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英文引用書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英文引用書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英文引用書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英文引用書名產品中有2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書推薦《#為時不晚》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你從學校畢業、即將踏入職場的時候,曾經期許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成為一個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的人嗎?我相信,一定沒有人這麼期許過。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這些我們最不想成為的樣貌,卻總是悄悄地爬到我們身上。我們該怎麼辦? 部...

英文引用書名 在 河野若悠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5:38:42

⠀⠀⠀⠀⠀⠀⠀⠀⠀⠀⠀⠀ 入戲的觀眾與他們的無名狂熱——Benedict Anderson 《想像的共同體》筆記整理 ⠀⠀⠀⠀⠀⠀⠀⠀⠀⠀⠀⠀ 這篇的風格會和其他篇不太一樣,主要為書中的內容經過我理解後的樣子,並把書中後段的內容加進書的最初所提出的大框架下去補充。如有不懂,或想引用原文建議還是可...

英文引用書名 在 溫如生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8-10 17:54:07

#溫如生 July 21, 2020

!!!(先用驚嘆號和大家打招呼,以表示我的激動) 親愛的讀者們,我是如生。 今天終於要正式和大家分享這個消息了,我的三寶《來生別哭》,即將在八月與大家見面啦🥰❤️✨ 8/8跨8/9的凌晨零時開始預購,8/17正式上市。 (預購日是我的生日!!!!!) ⠀ 先...

英文引用書名 在 《米雅電影心得分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4-28 15:46:40

「十年之長,兩人都走遠了;十年之短,心心念念仍是彼此。」 《電影心得分享🎬🙋》 中文片名:後來的我們 英文片名:Us and Them 片長: 2小時 類型:愛情 ⭕️演員: 方小曉—周冬雨 飾演 林見清—井柏然 飾演 ⭕️評分:🌝🌝🌝🌝(滿分5分) ⭕️ 故事描述了兩人相遇到錯過的過程,因為一張車...

  • 英文引用書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3 18:51:17
    有 188 人按讚

    好書推薦《#為時不晚》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你從學校畢業、即將踏入職場的時候,曾經期許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成為一個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的人嗎?我相信,一定沒有人這麼期許過。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這些我們最不想成為的樣貌,卻總是悄悄地爬到我們身上。我們該怎麼辦?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dnt-see-it/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為時不晚》的作者是加拿大牧師暨思想領袖凱瑞.紐霍夫(Carey Nieuwhof),他也主持「Leadership Podcast」訪談各界成功人士,持續分享活出更好人生的秘訣。他曾經是個執業律師,但是在三十歲那年內心受到召喚,轉行當起了全職牧師,引導人們邁向心中嚮往的人生。

    在他經營教會和傳道的經驗當中,他發現人們總是會面對到七種「內在危機」,分別是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這些狀態就如同英文書名「Didn’t See It Coming」,我們根本「沒有預料到它們會發生」,但是每個人都一定會遭遇到這些經驗。

    幸好,這些內在危機都是「有跡可循」的,也可以提早「防範於未然」。作者在這本書教我們透過「自我察覺」(Self-Awareness)的方式,去發現潛在的危機訊號,並且透過具體的行動指引,讓我們能夠提早修正、避免自己身陷這些危機當中無法自拔。

    這本書在 Goodreads 書評網站獲得了 4.46 顆星的高分好評,書中沒有老掉牙的故事,多的是作者多年傳道授業的真人真事,以及他本人非常露骨的真心表白。以下分享三個對我最具啟發的內在危機的察覺方法和處理方式。
    .
    1.#憤世嫉俗
    .
    有時候我會納悶,為什麼社會上(尤其在網路上)充滿許多憤世嫉俗的人,這種情緒有時候也會悄悄地影響我們自己。作者認為,憤世嫉俗其實是一種「選擇」,它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養成。生活不會讓人變得憤世嫉俗,是你讓自己變成了那樣。他用自己的切身經驗進一步說明。

    在他仍是新手牧師的時候,在地方的小鎮認真經營教會,而且總是親力親為每天都拜訪教友。其中有一對教友夫婦,他們的生活並不寬裕,在財務和家庭關係上面充滿危機。因此作者特別撥心力照顧他們,幾乎對他們的各種需求有求必應。但隨著教會人數持續成長,這對夫婦的需求卻越來越像個無底洞。

    在某一次的教會主日因為子女不守規矩地吵鬧,夫婦倆跟作者起了衝突,丈夫吼道:「這地方已經不適合我們,你不再關心我們了,我們要離開!」

    作者滿頭疑惑地追問:「我當牧師以來從未花這麼多時間一對一關心一個家庭,整個教會也為了服務你們而一再犧牲。我到底哪裡做得不夠?」這個問題無濟於事,那對夫婦從此離開了教會。

    一股憤世嫉俗的怨氣湧上作者的心頭,他感到浪費時間、不想再關懷別人、不要再為人付出了。這麼憤怒的原就是因為掏心掏肺卻幾乎沒有獲得回報,或者得到的回報與預期相反。事後他反省這件事情時說:「憤世嫉俗的形成,不是因為你有一顆封閉的心,而是因為你的心胸曾經敞開。」

    這種痛苦的經驗,會讓我們面臨抉擇。我們很可能將過去的失敗經驗投射到未來的情境,我們也可能從此停止信任和盼望,結果會怎樣?如果我們任憑這種想法自由發展的話,最終我們會封閉自我,憤世嫉俗終將接管了我們。我們能有什麼解藥?

    首先是再次「盼望」。我們必須體認到,各種創傷和背叛都是敞開心胸的人必然會遭遇的狀態,唯有擁抱相信的力量,對未來再度敞開心胸。不要讓過去的苦痛傷害了未來的璀璨。其次是運用「好奇心」,保留思考時間想像更多可能,多問「為什麼」和「為什麼不」,讓自己嘗試新做法,讓開放式的問題引領自己前進。在好奇心的面前,憤世嫉俗沒有立足之地。
    .
    2.#道德妥協
    .
    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曾經在《與成功有約》書中鼓勵每個人去想像自己的「喪禮」,在你人生的最後被蓋棺論定時,別人會怎麼評論你?作者說他擔任牧師二十多年來,從來沒有在哪個喪禮見過為人子女的展示自己父親的履歷。也從來沒有聽過子女站在棺木前討論著父母的身價淨值。跟你最親近的人,不會在你的人生歡送會上,朗誦你最近一季的業績數字。

    作者用了一個很趣味的方法描述這個概念。當你過世之後,你認識的人在餐桌上聊到你時會說:「喔,凱瑞啊,他是一個______的人。你可以把莎莎醬遞給我嗎?」雖然聽起來很難接受,但是「人的一生,終究會被活著的人簡化成一個句子。」這個空格裡面填寫的,通常就是一個人「品格」的濃縮,一個正直或友善的人;一個虛偽或易怒的人。

    在作者年輕時的律師生涯中,他見到許多同儕曾經面臨道德危機的訊號,包含在人前人後差距越來越大、掩蓋事實、無法說到做到、合理化自己的不良行為和決定、眼中只關注自己。如果不加以調整,就會漸漸走上道德妥協的不歸路。具體的方法是每天付出微小的努力刻意培養,例如承擔責任、言行一致、挪出時間保留給自我反省和成長。

    我在讀這段的時候,也思考著作者為什麼選擇牧師當「志業」Calling)的這條路,因此我在自己的子彈筆記上面塗塗改改,最後寫下這段想法:「一個志業的召喚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它指的是把微小的信念好好地實踐出來。它就是每天履行正直、體面、誠信。偏離這些之外的任何事情,都只是偽裝之下的慾望罷了。」品格的養成不是一夕之間的壯舉,而是每天微不足道的累積。
    .
    3.#身心俱疲
    .
    「疲勞過度」(Burn-out)是現代人常見的內在危機之一,無論是受雇於人的上班族,或者是看似自由自在的自雇者,都很有可能面臨這個狀態。作者在他四十歲一場空前盛大的演講之後,體驗到了猶如自由落體般的倦怠感。他描述那是一種「沒有期待,沒有喜樂,雖然還活著,但實在不覺得自己完全活著」的感覺。

    然而,我們該如何自我察覺到自己即將陷入倦怠?明顯的警訊有:熱情消退、不再感到情緒起伏、因為小事情抓狂、活力流失、憤世嫉俗、無法滿足、無法正確思考、生產力下降、再也不笑、睡眠也無法使你重振活力。如果我們面臨上述的狀況越多,就越接近疲勞過度的懸崖。作者提供了幾個方法幫我們調整自己的步調遠離倦怠。

    首先是不要試著去否認倦怠,因為這麼做只會加速情況惡化。比較好的做法是「告訴別人」自己當下的感受,找個懂得聆聽的親友聊聊,善用人際關係的力量,因為當你不再相信自己的時候,你需要有人相信你。

    其次是「調整步調」通常比「調整負重」更容易帶來緩解,因為步調是我們可以控制的。請一天假、關掉手機、取消會議,在狀態不好的時候讓自己退後一步、休息一下。放慢步調去回想這一切忙碌背後的意義,釐清思緒後再重新出發。

    最後是「接受自己的破碎」,人生的境遇就如同潮水有高有低,我們總會遇到狀況差的時候。我們不需要時時刻刻堅持「完美」的姿態,而且要放下自以為可以處理完所有事情的「驕傲」。作者認為,要體認到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適時尋求親友、信仰和諮商,是修補身心疲勞的良方。勇於接受「破碎」的人才有機會意識到自己能力的盡頭,找到超越和改善的力量。

    作者也引用神學家兼作家達拉斯.威拉德(Dallas Willard)談提升心靈健康的方法:「你必須痛下決心,除去生活中的匆忙。」面對疲勞的前兆,必須主動採取放慢步調和尋求人際協助的策略,不要著急,也不要拖延,容許它該多久、就多久。放慢腳步和調整步伐才能走得更久、更遠。
    .
    #後記:危機就是轉機
    .
    《為時不晚》的作者雖然是一位牧師,但是上帝和聖經的文字內容不至於喧賓奪主,反而在一些重要的章節扮演了畫龍點睛的效果。透過這本書可以提醒我們自己,憤世嫉俗、道德妥協、身心耗竭、無足輕重,這些都不該是我們人生的結局,而是可以預見的必經狀態,而且我們有能力提前做出準備。

    在書中,作者一再提醒了「自我察覺」的重要性,要先能察覺這些內在危機的跡象,才有機會防範於未然。如果你本身不是基督徒沒有禱告的習慣,我很推薦參考另外兩本書《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或《靜下來工作》來培養「正念」的習慣,正念能夠幫你關閉漫不經心的自動導航模式,透過有意識的自我覺察、感知情緒,對世界做出正確且善意的回應。

    最後,我想引用擅長教人克服恐懼的專家克莉絲汀.烏梅爾(Kristen Ulmer)的這段話:「別浪費任何一個危機。那是宇宙在考驗你學習一件新的事物,讓自己的潛能更上一層樓。」當你遇到任何一種內在危機的警訊,不要害怕它的到來,要知道,那或許是成就美好人生的重要轉機。
    .
    感謝 格子外面 提供抽獎贈書

  • 英文引用書名 在 劉昱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3 13:10:38
    有 347 人按讚

    李戡發文指出,某臺大教授的著作有多處抄襲,我看完之後十分駭然。因為張亞中老師曾對蔡英文的論文事件發表評論:「倫敦政經學院不是正規大學」,著實是金玉良言啊!現在張總校長是不是也會發出正義的怒吼:「臺大出這種教授,不是正規大學。」

    .

    這樣的話,還真的虧大了,因為我才剛拿到畢業證書誒!早知如此,要選最正規的孫文學校就讀。不過似乎不必多慮,前述所指臺大某抄襲教授正是張亞中本人,張總校長是不會自我批評成非正規教授的。心中大石瞬間卸下,所以我拿到的,應該還能算是正規證書吧。

    .

    ———(以下李戡全文)———

    .

    《張亞中,你抄錯行了!》

    .

    張亞中1998年出版《兩岸主權論》(台北:生智文化,1998)一書,不止一次抄襲楊永明1996年發表在《政治科學論叢》第七期的論文<民主主權:政治理論中主權概念之演變與主權理論新取向>。關於證明抄襲的方法論、抄襲者慣用的掩蓋手法和心態,我在《蔣介石日記的濫用》(被中共查禁)裡做了充分論證。現在我用這些方法,來還原張亞中怎麼抄襲楊永明,而且還抄錯行。

    .

    一、《兩岸主權論》第9到10頁,張亞中寫道:

    .

    國際法百科全書亦將主權定義為「一個國家獨立於其他國家之外,且於法律上不受其他國家的影響,以及國家對其領土和人民的政府權力享有最高性,與排他性的管轄權」。【注釋是「Helmut Steinberger, “Sovereignty”, in Encyclopedia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Installment 10., (Amsterdam: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and Company, 1987), pp.397-418, at pp.403-404.」】

    .

    這段引文,和楊永明<民主主權>頁144的段落幾乎一模一樣:

    .

    國際法百科全書定義主權為「一個國家獨立於其他國家之外,且於法律上不受其他國家的滲透影響,以及國家對其領土和人民的政府權力的至高性和排他性的管轄權」【注釋是「Helmut Steinberger, “Sovereignty,” in Encyclopedia of International Law, op.cit., p.404.」】

    .

    楊永明和張亞中都引用了Encyclopedia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的內容,不過楊永明漏寫了書名中的Public一字,我們翻開這本書第404頁,可找到楊永明引文對應的原文:

    .

    State sovereignty now meant a State's general independence from and legal impermeability in relation to foreign powers, and the State's exclusive jurisdiction and supremacy of governmental powers over the State's territory and inhabitants.

    .

    這段話明明出現在百科全書第404頁,而非第403-404頁,為什麼張亞中會寫成「pp.397-418, at pp.403-404.」?

    .

    二、這個「兩段式頁數」的寫法,正好出現在楊永明論文頁143-144:

    .

    為方便區分起見,學者稱描述國家內部的主權概念為「內部主權」(或「國內主權」),而在國際法上的應用則被稱為「外部主權」(或「國家主權」)。【注釋是「See Helmut Steinberger, “Sovereignty,” in Encyclopedia of International Law, Rudolf L. Bindscdhedler et al eds. (Amsterdam: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and Company, 1987), pp.397-418, at pp.403-404.」】

    .

    我們翻開百科全書,果然分別在第403和404頁看到「external sovereignty」(外部主權)和「internal sovereignty」(內部主權)的用法,說明楊永明的注釋沒問題。奇怪的是,楊永明這段引文,也出現在張亞中《兩岸主權論》第10頁:

    .

    有些學者區別主權的概念為「內部主權」與「外部主權」,前者指的是描述國家內部的主權;後者指的是國家主權在國際法的運用。【注釋是「Helmut Steinberger, “Sovereignty”, in Encyclopedia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op.cit., p.404.」】

    .

    由此可見,張亞中抄錯行了!張亞中根本沒看過Encyclopedia of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這本書,他這兩個出處,都是直接抄襲楊永明。名詞解釋那段,張亞中為了掩飾抄襲痕跡,故意在楊永明翻譯的引文裡改動數字,例如他省略了「滲透」兩字,殊不知這樣一省略,嚴重扭曲原意。換句話說,如果張亞中親自翻過百科全書,根本沒道理漏掉這個字。張亞中改動完楊永明翻譯的引文後,以為大功告成,在抄注釋的時候,卻不小心抄錯行——他該抄的是頁404,卻抄成了楊永明的另一個注釋頁397-418和頁403-404。另外,「內部主權」和「外部主權」那段,張亞中本來該抄頁397-418和頁403-404,卻抄成頁404。

    .

    三、除此之外,張亞中《兩岸主權論》頁8的引文「國家在其範圍內有宣稱不受其他限制和控制的自由,則必須同樣承認其他國家在其範圍內也有相同的自由。」【注釋是「F. H. Hinsley, Sovereignty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1966), p.158.」】這段話和楊永明<民主主權>頁144「國家在其範圍內有宣稱不受其他限制和控制的自由,則必須同樣承認其他國家在其範圍內也具有相同的自由」只有一字之差,在張亞中自稱看過原文的情況下,他的中文翻譯和楊永明翻譯的幾乎一模一樣,只是將「具有」換成「有」,顯然構成抄襲。

    .

    四、同樣道理,張亞中《兩岸主權論》頁20的段落「國際法學界也開始強調民主制度是一項逐漸成形的國際規範,「民主統治」被強調為國家與政府合法性的構成要件之一。」【注釋是「Thomas Frank, “The Emerging Right to Democratic Governanc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86, No.1 (Jan. 1992), pp.46-91.」】這段話,張亞中抄自楊永明<民主主權>頁147的段落「國際法學界也開始強調民主制度是一項逐漸成形的國際規範,民主統治(democratic governance)被強調為國家及政府合法性的構成要件之一。」【注釋是「Thomas Franck, “The Emerging Right to Democratic Governance,” 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86, No.1 (Jan. 1992), pp.46-91.」】張亞中除了把「及」換成「與」,其他地方一字不漏照抄楊永明。

    .

    五、同樣道理,張亞中《兩岸主權論》頁20-21的段落「更有學者指出政治參與權已經成為一項普遍性原則,應該受到國際法的保障。」【注釋是「Gregory H. Fox, “The Right to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Yal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 17(1992), pp.539-607.」】這段話,張亞中抄自楊永明<民主主權>頁147「福斯(Gregory Fox)更指出政治參與權(political participation)已經成為一項普遍性權利,而應該受到國際法的保障。」【注釋是Gregory H. Fox, “The Right to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International Law,” Yal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Vol. 17(1992), pp.539-607.」】張亞中除了把「權利」改成「原則」,其他地方幾乎照抄楊永明。

    .

    凡是引用的文獻不是自己親手翻閱、而是從別人文章看到的,一定要加上「轉引」兩字,否則就是抄襲。這五個案例中,張亞中在注釋裡除了交代文獻來源,後面全都該加上「轉引自楊永明,<民主主權:政治理論中主權概念之演變與主權理論新取向>,頁XX」,但他都沒有。張亞中讀了兩個博士,必定了解學術規範,卻仍故意為之,有何資格動輒以「張老師」姿態教育別人?光是在《兩岸主權論》的其中一章,張亞中就有五個注釋抄自楊永明。有了這項紀錄,我很好奇張亞中在《歐洲統合:政府間主義與超國家主義的互動》(台北:揚智文化,1998)書裡引用的大量英文文獻,以及在《德國問題:國際法與憲法的爭議》(台北:揚智文化,1999)書裡使用的大量艱澀冷僻的德文文獻,其中有多少處可能有類似這樣的行為?

  • 英文引用書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26 07:05:05
    有 441 人按讚

    好書推薦:《再這樣會死掉吧!所以我開始運動》

    逛博客來時看到這本書,先是為書名感到震撼,點進去細看介紹。「沒錯, 我就是在做很無聊的運動」映入眼簾,我有點狐疑,到底是什麼運動、為什麼感到無聊呢?

    雖說最初在養成運動習慣初期我也曾有此念頭,但很快就被想要完成馬拉松的目標取代。
    也有一陣子邊寫書邊跑步尋求靈感,覺得跑步是非常適合文字工作者的運動,我常寫到卡住,就出去跑一跑,跑啊跑著,就會天外飛來靈感,屢試不爽。
    不然也會邊跑步邊聽歌自嗨,覺得全世界只剩自己徜徉在清晨一望無際的西子灣。
    甚至又跑步又聽英文廣播、背英文單字,跑步是一種可以幫大腦變聰明的運動,不好好利用太可惜了。
    再後來在家還會一邊看劇、一邊重訓,當作背景音,偶爾瞄一下劇情進展。(原來我也滿會時間管理?🤣)

    看起來明明是一個人的運動,但我卻擁有這麼多樂趣,一點都不感到無聊。

    繼續看簡介,這幾段話打動了我,我好想知道作者遇到了什麼事而有這些體悟?

    ===
    「★ 運動可以成為躲避挫折與低潮的小世界。
    在工作、生活之餘,難免會遇到負面情緒需要排解,找到一個自己真心喜歡的興趣(對我而言就是運動),它能成為你的避風港,在那裡整頓好身心,就能再次出發,面對挑戰。

    ★ 太認真生活或太努力運動,都容易讓人受傷。
    人在集中精神做某件事的時候,很容易咬緊牙關、閉起眼睛,因此無法客觀觀察自己身體的移動,這是很受傷的時刻。對生活、對運動而言,都是同樣的道理。」
    ===

    我一打開書,笑聲真的是停不下來,「女團的標準體重46公斤的相反是什麼啊?哈哈哈太難以想像了!」連一旁的孩子都好奇問媽媽在笑什麼,我實在為作者的幽默拍案叫絕!她怎麼有這麼多可愛的腦內小劇場呢?

    另一方面,作者對人生的各種領悟、對社會仍然常見的性別失衡抱屈,也帶給我不少深思。

    #運動與人生

    「 太認真生活或太努力運動,都容易讓人受傷。」

    最近我也常覺得運動和人生太像了,想過著順利的生活,不能停留在原地,也不能過得太辛苦。總是要仔細傾聽內心和身體的聲音,精準判斷能承受的範圍,執行時還得拿捏剛剛好。

    再轉念一想,教養孩子也是如此,不能寵溺,不能虐待,要滿懷希望、要鼓勵挑戰,教養太用力會受傷,不夠又沒效果,無法進步。

    如果運動和人生、和教養這麼相似,是否我能從運動中磨練出對那條細微絲線的敏感度呢?

    #運動與性別

    作者提到像是重訓器材的高度尺度普遍偏高偏大,這我也有感覺,反正已經習慣坐到器材上就先調一下各種能調的轉軸就對了。

    作者期待專門給女性使用的健身房,這絕不是天方夜譚,在加拿大健身房滿常見的,就是在健身房裡另有一間單獨隔間、男士止步、器材齊全的女性專區。

    像是長髮在社會裡潛藏的性別刻板印象,對每天運動的生活有多不方便,幸好我很早就甩開這個包袱。

    書中引用美國自我防禦機制亞倫.史諾特蘭的話:「在課程中遇見對受傷有著不切實際、過度擔憂的女性,這多半是因為她們小時候不曾了解過自己身體的緣故。」

    我想起運動這幾年來,身邊有多少女性親友擔心我受傷或害怕自己受傷,至今仍躺在沙發上。以我來看,這就是被成長經驗束縛住了,過去被灌輸的各種洗腦宛如樹根緊緊纏住那人的雙腳,令她動彈不得。

    「就像是大象如果從小就被腳銬鎖住腳,那麼之後就算解開腳銬,大象也不會隨意移動。
    因此不管這個女孩天生有多麼大的力氣,只要你從小就讓她穿上稍微一跑跳就會掀起來的短裙,或是將整個腳趾都緊貼在一起的高跟鞋,那麼她們當然就會變得越來越弱。
    還有社會上的氛圍也有關係,女生只要稍微超過審美體重一點點就會被指責說太胖或是塊頭大。」

    作者細膩觀察出女性如何受教育與社會氛圍箝制,各種行為如穿裙子、高跟鞋、留長髮等,都會對女性投入運動造成影響。

    我實在太喜歡這本書了,這本書不是教人如何運動,而是作者金芝媛分享她如何從脊椎變形的記者進化為有專業證照的運動狂,書裡還有關於運動與習慣、運動與興趣的闡述都精闢有加,諸多省思亦極有深度。雖是來自韓國的翻譯書,譯者張鈺琦的翻譯文字讀來生動有趣。

    還有好幾個部分從不同層面切入社會如何影響女性對運動的觀感,身為關注性別平權的女孩媽媽,我萬萬不願自己的女兒成為被腳銬鎖住的大象。

    自從在健身房被教練鼓勵把手臂練粗練壯一點後,我就開始留意媒體上、雜誌上的女性手臂。在加拿大雜誌上看到的女性膚色和體型都很多元,但飛回去一到轉機的日本機場、到臺灣捷運上看到的多數女性海報,卻瘦到看不出肌肉。

    作者又提及,之前好萊塢推出超級英雄的電影主角都是男性,女性總是被保護的弱者,既然都是虛構的故事,為何不能賦予女性更多力量,帶給女性觀眾更多啟發與勇氣呢?

    很感謝2017年的神力女超人在我練習徒手重訓初期推出,可以說我後來能夠勇於投入更多的重量訓練,就是看到雜誌專訪進而受到蓋兒加朵(Gal Gadot)啟發。順道說,她現在正在孕育三寶中!

    「女性一樣能擁有勇氣並具有魅力,不只能守護自己,也能守護愛的人,而成為英雄。」最後摘錄作者這段話,做為結尾。誠摯推薦這本書給熱愛運動的女性讀者們,尤其推薦給女孩的媽媽。

    (博客來連結貼在回應。)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