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英國貴族大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英國貴族大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英國貴族大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英國貴族大學產品中有16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贈書】【好書分享:自我成長/散文《三十三歲的逆襲》】 ​ ​ ​ 「三十三歲,從來不如我想像中美好。​ 生活依舊充滿波折,內心也不夠成熟,​ 但我卻漸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 ​ 我小學三年級的人生規劃如下:​ 北一女→哈佛大學→天文學博士→太空人→28歲和英俊富有家裡有酒莊的英國公爵...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小時候經常聽長輩說, 讀書不成就去耕田吧!直至近年不少本地人推動復耕,農夫工作變得現代化及科學化,不再是低學歷的工作。」楊愷恩(Agnes)和吳家欣(Karen)去年9月,雙雙辭去正職工作,成立Grow Something,為城市人提供上門安裝種植箱服務,實行自己菜自己種。肺炎影響下,大眾關注個人...

英國貴族大學 在 ??ALLY??? Amsterdam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5 15:50:16

全球百大院校—荷蘭有七間 話說最新嘅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排名中,全球「百大」院校入邊,荷蘭就有7間。 7間係咩概念呢,首先荷蘭係有一共13間「研究型大學*」,當中7間係全球「百大」,換句話說,荷蘭有超過一半嘅研究型大學都係非常高質素! 除此之外,筆者特登望吓其他國家有幾多間「百大」。...

英國貴族大學 在 Fang-Wei Lin 林部長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19:14:50

十個傻冷宮不傻也不冷的小知識(6)  這難道是所謂的貴族學校? 上一個 #傻冷宮不傻也不冷的小知識 告訴大家傻冷宮現在不是皇宮也不是修道院, 是一間私立住宿學校。那我怎麼可以進去參觀呢? 其實在巴登貴族十幾年前(非常現代)將傻冷宮整個區域賣給巴登符騰堡邦政府之後, 之前公爵主要的居住樓層變成博物...

英國貴族大學 在 GirlStyle 女生日常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3 09:58:28

【@girlstyle.mag 】戴妃姪女Kitty Spencer閃嫁62歲億萬老富翁! .
 2018 年因為參加了表哥哈里王子(Prince Harry)與梅根(Meghan Markle)的世紀婚禮而意外爆紅的 Lady Kitty Spencer,當年以一身翡翠綠造型現身、臉上更有幾分戴安...

  • 英國貴族大學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2 20:49:07
    有 615 人按讚

    【贈書】【好書分享:自我成長/散文《三十三歲的逆襲》】 ​


    「三十三歲,從來不如我想像中美好。​
    生活依舊充滿波折,內心也不夠成熟,​
    但我卻漸漸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


    我小學三年級的人生規劃如下:​
    北一女→哈佛大學→天文學博士→太空人→28歲和英俊富有家裡有酒莊的英國公爵結婚→30歲生一個小孩​

    是的,我只規劃到三十歲,在九歲小孩尚未發育完全的純真大腦裡(想和富有貴族結婚算哪門子純真!?),三十歲太遙遠,也足夠老了。而我認定三十歲的自己一定是位成熟美麗時尚有智慧的都會女性,身著剪裁優雅的黑色小洋裝,化著濃淡適宜之高雅妝容,坐在五星級飯店的高腳椅上淺酌長島冰茶。此時,Bartender遞了杯淺粉色的柯夢波丹給我,微笑道:「是角落沙發那位先生請妳的。」我轉頭向那位翹首以待的紳士微微頷首,輕輕舉起右手,示意無名指上閃閃發亮的鑽戒,無聲以口型回"I am married."​

    現在我早已超過三十,與兒時人生規劃最接近的,大概是曾在哈佛美語補習班上課,保溫壺裡時常帶冰紅茶,偶爾換成麥茶。​

    《三十三歲的逆襲》述說的正是人生迎來之蛻變期、長大的無奈與哀愁。作者徐妍珠是位三十三歲的韓國女性,未婚、與父母同住,平凡無奇的上班族。書中沒有任何激勵人心、美化現況、催眠自己之矯飾話語,而以生活化流暢文筆,正面迎向邁入中年的現實,犀利筆鋒字字直指三十代女性種種煩悶苦惱,令讀者產生巨大共鳴。​

    雖然我們已步入人生下半場,卻僅有生理年紀持續累積,心理仍像孩子般徬徨無助,對愛情、婚姻、友情、工作、未來發展充滿不確定性。人生不如小說、戲劇那樣光鮮亮麗、高潮迭起,日復一日重複無聊乏味的day and night,髮間冒出的銀絲與眼角皺紋,在在提醒逐漸老化之跡象。​

    所以25歲後的聚餐地點從吃到飽改成輕食餐廳,只吃燻鮭魚沙拉和無糖黑咖啡,要忍住剁手的衝動才不會在回家路上買兩百塊鹽酥雞;聊天話題從男人、星座、韓劇,變成168斷食、減醣、生酮與皮拉提斯,避談花大錢的健身課程總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純粹是心理安慰劑。​

    沒有顯赫成就,卻已三十好幾,擔心被社會淘汰,死命攀緊救命索,這個沾一點、那個學一些,補習各種才藝,無論如何都想從這片泥淖中掙脫,看到同事朋友其實過得也不太好,便覺得比較安心。​

    這樣生活是否太焦慮、太辛苦了?因此作者說:​
    「春去秋來,這世界順向流逝的變化規則,是理所當然的,也是大自然的真理。​
    不過,難道因為秋天和冬天不開花,就認為這兩個季節沒有意義嗎?​
    難道因為脫離了年輕的中心,就是失去可能性嗎?到底誰有資格下定義?」​

    本書以洗鍊帶溫柔之筆觸,告訴三十代的女性,即使不費力抓住青春,這個世界依然舒適又寬闊,別被社會規範與定義束縛,正視自我內在的模樣,即便失去了不少,我們也得到許多(比如體重)(並不是),繼續接下來的生活,好好過日子,我們,依然擁有許多可能性。(就像我還沒放棄跟英國公爵結婚的夢想)(還是放棄吧!!)​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三本』《三十三歲的逆襲:在不夠完美的人生裡,我允許自己軟弱卻依然認真生活》,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留言請告訴我,你對於年紀漸長的焦慮是什麼?例如:​
    「《三十三歲的逆襲》:美貌不再!!(從來沒擁有過這種東西吧)」​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9/15(三)晚上十二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名單。​
    ​ ​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1/9/16(四)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三十三歲的逆襲 #33의3 #在不夠完美的人生裡 #我允許自己軟弱卻依然認真生活 #徐妍珠 #서연주 #時報出版 #心理勵志 #自我成長 #心靈練習​

    📖博客來:https://bit.ly/3txZTzd​
    📖時報悅讀:https://bit.ly/3k2ebER​
    📖誠品:https://bit.ly/2Xa10cH​
    📖金石堂:https://bit.ly/3tMIxPj​
    📖讀冊:https://bit.ly/3A8R9So

  • 英國貴族大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1 18:50:33
    有 20 人按讚

    全球百大院校—荷蘭有七間

    話說最新嘅2022《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排名中,全球「百大」院校入邊,荷蘭就有7間。

    7間係咩概念呢,首先荷蘭係有一共13間「研究型大學*」,當中7間係全球「百大」,換句話說,荷蘭有超過一半嘅研究型大學都係非常高質素!

    除此之外,筆者特登望吓其他國家有幾多間「百大」。美國一如以往壟斷排名,一共有38間「百大」,不過香港人熱門留學地點入面,英國有11間、澳洲有6間、加拿大有5間。相比之下,荷蘭一個人口只有1700萬人嘅西歐「小國」,居然有7間「百大」,其實都幾厲害。

    今日就同大家講一講,呢七間荷蘭大學到底係咩來頭。

    (更多歐洲/荷蘭生活資訊,立即到https://www.patreon.com/allyblahblah)

    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
    瓦赫寧恩大學
    全球排名53
    1876年創校
    世界頂尖的農業食品研究大學(多次世界第一)
    最拿手嘅,就當然係所有調理農務相關嘅科目啦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大學
    全球排名65
    1632年創校
    出產6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同5位荷蘭首相
    拿手科目:
    Psychology / Social Sciences / Law / Arts & Humanity / Communication & Media Studies/ Dentistry/ Business / Finance
    等等

    Utrecht University
    烏得勒支大學
    全球排名69
    1636 年創校
    出產12位諾貝爾得獎者
    拿手科目:
    Social Sciences / Psychology / Life Sciences / Law / Arts & Humanity
    等等

    Leiden University
    萊頓大學
    全球排名71
    1575年創校
    荷蘭第一間亦係最古老嘅大學,真·歐洲老牌學府
    荷蘭皇室成員同貴族後裔就學嘅首選
    曾經同英國牛津大學齊名
    出產左16個諾貝爾獎得獎者同九位荷蘭首相(包括現任首相 Mark Rutte)
    愛因斯坦曾經喺Leiden 教書
    邱吉爾亦係Leiden嘅榮譽院士
    拿手科目:
    Law / Medicine / Science / Astronomy
    等等

    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
    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
    全球排名 72
    1913 年創校
    管理學院(RSM)係歐洲最頂尖嘅商學院之一
    出產咗第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者 Jan Tinbergen
    拿手科目:
    Business / Economics / Law / Medicine
    等等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全球排名75
    1842年創校
    前身為荷蘭王國皇家學院, 堪稱「歐洲麻省理工」
    拿手科目,當然就係所有理工科啦

    University of Groningen
    格羅寧根大學
    全球排名80
    1614創校
    出產咗四位諾貝爾得獎者

    又:荷蘭四大國立大學: UvA, Leiden, Utrecht, Groningen

    又二:好快望一望其他歐洲發達國家各有幾多間「百大」:德國有7間,瑞士有3間,法國有2間,丹麥有1間。

    又三:排名依家嘢呢,你懂的⋯

    #荷蘭
    #荷蘭生活
    #歐洲
    #歐洲生活
    #海外職場
    #香港人在歐洲
    #香港人在荷蘭
    #大學
    #留學
    #歐洲留學
    #大學排名

  • 英國貴族大學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05 18:30:59
    有 2,040 人按讚

    《推薦閲讀:如果丘吉爾領導當下的美國,美國能避免衰落嗎?》
    Niall Furgeson /英國歷史學家,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 原文刊載於英國《經濟學人雜誌》8/21

    當美國於一片混亂中撤離阿富汗時,它的衰落令人回想起一個世紀前大英帝國的殞落。

    一位歷史學家警告:阿富汗只是開始,未來可能會因此導致更大的衝突。

    「許多人仍沈浸在無知之中……而他們的領導人為了獲取選票,不敢點醒他們。」

    在《集結風暴》(即丘吉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的第一卷)一書中,丘吉爾如此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者:英國。

    他痛苦地回憶:「拒絕面對令人不愉快的問題,渴求人民的擁護和選舉勝利,不顧國家的重大利益。」

    美國讀者看著他們的政府「丟臉的」離開阿富汗,聽著拜登總統緊張而努力地為他造成的不光彩撤離辯護,可能會發現:丘吉爾戰前針對英國的批評,有一些會令他們心裡不舒服、但卻似曾相識。

    借用耶魯大學的歷史學家Paul Kennedy 的一句話,當時英國的精神狀態是整個國家的疲憊和「帝國過度擴張」的產物。

    自1914年以來,英國經歷了一次世界大戰和1929年大蕭條,並且在1918至1919年經歷可怕的大流行病——西班牙流感。

    財政被堆積如山的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

    儘管英國仍然是全球主要貨幣發行國,但在貨幣方面,它已經不再是當年無可匹敵的角色。高度不平等的英國社會,促使左派政治家要求即使不實行徹底的社會主義,也要進行社會財富和權力的重新分配。

    一部分知識分子在這方面走得更遠,他們選擇擁護共產主義甚或法西斯主義。

    與此同時,凝固而無法變通的統治階層,傾向於忽略不斷惡化的國際形勢。英國的全球主導地位在歐洲、亞洲和中東都受到威脅。集體安全體系——當時建立在國際聯盟的基礎上,它是1920年戰後和平解決方案成立的國際組織,也正在崩潰,只留下了一個鬆散的聯盟,勉強補足業已離散的帝國影響力。

    但結果卻是另一場更大的災難式的失敗:英國人既沒有認識到極權主義威脅規模之大,也沒有積累出阻嚇獨裁者的手段。

    英國的教訓,是否有助於我們理解當下美國權力的未來?

    美國人更喜歡從美國自己的歷史中吸取教訓,他們很少從他國歷史,看待世界。但將美國與上一任大英帝國的全球霸主對比,或許會為我們帶來更多啓發。因為今天的美國與戰時的英國,在許多方面都很相似。

    與任何歷史類比一樣,這樣的類比當然也有缺陷。英國在20世紀30年代統治了廣闊的殖民地和其他附屬國,今天的美國卻沒有相同的統治區域。

    這一點使得美國人在自我認知上認為美國並非一個帝國,即使他們的士兵和公民在阿富汗駐紮了20年才撤退:他們依舊如此認為。

    儘管美國的新冠病毒死亡率很高,但也並沒有嚴重到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所經歷的那種受創傷的程度。當時英國有大量的年輕人被流感屠殺(近90萬人死亡,15至49歲的男性中,佔了大約6%,至少170萬感染者)。美國如今面臨的威脅也不像納粹德國對英國造成的威脅那樣明顯而迫切。

    不過,某些相似之處還是很驚人,而且這兩個國家在阿富汗強行建立自己相信的價值秩序,都相繼失敗了。

    早在1930年2月,在「過早的」現代化改革引發了一場叛亂之後,《經濟學人》雜誌已指出:「很明顯,阿富汗不會採用西方的東西。」

    近幾十年來,預測美國衰落的書和文章已經太多了,以至於「衰落主義」已經成為一種陳腔濫調。

    但英國在20世紀30年代和50年代之間的經歷提醒我們,還有比溫和的、漸進式的衰退更糟糕的命運。

    《以金錢為導向的價值觀》

    我們從堆積如山的債務開始談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的公共債務從1918年佔GDP的109%,上升到1934年略低於200%。而美國的聯邦債務與英國雖有所不同,但在規模上是可以比較的。如今她的債務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近110%,甚至高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前一個高峰。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到2051年,它可能超過200%。

    當今的美國與大約一個世紀前的英國有一個重要區別,美國聯邦債務的平均期限相當短(65個月),而英國超過40%的公共債務採取的是永久債券或年金的形式。這意味著,今天的美國債務對利率的變化,要比當初的英國危險且敏感得多。

    另一個關鍵差異是財政和貨幣理論的巨大轉變,這很大程度上正是凱恩斯對英國戰時政策的建議。

    1925年,英國決定以戰前過高的價格將英鎊回歸金本位,這使英國陷入了長達八年的通貨緊縮。工會權力的增加意味著大蕭條期間,工資的削減落後於物價的削減,這導致了就業機會減少。

    在1932年的低谷期,英國失業率為15%。然而,英國的大蕭條主要還是因為英國在1931年放棄了金本位制,這使得貨幣政策得以放寬。實際利率的下降意味著償債負擔的減輕,為英國財政創造了新的迴旋餘地。

    在未來幾年,美國似乎不太可能出現這種償債成本的下降。以美國前任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mers為首的經濟學家預測,當前美國的財政和貨政策,將導致通貨膨脹的危險。

    英國的實際利率在20世紀30年代普遍下降,而美國的實際利率預計將從2027年開始轉為正數,並穩步上升,到本世紀中期達到2.5%。當然對利率上升的預測,往往是錯誤的,而且美國聯準不急於收緊貨幣政策。但是,如果利率真的上升,美國的債務將需要更多的成本來償還,擠壓聯邦預算的其他支出,特別是國防等可容易調整的支出。

    這將問題的關鍵,擺在我們面前了。

    丘吉爾在20世紀30年代最關心的問題是:政府在拖延時間——這是英國綏靖政策的基本原理——而不是積極地重新武裝英國軍隊,以應對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帝國主義政府越來越多的侵略行為。丘吉爾反對英國綏靖主義者另一個關鍵論點是,財政和經濟方面的限制——特別是管理一個覆蓋斐濟、岡比亞、圭亞那、溫哥華的帝國,其高額成本使得快速重新武裝英國,變得不再可能。

    稱美國今天面臨著類似的威脅——不僅是來自中國,還有來自俄羅斯、伊朗和朝鮮的威脅——這可能顯得異想天開。

    然而,僅僅是這一事實,就說明問題所在。

    大多數美國人,就像二戰之前的大多數英國人一樣,根本不想考慮在國家已有大量債務下,如何面對希特勒正在發動一場重大戰爭。

    如今的美國也正在走向相同的道路。預計美國國防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從2020年的3.4%下降到2031年的2.5%。

    這會引起丘吉爾主義者的驚愕。他們也將會經歷相同的敵意和指責——如同當年譴責丘吉爾在煽動戰爭一樣。

    《力量是相對的》

    美國與其他國家相比的相對衰退,和當初的英國另一個相似點: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遜估計,到20世紀30年代,英國經濟產值不僅被美國(早在1872年)超越,而且還被德國(第一次在1898年,在經歷了災難性的戰爭、惡性通貨膨脹和不景氣的年代後,於1935年再次被超越)和蘇聯(1930年)超越。

    大英帝國作為一個整體,其經濟規模比英國大,特別是如果把各殖民地包括在內的話,也許是其兩倍大。但美國的經濟規模更大,儘管大蕭條對美國的影響更嚴重,美國的經濟體量,仍然是英國的兩倍多。

    今天的美國也面臨著類似的經濟產值相對下降的問題。按照購買力平價法,考慮許多中國國內商品的價格更低,中國GDP在2014年已趕上了美國。按當前美元計算,美國經濟體量仍然更大,但預計兩國的差距將會縮小。今年,中國的美元GDP會是美國的75%左右,到了2026年,則將達到89%。

    中國給美國帶來的經濟挑戰比蘇聯曾經帶來的更大。這不是什麼秘密,因為蘇聯的經濟規模在冷戰期間從未超過美國的44%。

    在許多運用於國家安全應用的技術領域,從人工智能到量子計算,中國正在努力追趕美國,這也不是什麼機密消息了。中國領導人的雄心壯志也是眾所周知的。

    這五年來,美國對中國政府的好感明顯轉變為負面。即便如此,公眾對於應對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也沒有多大的熱情。如果中國攻打台灣,大多數美國人可能會與英國首相張伯倫的觀點一致,他曾臭名昭地將德國在1938年分割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動描述為「遙遠國家的爭吵,而我們對爭吵的雙方都一無所知」。

    在兩次大戰之間,英國態度軟弱的一個關鍵原因是知識分子對帝國的反抗,以及更普遍的對英國傳統價值觀的反抗。

    丘吉爾厭惡地回憶起1933年牛津大學辯論社在辯論中提出的動議:「我們拒絕為國王和國家而戰」。他指出:「在英國,人們一般會對這樣一個插曲一笑置之,但在德國、俄羅斯、義大利和日本,他們會有英國已經變得腐朽墮落了的根深蒂固的想法,這種想法也動搖了許多人的盤算。」

    當然,這也正是如今中國新一代「戰狼」外交官和民族主義知識分子對美國的看法。

    納粹、法西斯和共產主義者都認為英國人對自己充滿了憎惡。「我甚至不知道大英帝國正在消亡,」喬治·奧威爾在他的文章《獵象記》中記錄了他作為殖民地警察的時光。沒有多少知識分子能有奧威爾這樣的洞見,認為英國仍然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許多人——不像奧威爾——他們選擇了信仰蘇聯共產主義,他們為西方國家的情報部門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與此同時,令人震驚的是,大量上流社會的貴族精英還被希特勒吸引。甚至《每日快報》的讀者,也樂於取笑而非讚頌大英帝國。

    《帝國的終結》

    美利堅帝國不像曾經的大英帝國一樣有英聯邦自治領地、殖民地和受保護國,但它現在所處的國際主導地位,以及過度擴張帶來的代價,完全與大英帝國相似。

    現在美國的左翼和右翼都習慣性地嘲笑或謾罵美國帝國主義的計劃。《國家》雜誌的記者湯姆·恩格爾哈特(Tom Engelhardt)幸災樂禍地說:「美利堅帝國正在崩潰。」

    對於右翼來說,經濟學家泰勒·考恩(Tyler Cowen)譏諷地想像著「美利堅帝國的衰落會是什麼樣子」。:

    與此同時,進步的非裔美國哲學家康奈爾·韋斯特(Cornel West)認為「‘黑人的命也是命’與反對美利堅帝國的抗爭殊途同歸」,還有兩位支持川普的共和黨人瑞安·詹姆斯·吉爾·杜斯基(Ryan James Gir dusky)和哈倫·希爾(Harlan Hill)認為最近的新冠疫情揭露了「美國其實穿著皇帝的新裝」。

    右翼仍然捍衛著美利堅共和國建國的傳統:與此相反,「覺醒」的左翼則試圖將美國歷史改寫為充斥著奴隸制和種族隔離的血淚史。但政治光譜中的任何一方都沒有多少人渴望回到上世紀40年代開始,美國扮演全球霸權時代。

    簡而言之,就像20世紀30年代的英國人一樣,21世紀20年代的美國人已不熱衷於帝國主義——中國的觀察人士注意到了這一現象,並對此津津樂道。

    然而,帝國仍然存在。

    美國幾乎沒有多少真正意義上的的殖民地:只有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和美屬維爾京群島、北太平洋的關島和北馬里亞納群島,以及南太平洋的美屬薩摩亞。按照英國人的標準,這些殖民地根本不值一提。然而,美國與曾經的大英帝國一樣,軍隊遍布全球,無處不在。美國的武裝部隊人員在150多個國家都有部署,駐外軍隊總人數約為20萬人。

    承擔如此廣泛的全球責任並非易事。但是,要想擺脫他們同樣不容易。

    英國人為此吃過苦頭,美國人則要吸取英國人的教訓。

    拜登決定從阿富汗進行「最後的撤軍」被認為是不明智的,這說明了美國想要減少其在海外所承擔的責任,並不容易。

    歐巴馬曾經也做出了類似的從伊拉克撤退的決定,並於2013年宣佈「美國不是世界警察」。

    川普的「美國優先」(American First)原則只是同一種衝動的民粹主義的版本:他太渴望離開阿富汗,並以關稅取代「反恐支出」。

    在阿富汗發生的撤軍災難完美的說明,想要放棄對全球的主導權,這個過程是不太可能和平度過的。不管用何種措辭,宣佈放棄這場歷時最長的戰爭,就是承認失敗。

    這不僅僅對塔利班,是他們的勝利。

    中國也在密切關注,畢竟中國與阿富汗也有一段狹小的接壤土地。俄羅斯也在幸災樂禍的作壁上觀。

    就在歐巴馬宣佈放棄做世界警察的幾個月後,俄羅斯立刻就對烏克蘭和敘利亞進行了軍事干預。

    這並非巧合。

    拜登相信美國可以像之前從越南撤軍、擺脫越南這個泥淖一樣從阿富汗撤軍。

    越戰是段不光彩的歷史,美國在越南受到的屈辱確實產生了後果。它為蘇聯及其盟國以可趁之機,在其他地方製造了麻煩——包括非洲南部和東部、中美洲以及蘇聯於1979年入侵了阿富汗。

    於是我們可以推論在喀布爾重演西貢當年的淪陷,未來也將產生類似的不良影響。

    即便新保守主義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後抬頭,狂妄自大到了頂峰的時候,美利堅帝國的終結也不難預見。

    我在《巨人:美利堅帝國的興衰》一書中首次提出,當時美國的全球地位至少存在四個根本性的弱點:一是人力赤字(很少有美國人願意在像阿富汗和伊拉克這樣的地方長時間工作);二是財政赤字(見上文);三是關注度不夠(選民在大約四年後就對任何大規模干預失去了興趣);四是歷史視角的缺失(決策者不願從前任那裡汲取經驗教訓,更不願意從其他國家吸取經驗教訓)。

    但是曾經的大英帝國從來沒有這些事件。

    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這比財政赤字要深刻得多——是美國的負國際投資(NIIP),它佔GDP的比例是-70 %。

    負的國際投資本質上意味著外國人對美國資產的所有權,超過了美國人對外國資產的所有權。相比之下,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儘管有大量的海外資產被清算以資助一次世界大戰,但它仍然有著龐大的正國際投資。從1922年到1936年,它一直保持在GDP的100%以上:到1947年才下降到3%。

    拋售剩餘的帝國白銀(準確的說,是迫使英國投資者拋售海外資產,交出美元)是英國為二戰買單的一種方式。

    但是美國作為一個債務大國,並沒有與之對等的儲備金。只有通過更多的公債出售給外國人,美國才能負擔得起維持其世界霸主地位的成本。

    這對於維持其超級大國的地位而言,實在太不穩定了。

    《丘吉爾:「我當首相不是為了主持大英帝國的葬禮」》

    丘吉爾在《集結風暴》中的論點並不是在借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的崛起這一不可阻擋的進程來譴責英國的衰落。相反,他堅持認為,如果西方民主國家在1930年代早些時候採取更果斷的行動,戰爭本來可以避免。

    當小羅斯福總統問丘吉爾這場戰爭應該叫什麼時,丘吉爾立刻回答說:「不必要的戰爭。」

    同樣的道理,中國的崛起也並非不可阻擋,更不用說俄羅斯了。從朝鮮到委內瑞拉,所有與他們結盟的小國都是經濟上的弱國。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比預期的還要快,勞動力正在萎縮。

    居高不下的公營及私營部門債務正在拖累經濟增長。它也可能在氣候危機中,首當其衝,因為它無法輕易改掉依賴煤炭,作為工業能源的現象。

    然而,一系列事件的發展又很容易導致另一場不必要的戰爭。

    最有可能是在台灣問題上爆發。

    中國要統一台灣,而美國模糊地承諾要防禦中國——隨著東亞地區軍事力量平衡的轉變,這種承諾越來越缺乏可信度。

    美國航母越來越難招架中國的東風-21D等反艦彈道導彈,而這還只是美國國防部無法解決的問題之一。

    如果美國的威懾失敗,習近平發動突然襲擊,美國將面臨更嚴峻的選擇,要不然打一場漫長而艱苦的戰爭——就像英國在1914年和1939年所做的那樣——要不然就像1956年蘇伊士運河事件那樣,直接認輸。

    丘吉爾說他寫《集結風暴》是為了表明:

    邪惡者的惡意如何因善良者的軟弱而愈發猖狂;民主國家的結構和習慣為何——除非與更大的有機體結合在一起——會缺乏為卑微大眾提供安全感的毅力和信念;甚至在自我保護的問題上……謹慎和克制的忠告反而會帶來致命的危險……以及因為渴望安全和平靜的生活,而採取的中庸之道,可能會直接導向災難的中心。

    他用一句精辟的格言作為這卷書的結束語:「事實勝於幻想。」

    近年來,美國領導人過度熱衷於幻想了,譬如小布希領導下新保守主義者「全面統治」的幻想,還有川普想像出的美國「大屠殺」的黑暗噩夢。

    隨著另一場集結風暴的到來,也許是時候面對現實了。

    丘吉爾看透了這一點:帝國的終結很難不伴隨著陣痛。

    ——圖片:美國運輸機撤離阿富汗難民、美國最後離開的軍事領袖、拜登在白宮發表演說

  • 英國貴族大學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8-18 23:30:13

    「小時候經常聽長輩說, 讀書不成就去耕田吧!直至近年不少本地人推動復耕,農夫工作變得現代化及科學化,不再是低學歷的工作。」楊愷恩(Agnes)和吳家欣(Karen)去年9月,雙雙辭去正職工作,成立Grow Something,為城市人提供上門安裝種植箱服務,實行自己菜自己種。肺炎影響下,大眾關注個人健康,加上長時間在家工作,究竟上門種菜的生意能否在逆市下殺出新血路呢?


    「小時候希望參加園藝學會,但媽媽反對,覺得女孩子玩泥很污糟。一直覺得非常抑壓,長大後自己跑去粉嶺租田種菜,尋回昔日的樂趣。」Karen在英國修讀市場管理,回港後從事市場管理相關工作,有4至5年農務經驗。而大學主修地質學的Agnes,在社企農場打滾,至今有6至7年農務經驗。對她們而言,種植的滿足感,往往在於看到整個成長過程,由一粒芝麻般大的種子到果腹的蔬菜,那一碟蔬菜總是特別美味。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住在工廈】工廈豪宅3000呎連客飯廳、睡房 設計師現身:只係家居feel嘅「工作室」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raFZXWKYEEo)
    【大圍小店】$128碗麵被批「等執」 前四季酒店副主廚靠貴價料熬湯留住熟客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gzQz3Yr94hY)
    【娛樂經典】18歲選港姐大熱倒灶輸俾謝寧 滿清貴族周海媚滿語名叫馬爾塔塔 20190515(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codVOZ04c7w)
    【搣時潘獨家回應】SM事件後首度現身 日日被性騷擾壓力爆煲:我已經承受唔到 20200731(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5dFeQEJT7s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無懼打壓】 全城搶《蘋果》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MAIMBRO-gMQ)
    【頭條動新聞】 Ep.2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LRkTiWHrTY)

    #果籽 #種植箱 #種菜 #農夫 #英國 #露台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英國貴族大學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8-15 19:30:10

    「三年前我剛在Instagram畫畫時,經常被IG刪post。」插畫師陳凱彤(Claudia)愛畫女性身體,筆下胸部和屁股常坦蕩蕩。「但你看我的作品,都不會覺得挑起性慾吧,是很卡通,感覺很愉快的。其實女性身體為何要被審查呢?」自小愛畫畫的Claudia,大學在英國讀平面設計,留學的生活經驗,促使她畢業時寫論文探討女性被物化,並發展出現時的插畫。「雖然亞洲女子在英國讀書很普遍,但去到某些地區,男士會在街上對你catcall(調戲搭訕),或很色情地評論你的身體。有時去party,喝酒多了,又會有很多無謂的身體接觸,被非禮其實經常發生。」當然她也知道,女性被視為sex object、「sex sells」等現象非新鮮事。「很難改變的,當時我寫論文的結論是,可能日後慢慢有多些女性解放運動,女性會有更多身體自主吧。」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住在工廈】工廈豪宅3000呎連客飯廳、睡房 設計師現身:只係家居feel嘅「工作室」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raFZXWKYEEo)
    【大圍小店】$128碗麵被批「等執」 前四季酒店副主廚靠貴價料熬湯留住熟客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gzQz3Yr94hY)
    【娛樂經典】18歲選港姐大熱倒灶輸俾謝寧 滿清貴族周海媚滿語名叫馬爾塔塔 20190515(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codVOZ04c7w)
    【搣時潘獨家回應】SM事件後首度現身 日日被性騷擾壓力爆煲:我已經承受唔到 20200731(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5dFeQEJT7s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無懼打壓】 全城搶《蘋果》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MAIMBRO-gMQ)
    【頭條動新聞】 Ep.2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LRkTiWHrTY)

    #果籽 #插畫 #IG #英國 #平面設計 #女性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英國貴族大學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8-12 16:30:12

    「這6年間,我去過40多個城市,爬過100多座山,揹着相機跑過3,000多公里。」Lloyd娓娓道來當上越野跑攝影師的歷程。現年45歲的Lloyd Belcher,是國際級的越野跑攝影師。不但曾替National Geographic工作,其紀錄片作品《Mira》以記錄尼泊爾基層女跑手的故事,更獲得多個獎項,連BBC及FOX TV等平台亦有轉載。種種成就,原來源於大嶼山的山野。



    生於英國的Llyod,7歲時便隨英兵父親工作來港,居港至今近40年。青年時期在大嶼山成長,是他愛上山野的契機。他說:「當時大嶼山沒有機場,沒有東涌。生活很簡單,就是喜歡那時自然的感覺。」喜愛自然,便頻頻往山上跑。從行山到跑山,由大東山到鳳凰山,再從鳳凰山到東涌,與山野建立出一種無以名狀的親密感。從大學畢業,Lloyd當上大學講師,因社會學研究的需要,他擅長用鏡頭記錄社會。成為攝影師的想法,便開始在他內心揮之不去。他說:「在大學教書,舒服得多。做攝影師,人工大減一半。但我擔心老來後悔,悔恨當初有夢想不敢追。」喜歡攝影,亦愛跑山。於是在6年前,Lloyd開始兼職拍攝運動。直至去年,他更正式轉行,成為全職攝影師。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住在工廈】工廈豪宅3000呎連客飯廳、睡房 設計師現身:只係家居feel嘅「工作室」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raFZXWKYEEo)
    【大圍小店】$128碗麵被批「等執」 前四季酒店副主廚靠貴價料熬湯留住熟客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gzQz3Yr94hY)
    【娛樂經典】18歲選港姐大熱倒灶輸俾謝寧 滿清貴族周海媚滿語名叫馬爾塔塔 20190515(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codVOZ04c7w)
    【搣時潘獨家回應】SM事件後首度現身 日日被性騷擾壓力爆煲:我已經承受唔到 20200731(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5dFeQEJT7s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無懼打壓】 全城搶《蘋果》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MAIMBRO-gMQ)
    【頭條動新聞】 Ep.2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LRkTiWHrTY)

    #果籽 #攝影 #攝影師 #英國 #跑手 #相機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