𝙎𝙝𝙞𝙖𝙣𝙜𝙚𝙧𝙨香爵┃我又心醉之玫瑰香皂評比 #抽獎
對自己好一點是追求質感生活的first step
隆重介紹 #花園香氛皂 大NT620 / 小NT180
把我愛死的香氛蠟燭香氣做成大小款的皂~
身為香氛包裝控,這次搭配妝容分享3種玫瑰皂
也可說花香調皂,它就像香水一樣不單只有玫瑰香☻
⠀
🌹...
𝙎𝙝𝙞𝙖𝙣𝙜𝙚𝙧𝙨香爵┃我又心醉之玫瑰香皂評比 #抽獎
對自己好一點是追求質感生活的first step
隆重介紹 #花園香氛皂 大NT620 / 小NT180
把我愛死的香氛蠟燭香氣做成大小款的皂~
身為香氛包裝控,這次搭配妝容分享3種玫瑰皂
也可說花香調皂,它就像香水一樣不單只有玫瑰香☻
⠀
🌹┃#花園香氛大皂 #夏日玫瑰 (坐鎮我家浴室服役中)
𝐍𝐨𝐭𝐞𝐬|橘色花 / 綠蘋果 / 玫瑰 / 紫羅蘭 / 麝香
三款中花果香調各一半的清爽選擇,極適合現在的季節🍎
清爽不太濃郁為濕悶的天氣帶來一股清新小微風☁︎
⠀
🌹┃#花園香氛大皂 #野玫瑰 (最有個性)
𝐍𝐨𝐭𝐞𝐬|玫瑰 / 蜂蜜 / 混調果香 / 軟調木質 / 奶油麝香
果味與濃度都稍再明顯一點,也或許是蜂蜜的香甜感湧上
搭配木質的沈靜收斂,是踏出勇敢第一步的衝突期待感
⠀
🌹┃#復古香氛皂 #濃玫瑰 NT480
(香味包裝都最喜歡但較適合秋冬)
英倫玫瑰的異國香氣,在鼻腔裡留下的後味,濃厚且記憶持久📖像本未完待續但沒有結局的詩集,慢慢品嚐
⠀
❗️┃請拋開所有你對香皂的既有老舊印象
✎ #絕世好香 天然植物精油,每款都是高級感香氣
✎更高濃度的乳油木果油,滋潤度棒棒的我乾癢好很多
✎泡沫綿滑,搭配 #奶油泡泡網 搓出奶霜般的泡沫
✎新版加大有260g,很驚人的重量可使用3個月以上
✎送禮誠心滿滿,朋友收到讚嘆不已還入坑
✎三層研磨法的純皂,超耐洗的自體乾爽不軟爛
⠀
┃心甘情願的第3次合作,每一次都香的心大碎
以後多了這個tag提供直言觀感 #蹦爸ㄉ真心話時間:
很好沖洗不會滑跟便宜香皂有差,香氣男生用也OK喲
⠀
┃我很挑🤣可除了價錢真的挑不出缺點
我想商品就要用了才能知道它是否物超所值
漸漸不想屈就,也是追求品質外的另類體悟吧~
一起往質感人類邁進⁽⁽ ◟(∗ ˊωˋ ∗)◞ ⁾⁾
⠀
——————————————
🎁最後品牌一樣有好康&新品抽獎給你們(拋心)
㊗️全新 花園香氛大皂 ▸▸▸ 自選香味1名
⠀
➊ 追蹤我 及 @shiangers
➋ 給本篇一個♡
➌ tag2位好友+留言喜歡的香味
(如不喜玫瑰請去我的首頁連結官網挑選,有11款香味)
⚠️1人1次 小帳抽獎帳✖️|5/31 留言截止品牌寄出
⚠️限台灣本島,不符合資格會重抽請見諒
⠀
🛒至6/30 台北京站1F有 #快閃櫃 啦 親臨聞香啦~
🚩5/31止 官網使用 #優惠碼:putin 新客直接折 $100
號召喜愛香氛的香民們一起追香\(◡̈)/\(◡̈)/
⠀
ᴬᴰ ♡ #Shiangers #香爵 #質感生活 #舒壓 #療癒 #香氛 #精油 #放鬆 #香調 #香皂 #三層研磨 #舒眠 #soap
#sheabuttersoap #populzzang 更多請點 #蹦ㄉ好物推推
英倫花園缺點 在 劉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武漢肺炎疫情擴散蔓延,除了讓人看見病毒帶來災難,對全球人類所造成的危害,也讓人看見了「人心」。譬如無處不在的歧視,無處不在的溫馨。如同文天祥《正氣歌》中的一句話「時窮節乃現」。
這使我想起英國亞姆村的故事,這是發生在17世紀中期的歐洲,爆發了一場空前絕後的強烈傳染病,叫黑死病,一年不到,歐洲人口減掉了一半。
而英倫半島以倫敦為中心的中南部是重災區,但非常奇蹟的是,英倫半島的中北部卻倖免於難。神奇在哪裡?
在英倫半島的南北接壤處有一個村,叫亞姆村。某天從倫敦來的一個商人,將黑死病帶了進村里。很快,這個只有344人的小村莊就人心惶惶,村民們紛紛就想朝北部逃離。
一個叫威廉莫柏桑的牧師站了出來,他堅決反對村民們朝北逃離,他對村民們說:「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感染,如果已經感染了,逃與不逃都是死,但逃出去一定會傳染更多人。留下來吧,讓我們把善良傳遞下去,後人會因禍得福。」
村民們在威廉牧師的勸說下,都表示願意留下來,牧師率領村民在亞姆村莊的北出口築起了一道石牆,相當於今天的交通設卡堵路,以免有人翻出這道牆。
但接下來的情況非常不妙,在黑死病的肆虐下,村民們紛紛死去。直到黑死病消失,這個344人的小村莊只僥倖活下了33人,其中一多半是未成年的孩子,威廉牧師也是死於黑死病。但就是這個亞姆村,成功阻截了黑死病朝北傳播,為英倫半島留下了一個後花園。
威廉牧師讓每一個垂危的病人都提前寫好自己的墓誌銘,於是,今天去曼徹斯特旁邊亞姆村的遊客,都能看到三百多座墓碑上那些催人淚下的語言。
威廉牧師的墓碑只寫了一句:「請把善良傳遞下去。」一位醫生寫給回娘家的妻子是:「原諒我不能給你更多的愛,因為他們需要我。」 礦工萊德寫給女兒的是:「親愛的孩子,你見證了父母與村民們的偉大。」.......
康德說:「一個人的缺點來自他的時代,但美德和偉大卻只屬於他自己。」
多難是否興邦,關鍵就在於在每一次苦難中這個邦的人民是否成長。如果遇到災難就不顧一切地抱怨傷害,災難就永遠成為災難,再來一次還是一樣。只有在災難中的人民共體時艱,一起學習,無論這災難導致了多大的危害,才算真正戰勝了災難。
英國亞姆村的故事,值得今天正處於肺疫保衛戰中的每一個人學習。
時間總會看清一些事情,
事情總會看清一些人心。
劉銘寫於台北
英倫花園缺點 在 桃園在地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很棒的一篇文章。大陸年輕獨立思考作家沉雁,對這次「武漢肺炎」的觀察、思考、批判與反思,值得所有「獨立思考者」細讀!
【沒有信仰,大難來臨就只剩裸奔!】
武漢人在拼命逃離,河南人在拼命堵截,這幾天關於該如何對待湖北人的激烈爭議可謂熱火朝天,有人說應該善待,有人說堵截合理。
而我,卻不知該說什麼好,只是在內心深處頓感一種悲哀。
這悲哀就是:一個民族匱乏信仰,在大災大難面前,無論逃還是堵,乃至方方面面,大家都在裸奔。
要說國人沒有信仰,也不對。譬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倉廩實而知禮節,等等,就屬於數千年來的國人文化信仰。因此,武漢人逃到廣東、浙江、上海等發達地區,情況就沒那麼糟糕。
但是,到了河南就不行了。河南是過億的人口大省,但從其平均GDP看,它依然是個窮省,你讓河南人也像廣浙滬一樣兼濟武漢人,實在太難了。
這就是河南人對武漢人不那麼禮遇的原因,地主家也沒多少餘糧,為了保命,只能六親不認。這,你叫我怎麼去責怪河南人呢?
注意我上面提到的關鍵字“保命”,河南人想保命,武漢人想保命,達則兼濟天下的地主又何嘗不是為了保命呢?
秘密就在這裡,悲劇也在這裡,這就是國人的終極信仰:活的就是一條命。正如陳丹青的那一句粗話描繪得淋漓盡致,“國人的信仰就是,去他媽的,活下去再說”。
但遺憾的是,國人這種“只為活命”的終極信仰,就叫沒有信仰,因為這樣的信仰與豬馬牛羊沒有任何區別,即便西裝革履豪車豪宅的光鮮亮堂,與不穿衣服的飛禽走獸一模一樣,所以我的題目就稱之為裸奔。
什麼叫信仰?讓我們先來看一首真實的信仰史詩。
在17世紀中期的歐洲爆發了一場空前絕後的烈性傳染病,黑死病,一年不到,歐洲人口減掉了一半。
而英倫半島以倫敦為中心的中南部是重災區,但非常奇跡的是,英倫半島的中北部卻倖免於難。神奇在哪裡?
在英倫半島的南北接壤處有一個村,叫亞姆村。某天從倫敦來的一個商人,將黑死病帶了進村裡。很快,這個只有344人的小村莊就人心惶惶,村民們紛紛就想朝北部逃離。
一個叫威廉莫柏桑的牧師站了出來,他堅決反對村民們朝北逃離,他對村民們說:“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感染,如果已經感染了,逃與不逃都是死,但逃出去一定會傳染更多人。留下來吧,讓我們把善良傳遞下去,後人會因禍得福。”
村民們在威廉牧師的勸說下,都表示願意留下來,牧師率領村民在亞姆村的北出口築起了一道石牆,相當於今天的交通設卡堵路,以免有人翻出這道牆。
但接下來的情況非常不妙,在黑死病的肆虐下,村民們紛紛死去。直到黑死病消失,這個344人的小村莊只僥倖活下了33人,其中一多半是未成年的孩子,威廉牧師也是死于黑死病。
但就是這個亞姆村,成功阻截了黑死病朝北傳播,為英倫半島留下了一個後花園。
威廉牧師讓每一個垂危的病人都提前寫好自己的墓誌銘,於是,今天去曼徹斯特旁邊亞姆村的遊客,都能看到三百多座墓碑上那些催人淚下的語言。
威廉牧師的墓碑只寫了一句:“請把善良傳遞下去。”
一位醫生寫給回娘家的妻子是:“原諒我不能給你更多的愛,因為他們需要我。”
曠工萊德寫給女兒的是:“親愛的孩子,你見證了父母與村民們的偉大。”.......
這就叫信仰的力量,即便是死,也要善良,也不能喪失對人之愛。
簡而言之,有信仰與無信仰的差別就是,有信仰的人活的是人,無信仰的人活的是命。
請牢記:沒有信仰,所謂道德,就是無本之木。
康得說:“一個人的缺點來自他的時代,但美德和偉大卻只屬於他自己。”
武漢人該不該逃離武漢?
我們沒法指責,因為武漢人的缺點屬於時代。
但我們似乎很難將這種逃離上升到美德,既然如此,我們似乎也沒法苛責河南人的不待見,你無情我又何需有義?河南人的缺點同樣屬於時代。
一群沒有信仰的人狹路相逢另一群沒有信仰的人,出什麼樣的硬核或么蛾子都不足為奇。
但我更想說的是,烈性傳染病不同於其他病症,更不同於缺吃少穿的叫花子,全球善待烈性傳染病的通則只有一個,隔離。
但是,不同的隔離方式卻有隔離成本的差異。
譬如,一個武漢人在武漢就地隔離的成本,與這個武漢人跑到杭州被隔離的成本,兩相比較,可不是一般的差異,而是天地之別。
1個杭州人去支援武漢,他可以伺候10個武漢人隔離,但1個武漢人逃到杭州的話,隔離所耗費的社會資源就大到沒法計算。
現在的情況是,1100萬的武漢大都會向外逃離了400萬,全國各地的醫療資源都在向武漢集結,而你武漢人卻逃向全國各地,請問這仗該如何打?你們說說,這讓外地人如何善待武漢人?
昨天我看見一份資料,上海這個地主已經招架不住了,不得不採取准封城的態勢橫蠻對待武漢人了。與此同時,無論上海人如何禮遇武漢人,但我還是看見一個逃到上海的武漢人發微博說“沒吃好沒喝好”。
雖然各地都採取了斷然措施圍堵武漢人,但迄今為止,也沒有發生一起傷害武漢人的惡性事件。
在這樣一個從未經受信仰訓練的國度裡,面對這樣一場前所未有的生化戰爭,我認為這已經是一個奇跡。
但與之相反的是,同樣是昨天我看見一則消息,但願不是謠言,一個從武漢回到四川的四川人,他被老鄉舉報了,他就把舉報他的老鄉殺了。這種舉報是為所有人好,舉報也只不過是將你強制隔離而已,又不是將你點天燈下油鍋,怎麼抵觸情緒就如此惡劣呢?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一個武漢人逃到青島,他把青島所有地鐵都坐了一遍,結果發現他是確診患者,這叫人說什麼好呢?雖然這個人不能完全代表逃離出來的400萬武漢人,但他絕對不是特例。
別看國人活得沒有信仰,但國人在生死問題上都有高度一致的信仰,譬如“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這信仰,真是讓人不寒而慄。
2003年4月1日,瑞士日內瓦世界鐘錶博覽會組委會,一紙拒絕令直接發給香港特區政府,明確拒絕當時正處於SARS疫區的香港人參加博覽會。
難道瑞士人不文明?難道瑞士人不懂得慈悲為懷?你可以說他們歧視,你也可以說他們粗暴無禮,但是,作為瑞士政府來說,沒有比粗暴拒絕更能保衛瑞士人生命健康的行動了。
同樣是2003年的4月8日,美國總統小布希簽署了一紙法令,將當時正在北京和廣東爆發的SARS列為“可以違背患者意志採取措施的特別疾病”。
難道美國人不文明?難道美國人不懂慈悲為懷?當人類在新型烈性傳染病面前束手無策時,截斷傳播路徑是唯一的出路。
溫柔隔離還是強制隔離?這完全取決於患者或疑似患者的自覺性,如果沒有這種自我隔離的自覺性,就別怪非疫區群眾的沒禮貌。
今天我們都知道美國聲勢浩大的撤僑行動,有人說這不正好說明美國人也在逃離武漢嗎?
真是無知得可以。
美國分階段(一個月內)的撤僑行動恰好說明美國人沒有逃離。
在武漢的美國人能有多少?他們可以免簽逃往中國之外的任何國家和地區。但美國人沒那麼low,那是一個按上帝意志建立的國家,不要把麻煩帶給其他無辜地區和自己的祖國,這是無需提醒的自覺信仰。
這樣的國民配得上他們的祖國,當然,他們的祖國也配得上它的國民,所以,美國實施了有備無患的撤僑行動。
柏拉圖說:“心懷信仰去戰鬥,我們就有了雙重的武裝”。
多難是否興邦,關鍵就在於在每一次苦難中這個邦的人民是否成長。
如果遇到災難就不顧一切地裸奔,災難就永遠成為災難,再來一次還是一樣。
只有在災難中的人民重塑了自覺的信仰,無論這災難導致了多大的危害,才算真正戰勝了災難。
英國亞姆村的故事值得今天正處於肺疫保衛戰中的每一個人學習。
http://bbs.creaders.net/politics/bbsviewer.php?trd_id=1451111
英倫花園缺點 在 躍動金門-楊鎮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關於金門小三通暫停與否的討論,主要集中在:
「赴陸旅遊人士(含陸籍配偶及其子女)返金後是否能配合自主管理」VS「金門的醫療品質、能量及相關單位的防疫能力」的辯證。
對縣府團隊來說,前者重點在於如何透過理性的勸導、政府的關懷及民間團體的介入協助(如新住民協會團體等),來達成完善的自主管理。
而後者則要靠機關和業者協力對於場站及交通運具滴水不漏的防疫消毒、一般民眾勤洗手戴口罩少出入公共場所、金門醫院及中央防疫中心醫療資源的準備和強化等方方面面的配合努力,才能竟全功。
誠如楊縣長所說的,值此時刻,我們一定要團結起來,一起面對共同的敵人—「武漢病毒」、每個人用具體的防疫作為取代恐慌,來共同對抗這個可怕的敵人,我們絕對不要被「武漢肺炎」給打倒了!
以下是一篇很發人深省的文章,有很多對人性的思考。與鄉親分享!
#趁深夜縣長睡著擅作主張貼文的小編
#全民團結一致共同對抗武漢肺炎
#防疫不分你和我
#小編也有孩子也很關心金門防疫工作有沒有做好也會擔心疫情發生
⋯⋯⋯⋯⋯⋯⋯⋯⋯
【網路文章分享】
原文:
《沒有信仰,大難來臨就只剩裸奔》
文|沉雁
武漢人在拼命逃離,河南人在拼命堵截,這幾天關於該如何對待湖北人的激烈爭議可謂熱火朝天,有人說應該善待,有人說堵截合理。而我,卻不知該說什麼好,只是在內心深處頓感一種悲哀。這悲哀就是:一個民族匱乏信仰,在大災大難面前,無論逃還是堵,乃至方方面面,大家都在裸奔。
要說國人沒有信仰,也不對。譬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倉廩實而知禮節,等等,就屬於數千年來的國人文化信仰。因此,武漢人逃到廣東、浙江、上海等發達地區,情況就沒那麼糟糕。但是,到了河南就不行了。河南是過億的人口大省,但從其平均GDP看,它依然是個窮省,你讓河南人也像廣浙滬一樣兼濟武漢人,實在太難了。這就是河南人對武漢人不那麼禮遇的原因,地主家也沒多少餘糧,為了保命,只能六親不認。這,你叫我怎麼去責怪河南人呢?
注意我上面提到的關鍵字“保命”,河南人想保命,武漢人想保命,達則兼濟天下的地主又何嘗不是為了保命呢?秘密就在這裡,悲劇也在這裡,這就是國人的終極信仰:活的就是一條命。正如陳丹青的那一句粗話描繪得淋漓盡致,“國人的信仰就是,去他媽的,活下去再說”。
但遺憾的是,國人這種“只為活命”的終極信仰,就叫沒有信仰,因為這樣的信仰與豬馬牛羊沒有任何區別,即便西裝革履豪車豪宅的光鮮亮堂,與不穿衣服的飛禽走獸一模一樣,所以我的題目就稱之為裸奔。
什麼叫信仰?讓我們先來看一首真實的信仰史詩。
在17世紀中期的歐洲爆發了一場空前絕後的烈性傳染病,黑死病,一年不到,歐洲人口減掉了一半。而英倫半島以倫敦為中心的中南部是重災區,但非常奇跡的是,英倫半島的中北部卻倖免於難。神奇在哪裡?
在英倫半島的南北接壤處有一個村,叫亞姆村。某天從倫敦來的一個商人,將黑死病帶了進村裡。很快,這個只有344人的小村莊就人心惶惶,村民們紛紛就想朝北部逃離。
一個叫威廉莫柏桑的牧師站了出來,他堅決反對村民們朝北逃離,他對村民們說:“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感染,如果已經感染了,逃與不逃都是死,但逃出去一定會傳染更多人。留下來吧,讓我們把善良傳遞下去,後人會因禍得福。”
村民們在威廉牧師的勸說下,都表示願意留下來,牧師率領村民在亞姆村的北出口築起了一道石牆,相當於今天的交通設卡堵路,以免有人翻出這道牆。
但接下來的情況非常不妙,在黑死病的肆虐下,村民們紛紛死去。直到黑死病消失,這個344人的小村莊只僥倖活下了33人,其中一多半是未成年的孩子,威廉牧師也是死于黑死病。但就是這個亞姆村,成功阻截了黑死病朝北傳播,為英倫半島留下了一個後花園。
威廉牧師讓每一個垂危的病人都提前寫好自己的墓誌銘,於是,今天去曼徹斯特旁邊亞姆村的遊客,都能看到三百多座墓碑上那些催人淚下的語言。
威廉牧師的墓碑只寫了一句:“請把善良傳遞下去。”
一位醫生寫給回娘家的妻子是:“原諒我不能給你更多的愛,因為他們需要我。”
曠工萊德寫給女兒的是:“親愛的孩子,你見證了父母與村民們的偉大。”
.......
這就叫信仰的力量,即便是死,也要善良,也不能喪失對人之愛。
簡而言之,有信仰與無信仰的差別就是,有信仰的人活的是人,無信仰的人活的是命。請牢記:沒有信仰,所謂道德,就是無本之木。
康得說:“一個人的缺點來自他的時代,但美德和偉大卻只屬於他自己。”
武漢人該不該逃離武漢?我們沒法指責,因為武漢人的缺點屬於時代。但我們似乎很難將這種逃離上升到美德,既然如此,我們似乎也沒法苛責河南人的不待見,你無情我又何需有義?河南人的缺點同樣屬於時代。一群沒有信仰的人狹路相逢另一群沒有信仰的人,出什麼樣的硬核或么蛾子都不足為奇。
但我更想說的是,烈性傳染病不同於其他病症,更不同於缺吃少穿的叫花子,全球善待烈性傳染病的通則只有一個,隔離。但是,不同的隔離方式卻有隔離成本的差異。譬如,一個武漢人在武漢就地隔離的成本,與這個武漢人跑到杭州被隔離的成本,兩相比較,可不是一般的差異,而是天地之別。
1個杭州人去支援武漢,他可以伺候10個武漢人隔離,但1個武漢人逃到杭州的話,隔離所耗費的社會資源就大到沒法計算。現在的情況是,1100萬的武漢大都會向外逃離了400萬,全國各地的醫療資源都在向武漢集結,而你武漢人卻逃向全國各地,請問這仗該如何打?你們說說,這讓外地人如何善待武漢人?
昨天我看見一份資料,上海這個地主已經招架不住了,不得不採取准封城的態勢橫蠻對待武漢人了。與此同時,無論上海人如何禮遇武漢人,但我還是看見一個逃到上海的武漢人發微博說“沒吃好沒喝好”。
雖然各地都採取了斷然措施圍堵武漢人,但迄今為止,也沒有發生一起傷害武漢人的惡性事件。在這樣一個從未經受信仰訓練的國度裡,面對這樣一場前所未有的生化戰爭,我認為這已經是一個奇跡。
但與之相反的是,同樣是昨天我看見一則消息,但願不是謠言,一個從武漢回到四川的四川人,他被老鄉舉報了,他就把舉報他的老鄉殺了。這種舉報是為所有人好,舉報也只不過是將你強制隔離而已,又不是將你點天燈下油鍋,怎麼抵觸情緒就如此惡劣呢?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一個武漢人逃到青島,他把青島所有地鐵都坐了一遍,結果發現他是確診患者,這叫人說什麼好呢?雖然這個人不能完全代表逃離出來的400萬武漢人,但他絕對不是特例。別看國人活得沒有信仰,但國人在生死問題上都有高度一致的信仰,譬如“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這信仰,真是讓人不寒而慄。2003年4月1日,瑞士日內瓦世界鐘錶博覽會組委會,一紙拒絕令直接發給香港特區政府,明確拒絕當時正處於SARS疫區的香港人參加博覽會。難道瑞士人不文明?難道瑞士人不懂得慈悲為懷?你可以說他們歧視,你也可以說他們粗暴無禮,但是,作為瑞士政府來說,沒有比粗暴拒絕更能保衛瑞士人生命健康的行動了。
同樣是2003年的4月8日,美國總統小布希簽署了一紙法令,將當時正在北京和廣東爆發的SARS列為“可以違背患者意志採取措施的特別疾病”。難道美國人不文明?難道美國人不懂慈悲為懷?當人類在新型烈性傳染病面前束手無策時,截斷傳播路徑是唯一的出路。溫柔隔離還是強制隔離?這完全取決於患者或疑似患者的自覺性,如果沒有這種自我隔離的自覺性,就別怪非疫區群眾的沒禮貌。
今天我們都知道美國聲勢浩大的撤僑行動,有人說這不正好說明美國人也在逃離武漢嗎?真是無知得可以。美國分階段(一個月內)的撤僑行動恰好說明美國人沒有逃離。在武漢的美國人能有多少?他們可以免簽逃往中國之外的任何國家和地區。但美國人沒那麼low,那是一個按上帝意志建立的國家,不要把麻煩帶給其他無辜地區和自己的祖國,這是無需提醒的自覺信仰。這樣的國民配得上他們的祖國,當然,他們的祖國也配得上它的國民,所以,美國實施了有備無患的撤僑行動。
柏拉圖說:“心懷信仰去戰鬥,我們就有了雙重的武裝”。
多難是否興邦,關鍵就在於在每一次苦難中這個邦的人民是否成長。如果遇到災難就不顧一切地裸奔,災難就永遠成為災難,再來一次還是一樣。只有在災難中的人民重塑了自覺的信仰,無論這災難導致了多大的危害,才算真正戰勝了災難。英國亞姆村的故事值得今天正處於肺疫保衛戰中的每一個人學習。