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英雄出少年拯救者傳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英雄出少年拯救者傳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英雄出少年拯救者傳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英雄出少年拯救者傳奇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Novel小說.,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少女與魔馬 The Girl in the Tower》 By Mr.V 冬夜裡❄,聆聽著故事 黑夜中,👁萬物凝視著 掌握了命運之後,下一步便是選擇方向⬆ 只是沒有方法可以確定前進的道路是否正確或平安❓ 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的決定💓 期許路上可以有肯定自我表現的存在🌹 有時與生俱來的固執💥...

英雄出少年拯救者傳奇 在 艾米希莉的啃書觀影日常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5:55:50

✝️ 《天命之咒》第一季:繼《獵魔士》後另一部奇幻鉅作 . 🔸完整文章+好讀版詳見主頁連結🔸 .⠀ . † 經典傳奇重新詮釋 † ⠀ ⠀ 由於《天命之咒》是改編自青少年小說,所以若是將其定位為與《獵魔士》同等級的奇幻史詩確實會覺得劇情遜色許多,而且難免會有些讓人想吐槽的對白和情節發展,但若是單純將...

  • 英雄出少年拯救者傳奇 在 Novel小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07 13:07:00
    有 31 人按讚

    《少女與魔馬 The Girl in the Tower》
    By Mr.V

    冬夜裡❄,聆聽著故事
    黑夜中,👁萬物凝視著

    掌握了命運之後,下一步便是選擇方向⬆
    只是沒有方法可以確定前進的道路是否正確或平安❓
    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自己的決定💓
    期許路上可以有肯定自我表現的存在🌹

    有時與生俱來的固執💥,藉由時間和人事的磨逝,會漸漸變的圓滑
    了解生活是一再的妥協和犧牲🤝
    但無論光陰奔跑的多快💨,沙漏裡的砂礫掉了多少⏳
    那樣的固執其實仍舊存在
    只是為了世俗暫且放下,等到必要時刻也能再次出現,💪力爭到底

    ✨璀璨的冒險對於當時中世紀的俄羅斯女孩簡直是天方夜譚🏕
    真要談論瓦西婭的個性的話,加上當時的男女有別的年代背景⛪
    她可以完全說是位任性的女孩
    然而她的脾氣和個性證明的是女性也能擁有自己的思維💭
    或許被人質疑🗣、可能被人蔑視🤨
    但沒有人能奪走屬於她本身的氣勢和驕傲
    身為平凡但卻願意不平凡的勇氣🌠

    命運的結果充滿起伏跌宕,沒有人可以預知🔮,也沒有人能夠掌握🙏
    力量的強大不在乎握有的權力❌,而是影響多少人去幫助他人與自己
    中譯的書名藏有玄機🗯,至少V這麼認為
    多少理解為何會這樣翻譯,直點核心卻又不點明🐎
    雖然是奇幻青少年冒險書籍🧚‍♀,一點點浪漫情節,很多的鄉野傳奇
    但讀完後感覺到更多的是身為對於自己的認同🧘‍♀
    不一樣又怎樣🥰,每個人都有自個兒的特別之處
    懂得了解、懂得欣賞,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獨特性在哪🌈
    守護並好好的發揚光大🌄
    即使被人攻擊和傷害,也要秉持下去🤝
    最終會有同伴出現👥,一起捍衛自己理念和聲音🎉

    ----------~分隔線~----------

    書名:少女與魔馬 The Girl in the Tower
    作者:凱薩琳.艾登 Katherine Arden
    譯者:穆卓芸
    出版社:時報文化
    粉絲專頁:時報出版(文學線)
    出版日期:2019年7月30日

    最勇敢的魔法,就是做自己。
    瓦西莉莎離開雪花蓮罕至的冰土森林,前往更黑暗尖利,充滿更多魔法、怪物的──
    『莫斯科王宮』。

    瓦西莉莎長大了。

    從小在俄羅斯的荒野邊境長大,由於能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東西,讓她引起童話故事裡的「霜魔」莫羅茲科的注意,進而與她攜手拯救村民。但莫羅茲科的協助也讓她付出了代價,甚至被自己的同胞當成女巫。被心懷恐懼的村民逐出家園後,不願接受命運去結婚或當修女的她,選擇了冒險,將自己喬裝成男孩,和她聽得懂人話的愛駒索拉維揚長而去。

    然而,在她打贏了一幫盜賊之後,她的命運發生天翻地覆的轉變。瓦西莉莎不僅被莫斯科大公敕封為英雄,還和已經成為大公親信的哥哥和姊姊重聚。但她不敢透露自己的女兒身,因為謊言一旦被揭穿,就會為她和家人帶來橫禍。

    就在她試著擺脫莫斯科的詭譎政局,還得擔心霜魔給她的建議值不值得信賴之際,瓦西莉莎眼前出現了更大的挑戰,一個致命的威脅正直撲全莫斯科公國而來……

    被族人逐出家園的少女,如何擺脫身為女性的宿命,勇敢走出自己的路?

    「我要離開這片森林去看世界,不計代價。」

    女人的一生,若非「婚姻」,便是「修道院」。
    然而,綠眼少女瓦西婭選擇了第三種:「魔法」。
    在命運的驅使下,瓦西婭將擔負重任,拯救困陷危城的莫斯科。

  • 英雄出少年拯救者傳奇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2-20 22:15:47
    有 4,296 人按讚

    一直很懷念小時候透過家裡那台有拉門(可上鎖)的大同電視看港劇的日子,1982到1984兩年間,從《楚留香》到《天龍八部》八齣港劇,在我的心裡一直有個專屬的空間,他們的主題曲到現在仍令我念念不忘,旋律常不經意縈繞心頭、久久不散。於是,我製作了這段近18分鐘的影片,盼能藉此與大家重溫美好的童年回憶,也希望您在看完影片之後,幫我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可以一同懷舊,謝謝您!

    台灣自從中視在1982年4月18日播出了轟動一時的《楚留香》之後,當時三家無線電視台(中視、華視、台視)開始在週六或週日晚間輪流播放港劇,一直到1984年4月1日《天龍八部》播映完畢,為期整整兩年。

    在這短短的兩年內,老三台總共播放了8部港劇,依序為《楚留香》、《琥珀青龍》、《楊門女將》、《英雄出少年》、《飛鷹》、《十三妹》、《天蠶變》與《天龍八部》,其中有6部是香港30多年來一直佔有「慣性收視」的無線電視(TVB)出品,只有華視播出的《琥珀青龍》、《天蠶變》兩部是由無線電視的對手「麗的電視」(1982年9月改名為亞洲電視) 出品。

    在《天龍八部》播畢後,有鑑於港劇對於同一時段的國內自製節目造成收視率的衝擊,國內演員工會要求新聞局向三家電視台下令禁止播放港劇,於是《天龍八部》便成了這兩年「港劇輝煌時期」的休止符。

    1982年,中視因負責製播「金鐘獎」頒獎典禮,為迎合國際化趨勢,特別製作了「金鐘獎外片觀摩展」,而港劇《楚留香》便在此展中以粵語原音播出了首兩集,結果大受好評,於是中視決定正式購入台灣地區播映權,並以國語配音版本播出。

    《楚留香》於1982年4月18日星期日晚間在中視播出時,創下70%的超高收視率,從此台灣便捲起了一股港劇旋風!當時只要一到週末晚間八點,計程車司機不載客、夜市小販不擺攤,全都待在家裡看戲,主題曲旋律傳遍大街小巷,以「萬人空巷」形容之並不為過,連犯罪率都因而驟降。

    王天林監製的電視劇《楚留香》於1979年在香港無線電視台首播,共65集,主要演員包括:鄭少秋(楚留香)、趙雅芝(蘇蓉蓉)、高妙思(李紅袖)、廖安麗(宋甜兒)、吳孟達(胡鐵花)、夏雨(姬冰雁)、關聰(無花)、汪明荃(沈慧珊)、黃樹棠(中原一點紅)、程可為(高亞男)。

    鄭少秋在劇中飾演主角楚留香,其風流倜儻、英勇機智的形象深植人心,至今仍是許多觀眾心目中不二的楚香帥。

    港劇《楚留香》改編自古龍原著《鐵血傳奇》(後來改名為《楚留香傳奇》),劇情和原著有多處不同,其一是汪明荃飾演的角色沈珊姑,名字改為沈慧珊,戲份也大增;另外,香帥多了一項絕技「彈指神功」;後期劇情變動幅度極大,包括蘇蓉蓉被改成是殺手組織派來臥底的殺手,同時也是楚留香最心愛的女人,但蘇蓉蓉卻因為救香帥而死,讓楚留香痛不欲生。故事最後,楚留香為了拯救武林,終於振作起來,與眾人合力消滅了罪魁禍首高太君。

    中視在1982年4月18日至8月8日的每週日晚間8點至10點播出《楚留香》的國語配音版本(每集2小時,共17集),然後由華視接檔,於1982年8月21日至10月9日的每週六晚間9點30分至11點30分播出(每集2小時,共8集),也就是說,當年中視與華視兩家電視台以將近半年的時間(共25集),接力將整齣《楚留香》播完。

    華視在《楚留香》下檔之後,將麗的電視的《琥珀青龍》重新剪輯為每集兩小時的國語配音版本,於1982年10月16日至11月27日的每週六晚間播出,共7集。

    當時華視欲利用《楚留香》的高人氣來拉抬接檔戲《琥珀青龍》之收視率,便在《楚留香》最後一集播完後,緊接著播出《琥珀青龍》第一集,但由於時間非常晚,《琥珀青龍》第一集播完已是半夜一點多,結果不少觀眾跟華視反應沒辦法看完,於是華視只好在隔週重播《琥珀青龍》第一集,而不是接著播第二集。

    根據衆多古龍迷的討論,《琥珀青龍》應是改編自古龍所著的武俠小説《白玉老虎》,因各處橋段都極爲神似,只是形象不同而已。主要演員有姜大衛、伍衛國、陳秀雯、蔡瓊輝、葉玉萍、姜寧與徐少強等人。主題曲「知你難呼救」是由當年報名第一屆亞洲電視藝員訓練班的何家勁所演唱的。

    《楊門女將》是TVB製作的古裝電視劇,由王天林監製、杜琪峰編導、王晶編審,汪明荃、馮寶寶、楊盼盼、曾慶瑜、關聰、石修等人主演,於1981年7月27日至1981年8月28日在無線電視翡翠台首播,共30集,台視在1982年12月11日至1983年2月26日播出國語配音版本。粵語版主題曲由汪明荃主唱,國語版主題曲則是由李佩菁主唱。

    台視在1983年2月26日晚上8點到9點播出《楊門女將》大結局後,緊接在當晚9點到10點播出同樣由TVB製作的古裝武俠劇《英雄出少年》第一集,然後一直到4月2日期間的每週六晚間8點到10點播出此劇。

    港劇《英雄出少年》由邱家雄監製,石修、董瑋、苗僑偉、黃杏秀、歐陽佩珊、黃日華等人主演,全部共20集,該劇於1981年10月19日至11月13日在無線翡翠台首播。

    《英雄出少年》描述少年洪熙官(石修飾演)、方世玉(董瑋飾演)與胡惠乾(苗僑偉飾演)三人的英雄事蹟。值得一提的是,後來在香港演藝圈大放異彩的的無線五虎將,在本劇中出現了四虎;苗僑偉飾胡惠乾,黃日華飾少年乾隆,兩人對手戲不多,而當時仍未成氣候的劉德華和梁朝偉則是飾演少林弟子,在劇中只有驚鴻一瞥。

    然後,中視在1983年4月9日至6月4日期間的每週六晚上8點到10點,播出香港電視劇《飛鷹》的國語配音版本,這部古裝武俠劇集於1981年8月31日在無線電視台首播,李鼎倫監製,全部20集,由鄭少秋、趙雅芝、陳玉蓮、黃曼凝、苗僑偉、董瑋、關海山等人主演。

    《飛鷹》講述丁嵐與倪天兒兩人如何在正邪不兩立的局勢當中,完成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任務。趙雅芝在劇中那款「雲想衣裳花想容」的扮相,著實驚為天人,而當時尚未演出小龍女的陳玉蓮也參演了此劇,稚氣未脫並帶點嬰兒肥的她,看起來靈動慧黠,其俏皮可愛的模樣與後來在1983年《神雕俠侶》裡所詮釋的冰山美人小龍女,完全給人截然不同的感覺啊!從1978年的《倚天屠龍記》到1979年的《楚留香》,再到1981年的《飛鷹》,鄭少秋與趙雅芝這對螢幕情侶總算能在戲劇裡擁有一個圓滿的快樂結局。

    1983年的香港TVB電視劇《十三妹》由蕭笙監製、趙志堅與張志華編劇,黃杏秀、翁美玲、湯鎮業、任達華等人主演,全劇共20集,1983年1月24日至2月18日在無線翡翠台首播。主題曲「巾幗英雄」由顧家煇作曲、黃霑填詞、葉麗儀主唱(國語版主題曲「十三妹」由林靈主唱)。當年中視在播畢《飛鷹》之後,便緊接著以《十三妹》接檔,於1983年6月11日至7月30日期間的每週六晚間8點到10點播出,一集播出兩小時,共8集。

    難得又是一齣以俠女為主題的戲劇,而且還改編自古典小說《兒女英雄傳》,理應創下高收視,然而華視卻在同時段推出由衛子雲、周雅芳主演的自製武俠劇《七巧遊龍》,結果兩者幾乎打成平手,因此許多台灣觀眾對於《十三妹》的印象是模糊的,而港劇的收視率自此落至34%左右的水準。

    《十三妹》的女角們包括了黃杏秀、李琳琳、楊盼盼等,台灣觀眾對她們還算熟悉,飾演男主角的湯鎮業則是是第一次透過戲劇在台亮相(不過他後來在《天龍八部》裡演出的段譽給大家的印象比較深刻),任達華在那時候仍名不見經傳,而當年尚是新人的翁美玲,在劇中十分可愛討喜,難怪隨後即以《射鵰英雄傳》的黃蓉一角在香港演藝圈大放光芒!

    接著,華視在1983年8月6日至11月26日的每週六晚上8點至10點,播出由麗的電視製作之電視劇《天蠶變》的國語配音版本,港星徐少強及顧冠忠因為飾演主角雲飛揚而聲名大噪,由關正傑演唱的同名主題曲也因此在台灣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廣東歌。

    古裝武俠電視劇《天蠶變》由蕭笙與麥當雄擔任監製,徐少強、伍衛國、苗可秀、馬敏兒、余安安、顧冠忠等人主演,全劇共60集,1979年7月9日至9月28日在麗的電視首播;值得一提的是,電視劇《天蠶變》在播出之後,劇本被改寫為武俠小說,乃香港電視史上第一部被改編為武俠小說的電視劇,《天蠶變》小說的作者為黃鷹。

    當年《天蠶變》在拍攝期間,由於飾演雲飛揚的徐少強受到所屬電影公司的慫恿而突然神隱,製作單位亦無法在拍攝上遷就徐少強,最後決定由邵氏出身的顧冠忠接拍,飾演破繭而出的雲飛揚,才讓《天蠶變》得以繼續拍攝下去,而劇情亦安排「練成天蠶功會令人容貌大變」來將主角換人一事合理化。

    最後,台視在1983年12月4日至1984年4月1日的每週日晚間8點至10點播出TVB電視劇《天龍八部》的國語配音版本,而這也是台灣老三台在1982至1984年的港劇熱潮裡所播出的最後一部港劇,當時台視播出《天龍八部》的收視率甚至超越了同時段的華視常勝軍《綜藝100》。這齣由TVB在1982年攝製的古裝武俠電視劇改編自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由蕭笙擔任監製,此劇分為兩部,第一部《天龍八部之六脈神劍》有30集(1982年3月22日至4月30日首播),第二部《天龍八部之虛竹傳奇》有20集(1982年7月5日至7月30日首播),兩部合計50集。

    《楚留香》主題曲(楚留香)
    曲:顧嘉煇 / 詞:黃霑 / 唱:鄭少秋(國語版:王強)

    《琥珀青龍》主題曲(知你難呼救)
    曲:奧金寶 / 詞:盧國沾 / 唱:何家勁(國語版:孫豪)

    《楊門女將》主題曲(楊門女將)
    曲:顧嘉煇 / 詞:黃霑 / 唱:汪明荃(國語版:李佩菁)

    《英雄出少年》主題曲(英雄出少年)
    曲:顧嘉煇 / 詞:鄧偉雄 / 唱:關正傑(國語版:余天)

    《飛鷹》主題曲(飛鷹)
    曲:顧嘉煇 / 詞:鄧偉雄 / 唱:鄭少秋(國語版:王強)

    《十三妹》主題曲(巾幗英雄)
    曲:顧嘉煇 / 詞:黃霑 / 唱:葉麗儀(國語版:林靈)

    《天蠶變》主題曲(天蠶變)
    曲:黎小田 / 詞:盧國沾 / 唱:關正傑(國語版:劉文正)

    《天龍八部之六脈神劍》主題曲(倆忘煙水裡)
    曲:顧嘉煇 / 詞:黃霑 唱:關正傑、關菊英(國語版:青山、張鴻)

    《天龍八部之虛竹傳奇》主題曲(萬水千山縱橫)
    曲:顧嘉煇 / 詞:黃霑 / 唱:關正傑(國語版:關正傑)

    伴隨著戲劇的高收視率,這些港劇的主題曲亦被傳唱於台灣的大街小巷,至今仍讓當年看過這些港劇的人們記憶深刻。雖然當年台灣播映這些港劇時,都會另請台灣的歌手將主題曲翻唱為國語版本,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原汁原味的粵語版本,現在,就讓我們一同來欣賞這些令人回味無窮的「原聲原影」港劇主題曲吧!

    同場加映:國語版港劇主題曲串燒
    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600318986663114/

  • 英雄出少年拯救者傳奇 在 高欣欣 欣想事成俱樂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5-04-17 21:00:08
    有 1,312 人按讚

    台灣自從中視在1982年4月18日播出了轟動一時的《楚留香》之後,當時三家無線電視台(中視、華視、台視)開始在週六或週日晚間輪流播放港劇,一直到1984年4月1日《天龍八部》播映完畢,為期整整兩年。

    在這短短的兩年內,老三台總共播放了8部港劇,依序為《楚留香》、《琥珀青龍》、《楊門女將》、《英雄出少年》、《飛鷹》、《十三妹》、《天蠶變》與《天龍八部》,其中有6部是香港30多年來一直佔有「慣性收視」的無線電視(TVB)出品,只有華視播出的《琥珀青龍》、《天蠶變》兩部是由無線電視的對手「麗的電視」(1982年9月改名為亞洲電視) 出品。

    在《天龍八部》播畢後,有鑑於港劇對於同一時段的國內自製節目造成收視率的衝擊,國內演員工會要求新聞局向三家電視台下令禁止播放港劇,於是《天龍八部》便成了這兩年「港劇輝煌時期」的休止符。

    1982年,中視因負責製播「金鐘獎」頒獎典禮,為迎合國際化趨勢,特別製作了「金鐘獎外片觀摩展」,而港劇《楚留香》便在此展中以粵語原音播出了首兩集,結果大受好評,於是中視決定正式購入台灣地區播映權,並以國語配音版本播出。

    《楚留香》於1982年4月18日星期日晚間在中視播出時,創下70%的超高收視率,從此台灣便捲起了一股港劇旋風!當時只要一到週末晚間八點,計程車司機不載客、夜市小販不擺攤,全都待在家裡看戲,主題曲旋律傳遍大街小巷,以「萬人空巷」形容之並不為過,連犯罪率都因而驟降。

    王天林監製的電視劇《楚留香》於1979年在香港無線電視台首播,共65集,主要演員包括:鄭少秋(楚留香)、趙雅芝(蘇蓉蓉、高妙思(李紅袖)、廖安麗(宋甜兒)、吳孟達(胡鐵花)、夏雨(姬冰雁)、關聰(無花)、汪明荃(沈慧珊)、黃樹棠(中原一點紅)、程可為(高亞男)。

    鄭少秋在劇中飾演主角楚留香,其風流倜儻、英勇機智的形象深植人心,至今仍是許多觀眾心目中不二的楚香帥。

    港劇《楚留香》改編自古龍原著《鐵血傳奇》(後來改名為《楚留香傳奇》),劇情和原著有多處不同,其一是汪明荃飾演的角色沈珊姑,名字改為沈慧珊,戲份也大增;另外,香帥多了一項絕技「彈指神功」;後期劇情變動幅度極大,包括蘇蓉蓉被改成是殺手組織派來臥底的殺手,同時也是楚留香最心愛的女人,但蘇蓉蓉卻因為救香帥而死,讓楚留香痛不欲生。故事最後,楚留香為了拯救武林,終於振作起來,與眾人合力消滅了罪魁禍首高太君。

    中視在1982年4月18日至8月8日的每週日晚間8點至10點播出《楚留香》的國語配音版本(每集2小時,共17集),然後由華視接檔,於1982年8月28日至10月9日的每週六晚間9點30分至11點30分播出(每集2小時,共7集),也就是說,當年中視與華視兩家電視台以將近半年的時間,接力將整齣《楚留香》播完。

    華視在《楚留香》下檔之後,將麗的電視的《琥珀青龍》重新剪輯為每集兩小時的國語配音版本,於1982年10月16日至11月27日的每週六晚間播出,共7集。

    根據衆多古龍迷的討論,《琥珀青龍》應是改編自古龍所著的武俠小説《白玉老虎》,因各處橋段都極爲神似,只是形象不同而已。主要演員有姜大衛、伍衛國、陳秀雯、蔡瓊輝、葉玉萍、姜寧與徐少強等人。主題曲「知你難呼救」是由當年報名第一屆亞洲電視藝員訓練班的何家勁所演唱的。

    《楊門女將》是TVB製作的古裝電視劇,由王天林監製、杜琪峰編導、王晶編審,汪明荃、馮寶寶、楊盼盼、曾慶瑜、關聰、石修等人主演,於1981年7月27日至1981年8月28日在無線電視翡翠台首播,共30集,台視在1982年12月11日至1983年2月26日播出國語配音版本。粵語版主題曲由汪明荃主唱,國語版主題曲則是由李佩菁主唱。

    台視在1983年2月26日晚上8點到9點播出《楊門女將》大結局後,緊接在當晚9點到10點播出同樣由TVB製作的古裝武俠劇《英雄出少年》第一集,然後一直到4月2日期間的每週六晚間8點到10點播出此劇。

    港劇《英雄出少年》由邱家雄監製,石修、董瑋、苗僑偉、黃杏秀、歐陽佩珊、黃日華等人主演,全部共20集,該劇於1981年10月19日至11月13日在無線翡翠台首播。

    《英雄出少年》描述少年洪熙官(石修飾演)、方世玉(董瑋飾演)與胡惠乾(苗僑偉飾演)三人的英雄事蹟。值得一提的是,後來在香港演藝圈大放異彩的的無線五虎將,在本劇中出現了四虎;苗僑偉飾胡惠乾,黃日華飾少年乾隆,兩人對手戲不多,而當時仍未成氣候的劉德華和梁朝偉則是飾演少林弟子,在劇中只有驚鴻一瞥。

    然後,中視在1983年4月9日至6月4日期間的每週六晚上8點到10點,播出香港電視劇《飛鷹》的國語配音版本,這部古裝武俠劇集於1981年8月31日在無線電視台首播,李鼎倫監製,全部20集,由鄭少秋、趙雅芝、陳玉蓮、黃曼凝、苗僑偉、董瑋、關海山等人主演。

    《飛鷹》講述丁嵐與倪天兒兩人如何在正邪不兩立的局勢當中,完成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任務。趙雅芝在劇中那款「雲想衣裳花想容」的扮相,著實驚為天人,而當時尚未演出小龍女的陳玉蓮也參演了此劇,稚氣未脫並帶點嬰兒肥的她,看起來靈動慧黠,其俏皮可愛的模樣與後來在1983年《神雕俠侶》裡所詮釋的冰山美人小龍女,完全給人截然不同的感覺啊!從1978年的《倚天屠龍記》到1979年的《楚留香》,再到1981年的《飛鷹》,鄭少秋與趙雅芝這對螢幕情侶總算能在戲劇裡擁有一個圓滿的快樂結局。

    1983年的香港TVB電視劇《十三妹》由蕭笙監製、趙志堅與張志華編劇,黃杏秀、翁美玲、湯鎮業、任達華等人主演,全劇共20集,1983年1月24日至2月18日在無線翡翠台首播。主題曲「巾幗英雄」由顧家煇作曲、黃霑填詞、葉麗儀主唱(國語版主題曲「十三妹」由林靈主唱)。當年中視在播畢《飛鷹》之後,便緊接著以《十三妹》接檔,於1983年6月11日至7月30日期間的每週六晚間8點到10點播出,一集播出兩小時,共8集。

    難得又是一齣以俠女為主題的戲劇,而且還改編自古典小說《兒女英雄傳》,理應創下高收視,然而華視卻在同時段推出由衛子雲、周雅芳主演的自製武俠劇《七巧遊龍》,結果兩者幾乎打成平手,因此許多台灣觀眾對於《十三妹》的印象是模糊的,而港劇的收視率自此落至34%左右的水準。

    《十三妹》的女角們包括了黃杏秀、李琳琳、楊盼盼等,台灣觀眾對她們還算熟悉,飾演男主角的湯鎮業則是是第一次透過戲劇在台亮相(不過他後來在《天龍八部》裡演出的段譽給大家的印象比較深刻),任達華在那時候仍名不見經傳,而當年尚是新人的翁美玲,在劇中十分可愛討喜,難怪隨後即以《射鵰英雄傳》的黃蓉一角在香港演藝圈大放光芒!

    接著,華視在1983年8月6日至11月26日的每週六晚上8點至10點,播出由麗的電視製作之電視劇《天蠶變》的國語配音版本,港星徐少強及顧冠忠因為飾演主角雲飛揚而聲名大噪,由關正傑演唱的同名主題曲也因此在台灣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廣東歌。

    古裝武俠電視劇《天蠶變》由蕭笙與麥當雄擔任監製,徐少強、伍衛國、苗可秀、馬敏兒、余安安、顧冠忠等人主演,全劇共60集,1979年7月9日至9月28日在麗的電視首播;值得一提的是,電視劇《天蠶變》在播出之後,劇本被改寫為武俠小說,乃香港電視史上第一部被改編為武俠小說的電視劇,《天蠶變》小說的作者為黃鷹。

    當年《天蠶變》在拍攝期間,由於飾演雲飛揚的徐少強受到所屬電影公司的慫恿而突然神隱,製作單位亦無法在拍攝上遷就徐少強,最後決定由邵氏出身的顧冠忠接拍,飾演破繭而出的雲飛揚,才讓《天蠶變》得以繼續拍攝下去,而劇情亦安排「練成天蠶功會令人容貌大變」來將主角換人一事合理化。

    最後,台視在1983年12月4日至1984年4月1日的每週日晚間8點至10點播出TVB電視劇《天龍八部》的國語配音版本,而這也是台灣老三台在1982至1984年的港劇熱潮裡所播出的最後一部港劇,當時台視播出《天龍八部》的收視率甚至超越了同時段的華視常勝軍《綜藝100》。這齣由TVB在1982年攝製的古裝武俠電視劇改編自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由蕭笙擔任監製,此劇分為兩部,第一部《天龍八部之六脈神劍》有30集(1982年3月22日至4月30日首播),第二部《天龍八部之虛竹傳奇》有20集(1982年7月5日至7月30日首播),兩部合計50集。

    伴隨著戲劇的高收視率,這些港劇的主題曲亦被傳唱於台灣的大街小巷,至今仍讓當年看過這些港劇的人們記憶深刻。雖然當年台灣播映這些港劇時,都會另請台灣的歌手將主題曲翻唱為國語版本,不過我還是比較喜歡原汁原味的粵語版本,現在,就讓我們一同來欣賞這些令人回味無窮的「原聲原影」港劇主題曲吧!

    《楚留香》主題曲(楚留香)
    曲:顧嘉煇 / 詞:黃霑 / 唱:鄭少秋(國語版:王強)

    《琥珀青龍》主題曲(知你難呼救)
    曲:奧金寶 / 詞:盧國沾 / 唱:何家勁(國語版:孫豪)

    《楊門女將》主題曲(楊門女將)
    曲:顧嘉煇 / 詞:黃霑 / 唱:汪明荃(國語版:李佩菁)

    《英雄出少年》主題曲(英雄出少年)
    曲:顧嘉煇 / 詞:鄧偉雄 / 唱:關正傑(國語版:余天)

    《飛鷹》主題曲(飛鷹)
    曲:顧嘉煇 / 詞:鄧偉雄 / 唱:鄭少秋(國語版:王強)

    《十三妹》主題曲(巾幗英雄)
    曲:顧嘉煇 / 詞:黃霑 / 唱:葉麗儀(國語版:林靈)

    《天蠶變》主題曲(天蠶變)
    曲:黎小田 / 詞:盧國沾 / 唱:關正傑(國語版:劉文正)

    《天龍八部之六脈神劍》主題曲(倆忘煙水裡)
    曲:顧嘉煇 / 詞:黃霑 唱:關正傑、關菊英(國語版:青山、張鴻)

    《天龍八部之虛竹傳奇》主題曲(萬水千山縱橫)
    曲:顧嘉煇 / 詞:黃霑 / 唱:關正傑(國語版:關正傑)

    一直很懷念小時候透過家裡那台有拉門(可上鎖)的大同電視看港劇的日子,1982到1984兩年間,從《楚留香》到《天龍八部》的八齣港劇,在我的心裡永遠有個專屬的空間,他們的主題曲到現在仍令我念念不忘,旋律常不經意縈繞心頭、久久不散。於是,我製作了這段近18分鐘的影片,盼能藉此重溫美好的童年回憶。如果你沒有打算看完全片,也請撥冗跳至17分20秒處播放至結束,因為我在裡頭特地重現了一個至今難忘的情景,希望能與大家分享。最後,請你在看完這影片之後,幫我把它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可以一同懷舊,謝謝你!

    同場加映:國語版港劇主題曲串燒
    https://www.facebook.com/zhangzhesheng/videos/600318986663114/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