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英國貧民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英國貧民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英國貧民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英國貧民窟產品中有12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英國芭蕾舞者、攝影師柯林.瓊斯(Colin Jones)辭世,享壽85歲。在1960年以前,他是一名職業的芭蕾舞者,卻在發掘出對攝影的熱誠後轉行。其作品涵蓋1960年代英國煤田工人生活與1963阿拉巴馬州種族騷亂等題目,以芭蕾舞主題的攝影系列亦相當知名。 . 柯林.瓊斯自小就患有閱讀障礙的問題,曾...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日有一則新聞不能不講,就是葉錫恩之死。她死時102歲,也是相當難得。她是英國貧民窟出生,後來來了香港。她一生反對英國殖民地政府,提倡民主。她是一個非常勤力,做了三十多年市政局議員,是最勤力,最得民心的市政局議員。 後來她和老公因為政見不同,於是離婚,到了七十多歲便嫁給一個六十多歲的杜先生,變成杜...

英國貧民窟 在 奶媽 Naima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12:40:48

【應采兒與陳小春的 11 年婚姻:伴侶要互補,哪有這麼容易?】⁡⁡ ⁡⁡ 應采兒與陳小春結婚 11 年,有 2 個兒子,最近女方在節目《女人說》分享與婚姻日常,透露丈夫很自我,若想讓日子過得舒服自在,她只能調整自己的心態。⁡⁡ ⁡⁡ 應采兒抱怨陳小春毛很多,她說:「一路走來,我都是靠著『自我感動』,...

英國貧民窟 在 Lingo鈴果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06 05:51:48

在泛非文化講座裡有分享了一些我自己很喜歡的電影。這些內容包含在非洲發生的故事,和非洲題材有相關的,或是和黑人音樂藝術哲理有關的。有些電影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了,沒看過的電影,有興趣的朋友們也可以抽空欣賞。 ⋯ 🇿🇦Jiva-我就是舞后。Netflex 滿滿的南非風情,對南非街頭風格跟南非音樂有興趣的朋...

英國貧民窟 在 舒夢蘭Claire Meng-lan Shu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6-15 04:26:31

#新冠肺炎 #聚焦印度 #WSJ #華爾街日報 #indiatoday 今天還是想談一下印度。 這是一張殘酷的雜誌封面:排隊的屍體,但這卻是真實的世界。 現在也是我們抗疫的時刻,對於這個強大又致命的隱形敵人(病毒),我們必須小心謹慎,除了口罩戴好戴滿,也必須知道,世界發生了甚麼事。 因此,我想分享...

  • 英國貧民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8 21:00:57
    有 352 人按讚

    英國芭蕾舞者、攝影師柯林.瓊斯(Colin Jones)辭世,享壽85歲。在1960年以前,他是一名職業的芭蕾舞者,卻在發掘出對攝影的熱誠後轉行。其作品涵蓋1960年代英國煤田工人生活與1963阿拉巴馬州種族騷亂等題目,以芭蕾舞主題的攝影系列亦相當知名。


    柯林.瓊斯自小就患有閱讀障礙的問題,曾先後換了13間學校,直到16歲時接觸芭蕾舞。在1960年服役後,他加入皇家歌劇院的巡迴演出。在1958年時,他就購入了第一台徕卡相機,當時他發現自己在排練時,匈牙利裔的英國攝影師麥可.佩托(Michael Peto)不像別人是在拍表演的樣貌,反而躡手躡腳地偷偷拍攝他們休息或閒散的樣子。佩托的獨特觀點啟發了他,而他本人也同意給予瓊斯一些指導。


    作為舞者前去菲律賓巡迴的一次經歷影響了他的一生,他親眼目睹一個貧戶區被燒毀的樣貌,使得他萌生全職投入攝影的念頭。在1962年,他投入雜誌《觀察家》,成為攝影記者,隨之開始走向英國小鎮關注工人階級的生活(圖一、圖二)。


    在這個時期,他也與叛逃英國的蘇聯芭蕾舞名家魯道夫.紐瑞耶夫(Rudolf Nureyev)成為至交,為他拍下了數張經典照片(圖三)。轉為自由工作者後,他更受邀前往美國拍攝當時的種族抗爭,也曾為馬丁.路德.金恩(Martin Luther King Jr.)拍過肖像。並且又在1967年重返菲律賓,拍攝當地的性交易市場。


    瓊斯曾遠赴牙買加、中國、柬埔寨與印度等地拍攝。但他近年最被記得的作品,或許是他在1973年為《星期日泰晤士報》委託拍攝的英國非裔加勒比移民青年住房問題,為了獲得被攝者的同意,他花了不少時間融入他們,成功博取信任(圖四)。最後他的作品拍了他們所處的貧民窟窘境,展現了對歷史遺留的殖民主義問題的看法,野順利地呼籲社會重視這些移民的生存狀況。這些作品成為目前研究當時移民生活的珍貴素材。


    在1990年代,瓊斯已經被視為大師級攝影師,與唐.麥庫寧(Don McCullin)、伊恩.貝利(Ian Berry)等攝影名家齊名。彼時他的重心鎖定在隨著英國國家芭蕾舞團巡演,周遊各國。


    柯林.瓊斯於2021年九月辭世。

  • 英國貧民窟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9 23:00:11
    有 1,407 人按讚

    《毛姆.丘吉爾 .他們的時代》書摘筆記

    * 1928年,一戰期間,毛姆將其於日內瓦從事諜戰工作的傳奇經歷,寫下的原型小說集《英國特工阿申登》問世。

    這部作品得到極高評價。雷蒙德·錢德勒曾盛讚它「最偉大的間諜小說」。

    後來被英國軍情五處作為教材的《英國特工阿申登》,出版過程其實並不順利,從毛姆寫作完成至出版問世,至少花了十年時間。

    該書出版最有趣的插曲是原稿差點被丘吉爾以違反《政府機密法案》為理由銷毀。

    丘吉爾後來成為毛姆活躍社交圈的好友:他閲讀此書草稿完畢,身為自己一直渴望成為小說家而一生不可得的戰地前記者,當時丘吉爾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文學本事實在不如才氣縱橫的毛姆,看完最後一頁,他說:偉大的作品,勝過狗屁的機密,放行批准了這本書籍。

    那個時候的丘吉爾還算年輕,才44歲,尚未登上首相之位,也還沒有嚐到政治的炎涼。

    據說丘吉爾初見毛姆,他依舊還是一貫作風自信滿懷,滔滔不絕,但毛姆卻覺得他滿嘴廢話,插嘴了一句,讓丘吉爾驚愕:毛姆的詼諧之語,當場藏匿很大的殺傷力。

    但丘吉爾不想和這位他打從心底佩服的文學家鬧翻,於是在眾人哄堂大笑後,他小聲告訴毛姆:咱們倆約定,以後誰也別笑誰,行嗎?

    這是丘吉爾的智慧。

    而毛姆也佩服他的寬容沈穏,答應了。從此一輩子成為好友。

    《英國特工阿申登》過了丘吉爾這道關卡後最終出版,兩個英國男人的友誼持續大半生。

    樂於社交的毛姆在50年代以後,比較少邀請朋友至家中聚會,但他始終歡迎丘吉爾前來別墅小住,共進午餐。

    《毛姆傳》的作者描述倆人交往:早在丘吉爾還是一位年輕的政府官員的時候,毛姆和他已建立了好友誼

    在一艘遠洋郵輪上,毛姆和喜劇之王卓別林也一見如故,成為摯友,他們倆甚至曾一起夜遊紐約的貧民窟。

    美國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也是毛姆的劇作戲迷,「二戰」期間毛姆暫居美國時,羅斯福夫人曾經親自去他的別墅拜訪小住,在白宮為他舉辦晚宴。

    晚年,毛姆總是忍不住說自己比老朋友硬朗多了。開玩笑丘吉爾面色粉紅,白頭髮卻軟趴趴的,看起來活像「可憐的老頭塑料娃娃」,而且太胖走路困難,別人說話聽不太清。

    他常常自嘲:
    「你要是覺得我老—老—老了,」毛姆洋洋得意地說,「那你去看看溫—溫—溫斯頓。」

    * 毛姆的朋友不僅遍佈社會各個階層,各個國家,還包括中國。

    他曾遠赴中國,和民國時期國學大師反白話文運動的辜鴻銘有過一回短暫會面。倆人談到了哲學、社會現狀等。清末民初,辜鴻銘當然會相當不平,但他是不從權勢的。他以傲慢的語氣表達「英國人思想不行」和「白種人憑什麼高人一等」:毛姆反而喜歡他,認為這位文學家相當有個性,帶著好奇的眼光猜測他。

    「我不禁想他多少是一個悲哀的人物。他覺得自己有治理國家的才能,但沒有帝王賦予他治理國家的重任。他想像的帝國已經亡了,他滿腹經綸,渴望傳授給莘莘學子,這是他精神上所追求的,但只有少數生活不幸、貧寒和資質愚鈍的外鄉人去聽他講學。」 (《在中國屏風上》)

    辜鴻銘的滔滔不絕,讓幾次想要告辭的毛姆找不到告別的時機,終於當他起身離開時,辜鴻銘說:「你來看望中國最後一個真正的大文學家,我要送你一點東西作為紀念。」

    毛姆提出想要一幅中國書法,辜鴻銘當場揮毫寫下毛姆難以理解的漢字。

    「你寫了什麼?」毛姆問道。

    他注意到辜鴻銘的眼神閃過一絲「傲意」。

    「詩。」辜鴻銘說,「在中國仍是一個未開化的國家時,所有的讀書人至少都會寫幾行風雅的詩句。」

    他慷慨大方送了字畫,卻拒絕向毛姆解釋詩的內容。

    回國後,毛姆找到懂漢學朋友翻譯了一下:

    你不愛我時:你的聲音甜蜜;
    你笑意盈盈;素手纖纖。
    然而你愛我了:你的聲音淒楚;
    你眼淚汪汪;玉手令人痛惜。
    悲哀啊悲哀,莫非愛情使你不再可愛。

    毛姆當然大為震撼。

    *喜歡毛姆作品的朋友們大概知道,毛姆寫過很多避世隱居的主人公,他們追求一種純粹的、理想的精神生活,比如《刀鋒》中的拉里·達雷爾,《月亮與六便士》的斯特里克蘭德,《愛德華·巴納德的墮落》中的巴納德,都是這樣的避世類型。儘管這些「拋棄世界的人」令毛姆著迷,但他本人的生活卻跟那些主人翁相去甚遠。

    毛姆本人是一個複雜的矛盾體,一方面,他嚴格守護著寫作者的私人空間,以寫作創造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但與此同時,他也過著一種豐富多彩、精明世故的世俗生活,正因為此,他的一生這樣傳奇。

    他一生算明哲保身,但在世界大戰期間,卻以知名作家的身份作掩護,赴險從事諜報工作。在那個同性戀是非法行為帶來牢獄之災的年代,毛姆是個同性戀者,他有多段秘密戀情。

    中年以後他名氣越來越大,同志的身份其實很多人都知道了,於是他在地中海邊的里維埃拉買下一座大宅子「瑪萊斯克別墅」,開始長居法國,這所別墅又成為顯赫一時的迎賓之地,高朋滿座,在當時和後世都成為傳奇。

    毛姆本人也是一個偉大的冒險旅行者,當時世界上凡是可以旅行到達的地方,他幾乎都拜訪了。整個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國當時被叫做「毛姆王國」,因為除了毛姆,其他作家很少有能力去那些地方。

    他去了中國,還說北京是世界上最適合度過餘生的地方,並寫下了以中國為背景的作品,比如《面紗》和《在中國屏風上》。

    《瑪萊斯科別墅》在毛姆傳作者黑斯廷斯筆下,詳細描述了這所奢華別墅的種種細節:別墅配備了十三名服務人員,常年有賓客留宿(包括丘吉爾、H. G. 威爾斯、伊夫林·沃等人),毛姆一絲不苟,親自統籌家務,維持別墅的舒適與高效,保證客人的一切要求都得到了滿足。

    他是最好的東道主,「為了達到最高的標準,願意付出努力和錢財」,而且「以表面看不到、幕後卻緊鑼密鼓的安排營造出輕鬆隨意的印象」。在賓客們後來的記憶中,瑪萊斯科別墅是毛姆在里維埃拉打造的一座伊甸園,有菜餚精美的酒會、賭局、派對和海上野餐。

    但傳記作者黑斯廷斯特別點出儘管毛姆是最好客的東道主,但他自己的生活「嚴格保持著一成不變的日常安排,任何事都不能打擾」,客人們也許通宵狂歡,但毛姆為了確保次日上午的正常工作,總是在十一點前就寢。

    黑斯廷斯說:「在某種意義上,瑪萊斯科別墅集合了毛姆本性中的兩面,一面是奢華、溫暖和感官享受,另一面是藝術家的樸素和嚴格的自制。」

    今天的讀者常常會忘了毛姆其實是19世紀的「七零年代後」,跟我們隔著整整一百多年。

    一個原因大概是他的很多小說今天讀來還是很現代。

    毛姆經歷的世紀充滿了災難和變數,但他始終保持著一個冷靜的人性觀察者和記錄者的姿態,即便在大戰期間為國效力、從事諜報工作也不例外。

    如果跟著毛姆傳作者黑斯廷斯重走毛姆的世紀人生,看他身邊風起雲湧的時代和人物,可能會意識到跟毛姆同一代的大多數寫作者今天都已經遠去,甚至毛姆自己那些最賣座的劇本,現在也已經被遺忘了。

    但那些飽含世俗智慧、犀利揭露人性的小說,把他送到了更遠的地方。

    直到今天,他還像是一個「坐在我們中間的人」。

    如果讓今天的普通讀者安排一張文學圓桌,說不定毛姆依然和丘吉爾坐在一起,談天說地。

    黑斯廷斯在毛姆傳的最後有一段話:很感人。

    薩默塞特·毛姆去世後,他的名譽遭受了著名作家們難免要經歷的下滑期,特別是他在漫長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中,都沒有離開公眾的視線,也沒有脫離時代的脈搏。

    六十年代是迅速變化的時代,很少有人再想去讀那些講述舊秩序、大英帝國、深居叢林的殖民地官員、太太們在壓抑的愛德華七世時代鈎心鬥角的故事了。

    毛姆對此不會感到驚訝。「一名作家剛去世的時候會有微瀾泛起,之後便是多年的無人問津,」

    他在1946年寫道,「如果他的作品中包含某些具有長久價值的東西,那麼人們會重新對他產生興趣的。但是,沈寂期或許要持續二三十年。」

    他不是沒有先見之明,因為過去二十年間,這位奇人作家的作品,又迎來了顯著的復興。

    從幼年起,毛姆就學會了隱藏自己充斥著痛苦的私生活,但他在寫作中找到了幸福與釋懷。他將創作的過程描述為「最令人著迷的人類活動」,創作是作家找到慰藉的所在,一個「可以在不洩露隱私的情況下訴說秘密」的地方。

    他對藝術的熱愛與苦心孤詣,使他成為有史以來最受歡迎、最多產的作家之一。

    一代代人會為他傾倒,他已經奠定了自己的地位——毛姆,一個偉大的講故事的人。

  • 英國貧民窟 在 明潮 M'IN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16 07:00:02
    有 7 人按讚

    低頭嘴巴動不停 加州最萌救火隊出動!
    #全球熱播發燒新聞

    1.泰兩款變異毒夾擊 寺廟堆滿遺體燒不完

    2.美國野火季燒不停 山羊成「救火大隊」

    3.連10天打嗝怪病? 巴西總統擬緊急手術

    4.美軍撤離阿富汗 小布希重批錯誤決策

    5.腳掌比男性更巨 世界最大腳女人尋婚鞋

    6.爭取英國女性參政權 女權推動者潘克斯特

    全球趨勢新聞 主播 邦妮寫日記 帶我們掃描國際熱搜關鍵字
    🌍每天來點國際觀🌍

    訂閱+追蹤👇👇
    ➲全球趨勢新聞YT ▶https://pse.is/RTPGQ
    ➲全球趨勢新聞FB ▶https://pse.is/QEJ86
    ➲邦妮寫日記臉書 ▶https://pse.is/P5U9H   

    #美國野火 #山羊 #巴西總統 #泰國 #曼谷 #Delta #Alpha #變種病毒 #接種疫苗 #火葬 #宵禁措施 #貧民窟 #加州森林大火 #除草 #消防員 #滅火 #防火 #波索納洛 #打嗝 #腸阻塞 #阿富汗 #美軍 #撤軍 #塔利班 #巴基斯坦 #小布希 #拜登 #世界最大腳 #英國 #女權 #潘克斯特 #女性參政權 #歷史上的今天 #國際新聞 #國際 #趨勢新聞 #全球趨勢新聞 #News #MINTNEWS #邦妮寫日記 #Bonnie

  • 英國貧民窟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5-12-08 22:53:50

    今日有一則新聞不能不講,就是葉錫恩之死。她死時102歲,也是相當難得。她是英國貧民窟出生,後來來了香港。她一生反對英國殖民地政府,提倡民主。她是一個非常勤力,做了三十多年市政局議員,是最勤力,最得民心的市政局議員。

    後來她和老公因為政見不同,於是離婚,到了七十多歲便嫁給一個六十多歲的杜先生,變成杜葉錫恩。她風頭最盛的時候,是1966年的暴動。政府楊鐵樑的調查報告書指控葉錫恩有份煽動。那說話是「underinformed people making irresponsible remark「不知情發出不負責任評論」,引致天星小輪因為五仙而暴動,令到葉錫恩流淚。到了有香港回歸的消息,她又很傾向親中國政府,所以發生兩次世紀之戰。司徒華和他互選市政局,然後贏了她。之後立法會挑戰她,再勝她一次。之後葉錫恩因此在回歸前已退出香港政壇,直到今日過身。

    她又創辦了慕光英文書院,成績也很好。她作為英國人﹐反抗殖民地政府,指出殖民地政府種種黑暗。當日我也非常佩服她,她是一個非常勇敢的人。有人指她後來親中。我也想解釋這件事。葉錫恩是一個典型的左派。當時的左派是同情中國,同情中國共產黨,這是典型的左派,其實今日英國最左的左派也是如此,覺得第三世界是給帝國主義迫害,所以他們的政治立場一向都是支持落後地方國家國民反抗殖民地政府。對於落後國家,尤其是左派的指控不足,他們很多人同情蘇聯,即使如文化大革命般荒謬,也照樣同情中國。葉錫恩也是這思維中,當然她現在已進入了歷史墳墓。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