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菜餚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菜餚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菜餚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菜餚意思產品中有34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意大利衣食住行- KK Life in Ital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意大利廚房10大常用香草🍀 10 erbe aromatiche 意文 ~ 英文 ~ 中文翻譯 意大利廚房很少採用現成加工的醬料,傳統是用很多新鮮香草及乾的香料配合不同食物,令味道大大提升。很多意大利人家中的花園內或陽台上,在合適天氣時,種滿了不同種類常用的香草,隨手可得,新鮮味美,大大增加...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家庭必備食材刀工刀法全圖解」介紹 訪問作者:高世達 內容簡介: 廚師、主婦烹飪前一定要會的美味加分祕訣 五大篇章×40種居家常見食材×50種必學刀工刀法×超過500張步驟圖, 一圖一鏡,step by step,一本學會大廚不說的料理祕密 切菜刀法會影響料理風味嗎? 不要...

菜餚意思 在 咖啡因的地圖 Elsa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5:09:18

根據米其林三星餐廳的定義,「 餐點卓越,為了它來場旅行也心甘情願」,這趟我們開了5個多小時的路程翻山越嶺最大的重點就為了一家餐廳,滿心期待主廚楊柏偉的料理,Sinasera 24已經是我們的米其林三星了,因為一家餐廳認識台灣的一個地方- #長濱鄉 ,位於台東最北處在過去就是花蓮了,一個面向 #太平洋...

菜餚意思 在 Social More HK|行銷 x 設計教學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1:17:12

【用心設計的用戶體驗|UMAMI LAND|帶你了解日本飲食文化🇯🇵 】 UMAMI LAND 🌟umamiland.withgoogle.com/cn🌟 名稱中的Umami是日文"うま味", 是鮮味的意思。網站除了可愛的畫風,整個的用戶體驗也經過精心設計~在這裡可以跟著飯團君了解日文不同的飲...

菜餚意思 在 MACAUEAT | 澳門美食媒體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7 18:28:44

#印度園林 #IndianGardenMacau 談到印式菜餚,似乎只有咖哩和naan是大家心目中的傳統印度菜,但其實不然。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宗教信仰及氣候環境等因素,形成了花樣繁多、香味獨特、手法多樣的印度菜餚。在澳門, 想要嘗試一下印度餐,這間由印度廚師主理的印度園林,必定是不二之選。 ...

  • 菜餚意思 在 意大利衣食住行- KK Life in Ita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13:56:56
    有 510 人按讚

    🇮🇹意大利廚房10大常用香草🍀
    10 erbe aromatiche
    意文 ~ 英文 ~ 中文翻譯

    意大利廚房很少採用現成加工的醬料,傳統是用很多新鮮香草及乾的香料配合不同食物,令味道大大提升。很多意大利人家中的花園內或陽台上,在合適天氣時,種滿了不同種類常用的香草,隨手可得,新鮮味美,大大增加了煮食樂趣。使用香草烹調,甚至可以避免使用過量的鹽,更加有益健康。現在待我分享最常用的十大香草及其一般的用法。

    1. Basilico - Basil - 羅勒

    在地中海美食中,羅勒應該是最受喜愛的香草,是夏季無可爭議的主角。 南意更加廣泛使用,亦有另一的品種葉是皺皺的,在拿坡里廣泛使用,香氣更濃。羅勒跟番茄是絕配,簡單的番茄意粉,最後加點羅勒,香味四溢。最出名當然不得不提Insalata Caprese,三種主要材料:羅勒、番茄加水牛奶mozzarella 芝士,簡單美味。Pizza Margarita 亦不可少缺少羅勒。另外Liguria 大區Genova市 的Pesto sauce (青醬)羅勒又是主要食材,羅勒基本上適用於所有夏季蔬菜的調味:茄子,辣椒、茴香、薯仔、麵包及小食。還可以跟肉類一起,例如拿坡里傳統菜式Pizzaiolo 。
    大家亦可以把羅勒切碎放湯,加入雜菜、意粉及米飯沙津等。建議若沒有鋒利的刀及不懂正確切法,可以用手撕碎羅勒,避免葉邊氧化變黑。乾的羅勒香味比新鮮遜色得多,香氣大減。
    意大利用甜羅勒跟台灣的九層㙮及泰國的金不煥是同一科,但味道品種不一樣。

    2. Prezzemolo - Flat leaf Parsley - 番茜(平葉巴西里、歐芹或洋香菜)

    番茜可能是意大利廚房用途最廣泛的芳香草,意大利人有句說話:「你真的是Prezzemolo 」
    意思是指你「無處不在」。
    煮食用的是平葉番茜,皺葉通常作裝飾用途。
    番茜是南部傳統海鮮的常用香草,絕對不會用羅勒,有名的拿坡里蜆肉意粉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另外番茜可用於蔬菜,菌類、雞蛋,魚,肉等。 它也適用於調味豆類,尤其是鷹嘴豆(chickpea) 可配大蒜或蒜頭。
    它也適用於不同的蔬菜和塊莖,包括:椰菜花,翠肉瓜、薯仔、燈籠椒、茄子意粉及米飯沙律。平日在家,很喜歡用番茜及蒜起鑊煎扒,然後加點鹽及黑椒調味,簡單又美味。

    3. Origano - Oregano - 俄勒岡

    俄勒岡是我其中一個至愛香草,有強烈獨特的香味,與番茄醬非常相配,但請小心控制分量,不宜過量,否則帶有苦澀味。亦可用於意大利麵食、Pizza Marinara 、Bruschetta (烤麵包)沙津、魚和肉中,例如,拿坡里傳統牛肉菜式pizzaiolo ,食材便是番茄醬、俄勒岡、蒜及羅勒。
    俄勒岡亦適用於的其他蔬菜,如捲心菜、椰菜花、辣椒、茄子、四季豆及其他豆類菜式。

    4. Timo - Thyme - 百里香

    百里香可用於沙律與湯,還有漢堡、蔬菜肉丸、煎蛋餅、魚類或肉類菜餚。與豆類亦是完美配對,而且有助消化,對於蔬菜而言,它可以用於南瓜、薯仔、紅蘿蔔,番茄、洋蔥,茄子,辣椒和蘑菇。 它也適用於調味新鮮水果沙律。百里香有很多不同品種,我夏天愛用檸檸百里香做沙律,胃口大開。

    5. Maggiorana - Marjoram- 墨角蘭或 馬鬱草

    墨角蘭適合於魚或肉的菜餚,還有豆類,pizza toppings或味道濃郁的食物,如蘑菇,堅果和奶酪。
    它可以代替俄勒岡來烹調食物,新鮮的墨角蘭,非常適合翠肉瓜及青豆,乾的墨角蘭,可以配西蘭花、椰菜花及捲心菜等。 其他蔬菜如鮮蘆筍、雅枝竹、薯仔和辣椒等。

    6. Rosmarino - Rosemary - 迷迭香

    迷迭香與薯仔是完美搭配,尤其是焗薯仔配羊肉,香氣撲鼻,味道一流。這香草亦非常適合南瓜天鵝絨湯和用時令蔬菜製成的湯。
    就豆類而言,迷迭香與鷹嘴豆一起特別好吃,大家不妨試試。
    亦可配番茄醬、蘑菇、椰菜花、烤肉和白肉。大家亦可以用迷迭香自製香草牛油及香油。

    7. Menta - Mint - 薄荷

    薄荷的獨特新鮮香氣,是夏天不可缺少的煮食材料,包括在鹹味、甜美的食譜及飲料中。薄荷的種類在一般花圃有三四個不同品種。
    就蔬菜而言,薄荷適合甜食:紅蘿蔔、南瓜和薯仔,但它也可以添加到美味的沙律中,如生菜,火箭菜、番茄,羅勒和翠肉瓜,非常適合豆類沙律,只用特級初榨橄欖油,檸檬汁和一些薄荷葉調味。
    它也非常適合於水果菜式,例如在士多啤梨及雜果沙律,加一些薄荷葉,香氣清新。薄荷和朱古力也是經典組合,可以嘗試薄荷味的熱朱古力,亦可以在朱古力雪糕上加數片薄荷葉增加香氣及作裝飾用途。

    8. Salvia - Sage - 鼠尾草

    鼠尾草跟迷迭香一樣,適合做自製香草牛油及香油,兩種香草亦可以拼合一起使用。鼠尾草可以配pasta 、Gnocchi(是一種意大利傳統食物。通常由馬鈴薯,太白粉及麵粉製成,有時加入麵包糠,製成指頭大小顆粒狀)意式Ravioli 雲吞及Tortelli 饀料等,又可以單獨用於調味烤肉,白肉,奶酪和魚。就蔬菜而言,鼠尾草可與菠菜,茄子,青豆和南瓜,與鼠尾草配合得很好的豆類是青豆。在水果中,特別適合檸檬和蘋果。把鼠尾草切碎,加入檸檸皮屑、特級橄欖油、巴馬臣芝士碎來撈意粉,簡單美味。

    9. Alloro - bay leaf - 月桂葉

    月桂葉與豆類(鷹嘴豆,扁豆,大豆等)配合得很好,這不僅有助於增加香氣,更有助於消化,避免食用後可能出現腹脹。蔬菜方面,跟洋蔥、紅蘿蔔、南瓜、薯仔、西芹配合得很好,亦可以與薑黃或咖哩等香料混合使用。煮意式雜菜湯時,亦可以加一兩片。由於月桂是常綠植物,在很多意大利人家中花園都可以找到。


    10. Erba cipollina - chive - 細香蔥

    細香蔥,跟大蒜和洋蔥同科,但味道更加細膩,與大蒜一起烹調攪拌至糊狀的湯,軟綿綿的口感,香滑美味。它也適用於沙律、薯仔、新鮮奶酪、雞蛋或其他主菜。如煙三文魚意粉,最後可撒上細香蔥段,增加香氣及色彩。
    至於蔬菜,特別推薦的組合是茄子。 一般來說,細香蔥跟所有洋蔥的菜餚都能很好地結合,亦可以代替洋蔥作為一種更易消化的代替品。跟豆類,三文魚、金槍魚,白肉、調味牛油,乳酪、蛋黃醬也非常配合。

    KK香港網店

    https://bit.ly/30GDTVz
    目前接受Mastercard,
    Visa及Alipay付款

    #kklifeinitaly

  • 菜餚意思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9 17:10:30
    有 33 人按讚

    翻譯能夠為不同文化與語言帶來溝通與相互理解的可能性,不過隨著全球化在資訊流通的速度加快,有許多本來比較不容易在其他文化中看到的異文化飲食也逐漸變得常見。因此,有些菜餚的命名是帶有原生文化以及語言脈絡的邏輯,就會對翻譯成其他語言形成挑戰。一般來說,翻譯可以用白話的方式去描述這道菜餚的內容來協助消費者理解,不過,單獨描述食材或大概的處理方式,有時候沒有辦法表達出這道菜餚的精神或特殊脈絡。若是直接以這道菜餚的特色來進行翻譯,也有可能反而讓消費者摸不著頭緒。除此之外,對於自己文化中菜餚在其他文化的翻譯名稱,除了能夠標準化自身文化透過飲食的文化交流之外,或許也會涉及文化背後的國際政治角力?

    ——————————————
    今年7月底,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宣布將Kimchi(舊譯韓國泡菜)的正式華文譯名訂為「辛奇」,雖然表面看來是終結了從去年11月起,因中國四川泡菜獲得國際標準化組職(ISO)認證,並聲稱韓國「泡菜宗主國」地位名存實亡而開始的「泡菜宗主國」之爭,但新聞一出,卻引發了另一波議論。

    不只中國網友批評「管太多」,同樣使用華文的台灣,也出現不少表示不以為然的評論,就連韓國本土都出現反對聲浪,甚至在青瓦台公佈欄上發起請願,要求撤回這項措施。然而,隨著韓劇、防彈少年團(BTS)等韓流持續席捲全球,「Made in Korea」也逐漸成為一個品牌,比起單純的民族主義,這次的「辛奇」正名除了維護文化自主性,或許也將再次為全球化下的文化推廣,提供新的參考案例。

    愚蠢的亡國政策」?韓食正名早有先例

    「『김치』(Kimchi)是使用了上百年,讓我們引以為傲的固有名詞」、「中國人要怎麼翻譯我們的固有語是他們的問題!」

    包含擔心Kimchi的韓文字「김치」就此消失、批評政府不應干涉他國翻譯、擔憂宣傳效果下降,以及造成其他外國人混亂等,請願文中洋洋灑灑列出六大項反對「辛奇」的理由,不只稱政府這樣的做法,是拋棄韓國人的自尊心,甚至還痛批這是「愚蠢的亡國政策」。直到9月1日請願結束,也累積獲得1萬2千多人響應。

    追溯Kimchi被稱為「韓國泡菜」的起源,是因為華文中並沒有相應的名詞,因此借用概念類似的泡菜代稱,並加上「韓國/韓式」加以區別。

    但姑且先不論「辛奇」的出現是否會反而導致「김치」的韓文用法消失,雖然在面對未知事物時,習慣上確實會先以當地有的名詞稱呼,不過事實上早在2014年,韓國就已經有為食物「正名」的先例。

    「想要提升『韓式料理』的品牌價值?就必須統一名稱標示方法!」2011年正當韓流開始席捲東南亞,韓國文化廣播公司(MBC)就曾遠赴泰國曼谷採訪,點出當地韓式料理店翻譯不一的問題。以最基本的飯(밥)為例,有的店家是直接使用韓文發音寫成「Bab」,有的則會取意思寫成「Rice」。同時報導中也以當地日本餐廳作為對比,明明數量就是韓式餐廳的好幾倍,料理的翻譯名稱卻能夠完美地一致。兩年後,就在首爾外國觀光客人數超越巴黎,即將突破每年千萬人次之際,同樣的問題也再度被提出,只是主角換成了韓國國內的韓式料理店。

    石鍋定食(돌솥 정식)被翻譯成「hot stone pot full」(很熱的石頭裝滿鍋子)、牛頭骨湯(곰탕)則變成「bear thong」(熊湯),看似在開玩笑的字詞,卻是當時外國觀光客在餐桌上最大的噩夢。

    不只英文翻譯出包,日文翻譯也好不到哪去,除了醬油蟹變成「蟹の醤油ピックル」(螃蟹的醬油酸黃瓜),各種翻譯錯置的情況也屢屢出現,讓點餐彷彿成為一場「大冒險」。當記者詢問店家,卻發現對方只是直接委託招牌業者製作,10多年來都不知道上面的翻譯是錯的,而進一步追問招牌業者使用的翻譯方式,竟然是依賴最陽春的網路翻譯。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促成韓國國語院與文化體育觀光部,及農林畜產食品部(簡稱農食品部)合作,並在2014年發布了《主要韓食名稱羅馬字標記與翻譯標準事案》,針對200種著名的韓式料理,規定了標準的日文、華文與英文名稱。在這波名單中,被「正名」的不只有如今台灣人常見的拌飯(英文翻譯由Bibimbab、mixrice等統一為 Bibimbab)、冷麵、烤五花肉(過去也有人稱三枚肉)等,「紫菜飯卷」更是在此時與日本的「壽司」分道揚鑣。

    有趣的是,這次引發議論的「辛奇」,因為製作過程與原本的翻譯「泡菜」不同,也曾經出現在2014年的正名名單中,但農食品部最後還是因為「無法在中國內產生影響力」而作罷。連帶的,像是「김치 볶음밥」、「김치전」等料理的華文翻譯,也定調為泡菜炒飯與泡菜煎餅。

    然而,比起維護文化自主性,這次的「正名」實際上更接近於促進資訊流通的「書同文」政策,不只牽涉的語言較廣,對象也主要是韓國自家人。相較之下,2005年韓國首都由「漢城」正名為「首爾」,不論在對象或意義上都更接近這次的辛奇正名。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5714937

  • 菜餚意思 在 黃婉玲的烹飪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9:17:45
    有 843 人按讚

    上篇文章跟大家分享了老台菜的甜、酸、辣,今天來跟大家談談台菜的「醬味」。台菜相較於其他省份的菜系,醬油的使用可說是少很多,很少有菜色大量使用醬油,因為過去的醬油屬於昂貴的調味料,若是菜色運用的醬油越多,這道菜肯定價格越高。

    早年台灣的醬油口味繽紛,用菌種釀出的滋味都不會很鹹,然而釀一缸醬油通常得花上數年時間,因此價格高昂,可不是人人都買得起,所以過去能吃到一碗用豬油與醬油做成的拌飯,已屬犒賞五臟廟的奢侈品。進入日據時代後,開始有許多小店釀起醬油販售,廣泛程度勝過以往,每家釀出的滋味都不相同,因此當年的醬油選擇性很高,但當時的經濟普遍不富裕,醬油依然不是人人都買得起的調味料。

    要判斷一家店是否為典型的台菜餐廳,由兩道菜就可見端倪,分別是香腸與滷大腸(頭)。老台菜餐廳肯定會有自製的香腸,因為從香腸的滋味就能向客人宣示主廚的口味取向,是擅長使用香料抑或口味以甘甜為主,在這道菜裡表現得一清二楚。另一道重要菜色就是滷大腸(頭),一頭豬能取出的大腸量不多,加上滷製過程會縮水,所以成品更是可貴,加上用大量醬油滷製的成本高昂,是一道老顧客專屬的菜餚,新客人想點來一嚐口味可難得很。

    台菜的滷味在過去的時代中,是富裕人家的專利品,要做一鍋台式滷味,只有富裕人家或大餐廳才有辦法,但不同配方的滷包配上不同滋味的醬油,會產生各種相異的滋味,所以兩者的組合很有趣,滷包有數不盡的配方、醬油也有數不盡的口味,所以店家都各憑本事,選對醬油與滷包的組合,才能成功獲得市場,成功的店家可不會告訴人自己選用的組合。

    台式滷味吃的時候不沾任何調味料,而且是吃涼的,而不是吃熱的,不像現在吃之前還要燙過,滷過的食材都會花上時間靜置,使其自然降溫,因為經過風扇或扇子搧過,香味就會四散,在降溫的過程中,因為時間與溫度緩慢的沈澱,肉質的滋味更為醇厚。

    現代人不一定能接受滷味吃之前不再回鍋燙過,所以前幾天我在教室的滷味課程中做了個實驗,滷了菊花肉,剛起鍋就切片給學員吃,等肉涼了以後,又讓大家試吃一次,另外再放涼的菊花肉回鍋燙過,再讓學員試吃。這一比較之下,學員們感到震撼,剛起鍋的熱菊花肉還有點香氣,自然放涼的肉反而香氣十足、濃郁,然而回鍋燙過的肉竟然香味盡失,必須沾點醬油才能提味,

    台菜對醬油的使用比較婉約、不直接,應該可以說比較像是省著使用,經濟程度的差距會影響使用的多寡。比較節省的用法是將醬油加水煮,這樣的方式叫做「糟」,這可不是紅糟的意思,而是讓醬油的鹹香滋味慢慢滲入食材中;而前陣子介紹給大家的「紅燒豬腳」則是大量使用醬油,以炒的方式使其完全入味,是口味最重的一道菜,但這樣相比之下,老台菜的醬味與其他菜系相比,可說是較為多變優雅,裝扮也較不厚重。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