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范疇出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范疇出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范疇出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范疇出生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范疇文集,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溫馨提醒:科技平台大咖如蘋果、臉書、谷歌之間的割喉大戰已經是進行式,相互用演算法屏蔽對手之內容,消費者面臨被迫選邊。於此敦促關注“范疇觀點”的網友,儘速前往 " “前哨預策”InsightFan.com 范疇專網,註冊免費會員,以免日後意外失聯。- 范疇 2021-04-18 希特勒時刻,還是慈禧...

  • 范疇出生 在 范疇文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18 19:21:22
    有 199 人按讚

    溫馨提醒:科技平台大咖如蘋果、臉書、谷歌之間的割喉大戰已經是進行式,相互用演算法屏蔽對手之內容,消費者面臨被迫選邊。於此敦促關注“范疇觀點”的網友,儘速前往 " “前哨預策”InsightFan.com 范疇專網,註冊免費會員,以免日後意外失聯。- 范疇 2021-04-18

    希特勒時刻,還是慈禧時刻?

    (註:本文收入至作者六月新書《被迫一戰?台灣準備好了嗎?》)

    上一本書,《2022-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出版於2019下半年,談的是台灣對自己命運做抉擇的最後時機 – 2022。該書中分析了中共對台作戰的可能性,但並沒有進一步判斷時間段。因為那時,台灣總統尚待大選,美國總統尚待大選,習近平終生掌權的態勢還不明朗。

    不過才20個月,不到兩年,世局劇變:

    1. 來路不明、爆發於中國武漢的病毒,瞬間肆虐全球,各國末日感驟升;
    2. 前病毒時期就早已醞釀成形的金融信用超發危機,加上病毒對全球供應鏈的破壞效應可能持續至2025年,世界經濟踏入了無地圖的時代;
    3. 中共單方撕毀國際協議、香港50年不變的「中英聯合聲明」,美國對中共制裁升溫,脫鉤中共態勢明顯;中共方面也做出了許多主動脫鉤的姿態;
    4. 中共完全不再隱瞞擴張主義,360度擴軍,以戰狼外交逼迫歐非中小國家選邊,展開決戰亞洲的佈局;但同時,中共對其治下人民的壓制手段,直逼文革、新疆集中營化、在一線城市(如上海)嘗試新疆式網格化管制,擺出與西方玉石俱焚、「攬炒」美國的架勢;
    5. 習近平的用人圈子越來越窄,鬥爭手段越來越狠,一切動作劍指2022年的中共20大的保權保位;

    綜上所述,我認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其實已經於2020年開打,只是沒有硝煙。倘若演變為有硝煙的戰爭,那就是第四次世界大戰。一戰到二戰之間隔了25年,但在今日「流動性時代」(詳見本書)的特性下,如果不能在無硝煙的三戰中分出勝負,熱戰的四戰不會那麼遠。許多人在說美共之間進入「冷戰」,我個人完全不同意這個比喻;因為今天人類所處的科技、通訊、金融、資源、人心等種種環境,已經使得過去美蘇之間那種磨磨蹭蹭的冷戰變得不可能。更關鍵的原因是,中共(尤其是習近平)心裏雪亮,知道蘇共是怎麼死的。時間在光亮的這一面,而不在暗黑的那一面。對暗黑方來說,有問題就該上,沒有問題創造問題也要上。因為,一旦透露了意圖及行蹤,就沒有時間再磨蹭了。

    同樣的綜上所述,2022年前後將是近代史上的一個關鍵分水嶺時段。只是,日後歷史學者會稱其為「希特勒時刻」還是「張伯倫時刻」還是「邱吉爾時刻」還是「慈禧時刻」,眼下還不得知。眼下可判定的是,過去30年西方所期待的中共「哥巴契夫時刻」已經無指望了。

    台灣的地緣戰略位置重要,但遠比台灣人過去所意識到的更重要。「得台灣者得天下」已逐步成為世界共識。在這種份量下,當下的台灣海峽之戰略意義就如1936年之前的萊茵河,台灣本島之戰略意義就如1941年之前的珍珠港。

    台灣是決定地球未來至少二十年大格局的兵家必爭之地。一年以來,全世界主要國家都持續在跟蹤、關注台灣的戰情,也都跳出了「就台灣論台灣」甚至「就中國威脅論台灣」的格局,而進入了「就世界論台灣」的宏大視野。在大視野下,伊朗在波斯灣的動作與台海戰情有關,普丁是否開打烏克蘭也會牽動台海局勢。奇妙的是,當全球各國都把台灣戰情視為切身議題時,最不願意面對台灣戰情真實面貌的國家是哪一個?答案是台灣。

    台灣社會陷入桃花源心態、不問世事之狀態久矣!避戰與懼戰之情,遠遠大於備戰與作戰之勇!若以客觀意識的角度分析,這是台灣長期被中共隔絕於國際的直接後果。但也可用主觀潛意識的角度來分析,視為一種400年來老是作為別人的「基地人民」的文化特性之反映。

    迴避現實、逆來順受、短視近利、通過心靈雞湯消災解難,這就是「基地文化」的特性。人民自主這件事, 到了台灣就好像僅止於投票遊行,義憤僅止於嘴砲,抗爭僅止於掃把。

    而今,戰火逼近。西方軍界,不分歐美,紛紛警告,中共武力攻台就落在6、7年之內。台灣社會,有些緊張,但多數人的內心反應似乎是:還有六年啊!七年後的事誰知道?天塌下來有高人頂著。或是,乾脆無奈的兩手一攤,「來了不過是換一面旗子,我能怎麼樣」。

    台灣人還在看戲!這個國家的人好像有特異功能,總能靈魂出竅的看戲、評戲,哪怕戲中人就是自己。西方軍界評估風險在6、7年,那是因為西方受限於方法學,老是用對外「軍力」的數量、噸位、性能作為評估的標準,而遠遠低估了中共內部鬥爭激烈性對政治決定的影響力。這些嬰兒潮世代才出生的西方將領、學者,犯了歷史健忘症;不論希特勒還是慈禧太后,啟戰、宣戰的動機都來自國內政治壓力,而不來自軍力對比的加減乘除。

    在此呼籲台灣政府、新聞輿論界,切勿陷溺於亞洲矽谷、防疫有成之喜,而迴避必須備戰之憂。無論是希特勒或慈禧,「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更多內容,InsightFan.com

  • 范疇出生 在 賴品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21 19:01:14
    有 2,158 人按讚

    中研院從1958 年開始院士選舉,負責規劃台灣的教育制度、教學內容,並帶領學術研究,且中央研究院組織法第四條也明訂院士要從「全國學術界成績卓著人士選舉之」。但是,長期以來,都有不具有我國籍的學者當選院士。這次遭美方逮捕的中研院院士陳剛,就是出生在中國,後來才取得美國公民身分,並在2014年獲選為第30屆工程科學組院士。
     
    去年4/24 范雲 FAN, Yun委員、 伍麗華|Saidai / Reseres委員和我就已經提案,而中研院也在10/17正式決議,未來中研院士的選舉,候選人必須具有台灣國籍,同時也將擴大延攬外籍專家學者擔任名譽院士,新規定會在2022年的第34屆院士選舉開始實施。
     
    中研院也向我說明,陳剛沒有任職於中研院,而中研院院士是終身的名譽職,性質較近於「獎項」,而非「正式職位」,且院士的榮銜變動,必須在院士會議討論才能確定後續的處理程序,中研院也會將本案和退場機制列為下次會議的討論範疇。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已經對美國企業及各大學院校、研究機構發出多次警訊,認為中國訪問學者、華裔學者,可能存在替中國政府竊取美國智慧財產的危機。我也要求中研院,既然身為台灣學術研究的最高殿堂,就該上緊發條,盡快研議相關對策,如不適任院士必須有退場機制、相關資安管制也需有明確規範,才能保障台灣自由的研究環境以及珍貴的研發成果!
     
    #中研院 #院士 #資安管理 #保護臺灣研究成果

  • 范疇出生 在 范疇文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14 20:01:25
    有 442 人按讚

    范疇
    10月17日下午10:13 ·

    我是台灣人,也是亞洲人

    我在新加坡住過5年,在「中國」住過20年,在台灣住過28年,因此,我總共在亞洲住過53年。另外,我在美洲的美國住過12年,如此計算,我的一生的81.5%的日子是在亞洲渡過的,因此,我是亞洲人。但因為我出生在台灣,兒時和少年記憶、大學記憶都根植台灣,一生只有一本出生地的護照,因此我本質上是台灣人。

    今天大家所稱的「中國」,雖然只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孫中山、梁啟超、章太炎等人為了「驅逐韃虜」而借用古詞所創造出來的概念,但既然大眾不明白這歷史而習以為常,本文也就暫時沿用了。至於「中華民族」這四個方塊字,根本就是近代少數一時掌權的人在帝國野心下硬生生擠出的一個政治概念,政治鬥爭的意義遠遠大於實質的意義。如果當時袁世凱成功,或汪精衛成功,或陳炯明成功,今天不會有人再用這個杜撰詞。

    這道理,毛澤東最懂,青年毛澤東的理想是湖南獨立,「中國」分成27個獨立國家。事實上,共產黨1921年創黨時,根本不屬於「中國」,而只是列寧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後來叫做「中華蘇維埃」,直到把南京國民政府趕到台灣島後,共產黨才恬不知恥的、屁股決定頭腦的盜竊了蔣介石的「中華民族」這政治概念,以行一黨專政的帝國夢,一直到今天習近平的統戰核心話術 –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好像「中華民族」不是1901年的政治杜撰詞,而是「自古以來」的。

    今天住在台灣、那些拿同一張身分證、同一本護照的人,包括了南島原住民、荷(蘭)原混血、葡(萄牙)原混血、西(班牙)原混血,俗稱「漢人」的早期閩客移民、漢原混血、少量日本血統人、不少日漢/日原混血,1945-49避難來台的漢人以及他們後來與上述所有人的混血。值得一提的是,這為數約200萬的避難者,群體內的血緣組成,可能比他們來到的台灣島居民更為複雜,江浙的吳人、東南的百越、西南的擺夷/傣族、巴蜀人、中原人、西亞中亞的新疆人/蒙古人,東北的滿人/滿化漢人/滿漢鮮人。。。。

    那要如何定義「台灣人」呢?我覺得再簡單不過了:和你拿同一張身分證、同一本護照、向同一個政府交稅、擁有同樣公民權利的人,就是台灣人。台灣本來就是一個移民多元的地方,只有先來後到之差。今天你家的菲傭、工廠的印尼移工,如果有一天拿到了和你一樣的身分證,他/她就是台灣人。同理,來台避難的香港人,如果拿了和你一樣的身分證,那也就是台灣人。

    如果一位用荷蘭護照在台灣住了30年的神父,放棄了荷蘭護照改拿台灣身分證/護照,那麼,他就是台灣人,也是荷蘭人或歐洲人。
    那麼,台灣人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有什麼差別?差別大了去了,不同身分證、不同護照、向不同的政府交稅。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人稱為「中國人」,那只是一種從俗的簡稱。事實上,即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也是一個假概念。你看,北京提到新疆人時從來不稱他們為「中國人」,而是「新疆人」或「維吾爾人」,對蒙古、西藏也是一樣。

    由於「中國人」在實質上、政治意涵上是個假概念,因此台灣過去幾十年所做的有關民調都是BS,因為問題根本就是糊塗誤導的 – 你認為你是中國人嗎?然後,民調「結果」就人模人樣的公諸於世,北京也隨著這些民調數字的起伏起舞。正確的民調問題應該是這樣的:你認為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嗎?結果一定是99.99%否定的。

    台灣既然是個四面臨海的移民混血國家,地處亞洲,大多數人口也來自亞洲,所以台灣人無可迴避的也是亞洲人。約十幾年前,澳洲社會也有一場激辯:澳大利亞究竟是一個西方國家,還是亞洲國家?而今,澳洲已經達到結論:雖然澳洲人說英文、寫英文、讀莎士比亞,但是應該首先把自己視為一個亞洲國家,雖然澳洲與西方具有文化上的相關性。

    頭腦要清楚,語言就得要精準。因此,下次你被問到「你認為你是中國人嗎」之時,最精準的回答就是:我是台灣人,也是亞洲人,但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這樣的答案最準確,因為可以將台灣的人口複雜來源及文化的多元性都包容進去。台灣的民調機構,下次做民調時,也麻煩注意一下,不要再問漿糊問題了。

    (本文紙版刊於 2020-10-18 蘋果日報)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