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7📰
擲出下一個80年 台灣飛盤的現狀與展望
振臂一揮,輕巧的圓盤劃過天際,飛盤運動自40年代從美國引入台灣後,已走過近八十個年頭,除了成為民眾的日常休閒外也發展出許多專業競技,而中華飛盤代表隊也將於今年7月赴荷蘭代表台灣參加2020年世界飛盤爭奪暨勇氣錦標賽。即使已達世界級水準,這...
#20200417📰
擲出下一個80年 台灣飛盤的現狀與展望
振臂一揮,輕巧的圓盤劃過天際,飛盤運動自40年代從美國引入台灣後,已走過近八十個年頭,除了成為民眾的日常休閒外也發展出許多專業競技,而中華飛盤代表隊也將於今年7月赴荷蘭代表台灣參加2020年世界飛盤爭奪暨勇氣錦標賽。即使已達世界級水準,這些選手們卻必須自費參賽,凸顯台灣相關資源的不足,這也是選手們和中華飛盤協會嘗試突破的障礙。
飛盤玩法多樣 休閒競技兩相宜
飛盤因為其輕巧、簡便的特性成為常見的休閒運動,在專業競技上也有多變的玩法。飛盤競技在國際比賽中分為個人賽和團體賽,個人賽包含了擲準、擲遠及飛盤高爾夫等,團體賽則有爭奪賽與勇氣賽兩項,其中又以飛盤爭奪賽最熱門。
飛盤爭奪賽又稱為終極飛盤,規則類似美式足球,選手們在場中四處跑動、彼此傳接飛盤,目標是將飛盤送入達陣區,是個非常重視團隊合作及策略的項目。前師範大學飛盤隊隊員邵暐婷表示,在錦標賽中,只有一個人強是沒有意義的,一定要整個團隊都強才有用。
而勇氣賽有著和爭奪賽完全不同的氣質,顧名思義,勇氣賽十分重視勇氣。守方會以五人為一排形成一道人牆,並嘗試以單手接住攻方選手全力擲出的飛盤,過程非常刺激,而這也是台灣在國際賽中最擅長的項目,更分別在1994、1996、1998和2000年連續贏得四次世界冠軍。中華飛盤代表隊選手衛世杰表示,台灣在爭奪賽上的表現較不亮眼,他的目標就是為台灣贏得第一個飛盤爭奪賽世界冠軍。
飛盤競技無裁判 重技巧更重道德
台灣的飛盤運動深耕校園,從中小學開始的全國青少年飛盤錦標賽和全國中學運動會等賽事,到大學間的交流賽及大專杯等,參加校隊和民間俱樂部是接觸飛盤最快的管道。師範大學飛盤隊隊員徐尉庭說,飛盤做為高技巧的運動,除了體能外,新手最一開始要練習的就是丟盤,這是一切的基本。
想投入飛盤運動,心理素質非常重要,由於沒有裁判,再加上飛盤比賽中經常發生激烈碰撞,選手在近距離交會時如何拿捏、有無犯規,一切交付選手自由心證。年僅18歲的中華飛盤代表隊選手江彥誠也說,他認為最重要的就是道德,這也是飛盤競技最重視的價值。
飛盤運動在台灣發展80年,除了因為沒有裁判而無法加入奧運,較難進入大眾目光等因素,台灣在資金和場地的缺乏更是限制其發展的主因。在缺乏資源投入的狀況下,選手們只能透過募款平台向大眾籌募比賽資金,而更多的重視及關注也是使他們能擲出下一個80年的重要關鍵。
國中就愛上 徐尉庭的飛盤路
飛盤在公園中隨處可見,卻鮮少有人看過真正的飛盤比賽。在台灣,飛盤競技雖然不被重視,但還是有一群願意為了飛盤努力練習的運動員。台灣在2019年亞洲大洋洲飛盤爭奪錦標賽中,勇奪青少年男子和女子組兩座冠軍。即便取得佳績,但目前台灣的環境對飛盤運動員來說,還因缺乏許多資源因此較不友善,使得飛盤依舊是小眾運動。
入選本屆世界飛盤爭奪錦標賽中華隊國手資格的徐尉庭,國中就開始接觸飛盤。特別的是,他當時是籃球校隊的隊員,經過體育老師的輾轉介紹下,轉換跑道。當時對自己可以遠距離擊中目標感到非常驚訝,也就此開啟了他的飛盤生涯。
升上高中後因為學校並沒有校隊可以參加,於是只能和幾個同好報名新竹市內的比賽精進實力,課業和興趣兼顧的他也如願考上台北師範大學並加入飛盤代表隊。
徐尉庭年僅19歲,就征戰過大大小小的比賽,其中令他最為印象深刻的是在2017年的台灣飛盤俱樂部公開賽,由於比賽中下起大雨,加上選手在草地上跑的十分激烈,不久後場地就都成了爛泥巴,很多人飛撲接盤後整張臉沾滿泥巴,還時常要喊暫停來清洗眼睛!即便過程很辛苦,但是徐尉庭卻覺得這一切都非常有趣。
相較其他熱門運動,如籃球、棒球等,丟飛盤得不到太多的關注,對於運動員來說自然就少了一個投入的動力,但樂觀又自信的徐尉庭對此表示,飛盤帶來的成就感讓他不知不覺愛上這項運動,他也始終懷抱著熱情去努力練習,「不害怕跌倒受傷只為了完成每一次的傳接盤。」 突破困境 飛盤的未來展望
飛盤運動雖已引入台灣數十年但一直無法如籃球、棒球等其他運動成為普及的競技運動,台灣校園中也僅有少數有以飛盤為練習項目的校隊,為達到飛盤運動的蓬勃發展,從學生階段開始培養就變得格外重要,不過這些學生將來能不能以飛盤擲出一片天,從校園走進職業都必須得到更多的重視和妥善規劃。
即便中華飛盤代表隊在國際賽屢獲佳績,但飛盤在國內的風氣仍舊不盛行,更別說要以飛盤做為職業去賺錢,徐尉庭表示,除了少數還是學生身分的國手外,其餘中華隊隊友都是在有主要職業的情況下參與飛盤運動,沒有任何一個能以飛盤做為本職,最多就是以開夏令營的方式賺點外快。
儘管飛盤競技非亞奧運競賽項目,在補助款項不如其他運動來的多,但目前協會正積極努力的就是盡量讓選手有機會出去為國爭光,彭俊橙也指出,目前長程規劃就是瞄準2028年奧運能被提名參賽,讓台灣和飛盤都能被世界看見。或許離飛盤蓬勃興盛的那天還有一段路要走,但只要還有人在努力就要保持希望,期待有朝一日選手們都能闖出名堂,擲出屬於飛盤運動的一片天。(記者 洪旻延、褚秉毅/採訪報導)
#issue_2247 #飛盤 #中華隊 #奧運 #學分在哪編
荷蘭棒球實力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是小雛菊花藝學校的花藝師吳妮晏,今天有一些沉重的話想跟大家分享,文長,懇請大家有空的話,把文章看到最後,謝謝大家。
這一個月來,陸陸續續收到一些網友傳來的訊息,告訴我有一個粉絲專頁名為「 人人都可以是花藝師」在五月二十四日發了一篇文章,文章裡面使用了一張我的照片,是我的教學影片的截圖,雖然有打馬賽克,但許多人也都看的出來那個人就是我,當下有點傷心,也不理解發文者為什麼要這麼做,但由於知道此粉絲專頁是一位我很敬重的「花藝大師」所創立的,因此這些日子我選擇沉默,也尊重這位老師的發言,當作一切都沒有發生,即便每每有人傳訊息來告訴我時,我還是會很傷心。
這兩天突然又收到許多網友傳來的訊息了,認為這篇文章雖沒有指名道姓,但明確使用了我的照片,文章內容也用了不雅的字眼「高級的垃圾」,希望我能站出來,思考了兩天,我才會決定在深夜發這篇文章作為聲明。
「人人都是花藝師」這個粉絲頁,是由台灣花藝大師「吳尚洋」老師所創立的,在五月二十四日發的文章裡,放了一些新生代花藝師的作品(不是我的作品),並且在最後一張放了我的照片,文章大概是描述這些作品醜得沒下限,將美的花全部堆在一起變成一團高級的垃圾,並開放大家踴躍投稿曾經被嚇壞的行為和作品。
根據網友傳來的訊息,許多人認為這篇文章有誘導大家「那些老師口中的醜作品都是我的作品」之疑(雖然我並不認同那些作品都是醜作品),稍早有網友於底下發問,老師有解釋,之所以使用我的照片,是因為我在「花束包裝教學」那一集的影片所使用的包裝紙,為老師認為的「韓式包裝紙」,因此老師才會截圖我的照片,想要藉此對台灣花藝體系提出一個質疑(關於網紅、韓系花藝),老師也強調他針對的是「紙」,不是我,也承諾會盡快把我的照片撤下,很遺憾的,已經過了好幾個小時了,截至我送出這篇文章,我的照片還在。
我想針對三個部分提供我的觀點給大家參考,「文章裡的花藝作品是否為醜作品」、「韓式花藝與其他花藝門派的風格」、「老師認為現今花藝圈的亂象」。
1. 文章裡的花藝作品是否為醜作品:
我認為美醜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的審美觀可能因為成長背景、教育水平、文化背景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唐朝的人喜歡楊貴妃這樣豐腴類型的女生,但漢朝喜歡的則是趙飛燕那樣纖細的女生;或是亞洲人會覺得范冰冰這樣濃眉大眼的女生很漂亮,歐美人可能會喜歡花木蘭類型的女生,眼睛細細小小的,我相信這樣的舉例大家應該都能理解,被老師放上粉絲頁的作品,都是來自新生代花藝師的作品,他們的美醜,市場機制自然會篩選,既然他們能在市場上留下來,也各自有擁護者,我相信也是有很多人是喜歡他們的作品的。
另外在留言部分,老師清楚明確的點名了兩家花店,分別是「火山」與「opm」,老師認為他口中的這些醜作品充其量只是把花當媒材的隨意創作,對於真的穩紮穩打的專業花藝師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挑戰與諷刺。
我認為以老師的身分和地位,此言論對於台灣花藝產業並不會帶來良善的影響,只會引導崇拜老師的人來效法這樣的審美觀,並讓老師的擁護者一味的霸凌被老師指名的花店,嘲笑他們的作品,甚至可能造成對立與仇恨,這個社會的「惡意」已經很多了!
還記得吳尚洋老師曾在華視的節目「點燈」裡談到:
「我們不是影印機,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特質,你在不同的家庭環境,不同的人文狀態之下成長的,那你為什麼要為了去讓一個普世價值而去決定你未來的人生,而且我覺得,為什麼你人本來生來就是不同的個體,你被規定變成這個樣子,那是不快樂的!而且有好多好多我身邊的好多同學,我覺得他們也很有才華,可是他們一直被規定,你所謂的任何人事時地物都要有一個標準答案,那變成每一個人都像影印機一樣。」
我非常認同老師當時節目中提到的論點,但再回到老師現在的行為,是不是不符合老師心目中的「美」,就應該被拿出來發文公開評論為「醜作品」與「高級垃圾」呢?如果這些作品真的有哪個地方需要改進,用「具體」的建議取代「批判性」的字眼會不會對花藝產業比較有幫助呢?例如:花型有什麼問題?色彩搭配有什麼問題?選材哪裡有問題?
再者,直接點名那兩家花店,是否影響了店家商譽?在台灣的花藝產業生存真的不容易,如果無法互相幫助,一起進步,讓台灣的花藝產業有更好的發展,至少不要互相傷害。
2. 韓式花藝與其他花藝門派的風格:
韓系花藝近幾年在亞洲盛行,之所以會盛行,也取決於市場的喜好,如果多數人是不喜歡的,那這個風格不會在近幾年崛起。
關於「風格」,以下是我的觀點:
在我的頻道下方經常會收到觀眾留言「請問這個作品是池坊還是歐式呢?」,其中一則觀眾的留言,也有看到了吳尚洋老師於底下回覆我的觀眾,並引起了一番筆戰,細節大家可以直接到這個連結了解(https://youtu.be/KWA7jWcwxhE)。
我們不可否認現今花藝領域有許多經典的流派,如德國花藝、荷蘭花藝、池坊、草月流、小原流等,這些流派都蘊藏了許多前人歸納與傳承的花藝知識與技巧,也富含花藝歷史的脈絡與時代意義,對於現今花藝發展有著不可抹滅的重要性。
但如果花藝一定要被歸納「你是什麼風格」、「他是什麼風格」、「哪個作品是德國花藝」、「哪個作品是池坊」、「哪個是韓式花藝」,那麼上述我們所提及的花藝流派創始人,在他們當時時空背景所處的朝代,他們算是什麼風格呢?他們所屬的流派與風格是經過幾百年、幾千年被後人流傳與歸納的,如果我們承認他們是一個流派的開拓者,那我們這個年代是否也能擁有和開創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流派讓後人統整與傳承呢?
舉兩個例子給大家參考:
莫札特和貝多芬當年還活著的時候,他們會認為自己是「古典音樂」、「浪漫時期古典音樂家」嗎?依常理來說,
他們的音樂是那個時代的流行樂,經過後來的統整、歸納與傳承,成了我們現在所知的古典音樂。
「池坊」在16世紀的室町時代,池坊專應確立了花道的哲理,《專應口傳》集結了池坊哲學理念的大成,但在這之前,頂法寺的住持為六角堂插供佛花時,他已經認為自己的供佛花為「池坊」花道了嗎?
如果上述的論點成立,為什麼有自己想法的藝術家不能以自己的邏輯、喜好,去慢慢建立自己的風格與教學系統?藝術是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所謂風格都是經由後人彙整與定義的,藝術家能做的,就是不斷的突破自我,如果一個人的風格慢慢成型,有人學習、傳承,就將成為一個流派。
因此,當今流行的「韓式花藝」,以及老師口中的「醜作品」,這一代的我們,沒有人能保證它們是否會成為後人所流傳的花藝流派。
吳尚洋老師經常在節目中鼓勵藝術與創作,不要被普世價值所侷限,一方面卻經常在自己的個人臉書與老師所成立粉絲專頁來批判「他認為醜」的作品,卻又無法「客觀公正」的談論作品的問題,提出「具體」的建議,甚至經常在留言進行嘲笑、沒有建設性的調侃,這跟老師在節目上(華視頻道的「點燈」節目)時所提倡的論點「應該發揮自己、不要被主流價值框限與規範、不要當影印機印出來的東西」,背道而馳。
還記得節目中,老師談論「自己以前如何被霸凌」,遺憾的是,下了節目後的今天,老師已成為台灣鼎鼎大名的花藝大師,老師確實以實力證明了自己,或許老師再也不會被世人嘲笑和霸凌了,但身為在台灣花藝圈有極大影響力的老師,時不時的拿著他的「美學價值」,去框限、嘲諷、批判其他新生代花藝師,這是讓我非常不能理解的。
還記得四月七日,老師曾在自己的個人臉書中發文,針對「花翁」一詞進行講解,當時看了老師的講解也覺得老師講得很好,讓大家更了解花藝的歷史,但其中內文提到「玫瑰花掰開、鬱金香要掰開,所有能掰開的花都不放過,怎麼你們就不能乖乖地用那些盛開的花就好嗎?自然開放的不是比較美嗎?還是都要像你們動了手腳的臉龐一樣,刻意的人為才叫美。」
近來,許多新生代花藝師會將鬱金香和玫瑰花手動開花,其目的是為了增加花朵的層次感,讓作品中有含苞的、微開的、盛開的,象徵花朵不同的生命週期,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喜歡,一樣回到市場喜好,如果不是因為有很多人喜歡,這樣的手動開花方式也不會廣為流傳。
但因為老師的影響力,使得部分新生代花藝師因在作品裡為花朵做了手動開花,被老師的追隨者進行人身攻擊,攻擊那些花藝師的花跟臉一樣假,都是人工的,如果這不是霸凌,那什麼才是霸凌呢?
3. 關於花藝門檻變低
吳尚洋老師在那一篇貼文下方的留言提到,「韓式花藝只有拿整個花藝歷史的一部分出來講,花藝門檻變低,對於穩扎穩打的花藝師不公平。」
關於這個論點我想提供兩個部份給大家參考:
(一)今天任何一個花藝師在這龐大的歷史洪流中,每個人都只是花藝歷史的一部份,「池坊」是一部份,「德國花藝」是一部份,「韓式花藝」也只是一部分,更明確的說,吳尚洋老師、作品被老師評論為醜作品的新生代花藝師、或是所有喜歡花藝的愛好者,也只都是一部份,每個人一生的時間有限、資質不同,各自專精的領域也不會一樣,沒有一個人全知全能能夠代表「花藝」,當我們自己認為「別人只是講一部份時」,很多時候我們也無法代表全部。
回到我被吳尚洋老師截圖的那張圖片,那一集的主題是簡易花束包裝教學,內容是分享如何使用一款包裝紙來包裝花束,目的是讓一般民眾沒有辦法像花店一樣買齊各式各樣的包裝紙,一樣可以用影片提供的方式來為自己的花束進行包裝,頻道一直在更新內容,每個禮拜的主題不同,花藝的歷史洪流中許多技術、知識不是不會或是不講,而是一部影片大約15-30分鐘,要一次講完花藝歷史上所有蘊含的花藝知識與技術,相信任何一個老師都無法做到的,所以頻道會慢慢一集一集分成數個單元來分享,文章底下的留言串,有網友提出使用我的照片跟老師想針對的台灣花藝產業現象有何關聯時,吳尚洋老師用韓式花藝、網紅花藝作為一個切入點,因此放入了我的照片來代表韓式花束,因為影片中我選用了防水包裝紙,此包裝紙在花市資材行的名稱為「韓素紙」,表示是對「紙」不對「人」,如果大家有機會走一趟台北花市的花藝資材行,要買到「非」防水的包裝紙其實還有點難度,該說我選錯包裝紙,所以被截圖來做為韓式花束的箭靶嗎?
如果真的對韓式花束包裝有研究的人,可能一眼就能確定,那一集影片的教學並不是韓式花束包裝,術業有專攻,或許吳尚洋老師可能不太了解什麼是韓式花束包裝,才會將我的包裝手法歸納為韓式包裝,不是使用防水材質的包裝紙就等於韓式包裝。
在這花藝的歷史洪流中,有人選擇守護過去的歷史,盡力做好傳承的任務,當然也有人選擇開發新的歷史,不能說誰對誰錯,因為過去的歷史在當時也曾經是創新的產物。
(二)吳尚洋老師認為目前台灣花藝產業亂象導致花藝的門檻低,上過幾堂課就能成為花藝師,對於穩紮穩打在這條路的人不公平。
這個論點我暫時持保留態度,但今天問題出在「吳尚洋老師打了這些文字,卻放我的照片」,我認為這樣的文字意圖就不是那麼單純了!因為我並不是只上過幾門課就出來開業的花藝師(關於我的花藝學習歷程,有興趣了解可以到我的花藝頻道查詢,每一部影片下方的文字描述都有提到,這部分我就不詳述了)而我的YouTube 觀眾有沒有人因為看了我的幾集影片就出來自稱為花藝師或出來開花店呢?這我不能保證,如同沒有人能保證有沒有人看了吳尚洋老師網路上的影片,或是單堂實體課就出來當老師的,如果是這樣,為什麼吳尚洋老師不截圖自己在網路上的授課影片來做作為代表呢?(卻選擇我的?)
另外,我認為花藝門檻變低,照理來說,市場越來越大,應該會吸引更多同好投入,花藝用具、花藝大師課、花藝相關產業、活動、競賽也會更加盛行。
以棒球、籃球、圍棋、書法、街舞、熱音樂團、料理、烘焙或是電競來舉例,請問一個行業門檻非常高,高到離一般民眾太遠,那麼今天要怎麼說服大家來學習或是投入這個領域呢?
任何一個領域都像一座金字塔,不能只存在高端玩家,要供應整個產業鏈,一定要有中間和低端玩家,這樣一來,辦球賽才有看得懂的球迷,辦音樂會才會有聽得懂聽眾購票入場,支撐一個棒球員或是球隊、或是一個電競選手,台灣需要多少球迷、電玩愛好者呢?
同理,支撐一個花藝師或是花藝老師,需要多少花藝興趣的愛好者?
如果今天全台灣的人都不懂花、不喜歡花、不認識花、不具備花藝基本常識,每個人都覺得花藝的門檻很高,也沒有人願意出來推廣,舉辦活動、成立頻道、構思方案,人們連不新鮮的花材都無法辨別,要如何懂得欣賞專業花藝師的藝術作品?如何願意購票去欣賞國際花藝大賽?
如果接觸花藝的門檻低了,那麼花農開心,花市攤商開心,花店開心,花藝資材行開心,花藝教室的老師開心,穩紮穩打並且持續進步的花藝老師也會有學生願意付費進修,停滯不前的老師、沒良心的花店,也能因為國人花藝水平提升,無法再繼續誤人子弟,或是販賣花況極差的花卉。
有危機意識、怕被學生超越的老師,也會繼續往上進修,要求自己提高程度,如果因為學生學兩三堂課就出來自稱花藝師,並且也真的搶走了你穩紮穩打數十年而招生來的學生們,比起檢討這些進行市場推廣的人,應該要檢討自己的數十年專業為什麼會被只學兩三堂課的人輕鬆取代,是別人太有天份?還是自己沒有持續進步?還是自己的審美觀已經被市場淘汰?
一名有持續精進自己的花藝知識與技術的花藝老師,以及只上過兩三堂課就出來當老師和開花店的人,後者教個幾堂課,久了自然沒內容再傳授給學生,而前者因為有持續提升自己,他永遠有教授不完的內容,這樣一來,具備專業的老師自然禁得起時間與歲月的考驗,也沒有不公平的問題,因為市場自然會淘汰不適任的人。
另外,我還想對於這些日子聽到的一些「關於我」的聲音,做一些說明:
Q:為什麼會想要錄製花藝教學影片?
A:去年中旬,我因為一場嚴重疾病,與死神擦肩而過,苟且活了下來之後,因為不太清楚自己還能活多久,也不知道自己待在彰化教課還能教多久,一堂課8-10人這樣教,如果想要讓自己的教學系統推廣出去,在Youtube上面提供教學應該會是推廣效率最快的方式,假設接下來的日子還是不幸走了,那些在網路上的影片也能為自己的人生留下走過的痕跡,即使有一天這些影片沒有人要看了,當我的親友想念我的時候,或許這些影片也能讓他們觀看,所以我的頻道不只有花藝教學,也有一些我自己寫的歌,寫給家人、寫給我的寵物、寫給這個世界,這些都是我想要「留下」的。
Q:把花藝教學影片放在Youtube讓大家免費學習,會導致許多想學花藝的學生不願意踏入實體花藝教室。
A:在我個人學習花藝的歷程裡,意識到學習花藝需要花費大筆的金錢,不是每一位喜歡花藝的人都能負擔的起昂貴的學費,也不是每一位喜歡花藝的人都想成為花藝師,如果能做些什麼讓更多人喜歡花藝、接觸花藝、學習花藝、養成買花習慣,讓花藝不再只有特殊節日才會想起,而是平易近人的走進你我的生活,進而活絡台灣花藝產業,應該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我認為網路教學跟實體教學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網路教學是老師單方面的給予教學內容,實體教學的優勢在於,學生如果實作上有任何問題,老師可以即時提供指導,或是學生發問時,老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因應學生的問題進行更多的教學和講解,這邊我簡單舉一個例子給大家參考: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許多運動課程都採取線上教學,重訓教練課、瑜珈課、舞蹈課等,我個人也因此上了線上的重訓教練課,上了幾堂課的心得,就是隔著電腦學習,即便教練示範的動作我都看懂了,看實際上我的肌肉使用是否正確、硬舉和深蹲的姿勢是否正確,教練是無法像往常面對面教學一樣的指導我,因此實體花藝教室是有必要存在的。
因此我即使在Youtube頻道提供花藝教學,我個人的實體花藝教室的學生也不會因此認為以後在網路上學就好,而拒絕走進花藝教室學習,因為對於學生來說,付費獲得老師親自指導仍具有不可取代性。
最後,謝謝大家的耐心的閱讀完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無意冒犯任何人,只是針對近期發生的事情提供我個人的觀點與說明,花藝應該是很美好的事情,衷心的祝福大家,無論是學習花藝、養成花藝興趣,還是教授花藝,都能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沒有謾罵、仇恨與對立。
小雛菊花藝學校 吳妮晏 敬上
荷蘭棒球實力 在 阿猴體育台 HOHO SPORT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2強棒球]A組預賽開打 美國狂放煙火9:0開胡
A組預賽戰況,上屆亞軍美國交手歐洲強權荷蘭,為本屆賽事揭開序幕,山姆大叔展現強大實力,不僅全場轟出4發全壘打,投手群也完美壓制荷蘭打線,最終便是以9比0漂亮開胡。
至於地主墨西哥,首場比賽的對手則是多明尼加,墨西哥雖在開局就先失掉1分,但隨後是展現驚人長打火力,不僅在4局下有滿貫全壘打,6局下更是上演背靠背開轟好戲,只不過比賽在6局都還沒打完時,就因雨勢過大裁定比賽,墨西哥以6比1搶下勝利。
荷蘭棒球實力 在 林言熹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職支援亞運代表隊名單已經揭曉,四隊各出1投1野,加上旅韓王維中與旅日廖任磊總共10位職棒球員出賽,比之前消息傳出最多7位(希望4名投手(1名終結者),捕手、外野手、內野手各1名)還來得多,以戰力而言的確有不小的幫助,但對另一群人來說則情何以堪。
原本針對雅加達亞運棒球項目,棒協就從去年底的爆米花聯盟開始準備,第一階段在2月2日公布亞運30人集訓名單,成軍集訓幾週後,三月份和業餘、大學與中職二軍球隊進行將近20場熱身賽,三月底選手歸建參加甲組春季聯賽繼續奮鬥,並在五月中旬決定26人海外移地訓練名單,整隊持續練習,並和世大棒、日本讀賣巨人三軍交流,就是為了雅加達亞運作準備。
原本以為這屆亞運會以業餘為主,職業只是零星補強,雖然沒有上週林宗成秘書長所提業餘職業各半的結果,但至少10人加入,也就等同當初集訓的伙伴將有更多人不在今天送交奧會的最後名單之內,雖然還是得一同隨隊赴美國、荷蘭、捷克打拼,卻已經喪失了為國爭光的機會。
也許他們的實力真的比不上職業球員,但過去半年的努力就此成空,實在讓人惋惜,或許有人忘記他們的辛勞,我只能替他們的默默耕耘留下影像,希望將來他們還有代表國家出征的一天。
投 手:吳昇峰、王政浩、唐嘉駿、黃健隆、林宇祥、王宗豪、王翔鷹、鄭智鴻、蔡偉凡、許文錚、李峻旗
捕 手:黃佳瑋、陳瑞慕、牛塏曄
內野手:林 瀚、林祖傑、蕭帛庭、陳偉志、廖俊凱、姜建銘、林加祐、高育瑋(替補受傷的陳偉志赴美)
外野手:戴如量、陳孝允、黃義坤、楊振裕、林驛騰、黃裕翔
#Baseballwalker
#天母棒球場
#台中棒球場
#亞運棒球培訓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