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英國達人秀總冠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英國達人秀總冠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英國達人秀總冠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英國達人秀總冠軍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949的網紅賴叔閱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走在刀鋒上 – “Senna”] Medium: https://link.medium.com/hulJwTV2f6 // 2020 年 5 月,武漢肺炎喺歐洲嘅疫情有見頂回落嘅跡象。一級方程式 (F1) 賽會宣布,計劃七月開始喺歐洲恢復賽事,一眾車迷餓咗半年,終於見到隧道盡頭嘅光...

英國達人秀總冠軍 在 游大東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16 09:31:25

【 張天賦出道MV迅破50萬瀏覽 】 _ 世紀疫症爆發,全球娛樂產業同告遭殃,很多新人都要押後出道日期。就以香港為例,2019年ViuTV舉辦的選秀節目兼真人騷《全民造星II》,當時一班參賽者若然在正常的市場操作下,應該很大機會在2020年出道,屬於十強的曾比特(Mike)、歐鎮灝(George),...

  • 英國達人秀總冠軍 在 賴叔閱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06 12:24:58
    有 17 人按讚


    [走在刀鋒上 – “Senna”]

    Medium: https://link.medium.com/hulJwTV2f6

    //

    2020 年 5 月,武漢肺炎喺歐洲嘅疫情有見頂回落嘅跡象。一級方程式 (F1) 賽會宣布,計劃七月開始喺歐洲恢復賽事,一眾車迷餓咗半年,終於見到隧道盡頭嘅光線。

    喺冇睇賽車嘅時候, F1 車迷不至於完全冇選擇,鍾意睇 F1 車手打機鍊車嘅有 Virtual Grand Prix ,懷舊嘅有經典賽事重溫。想了解車手內心世界嘅, “Netflix” 有 “Drive to Survive” 。

    而喺 5 月 1 日,紀錄片 “Senna” 可能係最適合嘅選擇。

    - - -

    正如後生嘅籃球迷可能要睇 “Last Dance” 先至知道 Michael Jordan 有幾勁,如果大家冇機會睇返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嘅 F1 賽事, Ayrton Senna 點解被喻為一代車神,可能都係一個謎。

    來自巴西一個富裕家庭嘅冼拿,曾經三度奪得 F1 總冠軍。企喺 2020 年回望,冼拿嘅成就絕非前無古人、後無可者: 1993 年,綽號嘅「教授」普魯斯 (Alain Prost) 喺暫別賽事一年後回歸,跳出最後探戈而成為四屆世界冠軍。 2004 年,德國車神舒麥加 (Michael Schmacher) 第七次登頂。 2019 年,英國車手咸美頓 (Lewis Hamilton) 第六次封王。

    如果三屆世界冠軍並非咁罕有,咁點解冼拿嘅地位咁崇高呢?

    喺習慣以成敗論英雄嘅體育世界,江山代有人才出。喺可以量化嘅成績以外,一啲難以量化嘅元素,就成為「傳奇」同「好手」嘅分野。英超「紅魔鬼」曼聯出名在青訓人才輩出,而且有「魔性」; NBA 嘅 “Black Memba” 高比拜仁刻苦修鍊、不屈不撓;網球界嘅瑞士球王費達拿,風格優雅,老而彌堅。

    至於冼拿,我會形容佢係激情無限,將自己同戰車能力發揮至極限。

    1980 年代嘅 Formula 1 賽車,冇今時今日咁多電子嘢 (例如防滑嘅 traction control ,就要到 90 年代先至應用喺 F1 ,及至 2008 年被禁) ,對車手駕駛技術要求極高。

    1984 年,初出道嘅冼拿喺摩納哥站大放異彩,佢冒住滂沱大雨,將中游份子、戰力有限嘅 Toleman 車隊座駕性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幾乎逢車過車,直迫領放嘅普魯斯。不過,「教授」揮手示意雨勢太大、要求中止賽事 (而賽會又同意) ,將冼拿首先分站冠軍推遲咗一年,咁大把。儘管如此,冼拿手車嘅快、勇、狠,已經足以令佢嶄露頭角。

    其後,冼拿經過喺 Lotus (蓮花車隊) 嘅三個賽季,徘徊喺總排名第三、四,成績驟眼睇落好似唔夠亮麗,但其實主要原因係正式賽事表現唔夠穩定,論排位賽,佢喺 1985 同 1986 年分別七次及八次排頭位。當年一季先得 16 場賽事。

    - - -

    紀錄片對於冼拿自 1988 年起,加入麥拿倫 (McLaren) 車隊,同普魯斯一時瑜亮嘅競爭對手關係著墨較多。無他,冼拿 1988 年首度成為總冠軍,正面衝擊普魯斯嘅地位,一個冒起、一個守成,衝突實屬必然。

    片中描繪普魯斯老謀深算、收放自如,同冼拿拼命三郎、不惜一切嘅作風南轅北轍。加上時任 F1 賽會主席、同普魯斯份屬同鄉嘅 Jean-Marie Balestre 有意無意作出對普魯斯有利、對冼拿不利嘅判決或干預,普魯斯無形中喺呢套 docu 入面扮演咗一個反派角色。

    即使係年輕嘅車迷,透過 Instagram 都可能睇過 1989 年,冼拿同普魯斯鬥到最後一個分站,喺日本鈴鹿賽車場 (Suzuka) 各不相讓而攬炒嘅一幕。當時必須勝出嘅冼拿迫逼場邊工作人員幫佢推返郁架車,再花時間換埋頭翼而後上勝出,剛好夠分壓過普魯斯而成功衛冕。但係賽會主席 Balestre 向裁判施壓,迫佢哋搬龍門而判冼拿犯規兼取消資格及停賽。

    喺政治同金錢遊戲背後,冼拿嘅反抗無疑更凸顯佢對純粹速度上較勁嘅熱愛。當然,喺鏡頭以外,冼拿對於勝利嘅執著,亦導致佢會向阻佢發達嘅車手出言不遜甚至揮拳相向。一個銀仔有兩邊,英雄總有陰暗面。

    - - -

    1994 年,冼拿離開效力六年嘅麥拿倫,轉投配置更頂尖嘅威廉士車隊 (Williams) 。此舉原意係追求事業更上一層樓,畢竟佢喺 1990 年及 1991 年摘冠,成為三屆世界冠軍之後,已經連續兩年陪跑,屈居於威廉士車隊嘅文素 (Nigel Mansell) 及普魯斯之後。

    奈何 F1 賽會喺 94 年賽季禁止一啲電子技術,令威廉士嘅戰車表現冇咁穩定。即使冼拿技術超凡,喺場上嘅表現都難免受到拖累。隨住後起之秀舒麥加步步進迫,唔輸得嘅冼拿變得更加焦躁。

    喺季初連續兩場賽事食白果之後,冼拿矢志喺聖馬力諾站嘅 Imola 賽道爭勝。不過,由練習到排位賽都事故頻生,其中喺 1994 年 4 月 30 日,新晉車手 Roland Ratzenberger 喺排位賽中失事身亡,更加令賽場一片愁雲慘霧。

    新聞寫作有一句老說話: “If in doubt, leave it out.” 如果冇信心,就唔好上陣。但係冼拿對於勝利嘅渴求蓋過咗對於戰車嘅信心不足,佢排頭位出賽而賽至第七圈 – – 一隻高速左彎,冼拿座駕失控,以時速二百幾公里直撼石屎牆。

    一代戰神,最終戰死沙場。係性格使然,亦可能係一種解脫。

    - - -

    冼拿曾經接受 F1 名宿 Jackie Stewart 訪問。

    話說 1990 年佢 (又係) 喺日本站同普魯斯鬥到最後一站,同 89 年相似嘅係,賽會安排排頭位嘅冼拿喺不利嘅線道 (dirty line) 起跑。今次冼拿第一隻彎就踩到盡,同普魯斯再次攬炒,而唔同嘅係,今次冼拿夠分做總冠軍。

    Jackie Stewart 質疑冼拿危險駕駛,對佢同其他車手都構成危險。冼拿嘅回應係:

    “If there is a gap you have to go for it, and if you don’t then you are not a great driver.”

    (賴叔中譯:「無孔不入,車神也。」)

    1994 年 5 月 1 日,賽車界痛失冼拿,巴西全國視之為國殤。對於喺不足一年前失去 Beyond 主音黃家駒嘅香港人嚟講,冼拿行走江湖,喺刀鋒上搵食,同樣係自由奔放嘅圖騰。 26 年後藉 “Senna” 紀錄片緬懷傳奇人物之餘,亦不禁撫心自問,無懼千鈞一髮、勇往直前嘅初心,至今安在?

    Credit: https://flic.kr/p/jY7gu

    - - -

    想睇更多賴叔時政見聞、金融掃盲及職場文章,請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huklai

    #hk #hongkong #patreon #blogger

  • 英國達人秀總冠軍 在 簡政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7-07 00:08:18
    有 58 人按讚


    好詳細的介紹,大家可以好好認識一下這位女子網壇的超級未來之星!🎾😲👍

    《Cori Gauff 溫布頓童話故事的灰姑娘》

    15歲美國女孩通常在做什麼?剛成為高中新鮮人的她們除了上學之外,有些人開始和男生約會,或是參加社團、與好友逛街、加入校隊忙比賽。不過,對於喜歡別人叫她Coco 的Cori Gauff而言,她不是一般的美國15歲青少年,這位被當今女子網壇視為小威接班人的黑色旋風,正張開雙手,準備迎接屬於她的霸業。

    第133屆溫布頓的最大亮點,無疑就是來自佛州的Gauff不斷改寫紀錄,她不僅是本屆最年輕的參賽者,也以15歲122天之齡成為1968年網球開放年代後,從會外賽晉級會內賽年紀最小之人,更在會內賽首輪一場世代交替對決中,淘汰五屆冠軍大威,接著再勝兩年前打進四強的Magdalena Rybarikova,向32強報到。

    很難想像來到溫布頓之前,Gauff從未在大滿貫會內賽出賽過。事實上,WTA排名313的她本屆原本沒有參賽資格,直到6月才知道大會要給她會外賽外卡,結果會外賽未失一盤連闖三關晉級後,開始成為網壇聖地的焦點人物,會內賽前兩輪都在一號球場亮相。

    Gauff的第三輪被安排在周五中央球場最後一仗,由於中央球場每天只有三場賽事,尋求男單衛冕的四屆盟主喬帥只好被擠去一號球場,一度引起喬迷不滿。首度踏上中央球場的Gauff說:「哇,我真的進入中央球場了,這是全世界最神聖的球場。」

    第三輪迎戰排名60的斯洛凡尼亞老將Polona Hercog之役,先失首盤的Gauff第二盤以2-5落後,眼看面臨淘汰邊緣,神奇之旅即將畫下句點,不料她救回兩記賽末點,最終以3-6 7-6(7) 7-5驚險勝出,晉級16強,成為1991年卡普莉雅蒂(Jennifer Capriati)以15歲晉級四強後,闖進溫布頓第二周最年輕的女將。

    回顧在中央球場初體驗的前74分鐘,Gauff看起來的確像一位經驗不足的菜鳥,擊球不是太長就是太歪,單反切球也不如對手犀利。不過,就在Hercog 以5-3領先,並出現第二記賽末點時,她竟然發出雙誤,之後,整場比賽就成為一場意志力之爭。

    第二盤「搶七」,Gauff一度又以4比5落後,但她沒有放棄任何機會。8比7時,她經過一次來回32拍的對抽,以一記網前撲殺得分,把比賽逼入第三盤決勝負,中央球場頓時歡聲雷動,負責轉播的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主播說:「我們英國人喜歡童話故事,這就是童話故事。」

    決勝盤中,Gauff先取得4-1領先,但又被追到5-4、6-5。當Hercog的吊高球出界後,Gauff在場上興奮的跳上跳下,不僅整個中央球場屋頂快被掀翻,連坐在場外著名韓曼坡(Henman Hill)觀戰的數千球迷也都全部鼓掌叫好,此時已超過當地晚間八點(台灣凌晨三點)。

    Gauff賽後說:「無論比分多少,我知道我都能後來居上,我只專心打好每一球。觀眾太棒了,就算我落後被出現賽末點,他們還是為我加油。我從以前輸球中學到許多經驗,如果你常常在贏,你學不到太多。」

    Gauff第四輪將迎戰羅馬尼亞前球后 Simona Halep,至於如何闖過這一關,許多人都認為對於一位15歲女孩,這將是一座難以超越的高山,娜拉提諾娃說:「此役將很有趣,雖然Halep較被看好,但觀眾會一面倒支持Coco,對於Halep會產生很大壓力。」擔任BBC球評的馬克安諾則說:「我認為Halep應會勝出,因為她比較穩定,但要我下注很多錢賭她贏,我不幹。」

    按照傳統,溫布頓第一個星期日全面休兵,就像灰姑娘童話故事裏的半夜12點鐘聲,就在鐘聲響過後的超級星期一,Gauff的灰姑娘傳奇在她以兩個3-6敗給Halep後畫上休止符。總計她在會內賽四戰面對的對手,分別大她24、15、13、12歲,而溫布頓結束後,她的排名可望從313進步到139。

    出生於2004年3月13日的Gauff,大家對她的印象仍停留在2017成為打進美國公開賽青少女決賽最年輕的選手;去年在法國公開賽成為1993年12歲辛吉絲之後,法網青少女奪冠最幼齒之人,以及溫布頓打完,以14歲又4個月之齡,化身史上最年輕的青少女球后。

    事實上,Gauff 的網球天賦在她年紀更小時已展露無遺。就在接觸網球不到2年的2012年,Gauff在專為10歲以下小朋友舉辦的”Little Mo”比賽贏得8歲組冠軍,這項比賽是為紀念女網史上首位在同年連贏四大賽的美國傳奇女將Maureen Connolly而舉辦,由於Maureen身高僅165公分,外號Little Mo。

    2016年,Gauff在橘子盃12 歲組以7戰未失一盤佳績封后,當時ESPN特別撰文介紹這位小神童,把她和過去曾贏過橘子盃12歲冠軍的三位女將相提並論,包括1981年葛拉芙(Steffi Graf) ,1985年Monica Seles,1986年卡普莉雅蒂, 這三人生平一共抱走34座大滿貫頭銜。

    當年受訪時,美國網協USTA選手發展部(Player Development)總經理Martin Blackman表示,這女孩的夢想很大。當被問道有多大呢?Blackman”嗯”還來不及說,沒想到小丫頭竟豪情萬丈回答:「我要成為史上最偉大的選手」" I want to be the greatest of all time."

    Gauff的自信讓她在2017年13歲時,率領美國贏得世少女子組(U14)世界組冠軍。2018年14歲的她原本可以繼續角逐世少,卻越級挑戰平均大她2歲的青年聯邦盃(U16),再於世界組決賽包辦單、雙打勝利。尤其她在雙打決勝盤「搶十」從8比9落後下靠著強勁發球救回冠軍點,美國最終11比9險勝烏克蘭,衛冕成功。

    連兩年代表美國贏得世少、世青總冠軍,Gauff締造的紀錄並不常見,更令連續兩年在世少及世青冠軍戰中栽在她手下的烏克蘭金髮女將Dasha Lopatetskaya 徒呼負負。不過,Lopatetskaya在去年美網青少女八強賽激戰三盤後扳倒Gauff,出了一口怨氣,也在今年改名為Daria Lopatetska,目前WTA排名219。

    雖然去年美網青少女賽事在單打八強止步,Gauff卻在雙打搭配好友Caty McNally,先在準決賽擊敗台灣、日本組合葛藍喬安娜/內島萌夏,最後再勝同胞Hailey Baptiste/ Dalayna Hewitt,摘下女雙冠軍,等於大滿貫青少女的單、雙打冠軍,都已寫在她進軍職業的履歷表內。

    去年底,Gauff在國際青少年A 級橘子盃18歲組決賽力克有「新李娜」之稱的鄭欽文,完美結束青少年生涯。2018年一整年,Gauff只參加9站青少年比賽,便在溫布頓青少女八強輸給中國王曦雨、雙打四強止步後,7月16日正式成為世界青少女球后。

    Gauff青少女一登基,她的商業大戰也正式開打!Gauff之前身穿Nike球衣征戰多年,Nike雖看好她的潛力,但不願投入過多代言費,因此讓其他廠商有機可乘。經過數月較勁,Gauff去年角逐美網會外賽及青少女賽事時,已脫下Nike球衣,總公司位在波士頓的New Balance隔月也正式宣佈和Gauff簽下複數年合約。

    儘管代言費用屬於最高機密,外界推測應在六位數美元以上。此外,Gauff的經紀公司TEAM8今年初也宣佈,Gauff將替一家擁有141年歷史的義大利企業Barilla Group代言,以生產義大利麵條及通心粉為主的Barilla字樣也將掛在Gauff胸前。再加上球拍大廠HEAD,一般認為Gauff除了獎金之外,今年將賺進百萬美元以上,而這都是在她尚未贏得一場大滿貫勝利所簽下的合約。

    不少人對於Gauff經紀公司感到陌生,位在克利夫蘭近郊的TEAM8規模不大,是由20座大滿貫天王費德勒和他長期經紀人Tony Godsick,在2012年離開IMG後所共同創立,客戶名單除費爸外,還有因腳傷開刀的 Juan Martin Del Potro,保加利亞Grigor Dimitrov曾在2014年加入,2017年已投入別家經紀公司懷抱。

    溫布頓之前,Gauff職業獎金總收入僅7.5萬美元,溫布頓一戰成名後,至少進帳22萬美元,各種代言也將如雪片般飛來。對於New Balance而言,去年從Nike手上搶下Gauff,如今證明是一項正確且大膽的抉擇;這家以總統慢跑鞋聞名的運動廠牌,陣營中原只有Milos Raonic名氣較大,現在也靠著小女孩打響名號。

    和許多傑出女子運動員天生就擁有異於常人的運動能力一樣,Coco 的運動員基因強大,父親Corey Gauff曾是喬治亞州大的控球後衛,母親Candi最早是體操選手,高中轉行田徑,並成為佛羅里達州大的女子七項明星。

    Coco自幼就跑得飛快,身材比例上,她的雙腿明顯比上半身長些,而且兩手張開特別寬,根據老爸說法:「手長腳長讓她發球更具威力」。球場上,身高176公分的Coco腳步輕盈,移位快速,發球強勁,正反拍可攻可守,單反切球不算太差,也喜歡上網,衝刺速度驚人,不怕對手吊短,全面性打法幾乎找不到明顯缺點。

    溫布頓三屆冠軍馬克安諾曾表示:「Cori Gauff在身體和心理上都很成熟,我看她的打法,如果20歲之前沒有成為世界第一,我會非常驚訝。」Coco承認:「我爸在我8歲時也曾這樣說,但我不太相信,也不太有把握,不過你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事。」

    排名最高曾居世界第6的美國前黑人女將Chanda Rubin注意Coco已經很久,她認為除了快速移動和強力正拍是Gauff最大特色,專注的眼神、堅強的鬥志和永不放棄的毅力,才令人聞風喪膽。

    不像威廉絲姊妹幼時跳過青少年比賽,Coco的崛起是在美國網協USTA安排下按部就班進行。直到去年法網青少女稱霸前,她仍在住家旁的公園網球場訓練,目前則在德拉海灘(Delray Beach)的新世代網球學院(New Generation Tennis Academy)接受專業團隊全天候操兵,此地和USTA有合作關係。

    每天練完球後,Coco配合學校課程在家自學,因為母親就是老師。由於小威是她從小的偶像,10歲起,Coco便在小威教練Patrick Mouratoglou於2014年成立的「冠軍種子基金會」贊助下,前往位在法國尼斯的網球學院Mouratoglou Tennis Academy進行移地訓練,並和「夜市小球王」曾俊欣成為師兄妹。

    Gauff的出頭,讓WTA限制青少年選手轉入職業後的比賽場數又浮上檯面。1990年代初,卡普莉雅蒂13歲轉職業,14歲擠進世界前十,16歲贏得巴塞隆納奧運金牌,卻因成名過早,被名利迷失方向,因而捲入偷竊、服用大麻等負面事件,WTA為亡羊補牢,防止更多明日之星起步時斷送後路,因此決定改變制度。

    1995年起,WTA禁止未滿14歲女孩打職業賽,參加場次要在18歲生日過後才全面開放。根據規定,年滿15歲、未滿16歲每年最多可打10站,成績突出最多可再增加4站。也就是說,今年3月13日開始算的一年內, Coco一共可參加14站職業賽,溫布頓是她第7站,因此16歲生日前,她只剩下7站比賽可打。

    在網壇頗具地位的Mouratoglou不滿說:「你不能扼殺選手的動能,有些人或許30歲才會達到顛峰,有些人16歲就到頂了。每個人不同,你必須尊重這些差異。年齡限制對有機會在很年輕時就達到某種成就的選手來說,是一個完全不公平的制度,這完全抵觸網球的多元化,網球有趣的地方就是因為它有很多不同。」

    Gauff老爸也認為,規定青少女選手的參賽次數,會讓她們的壓力集中在某些比賽,反而不能放開來打,「選手會感到壓力很大,因為她覺得她只有這次機會,錯過就沒有了,反而會綁手綁腳。」

    1997年,16歲的辛吉絲贏得三座大滿貫,包括澳網、溫布頓和美網,她在1999年贏得個人第五座、也是最後一座大滿貫時才18 歲。Mouratoglou說:「我知道這制度是為了保護選手,但我不認為它有保護到選手,我想它只讓有些人無法提早達到更好。我認為辛吉絲當年如果在這制度下,永遠不能成為世界第一。」

    兩年半前,就在Coco贏得橘子盃12歲后冠後,老爸受訪時表示:「我的目標是幫她完成夢想,贏得大滿貫,並成為世界第一。我也告訴過她,這需要很多努力;當許多孩子說Yes時,你必須說No,當許多孩子說No時,你卻要說Yes。」換句話說,當別人在玩時,你不能玩;當別人不願吃苦嫌累時,你還是得乖乖去做。

    翻開歷史,許多小橘子冠軍得主長大後都能成為優秀職業選手,但也有不少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Coco從小明白這個道理,也了解要成為一位真正的冠軍,必須同時具備技術、體能、心理等層面,當然銀彈更不能缺,再加上一點點運氣。她說:「反正就是要不斷努力練習,要很積極和自律。還有,就是要聽爸媽的話。」

    有一段時間,Gauff老媽為了照顧Coco兩位弟弟Codey、Cameron,不得不辭去老師工作,而Gauff老爸為了專心訓練愛女,也放棄原本工作,家中財務狀況一度緊繃到喘不過氣,還好美國網協及時提供協助。Gauff老爸回憶:「我們曾從單一收入家庭,變成零收入家庭。」

    Gauff家族的向心力極強,也難怪當大女兒打進溫布頓16強後,老爸老媽在看台上高興地手舞足蹈,互相擁抱,因為他們多年的努力與付出終於獲得回報。回想起兩年前Coco已被視為是小威的接班人,她卻在自己的Instagram上寫道:「我不要成為下一位小威,我要成為第一位Cori 'Coco' Gauff。」

    http://www.fptennis.com.tw/stories_detail.php…

  • 英國達人秀總冠軍 在 吳建豪 Van Ness W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5-03-10 15:40:49
    有 2,043 人按讚


    AXN 67台 Asia's Got Talent #亞洲達人秀

    AXN《亞洲達人秀》吳建豪篇預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V65TYCCrOs

    《亞洲達人秀》為全球熱門節目《達人秀》系列中的第一個泛區域版本。 被票選為全球最盛大的才藝選秀賽的《亞洲達人秀》,將會帶給觀眾亞洲區最優秀的表演者以及精采的奪冠歷程。
    這次的名人評審包括:榮獲多座葛萊美音樂獎的得主大衛福斯特,英國流行音樂天后、前辣妹合唱團團員媚兒喜,印尼搖滾樂界傳奇歌手安谷以及台裔美籍流行偶像吳建豪。他們將挑選出在亞洲地區最令人目瞪口呆,為之驚豔的精采表演。

    挺進準決賽的達人或團體將面臨更嚴峻的評審團 ─ 在家收看AXN節目的觀眾最終將有權決定誰是《亞洲達人秀》第一季的總冠軍。更令人驚喜的是,準決賽與決賽選在新加坡著名的「濱海灣金沙飯店」舉行。冠軍得主將獲得一紙合約,回到這個公認亞洲第一的度假勝地,舉辦現場表演。

    《亞洲達人秀》是《達人秀》系列的第63個版本,於2014年榮獲《金氏世界紀錄大全》殊榮為「最成功的實境節目」。《達人秀》版權由英國傳媒公司費里曼圖媒體公司(FremantleMedia),和西蒙高維爾( Simon Cowell)旗下西口娛樂公司(Syco Entertainment)所共同擁有。
    AXN 《亞洲達人秀》第一季由「濱海灣金沙飯店」(Marina Bay Sands),「大可樂,」( BIG COLA),「潘婷」(Pantene),「加德士公司」( Caltex)以及「捷星航空」( Jetstar)共同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