女合唱團(Adnyamathanha Women's Choir)一起演唱當地民謠。
2010年,與世界三大男高音的卡列拉斯,於台灣台北、高雄巨蛋攜手演出。
1982年,卡娜娃獲封為英國女爵士。同年,她的傳記在英國出版。 1983年,英國牛津大學授予她為名譽音樂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