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荷花新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荷花新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荷花新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荷花新詩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墨 ◎杜十三 戰死之後,他被隨處掩埋,屍骨的一部份溶入了地底的碳層,百年之後才被偶然挖出濃縮成碳精,輾轉被製成了墨條,又輾轉被陳列到文具店販售。 他的曾孫的兒子喜歡畫畫,偶然來到這家文具店,也偶然的看上了這盒墨條,但見那墨黑得晶瑩剔透,有若烏黝的松脂,輕敲桌面,清脆的聲響又有若堅硬的骨頭,便...

  • 荷花新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2-08 21:00:46
    有 218 人按讚

    墨 ◎杜十三
     
    戰死之後,他被隨處掩埋,屍骨的一部份溶入了地底的碳層,百年之後才被偶然挖出濃縮成碳精,輾轉被製成了墨條,又輾轉被陳列到文具店販售。
     
    他的曾孫的兒子喜歡畫畫,偶然來到這家文具店,也偶然的看上了這盒墨條,但見那墨黑得晶瑩剔透,有若烏黝的松脂,輕敲桌面,清脆的聲響又有若堅硬的骨頭,便欣喜的買下,帶回家中使用。
     
    他收集晨間的露水磨墨,研出的墨汁隱約透散出雄沈的芳香,有若曠野草叢中野獸遺留的體味;他又用狼毫醮汁在純棉的宣紙上試筆,墨色暈開有如雨入荷花,瀟灑,勻順毫無罣礙──如此,在那間砌有兩道書牆,擺著一方長桌與各式文具,窗明几淨,視野遼闊的可以見到海水波盪起伏的書房裡,、他氣定神閒的繼續使用有如淚水般的晨露,把祖先的屍骸磨成汁,手握嗅覺敏銳的野狼之毛編成的筆,攤開可以禦寒的棉花抽成的紙,大膽而細膩,暢快淋漓的完成了一幅巨幅的人像──
     
    畫面是一個解甲的戰士眺著家門,悲喜交加的張開雙手等待奔來的家人擁抱。栩栩如生的戰士面孔,和他曾祖父的父親長得一模一樣。
     
     
    --
     
    ◎作者簡介
     
    本名黃人和,1950年生,師大化學系畢業,1982年以「杜十三(觀念)藝術探討展」重新進入藝文界,為台灣第一個出版有聲詩集者。曾獲國軍新文藝運動陸軍文藝金獅獎新詩首獎、時報文學獎散文獎、《創世紀》四十年詩創作獎、中國電視公司全國歌曲創作比賽首獎、年度詩人獎、中國文藝獎章新詩獎等獎項。
     
    2005年打公共電話恐嚇時任行政院長謝長廷而被捕,但事後相當後悔;謝長廷也不提告、不究責,但譴責這種行為。
     
    2010年到北京發表新書《杜十三主義》演講,由於證件問題而留在天津,於當地旅館因心肌梗塞去世。
     
     
    --
     
    ◎小編洪紹賞析
     
    「散文詩」是什麼?這個問題,即使是對現代詩感興趣已有十年的我,至今仍沒有辦法提出一個標準答案。這個問題,可能需要一點想像力:有時候,我們權宜的從一個段落(或許多行)文字裡找到一些被命名為詩意的東西。有詩意的小說有詩意的散文......當然也有在分行中呈現詩意的分行詩(我們常見的那種)。
     
    這種權宜之計,當真細究起來,可能也難經推敲。
     
    好比說,一個可以被辨識出詩與散文性質的作品,怎麼就稱做散文詩,而不是詩化散文了呢?好比說,一首有著小說情節與詩意的作品,到底應該被視為是作者藉由小說技巧締造了詩意,還是詩意作為其核心,貫穿了小說的情節,使其血肉飽滿,進而能夠具備張力?
     
    我偷懶的想,與其用巨大的篇幅來解釋自己很容易回答不好的問題,不如專注在這不分行的文字形式如何建構出詩意就好了。把詩看成是一場表演,則表演之所以可以被視為非凡的、藝術的,某一種成功的效果,我們可以暫且稱之為詩意(或意義相似的「藝術感」以及其他稱謂.......)。
     
    *
     
    〈墨〉的詩意何來?我想我會指出「偶然」、藝術手法以及荒誕三點。
     
    第一段就強調「隨處」、「一部分」、「輾轉」、「偶然」,這種誇張且充滿巧合的情節,以及延伸人的遺骸變成「墨」這種生命殘留象徵的書寫手法,在詼諧與荒謬中,讓我們有一種超越現實的感受。
     
    怎麼可能這麼巧?這個已經難以聯繫自己的生命殘留物,竟然又被「曾孫的兒子」得到?「曾孫的兒子」這稱謂是怎麼回事?他又剛好逛了這間文具店,剛好喜歡舞文弄墨?怎麼可能這麼巧?
     
    這槽點滿滿的敘述,充分說明了這不是現實人生。細細想來,讓人失笑。所以在詩的第三段,當「曾孫的兒子」筆走龍蛇,看起來儼如一派宗師的運用先祖的屍骸創作,這畫面本身更讓人細思恐極——對待藝術精神的嚴謹,以及敘述創作行為的越正經、越有宗師範兒,情節本身在一個大前提:「用先人的屍骸創作」之下就顯得越荒謬。
     
    詩的最後,「曾孫的兒子」利用先人的遺骸,竟創造出先人的形象。這是生命的重生,是藝術把前人靈魂的再現,杜十三在這獵奇情節的最後,提供了一個讀來五味雜陳的結尾。
     
    *
     
    乍看只是一個獵奇故事,或許又能夠因此有其他的延伸——有沒有可能,杜十三寫的正是「創作」這件事?
     
    當一個前輩創作者離開這個世界,他所遺留下的無非是自己的藝術結晶。而一個後輩運用自己對前輩成績的理解去進行創作,最後可能重現了前輩的風神——也意味著沒有屬於自己的東西。
     
    若以這樣想,這首詩就是一個悲劇了。
    (但也極有可能,我這樣的想像,以及解讀,放在這首詩的脈絡,就正是對前輩創作成果的誤讀,一種荒謬......)
     
     
    --
     
    美術設計:林宇軒
    圖片來源:林宇軒
     
    --
     
    #杜十三 #墨 #散文詩 #誤讀 #荒誕 #偶然 #洪紹 #小編腦洞開很大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2/blog-post_8.html

  • 荷花新詩 在 看書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01-27 16:50:52
    有 0 人按讚

    是這樣靜謐的獨自時光(也不是獨白或獨語),而是獨自感受著星光、流風、時間、大海、暴雨臨襲前的風雲變化,無害但存在於老屋或這座島各處的鬼魂。一個完滿的宇宙。——駱以軍

    【胡人閱覽室】推薦書單(補上出版社)

    童偉格《西北雨》(印刻)
    房慧真《單向街》(遠流)
    黃錦樹《南洋人民共和國備忘錄》(聯經)、《猶見扶餘》(麥田)、《雨》(寶瓶文化)
    朱天心《初夏荷花時期的愛情》(印刻)
    蘇偉貞《魔術時刻》(印刻)
    陳雪《附魔者》(印刻)
    李渝《九重葛與美少年》(印刻)
    木心《木心作品集》(印刻)
    大江健三郎《個人的體驗》(新雨)
    莫言《蛙》(麥田)、《生死疲勞》(麥田)、《檀香刑》(麥田)
    楊澤《新詩十九首》(印刻)
    楊凱麟《祖父的六抽小櫃》(麥田)
    張怡微《哀眠》(印刻)
    徐譽誠《紫花》(印刻)
    蔡俊傑《世界早被靜悄悄換掉了》(印刻)
    黃宜君《流離》(高談文化)
    埃蒙德.巴恪思《太后與我》(印刻)
    邱妙津《蒙馬特遺書》(印刻)
    陳綺貞《不在他方》(印刻)
    金宇澄《繁花》(繁花)
    卡爾維諾《命運交織的城堡》(時報)
    馬奎斯《百年孤寂》
    伊恩.班克斯《捕蜂器》
    羅貝托‧波拉尼奧《2666》
    張愛玲《雷峰塔》、《易經》
    奈波爾《米格爾大街》
    赫拉巴爾《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
    安娜.普露《惡土》
    艾莉絲‧孟若《太多幸福》
    安潔拉‧卡特《焚舟紀》
    喬伊斯.卡洛.奧茲《狂野的夜》
    韋勒貝克《無愛繁殖》
    賀景濱《速度的故事》
    余華《我能否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