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英濟104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英濟104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英濟104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英濟104產品中有97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3萬的網紅王定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選舉罷免是權利;說謊造謠是違法!先說結論,用這二個謠言搞鬥爭弄罷免,是可以依照選罷法104條提告重罰的。(附圖1) 先說如果要「反萊豬」,反的應該是「萊克多巴胺」不是「豬」或「牛」吧!國民黨「萊牛」開放9年了,那麼照國民黨邏輯要罷免的話,國民黨立委應該是「開放萊劑既遂犯」,怎麼好意思用這理由罷免別...

 同時也有7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萬的網紅楊世光在金錢爆,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楊世光 #楊世光在金錢爆 《楊世光在金錢爆》每日更新,帶給您最及时的全球經濟分析和財經解讀!想看懂經濟,看懂國際趨勢,看懂財經新聞,看懂A股美股,學習財經金融投資知識,關注我們 00:00 德國大選落幕 股匯不同調 02:10 德國大選 社民黨暫時領先 10:47 德國組聯合政府難度高 13:50...

英濟104 在 姜冠宇 醫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18:34:56

美國11月開始放寬對歐洲和他國的旅遊禁令 這是美國對合作夥伴最低限度的尊重 但是開始轉向個人,限制 #未完整接種疫苗 的旅客 #入境 詳細辦法還待這段期間討論,因為有非常多執行面的問題 倒是我們可以超前思考制定疫苗護照時,會遇到所有的問題 因為我們勢必也會遇上這一天 在國際關係平衡上站上一個恰當...

英濟104 在 企業精英 Elites Insider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6:57:03

🔺一、經濟學原理: 1、機會成本:指從事這種事而放棄其他事情的價值。 2、成本效益原則:使所有經濟學概念的源頭。它提出唯有當行動所帶來的額外效益大於額外成本時,你才應該這樣做。 3、一價定律:當貿易開放且交易費用零時,同樣的貨物無論在何地銷售,用同一貨幣來表示貨物價格都相同。 一價定律指出。...

  • 英濟104 在 王定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6 19:56:04
    有 3,695 人按讚

    選舉罷免是權利;說謊造謠是違法!先說結論,用這二個謠言搞鬥爭弄罷免,是可以依照選罷法104條提告重罰的。(附圖1)

    先說如果要「反萊豬」,反的應該是「萊克多巴胺」不是「豬」或「牛」吧!國民黨「萊牛」開放9年了,那麼照國民黨邏輯要罷免的話,國民黨立委應該是「開放萊劑既遂犯」,怎麼好意思用這理由罷免別人?

    而所謂「萊豬」,截至9月23日為止,台灣完全沒有進口,怎麼進入校園呢?立法院也修訂相關法規,學校也不會有「萊豬」。(附圖2)

    至於「擋疫苗」更是荒謬,只有國民黨在誣蔑各種疫苗、推銷中國疫苗。

    中國國民黨或任何個人用這二個謠言搞罷免,是可以依照選罷法104條提告,最重罰5年有期徒刑的。(附圖3)

    國民黨一竿人等,常說「不反美豬,只反萊豬」,可見不管豬牛,重點在「萊克多巴胺」,奇怪的是這些國民黨人怎麼都忘了「9年前的萊牛是他們開放的」,難道「萊牛」的「萊」和「萊豬」的「萊」不一樣嗎?

    中國在2020年已經開放萊牛大量進口中國,而台灣則是馬政府2012年開放萊牛進口,美牛佔台灣牛肉市場48%,美牛近7萬噸,人均食用3公斤;美豬佔台灣市場不到1%,每年約1萬噸,人均食用600克;而美牛約72%使用萊克多巴胺,美豬大約只有10-20%用萊劑。(而且直到現在都沒有任何進口商進口萊豬)

    如果萊克多巴胺是毒,那美牛和美豬何者影響大?自己去查一下吧!哪個嚴重?不難判斷吧?

    2021一開始,就看到國民黨馬英九以降的達官貴人不斷地拿「萊豬」議題說嘴,定宇只好「被動」說一些史料,證明一句俗語「馬不知臉長」...

    這群藍營權貴也一定會說,「牛豬不一樣」,台灣人吃豬肉比吃牛肉多,猛一看好像有點道理,其實是「雙重錯誤」。

    第一個錯誤是,台灣人愛吃豬肉,但是愛吃的是台灣溫體豬,台灣國產豬佔了九成(台灣全年99萬噸需求中的90萬噸)。

    藍營的第二個錯誤,對豬、牛佔台灣肉品市場比例,根本搞不清楚或是不想搞清楚,肉品市場狀況:

    ㄧ. 美牛佔台灣牛肉市場48%,美牛近7萬噸,台灣每人平均食用3公斤。美牛在台灣市場很有競爭力,看看Costco就知道。

    二. 美豬(有萊無萊價格差不多)佔台灣市場1%,每年約1萬噸,每人平均食用600克,而且截至今天,完全沒有萊豬進口。

    因為美豬在口味上輸給價位較高的台灣豬,在價格上又比加拿大、西班牙、阿根廷(佔台灣市場約9%)進口豬貴,美豬在台灣是沒有競爭力的。

    三. 美牛約72%使用萊克多巴胺,美豬大約10-20%用萊劑。

    如果國民黨要說萊劑是毒,看看上面三點,哪個嚴重?不難判斷吧?(當然萊劑在2012年7月5日經國際食品法典認證為安全「飼料」添加物),按照國民黨邏輯,2012年的國民黨立委都該罷免嗎?

    至於民進黨的態度,其實在2012年7月以前,因為沒有國際標準,馬政府在2012年3月5日就要開放,所以強烈反對,在2012年7月,國際訂定標準後,當時民進黨就宣布尊重國際標準並結束抗爭,後來在2012年7月25日才有國民黨立委修食管法,開放萊劑肉品入台。

    而且也是2012年的國民黨訂法律,授權未來由行政機關決定後續開放,並且只能標「原產地」,不能標是否有萊劑。

    台灣為了經濟發展,與美國和世界重要貿易對象談判自由貿易協定或加入區域經貿組織,談判中,「去除非關稅貿易障礙」是關鍵,談成就會對靠出口導向的台灣經濟和就業機會有大助益。台灣一面降低非關稅貿易障礙,一面民間因為萊豬沒有市場而零進口,這是台灣最有利的經貿格局,不知道執政過的國民黨在鬧什麼?

    至於有些人說贊成開放的就要去吃,國民黨「萊牛」開放9年了,你被逼著吃多少了?台灣有選擇的自由,你是從獨裁中國來的嗎?如果是,就難怪不知道了。難道贊成開放超跑進口的,每個都得去買一輛?

    懂了嗎?還在帶風的就自己去爬文,不要無限循環浪費別人時間。

  • 英濟104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3 21:40:52
    有 8,666 人按讚

    年輕的時候我當過旅遊記者。

    八年以上。這麼久,足以形成一種愛流浪的習慣。

    其實那個時候,我出道幾年了⋯⋯不過沒有人要買我的書。大部分的書大概3000本就絕版了。

    不要以為我沒有這一段寂寞時光。

    不紅也沒關係,只要出版社願意出我的書就很高興,對他們賣不好是有一點點歉意⋯反正生活無虞,不用靠出書過活⋯好在我一直有薪水。

    我是台灣很早期的旅遊記者。那是經濟起飛的時期,待遇超好,出去採訪都搭商務艙,吃香喝辣,我曾經把澳洲東南西北繞過了一圈,和海豚一起在大海裡游泳,從紐西蘭南島開車到北島,從愛丁堡開車到倫敦兩次,去過蘇格蘭高地許多酒莊,我也出過潛水的差,還特別去考潛水執照⋯以上說的都是免費的。

    而且我獲得旅遊記者這個差,純粹是一種幸運。那個報社現在已經倒閉了、當時我從倫敦巴黎遊學花完所有的錢回台灣重新開始,失業兩個月之後,有人找我去工作。旅遊記者竟然沒人要做!因為必須要講英文和出國,天啊,大家都不喜歡,所以肥缺落在我身上!

    自己付錢的更精彩了!我到過北極圈,也搭飛機到南極喬治王島拜訪科學家們,921地震那天其實在什麼都缺的莫斯科鬼混⋯⋯我太喜歡北非沙漠中的奇妙城市,也對中東所有的國家充滿敬意⋯⋯

    哎呀現在怎麼像是一個坐牢的人在談過去的回憶哈哈哈

    不過只要有空我還是會自己企劃一個小旅行。今天我上班到中午就沒事了,我找到了一個秘密小基地。對於我活得最久的台北,今年,我最不陌生⋯

    在這些閩氏建築中,呵呵我不知為什麼想起了金瓶梅西門慶的大宅院。

    最近在讀錢穆的朱子(博士班的必讀書目),其實真的很不容易看得下去,於是我就帶著書走走逛逛,相當悠閒,等小孩放學才晃回家。

    日常小旅行,精神飽滿。有沒有像到了國外?生活的小樂趣原來是要自己去尋找的,而且我熱愛某一種浪漫的孤獨。在印度橡膠樹下讀書,還是比叫我去喝下午茶東聊西聊,有趣1,000,000倍呀!

  • 英濟104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3 12:00:38
    有 132 人按讚

    【長建是理想收息及平穩增長股】

    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
    CHEUNG KONG INFRASTRUCTURE HOLDINGS LTD.

    股票代號:1038
    市盈率:16倍
    股息率:5%
    每股盈利:$2.91
    市值:$1200億
    業務類別:基建
    集團主席:李澤鉅
    主要股東: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 (0001) (71.9%)

    5年業績
    年度:2016/2017/2018/2019/2020
    收益(億):53.2/60.2/71.5/67.3/71.8
    攤佔合資企業之營業額(億):220/256/308/294/312
    盈利(億):96.4/103/104/105/73.2
    每股盈利:3.82/4.07/4.14/4.17/2.91
    每股股息:2.26/2.38/2.43/2.46/2.47
    ROE:9.68/10.3/9.95/9.60/6.56

    --企業簡介--

    長江基建(長建)是香港具規模及多元化的上市基建公司,並在國際基建業穩據重要地位。核心業務包括:能源基建、交通基建、水處理基建、廢物管理、轉廢為能、屋宇服務基建及基建有關業務。

    長建的營運範圍遍及香港、中國內地、英國、歐洲大陸、澳洲、新西蘭及加拿大。

    --企業發展--

    【圖1】--長建業務簡介

    長建持有近四成的電能實業(0006)權益,而電能於2014年1月分拆港燈(2638)獨立上市,為長江基建帶來約190億元的一次性特殊收益,因此2014年的盈利會被拉高,同時亦令長建持有大量現金。此舉變相令長建減持香港的業務,定位更國際化。

    長建最初成立時只為一家專注大中華業務的公司,在香港及內地從事水泥生產、電廠及收費道路業務。

    其後業務不斷擴張至其他範疇及地區,現時可說是具領導地位的環球基建企業之一,擁有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包括電力、燃氣、原油輸送、水務、交通、基建材料、廢物管理及屋宇服務基建業務;項目遍布香港、中國內地、英國、歐洲大陸、澳洲、新西蘭及加拿大。

    當中不少項目均透過收購去發展,現時的海外業務表現理想,當中以英國業務的溢利貢獻佔比最大,約佔總溢利逾半。

    近年長建進行三項重大收購,包括當時澳洲最大多元化公用事業上市公司DUET、加拿大最大熱水爐及相關設備租賃公司Reliance Home Comfort,以及德國的輔助計量、水與暖氣能源發單服務供應商ista。收購完成後,長建業務開始拓展至屋宇服務基建範疇。

    收購模式可說是長建的發展方向,長建由 2010年起計,已花費合共三、 四百億於多個收購項目,其中近二百億是透過股權及發行永續債券融資。 而長建的現金在分拆港燈後十分充裕,這對於企業發展是甚為有利的。

    而2017年亦標誌長江基建收購新里程,這年進行三項重大收購,涉資約港幣560億元。有關收購不但令長江基建的業務更多元化,並進一步擴大集團業務版圖與收入基礎。

    --以收購合營擴展--

    【圖2】--長建的收購歷程

    從過往的收益及聯營公司計入的營業額中,可見長建能保持快速增長,表現理想,這是攤佔多間合資企業之營業額壯大的成果,相信當中利用了合作與收購,令企業快速發展。

    可見長建利用合營企業帶來主要的增長動力,雖然會計數字沒有反映股權較少的聯營公司,但合作、入股已成為其增長模式,而當中除以不同形式的合作外,就是用了各種收購的方法以壯大長建,令其快速增長。

    雖然長建業務涉及多個範疇,但由於不少都與公共事業有關,故往往在收購後都能產生持續穩定的現金流,而對於甚有經驗的長建來說,要推算將來的現金流、當中的風險,以及估算當中的價值,並不是困難事,故往往收購後都有不錯回報。

    而長建的盈利亦能保持快速上升,2014年因分拆港燈而有特殊收益,令該年的盈利數字較大。從整體看,盈利數字反映長建的發展情況理想。

    --擴張中風險平衡--

    憑過往長建二十多年來的平穩發展,以及擴至不同範疇,足見此企業及當中的團隊有一定質素,在風險與發展間取得平衡,就算在金融海嘯期間,盈利亦保持穩定,沒有大幅下跌。

    在將來的發展中,雖然收購不是分析公司的全部,但收購業務仍會是發展方向,故對長期發展總有影響。但投資者難以得知將來收購的項目,因此只能對管理層信賴。

    管理層表示長建將採用三個重點策略:(1)持續發掘收購機遇;(2)促進現有業務及新收購業務的內部增長;(3) 鞏固雄厚資本實力,以投放資源予內部增長及對外收購。

    股本回報率(ROE)方面,大致處於10%水平,以公共及基建類別來說是合理的回報率,而再投資的回報率更不差,企業有一定的價值。股息方面,二十多年來保持上升,股息的回報相當理想,反映企業的價值保持上升,以及不斷創造增長的現金流。

    但大家要留意,長建一直以收購已發展國家(如歐洲、澳洲、加拿大)之民生相關企業為主,而近年西方國家都不太希望將一些民生和較敏感事業交給中資公司營運,故收購將會變得困難,有機會令增長力打折扣。

    【圖3】--長建多年股息圖

    --投資策略--

    綜合而言,長建是不錯的企業,有一定規模,資產亦有一定質素,並擁有相當充足的現金,而過往的發展亦很理想,能平穩發展及再投資的回報亦不算差,而開拓新業務亦能平衡當中的風險回報,整體有相當的質素。不過,規模大,國家保護資產,都令這企業增長力有所減弱。

    雖然長建有英國業務,脫歐因素難免對其造成影響,但由於長建本身仍有其他國家的資產,故影響算是中等,未算全面影響。

    由於長建有不少歐洲資產,因此歐洲經濟較一般,加上疫情因素,都會令這股業務表現未必好強,但相信最壞時期已過。

    因此,往後將會慢慢好轉,有平穩增長能力,以及不差股息。

    另外,由於企業已有一定規模,加上作風穩健,故發展的速度不會太快,但平穩增長則無問題,手持的現金相信會逐漸收購其他海外業務,前景仍在,現價在合理區的中間。

    若然是追求較平穩回報的投資者,相信此股是適合的選擇,過往無論在股價與股息增值方面都是不錯,股息不差,投資者宜著眼於較長線的股價及往後股息。

    (本人為證券業持牌人士,未持有上述股票)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