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英國中學開學時間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英國中學開學時間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英國中學開學時間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英國中學開學時間產品中有3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19的網紅三頭六臂.英格蘭主婦,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睽違已久,英格蘭男子足球隊終於踢進歐洲盃決賽,這種全民賽事麥當勞、Uber Eat 等等外賣業者紛紛祭出七五到八折折扣,因為太多人熬夜觀賽 (球最多踢到十一點,熬的恐怕是之後的狂歡鬧事 🤣),人民聯署在總決賽隔天放假、如果贏了,以後每年七月十一日訂為國定假日,聯署過不過還難說,一些學校倒是自己決定星...

英國中學開學時間 在 李筱維?米米瘋 YouTube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09:50:16

米米的育兒好物分享 Lingumi幼兒英語學習App 好不容易孩子都開學了,但疫情狀況還是相當不穩定!大家好怕得來不易的各式各樣的微幸福又消失,自上次突然大停課、父母居家上班,弄得大家雞飛狗跳、人羊馬翻,壓力山大差點夫妻失合(內容太過真實),這次我們學聰明了,提早準備好由英國牛津大學教師團隊,研...

英國中學開學時間 在 Z&Ss雙胞胎妹妹生活誌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9-21 09:02:17

在今年3月lockdown前 Zoe一直很自知小孩子成長的過程會像氣球一樣大很快 一直反對買全新制服 覺得這樣太浪費 所以從Zoe小學開始 只要學校有二手制服買賣日 姐姐就會特別交代我 請我帶現金到學校幫她採買二手制服 而且不能多買 買夠穿可替換的兩套就好🤪 兩年前Zoe小學畢業升中學 當時媽媽我...

英國中學開學時間 在 葵倩鈴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1 11:34:28

《#國際學校回憶錄》 (2) 我叫Maureen Wong,從九歲開始就讀國際學校,十三歲那年為了讀IB課程而轉到這家學校。雖然國際學校主要為外藉人士子女或從外地回流的學生提供教育,但也接受本地學生申請。許多人對入學試的要求都感到好奇,其實只要個人智力正常,能說簡單英語(無須絕對流利),面試與筆試...

  • 英國中學開學時間 在 三頭六臂.英格蘭主婦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9 21:54:29
    有 76 人按讚

    睽違已久,英格蘭男子足球隊終於踢進歐洲盃決賽,這種全民賽事麥當勞、Uber Eat 等等外賣業者紛紛祭出七五到八折折扣,因為太多人熬夜觀賽 (球最多踢到十一點,熬的恐怕是之後的狂歡鬧事 🤣),人民聯署在總決賽隔天放假、如果贏了,以後每年七月十一日訂為國定假日,聯署過不過還難說,一些學校倒是自己決定星期一延後點名時間到十點半,「寧願孩子睡夠再來上學也好過沒睡飽帶著起床氣」。

    在此同時網球界的盛事溫布頓也打得如火如荼,雖然因為健康因素已經退賽,但是今年最受矚目的選手莫屬初出茅廬的 Emma Raducanu;一米七五高䠷身型、健美膚色,Emma 在加拿大出生,兩歲時搬來英國,父親來自羅馬尼亞、母親原籍中國瀋陽,全身肌肉運動感十足不在話下,一查人家還是學霸,讀的是 highly selective 的重點中學 Newstead Wood School。

    星期一放不放假對我們沒差,對足球不迷戀,鄰居的嘶吼就是最立體的實況轉播,而且皮蛋已經放假:比公立學校早兩星期開始、晚一星期結束的暑假,如果在承平時候用來避開尖鋒旅費再理想也不過了。

    既然提到會讀書又會打球的學霸,話鋒一轉來說說這年的轉變 (我還真會凹,別這樣嘛,之前沒講完)。首先最大的差別在自信心建立上,皮蛋不是妙麗那種搶答型、好勝心強的孩子,獨生女的與世無爭讓她在以前一學年兩個班將近六十位學生裏迷失、很舒服隱沒在人群裡,她安靜不惹事、老師樂得不用分心理她,所以她說話小聲、害怕說錯被全班笑、「知道的比表現出來的多」。

    現在的學校完全不一樣了。只有十二位學生的小班制、無處可躲,大家家庭背景不差、老師不用操心誰沒吃早餐沒穿乾凈制服這種瑣事 (我也把以前上學前要噴的防頭蝨噴霧扔了),上課注重參與、大家有機會,連一翻兩瞪眼的短跑跳高這種,佛地魔屢次追問輸贏都被小孩打槍「最重要的是 We all had fun」。

    皮蛋在以前學校常擔心霸凌,雖然只是口頭暴力說些「妳來我家我叫我哥開槍殺妳」這類蠢話,卻把她嚇得不想上學,在新學校這些顧慮消失無蹤;以前學校以本地白人為主,小孩甚至私下組成 blonde club (金髮俱樂部),不跟其他種族交流;誰跟誰玩、跟誰要好天經地義很自然的事,但是少數民族、兩位歐亞混血女孩和兩位印度女孩總是聚在一起卻被老師評為「社交障礙」、歸類特殊生、跟政府請求預算。

    以前學校為了多請領經費,用各種名義把學生歸類、 全校高達 25% 特殊生,現在想來還是很懵:你們到底什麼毛病?!

    去年參觀新學校時我們特別問了霸凌問題,辦公室主任說這裏要欺負別人太難藏住了,大家都很 Welcoming;事實上也是如此,開學第一天回家皮蛋就說她交到好朋友,有人志願當她大姊姊、有人作她戀愛的狗頭軍師,每天上學放學開開心心的,「社交障礙」沒了、再也沒突然蹦出不曉得哪學來的髒字或者用省略子音的腔調說話。

    以前每學期中期末拿回來的報告很敷衍 (學生太多分身乏術,老師也盡力了),沒太多時間測驗、目標只是大家進度差不多,所以每次都是格子裏打勾、 behind behind behind;有比較才發現差很多,現在的學校有分組測驗,每天有作業,每星期有單字小考,老師每週會單獨聽學生朗讀,進度是客製化的,所以數學比較差的皮蛋還有一對一補強。

    11+的主要科目都有上,法文課學到一點皮毛、以後去法國玩點菜可能有靠山,單字有的有些艱澀讓我想到以前準備 GRE,每週單字又和寫作結合、必須用這十二個新學的字寫成作文,最讓人開心的是老師希望家長「不要」盯孩子寫作業,「因為這樣我們才能知道學生哪裏需要加強」。

    皮蛋在這一年裏的改變讓我們驚喜,學科上我查了課綱、進度比政府學校快一年。和我們輪流接送上下學的同鎮同學是她的好夥伴,雖然路途遙遠,地廣人稀鄉間小路單程得飆半小時才到學校,沿途兩小自顧自玩的猜單字、乘法問答,聽在耳裏都是感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學科之外在才藝上,皮蛋熱愛表演課,因為疫情的關係外聘師資的樂器演奏課和課後選讀的俱樂部 (包括中華文化,內容是華語和包餃子) 暫停;可能因為出生時臍帶繞頸三圈半造成的懼水讓我們一開始對游泳課有些擔憂,學校幫她穿戴足夠裝備、用很多 house points 鼓勵,從此每星期她都期待游泳課;很頻繁的運動和野放,幾乎每天放學小孩臉上都有「高原紅」、好像去過青康藏高原。

    有別於刻板印象,與其說家長很富有高傲,在生日派對認識大家之後發現大部份人都跟我們一樣只是普通人,的確有同學住在莊園、坐擁一片森林,寵物是草泥馬,但是他們平實低調,也會去 Tesco 採購、買家長會的二手制服、逛慈善商店;真要說什麼不同就是比較注重教育、願意投資小孩,超過半數學生是獨生子女、沒有以前公立學校那種家裏有四五六個小孩的大家庭,家長平均年齡偏高、父母三十歲以下的基本上沒有。

    說起來像報復,對比從前放牛的寒暑假,休業式那天皮蛋居然帶回兩本習題和文件夾—『對,有暑假作業!』雖然跟亞洲的暑假作業比起來微不足道,但是還是很感謝學校用心,習題部份依照學科強弱、每個學生不一樣,文件夾裏則是各種有趣的任務,譬如跟不同人一起下廚、在不同的地方看書、和朋友舉辦線上卡拉OK比賽這類。

    公私立學校比起來如果要說有什麼缺點大概就是私校孩子有時自信過頭了—不到幾個月光景皮蛋也學會吹牛,跟同學抬槓居然還扯到我...

    有次跟男生聊到出生前在媽媽肚子裏幹嘛,皮蛋說她在吹泡泡,同學不甘示弱說他在媽媽肚子裏騎單車。

    『哪來的單車?』原本安靜聽著的我覺得事情不單純。

    『從我媽花苞 (flower bulbs) 裏塞進來的』。

    不久之後兩小又聊到夏天去海邊做什麼,『我媽最愛穿比基尼』皮蛋搶著說還要我覆議,『對吧媽媽?』(對妳個頭)

    這一年,孩子的自信和禮節甚至我的英語用詞都有顯著改變,譬如以前很直接用的 Do you ...? 現在覺得無禮。大家講話很裝,經常使用 Would you...? Shall we...? 然後拐彎末角修飾一堆,像學校辦公室希望大家放學就回家不要在外逗留說的不是俗又有力的 "Go home",而是「要去朋友家玩來日方長 (wait until later)」,說到小孩剛開始有些怕生,用的不是 shy, unsure 而是 "a bit delicate"。

    不再擔心頭蝨蟯蟲,也不再三五天被傳染咳嗽流鼻水,校長不用寫信叮嚀制服要換洗,相反地有時跟同學媽媽聊天發現同溫層好厚、大家都在燙衣服 (自己燙。律師醫師酒莊主人的太太家事自己做、房子自己掃、連名下出租的房產都自己管理,事必躬親非常勤勞),制服沒燙不敢穿出門。

    學校用各種方法鼓勵學生,有種一家人的感覺,沒什麼不能商量、沒什麼是「恐龍家長」。滿滿兩大張的期末報告,強項和弱點各是什麼、改善的計畫寫得很詳細,我們每天都感謝疫情的契機找到這所學校,這是到目前為止在教育上做的最好選擇。

  • 英國中學開學時間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9 14:24:34
    有 693 人按讚

    【雙北案例又增 大型群聚初步均獲控制】
    指揮中心記者會重點:
    ■今日本土32例,境外4例,新增12例死亡。
    ■臺北市19例、新北11例、桃園2例。
    ■居家隔離驗出13例,社區仍驗出19例。
    ■5月11日至7月7日13929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1536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2.8%。
    ■桃園華儲群聚新增一位陽性,正進行相關的疫調。
    ■屏東Delta變異株,基本上都沒有再增加,枋寮醫院相關採檢684+1016+2927人均未再新增案例。基因定序15例均為同來源的Delta株。
    ■7/8環南第二次大規模PCR篩檢2422人,陽性4人,其中新案3人。北農1400人已完成採檢。第一市場新增一位是自行去採檢確診的,有通知新北市去匡列。(大抵上王必勝進駐後篩檢上軌道,疫情逐漸控制)
    ■即日起至7月12日17時止,開放9、10類對象登記,目前疫苗意願登記已經超過200萬人
    ■7/2開始對所有入境確診案例定序,Ct值<27都嘗試定序,>30病毒量太低定序不出來,到7/8一共驗出3例Delta病毒株,分別來自英國與印尼,入境就進入集中檢疫所,且班機接觸者都在集中檢疫所嚴密監控,不會漏到社區去。目前Delta病毒境外移入還是維持5例。另外柬埔寨移入一位Alpha株,但和目前本土流行的案例序列不同。另外美國回來10多歲小朋友,驗出是巴西(Gamma)變異株。

    #三級警戒部分鬆綁措施疑慮解答:
    ■宗教場所原則不開放,但滿足以下條件可以「有條件開放」:需要把防疫計畫申報主管機關同意(包含造冊、健康監測、衛生防護、環境清消、民眾配套防疫措施、足跡應變措施)
    ■宗教場所落實實聯制、全程口罩禁止飲食、量體溫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儀式要採梅花座。
    ■每人至少2.25平公尺空間,容納人數不得超過99人,若達上限則管制入場。
    ■不提供茭杯、籤筒,其他易接觸物品要專人定時消毒。

    Q&A:
    ■網路又在傳造謠網攻影片,指出打AZ會致癌、保護力低,所以美國不打,這完全是惡劣的謠言。
    ■1922意願登記以後隨時能改,且登記並非施打順序,之後會再安排。
    ■陳其邁市長呼籲打得快的縣市先撥給,指揮中心贊成先打完就先發下去。
    ■目前已經到貨疫苗700萬左右,兩批AZ疫苗還在封緘檢驗中,目前全國已經接種312萬劑,覆蓋率13%。
    ■某穿戴裝置廠確診事件目前未發現群聚,還在檢驗中,但初步沒有新的陽性個案。
    ■文化展演活動還是要戴口罩,如果無法戴口罩的場合要有三方同意書。
    ■措施一定有人覺得太嚴有人覺得太鬆,鬆綁的部分是「指引」,各地方可以依狀況判斷,沒有同調不同調問題(補充:愚蠢記者和政客以為民眾都是巨嬰喔,指引寫長一點就看不懂?指引太短就講政府無能有破口,大家智商沒這麼低好不好)
    ■考試遵守防疫措施,之前也有類似案例。
    ■媒體又有白癡問題:「指引可以上山不能下海,#有民眾戲稱山是綠的海是藍的」阿中妙答,沒有啦,人家說「藍天綠水」也很好啊。副指揮官認真回答:沙灘和海水浴場主要是要淋浴,而且水上活動難戴口罩,因此限制多。(這麼白痴問題也在問,台灣媒體程度不斷秀下限)
    ■防疫指引是原則,不能什麼都靠政府規定,原則還是NPI措施一定要徹底執行,家庭聚會有都一樣,把人變少,就會減少傳播的機會。有人會問我家非常非常大通風很好為什麼不能聚會,指引都是盡量讓大家維持一個距離減少群聚機會,沒辦法全部寫到(全部寫清楚又要有立委靠邀民眾無所適從看不懂了)。
    ■目前第一劑有不良反應第二劑會通知打不同疫苗,並未開放混打。
    ■牙醫要求病患提出陰性證明才能看病,但陰性證明只是採檢當下病毒量,不代表一定沒有病,把個人防護做好,醫師穿好防護裝備,注意病史和症狀,更容易形成保護網。
    ■婚紗戶外拍攝的時候,部長表示:如果距離有可以拿下口罩,接吻我也不反對,我想雙方都會同意。
    ■7/16第9、10類是否開打,和封緘檢驗時間有關係,但現在還無法確認,因此時間接近再公布。
    ■補教業未開放,因為學校在停課中,學校染疫有600多人,目前學校還沒有開放,也先不要增加補教業風險。未來開學前補教業老師也會開放打疫苗再開始上課。托嬰目前有開放幼稚園沒有,但家長有必須需要的,可以專案開放送防疫計畫,由教育部來審查。
    ■幼兒園不開就是人比較多容易群聚,健身不一定要人跟人接觸,有必要還是可以去。指引不敢說沒有矛盾,但盡量滿足大家的一些期望並且避免群聚感染。
    ■歡迎各縣市盡量增加施打點,提高施打速度當然好。
    ■華儲群聚僅匡列15人,這邊說明匡列隔離需有一些同住共餐等標準,匡列採檢範圍則較大,若發現陽性個案可能會再擴大採檢範圍。
    ■好心肝偷打疫苗的,第二劑就照他本來的順序輪下來。
    ■HIV共病的狀況沒有發現特別異狀,但各種共病如三高等一直都有,也提醒衛生局特別注意。
    ■第九類是易導致高風險疾病之「疾病」,而非易導致高風險疾病之「狀態」,因此從去年1月1日到今年5月31日有就醫診斷碼才算,還是要選擇一個標準,有疑慮可以提出來討論。
    ■第二劑混打實驗進度,啊就送IRB以後也要收案執行(記者是不懂怎麼做實驗喔?以為臨床試驗一週就要公布結果?)
    ■中國黨質疑疫苗生產與倉儲人員為什麼算第二類,(這擺明就是要黑國產疫苗)如果疫苗生產倉儲人員有染疫要隔離,會影響防疫物資的,封緘檢驗的人員也是一樣。

  • 英國中學開學時間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30 13:55:40
    有 1,166 人按讚

    失敗者回憶錄 : 傷痛 (李怡)

    三個多月後,我收到麗儀來信,簡單寫着:「你好久沒有回來了,收信後的星期六回家吧。」我反覆讀着這一行生命中最珍貴的字。這意味她已過關。我沒有考慮會不會還要我到原籍報戶口的事。我太想念、太渴望見到、太想知道她的現況了。回原籍這樣的事還顧得上嗎?

    周六我回深圳家。這次公安局沒有叫我回原籍報到,看來荒謬的規定取消,一切回復原樣了。

    麗儀沒有說甚麼話。晚上,她凝重地對我說:「如果下次再去香港,我不會回來了。」這句話,意味着她的徹底改變。

    本來這是正常人都會作的選擇。但愛國愛黨的人不是正常人,他們是非常人,實際上可能是反常人。在1949年以後,絕大部份在大陸生活的人,到了香港都不會回去。更有川流不息的大陸人通過各種合法非法的方式,千方百計要到香港來。可是,麗儀自從1954年到廣州升學,後來到寶安縣觀瀾教書,再從觀瀾調到深圳,十多年來幾乎每年寒暑假都獲批准來香港,而她也都在開學前回去。每次回去都與我依依不捨。我父親和許多朋友都說可以在香港給她找到工作,她一直拒絕,因為祖國培養她,要服從組織分配,她不想做「外流分子」沾上人生「污點」。她不是正常人。我沒有勉強她,所以我也不是正常人。

    直到1966年文革開始,學校停課,接着復課鬧革命,學校成立革命委員會,然後是軍管,由不懂教育甚至文化水平很低的軍人當革委會主任,即學校領導。麗儀作為物理課教師,被指派去上政治課,上唱歌跳舞的革命文藝的課。在非正常環境中,學校也沒有了寒暑假,申請去香港是想都不要想了。

    晚上,她告訴我不久前患了肺病,還吐了血。叫我下周買些治肺病的口服藥給她。

    當晚,以至此後相當長時間,她都沒有跟我講那三個月受審查的經過,她不願碰這傷口。但我感覺她像是清醒過來那樣意志堅定。九歲的女兒那三個月照顧媽媽,幫她拿飯、倒水、洗衣,她也因為「特務爸爸」而受到同學欺凌、毆打。幾十年之後,女兒才跟我說起那幾個月的細節。

    妻子後來說過兩件事。一是關於我寄給她的信,儘管絕大部份她已經在文革開始時因警覺而燒毀,但仍然有小部份後來寄去的信沒有燒而被搜查出來,審查者用高度警覺懷疑的眼光,去放大推敲信中每一句,極盡無聊無知和侮辱之能事。比如我提到一些共同認識的朋友,用了朋友的英文名字,就被審查者追問是甚麼外國人?是英國還是美國?麗儀說是中國人,他們就大笑:「你當我是小孩子呀?中國人會用洋名字?」

    另一件是要麗儀承認她老公是英國特務。麗儀說我們中學時代就認識,長期深刻了解,這是絕不可能的。審查者就說,組織已掌握充份證據,你是相信黨還是相信你老公?中國共產黨是如此偉大光榮正確,她老公是如此渺小窩囊錯誤,她怎麼可能說她相信老公而不相信黨呢?但隨後審查者問她,你在深圳工作,怎麼配合你的特務老公,向他提供機密情報?麗儀一下子明白過來了,她說:我老公是不是特務,我不知道就相信黨吧,但我自己是不是特務,我自己是知道的。你們這樣說,我連剛才同意他是特務的話也要收回了。於是引來更大更嚴厲的折磨。不過,她說也可能是因她的強烈反應而使她終於過關。

    相對於許多人在文革所受的殘暴對待來說,麗儀這幾個月真不算甚麼。但她說那時候總的感受,像天塌下來一樣,她甚至希望大地震,所有人一起死。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