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草根媒體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草根媒體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草根媒體產品中有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918的網紅鄭龜煮碗麵,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文章 最近應皇冠出版社邀請,替《21世紀公民的思辯課:假新聞》這本書寫了書評,刊登在 okapi 上,歡迎閱讀。 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396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11的網紅Noodles with Turtl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作為在台灣最早開始推動草根媒體與公民媒體的其中一人,我其實一直很希望看見更多政治人物,透過網路自媒體,直接與公民溝通。不過到現在,政治人物網紅化已經成為常態,我可以隨意 tag 總統,也可以到總統的臉書、IG、Twitter、LINE、YouTube 帳號下留言(跟許多機器人湊熱鬧)。不只總統,每一...
草根媒體 在 JUKSY街星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06:10:21
— 如何確保每場表演都能感動人心?一直努力奔跑的劉冠廷:「累積演技就像釀酒。」 — - >>>追蹤我們 @juksy_mag 在社交媒體盛行的年代,想認識一個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他的社群小天地全部爬一遍,照片風格、文字語調、出沒場所,每一個細節都代表著那個人,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帳號」。@b...
草根媒體 在 數位外交研究室 Digital Diplomacy Lab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10:22:16
#在挪台灣人正名運動|「唯有對自己的國籍視而不見,我才能成為國際社會的成員?」 2017 年 3 月,一群台灣留學生向 #挪威 移民局提起訴願,因為挪威移民局將他們的國籍強制註記為「Kina」——挪威語的「中國」;如果他們想要在挪威繼續學業或工作,就必須忍受挪威當局對他們國籍的錯誤註記。 他們向...
草根媒體 在 CW|意識消費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3 09:23:18
「追求經濟平等」呢個字詞經常出現喺美國競選口號以至到日常生活、社交媒體當中,不過當我哋細心思考「平等」呢個字,我哋腦海中泛現嘅係一個點嘅境象? Thomas Sowell講過,「人人生而平等」嘅基礎係指每個人可以「得到平等嘅機會」,而絕對唔應該係指「得到平等嘅結局」。對Sowell而言,追求每個人...
草根媒體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文章
最近應皇冠出版社邀請,替《21世紀公民的思辯課:假新聞》這本書寫了書評,刊登在 okapi 上,歡迎閱讀。
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3960
草根媒體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楊照先生這篇文章認為黎智英的蘋果日報內容經營手法讓香港公民意識低落,於是最終造成了如今他成為言論自由烈士的結果。我很多朋友認為推論頗有道理。
請見:https://www.facebook.com/zhao.yang.37/posts/3184549131643618
但我認為這樣的推論太過粗糙。
首先,把矛頭對準蘋果日報跟壹週刊,似乎認為以前香港跟台灣本來的其他媒體能提供充足且能吸引讀者關注的國際大事、不偏頗有見地的政經分析、讓文人雅士知識份子打造公共論域。從內容上來說這不符事實,臺灣大眾媒體瑣碎化、猛報導跟社會公共利益無涉的內容,很早就開始了。而臺港兩地因為地緣關係,因為國際政治因素,長期以來大眾對國際參與陌生且無興趣,更是早已存在的狀況,不能推給黎智英。
再者,就假設一下,黎智英沒有那樣去經營蘋果跟壹週刊,而是一開始就做得像是報導者、公共電視那樣,給讀者他們應該知道的,而不給他們想要知道的,那麼蘋果跟壹週刊能夠獲得夠大的影響力嗎?能夠賺到錢、用高薪請人、維持生意嗎?我認為最好也最可能的結果就是燦爛幾年然後早早倒閉,始終不會有足夠的影響力。
而且,除了黎智英以外,其他沒有反共信念,但同樣敏銳嗅到讀者欲求的商業媒體人,也所在多有。可能晚個幾年,但類蘋果的媒體總是會出現的。就像各種科技發明,如燈泡、電話、汽車...通常都同時有多人提出。
最後,香港跟台灣的公民這幾十年來,公民意識真的沒有成長嗎?如果沒有,就不會有一代代年輕人挺身而出了。我們可以期望媒體負起培養公民意識的社會責任,但認為責任都在媒體,而且是一家媒體身上,這期望就太不實際了。公民意識(假設我們談的是同一種東西,一種共同體),仰賴社會中千萬個網絡的互動、拉扯、對立、共生、合力而浮現。教育、家庭、經濟、歷史、科技......太多因素都起碼與媒體同等或更重要。
我對黎智英的傳媒經營手法不是沒有批判。我年輕時有很長一段時間參與的社會運動主要就是媒體改革,但對象不是只有壹傳媒。回頭想想,媒體改革運動也讓許多跟我一樣年輕人萌生起了公民意識,對於社會其他重要議題被八卦瑣碎的報導掩蓋而不滿,所以才從將近 16 年前開始有草根媒體、公民媒體的倡議與行動。
這麼說,也不是要感謝黎智英跟糟糕的媒體刺激出台灣人的公民意識。前面說過了,公民意識是在複雜的網絡互動中浮現的,像楊照先生這篇文章這樣把公民意識的欠缺歸咎給黎智英,或是把公民意識的生成歸功給黎智英,我認為都是片面且無意義的。
草根媒體 在 解鎖地球 Unlock the Earth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結合歷史與文化的旅行,如何成為 Podcast 自媒體的題材?】
新竹的朋友們快來聽!這次受到 彌聲Mixing Studio 的邀請,到新竹跟大家分享多年來的旅行心得,以及經營旅行自媒體的體悟。時機點正好是解鎖地球一週年,第一季 40 多集節目即將完結的時刻,未免也太會挑了一點,簡直像極了愛情(現在才跟風是不是有點晚了)。
我們的聽眾很多是旅行達人,但更多是想要探索世界但是不知道從哪邊開始的初心者(正在砍稻草人的那種)。對我來說,了解歷史與文化,就是一個讓我可以跟當地做連結的一個破口、讓旅途不只是在二維的地圖上,更有三維的厚度(物理學家別嗆我)。
多年來我都是抱持著體驗多元文化的方式來解鎖地球,所以愛講故事也愛聽故事。當接觸到 Podcast 這樣的平台時完全是如獲至寶,對我來說其實也就是把本來就愛講的東西錄下來,給大家收聽而已。
然而如果真的想把聲音傳遞到更多人的耳朵裡,光是穩定產出內容還不足夠,實務面上的自媒體經營,又有很多的技巧與眉角,這一年來我只能說我也「解鎖」了這方面的知識哪,還真的證實了人生無時無刻都在解鎖些什麼東西呢。
所以!把握難得的機會,邀請大家一起來 彌聲Mixing Studio 舉辦的講座活動,一口氣把我一年多來解鎖的東西直接攤到你面前,兩人同行只要 NT 350,這應該可以算是課金解鎖地球了吧。
活動資訊 ----
<彌聲MixingStudio 新企劃Part 2.上線!>
自媒體了(ㄌ一ㄠˇ)(ㄌㄜ˙)沒?
在這個以頻寬為籌碼、Youtuber&Podcaster&部落客爆滿的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跨領域的行家!
想要有自己的個人品牌但缺少方向嗎?
想知道更多關於旅行的撇步以及故事嗎?
想了解自媒體/Podcast的運作嗎?
快來聽這場講座吧!
更了解自媒體的運作,一起成為草根媒體的一份子!
===============
此次邀請到 解鎖地球Unlock the Earth主持人_游尚傑作為講者,
主題涵蓋:
⛺️旅行
-我的旅行經歷概述
-我如何踏上自助背包旅行
-結合歷史與文化的旅行方式
-旅行給我的改變與感觸
🙋自媒體經營
-找到對的 TA
-持續產出的主題規劃
-同領域的 KoL 合作
🎙Podcast 建立
-為什麼選擇 podcast?
-事前規劃
-錄音準備
-音檔後製
-發布上架
-社群宣傳
===============
ℹ
入場時間:08/19(Wed.) 18:30 ~ 19:00
講座時間:08/19(Wed.) 19:00 ~ 21:30
票價:單人NTD 200,雙人NTD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