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英國人口分佈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英國人口分佈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英國人口分佈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英國人口分佈產品中有4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王婉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運動是社會的,體育是國家的」,別讓奧運激情只是曇花一現! 在奧運熱潮退散過後,我們一直在思考的是,台灣是否有機會能夠延續這股熱潮、延續這股能量,進而改善我們的運動環境? 在上週,我收到超跑好手 Kevin Lin 林義傑 的邀請,參加了2021 國是體育論壇,當場有選手代表、專家學者、選手...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BNO未有正式落實日期,一心想移民的你,初到英國,落腳點應該如何選擇呢?這次由《香港人在英國新生活》專頁負責人Sabrina及居英港人Ashley分享英國不同居住地。英國的人口分佈中,頭四個最多人居住的城市分別是倫敦、曼徹斯特、伯明翰及利茲。居英8年的港人Ashley曾經住過英國6個城市,熱鬧繁榮如...

英國人口分佈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2:12:19

EP62是旅行熱炒店進入南亞地區的第一集(如果不算EP50裡面提到伊本.巴圖塔在印度、斯里蘭卡與馬爾地夫之間的無限輪迴的話)。身為一個沒去過、對南亞史地也不太熟的人,對於僧伽羅(Sinhalese)與泰米爾(Tamils)各自的歷史脈絡,以及今日在斯里蘭卡的分布也非常好奇,於是整理了一些數據和重要資...

英國人口分佈 在 妞仔。neochai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17:15:37

#台灣製造 🇹🇼 #超夢幻地球儀夜燈 #點讀地球儀 🌎​ ​ 🎈#下單網址在bio已上線​ ​ 在阿龐這幾年,開始有了那麼一點.......#世界觀:​ ​ 「台灣、英國是不同的國家。」、「要坐好久的飛機才能到。」;「班上同學誰誰誰是從法國來的、巴西來的、德國來的...」,有一天他還以分享新知的口氣...

英國人口分佈 在 CUP 媒體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8-22 05:05:10

【錄影中,請微笑】⁣ ⁣ 中國政府為監控人民佈下天羅地網,早就是不爭的事實,但究竟其監控規模有多大?英國數據研究公司 Comparitech 上月更新了「全球最受監控城市」名單,在前 20 名當中,只有英國倫敦和印度海德拉巴(Hyderabad)並非中國城市,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天眼大國」。⁣ ⁣ ...

  • 英國人口分佈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7 20:58:54
    有 799 人按讚

    「運動是社會的,體育是國家的」,別讓奧運激情只是曇花一現!
     
    在奧運熱潮退散過後,我們一直在思考的是,台灣是否有機會能夠延續這股熱潮、延續這股能量,進而改善我們的運動環境?
     
    在上週,我收到超跑好手 Kevin Lin 林義傑 的邀請,參加了2021 國是體育論壇,當場有選手代表、專家學者、選手家長、企業代表、以及跨黨派的委員們,互相分享交流了彼此的看法!
     
    其實,自從進入教文委員會之後,對於台灣體育、運動的相關議題,我都持續和專業人士請益,在當天的論壇中,我也引了同樣長期關心台灣體育環境、體育改革,政大法律系副教授林佳和老師的一番話:「運動是屬於社會的,體育是國家的」,剛好也是當天論壇的主題之一。
     
     
    💪🏻旗座型的體育結構,應該往更穩固的金字塔邁進!
     
    長年以來,台灣體育結構的圖像像是「竹竿」、甚至可以說是「旗座」,因為從小就直接抓出特定小眾,把資源灌注在這群人身上,把他們專門化、特殊化,然後就期待他們能成為頂尖選手;相較之下,歐美國家則是金字塔型,由於運動本就是他們社會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層的運動人口很多,自然會往上堆疊出更穩固的頂端優秀運動人口。
     
    在國外,運動是人們生活裡重要的一部分,但在台灣,卻是「體育即國力」,讓體育成為國家力量的展示,二者基本價值的差距非常明顯。
     
    我認為,我們要的應該是全民的運動,而不是國家的體育,更應該朝金字塔型狀的目標邁進,讓運動成為全民風氣,做為金字塔底層深厚的基底,向上堆疊出專業的運動員、頂尖的選手。
     
     
    💪🏻在黃金計畫成功之後,未來如何延續、擴大?
     
    這次的東京奧運,台灣代表隊選手創下史上最好的成績,讓黃金計畫也成為了政績的展現,不過,在幾次和體育專家討論的過程中,他們和我說,其實黃金計畫的想法和內容,在國外早已是「常態性的基礎建設」,這些都算是基本配備。
     
    不過,台灣總算跨出這一步,朝更好的方向前進,因此,我們當然也非常肯定黃金計畫的存在,然而,我們也必須思考,在黃金計畫成功之後,未來是否有機會延續、擴大?

    這次的黃金計畫其實早已設定了「奪牌熱門」選手作為標的,未來有沒有機會擴散到其他更多的項目?放寬奪牌熱門的標準?把這些資源分佈出去,讓更多選手受益,藉以提升整體的環境呢?
     
    除此之外,除了黃金計畫之外,其實我們應該也能設定白金計畫、青銅計畫、木頭計畫,針對其他不同層級的運動人口投入相對應的資源,而不是只聚焦在有希望、有機會奪牌的頂尖選手身上,在金字塔頂端之外去擴大基盤,讓運動走入國民生活之中。
     
     
    💪🏻改善體育環境,提升選手待遇!
     
    一直以來,我都認為體育的本質不該只是獎牌,除了獎牌、獎金之外,我們更應該看見選手背後所付出的種種努力,也應該看到其他正辛勤練習的選手,把資源用來資助培育體育選手、改善體育訓練環境,才是我們的政府應該大力做的。
     
    然而,以現在的國手待遇標準來說,其實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目前,我們給予國手的「薪水」,僅有「零用金補助」的每個月 15,500 元,若選手畢業後未就學就業,才會有另外每個月 3 萬元的「生活津貼」。
     
    但這樣的待遇合理嗎?當選手被徵招進入國訓中心訓練時,若本身的工作薪資就已超過這些補助與津貼,成為國手的榮耀感,值得他這樣犧牲自己原先就穩定的生活嗎?而還在就學階段的選手們,若接受國家隊徵招,他們能拿到的也僅有每個月 15,500 元零用金補助,這樣真的足夠嗎?
     
    其實,我國目前不論是出賽或是培訓時期,選手和協會間或是奧會間,都少有書面協定契約,僅有選手遴選時的報名表或是受訓前的切結書,也就是說,選手在培訓或遴選期間,並沒有足夠的保障。
     
    我們整理了其他國家的做法,在奧運出賽的契約上,就可以看到各國有許多值得參考的例子!
     
    美國跟英國的做法,是提出一個「契約大綱」,讓各協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去調整跟選手簽約;紐西蘭、澳洲,則是統一由國家奧會去和選手簽約。而契約的內容會包含比賽各個階段中,協會和選手間各自的權利義務,例如怎麼選拔、怎麼訓練、選手出賽時兩者各有什麼權利義務等,相關內容都在契約中明確地被訂定。
     
    我們是否也能效仿國外,讓選手和協會、或是選手和奧會之間,能有這樣子的書面協定呢?或許是主動提供大綱或範本供他們使用,或是提供奧會、單項協會和選手間,能有一個根據各自需要調整契約細節的平台跟資源,讓選手和協會間能有充分協商的空間,來制定公平的契約;簽約之後,也需要追蹤與監督契約的履行狀況,並且提供爭端解決機制,才能給予選手更多的保障。
     
    我們的政府,是應該要來承擔這樣的責任的。
     
     
    這次的奧運,台灣創下了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我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樣感到無比的光榮與驕傲,但是,我們更應該延續這樣的熱度,來思考要如何讓這樣的成績、讓這樣的風潮,不會只是四年一次的曇花一現!
     
    無論是競技運動或是全民運動,我們的體育環境都還有很多地方可以更好,我們的運動風氣,也應該能再往上提升。
     
    雖然我稱不上是體育專家,但是我會持續和相關的專業人士來請益、交流,持續為了台灣的運動環境努力!

  • 英國人口分佈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4 11:16:48
    有 243 人按讚

    EP62是旅行熱炒店進入南亞地區的第一集(如果不算EP50裡面提到伊本.巴圖塔在印度、斯里蘭卡與馬爾地夫之間的無限輪迴的話)。身為一個沒去過、對南亞史地也不太熟的人,對於僧伽羅(Sinhalese)與泰米爾(Tamils)各自的歷史脈絡,以及今日在斯里蘭卡的分布也非常好奇,於是整理了一些數據和重要資訊跟大家分享。

    1️⃣ 僧伽羅人來到斯里蘭卡的時間,比泰米爾人稍微早一些,他們的文化根源和今天印度北部(如印地語/烏爾都語、旁遮普語、尼泊爾語、孟加拉與等)相似,其語言都可以追溯到普拉克里特諸語(Prakrit languages),再往上則能回溯到吠陀梵語(Vedic Sanskrit,較古老形式的梵語)。傳說公元前6世紀,這群人在一位王子維闍耶(Vijaya)帶領下移居斯里蘭卡,與當地原住民通婚而形成今天的僧伽羅人。

    2️⃣ 至於泰米爾人,其實來到斯里蘭卡的時間也不算太晚,畢竟和印度南部今天的「泰米爾納德邦」不過一海之隔,相傳在西元前2世紀就來到斯里蘭卡,後來建立的朱羅王朝更統治北部幾個世紀之久,這個王朝的後裔就是今日的斯里蘭卡泰米爾人。(值得一提的是:斯里蘭卡的人口統計會把「斯里蘭卡泰米爾人」和「印度泰米爾人」分開,後者專指19世紀之後英國殖民下移居的泰米爾人。)

    3️⃣ 這兩種人不但宗教不同(上座部佛教、印度教),語言更是分屬兩個完全沒有關聯的語系(印歐語系、達羅毗荼語系),在斯里蘭卡的分佈也也是涇渭分明——大多數的行政區內,不是僧伽羅人佔超過70%就是泰米爾人超過70%。硬要說有什麼同源之處的話,大概是他們的文字都是屬於婆羅米系文字(Brahmi Script) 吧!

    4️⃣ 最後補充一個小知識:印度和斯里蘭卡之間有一條沙洲稱為羅摩橋(Rama's Bridge),每次看地圖都讓我很好奇,到底人有沒有辦法不搭船直接走過去呢?一查之下發現,原來在西元15世紀之前,這條沙洲是完全露出水面的狀態,所以當時的人是真的可以步行到斯里蘭卡的!這條連結說明了斯里蘭卡與次大陸曾經是如此神聖不可分割(誤),也使得海峽兩邊都有泰米爾人居住的歷史更加合理。

    註:資料來源為斯里蘭卡官方公布2012年人口統計。

    勘誤:經熱心聽眾提醒,「safari」中文正確翻譯應為「獵遊」,我在本集的文宣中誤以「莽原」一詞指稱,特此更正 😅

    加碼推薦:收聽友台節目,不同角度認識斯里蘭卡——
    - 行旅調調 Xinglustyle EP17 斯里蘭卡種族與內戰|半山腰住進泰米爾陌生人的家
    - 耳朵旅行社 S2/E34 誌華:在斯里蘭卡交換笑容

    【EP62 莽原旅遊首選之地,僧伽羅與泰米爾的百年糾葛:在斯里蘭卡與野生動物的第一線接觸 ft. 用工作探索世界的旅人 Malina】

    🔈 收聽節目:
    Spotify Apple Google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各大播放平台搜尋「旅行熱炒店」或至官網

    #南亞 #斯里蘭卡 #次大陸 #印度洋 #海島 #英國殖民 #錫蘭 #莽原 #大象 #野生動物 #佛教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阿拉斯加 #美國

  • 英國人口分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6 09:22:55
    有 89 人按讚

    #台灣製造 🇹🇼 #超夢幻地球儀夜燈 #點讀地球儀 🌎

    在阿龐這幾年,開始有了那麼一點.......#世界觀:

    「台灣、英國是不同的國家。」、「要坐好久的飛機才能到。」;「班上同學誰誰誰是從法國來的、巴西來的、德國來的...」,有一天他還以分享新知的口氣跟我說:「妳知道嗎?這些國家都在earth上喔! 」

    「哇!你好棒喔!知道地球上有好多國家。」,我隨口又說了:「那你知道地球是一顆圓球的嗎?」

    「真的嗎?圓圓的怎麼站?」搔頭。

    我才想起:「啊!家裡應該要有顆地球儀啊!記得小學開始,我的房間就擺了顆經典長相(?嗯...就藍藍一顆的那種)的地球儀。」

    -

    在搜尋地球儀的時候,我最最最在乎的是 #要有台灣!!!(這是當然的啊!)(但,市面上的地球儀漏掉台灣的還真不在少數耶!)

    找著找著,也不禁納悶......
    市面上存不存在 #漂亮一點的地球儀 啊?地球儀一旦入住家裡,可是要住好久的,我從小擁有的那顆地球儀,至今還保存在台灣家中呢!漂亮很重要啊!

    -

    年初,搬了新家。

    這麼巧,廠商朋友問:「阿龐快生日了,他的新房間要不要擺地球儀啊?#台灣製造的喔!」

    台灣製造,一定不會遺漏了台灣!(最重視的一項打勾✔️)

    當我再看到 #12吋地形海溝人口分佈古銅色底座地球儀 的照片,一秒傾心,#根本史上最美地球儀!

    除了是 #教具,還有三段式觸控夜燈的功能,真的好適合放在孩子的房間。

    事實上,這顆地球儀,古銅底座及猶如繁星的人口數分佈,散發出濃濃的書卷古董氣息。我收到後,試著將它擺放在家中多個不同的角落,不管擺放何處,都猶如是件發光的藝術品,是顆 #美麗養眼的地球儀。

    這一點,對於一顆地球儀,有多麼難得,你知道嗎?(有在市面上搜尋過地球儀的朋友,一定懂我在說什麼!😜)

    -

    老實說,在挑選時,跟 #10吋點讀筆版中英發音地球儀 之間的抉擇,我也是有過深深的掙扎,還請廠商讓我仔細考慮一天。

    因為,實在令人太驚奇了啊!點讀版的地球儀耶!

    點讀筆朝著國家點下去,不只是報出中英文版的國家名稱,首都、人口、氣象.....全部念給你聽。有聲音的互動,孩子們點著點著、聽著聽著,#應該可以安靜很久吧?喔!不是啦!#學習到很多吧?

    雖然最後,我還是不敵閃閃發亮的誘惑,但當時真的好難做決定,好猶豫啊!

    -

    除了以上兩款,最近 #skyglobe,還推出新款:

    #12吋衛星觸控三段式立體地球儀(AR互動款),這也太科技,完全將地球儀逼向另一個層次啊!
    以及,敲可愛的 #10吋新動物版360度旋轉木座地球儀。

    -

    🎈下單網址 https://reurl.cc/og6K2v

  • 英國人口分佈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7-14 20:30:12

    BNO未有正式落實日期,一心想移民的你,初到英國,落腳點應該如何選擇呢?這次由《香港人在英國新生活》專頁負責人Sabrina及居英港人Ashley分享英國不同居住地。英國的人口分佈中,頭四個最多人居住的城市分別是倫敦、曼徹斯特、伯明翰及利茲。居英8年的港人Ashley曾經住過英國6個城市,熱鬧繁榮如利茲等大城市或偏遠郊區如南部,她也住過。「最多人想知道或者留意的一定是倫敦,我覺得倫敦那種生活步伐及模式跟香港最相似,很多娛樂設施都營業至夜晚9或10點。而且在倫敦沒有駕照也沒問題,因為太塞車了。但這裏的鐵路很貴,大約是香港的4或5倍價錢。」許多人選擇居住倫敦,因為比較多工作機會,大部份國際公司都會於倫敦設分部,而Ashley認為藍領在倫敦同樣容易能於唐人街、餐廳及零售店找到工作;生活成本上,Ashley以香港中環比喻為倫敦的Zone1-3,當地一房租金約1,000英鎊(約1萬港元),而兩房租金約1,500-1,600英鎊(約1.5-1.6萬港元),更要加上市政稅,不過若選擇Zone 5,租金就會低20至30%。

    果籽 :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相關影片:
    【港版國安法】續領英國BNO懶人包加疑難解答 持BNO入唔到日本境因印錯國籍 (https://youtu.be/44aJ_QjXzB0)
    【逃走他鄉】BNO移民英國$12,000租三層獨立屋 銀行中層變餐廳侍應 居英權二代:要接受由低做起!(https://youtu.be/FLFGdaKUtPo)
    【逃走他鄉】居英港人移民自白:BNO平權千年一見,蘇州過後冇艇搭 (果籽) (https://youtu.be/qMufEfTaJWY)
    【街市尋寶】旺角明星海鮮檔 罕見有證蘇眉+當造黃油蟹+刺身 仲有上門煮海鮮服務!(飲食男女)(https://youtu.be/9YEBSQJPdPU)
    【元朗消夜王者】神級鑊氣炒飯檔重開 日賣70盒 $50/盒即叫即炒 老闆炒到手骹移位:冇理由因為賺多啲而一次過炒 (https://youtu.be/-DjDZdrM1o4)

    #移民英國 #BNO #倫敦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英國人口分佈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5-08 22:00:21

    我們足足講了三個月的新冠病毒,我都覺得我長得跟病毒有點像了,這周琪斐大放送終於要談一個跟肺炎不相關的主題「水資源」。

    這次的肺炎疫情點燃了全球石油戰火、引爆糧食危機,但其實「水資源」比兩個還要更早成為國際間的主要戰場,正所謂「石油誠可貴,糧食價更高。若為水源故,兩者皆可拋。」我覺得我的中文越來越好了,還落韻文耶。

    最近一次的國際水資源爭議,就發生中國跟中南半島各國分享的湄公河。上個月美國氣候學家就抓包,中國在湄公河上游蓋了11座水壩,把原本該流到中南半島的水攔光光,導致下游的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河域,水位暴跌1公尺,創下50年來最低水位。

    住在島國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河流必須跟鄰居公家用,鄰居多糾紛就多,例如歐洲第二大河「多瑙河」就一口氣流經10國,1992年,匈牙利和它的鄰居前捷克斯洛伐克,就因為水壩建設問題而鬧上國際法院,最後很難得地,以理性和法學解決糾紛。但萬一你的鄰居是胖虎,你跟他講道理,他回你的是拳頭,這事就難了。這次中國就被發現,在湄公河上游一口氣蓋11座水壩,用來儲水、進行水力發電,這一直備受爭議,因為這水壩到底攔住多少水,外界只能觀落陰;下游的國家有多少水用,也只能看中國臉色,「朕不給的,你不能搶!」你想想啊,你家明明有自來水管,但水龍頭卻放在胖虎家,你想洗澡還得去拜託他多給你一點水,結果他只給你一湯匙,還說「我已經盡力了」。

    像這樣的鄰居你會不會很想把他巴下去?一定會嘛,但是在我們講到各國為了水資源巴來巴去之前,我們先來瞭解地球上的水資源到底有多珍貴。

    地理老師說過,地表不是有75%被水覆蓋嗎?到處都是水,怎麼還會缺水?其實這些水,有高達97.5%是不能利用的鹹水,包括海洋還有像死海這種鹹湖或鹽井、鹽田,只有大約2.5%是淡水,但其中又有七成藏在冰山、冰河裡,看的到吃不到,我們實際上「可能」使用的淡水,只有區區0.8%。為什麼說「可能」呢?因為這0.8%裡面,有九成是需要相當技術才能抽取的地下水,另外一成才是河川湖泊等的地表水,以及卡在凍土層和大氣中的水源,覺得數據太多很複雜沒關係,打個比方,你把家裡浴缸裝滿水,再拿個漱口杯往浴缸裡撈,浴缸裡的水就像地球上的水,但只有杯子裡的可以拿來飲用、發展農耕和工業,還必須全人類共享,這只是比喻而已喔!小朋友千萬不要真的去放一缸水,你真的要,記得說是凱莉教的。

    好,截至2020年,世界上大概有78億人,足足是100年前的四倍多。一天下來,我們就要用掉100億噸的淡水,相當400萬座游泳池的水,400萬座是多少?啊,總之就是很多啦!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數據,這張地圖中的深色區域,就是目前面臨極高缺水壓力的國家和地區。是不是很多,用人口來看是八億多人都缺水,我知道你在找台灣,台灣是灰色的,什麼意思呢,無數據的意思。為什麼無數據?你去問聯合國啊!聯合國還估計,到了2025年,也就是五年以後,情況就會惡化到,分佈在50國的全球26億人口,都將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水資源已經那麼緊張了,還不是所有地方的水都保證乾淨無虞,而根據台灣的BFF,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發生在開發中國家的疾病,有80%與水有關。人不健康,國家就一定窮,而且世世代代無法翻身。

    那麼到底為什麼我們會缺水缺成這樣?

    每天一睜開眼睛,洗臉刷牙就要用水,每個人平均每天需要喝3公升的水,但這是在你當阿宅,不動也不流汗的情況下。其他還包括上廁所、洗頭洗澡洗衣服,還有最近大家為了防疫勤洗手,都需要用水。根據自來水公司的數據,全台每人每日用水量,大約280公升,差不多是一個標準浴缸的滿水量。

    地球上75%到90%的淡水,都流進農牧業,每生產1公斤的穀物,就要大約1000公升的水,以台灣來說,會有四成的灌溉水,回流成地下水,但也不是每個地方的地下水都能被抽取利用。

    至於畜牧業更驚人,拿牛肉為例,每生產1公斤的牛排,需要耗費1萬5400公升的水。以一頭美國牛為例,平均需要養3年才能進屠宰場,3年來會吃1300公斤的穀物,而這些穀物又需要水去灌溉,加上牛本人要喝水,牧場和屠宰場也需要用水清洗,所以一頭肉牛從出生到變成200公斤的肉排,總共要用掉310萬公升的水。看到這裡,我決定每個月少吃一份牛排。

    大約有一到兩成的淡水,用在工業。紡織業是農牧業以外,最喝水的行業,從退漿、精練、漂白到絲光,以及幾乎所有的染料都要用到水。冬天穿羊毛衫很暖對吧,不過每生產一磅的羊毛(454g),也就是差不多一件羊毛衫的量,平均就要消耗130公升的水,也就是你去超市買2公升裝的可樂,要買65瓶。而我們夏天愛穿吸汗舒適的棉布,耗水量更是其他種類的三倍。汽車製造也是耗水大宗,每生產一輛汽車大約需要15萬公升的水。

    但是水不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嗎?的確,但不是百分之百都適合回收,而且也不是所有國家都有這個技術回收工業廢水。至於農牧業,你是要農作物和牛羊再把水吐出來重複利用嗎,不然幾年前很流行尿療法……你先去試試,再回來告訴我效果怎麼樣。

    總之呢,人類用掉的淡水,有九成是一去不復返的。

    所以水真的很珍貴,那不夠用怎麼辦呢?各國第一個反應,應該是大家省點用吧?不是。是趕快去搶。

    很多在河流上游的國家就築起了水壩,標準的肥水不落外人田,結果當然就是外人拿著飛機大炮來討了。除了我們剛剛講到的湄公河,世界上的五大河流域,也就是非洲的尼羅河、印度半島的恆河、印度河、中東的幼發拉底河以及美國的科羅拉多河,都已經出現嚴重的水資源競爭,今天因為時間限制,我們只講兩個。

    首先我們來看兩河流域。兩河流域指的就是幼發拉底河跟底格里斯河,我小時候為了背這兩條河的名字,不知吃了多少棍子,對啦,我那個年代就是早餐配體罰。總而言之,這兩河源頭在土耳其,流過敘利亞、伊拉克,擦過伊朗後,注入波斯灣,下游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古文明搖籃,周杰倫的歌聽過吧?這幾個國家都聲稱他們擁有河流的使用權,但偏偏四國需求量遠超過兩河水量。

    一開始伊拉克和敘利亞,蓋了很多水利設施,沒想到上游土耳其的水利設施後來居上,攔截掉幼發拉底河一半的水量,部分敘利亞的水利工程,甚至因此淪為蚊子設施,毫無作用。像1990年土耳其「阿塔圖克」大壩蓄水期間,就導致幼發拉底河直接斷流了整整9天,但土耳其是北約成員,敘利亞只能在心裡罵髒話。

    接下來我們來看,位於非洲的世界最長河「尼羅河。尼羅河流經10個國家,但各國為了怎麼用水吵了幾十年,甚至差點打起來。早在1929年殖民時期,英國和埃及簽訂「尼羅河條約」,規定沿岸國家不能做出任何讓水量減少的行為,只有最下游以農立國的埃及,可以全權使用河水,不過後來其他國家覺得不公平,他們也想用尼羅河灌溉發電啊,就多次向埃及抗議條約不公,各國多年來紛爭不斷。到了2011年,主要支流「藍尼羅河」的發源地衣索比亞,開始興建大壩用來發電,這讓下游的蘇丹和埃及氣炸了,後來是美國出面調停,才讓這三國有望在今年達成協議。

    但是在1950年到2000年,世界上發生1800多起關於水的國際衝突,這還不包括國內衝突或家庭紛爭,平均一年有36個水資源的衝突。這中間除了剛剛提到的國家級搶水大戰,同一國的也在搶。包括奈及利亞、馬利和肯亞,都發生過農人和牧民,搶水互殺的慘劇。不少戰亂事件,也把摧毀供水設施當作戰略,沒水活命的一方,當然就只能乖乖束手就擒,包括2006年以色列和真主黨的戰爭,以及2018年衣索比亞的族群衝突,都用上了這一個狠招。

    除了人口爆炸,導致水資源長年供不應求,未來還有一大隱患,那就是氣候變遷。暖化會直接導致乾旱,缺水的地方更多,這個問題已經是現在進行式,還會導致冰川和冰帽消融,咦?融光了不是很好嗎?這樣就人人有水用啦!但這等於是預支未來的水,等全部消融後大家都沒得用!

    水資源匱乏將會影響到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最後很容易訴諸武力,來捍衛水的主權與安全。聯合國早在1972年就警告,繼石油危機後,下一個就是「水危機」。照理來說,水資源應該要國際共享,各國政府合作解決水荒,但老實說,如果你只拿到一杯水,你會願意分鄰居半杯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全球搶水戰 #拳頭護水權 #暖化加劇水荒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ㄒ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