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華僑高中學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華僑高中學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華僑高中學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華僑高中學費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印度神尤遊印度,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想學印地語嗎? 報名參加起來! 聽說只剩下幾個名額喔! 台灣唯一一個持續推動印地語教學的 就是 就諦學堂 了! 現在加開了一個新時段 趕快手刀報名! 日期: 2020年8月5日(週三) 時間: 19:20-21:50 (連續六週,共15小時) 師資 : 沈英杰 PINTU KUMAR 老...

  • 華僑高中學費 在 印度神尤遊印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03 18:15:34
    有 418 人按讚

    想學印地語嗎?
    報名參加起來!
    聽說只剩下幾個名額喔!

    台灣唯一一個持續推動印地語教學的
    就是 就諦學堂 了!
    現在加開了一個新時段
    趕快手刀報名!

    日期:
    2020年8月5日(週三)
    時間:
    19:20-21:50
    (連續六週,共15小時)

    師資 :
    沈英杰 PINTU KUMAR 老師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教學。
    Traveni Satyabhama College
    College in Hisua, India
    來自印度比哈爾省的Hisua,
    曾於印度擔任中文翻譯、導游、中文老師。
    公司總經理特助等工作。

    對象:
    一般學生、社會大眾,無基礎者。

    人數:
    3-9人

    教材:
    本課程附教材、文具。不設補課,請斟酌時間安排再報名!

    報名方式:
    1. 請先於「就諦學堂」FB(臉書)專頁按讚,
    2. 於本課程頁面按「參加」,
    3. 再填寫報名表單 https://reurl.cc/lV9OKE
    4. 匯款後請將轉帳收據拍照私訊「就諦學堂 fb
    即報名成功。

    費用:
    學費3950元,
    扣除老師鐘點費與場地費成本(第5位後)
    將統一用作李三財先生贈出公益用途。

    繳費方式:
    3950元學費,請匯至以下帳號:

    國泰世華銀行(013)館前分行
    戶名:就諦學堂有限公司
    帳號:001035011885

    有任何問題歡迎FB私訊 或FB留言詢問!!!
    (Line:0968222618
    ********************************************
    若有任何問題請盡量透過臉書發問,若有必要可於以下時間來電

    02-7725-0168 / 0968222618

    週一~週五 15:00-18:00
    週六日16:40-18:40

    地點:
    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50號21樓

    **************************************

    (備註:課程都是專業師資,小班制,品質相當穩定,並無提供試聽)。

    就諦學堂 簡介

    「台北市香港華僑陳就娣女士紀念中心」是來自香港的「台北維多莉亞韓語文教育中心」創辦人李三財先生為紀念母親而於2012年6月設立的公益團體。除了服務本地青年、僑生及新住民朋友,紀念中心也長期贊助各大學偏鄉服務社團及家扶中心等NGO的公益活動。爾後紀念中心開辦「就諦講堂」,提供免費、優質的演講活動,並在台灣及香港等八間學校設立清寒獎學金。

    「紀念中心」於2012年9月與「四方報」共同創辦「五語+N學堂」,開始提供全國民眾免費學習東南亞越南、泰國、印尼、菲律賓、柬埔寨、緬甸及馬來文等七國語言課程,以促進文化交流及族群的融合。「五語+N學堂」免費學習計畫經營一年後,初步取得推廣東南亞語言文化的成果,並於2013年的9月終止。10月陳就娣紀念中心搬遷至現址(北車)後改以免費贊助場地的方式提供新住民老師研習課程,讓部分尚未受到重視的語種得到持續開課的機會。

    2013年12月成立「就諦學堂」,除贊助場地外,也開展「捐發票或800元場地費學亞州語言課程」的公益活動,讓愛廣傳。

    2014年持續推動各語種的公益課程及演講。並引入台語讓更多的人受惠。並將上萬冊抬頭苦幹一書,贈予全台高中及大部份的大學分享經驗。

    2015年5月起,推出以2500元捐款予家扶或慈善團體免費學亞洲語言的公益計畫(已捐出40多萬予家扶等),加強東南亞各國語言文化課程的多元化及推廣之用。

    2016年1月起,學堂以社會企業的模式運作,學費2500元,扣除老師鐘點費與場地費成本(第八、九位學員後),統一由李三財先生捐予合作的慈善團體(家扶、公督盟、僑生與新住民活動、國家運動訓練中心、八所大學高中的清寒獎學金、偏鄉的書籍文具、弱勢族群的公益電影贊助、東南亞國家志工服務等)!爾後因考量許多課程因學習人數較少而無法開班,學堂調整為學費3500元,報名達三人就開班的模式,讓語言的學習與傳承得以延續,並開辦台語、上海話、寮國語、印地語等新語種課程。加強台灣和東南亞乃至全球的文化交流,促進社會和諧。

    2016年,就諦學堂與金甌女中合作,於全國高中職中首創「亞洲語文中心」,開辦「免費學東協十國語文課程公益計畫」,鼓勵大眾學習東協語文,上課學員已近1000人次;2017年,李三財執行長受邀擔任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東協經營管理研究中心執行長,透過長期深耕東南亞及南亞語言教育的就諦學堂,提供優秀的十國語言師資團隊,開辦「東協+印地十國語言課程」。

    2017年,學堂也推出酌收場地費的「東協講堂」及「環球講堂」,邀請東協及全球各國相關的專家學者,前來交流分享,拓展東協社會及全球文化的視野,免費的就諦公益講堂也即將邁入第100場!目前除了配合金甌女中、新店高中、民進黨民主學院、成功國小等各單位及企業,持續開辦東協課程外,仍努力開拓,出版前瞻東協系列書籍,開辦東協語文書店就諦書坊!並贊助推出東南亞風情畫全國繪畫比賽、印象東協徵文比賽!同時持續地執行我們的公益目標,推出「新住民免費學台語」、「東南亞留學生免費學中文」等公益課程。

    2018年,李三財執行長更赴柬埔寨金邊成立就諦學堂分校,開辦免費中文課程,協助當地居民翻轉生命!由於長期對公益的關注,去年3月29日獲得青年獎章;同年9月並在緬甸偏鄉成立就諦紀念圖書館,希望影響更多青少年,用知識改變命運。

    就諦學堂會持續秉持公益的理念及精神,帶領大家前瞻東協、展望全球之餘,期盼透過語文教育及文化的推廣,促進台灣社會與東協世界的連結,消弭種族隔閡!

    #Hindi
    #印度
    #印地語

  • 華僑高中學費 在 我在大陸的日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6-05 18:19:43
    有 178 人按讚


    親愛的大家晚安啊~今天我們講小孩入學!
    話說我這個沒對象沒孩子的人怎麽能講這個呢?我是沒有,但我有朋友啊!

    我身邊的人們的動向是這樣的~
    1.住在臺灣的臺灣朋友:好像在參加某種抽獎,緊張兮兮地希望能抽中公立幼稚園的入學名額
    2.住在大陸的臺灣朋友:小一點的先決定孩子在臺灣還大陸上學,大一點的思考回臺灣/國際學校/大陸名校國際部/台商學校
    3.住在大陸的大陸朋友:有戶口研究學校與學區房、沒戶口地決策一下孩子以後怎的上學之路怎麽走

    這個話題扯起來可以超級長,我就只說一點吧--「戶口與學區房」
    在大陸呢,你能念什麽學校是根據你的戶口來的;附圖是我早上在微信看到在傳的北京明星學校入學公告,給大家來點兒實感~

    大家都想讓孩子享受好的教育資源吧?下面來說說這件事。

    -----

    舉例來說,臺北市的家長都想把孩子送進民生小學、享受好的教育資源,北京的家長也是啊。
    但是一間學校的錄取名額就那麽多,是什麽決定錄取誰不錄取誰呢?是「派位順序」。

    舉例來說,北京一名校的派位優先順序是這樣:

    1.孩子和父母戶口在片內,住房也在片內;
    2.實際居住地在片內,但戶口沒在片內;
    3.孩子和父母戶口在片內,房產是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的;
    4.孩子和父母是集體戶口,屬於片內,實際居住地也在片內;
    5.按京籍對待的孩子,意即持有《臺胞子女就讀批准書》、《北京市工作居住證》、《華僑子女來京接受義務教育證明信》、《博士後研究人員子女介紹信》及其父(或母)的《進站函》、部隊師(旅)級政治部開具的隨軍家屬證明及現役軍人證件等證明的適齡兒童。
    6.孩子的戶口在片內,房產是軍產;
    7.孩子和父母的戶口在片內,房產屬於曾祖父母等。

    啪啪啪說了一些,你get到了重點嗎?--戶口、住房、身份證明文件。
    條件不足可以找補嗎?可以啊!看你的關係、錢、能量啦...這是一個競爭關係,北京龍爭虎鬥的,我很難想像要上一個明星小學純靠找補,那你的實力得硬到哪裡?要付出什麽代價?

    下面說一下大陸如何「安排自己孩子」。

    -----

    華人總是重視教育的,講究要「贏在起跑線」上。

    前天聚餐時也聽他們講了好久「養孩子」的事情,我總結一下大陸這邊的情況哈:
    •懷孕:研究營養、防輻射服、剖腹順產、坐月子,產假四個月有薪水

    •生出來:
    1.研究奶粉與各類用品,流行買「嬰兒游泳課」;
    2.普遍覺得孩子貴重,必須有人照顧接送--「社會跟以前不一樣,要是被拐走或著遭遇意外傷害就後悔終生,不能散養。」
    3.從而衍生出送老家給父母帶,找保母、甚至極端情況下女方辭職帶孩子的問題。

    •幼稚園:
    1.研究怎麽上幼稚園,一般公立都跟戶口掛勾,私立的學費昂貴還供不應求
    2.感覺家長與幼稚園老師存在一種懷疑又依賴的關係,也是滿微妙...

    •小學:
    1.由於上述的戶口與學區制度的關係,一般上小學就是一場戰爭!
    2.千方百計上了小學之後,除了小學課程還要上興趣班。
    3.興趣班主流有英語、奧數(數學)、芭蕾、鋼琴、邊程、機器人製作等選項,其中英數是硬通貨,其他一般根據性別跟孩子的興趣分。
    4.一年會安排一~兩次帶孩子出遠門或著出國渡假,遠門選項包含了「上海迪士尼」。

    •初中:
    1.一說小升初是看學區、二說是看「中考」成績,可能各地不同
    2.大陸人的選項:北京讀個好的公立學校/回老家讀好的初中/直接上國際學校以後出國留學
    3.臺灣人的選項:好的公立學校的國際部/直接上國際學校/台商學校/回臺灣上學由親戚照顧
    4.以上選項按優先順序高往低

    •高中:
    1.普遍認為高中是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孩子的未來有一半都看這個階段的結果
    2.高中上大學是經過考試的,叫做「高考」,這是一場極其重要的戰爭,非常可怕
    3.戶口在此有重大效用:一是孩子需要在戶口所在地參加高考、各地考題不同;二是北京戶口可以低一點兒的分數上北京學校。
    4.這裡主要分為三條路:
    A.能在北京參加高考,孩子的學校也不錯:拼命支持孩子衝高考,爭取考個名校
    B.不能在北京參加高考:沒條件會送孩子回戶口地學校適應考題,有條件讓孩子念國際學校之後出國留學再回來
    C.一開始就考慮國際線:孩子從小學就念國際學校,可能高中就送出國,以後也是走出國留學的路子。

    •大學/碩士:
    1.家長的責任到這邊差不多了,接下來就看孩子的了。
    2.其中少數中的少數,在孩子跨省或出國念大學的時候,會過去陪讀...你也不知道這是好是壞,反正是有這麽個事兒。

    ----

    總體來說感覺上學還是各顯神通的事情啦~寫完這些我都覺得當家長多不容易啊...
    我在大陸這八年,感覺到一股「為後代付出一切」的行動力!

    從出力安排孩子就業、出錢支持孩子買房、出力帶孫子,總之就是有一種「貢獻自我」的風氣。
    我覺得這是「傳統文化」加上「一胎化」、「時代發展的資產分配」的共同結果...嘛...我只能說是「歎為觀止」吧...都是一片拳拳愛子之心啊。

    其實這影響是很大的,因為中國大陸14億人口就擺在這裡,他們還會繼續生育。

    世界就這麽大,現在你要跟頂著這樣壓力的人競爭,未來你或著你的孩子要跟這樣培養出來的年輕人、孩子們在同一個舞臺上見面喔?

    嘛,又期待又害怕!
    期待什麽呢?期待合作與競爭出來的世界、還有新的世界的一切。
    害怕什麽呢?你猜。

    -------

    上面講的都是有孩子的話題,那麽沒孩子的呢?
    我身邊大致分兩種,一種是努力算日子看醫生盡可能想生一個,一種就是打定主意不生。

    至於我?我是要生的啊。
    因為「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反正我就是要生!
    不過我也不是阿米巴、並不能自我繁殖啊...所以得先找個對象啊...
    人工生育?那個太前衛了我還是別了吧...

    其實人對於未來的憧憬也是很簡單的,出生在一個有爸爸媽媽弟弟妹妹的家庭,雖然這樣那樣但總合一下還挺幸福的,自己也想實現一下那樣的未來,僅此而已。

    但想歸想做歸做,這種東西還是看命的~祝大家都如願以償!

  • 華僑高中學費 在 Melody時尚媽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06-13 00:15:01
    有 2,706 人按讚


    一定要跟你們分享,很值得看的故事~賴聲川賴導演形容他和丁乃竺丁姐的婚姻:

    「如果夫妻之間沒有更深的追尋,很容易散掉,很容易瓦解。如果彼此關係是建立在金錢或者簡單的吸引力上,那個東西很快、幾年內就可能散了。那個追尋,不叫做公司要上市或者什麼的,是短短的人生,你到底想要做什麼,以及生命到底是幹什麼的。有這樣更深的彼此的追尋,你才有真正的話題可聊。」

    《我們兩個加起來才是我們》

    在一起,追尋生命的真義(原標題)
    口述|賴聲川
    整理|《中國新聞週刊》記者 丁塵馨

    我和乃竺是非常幸福融洽在一起相處幾十年。而且我們的關係不斷在更新,越來越好。這不是一般人都能得到的。所以我們非常珍惜。

    活到60多歲了,我們見到那麼多伴侶:有的人開始時那麼美好,後來派私人偵探的;也有事業好愛情就好,事業不好了愛情就沒了的;更多是看到不成熟心靈的兩個人在一起,暫時時很開心,可後來碰到很多問題。

    我們覺得幸福、也非常幸運,但我們不是像英文所說,「take it for granted」,這是理所應當的一件事情。這非常難得的,所以我們要珍惜要保護這個關係。

    相識

    我和乃竺相遇是在1974年的某一天。那時我上大二,我大學時代的主要記憶就是在民歌餐廳唱歌和玩音樂,在艾迪亞西餐廳玩音樂,跟一群高中時的同學住在一起,我們在不同的大學,生活得像一個烏托邦。

    當時台大一個朋友一直跟我提起,台大哲學系有一個女生叫丁乃竺,就像當年輔大有個胡茵夢,她已經是傳說在外的人物。我一進輔大就聽說胡茵夢了,那時候她叫胡因子。我們那個時代很多這樣的奇人。

    有一天晚上在艾迪亞,餐廳有一個閣樓,他們跟我說,「走,到樓上去認識一個朋友」,那個人就是丁乃竺。

    艾迪亞很小,我走上樓,那時候就覺得,我見過她!而且我們認識很久了。然後我就覺得,她就是我的老婆。

    但那時候我有女朋友她有男朋友,我們雖然互相有好感,並沒有做任何勉強的事情。那時的想法是很單純的,雖然覺得就是她了,但自己也有女朋友,所以不可能衝動地就趕緊去追求她。就覺得像見到了一個老朋友般的感覺。可事實上,我們之前從沒有見過。

    後來我們就成了朋友,我們很能聊天,聊很長時間。但不是男女朋友。

    兩年以後,我大四那年,我們自然地結束了各自的感情,就在一起了。

    1976-1978年,她畢業後在她叔叔的律師樓幫忙。那時候的她非常風光,俗世眼光的那種風光。台大畢業的一個女生,因為自己喜歡,穿著旗袍去辦事情;她又特別單純,風靡了各個單位。我當了2年義務兵,但很輕鬆,開始做樂隊,後來又被調去做英文播音員,所以我可以繼續玩音樂,同時計劃結婚和留學。

    我覺得我們結婚也是自自然然會發生的事情。我沒有特別地求婚,就彼此一直有個默契,我們要在一起。當然在一個點我跟她提起,但不是跪下來求婚那種,我就問她那我們在一起吧,她說好。

    那時有一個插曲,因為她比我大一歲,她爸爸還蠻傳統的,尤其在那個年代,我不知道怎麼過她爸爸這一關。結果天助我也,剛好有一篇文章出現在報紙上,說的是,如果太太比先生年紀大的,離婚率比較低。

    我就剪下來給我未來的岳父看。丁姐(丁乃竺)的爸爸那時在台灣是一個著名的政論家,也寫了很多書,比如《北洋軍閥史》等等,他看了沒說話。就表示這事OK了。

    我後來跟他關係很好。我們家沒有婆媳的問題,我和她的父母也很好。

    承担

    我想到兩件事。

    一件事是發生在結婚前。一天她在我家玩,那是在台北雙城街一個老的日本房子,我12歲到台北後就是在那長大的。當時家裡有一個傭人,我媽媽當她是家人,後來她不給我們做傭人了,但還是住在我們家,還在那結婚生子。有一天,就我和乃竺還有傭人的兒子三人在家,那時他才三四歲,他玩著玩著突然把頭撞到柱子上,血流如注,我都快嚇死了。我沒有辦法想象乃竺當時之鎮定。她馬上問我,你們家的藥在哪,有沒有雲南白藥?我拿給她。我就看著她抱著那個孩子,很從容地處理傷口,她把那個傷口用手掰開,把藥塞進去,很快,就止血了。

    我心想,「哇!我要娶的老婆是這樣一個女人!」

    這是第一次我有機會看到她的冷靜加上一種英雄氣概。

    1978年,我們結婚了,過了一個多月就到了美國,在伯克萊,我學戲劇(博士),她學教育行政(碩士)。那時有幾個學校可選,而伯克萊沒有獎學金,一年的學費就要幾千美金,但我們還是選了伯克萊。很多人誤以為我們是有錢人家,我們真的不是。我14歲時父親(曾為駐美外交官)過世,政府每年給我母親幾千台幣的補助。我不敢說生活過得很艱苦,但母親是很辛苦地把我們帶大的。

    丁姐家也是,名氣在外但並沒有很多錢。

    她做了兩年事存了一筆錢,我也存了一些,我媽媽給了我幾千美金。我們把這些錢放在一個很好的朋友那,這個朋友告訴我們,保證每個月可以給我們多少的利息。可不到兩個月,他倒了,我們再也沒見到這個朋友。我們的錢也沒有了。

    我們跟學校講了這個情況,學校說可以下學期申請學費減免。可是生活怎麼辦?我們要面對的是,是不是要捲鋪蓋回家,因為真的沒有錢了。

    這種情況下,人的個性就顯露出來了。

    她鎮定到一種程度,讓我真的覺得,我的人生有她在就是「幸福」兩個字。她就能一個人承擔。

    她只對我說,「現在我們要想辦法自己賺錢了。」這種時候,她顯得冷靜和鎮定,一點恐懼都沒有。我想到我父親的一個同學,我們叫他錢叔叔,在舊金山開餐廳。電話還是乃竺打給他的,錢叔叔說,你們週五就可以過來工作。我們開了個破車過去,開始了我們的打工生涯。

    那是個很豪華的餐廳。一到那就發給我們制服,我是服務員,管收盤子,分我的是一個土黃色的制服;她在前台做領位員,還能漂漂亮亮的。第一天我很狼狽,餐廳生意非常好,從下午5點半忙到11點沒有停,每一桌至少三輪翻台,我的壓力非常大,因為我什麼都不會,一整天被罵到臭頭,「12號,收!」「25號,收!」「快擺台!」真是感覺被丟到了火海裡了。

    那天回到家,我印象很深,我們一句話都講不出來,累死了。夜裡12點多,我們就坐在床上,看著彼此。

    但沒有抱怨。

    那天我們累得跟狗一樣,躺下就睡了。

    本來我順順利利地讀了博士,沒想到命運給我這麼一個變故。可第二天繼續時,人很容易就接受了這個命運。

    我記得那天我賺了20多美金小費,高興得不得了。後來我慢慢成了跑堂的,越來越得心應手,一晚上可以賺到100多美金的小費,我們也有獎學金了,情況慢慢好起來。

    故事再往下講,你就會知道,這個家庭她是最重要的,是把這個家撐起來的那個。

    乃竺有一張拿到碩士文憑時拍的照片,那時她懷著耘耘(大女兒),學校希望她繼續讀博士,但她為了帶孩子,也為了支持我,就放棄了。她開始找工作。我要念5年書,後面3年她就是一邊帶孩子和一邊打工。

    在美國不像在中國,生了孩子有人幫你照顧。孩子叫了就得半夜起來餵奶,大點上幼兒園也是自己接送,感冒了還得提前接回家……那時候我還在上學,她開始打工,在各種餐廳打工。最高峰的時候,在4個餐廳打工。就在去年11月,我在舊金山灣區的時候,還開著車去我們以前住的地方轉了轉。

    那時我突然想起她曾經打過工的一個餐廳,那是開給學生的快餐店,一塊多美金一份,小費只有2毛錢。那個地方離伯克萊很近,在一個商區里,是一對韓國華僑,父子在那做簡餐,她在那做一切——上菜洗碗,一小時只有4塊錢。我問,你為什麼要做這個?她說覺得他們做得很辛苦,也很佩服他們。

    她的人生裡面,總是這樣,看到別人苦,就想去幫他們。

    這對父子,脾氣又大又不會做,但只要乃竺在,就能幫他們弄得很好。

    打4家工的時間大概持續了1年,她後來找到一個正式的工作,但距離家很遠,在舊金山的另一邊。也是她一去公司就旺起來了。她就是像陽光一樣,到哪裡就點亮哪個地方。

    她教我忍辱

    當時我們的生活忙碌到什麼程度,你可能沒辦法想象。導戲就已經要瘋掉了,在台灣很長時間我還教書,教書的量是一般教授的兩到三倍,因為缺人,沒有人教這些課。我當年是副教授,一周教8小時就夠了,可我一般都教二十多個小時。她開始時在電腦公司上班,還要搞劇團,可是我發現,不斷有新的人有新的要求找她,她就會去繼續做。

    太多人碰到事情就找她,她就是萬靈丹,傳說中的如意寶。誰有任何問題找她,她一定放下一切細心又耐心地解決你的問題。

    我們的生活,很多人不能理解。因為我們不應酬。到了一個年齡,我們都不大出門,除了工作就是在家裡。

    乃竺到底在做什麼?我可以稍微透露一點。有時候我回到家,看到又有人在客廳,他們很小聲地和乃竺在談話——又有一個朋友因人生中碰到問題,找乃竺談話。

    她不只是為我做事情, 她為太多人做事情。對一無所有的人、大財團的人,她都沒有分別心,不論他是什麼人。

    但她不願意出現在台前。她沒有很想演戲,我和金士傑都覺得她是《暗戀桃花源》雲之凡的理想人選,但她就是不愛。如果她個性有稍稍不同,她可能是一個大明星。她有那個魅力,她在表演上有那個能力。

    但她都退在後面幫助別人。

    當然從中得利最多的是我。

    2008、2009年,我們有個很大的改變。我們第一次和大陸合作創作新的作品《一起看電視》。這個過程,乃竺在推動很多事情。

    2008年底,我做了《寶島一村》。2009年女兒結婚,我做了聽障奧運會。將近兩年時間,她作為總監制,擔任所有的繁瑣的工作。

    那之後我們開始做大型活動。

    後來就碰到「百年慶典」。當時的副總統蕭萬長親自找我,我不想做,躲起來,讓乃竺對付。最後剩不到一年了,他們又找到我,說真的沒人做。乃竺想到她爺爺的同盟會淵源,說那就做吧。

    想不到那是這麼大一個反彈。(注:台灣「百年慶典」,正逢選舉期間,賴聲川總策劃、導演的慶典活動被綠營進行大肆抨擊,他因此陷入「弊案」風波,和「攀附權貴」指責。)

    事後回想起來,她也很懊悔。她有自責。我不斷地安慰她,我跟她說,一點問題都沒有。我說,我們的人生裡面不管順的還是逆的,我們能接受的話,最後的結果都是好的。說實話,比如我能夠體會勞工階級、廣大群眾在想什麼,也就靠的那5年的打工生涯。我為什麼更瞭解人性,就因為有那5年。好像老天爺安排好似的。那5年真的很苦,苦過來就得到太多東西。

    像這次,「百年」的事給我們那麼大的打擊。我還是那句話,如果你做錯事被人罵,你要檢討;如果沒做錯事被人罵,那叫修行。

    要學會忍辱。去學習任別人胡說,不還口。這些是乃竺教我的。以前我的個性不是這樣,你誤會我污蔑我,我沒做錯事,我絕對要反抗,不能接受。

    她真的不斷地在教我,「不行,你就要接受。」 「你要看清楚,你還手,一點用都沒有。」「瞭解你的人就相信,不瞭解你的永遠覺得就這麼樣的。」這次是我很重要的一課。

    而她那時候受的打擊就因為我,她不忍心看到別人這樣對我,所以會自責。反過來我也一直安慰她,「我一點問題都沒有,這是我的人生做的決定,這個決定我做了,我不會怪任何人。」我一秒鐘都沒有怪過她。

    她自己覺得怎麼誤判了那件事。但和那次我們錢被騙光了一樣,對我們是一個轉折。而且時間會改變很多。現在,這事情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了,而我們還是一樣非常幸福。

    它也讓我在人生更往前走。

    慢慢地我們的重心就轉移了,轉到大陸,轉到美國。回頭去看台灣,舞台已不在那了,雖然那裡曾經是。

    彷彿不斷有強烈的暗示,讓我們不斷地改變。

    這之後,我們和央華合作在大陸演出,做烏鎮戲劇節,《如夢之夢》能重做,又有了上劇場,我們還是那麼幸福,還有了兩個小孫子。

    我們在一起幾十年,不但生活在一起,還工作在一起。

    太多人不理解,我們可以在一起共事。我們分工明確,我管創意、她管製作。當然有交集,但我們就討論。我們之間的溝通一直非常好,我們一直很在意彼此間的溝通,一天沒講過話,就不舒服。講的話都是所有事摻和在一起的,工作的、家庭的、佛法的都摻在一起了。這感覺很微妙。

    我們以前住在陽明山的時候,車庫就是我們的辦公室,我穿過廚房就去上班了。耘耘在家總是看到,演員不按門鈴就進家了,或者穿著僧袍的人在家走來走去。上世紀80年代,家裡最高峰時每天晚上有一兩百人,他們來聽佛法,一待就是兩個月。

    我和乃竺是各自進行修行的,隨時有體會都會彼此說。她不會有問題,一定是我有問題問她。我還沒碰過我有問題她解答不上來的。我一直鼓勵她開一些課,她堅持不肯。

    她很少有過度的情緒,一直很平和。

    我們做《在那遙遠的星球,一粒沙》的時候,和張小燕(台灣著名綜藝主持人)合作,慢慢地,她對乃竺也有些瞭解,後來在節目里她公開說,「丁乃竺啊,如果這時候房子燒起來了,她也會說,‘嗯,也不錯。燒完還可以重蓋’。」

    「百年」的事情,我們最難的時候,她也沒有太大的情緒,她就是每天看網上的狀況是什麼,我們還能做什麼。

    她睡眠非常好,我睡眠不好,半夜如果她發現我睡不著在那翻,她就會幫我按摩,一直到我睡著為止。幾十年來都是這樣。

    但她不會讓別人感覺到「我在奉獻」。你真要瞭解一個人,要從這些細微的地方看。

    她太多東西跟我不一樣,比如我會累積東西,她會丟掉;她要減少,我要增加。我們出去旅行,她沒有任何意見,全部我主導。她可能覺得我比較亂,但就說一兩句,沒別的了。在這些細節上,我們彼此從來不會抱怨。

    我現在看她,中國人講的那句話再貼切沒有,就是「另一半」。這是很深刻的感覺。「另一半」的意思是,我們單獨是不成立的,我們是一體的。就好像我們兩個加起來才是一個我們。

    我們不能奢望可以更好,所以也更珍惜。我們也不炫耀。我也不認為夫妻就是該這樣,世界上的愛情和情感維繫都很艱難,像我們這樣融洽的不是太正常——我願意這樣說。所以我們特別珍惜。

    所以,如果夫妻之間沒有更深的追尋,很容易散掉,很容易瓦解。如果彼此關係是建立在金錢或者簡單的吸引力上,那個東西很快、幾年內就可能散了。那個追尋,不叫做公司要上市或者什麼的,是短短的人生,你到底想要做什麼,以及生命到底是幹什麼的。有這樣更深的彼此的追尋,你才有真正的話題可聊。

    如果你的話題總是,「表坊今天怎麼樣,賣了幾張票」,兩三年就疲了;或者「你愛不愛我,我愛不愛你」,一年就疲了。要真正的長久不是這些。

    我們到今天已經結婚38年了。必定有更深的東西,要不然兩個人早就不說話了。

    這些年,我們兩個都會找時間去旅行,好比去年,我們到美國俄勒岡導戲,我就特意早去一周,去一些我們喜歡的地方,就兩個人,安安靜靜地待著。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