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英國和台灣的文化差異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英國和台灣的文化差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英國和台灣的文化差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英國和台灣的文化差異產品中有29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 2019年11月17日,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一張胸部電腦斷層掃描(CT)影像出現毛玻璃狀結節(nodule),疑似新型肺炎病例,病因成謎。隨著年關將近,人們在12月開始頻繁奔波各地,武漢市位居中國交通樞紐,陸續發現數起新型肺炎的病例。疫情似乎悄悄蔓延。 同年12月3...

 同時也有9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2分之一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8Y5MFFSlMiUi4hSAUjVCl 來賓:郭彥均、楊皓如、夏語心 外國型男:夢多、馬丁、愷杰、韋佳德、安卓、衛濤、巴斯田 電視首播:20150901 外國型男...

英國和台灣的文化差異 在 ???????筑筑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10:36:08

💉準備打疫苗的心情是什麼? 最近的疫苗潮給我一技大大的文化差異衝擊 衝擊到想發一篇文章紀錄下來(讀完哦🤓 - 【文化差異正題來了】 各大新聞報導及社群平台都在疫苗疫苗疫苗… 疫苗的副作用懶人包傳來傳去轉來轉去 台灣人就是很喜歡未雨綢繆 紛紛提醒親朋好友打疫苗要準備什麼藥、要記得先吃飯、打完隔天要...

英國和台灣的文化差異 在 左撇子的電影博物館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08:53:49

【#每週一推】《泰德拉索:錯棚教練趣事多》打破 #影史喜劇最多獎項入圍 紀錄! 《#泰德拉索:錯棚教練趣事多》(Ted Lasso)對台灣觀眾來說,真的是大爆冷門啊! 沒有超級大咖演員,題材是足球教練,也不是 Netflix 的作品,相信知道這部作品的人不多,但是這部影集代表 Apple TV+...

  • 英國和台灣的文化差異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10-01 07:30:27
    有 17 人按讚

    【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
    2019年11月17日,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一張胸部電腦斷層掃描(CT)影像出現毛玻璃狀結節(nodule),疑似新型肺炎病例,病因成謎。隨著年關將近,人們在12月開始頻繁奔波各地,武漢市位居中國交通樞紐,陸續發現數起新型肺炎的病例。疫情似乎悄悄蔓延。
     
    同年12月30日武漢中心醫院醫師李文亮透過網路社群通知同事,華南海鮮市場出現類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病患,應小心防護。不幸的是,李文亮醫師因這種新型肺炎於今年2月7日病逝於武漢金銀潭醫院。
     
    英國醫學期刊《刺絡針》(Lancet)特別於2月18日發文悼念李文亮,引述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衛學院主任英格勒斯比(Tom Inglesby)的一句話:「世界上最重要的預警系統是,醫護人員意識到某種新疾病正在出現,然後發出警報。」
     
    醫學界現在清楚知道這種新疾病是由人傳人的新冠病毒(SARS-CoV-2)所引起,命名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但人們太晚意識到「吹哨人」發出的警報,低估新冠病毒的傳染力,疫情迅速從中國傳到新加坡、韓國、日本等亞洲區域,蔓延到歐洲地區(特別是義大利以及西班牙),再擴散至美洲地區(美國紐約成為重災區),死亡和感染病例以指數型曲線與日俱增,人類正面臨21世紀的瘟疫[1]。
     
    ■什麼是病毒
    病毒是一種寄生在於細胞內的微小生物體,感染的對象涵蓋細菌、古菌和所有的真核生物。病毒的構造極為簡單,主要包括四層結構,由內而外依序為:位於核心的遺傳物質、蛋白質構成的衣殼、源自於宿主細胞膜的脂質外套膜、以及具有宿主專一性的特殊蛋白質。
     
    某些病毒的構造甚至更為精簡,不具有外套膜。由於缺乏複製遺傳物質與合成蛋白質所需的材料和環境元素,病毒的生存繁殖需要完全仰賴宿主細胞;而脫離細胞體的病毒,其活性可以維持數分到數小時不等。
     
    目前已知的病毒種類共有489種病毒,因病毒具有高突變率,衍生出的亞種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力和致病性。除此之外,病毒毒性的差異亦見於不同的宿主物種間。隨著自然環境變遷的壓力與日俱增,似乎也加速了病毒演化的時程:擴大感染的物種範圍以及產生新種病毒。
     
    以近數十年來侵襲人類的新變異株或新種病毒為例,有些已經成功地潛伏在人類的群落裡(如:愛滋病毒);而毒性強的新變異株(如:伊波拉病毒、 SARS病毒),則以低致病性的形態潛藏於原始的宿主物種當中。這些現象投映出病毒演變的縮影,也展現了病毒病絕佳的可變性和適應力。
     
    病毒的起源現今仍未有定論,若從部份病毒基因的相似性橫跨了原藻以至於脊椎動物的角度來看,病毒可能是演化上最原始的生命形態;然而,另一種說法是:細胞的基因組意外地分割出可以獨立複製的基因片段,形成病毒顆粒的前身。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精巧詭變的生存策略足以讓病毒成為演化長河中最淵遠流長的物種[2]。
     
    ■病毒與人
    傳染病的流行,常常會影響人類的所有活動。歷史上的社會榮枯、文化起落、宗教興滅、政體變革、產業轉型、科技發展,都和傳染病的流行有密切的關係。戰爭的勝敗也可決定於傳染病的蔓延。在中世紀的圍城戰爭中,曾經將黑死病患者的屍體當作武器,以強力彈弓拋擲到城堡裡,讓守城敵軍得病死亡,進而不戰而勝。
     
    ■影響人類至巨的流行病毒
    當新種病毒出現時,所有人類對它都沒有抵抗力,一旦傳染開來,流行就大為爆發,使得民眾陷入一無所知的高度恐慌當中。像二十世紀的多次流行性感冒、愛滋病和狂牛症等,在擴散蔓延的初期,帶給人們極度懸疑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
     
    一直等到醫學界闡明了感染途徑及擴散風險、重症與致死比例、易感受宿主特徵、病原體真面目、有效防治措施之後,人們才逐漸消滅心中的不安[3]。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包括:引起輕微症狀的人類冠狀病毒OC43、HKU1、NL63、229E,以及引起嚴重症狀的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新冠病毒。
     
    從基因組分析可發現,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基因相同度約有80%,複製酶的胺基酸序列相同度達到94%,表明這兩種病毒屬於同一類;而新冠病毒與中國雲南當地的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整體基因相同度更達到96%,代表演化關係更接近。
     
    但如果比較與感染細胞直接相關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基因組,新冠病毒與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的相同度高達93%,與SARS病毒的相同度卻只有75%左右,因此科學家已排除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的同源關係[1]。
     
    ■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
    科學家們尊稱為「冠狀病毒之父」的中研院院士、病毒學家賴明詔在 30 年前開始投入冠狀病毒研究,那時冠狀病毒被認為只是「感冒病毒」,研究的人少,非常冷門,連申請研究經費時,他都要再三強調「冠狀病毒未來會很重要」,才能順利過關。
     
    直到 2003 年,亞洲地區爆發 SARS 疫情,才讓冠狀病毒成為病毒學研究的大熱門,更發現這或許是對人類最有威脅性的一種病毒。賴明詔院士直言「人類不可能比得過病毒,冠狀病毒比冠狀病毒學家還要聰明,病毒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賴明詔院士:「永遠會有新興病毒出現」
    病毒可以分成 DNA 病毒、RNA 病毒 2 種,DNA 病毒在複製的時候,需要複製雙股的基因,還要經過轉譯的作用;所以速度比較慢、也比較不容易突變、進化,相對來說是比較好控制的病毒。
     
    但 RNA 病毒只有單股,複製速度快、又容易突變,相對來說比較難控制,像是愛滋病病毒就是 RNA 病毒,它也是世界上最難治療的疾病之一。
     
    賴明詔院士說,而冠狀病毒又是 RNA 病毒中,最特別的病毒。「它有世界最長的 RNA 基因,有 3 萬個鹼基(承載基因的單位),理論上這樣的基因不應該存在,因為 RNA 複製時常常會出錯,所以超過 1 萬個鹼基之後,很多基因就會失去功能。但冠狀病毒可以遠遠超過這個數目,必然有個改變,可以去彌補出錯的問題。」賴明詔院士說。
     
    而這次的新冠病毒又比以往的 SARS 傳播力更強,賴明詔院士說,「新型冠狀病毒跟 SARS 的病毒是很相近,但病毒受體的附著力將近高了 20 倍,可能是因為這樣所以傳播力很高,這是非常、非常奇怪的,我們以為新的病毒突變以後不會附著在受體,但附著力反而增加這麼多。」
     
    在這樣的狀況下,賴明詔院士說,不管是動物跟動物接觸、還是動物跟人接觸,都可能產生出新的病毒,「只要接觸越來越多,我相信這個新的病毒會不斷的、繼續產生,而且會持續演化。」
     
    ■蝙蝠是冠狀病毒最重要的動物關鍵
    跟冠狀病毒最緊密連結的動物,其實是「蝙蝠」。雖然很多動物身上都會帶有冠狀病毒,但目前觀察到的動物,只有蝙蝠可以跟冠狀病毒完全和平相處。
     
    台灣病毒學權威、研究病毒數十年的徐明達教授說:「因為蝙蝠本身有很多可以抑制病毒發展的因素,一個是牠會製造很多干擾素,抑制病毒的發展,但是製造太多干擾素會影響細胞的活性,讓感染更厲害;但冠狀病毒在人身上,不會引起干擾素的製造,而蝙蝠有另外一些因素,很多干擾素也不會影響細胞。」徐明達教授說。
     
    再加上蝙蝠的壽命很長,有的甚至可以存活四十年,種類又多、因此會帶有變種的病毒,同時數量也很多,病毒產生也多,所以影響的範圍也特別的大。
     
    徐明達教授說「所以蝙蝠可以帶著病毒到處飛,到處去接觸(感染別人)」,但人類直接接觸到蝙蝠的機會很少,即使接觸也不容易直接引起突變,雖然(新冠病毒)跟蝙蝠定序有 96% 相似度,其中最重要的細胞受體的蛋白質不一樣,所以一定是有經過別的動物,經過變化,才變成新冠病毒。」
     
    「這就是中間宿主。」林口長庚副院長、也是感染科醫師的邱政洵說,「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是果子狸跟蝙蝠,病毒接觸到中間宿主可能會停留一下,再傳染給人,但因為人不是自然宿主,病毒不會跟我們共存傳很久,所以之前像是 SARS、MERS 才會被控制住。」
     
    所以邱政洵醫師很樂觀的認為,只要人類控制好跟動物的界線、不要輕易接觸野生動物、不要侵犯動物的領域,保持防疫觀念,新冠病毒還是有機會可以完全消失[4]。
     
    2003年,SARS來襲。相隔17年後,新冠病毒帶著超強的感染力襲捲而來,現代文明社會遭受前所未見的打擊,幾乎全面停擺。面對不斷演變的新冠病毒,科學家在基因組定序、結構生物學、公衛及流行病防治等領域有了長足的進步,在短短數個月內,我們已能一窺新冠病毒的面貌及作用機制,同時擬定治療策略。
     
    即使潘朵拉的盒子已經打開,這些無價的科學研究讓我們面對疫情時不會一籌莫展。在黎明來臨之際,世界必須團結一致,共同對付這個危險的敵人,相信不久之後,我們能戰勝這場嚴峻的瘟疫[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科學人》粉絲團「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https://bit.ly/3BM5a9e、(Yahoo新聞)https://bit.ly/2YkoITx
    [2](臺灣醫學會)「什麼是病毒」:http://www.fma.org.tw/2009/bio-1.html
    [3](國研院國網中心 )「病毒與人-從SARS的流行談起 (▸演講人/陳建仁) (科學發展 2003年6月,366期)」:http://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Papers/c4academician/9206-08.pdf
    [4](Heho健康)「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台灣 4 大病毒學家:新病毒會不斷產生,只求和平共存」:https://heho.com.tw/archives/93282

    ➤➤照片
    [1]科學家揭露新冠病毒基因組和棘蛋白胺基酸序列,探索其感染機制。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新冠病毒 #SARS-CoV-2 #賴明詔 #徐明達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英國和台灣的文化差異 在 世界級上班族 繪美理Emi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2 20:34:03
    有 294 人按讚

    【文內有好康*COFIT】


    跟英國朋友聊到這兩年,2020-2021轉眼就要在疫情中度過,生活有了很大的轉變,卻也說不出任何高光時刻,改成居家辦公,少了以往可以說走就走的歐洲旅遊,帶著點遺憾。回顧今年,最美好的轉變是遇到COFIT。


    【疫情下,營養師一樣可以遠端照顧你】

    2020年疫情開始,居家辦公造成生活習慣和節奏的改變,尤其下半年度因為工作關係,飲食開始失調、導致暴食的習慣,原有的生活形態和健康狀態像失速列車一樣。因為疫情無法回台,即使在英國找了飲食控制的專業協助,飲食失調的狀況依舊沒有改善,自責意志力不夠堅定,無法控制飲食掌控權。

    今年六月開始尋找當地英國的營養師,希望可以徹底改變生活習慣、恢復健康飲食,但考慮到亞洲人的飲食文化,英國營養師恐怕看不懂我在吃什麼。倫敦朋友介紹認識台灣最大營養師平台 Cofit 我的專屬營養師 ,在疫情之下,仍然可以透過線上和營養師進行一對一飲食分析。


    【剖析個人狀態,精準點出飲食誤區】

    6月22號第一次和營養師一對一視訊分析,藉由兩天的飲食紀錄以及還有兩份詳細的問卷分析問卷調查,營養師一針見血地分析我日常營養攝取不足,造成暴食的主因是我每餐不均衡的用餐狀態是暴食主因(最讓我驚訝的是,原來我平常的蔬菜量攝取遠遠不足一天所需要的量。)

    在我聽從營養師的建議,開始注意每一餐六大類的各類營養素攝取後, 晚上想要暴食的慾望居然就這樣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就算心裡想要暴食,因為餐餐均衡飲食已經讓我很有飽足感,攝取的蔬菜量和水分都非常充足,所以面對暴食慾望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態。

    光是這當頭棒喝的視訊內容已經解決了我困擾已久的暴食。接下來為了培養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加入八週的享瘦外食族高速燃脂計劃。

    ⠀⠀
    【與營養師的八週熱戀期開始!】
    ⠀⠀
    八週課程中,開始了每天都會使用COFIT App記錄,仔細的紀錄每一餐的用餐內容,吃了哪些食物、吃了多少份量、每餐的食物內容搭配是否均衡,都是營養師會嚴格幫我把關的部分。
    ⠀⠀
    除此之外,生活習慣和減重也有很大的關聯,包含我的飲水量、上廁所的狀況都在營養師的關心範圍之內(即使是遠端相處,營養師幾乎是詳細掌握了我赤裸裸的動態!)

    除了和營養師每日一對一的訊息對話之外,還會有不同主題的課程內容可以學習,從實際認識六大類食物、學會自己計算份量,到外食食物的選擇,循序漸進的知識內容都讓我覺得很好應用在生活上!增進自己對主要營養素還有各類食物以及外食選擇的認識,就算是週末還有平日和朋友聚餐,也能夠更正確在眾多餐飲選擇中,選擇對我來說最OK的綠燈食物。

    ⠀⠀⠀
    【減重不孤單,不用只靠自己】
    ⠀⠀
    減重也不是一個人孤軍奮戰的過程,除了有小群組外,打開COFIT社群牆,可以看到 app 內其他學員的每日餐點更新,也讓人獲益良多,眾多的資訊分享和互相鼓勵,發現新的烹飪方式以及美味健康的食材。
    ⠀⠀
    每天早上醒來最期待的事情,就是打開手機App,看營養師給予前一天用餐以及生活日記記錄的評價,營養師會對每餐內容用紅、黃、綠燈評價、分析營養素、給予實際建議讓我們可以簡單地知道這一餐吃得怎麼樣、如何能夠更好。還會針對每一個生活習慣更新給於鼓勵以及建議(好幾次運動、喝水量提升,營養師都會鼓勵我,感覺比我還開心!)
    ⠀⠀
    如果要以對話頻率來判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過去的這八週和營養師的對話,比任何朋友都來得多,要說是熱戀也絕對不為過,像是一場美妙的夏日情人夢~
    ⠀⠀
    ⠀⠀
    【八週成果分享:餐餐都吃飽,結果瘦到衣服鬆到要重買了!】
    ⠀⠀
    一點點看見自己的改變,隨著活動量的增加,實際獲得的有太多...
    ✔️ 體重的減少
    ✔️ 睡眠品質的提升
    ✔️ 肌膚的狀態
    ✔️ 更明顯的是線條上的差異
    ⠀⠀
    一開始希望瘦身的理由,除了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擺脫暴食,膚淺的希望可以在夏天前有著腹肌曲線露腰,穿回原來的合身衣物,沒想到八週以後先前衣服已經過度寬鬆,是時候買新衣了!
    ⠀⠀
    看到健康的自己,精神能量都比以前還要好,更重要的是這八週改變的是可以持續下去並且享受的生活習慣,很感謝一路鼓勵我的COFIT專業團隊,能夠在今年遠距離打造一個全新的自己。
    ⠀⠀
    專業營養師的帶領鼓勵下,除了飲食還有生活習慣的改變、各類營養素均衡攝取,不同以往偏激的飲食方式,每天吃足吃滿,在體能精神各方面都不斷進步的狀況,體能訓練計劃也出乎預期的順利,在這八周的課程中,超乎預期的提前參加半馬活動,居然全程順利完賽。比原本跑步教練給予的目標還要提早三星期!是完全出乎意料的驚喜。

    ⠀⠀
    謝謝COFIT的專業服務,讓我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
    替大家爭取福利,現在報名荷爾蒙體質評測+營養師一對一專業分析

    折扣碼打折後為 $350,還有贈送專業身體組成量測唷!
    ⠀⠀
    👉優惠碼 EMfriend
    ⠀⠀
    👉 預約與營養師一對一聊聊
    https://lihi1.cc/sTRh9

    希望COFIT也能夠成為你今年最美好的相遇,最棒的高光時刻🥰

  • 英國和台灣的文化差異 在 法語兔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8 22:50:34
    有 49 人按讚

    🇫🇷「面子」的法文怎麼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週課堂有學生詢問:「是否有面子文化的法語呢?」面對學生的疑問,我這才意識到,關於東西方「面子觀」這麼重要的議題,自己卻從未寫過專文。事不宜遲,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和比較吧!

    面子在我們的文化圈中有多重要?

    爭臉、爭面子、爭光、爭氣、丟臉、丟面子、
    看在某人的面子上、無臉見人、不要臉、賞臉、給面子……。

    真沒想到我們居然有這麼多關於「臉」和「面子」的表達語!

    臉,在法語中是le visage,而面子,則是la face。這兩者在西方的面子觀中所指涉的意義差不多,都是指「他人所給與自己的尊重和敬意」。

    但是在我們的文化中,臉指的是:在個人的形象(涵蓋家世、知識、氣質、外表、才華和道德素質等個人條件)符合社會期待後,從自己內心生出的自尊和滿意。

    而面子則跟他人有關,這是一個必須在社交互動中,從別人那裡得到的東西。面子無法從自己的內心中獲得。

    舉個例子:
    人們會因為亂丟垃圾(或其他不好的行為)而感到很丟臉,而不是很沒面子。會因為得不到他人的敬重而覺得沒面子,而不是丟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幾種關於面子的法語說法:

    🇫🇷 丟面子 perdre la face
    Les Taïwanais aiment conduire des voitures de luxe de peur de perdre la face devant leurs amis.
    台灣人喜歡開豪車,惟恐在朋友面前沒面子。

    🇫🇷 挽回面子 sauver la face / sauver les apparences
    Il s'est moqué de moi devant tout le monde, comment puis-je sauver la face ?
    他在大家面前嘲笑我,我該如何才能挽回面子?

    🇫🇷 給面子 donner de la face
    Faut pas réfuter les gens de façon directe, il vaut mieux leur donner de la face.
    不該太直接駁斥他人,要給人面子才好。

    🇫🇷 保留面子 préserver les apparences
    Il s'est efforcé de préserver les apparences mais il a fini par se ridiculiser.
    他努力想保留面子但最後還是出醜了。

    在西方的面子觀中,因為不像我們細分為「臉」和「面子」,所以法語中的面子la face指的一律是「他人所給與自己的尊重和敬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百年前,有位英國作家說:
    " L'Orient c'est l'Orient, l'Occident c'est l'Occident, et les deux ne sauraient se rencontrer. "
    東方是東方,西方是西方,兩者不能相遇。

    這句話告訴了我們東西方是多麼的不同。
    西方文化源於古希臘文化,它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自由和民主精神。這在西方逐漸形成了一種以「個人自由」為核心的「個人主義」價值觀。
    而我們的文化源於儒家文化,其思想精髓是「和諧」和「仁愛」。因此,我們的文化重視社會整體,並且強調個人服從整體,是「集體主義」的價值觀。

    簡而言之,西方重視「個人」,而我們則重視「關係」。在西方,和別人搞好關係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所以不特別注重「給人面子」。而在東方,因為關係高於一切,因此面子運作就成為生活的必須。這也是東方和西方文化根深柢固的差異。

    要理解東西方的不同並非容易的事。同學若對於東西方的面子觀有其他體驗,也非常歡迎分享喔!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